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草木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43688414
作者:谭庆禄

作者简介

东乡草木记,ISBN:9787543688414,作者:

书籍目录

第一辑 野蔬之什
1采采芣苢
2播娘蒿
3野苋菜
4铁苋菜
5蒲公英
6苣苣菜
7谁谓荼苦
8苦菜儿
9麦瓶草
10苜蓿
11菊芋
12荠菜与花地菜
13扫帚菜
14灰灰菜
15蒌蒿
16言采其葍
17采薇之薇
18枸杞
19涩荠

第二辑 野草之什(一)
20青竹竿,十八节
21狗牙根
22米布袋与羊角棵
23地梢瓜
24白茅
25蒹葭苍苍
26萹蓄
27独行菜
28艾蒿
29黄花蒿
30茜草
31酢浆草
32葎草
33飞蓬
34地黄

第三辑 野草之什(二)
35旱莲草
36苍耳
37灯笼草
38龙葵
39萝藦
40芄兰之支
41马齿苋与地锦草
42狗尾草
43虱子草
44画眉草
45荩草与马唐
46金盏银盘
47牛筋草与虎耳草
48曼陀罗
49蒺藜
50垂序商陆
51水稗子

第四辑 果蔬之什
52百菜还数白菜美
53芫荽
54葫芦
55小字新偷锦荔枝
56挖栝楼
57菱
58门前石榴
59软枣
60香椿
61山楂

第五辑 树木之什
62槐树
63榆树
64臭椿
65楮树
66最后的梓树
67老枣树
68凤尾兰

第六辑 作物之什
69苘
70蓖麻
71芝麻
72红豆与绿豆
73高粱乌米
74高粱
75红高粱
76蓑衣

后记


 东乡草木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乍一看,这是一本不起眼的书:灰绿相间的封面,略有磨砂的触感,除了一幅植物线描,再无其他装饰。书中也没有名家序跋,出版方亦未多作宣传,以至于当此书获得“第三届齐鲁文艺奖散文奖”后,才被部分酷爱植物文字的读者知晓。此书共分六辑,分别为野蔬之什、野草之什(一)、野草之什(二)、果蔬之什、树木之什、作物之什。收七十六篇文章,大部分篇章直接以草木名题,个别题中嵌以草木之名,涉及植物近百种,多是作者少年时在乡间所见者。“东乡”,代指作者的家乡,并非具体的地名,只因其位于山东临清市东部,故名。与其他记草木的书籍不同的是,此书中所记草木并非“好花佳树”,更与奇木异草不沾边。作者将笔墨更多地倾注在那些 “寂寞的品类”,那些“为人冷落,遭人厌弃,甚至被某些人敌视的种属”:或是田间地头、路畔沟沿不起眼的“闲花野草”,或是农家里院、街头巷尾随意插栽甚至自生自长的榆柳槐杨,或是老百姓赖以生存、果腹充饥的五谷杂粮、瓜果菜蔬,……书中涉及的近百种草木,均是早年北方农村最常见的物种。正如作者所言,这些普通甚至卑微的草木,尽管长期被人贱视、漠视甚至仇视,但却顽强而智慧,最为生机勃勃,丰富多彩。本书是作者对家乡草木长期俯身谛视、静心欣赏的结果,通过对它们的观察和体认,记录下与它们的邂逅与纠葛,顺带也打捞起记忆中的酸甜苦辣。对作者来说,乡村草木,是饥荒岁月里果腹的食粮,不管是难以下咽的苦菜团子,还是甘之如饴的高粱乌麦,经过岁月的发酵,都变得无比香醇,有嚼头;乡村草木,也是作者童年的玩伴,那衔在口内呜呜作响的柳笛、擎在风里不停旋转的高粱秆风车、浮在空中久久不落的龙葵气球……,像一幅幅有些晕染的水墨画,永远定格在时光隧道中;乡村草木,更是作者魂牵梦萦的乡梓之情,老家院里那棵近二百岁高龄的枣树,历经近现代中国的动荡曲折,见证了几代农民的血泪艰辛,也赐予并呵护着乡村少年攀爬扑枣的乐趣。书中文章并非一时一地写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角色也在不断转换。扛起锄头的农民,放下锄头就变成了欣赏者,虽还是同一个人,但前后的立场却悄然发生改变,对草木的感情色彩也随之不同。比如,当作者年少在农田里除草时,看见杂草,必欲除之而后快;当作者久居城市樊笼之后,再见野草,则多了一份久违的亲切,甚至对于幼时憎恶、文学作品中也一贯臭名昭著的“恶草”蒺藜,也怀了深切的同情,将它的无心伤人解释为物竞天择之举措。在作者的眼里,植物本无所谓好坏,人为加之于植物的好恶,是人类中心论的思维习惯使然,狭隘且有失公允。作者是一个长情的人,哪怕是对偶然路遇的植物,也充满了关怀和不舍,比如自从发现一处偏僻的河汊里长着一丛菱角,便时时牵挂,每每要绕道去看一眼,“见它们仍在生长,才放心离去”;作者寻觅萝藦日久,但未见实物,某一日突然邂逅一株,为了验证真伪,“忍痛撕开它的一片叶子,于是白色的乳汁随之汹涌而出,让我措手不及。我怀着深深的歉意,帮它将藤蔓绕在枯树上,然后蹲在一旁,看了它很久”。读这些文字,不禁让人想起那位咏着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的豪放词人,在对待草木的态度上,他们可谓异代知音,都有着 “民胞物与”的情怀。作者对植物观察细微,对自然的创造充满了敬畏:麦瓶草蒴果结构之精巧、生长规律之颇具“心机”,菱角果实造型之奇特、菱座之美,葫芦花夜开时的轻柔、葫芦果曲线的曼妙,酢浆草蒴果的神秘莫测、崩裂时的惊心动魄,曼陀罗叶面的疏朗有致、花朵的美丽妖娆……无不让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这些普通的草木身上,作者感受到了非凡的智慧,它们或者沉着大气,或者不卑不亢,呈现出一种沉静朴素的大美。此书之所以能让人百读不厌,除了作者对植物观察细微、文字极具画面感,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外,还在于文字的优美、典雅、耐读。作者在书中引经据典[①],但所引文字与作者自己的语言有机融合,完全没有违和感。作者对古人并不迷信、偏信,所写每种植物都经过实地踏勘、仔细比对,往往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这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严谨详实的笔法,令人称道。在历史长河中,曾经有数不清的哲人大儒、文人雅士也和作者一样,感悟到草木之美,并为之立传。考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夫子。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自三国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宋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宋林至的《楚辞草木疏》等笺疏典籍中草木的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代学者不再单纯注疏经典,逐渐赋予草木独立的地位,开始为草木立传,此类作品也不再只是经典的附庸,发展成一个颇有特色的门类,中国学术史上遂增添了一门新的学问──“草木之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历代存世草木著作不下百种,按其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本草类,如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侧重于草木的药用或食用价值;二是花谱类,如宋范成大的《范村梅谱》,侧重于草木的观赏价值;三是植物志,如清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侧重从植物学的角度对草木进行考辨;四是有关草木的散文随笔,如唐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相较前三种,此类作品人文气息较为浓厚,通常为单篇文章或是一系列短章的组合,《东乡草木记》即属于此类。其实,在二十世纪的现当代文坛,从来不乏草木类的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周作人的《园里的植物》,叶圣陶的《天井里的种植》,周瘦鹃的“花花草草”系列,老舍的《养花》,叶灵凤的《江南柳》,季羡林的《神奇的丝瓜》,邓云乡的“草木虫鱼”系列,汪曾祺的《葡萄月令》,等等。颇令人玩味的是,细读这些作品,读者不难发现:不管作者是什么身份,文笔如何犀利,只要一涉及草木,文字往往都会变得柔和、温情。面对形形色色的植物,作者彼时无不变身为懵懂无知的孩童,谦卑而恭敬,文字分外朴实,情感格外真挚,读之令人动容。改革开放之后的数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文学作品争奇斗艳,但关于草木的文字却不多见了。哲人说,人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往往是内心情感的折射,可是,如果双眼被贪婪浮躁和急功近利蒙蔽,又如何去感知大自然的恩赐呢?更为可悲的是,人们自愿或被迫与土地分离、与自然隔阂之后,不得不整日在钢筋混凝土筑就的森林里拼搏厮杀,当终于可以得闲或暂时安静下来的时候,却蓦然发现,自己在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立锥之地!当作者终 于寻到一颗萝藦种子,想要种下它的时候,体会到的就是这种悲哀。可喜的是,最近几年,市面上关于草木的著作渐渐多了起来。这些书的作者身份各异,既有畅销书作家、大学名教授、园艺达人,也有退休教师、家庭主妇、在校学生。本书作者即是他们中的一员,本着对草木无比的热爱,硬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慢慢变成广识草木种类、熟谙草木习性的博物者。书中所涉及草木都不是奇花异草,大多数也没有为人所称道的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于是有人问,写这些文字意义何在?有什么用?作者《后记》中的一段话或许可以给出答案:长时间沉浸于植物之间,观察它,欣赏它,思考它,因它们的美丽而惊异,为它们的命运 而忧伤,渐渐会生出一种从植物出发的立场。在对植物的观赏中,你会发现,一种植物,即使再琐屑再卑微,都有着惊人的美,且不可替代。留连其中,常常会惊异于自然造化的不可企及,让人从而变得平和,变得谦卑。写作此书的时间,是我有生最为心气平和,充实快乐的日子。其实,本书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如今,因为除草剂、农药的大量使用,即使在乡村,很多杂草也已经绝迹了,更遑论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书中所记草木上百种,杂草占了近七成,且多数是已不多见的物种,作者不仅对其形态、习性作了详实的介绍,便于读者按图索骥、踏勘比对,更从古籍中勾稽出它们的前世,从记忆里打捞起它们的今生——那些或辛酸苦涩或甜美温馨的与草木有关的往事,或许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但是足以温暖失乡游子的心。“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见或者不见,它们都在田野中生机勃勃。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文字典雅,情感真挚,令人读之动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