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五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302308959
作者:赖瑞和
页数:367页

后记

那年我离开香港岭南学院,回到我出生的那个南方边城,暂时不想工作,每天上午的唯一功课,便是写作这本书。晨早起来,先陪长女棠儿等她的校车。她上了校车,常会转过头来跟我扮个鬼脸。然后,我就走到楼上那间书房,开动电脑,开始一天的写作。    那书房的窗子向南,面对着一个军营。那军营的风景很美,有幽深的古树林和一大片青翠的草地。每天清早写作时,经常可以听到军队在草地上操过去的步声和他们悠扬的军歌。军营前面是一条马路,不免有些“车马喧”,但我那时的心比较宁静,久了也就“心远地自偏”,仿佛再也听不到车声了。    我便在这风景优美的南方的窗下,写了九个月,写完这本书。回想起来,那是我至今最快乐的一段写作时光。当时我规定自己每天只写一千字左右,不要多写。下午午睡后修改上午写的初稿,晚上读书,过着一种很有规律的生活。    这本书是我过去几年来在中国大陆行走九次的记录。这九次行程,绝大部分是火车旅程。除了东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海南及西藏没去外,我几乎全靠火车走过中国其余二十多个省和自治区。写作时,我把苇点放存旅程本身,想以一种沉静的笔调,细写火车旅行的乐趣和一些比较少人去的“非旅游热点”,如山东嘉祥的武梁祠、陕西麟游县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西安唐太宗的昭陵和唐大明宫遗址等等。    我的妻子先后两次替我校阅全书,以及幼女维维安带给我许多的欢乐,都是我十分感激的。    赖瑞和    1999年9月6日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与《文化苦旅》同时产生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内地,寻找盛唐时代留下的遗迹。作者可以算是背包容的先驱,只是,他的背包里面有丰厚的历史积累以及冷静的无所指向的忧伤。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如王村。他先后九次畅游中国大地,一路风尘,走过城市和乡村,寻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连接。平静的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关切。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回望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况味。

书籍目录

一人生旅程的一半:拱北、广州、长沙、岳阳二种柳柳江边:桂林、柳州、梧州、西江三仙人的糕点:梅县、潮州、汕头四长安水边多丽人:西安五入西域记:兰州、酒泉、敦煌、柳园、吐鲁番、乌鲁木齐六五城何迢迢:银川、平罗、五原、呼和浩特、武川、希日穆仁七谁谓河广:大同、北京、太原、运城盐池、洛阳八南诏缘:昆明、剑川石窟、大理九入蜀下三峡:丽江、重庆、长江三峡十湘西行:常德、桃源、张家界、王村、凤凰十一便下襄阳向洛阳:贵阳、襄阳、宝丰、铁门十二细雨骑驴入剑门:华山、秦岭、汉中、广元、昭化十三出川西记:南坪、九寨沟、松潘、若尔盖十四过青海:夏河、临夏、临洮、西宁、青海湖、格尔木十五随兴的旅程:上海、杭州、苏州、祁阳、永州、福州、武夷山、惠州、虎门十六武梁祠:武汉、郑州、开封、嘉祥十七太史公的遗憾:曲阜、泰山、济南、安阳、满城十八砂河的公廨田:五台山、砂河、浑源、应县十九陕北的黄土地:三岔、榆林、延安、蒲城二十咸阳布衣:韩城、三门峡、扶风、平凉、固原、麟游、咸阳二十一相看两不厌:宣城附录:九次中国大陆之旅详细路线历程表台湾版后记

编辑推荐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第2版)》编著者赖瑞和。    这是一部与《文化苦旅》同时产生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初,他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大陆,寻找盛唐时代留下的遗迹。作者可以算是背包客的先驱,只是,他的背包里面有丰厚的历史积累以及冷静的无所指向的忧伤。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如王村。他先后九次畅游中国大地,一路风尘,走过城市和乡村,寻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连接。平静的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关切。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回望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况味。

前言

《杜甫的五城》简体字版,终于要在中国大陆出版了,真是高兴。欣喜之余,我不禁想补写一篇自序,以记其事。此书的繁体字版最初在台湾由尔雅出版社印行时,只有一篇后记,没有自序。    近年国内的经济蓬勃,旅游业跟着兴起,出门游玩的人多了起来。出版界也出了不少旅游书以应付市场的需求。我想这类书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旅游指南,英文称之为travelguide。这类书的好处是,一般都附有地图、交通与住宿信息,以及各种大大小小旅游景点的介绍,非常实用。但它不足的是,没有旅行者个人的经验呈现,没有细腻生动的叙事细节,一般也没有任何“文采”可言。更重要的是,旅游指南必须不断更新修订。欧美著名的旅游指南,比如《寂寞星球》(LonelyPlanet)系列,几乎哪年都要出版一个修订本,否则交通住宿等信息就会过时。    第二类旅游书我想称之为“旅行书”,也就是英文所说的travelbook,以示和“旅游指南”有别。很多时候,这类书刚好和第一类相反:常常没有地图,没有交通住宿的详细导引,经常也不介绍所有旅游景点。但旅行书的优点是,它重视旅行者个人的经历,通常放在一个特定的叙事框架下来叙述,而且一般都要求有点“文采”。比起旅游指南,旅行书最占优势的一点是,它可以说“不会过时”,因为旅行者的那些旅行经历,是独特的,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有所折损。这些经历一旦锁定在某个历史时空,甚至会变得更有历史感,更有历史价值。比如,日本和尚圆仁(794-864),随遣唐使来唐九年,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主要在北方),写下一本十分精彩的旅行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如今成了我们唐史学者最珍爱的史籍之一。圆仁在书中常常提到唐代米粟等物的时价,以及他雇用驴子或请人抄书的价钱等细节。这些在当时想必是十分琐碎的事,但现在却成了十分珍贵的唐代经济史资料。    这本《杜甫的五城》当然属于第二类。我自己给它的“定位”是:它不但是一本“旅行书”,而且还是一本“文学旅行书”。祈望读者不要把它错当成是一本旅游指南才好。    为什么要那么强调“文学”呢?    我目前的专业虽然是历史和唐史研究,但我少年时却是个文学青年,也曾经发表过一些现代诗作。大学时代在台大外文系念英美文学,对18、19世纪浪漫时代英国诗人如拜伦(GeorgeByron)、雪莱(PercyShelley)和济慈(JohnKeats)的欧洲“壮游”(GrandTour)有过不少幻想。这些年来对现代英美作家的文学旅行书也颇爱读。    我在《杜甫的五城》原台湾版后记中说过,我“想以一种沉静的笔调,细写火车旅行的乐趣和一些比较少人去的非旅游热点”。所谓“沉静的笔调”,就是用我少年时所习得的写诗方法,在下笔时特别留意那个叙事语调,再以一种看似“极简”的句子和字词去表达。在本书中,我刻意不使用任何四字成语,就是因为觉得成语不免都是语言中的“陈腔滥调”,会破断我那“沉静的笔调”和极简的风格。    几年前,有一位住在海外的中国大陆读者,读完台湾版《杜甫的五城》后,给我写了一封电邮,告诉我说,他读我的书,常感觉到一种“难以解说的悲伤”。这是我收到的众多读者电邮中,最让我感动和高兴的一封。我猜想,那就是我那“沉静的笔调”在发挥作用吧,可以让这位读者感觉到一种“悲伤”,但却又是“难以解说”的。    台湾版的《杜甫的五城》,原本连一幅地图,一张照片也没有。这次出版简体字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信息非常灵通,竟发现我原来还有另一本书《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台北:人人出版社,2002;大陆简体字版预定2009年面世)。这本《坐火车游盛唐》实际上就是《杜甫的五城》的图文图解版,内收240张我自己拍的照片,配上全新的文字,以一种写明信片似的轻快笔调来重写我的中国旅行经验。于是编辑建议采用该书中的数十张照片,好让《杜甫的五城》看起来不至于那么单调。我觉得这办法真好,甚至更可以让本书读者预先“尝尝”我另一本图文书的“滋味”(这些照片在《坐火车游盛唐》中原为彩色印刷,但在本书中改为黑白,大小也略有不同)。编辑又替我制作了一些旅行路线图,费了不少心力。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他。    赖瑞和    2008年5月21于台湾新竹

内容概要

赖瑞和,马来西亚国籍,1953年生。中国台湾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曾任教于中国香港岭南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及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现任中国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著有《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以及专题散文书《男人的育婴史》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刘心武(著名作家)    车之旅,足之旅,眼之旅,景之旅,更是人之旅;    文之旅,诗之旅,心之旅,随作者畅旅,或可有浴魂之享。        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    吾往岁客座新竹清华半载,颇与作者相过从,并获赠此书。其为人于平实中含幽默,为学于笃实中寓哲思。古之文人雅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清新之文,述可信之史。本书词情并茂,出文入史,或得其正传耳!读者诸君,自可清鉴。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    作者是海外华人,祖籍大陆。修的是文学、历史学,并在美留学。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他的书,别有一番风味,是这二十几年来仅见的作品。1988年,作者始游大陆,除山川地貌、历史遗迹,他记载了更多的当时人情百态,市井风俗,社会变迁鲜活的画面,结合史上典故,倍觉亲切与震动。就是大陆作品,同类者亦未见过(余秋雨的同期作品无法与其同比)。

章节摘录

一六一次车从武昌始发,经广西,一直开到广东的湛江。这时,我已经买了一本《全国铁路列车时刻表》。这本书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编得真好,里面列了全国所有火车班次的时间和经过的站名。书厚达三百页左右,拿在手上便让人觉得很有些份量了,而且每年四月出一个新版,资料不断更新。对我这种“火车迷”来说,想乘火车走遍整个辽阔的中国大地,这无疑是一本必备的旅行“圣经”。从此,我可以自己来安排行程了,不必靠旅行社,也不必到火车站去查看时间表了。比如,甚至在出门之前,人还在香港的时候,我已经可以从这本书中知道,我可以在宁夏省的银川,选搭哪一班火车去呼和浩特,在甚么时候可以抵达,而抵达呼和浩特之后,又可以转乘哪一班火车,到下一个目的地山西大同。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香港买到一本“国外版”。国外版在各个火车站名后,都附加了英文拼音,显然为了方便不懂中文的老外。但后来仔细查对,发现国外版是个简化的本子,不如纯中文的国内版来得完整。此书由铁路部自己属下的出版社出版,资料由部里的运输局提供,没有甚么比这更权威的了,而且每年四月出一个新版,正好配合每年四月一日起实行的新火车时刻表。往后几年,我越来越依赖这本书来筹划我的旅程,而且发现它的资料的确可靠。所以每年暑假回国内,到广州后的第一件大事,往往就是去买一本该年最新版的《全国铁路列车时刻表》。此书每年的印数,据书后的版权页所载,高达一二百万本。它很可能是全中国最畅销的一本书。    从这本书,才知道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桂林,最好乘搭一六一次火车前去。这班火车将在晚上八点二十六分从武昌开抵岳阳,然后将在路上运行一整个晚上,在明早九点三十一分抵达桂林。在岳阳时,便想买一张软卧票,好在火车上睡一晚。但在岳阳火车站却买不上票。售票员说,这是一班“过路车”,岳阳不是始发站,所以不卖软卧票,连硬座票都不对号入座。于是只好买了一张硬座票,准备效仿长沙那位张经理,上了车再设法补软卧票。    一六一次火车准时到站。我走到软卧车,向列车长说明来意。想不到,他非常友善地说,没问题,他可以马上给我一个软卧铺位,叫我先进去坐,他待会就来给我补票。后来,这位列车长指着那卧室四个空着的铺位说,“这四个铺位,其实就是预留给岳阳站的。不过,他们大概想保留给党政单位,免得临时有甚么高级干部要出差,没有卧铺,不好办事。所以,他们干脆跟你说没票了。”    火车开行后不久,又有一位经理级人物,进来这卧室和我分享“福气”。他是海南岛某工厂的经理,也是上车后才去补软卧票的。又过了半小时,突然有四个年轻小伙子闯了进来,声音很大,衣着新潮,很放肆,看来像个体户。他们也说要补软卧票。这时,火车上的列车员和厨师,都跑进来和他们聊天,仿佛和他们很熟络。那名胖厨师,还大拍马屁,频频问他们想吃甚么。“我可以去弄。”他说。    原来,这四人是到处去收中药,卖中药的“倒爷”。他们经常乘坐这班火车,和列车员及厨师都混熟了,常有香烟孝敬,当然也可补到软卧票。不过,铺位不够,他们暂时挤在我们这里,等下一站长沙过了,预留给长沙站的铺位确定没人要了,他们再过去补票。后来和他们谈起,他们说,这样在各地贩卖中药材,每个月可以有整千元的收入。这等于当年国内一位大学教授月薪的三倍多,难怪他们可以坐坐软卧,享享福。    在火车上安睡了一晚,第二天清早抵达桂林。我住的旅馆,在市区北面的独秀峰附近,从窗口望出去,可以见到奇伟的峰顶。走出门外,就是明王城。当年北伐,便是从这里会师出发的。午饭后,乘坐了市内一辆破公车,到芦笛岩和七星公园去,度过一个逍遥的下午。    第二天一早,乘船游漓江。几天前下过大雨,上游的黄泥冲下来,漓江的水变得黄澄澄的。然而,沿岸的山很翠绿。一个个山峰,像膨胀了好几倍的驼峰,伏在那儿。远远望去,有时又像远古遗下的恐龙巨牙,倒竖在草地上。青青的河畔,偶尔有几头水牛在吃草。    漓江上的游船分成两种等级:一种只招待国内同胞,收费低;另一种招待国外旅客,收费高,依照国外标准,而且要收外汇券。原想乘坐国内同胞那级,但售票员要查看证件,买不上票。有趣的是,在我们那艘只招待国外游客的船上,竟有两位从广州到桂林出差的某单位干部,而且他们身边都有位桂林当地漂亮的“女伴游”陪着。他们说,因为这艘船的设备比较好,还有丰富的午餐供应,而招待国内同胞的船上,只有盒饭吃。至于费用,他们说,他们可以向单位“报销”,不必自己花钱。    游船经过几个小时的漂流,下午到了阳朔。游人全都挤在码头附近,等候车子来载他们回桂林。小贩紧张兮兮地四处兜售纪念品。有一名渔夫,提着那头帮他捕鱼的鸬鹚,兜人拍照,每次要收两元。我沿着小巷走到市里去。有几个老外,在光线微弱的小店里,看书写信。他们仿佛是有意坐在那儿,让人观赏的旅游景点。    桂林是个典型的热门旅游城市。街上随处可以见到游客。专做游客生意的野味餐厅也特别多。傍晚,在繁忙的中山路上,第一次见到那么多打扮入时的桂林女性,穿着高跟鞋,骑自行车。    P18-21


 杜甫的五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杜甫的五城》中那篇《仙人的糕点》,作者对潮州的第一印象是:“空气中的鱼腥味和海水盐味,客家话,鱼丸,潮州糜(粥),仙人粄,梅县祖屋里雕龙画凤的大柱子。”从没去过广东,但读到关于祖籍的文字,格外亲切。从小听爷爷讲潮州人很勤劳,每家都自己做手打肉丸,鱼丸,燕皮饺,弹牙得狠,现在超市里的没法媲美,还有解暑的仙人粄(类似龟苓膏的小吃,但好像原料不同),以及潮州人喜欢含在嘴里提神的陈皮,橄榄,全都自己家做。“吃在潮州”这句话简直耳熟能详,也因为有了这些,读这本书简直太美妙。这本游记尽管有点年月,但读来非常有趣味,可以看到90年代初大陆的一些风貌,绿皮火车上尚有大煞煞啃完西瓜后把瓜皮往座位下一扔,啤酒瓶喝完往窗外哐当一掷,铺张席子硬座底下睡人,买票,住宾馆会被区分内宾,外宾价格待遇不同等等小时候听过,看过,经历过的场景(这样写会不会太暴露年龄,哈哈)。也蛮佩服作者经常为了一块石碑,一处古迹,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非要亲眼见证庐山真面目的勇气和决心。很是喜欢这本书,推荐先找到自己故乡的那篇读一读,看看是否能和作者找到共鸣?五颗星。
  •     挑旅行书真是一件既费脑筋又碰运气的事。作者赖老师自己说,旅行书有偏工具书的 travel guide 和偏文学书的 travel book 两种,他这本《杜甫的五城》从一开始便是确定要写后一种。然而市面上在售的 travel book 多如牛毛,很难遇到让我满意甚至惊喜的。赖老师这本书却实打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现如今旅行书是越来越好写了,谁没出去玩儿过?然而旅行书里头,路线和景点信息写起来再容易不过,文艺清新的照片也不难拍,难的就是那主观发挥的叙事与抒情部分。多少小朋友写的旅行书沦为了无病呻吟或者心灵鸡汤啊。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赖老师是想结合他的专业所学,以历史随笔的方式叙述与杜甫相关的五座城市(五城的典故我是知道的,不过我以为是巧妙的借用)。到手后翻开一看,作者居然跑遍了全国,而且还是火车之旅。虽说这路线安排确实有一点文不对题(更何况五城在西北,而他来的第一站居然是我的家乡长沙),但也算是「买五送 N」,给读者准备了十足的意外收获吧。再看一眼作者介绍,居然是三四十岁出行(第一次出行 35 岁,最后一次出行 40 岁),虽然是独自出远门旅行,但作者学术生涯已经营多年,家庭方面也已成家且有孩,可谓成家又立业,人生阅历已然完满。更何况作者厚积薄发,直到 1999 年(46 岁)才完稿付印。这简直就是品质的保证、免检的证书。比起某些二十岁出头就出书、甚至以一年出多本之「高产」为荣的小毛孩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杜甫的五城》记载赖老师从 1989 到 1993 年期间,九次在中国大陆的独自旅行。他持香港护照和「外汇券」,带着一本每年更新的铁道部最新时刻表,穿梭于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他一开始穿高档衬衫,提公文皮包,走到哪里都挨宰,后来迅速进行「自我改造」,按大陆普通群众模样打扮自己,果然「天地广阔路更宽」了。即使如此,赖老师出门还是偏爱坐软卧火车,住「华侨饭店」,到了小县城、乡镇也要住「包房」(当时的多人间会把床位分别卖给不同的旅客,类似今天的青旅)——这才是旅行嘛。当然,赖老师并不是一个挑剔的人。火车只剩站票了也无所谓,倘若有空位则喜出望外。好几次旅馆的地板都是烟头,床单也脏兮兮,他也只是一笔带过,更不用提不能洗澡这种「打盆水擦一下」就能解决的事情了。吃的东西,遇到好吃的便惊呼「神仙才能吃得到」,不好吃的也是的「我自己的功课没有做好」。想去哪玩去哪玩,想玩几天玩几天,想吃什么都有钱吃,想住哪儿都有钱住。大众景点人太多不去,反而是心里挂念的某些小角落再偏远也要去一趟。即使什么也没有,看着青山绿水、草原蓝天、湖上明月也可以很满足。这哪是背包客旅行,这简直活成了一座佛啊。读完赖老师的这本书,最大的感觉不是想追随他的脚步,而是想活到他的那种境界。这才是理想的人生啊!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一位儒雅的大叔在与我泛舟小酌,聊着旅途上那些难忘的瞬间。而我,除了开眼,便只有羡慕。这本书是挑读者的。可能因为作者的个人兴趣,作者重点写各地有历史渊源的地方,对当地旅游特色之类则绝少着墨(有些地方会介绍当地名吃)。正因为书中不附游客指南,图片也少,因而不适合新手阅读。我读的时候便感觉到,越是自己熟悉的地方,越有共鸣。当然,读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心中也是满满的向往。作者行文连贯,沿途所到之处均有记载。叙述倒是平淡的,并不突出写作技法。看似流水账,实际上都有详略安排,只不过取舍全取决于作者个人兴趣。这便导致了喜欢的读者会很喜欢,而失望的读者也会很失望——这书究竟好不好看,完全取决于读者与作者对不对胃口。例如,如果读者没有历史方面的基础,恐怕很难理解作者选取路线的考量,也难以体会作者沿途的喜悦与遗憾。总而言之,我作为历史系的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对作者沿途所到之处产生了「要去」的向往,更是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淡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如果哪天我要写一本旅行书,如果写不出赖老师的水平,大概会自愧不如的吧。
  •     写的很散乱,都是自己喜欢和自己有私心的部分。赖教授实在可爱,他在路上的心态,一度让我想起一路玩心大发的妹尾河童先生。走到昭化,晚上吃鲤鱼,他怕内地的鱼不新鲜跟着服务员去厨房看,厨师就把刚到的鲤鱼抱出来,给他看,他说那个样子特别像柳青的年画,我也看着他的描述想着当时的场景笑出了声。走到福州,去玩了西湖之后想起了《儒林外史》里的马纯,说他也是玩了西湖就回家去睡觉了,他说我才不想学他呢,他一睡竟是一天,“这里面大有文章”,哈哈哈,教授这样八卦真的大丈夫吗?走到松潘,他说小城里有种古唐遗风的美,牵着白马的藏族女子在街上遇到了熟人,就那样停下来闲聊,白马等在一旁,看看那张照片,再想想当时街上的你来我往,画面实在写意。不久的九月,姐姐嫁人,姐夫恰巧是松潘人,希望吧,她的幸福和教授当年遇到的松潘那样,与世无争又醇美。走到三岔,睡了热炕,教授言语中全是欣喜,以前从来没有睡过呢。吃完晚饭回去房间闷热,把门打开躺在热炕上,竟迷迷糊糊睡着了,夜里明亮的月伴着星光洒满院子和窗台,起身望月观星,那一刻,真真切切的羡慕教授吖,在成都的无数个夜夜夜,月偶尔见,可是漫天星光从不可见TOT教授一路上,对酒爱不释手,且又基本是独酌,在火车里,在月下,在山脚,在雨夜……可是想想,他真的是一个在喝吗?说不定,隔着时空,和他翻看了无数遍的唐史中当时也流连此地的唐人在对饮呢……还有啊,书里时常引用的古文诗词,大多都是读书时代背诵的过呢,只是太久已经忘掉了,可是镶在书里的片段里,熟悉又惊喜,想起读书时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无可奈何的心情,现在在书里看到它们时,觉得那么可爱,跟着教授的心情又那么的恰如其分。教授描绘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内地大小城镇的样子,大多美好且朴实,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发展到现在的样子,有了对比忽然觉得措手不及;在教授游游走走的那些场景里,我也不断的想起生我养我的高原小城,因为相对闭塞,发展的浪潮来的也比其他地方慢,那种朴实真切的生活氛围一直延续到我来内地读中学,回想起来,每一个能记起的画面都是那么清亮又闪着微光。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爱那个八九十年代的气息,爱古拙沉静的文风。
  •     作者是个吃货吧ヽ(´・д・`)ノ
  •     记一本十足的流水账
  •     种草之书,有好多小县城没有去过呢
  •     作者以沉静的笔调,描绘了中国的几次长途火车旅行,书中细腻地刻画90年代的中国,充满古今历史的碰撞,以及颇具风味的风土人情。触动较深的是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处于青年狂躁的年纪自己,在阅读中体会“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意淡然,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     一名在美國研究唐史的馬來華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大陸九次旅行的遊記
  •     很少见到这么和我胃口的书,棒呆!
  •     被种草了好多吃的…………
  •     多年前
  •     喜欢内容,看过了也买。
  •     将《中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写出了《银河系漫游指南》的高度。赖瑞和是个认真的旅人。没觉得这本书忧伤什么的,只觉他一路怡然自得游得很满足,游记本身也十分客观可爱。
  •     所读过最喜欢的游记。和这样的人一起出去玩多有意思啊。
  •     历史的厚度和空间的广度交叉在一起。比起来还没有看完的旅行的意义在,这本更得我意。作者是客家人后代,梅县是他母亲的故土,也就有了作者在内蒙古毫不扭捏的“躺在祖国的大地上”一语。作者去过的地方和我去过的有不少重叠,很亲近。
  •     足够令人钦佩的旅程,充满个人的情怀,充满北朝到唐朝的历史的文化味,充满一个人生活的态度。
  •     三星半。有时候真的想说学文史无比幸福,千年来去总有知音可寻觅,跨越千山万水终有一地是魂梦归宿,犹如兴平之于我,犹如西安之于赖教授,一切缘一切山风都是含纳极多的呼唤,召唤亡灵与我等遗落在另个时空疆域的人。 党公微博看见,在兰州飞杭州颠簸的归乡途中看完,真有五城何迢迢的舟车感,何况途中积雪未化而徽州的冬日阴寒依旧。感慨“心情像一首辛弃疾的词”这样的句子,感慨茅津渡的黄河比兰州更“瘦削”的字眼,前面说到的那种幸福感又油然而起了。身在山水而双眼是唐宋的双眼,大明宫遗址那段,泰陵那段,比从前更明白李德裕也更明白上阳白发人,写藏经洞十七窟又想到荣新江教授曾说自己研究归义军的缘起。忍不住想啊我为什么选了两汉为什么接受这样的招魂从江南到了西北。作为私人的笔记,比余某人诚挚太多,也更可爱,因为爱吃呀。
  •     一本有情怀的流水账,文人骚客的情怀,吃货的情怀
  •     前半本还好,后面唠叨了。喜欢讲食物和历史的部分
  •     一口气读完了,以前看书名总误认为是豪情万丈的,学术的,就凭添几分压力,今天拆开后发现原来是那样质朴,柔和,烟火气的,追寻的情结都融进了流淌的目光中,莫名的舒服,尤其是看作者吃吃吃,配点小酒,真是忍不住也想游这么一遭。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史家笔下的游记
  •     拿着中古地图在九十年代大陆上转悠的“火车迷”,在福州就吃仙人板,到北边就啃西瓜。执着地想要抚摸两千年甚至更久以前的碑刻。与我的阅读期待有点不一样,但是有勇气挤春运,这点我服。
  •     二十多年前神州大地的风土人情,亲切自然。
  •     很早就不买国内那些所谓达人的游记了。这本书很喜欢,沉静的笔调,真是喜欢!那个时候的中国,淳朴可爱!
  •     原来以为是唐史,结果是唐史研究者的游记。留下了必须要去潮汕吃海鲜的深刻印象,文科nerd的旅行方式,蛮有意思的,虽然那些景点我也是不会去的 = =
  •     作者在89年到93年由香港到内地旅行9次,走遍了初东北西藏和海南以外的城市,寻访了很多唐代历史和文人诗文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地方,那个年代内地的衣食住行也在他的游记中被还原,这一切都非常有趣。能在那个年代不拘花销自由自在地坐火车游中国,真的很羡慕他啊。
  •     看完~游记很有意思,八十年代如何坐火车?
  •     我在独自往南京的路上看这本书的同时,fruit brother 一个人在偃师完成我们的梦想。
  •     历史大开大合,作者很是内敛。因此也显得更有力量。
  •     其实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因为真的很喜欢所以还是买了一本。作者文笔不是很华丽,和邻家的大伯聊天一样,不过有别样的深度。他到的地方有的比较冷门,但是由于作者本身丰厚的知识,一点也不枯燥。
  •     赖老师真是吃喝行家啊,一路上吃喝的那个爽啊。很想模仿他的旅程来几遭。
  •     非常好看。一口气两天看完。流畅的旅途
  •     最喜欢作者在里面对火车,每一顿饭和零食,酒的详细描述……
  •     内地90年代铁路沿线社会史
  •     又看了一遍,不是文字是有多么的好看(当然比时下的那些游记要好看一万遍),而是很想也随着他的步伐游历一番,估计八九十年代那些朴素城镇现在已经变得喧嚣嘈杂了,大概自己在西北待过两年,对他笔下的关中平原,陕北黄土地,陇南都觉得亲切的不得了,可惜还是说史太少不深,意犹未尽,不过自己倒是把北朝史好好温习了遍。
  •     赖教授太可爱了,文字朴实有趣,整理好思路了会写篇书评。O(∩_∩)O~
  •     没有攻略,没有过多赘述,字里行间全是最真挚的感受,读来如清风拂面。赖教授带着一种文人的底蕴走遍中国大好河山,在很多地方留有无尽遐想。
  •     这种以史为线的游记实在是太棒了,赖先生虽研究唐史,却完全不学究气,绝对随性,随心,随意,更为难得的是其笔下当时的社会人文风情,单是供销社这个名词就让我这个供销社员工子女熟悉不已,更别说木条椅子的公交车和动辄就要跑一天的长途汽车。还有还有,最让赖先生念念不忘颇为自豪的梅州仙人板,吃货已经将其记入小本本,有机会一定去品尝一番。
  •     候机室及飞机上读了第二遍,愈读愈有味,也体会到作者后记自诩的“沉静的笔调”确是锤炼过的。
  •     他写的全是烟火,而没有一丝烟火气。感动得快哭了。
  •     慢慢晃荡,最后结束在敬亭山,啊,想去敬亭山,
  •     跟杜甫关系不大,对史迹着笔不多,吃啊住啊行啊的流水账占了大头。路线可参考,三星半。
  •     老先生写的好,读完感觉和老先生一起游历了一场
  •     好久没读到这么有趣的书了。
  •     历史学者的旅行总是有趣的,独自喝着酒,乘火车或汽车漫游在大地上,寻访那些碑刻、陵墓、古建,看着苍茫大地遥想着千年前的旧事。二十多年前丽江古城只有在溪边浣衣的女子,从恒山下的浑源县到应县得坐四个小时的长途车,三峡的美还没有消失在大坝下。而今再看,已沧海桑田。
  •     说句俗话~有钱真好哈哈。在赖先生面前真心惭愧,提到的很多典故都不清楚,因此一个个去查,读起来略显吃力。不过收获确实很大~
  •     唯一的怨念是,来了福建竟然没有来泉州~
  •     赖瑞和真是太有意思了。想起我和二哥终未成行的壮游,以后还要再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     一口气读完 好畅快 共鸣好大
  •     很平实的文字 但少了点出色之处 比起何伟的系列读物 稍有些逊色 但胜在淡淡的乡愁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忧伤…
  •     不是浓墨重彩,而是清淡隽永的旅行散文,有对历史的追怀、有对大好河山的挚爱还有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
  •     跟着一本书行了万里路。
  •     大唐遗踪
  •     不全是我想看的东西的感觉 不喜欢生硬的引经据典 半读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