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身符》书评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208113060
作者:[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页数:159页

《荒野侦探》的镜像,《2666》的序幕

1968年,15岁的智利人罗贝托•波拉尼奥跟随父母从圣地亚哥移居墨西哥城,后辍学去当记者,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同年墨西哥城发生了军队占领大学逮捕学生的事件。《护身符》就是以此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延展了他的长篇《荒野侦探》最具震撼力的一个独立章节的女主人公,“墨西哥诗坛之母” 奥克西里奥•莱科图雷的故事。叙述者“我”即奥克西里奥,描绘了自己躲藏在大学的女厕所12天,幸免于当时的事件。《护身符》于1999年在西班牙出版,即在《荒野侦探》之后一年,并为他最重要的长篇巨作《2666》提供了预言般的序幕。今年初波拉尼奥的短篇杰作《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出版。“地球”和本月出版的《护身符》,以及年底即将出版,被称为“伪百科全书式小说”的《美洲纳粹文学》,让读者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发现波拉尼奥的小说世界。今年是这位拉丁美洲当代最重要的作家去世十周年,有评论家认为,《护身符》是波拉尼奥的另一部别样视角下的自传,它不仅是连接作者两大巨作的重要纽带,本身即是一部结构完整的作品,波拉尼奥将它献给了自己,献给他所深爱的拉丁美洲,也再次、又一次献给了那些热爱文学与生活的年轻人。《护身符》的开篇即让人心生波澜,“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随后在一种既像回忆,又像呓语的讲述中展开。奥克西里奥从乌拉圭来到墨西哥,栖身于两位西班牙作家家中当他们的清洁女工,其中一位正是当年她躲在哲学文学系女厕所时手边阅读的诗集的作者。至此,波拉尼奥罕见的以女性视角描绘了60、70年代墨西哥文艺青年的生活。这位“很高,很瘦,金发,缺了几颗关键的牙齿,说话与笑时不得不捂住嘴巴,连接吻都感到难为情”的诗坛之母与从各地来到墨西哥城居住的文艺青年、作家、革命家交游,其中切•格瓦拉也有登场。《护身符》可说是《荒野侦探》的一个微型镜像,也是作者整个作品谱系中惟一出现“2666”字样的作品。波拉尼奥专注细节和生活琐碎事物描写的独特手法,即使在这部篇幅短小的中篇里依旧游刃有余。它记载了一代青年诗人对诗歌对文学的共同记忆,整部作品洋溢着悲情感伤的氛围,展现出一幅拉美忧郁与暴力的历史画面,也是文艺个体在这种情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回应。“护身符”字样直至作品结尾才出现:“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这是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归宿,是一种更大意义上针对一代青年人的告白。护身符,就是你的勇气、心态,你所认定的一切。

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

整个城市都沦陷了,只有“我”在狭小的马桶间守护着最后的纯净,栖息于方寸之间,思绪却缭绕在千里之外。罗贝托·波拉尼奥自画“护身符”,以女诗人奥克西里奥为替身,她环顾现实,思绪却缠绕着梦幻的泡沫,她陷入难以破解的谜题,却在年份表的飞速流逝中如此诗意和轻盈。波拉尼奥的笔触在文学与革命的战场互为注脚。所有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文学风格的兴起,还是革命队伍的组成,波拉尼奥也是如此。他被认为是当代最好的西语作家之一,四十年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他垒砌小说王国的坚固城砖:智利内战时期全家逃亡,身为反政府间谍参与左派政治运动,发起成立后又即刻夭折的诗歌“黑帮”,在欧洲多个国家漂泊流浪,寻求自我放逐。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的高产形成了他挺进拉美文坛的节奏,《荒野侦探》 一出即引起轰动,皇皇巨著《2666》更是获得赞誉无数。相比之下,《护身符》 看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拾起其碎片大可拼凑出上述两部作品的雏形。“2666”作为他写作的密码,在互文中打开了通往文本深处的快车,《护身符》中2666年即毁灭之年的寓言,恰恰呼应了《2666》中主人公的消失。而奥克西里奥是《荒野侦探》中一个单独章节的女主人公,书中另有《荒野》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如果将开篇和之后的眩晕与故弄玄虚归于波拉尼奥的文学把戏,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无意间形成的“镜像书写”来自流亡路上理想破灭与现实遭遇的对决,是一场场血与肉的较量。每一次漂泊与流浪都仿佛是为了寻求真理的膜拜,作为主调反复出现在文本之间。“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为了灵魂那一声痛彻心扉的喧哗,直到冰冷的武器无情地指向忧郁的面孔。1968年,墨西哥城镇压学生运动的惨烈灼伤着文学青年们的创口,压抑着他们狂热的精神。正如阿图罗·贝拉诺在战乱中的急转,仿佛一种基因突变式的扭曲。“我们好可怜啊!本想求人帮助,可是谁也不来帮忙!”古罗马佩特罗尼乌斯的苦闷道出了看似平凡的躁动者们神经中难以容纳的恐慌。这是一个需要麻醉的时代,海洛因、金钱、宗教……总有一款让人足以为其倾倒,但偏偏有一群人任他人引诱和摆布都难以落入世俗的圈套,他们欲占领文艺的王国,探测着周遭的细微,有尘土的地方就有文学。正如奥克西里奥以哲学文学系女厕所的马桶间为战壕,以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看月光熔化墙上的瓷砖,烧出一个窟窿,意念穿越而过看到属于她们最好的未来。来源:文汇读书周报作者:刘晗

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读罗贝托·波拉尼奥《护身符》

整个城市都沦陷了,只有“我”在狭小的马桶间守护着最后的纯净,栖息于方寸之间,思绪却缭绕在千里之外。罗贝托·波拉尼奥自画“护身符”,以女诗人奥克西里奥为替身,她环顾现实,思绪却缠绕着梦幻的泡沫,她陷入难以破解的谜题,却在年份表的飞速流逝中如此诗意和轻盈。波拉尼奥的笔触在文学与革命的战场互为注脚。  所有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文学风格的兴起,还是革命队伍的组成,波拉尼奥也是如此。他被认为是当代最好的西语作家之一,四十年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他垒砌小说王国的坚固城砖:智利内战时期全家逃亡,身为反政府间谍参与左派政治运动,发起成立后又即刻夭折的诗歌“黑帮”,在欧洲多个国家漂泊流浪,寻求自我放逐。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的高产形成了他挺进拉美文坛的节奏,《荒野侦探》 一出即引起轰动,皇皇巨著《2666》更是获得赞誉无数。  相比之下,《护身符》 看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拾起其碎片大可拼凑出上述两部作品的雏形。“2666”作为他写作的密码,在互文中打开了通往文本深处的快车,《护身符》中2666年即毁灭之年的寓言,恰恰呼应了《2666》中主人公的消失。  而奥克西里奥是《荒野侦探》中一个单独章节的女主人公,书中另有《荒野》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  “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如果将开篇和之后的眩晕与故弄玄虚归于波拉尼奥的文学把戏,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无意间形成的“镜像书写”来自流亡路上理想破灭与现实遭遇的对决,是一场场血与肉的较量。  每一次漂泊与流浪都仿佛是为了寻求真理的膜拜,作为主调反复出现在文本之间。“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为了灵魂那一声痛彻心扉的喧哗,直到冰冷的武器无情地指向忧郁的面孔。1968年,墨西哥城镇压学生运动的惨烈灼伤着文学青年们的创口,压抑着他们狂热的精神。正如阿图罗·贝拉诺在战乱中的急转,仿佛一种基因突变式的扭曲。  “我们好可怜啊!本想求人帮助,可是谁也不来帮忙!”古罗马佩特罗尼乌斯的苦闷道出了看似平凡的躁动者们神经中难以容纳的恐慌。这是一个需要麻醉的时代,海洛因、金钱、宗教……总有一款让人足以为其倾倒,但偏偏有一群人任他人引诱和摆布都难以落入世俗的圈套,他们欲占领文艺的王国,探测着周遭的细微,有尘土的地方就有文学。正如奥克西里奥以哲学文学系女厕所的马桶间为战壕,以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看月光熔化墙上的瓷砖,烧出一个窟窿,意念穿越而过看到属于她们最好的未来。2013.11.22 文汇读书报http://dszb.whdszb.com/whdszb/html/2013-11/22/content_174518.htm 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后记 / 跋

译后记译完《护身符》后,有几件事需要记录在案。波拉尼奥从写完《护身符》到 2003 年初步完成皇皇巨著《2666》经过了五年的时间。《护身符》里已经明确提出了 2666 年的象征意义——人类毁灭之年。《护身符》的结局——青年人高歌行进,走向深渊,与《2666》的主人公的消失是一致的。这是否意味着凤凰涅槃呢?有可能。《护身符》里从头至尾影响着女主人公心境的是1968 年墨西哥城发生的镇压学生运动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直接改变了墨西哥的社会发展方向。它造成的伤痛至今犹存。不仅存在于墨西哥人心中,也存在于拉美人心中。波拉尼奥是有良心的作家。他虽然是智利人,但没有狭隘的地域观念,他想到了天下许多善良的人们和披着人皮的恶人。这在《2666》里有充分表现。波拉尼奥是诗人和小说家,对文学情有独钟。 《护身符》里用浓墨重彩描绘了青年诗人们的痛苦生活,其中也有作者生活的影子——阿图罗•贝拉诺的遭遇及其性格变化。其中详细描写了反动军警在镇压学生运动中给文学青年造成的精神创伤。这是波拉尼奥亲身经历的生活。特别是他在墨西哥的遭遇:贫乏的物质生活和郁闷的心境。波拉尼奥对西方文学知识可谓熟烂于胸。 《护身符》有作者对许多西方著名作家的精彩点评,值得欣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全球爆发各种危机的今天,许多人在寻找可以辟邪的“护身符” ,例如宗教信仰,例如用毒品麻醉自己,甚至用自杀了断残生。而《护身符》的作者却用歌声——优秀的文艺抵挡全球的奢靡、恶俗、贪婪之风。优秀文艺作品中的真情、大爱、大善就是物欲横流中的诺亚方舟,是为热爱真善美的人们提供的避难所。最后,波拉尼奥创作《护身符》时四十五岁,正是才思敏捷的好岁数。从他的叙事风格和技巧的娴熟程度上,可以看得分明。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护身符》女主人公的叙事口气:时而清醒,时而混乱;时而像梦呓,时而像回忆往事;有时思维逻辑颠颠倒倒,有时浮想联翩充满诗意……整个作品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需要一读再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万千思绪。以上几点仅供读者参考。赵德明    2013 年2月16日于北京大学燕北园

文学是最好的护身符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激情和想象力太让人赞叹。主题依旧是围绕革命和文学,青年诗人的悲惨命运和失败的革命运动。女主人公的叙述时而现实,时而回忆,时而清醒,而是疯癫,犹如海浪般的絮絮叨叨让人着迷。想用文学当作“护身符”抵抗这个纸醉金迷的社会。

给波拉尼奥的情书

2089年波拉尼奥从坟墓里爬出来,从尼泊尔境内爬上珠穆朗玛峰。2089年我满100岁,生死未卜,从西藏沿珠穆朗玛峰北峰上去。 最终,我与波拉尼奥相遇于珠峰之巅,一同欣赏一部名叫《天地玄黄》的纪录片。经过了这么多年,他再次严严实实地穿上的那件登山服里包裹着的是一副没有肌肉的白骨。我干瘦又皱巴巴的黄皮肤外面却仅仅套了件普普通通的秋装,衣服里还藏着本《护身符》。 《2666》> 《荒野侦探》> 《地球上最后一夜》> 《护身符》,我将波拉尼奥中译版的书按照书页厚度排了个自大到小的顺序。 《护身符》薄了,轻了。 没有薄过墨西哥肉馅玉米饼,没有轻过佩德罗. 加菲亚斯诗集上的尘土。所以,它仍旧有厚度有重量。厚过波拉尼奥脸上一条条皱纹的褶皱里充斥着的污垢,重过波拉尼奥手中的烟头上扬起的烟蒂。(我想象他的烟丝带着淡淡的蓝莓口味,他吐出的烟圈触摸起来是甜甜的。从他嘴里吐出来有空气清新器的作用)“实际上,这是个讲述一桩残忍罪行的故事”书的开头这样写道。再次头痛地发现,书中又要开始讲述那些曾经发生而未来可能马上就要被遗忘的暴力罪行,又要像黏在牙齿上的大白兔奶糖一样被赋予某种历史的粘着力和沉重感,又要带着无解地徘徊在绝望的十字路口那样的心情去翻开书页。 “《护身符》看到第几段了?”波拉尼奥的白骨问。我回答说刚开始看,乌拉圭女诗人躲在厕所里那段,她还真够能躲的。波拉尼奥点了一支烟说:“操蛋!我讨厌厕所,听到这两个字就想吐,憋死我了。”我看着他的嘴,只能是嘴,一收一缩地将烟吸进去,然后又从胸腔应该是肺的地方回出来。我看地出神觉得特别好笑,于是习惯地捂着嘴大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人骷髅抽烟的,烟没进去也不用出来,这不是瞎抽嘛。波拉尼奥开口了, “听说刚才那个《天地玄黄》号称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啊。我回答说:”意外吗?惊喜吗?《2666》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哦。 “波拉尼奥裹在登山服里的身体开始鼓起来了,越来越充实。“那几年我写《2666》,遇到刚从墨西哥到西班牙的切. 格瓦拉, 我们两个抽了一晚上的古巴雪茄。你知道一个印尼的烟草工厂女工一天要卷多少跟卷烟吗?格瓦拉他给我讲他在玻利维亚那会儿,他用脑补回忆着自己一生所有大大小小的艳遇。 “有些意外,有些惊喜,《护身符》里叙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女性,被塑造成“墨西哥诗坛之母”的一个母性角色,对文化有着某种狂热的母亲。她没有孩子,却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很多人的母亲。于是我欣慰地发现,原本那个一头卷发,带着副大眼镜,拍照总算穿着深色衣服,烟不离手的中年波拉尼奥心里居然揣着一颗十几岁少年一样的小心脏。他总是假装自己永远穿着累赘的宇航服,行走在吃人的沙漠地带。其实宇航服里的身体是与世隔离的,心脏还未发育完全。想想他的化身阿图罗.贝拉诺在《护身符》中的形象吧,“那时他十七岁,诗歌腼腆的大男孩,正在写剧本和诗歌,不会喝酒”。 波拉尼奥不经意地将还没抽完的烟头往雪山下扔去,这个动作看上去还挺帅的。他精神正常了,烟抽完了,肉身也恢复了。那燃烧着的烟头还没落地,它离开波拉尼奥的手指尖,在空中看的视觉效果类似一个升格镜头,慢!慢!慢!停顿,停顿,停顿!要冲刺。。。烟头像子弹一样画出一条轨迹然后刺破珠峰上的气压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波拉尼奥的烟头可以瞬间将珠穆朗玛峰点燃成索诺拉的沙漠。我望着波拉尼奥远去的身影,他把登山服留给了我,因为沙漠让我冷的发抖。他这样说:“想过上安宁幸福的日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上帝让拉美生活在血水的河谷中,暴力的泥潭里。而且无休无止没有穷尽。我们以叛逆和不满的态度回应上帝。在文学的长河中难道就不能留下永恒的一席之地吗?”据调查,墨西哥只有62%的学生会感动在校有安全感。每10个学生中就有7个曾经受到暴力侵犯。前几天正好在看卡洛斯.富恩特斯的小说《狄安娜,孤独的女猎手》,这个墨西哥的儿子,创造了墨西哥生命里穿梭在时空中的幽灵,他在1969年2月从法国回到墨西哥后,拉着妻子路易莎.古斯曼的手,怀着满腔怒火,眼中噙着泪,走遍了特拉特洛尔科广场。我们“墨西哥诗坛之母”奥克里西奥,她并不诞生于人类的子宫,不是墨西哥孕育了她,更不是乌拉圭。她,出生于1968年9月18日,那年的特拉特洛尔科大屠杀,某所墨西哥大学的哲学文学系四楼女厕所里。那天黄昏,她掀起长裙,她在马桶上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边与巡逻警对视一边无奈地分娩了。生出来的是覆盖在整个墨西哥空气中的尘土。这些尘土可肯是未来的诗人,可能永远不会成为诗人。 于是上帝回答:“长河早被独裁者用战火填平了,如今这里只有沙漠和戈壁。要想占有永恒的一席之地,最好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你要甘愿只做一片尘土。无论环境怎么变幻莫测,尘土都因为过于渺小而永远被遗忘忽视,这就是他们存活下来的原因,他们永恒的秘密。”波拉尼奥的心里似乎被压上了之前所有诗人们为了走到上帝面前而在沙漠里留下的脚印,一直咔到嗓子眼,他软弱地哭泣了,大声痛哭,眼泪多地像是整座珠穆朗玛峰的雪都融化在了他的眼里,他傻傻地希望用自己的眼泪去滋润这整片沙漠。波拉尼奥无力地瘫倒在地,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的脑神经一根一根拨乱。他口很渴,他的眼里热得像是有成千上万的蛆虫在蠕动。他好热,浑身都在淌汗,他用十指抹过汗水,空气立马将汗水蒸发殆尽。他一边哭一边寻思着自己这么辛苦,宁愿呆在肮脏的厕所来抵挡外在的腐朽,却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想要的幸福,别说是幸福,连快乐也得不到。 尘土们不快乐,它们也不甘心就这样轻易地就被扫把和抹布抹去,即便是身为尘土也是依附于墨西哥这片土地,依附于这座文学的地狱之门上。它们一点也不平静,却天真地像岩石上的蜥蜴,垂着尾巴等待阳光的来临,好晒干自己的皮肤。最终人们会发现的,发现尘土已经是文学的一部分。我想借波拉尼奥一口水,他就应该是会甘愿走遍文学沙漠的人。因此这种“完成时态”的“已经发现”用于尘土们身上就带上了悲壮的情愫,一种既定的无可挽回的宿命感。文学伴随着尘土,他们和睦相处,而尘土与遗忘又是一对小伙伴,所以如果当你翻开一本落满尘土的书,它的背后有一位独自面对黑暗面对暴力,她紧张,她痛苦,他勇敢地分娩着的母亲。 太阳像颗精子一样在云层间跳跃,我还穿着波拉尼奥那件从坟墓里穿出来的登山服,在沙漠里冷得要死,不知道自己是在等待日出还是等待日落。。。。。。 未完待续 小伙伴们,大家想想给波拉尼奥安排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护身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