趣味符号学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62492050
作者:赵毅衡
页数:221页

作者简介

著名的符号学家和叙述学家赵毅衡,一辈子从事形式论研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积累,写了这本小书《趣味符号学》。用符号学的理论视角,评论了100组小故事。算是中国第一本面向没有符号学知识的读者的符号学普及读物。
普及读物,好看难写。学问做得好的人都知道,普及性的读物写好不易,“深入浅出”这四个字,说的人极多,做到的人极少,真的需要一辈子的功力。
赵毅衡既是符号学家,也是诗人和小说家。所以,读者即使没有学习符号学的打算,这本《趣味符号学》中的文字也一样是好看的。
无图不符号,有图有趣味。书中每篇文章的插图均由赵毅衡教授亲自选配。
大学者+小文章-深理论×浅道理∑热事件∩冷评论=好看∧涨知识

书籍目录

A.符号的基本品质
新娘子为什么要盖着头?
音乐也能作武器
钢销儿之死
一颗石子,几道生命轮回
刘邦如何用符号学战胜项羽
陶渊明的行为艺术
伦勃朗《夜巡》是什么主义?
生死兴亡在辫子
叩头还是不叩头,这是个大问题
故宫内外的东坡肉
仪式就是形式至上
B.符号的解释
为什么西瓜叫沙漠王子?
鲁迅小说中的“我”长得像谁?
流浪汉是当今时装领袖
个个女星娃娃脸,个个男星肉小鲜
小狗可不可以行纳粹礼?
如何尊重宠物的选择权?
为什么杜鹃可以带来“天意”?
天下皆美名会有什么后果?
“和平鸽”的意义变化
C.像似性
像生像,像怕像,像是像
你害怕3D电影吗?
看烟火,看长痣,明白一生
语音如何腻,如何活,如何凶?
摹仿死亡可能迎接死亡
像嗅到玫瑰一样嗅到思想
用什么表现昏昏欲睡?
D.指示性
指示指,才是真指?
孙行者为什么又名者行孙?
何时庆祝何时哭?
漫长的回家路
你的名字是别人跑马的领地
状元内裤有魔力
你要真牌假货,还是假牌真货?
三色作业本错在哪里?
E.符号修辞
象征靠我们大家用出来
为什么首都的方言总是最美的?
开店取名勇者胜
取消品牌,最 好品牌
历史为什么老是不遂人愿?
“一二一”才能“我吃苹果你吃梨”
F.文本
科举为什么是了不起的传统?
宽幅文本,好吃好看好修行
双冰大战,谁在逆袭?
贾宝玉为何能爱上林妹妹?
《荆棘鸟》的“中续”为什么不成功?
关公能战秦琼吗?
节奏让对手罚球不中
……
G.伴随文本
H.标出性
I.元语言
J.框架
K.观众参与
L.真假
后记

内容概要

赵毅衡,著名符号学家,叙述学家,一生从事形式论研究。
专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201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广义叙述学》2013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理论工作中,一直强调学者应当有“两副笔墨”,长期写作专栏与理论普及读物。2002年出版《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人物》,另有多本小说集、诗集、散文集,如《豌豆三笑》《有个半岛叫欧洲》《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趣味符号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最好玩又最不好玩的书——评赵毅衡《趣味符号学》诚如赵老师后记所言,要写一本好玩的书是最不好玩的。好玩的是全书更像一场演出,演出的主角就是“符号”,他在一百个故事集合里没有舞刀弄剑一展绝技,而是只在故事的结尾里狡黠一笑,在故事里演绎出自己的故事。当你开启阅读之旅时,这一百个故事像即时展开的符号流,流入文本中的现实生活里,让你置身其中却无法预料故事如何发展。此时故事的真正主角——符号,终于被作者揭开世世代代大众为他冠以的神秘之名,然后我们发现原来符号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一直与符号共舞却浑然不知。我们来到世界只为寻求“自我”的意义,而整个人生意义的表达就是自我与世界编码解码的过程。我们看似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孰不知符号才是人生的隐形主角。须臾一生,有人追求安逸,有人博得功名,无论要在人生里寻求什么,这种寻求本身就是意义,表达与认识这个意义的途径就是符号,符号帮助我们探寻自我与世界的普遍思维规律。全书一百个故事的讲述围绕充满趣味性的标题展开,作者视野广阔,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全书内容涉及文学、时政、民俗、影视艺术、娱乐新闻等众多领域,充分体现了符号无所不包,时时并且世世游历于人类的精神殿堂、社会形态、百味生活乃至整个人类世界中。这些标题或以提问方式展开如“你如何才能救下罗密欧”、“历史为什么老是不遂人愿”;或以一种思辨之思展开,如“错的错币不是错币”、“空城计,非计之计”;更或者是一语惊叹——“别让你的祖母爱上你!”如前所示,这些标题都很“吸睛”,作者在创造这些副文本——标题时,正是运用了大量符号修辞,既牢牢吸引住读者眼球,又生动精准地表达了文本意义,可见副文本有时比文本更有决定意义的能力。这是一本好玩的书,作者用简明的语言讲着我们生活中的趣事,让对符号学了解不多的人也可以拥有破解符号之谜的乐趣。如其中一则“你害怕3D电影吗”,这一篇以3D电影为切入点,为我们巧妙解读符号的像似性。3D电影利用双眼立体视觉原理,使得观众能在荧幕上获得三维空间感视觉影像,因此3D影像过于逼真,往往给接收者造成“实有其事”的感觉,这就是像似符号的效力;又如一则“孙行者为什么又名行者孙”的故事取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西游记》,作者借孙悟空智斗拥用魔葫芦法宝的金角大王这一有趣情节,为我们讲解名字作为指示符号,与它指称的对象之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联系方式,但这个约定有时并不需要整个社会来参与,某些场合名字的相关者只牵涉到个人。这就是孙行者又名行者孙的原因,只要孙行者自己承认就可以:再如一则“钢镚之死”中例举钢镚这一货币符号历经被铸造、被熔化、被出售的跌宕命运,说明任何物或符号都是在“符号-物”的二联体两端滑动,当钢镚被熔化,它作为物的价值超过其符号价值时,它就不能再成为货币符号,因为失去了携带的意义,只有“纯物性”,而当钢镚某一天被看作古董在博物馆展出或个人收藏时,它有了纪念、收藏的价值,成为了一个携带艺术意义的纯符号。因此所有事物不会固定为物,一旦携带了意义就会成为符号,但也不会固定作符号,因为它有被去符号化失去意义的可能。德国哲学家卡希尔说过:“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然而有时却是符号在创造文化,改变我们。例如先有了“反动派”的概念,再按这个政治符号的意义去“扣帽子”。有时在我们消费符号时,符号也消费了我们,当一些人对各种名牌产品趋之若鹜,享受消费符号带来的快感时,符号也在消费人们的时间金钱及新鲜感。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呈现泡沫式繁荣,名牌盛行,而消费者却对名牌开始有厌倦感,此时出现了一个取消品牌的品牌——“无印良品”,意为“无品牌的好东西”,无印良品以其反品牌符号的态度,让消费者更重视其产品本身质量,反而更取得消费者信赖,达到了“无名胜有名”的境界。无印良品的产品如今已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无品牌符号的意义限制,反而可以一展拳脚。我们生活在符号化的世界里,符号和我们的关系是最亲密的。加拿大学者马塞尔·达内西说:“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是符号学家”。的确,我们的一生都在进行着编码与解码的游戏,从出生时啼哭着要吃奶,到稍大一点学会撒谎,再到长大后去读书、恋爱、旅游、工作……我们整个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都是在符号的意义世界里进行的。《世说新语·品鉴》中有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借用一下:我与符号周旋久,宁作我!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活着,就会寻求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作我”,完成自我建设。这本书在被我们解码时是很好玩,而作者的编码工作却很不好玩。写一本好玩的书在好玩的人来说是一件好玩的事,但作者说自己最怕变成好玩的人。由此可看出符号的生命掌控在解释者的手里,解释者觉得好玩,它们就有了意义,有了意义符号便有了生命。符号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符号与意义的环环相扣。因此我想作者说写这本书并不轻松的原因就是作者在努力接收经典名段、娱乐八卦、时事热点等好玩的事情的符号意义并做相应解释吧。作者让“符号”这个生活里隐形的主角在看似不属于自己的故事里坐回主角位置,让我们明白人作为会“使用符号的动物”是如何生活的。原文链接:https://www.haosou.com/s?ie=utf-8&src=hao_search&shb=1&hsid=dfdb9695d96d6d1b&q=%E7%AC%A6%E5%8F%B7%E5%AD%A6%E8%AE%BA%E5%9D%9B
  •     符号学”往往因为其抽象性让人望而生畏,赵毅衡的新作《趣味符号学》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的视角——“趣味”的认识符号学的视角。全书通过一百个小故事,内容涵盖历史、民俗、影视、社会事件等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符号学的基本道理。读者在读之有趣的同时,也确实认识到,其实符号学并不在神龛上,而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诚如赵毅衡在前言中所说,“符号学就是意义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问。人的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都浸泡在符号的意义活动之中,任何时候,当我们不追求意义时,我们的意识就停止了,因此,我们哪怕睡觉做梦,都在通过符号追求意义。”符号学作为社会学科“公分母”以及“共同的方法论”,是观察思考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借由这把钥匙,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将会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于我们的意义。一、符号与意义:对符号的基本认知对符号学不甚了解的人,多少存在着些误解。经常有人说“这个问题只有符号意义”,它们实际上是把“符号”与“意义”区分开来了;也有人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而实际上是把“符号”与“类型符号”或“象征”的概念混淆了。因此,对于大多数刚刚接触符号学的人来说,第一步是消除误解,明确概念。针对这个问题,该书在开篇做出了阐释,明确了“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新娘子要盖着头,是因为“大家看不到新娘之‘新’,必须有个符号在婚礼上代表这个意义”(赵毅衡,2015,P.2)[①]。同样,“在中国许多地方,用‘亲家公’、‘亲家母’这样亲热到肉麻的称呼,是因为越是血缘不亲的,越要‘叫得很亲’才行”。(p. 2)“解释意义不在场,是符号的第一必要条件”。而符号作为携带意义的感知,具有“意义放大”原则,这也是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的原因,最好的例子就是货币了,当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硬币的金属价值超出了其面值,“每一种钢镚儿,最后必然被自身的物-符号价值比例的变化杀死”。(p.7)由此,作者进一步说明了“任何符号或物,都是‘符号-物’二联体,永远在这两端之间滑动,大部分时间处于中间某个点。”(p. 3)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就在作者这些生动有趣的例子中被一一道明。二、符号的解释:发出者、接受者与文本的协调过程符号的解释过程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时每刻,这一过程,是发出者、接受者与文本三者协调的结果。“符号过程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意义:一是符号发送者(如果有个发送者)的意图意义;二是符号文本据称携带着的意义;三是接收者对这个符号的解释意义。这三个意义经常是不一致的,实际上在符号传送的过程中,很难让它们保持一致。”(p. 42)发送者的意图意义对符号最后的解释意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一个物尚未被明确有具体的符号意义时,发送者给予的意义将使该物拥有一定的符号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大多数的符号意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的,例如白鸽代表和平,钻戒代表承诺一样。而发送者本身也会直接对符号的解释意义产生影响,例如小狗行纳粹礼的意义就不能被确定为非法,是因为无法获知发送主题的意图意义,从而直接影响了对纳粹礼这个符号意义的判断。文本是符号的组合,符号文本的意义不仅仅取自符号自身携带的意义,还与符号组合的相对位置、选择的幅度值宽窄、与文本一同出现的其他文本等息息相关。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符号表意行为,意义不全在于自身,它与其他符号的排列方式,可能更为重要”。(p. 66)这个原理在“库里肖夫实验”中能得到最有力的证明:在同样一个脸部特写镜头后面分别接上不同情绪的镜头,观众就会根据后面镜头的情绪来判定那个特写镜头中的情绪。而“文本选择的幅度值宽窄,是符号文本的意义组成方式,所产生的文本、品质和风格,就会有根本的不同”。(p. 97)文本选择的幅度值往往取决于该文本所使用的背景环境,一般来说,环境对该符号文本的需求越旺盛,选择的幅度越宽,反之亦然。这道理也很好理解,符号文本若想要得到更多接收者的接受与认可,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正如四川人爱吃火锅,所以用油和蘸碟也十分讲究,分为各种品类;《百家讲坛》希望吸引更多的观众,因而请于丹这样一位女性学者去讲解《论语》;在外国只用一个cousin代表所有的同辈亲戚,在中国却分为表姐、表哥、表弟、表妹、堂哥、堂姐、堂弟、堂妹等不同的称呼是一个道理。在文本的发出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伴随文本:副文本、型文本、链文本、前文本、先后文本等等,它们都会对文本的解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伴随文本在此书中也都有详细的介绍,并有丰富的实例来佐证,在此不再赘述。接收者对符号的解释意义是符号最终落实的意义,在最终落实之前,还将受到接收者身份、心理、社会背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作者以“小鲜肉”在当代社会受到追捧为例,充分说明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接收者对于身体形态符号的不同解读:“在原始社会,部落的生存和延续至关重要,生殖受到崇拜,几乎全部发掘出来的史前文物,女性形象都有怀孕的大肚子。人类社会开始文明与征服的漫长过程,身体崇拜转移到具有征服力量的雄壮成熟男性身上,女性降级为陪衬,形象变为慈祥。人类进入现代,青年男性成为生产与创造的符号,女性依然是配角,形象从慈祥变成艳丽。到了现代,以消费和消闲为文化活动中心,造成了越来越娃娃脸的女郎和越来越奶油的小生。”(p.32)三、符号的运用:对解释漩涡、框架与观众参与的分析在实际的符号运用中,往往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符号现象,解释漩涡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明确解释:“符号经常引向多种解释并存,解释者可以只取一种。当两种相反的解释都有效,而且互相都不能取消时,会形成‘解释漩涡’”。(p. 14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解释漩涡的情况,例如一个负面新闻缠身的演员扮演一个正面角色,很多人心中会存在这样一种矛盾心态:既喜欢该演员扮演的角色,又讨厌该演员本人。解释漩涡的根源是对同一事物采取了两套经验,从而有了两种解释,当这两种解释相互冲突时,就会造成解释漩涡的现象。在该书的最后,作者介绍了文本框架和观众参与等理论。指出“任何符号文本都必须在框架中展开,一旦框架被突破,文本世界就不能独立存在”(p. 173)。“这个框架不一定是摄影器材这样的实在,有时候可以很抽象。”比如观看街头表演的时候,观众不会把表演与现实生活相混淆,因为有一道隐形的框架在观众与表演者之间,这时如果有人唐突的冲过去,打乱了表演,框架就被打破了。而有一些文本,如演示性文本,“有强烈的不可预料性,文本变成一个即时展开的符号流,永远是有待完成”,例如正在进行的足球比赛,往往观众的情绪能够对比赛结果产生显著地影响,观众也会觉得自己能够改变比赛的进程,在观众参与的过程中,足球比赛作为一个演示性文本往往意味着无法预知比赛结果。四、结语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成规模的符号学研究走过了30余年,在日益规模化与体系化中,逐渐向各个学科渗透,并形成了语言符号学、图像符号学、社会符号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创造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符号学研究队伍中去。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符号学还很陌生,这就需要符号学在完善自身理论建设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学科影响力,拉近符号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让符号学真正走入大众视野。这正是每一位符号学人所要努力的目标,赵毅衡的《趣味符号学》为我们做出了尝试和示范,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符号学研究者迈开步伐。首发于符号学论坛: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publications_view/index/4862
  •     有意思也有深度的好书——评赵毅衡《趣味符号学》“符号学”往往因为其抽象性让人望而生畏,赵毅衡的新作《趣味符号学》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的视角——“趣味”的认识符号学的视角。全书通过一百个小故事,内容涵盖历史、民俗、影视、社会事件等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符号学的基本道理。读者在读之有趣的同时,也确实认识到,其实符号学并不在神龛上,而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诚如赵毅衡在前言中所说,“符号学就是意义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问。人的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都浸泡在符号的意义活动之中,任何时候,当我们不追求意义时,我们的意识就停止了,因此,我们哪怕睡觉做梦,都在通过符号追求意义。”符号学作为社会学科“公分母”以及“共同的方法论”,是观察思考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借由这把钥匙,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将会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于我们的意义。一、符号与意义:对符号的基本认知对符号学不甚了解的人,多少存在着些误解。经常有人说“这个问题只有符号意义”,它们实际上是把“符号”与“意义”区分开来了;也有人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而实际上是把“符号”与“类型符号”或“象征”的概念混淆了。因此,对于大多数刚刚接触符号学的人来说,第一步是消除误解,明确概念。针对这个问题,该书在开篇做出了阐释,明确了“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新娘子要盖着头,是因为“大家看不到新娘之‘新’,必须有个符号在婚礼上代表这个意义”。同样,“在中国许多地方,用‘亲家公’、‘亲家母’这样亲热到肉麻的称呼,是因为越是血缘不亲的,越要‘叫得很亲’才行”。“解释意义不在场,是符号的第一必要条件”。而符号作为携带意义的感知,具有“意义放大”原则,这也是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的原因,最好的例子就是货币了,当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硬币的金属价值超出了其面值,“每一种钢镚儿,最后必然被自身的物-符号价值比例的变化杀死”。由此,作者进一步说明了“任何符号或物,都是‘符号-物’二联体,永远在这两端之间滑动,大部分时间处于中间某个点。”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就在作者这些生动有趣的例子中被一一道明。二、符号的解释:发出者、接受者与文本的协调过程符号的解释过程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时每刻,这一过程,是发出者、接受者与文本三者协调的结果。“符号过程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意义:一是符号发送者(如果有个发送者)的意图意义;二是符号文本据称携带着的意义;三是接收者对这个符号的解释意义。这三个意义经常是不一致的,实际上在符号传送的过程中,很难让它们保持一致。”发送者的意图意义对符号最后的解释意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一个物尚未被明确有具体的符号意义时,发送者给予的意义将使该物拥有一定的符号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大多数的符号意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的,例如白鸽代表和平,钻戒代表承诺一样。而发送者本身也会直接对符号的解释意义产生影响,例如小狗行纳粹礼的意义就不能被确定为非法,是因为无法获知发送主题的意图意义,从而直接影响了对纳粹礼这个符号意义的判断。文本是符号的组合,符号文本的意义不仅仅取自符号自身携带的意义,还与符号组合的相对位置、选择的幅度值宽窄、与文本一同出现的其他文本等息息相关。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符号表意行为,意义不全在于自身,它与其他符号的排列方式,可能更为重要”。这个原理在“库里肖夫实验”中能得到最有力的证明:在同样一个脸部特写镜头后面分别接上不同情绪的镜头,观众就会根据后面镜头的情绪来判定那个特写镜头中的情绪。而“文本选择的幅度值宽窄,是符号文本的意义组成方式,所产生的文本、品质和风格,就会有根本的不同”。文本选择的幅度值往往取决于该文本所使用的背景环境,一般来说,环境对该符号文本的需求越旺盛,选择的幅度越宽,反之亦然。这道理也很好理解,符号文本若想要得到更多接收者的接受与认可,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正如四川人爱吃火锅,所以用油和蘸碟也十分讲究,分为各种品类;《百家讲坛》希望吸引更多的观众,因而请于丹这样一位女性学者去讲解《论语》;在外国只用一个cousin代表所有的同辈亲戚,在中国却分为表姐、表哥、表弟、表妹、堂哥、堂姐、堂弟、堂妹等不同的称呼是一个道理。在文本的发出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伴随文本:副文本、型文本、链文本、前文本、先后文本等等,它们都会对文本的解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伴随文本在此书中也都有详细的介绍,并有丰富的实例来佐证,在此不再赘述。接收者对符号的解释意义是符号最终落实的意义,在最终落实之前,还将受到接收者身份、心理、社会背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作者以“小鲜肉”在当代社会受到追捧为例,充分说明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接收者对于身体形态符号的不同解读:“在原始社会,部落的生存和延续至关重要,生殖受到崇拜,几乎全部发掘出来的史前文物,女性形象都有怀孕的大肚子。人类社会开始文明与征服的漫长过程,身体崇拜转移到具有征服力量的雄壮成熟男性身上,女性降级为陪衬,形象变为慈祥。人类进入现代,青年男性成为生产与创造的符号,女性依然是配角,形象从慈祥变成艳丽。到了现代,以消费和消闲为文化活动中心,造成了越来越娃娃脸的女郎和越来越奶油的小生。”三、符号的运用:对解释漩涡、框架与观众参与的分析在实际的符号运用中,往往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符号现象,解释漩涡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明确解释:“符号经常引向多种解释并存,解释者可以只取一种。当两种相反的解释都有效,而且互相都不能取消时,会形成‘解释漩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解释漩涡的情况,例如一个负面新闻缠身的演员扮演一个正面角色,很多人心中会存在这样一种矛盾心态:既喜欢该演员扮演的角色,又讨厌该演员本人。解释漩涡的根源是对同一事物采取了两套经验,从而有了两种解释,当这两种解释相互冲突时,就会造成解释漩涡的现象。在该书的最后,作者介绍了文本框架和观众参与等理论。指出“任何符号文本都必须在框架中展开,一旦框架被突破,文本世界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个框架不一定是摄影器材这样的实在,有时候可以很抽象。”比如观看街头表演的时候,观众不会把表演与现实生活相混淆,因为有一道隐形的框架在观众与表演者之间,这时如果有人唐突的冲过去,打乱了表演,框架就被打破了。而有一些文本,如演示性文本,“有强烈的不可预料性,文本变成一个即时展开的符号流,永远是有待完成”,例如正在进行的足球比赛,往往观众的情绪能够对比赛结果产生显著地影响,观众也会觉得自己能够改变比赛的进程,在观众参与的过程中,足球比赛作为一个演示性文本往往意味着无法预知比赛结果。四、结语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成规模的符号学研究走过了30余年,在日益规模化与体系化中,逐渐向各个学科渗透,并形成了语言符号学、图像符号学、社会符号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创造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符号学研究队伍中去。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符号学还很陌生,这就需要符号学在完善自身理论建设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学科影响力,拉近符号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让符号学真正走入大众视野。这正是每一位符号学人所要努力的目标,赵毅衡的《趣味符号学》为我们做出了尝试和示范,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符号学研究者迈开步伐。首发于符号学论坛: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publications_view/index/4862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偶尔会有零碎之感,但确实写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看完后想系统地补一下符号学的理论。
  •     赵老师这般通俗,当年却也不给本科生开点课。这本书主要问题在于也太通俗了,而且非常零散,无法在读者脑海中形成一点点知识架构,倘若别人问起到底符号学在讲些什么,还是只能支支吾吾张不开口。
  •     轻松有趣。赵老师的书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     可看,好看。
  •     赵老打开了我的新世界
  •     符号学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就像解读达芬奇密码,神秘莫测,因此,写一本普及型的符号学著作尤为难得,能人类生活在符号建构的意义世界了,却缺少对符号的认知研究。这本书既具有可读性——趣味,又不乏理论深度——符号学的分析。作者往往在结尾的时候,寥寥数语,直抵要害,点明深意,大有太史公曰的精辟,对符号学感兴趣的学友,这本书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入门读物。
  •     读完还是难以形成体系,需要稍稍再严肃些。但是冲着作者在序言里立下的flag,完成度已经够了
  •     简明,有趣,一本入门级以下的兴趣读物。大赞!
  •     从生活中有趣的事例自然引申到符号学理论,很好的普及读物
  •     《趣味符号学》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的视角——“趣味”的认识符号学的视角。全书通过一百个小故事,内容涵盖历史、民俗、影视、社会事件等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符号学的基本道理。读者在读之有趣的同时,也确实认识到,其实符号学并不在神龛上,而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     跟我想的不太一样,这本书排版不太好,感觉写的也很仓促。
  •     饶有兴趣,入门精选
  •     看完想啃大部头,吃了这口符号学的安利~
  •     幽默有趣,有理论深度,又结合小故事。符号学初学者的最佳选择。
  •     小故事看符号表意大道理
  •     入门读物, 不适合系统学习,可做原理之外的案例补充,适合学习概念前后阅读。
  •     这本书打破了我对符号学“艰涩难懂”的印象,书中的案例生动有趣,文笔亲切幽默,处处充满智慧的光芒,无论是否接触过符号学的人都能看懂,值得一看!
  •     这本书内容挺有意思的,但是可能为了有趣的科普性,写得太浅了,而且一百多条每条写几个小故事,看下来就非常累,有刷了几个小时微博的既视感。小故事的内容也是从电影、文学到新闻、微博热搜榜,看这本书还能被强行剧透好几部电影也是醉了。这本书定位有些奇怪,真的对符号学感兴趣的,可能会觉得这本书信息密度太低;而门槛特地放如此低,会看这本书的人肯定也不会多:不会看人的还是不会看。
  •     好书,很有启发。深入浅出,书中例子浅显,但道理都不浅显。另外,纸张选的不好,容易脏、容易折、容易磨损、写字着墨度也不好。
  •     居然发现了一个我在论坛里举的例子!
  •     写文普书不容易呀~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真正走进符号学建议读赵毅衡《符号学》。
  •     一百则符号学小故事,原来每一个有趣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条符号学的道理。不枯燥,容易读,非常适合对符号学感兴趣的人和需要符号学入门书籍的同学。
  •     作为对符号学无系统认识的门外汉而言,内容太散了,无法提取“趣味”精髓,待对符号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后再读来此书吧。嗯。
  •     老师的这本书,简单有趣。虽然例子是上课的老梗,但又如何~哈哈~
  •     前两章觉得接地气,越往后看越有种太接地气灌了一嗓子地沟油的感觉。。。
  •     解释的不多 看不太懂 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有拼凑之嫌。某些观点还不错,比如说“感觉有级别次序,是触觉、温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通感往往用比较低级的感官来形容比较高级的,苏轼‘小星闹若沸’是听觉修饰视觉;杜甫‘晨钟云外湿’,是触觉修饰视觉;甜蜜的微笑,是味觉修饰视觉;柔和的嗓音,是触觉形容听觉;清凉的蓝色是温觉修饰视觉。这个规律很少被打破,说明通感的目的是要把感知变得更加原始而根本。废话并非没有意义,恋人间的废话就很有趣。“恋爱成不成功,就看情侣对废话艺术的领悟能力,很多符号表意,并不是为了表达意义,而是为了占着表意的媒介渠道,与接受者保持接触。
  •     蛮有趣的入门读物。
  •     太散了,而符号学的长处恰恰在体系
  •     科普了符号学
  •     有趣的小故事,不枯燥的大道理~符号学入门强烈推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