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他的民间乡土

出版社:邵纯生、 张毅 青岛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3691315
页数:252页

后记

2012年10月11日傍晚,我们和许多朋友一起静候“诺奖”消息。回想起来,当时心里真的忐忑不安,那是属于中国人的惊魂一刻……然而最后好梦成真。在莫言“诺奖热”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慢慢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莫言获得“诺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其价值与意义所在。于是,我们编著了这本《莫言与他的民间乡土》。    我们熟悉莫言先生,熟悉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熟悉这里的乡亲、村庄、河流以及身边的一草一木……我们热爱这片土地,一如先生对于故乡的深情。因为我生于斯并长于斯。    如同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主席韦斯特伯格给莫言的颁奖词所说:“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地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    “高密东北乡”这方水土究竟以怎样的特质,培育了莫言丰富的文学想象力?莫言先生又以怎样的形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我们力图从一个孤独少年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奇幻历程,揭示莫言先生的获奖密码,同时,通过故乡亲友集体聚焦,呈现另一个不为大家所知的莫言。    在这里,无论是对“高密东北乡”的寻访、对先生作品的研读、以及亲友对莫言的集体聚焦,都是我们文学观念的不断修正,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与重塑。如今,那个地处偏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坐标,在世界文学的地平线上高高矗立着。    本书编著过程中,我们了得到了莫言亲友、中国怍家网、相关报刊和作家明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表谢意。由于我们才学浅显,书中若有不当,请诸家见谅。    编者    2012年12月28日

作者简介

《莫言与他的民间乡土》收录了《莫言:从孤独的放牛娃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奖”前:莫言先生来青岛散记——我所认识的莫言老师》;《去高密拜访莫言》;《一个中国人的“诺奖”神话》;《你是否还在挂念那朵苦菜花——兼谈莫言与茂腔的乡音情结》等作品。

书籍目录

讲故事的人——莫言先生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代序) 一莫言和“高密东北乡" 寻访莫言先生的高密东北乡 高密文化与莫言小说 童年的莫言 莫言:从孤独的放牛娃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关于电影《红高梁》的几件事 二故乡亲友看莫言 我们哥仨的当兵梦 “诺奖”前:莫言先生来青岛散记——我所认识的莫言老师 心惊肉跳读莫言 方言上空的鸟群 莫言的民间立场 我看莫言与村上 去高密拜访莫言 那些民间的艺术与生灵 一个中国人的“诺奖”神话 莫言老乡您自己说 三莫言与高密民间艺术 茂腔与戏迷 你是否还在挂念那朵苦菜花——兼谈莫言与茂腔的乡音情结 高密民间影像 四媒体记者访莫言 莫言的小说故乡——莫言访谈录 记忆被一种声音激活——莫言谈《檀香刑》的写作 对话莫言——作家应把历史记忆当成素材宝库 乡土高密魔幻莫言 五莫言先生的诺贝尔之旅 莫言先生在斯德哥尔摩 瑞典文学院和诺贝尔文学奖 美丽的瑞典 后记

编辑推荐

《莫言与他的民间乡土》讲述了2012年10月11日傍晚,作者邵纯生、张毅和许多朋友一起静候“诺奖”消息。回想起来,当时心里真的忐忑不安,那是属于中国人的惊魂一刻……然而最后好梦成真。在莫言“诺奖热”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慢慢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莫言获得“诺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其价值与意义所在。

前言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谢谢大家!

内容概要

邵纯生,诗人。“中国(高密)红高梁文化节”总策划。莫言先生赴瑞典领诺贝尔文学奖亲友团成员。其诗歌发表在《诗刊》《星星》《诗选刊》等几十家刊物,作品入选多家选刊。著有作品集《纯生诗选》等。现居高密。 张毅,诗人。“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主要策划成员。其诗歌、散文入选多家选刊。著有作品集《幻觉的河流》《花园原址》,与他人合著《机器时代》《大地飞虹》等。祖籍高密,现居青岛。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我作为文学院院士的16年里,没有人能像他的作品那样打动我,他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目前仍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佩尔·韦斯特伯格(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    要是让我来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我就选莫言……    在我们之间,文学上的血缘关系非常类似。可以说,再也没有人比莫言更接近我们的文学特质了。    ——(日)大江健三郎(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会赢得美国读者的青睐,就像昆德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受到美国读者的喜爱那样。    ——《纽约时报》    莫言是一位在国内、国外都享有极高声誉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情节曲折诡秘,语言汪洋恣肆……瑞典文学院唯一的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在上海等地两次提到,中国最有希望获诺贝尔奖的作家是莫言。    ——姜智芹(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名人推荐

在我作为文学院院士的16年里,没有人能像他的作品那样打动我,他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目前仍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佩尔•韦斯特伯格(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 要是让我来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我就选莫言……在我们之间,文学上的血缘关系非常类似。可以说,再也没有人比莫言更接近我们的文学特质了。 ——(日)大江健三郎(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是一位在国内、国外都享有极高声誉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情节曲折诡秘,语言汪洋恣肆……瑞典文学院唯一的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在上海等地两次提到,中国最有希望获诺贝尔奖的作家是莫言。 ——姜智芹(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现在,这处旧宅已经破败不堪。平时,莫言的二哥,今年60岁的管谟欣会用铁锁将大门锁起来。管谟欣说:“早前,西边也有两间侧房,东头是个猪圈。南面还有个厕所。但是现在这些房子都因年久失修拆掉了,只有正屋的五间房子现在保留下来了。”“老房子是民国元年建成的,刚开始只有四间。后来发大水,房子被冲毁了。1966年的时候,我们家对老房子进行了翻新修缮,又加了一间。”管谟欣说:“那个时候,我们一家10多口人都挤在这个房子里。” 正屋由于多年无人居住,里面已经发生了霉变现象。在莫言旧居的老式木门上贴着一副褪了色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堂屋的面积非常小,有一个老式的锅台。堂屋墙角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台老式收音机,一个镜子。另外还有一个写有莫言旧居字样的木牌子。从堂屋入内可以进入东西两侧的房间,房间之间没有门,可以直接通行。最西头的一间屋子内,堆放的是手推车等杂物。 管谟欣说:那台青岛“海燕”牌收音机是1979年莫言结婚的时候买的,价格是49.5元。镜子也是那时候添置的。“那台收音机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莫言出生在西头的那个土炕上。当时家里人多,都是挤在一起住。后来莫言结婚后,就住在东头的炕上。他的女儿,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管谟欣说:“家里兄弟姐妹一共有4人。大哥管谟贤,退休前是高密一中的副校长,还有个大姐,莫言是老四。” 说起童年时期的莫言时,管谟欣说:莫言从小就对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8岁开始看《林海雪原》《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农户家里书比较少,他就一户户去借,实在没书看就拿二哥的新华字典来背。”莫言的一位邻居家有很多藏书,但不轻易外借,为了博取这位邻居的好感,他就去帮人家推石磨磨面。“莫言6岁开始上学,小学五年级遭遇文革,此后辍学在家务农十年之久,种高梁、种棉花、割草放羊、做各种农活。”1976年莫言参军,走出了故乡高密。在部队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等职。也就是这个时候莫言开始文学写作,并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作品。管谟欣说:成名后的莫言,每年依然有大量的时间呆在家乡高密。“一是来看望父母亲人,二是还是来接地气。” 在高密城区的家中,莫言大哥管谟贤说起这样一件事: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时,平安村有一位邻居是被遣返回乡的右派大学生,他告诉莫言说作家们的生活是非常富裕的,说作家每天三顿都吃饺子。“这对一年只能吃一顿饺子的农村人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多年后,莫言回忆起这件事曾感慨颇深:“当年想当作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天三顿都能吃到饺子。”管谟贤说:自己对于莫言走上文学道路,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我上学时,留在家中的书,莫言和他二哥抢着读,莫言非常好学,凡是带字的都找着看。甚至连我的作文本也读了个遍。他到部队后开始尝试写作,把习作都寄给我看,我就给他修改,从字词,到结构。他写过好多小说,都没发表,还写过一部话剧叫《离婚》。”“准确地说,爷爷是莫言的第一个老师。莫言作品中绝大多数故事都是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管谟贤说:爷爷管嵩峰,生于1895年,1978年病故,享年84岁。他既没有莫言小说《秋水》《红高粱》里爷爷那般传奇式的英豪和壮举,更没有那般痛快淋漓的风流事,他是一个忠厚老实、勤俭持家、聪明灵巧的农民,与小说《大风》中的爷爷相近。爷爷一生务农,又会木匠手艺,种田是一把好手。木匠活做得漂亮,所以日子过得不错。


 莫言与他的民间乡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第一手的资料,最乡土的诠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