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世界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020104061
作者:王小妮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看看这世界》定格了诗人王小妮在某个三年里周游国内十二个省市和九个国家的“看见”。分为“出门在外”“看看这世界”“到西部去”三部分(其中有对已消失的柏林墙和巫峡古城的记录)。这位“海明威的中国姐妹”,以诗人的敏感、女性的细腻和极简的笔调,在世界的边边角角,拾起散落的诗意。

书籍目录

出门在外
1. 英 雄 …………………… 002
2. 穷 人 …………………… 006
3. 森 林 …………………… 009
4. 左 岸 …………………… 012
5. 小 镇 …………………… 015
6. 收 藏 …………………… 018
7. 语 言 …………………… 021
8. 果 实 …………………… 024
9. 集 市 …………………… 027
10. 湖 泊 …………………… 030
11. 田 野 …………………… 033
12. 火 车 …………………… 036
13. 墓 地 …………………… 039
14. 老 人 …………………… 042
15. 河 …………………… 045
16. 新 闻 …………………… 048
17. 钱 币 …………………… 051
18. 古 代 …………………… 054
19. 美 女 …………………… 057
20. 中国人 …………………… 060
在墨尔本
1. 大 陆 …………………… 065
2. 澳华展览馆 …………………… 068
3. 六个男孩的爸爸 …………………… 071
4. 法庭旁听 …………………… 074
5. 澳洲华人 …………………… 077
6. 维多利亚女王市场 …………………… 080
7. 欧洲人阳娜 …………………… 083
8. 轻松和舒适的澳洲人 …………………… 085
9. 乞讨者 …………………… 087
10. 原本的主人 …………………… 089
11. 华人开店 …………………… 091
12. 我们该保留什么 …………………… 093
13. 百姓和艺术 …………………… 095
14. 跨国婚姻 …………………… 098
15. 旧货店 …………………… 100
16. 8月15日之夜 …………………… 103
17. 在咖啡馆 …………………… 105
18. 理想国 …………………… 107
19. 墨尔本旧监狱 …………………… 111
20. 人应该住在乡村 …………………… 115
在美国
1. 牙膏与大学 …………………… 119
2. 万圣节 …………………… 122
3. 密西西比与哈得逊 …………………… 124
4. 小镇哈密尔顿 …………………… 127
5. 大学里的教师们 …………………… 129
6. 听 课 …………………… 131
7. 天使之声和赤脚大仙 …………………… 133
8. 夜生活 …………………… 135
9. 参观一间出版社 …………………… 137
10. 穷 人 …………………… 139
11. 旅美中国人 …………………… 141
12. 平凡人家的早上 …………………… 143
13. 黄色的孩子 …………………… 145
14. 出门旅行 …………………… 148
15. 淘 宝 …………………… 150
16. 牛踩出来的城市 …………………… 152
17. 美国梦 …………………… 155
18. 金色池塘 …………………… 157
19. 阿法的世界 …………………… 159
20. 阿法学汉语 …………………… 161
在欧洲
1. 在维也纳 …………………… 164
2. 画家埃贡·席勒 …………………… 168
3. 维也纳“疯子院” …………………… 171
4. 在英国 …………………… 175
5. 柏林没有墙了 …………………… 181
去陕北
1. 收获大白菜的人们 …………………… 199
2. 二坛守在崖畔上 …………………… 201
3. “革命设立在佳县” …………………… 203
4. 卖羊的农民 …………………… 206
5. “鲁迅”端来了面 …………………… 207
6. 一个摆摊的老太婆 …………………… 208
7. 太阳照耀不到的老人 …………………… 210
8. 抚摸笨布的农民 …………………… 213
9. 猎猎生风的人 …………………… 215
10. 窑洞前的一母一子一孙 …………………… 217
11. 村长和游动医生 …………………… 219
12. 没办法听到民歌了 …………………… 221
13. 今天的人们 …………………… 223
14. 在夜里看秦腔 …………………… 225
15. 李震的窑洞 …………………… 227
去贵州
1. 他们说他们一无所有 …………………… 230
2. 睁大了眼睛的孩子们 …………………… 233
3. 校长和他的儿子 …………………… 237
4. 在黑暗里贴着悬崖走 …………………… 239
5. 背煤的人 …………………… 242
6. 深圳来的年轻人站在山坡上 …………………… 244
7. 拉胡琴的人 …………………… 245
8. 一年和一生 …………………… 247
9. 追 问 …………………… 249
10. 远走高飞吧 …………………… 252
11. 没吃成烤土豆 …………………… 255
12. 大家庭在山里奔驰 …………………… 257
巫峡的背后
1. 城 …………………… 261
2. 山 …………………… 265
3. 土 豆 …………………… 267
4. 床 …………………… 270
5. 脸 …………………… 273
6. 粮 食 …………………… 275
7. 腊 肉 …………………… 277
8. 电 …………………… 280
9. 鞋 …………………… 282
10. 信 …………………… 284
11. 古 城 …………………… 286
12. 河 …………………… 288
13. 领 导 …………………… 290
14. 钱 …………………… 292
15. 家 …………………… 295
16. 结 尾 …………………… 298
敬 畏
1. 大动物天山 …………………… 301
2. 羊下水 …………………… 302
3. 做馕的人跪着 …………………… 303
4. 沙漠公路 …………………… 305
5. 喀什人家 …………………… 306
6. 清真寺里的老者 …………………… 308
7. 头上别一只铁蝴蝶的小男孩 …………………… 309
8. 盲人歌者 …………………… 310

内容概要

王小妮:吉林省长春市人,诗人、作家。1985年起居深圳。曾插队。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出版有小说《人鸟低飞》《1966年》、随笔《上课记》《上课记2》《随手》、诗集《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有什么在我心里一过》等。曾任职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看看这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读完这本书,记忆最深的是无数的细节,作为诗人的王小妮向来以敏锐洞察日常世界的诗意细节著称,这本旅行随笔,也和她的诗歌一样,仿佛她是一位冷静细腻的诗意采集者,将她在某个三年里周游国内十二个省市和九个国家采撷的诗意细节娓娓道来。尤喜欢她的叙述态度,敏锐却丝毫不紧张,细腻却又不琐碎,松弛、体贴、富有亲和力,同时又有知性的思考,深刻的洞察,这些,似乎构成了王小妮看世界的方式,也是她向我们讲述的样子。这半年书让我想到一句感慨:这世界走过,留下的,是一串串诗性记忆。摘录几段诗意细节:有一次,我在斯图加特火车站刚下车,放下箱子想休息一下,发现有男士站在大约两三米外,一直看我,并不走开,后来才明白,他是在观察我是否需要和许可他过来帮忙,我不主动求助,他不会贸然走近。东京火车站的复杂是有名的,一次问路,有陌生女士主动过来帮忙,其实,她也不认得我要找的入口。上上下下陪我走了很多路,问了很多人,终于找到了,她谦和地鞠躬告辞,好像一直是在接受我的帮助。有个德国小镇上,有间无人看管的自助书店,几排书架沿房屋外墙搭建,是露天的,有大屋檐遮雨。任何人都可以来这看书,可以选中架上的书,把它带走,按定价把钱币投进书架旁的木盒子里。听说书店主人是个荷兰人。他偶尔会坐火车来小镇,整理书籍,收取书款。德国东北部有个原属于东德的小镇斯特拉尔松德,它几乎是座被废弃的空城,火车经过那里,除了我们,既没有上客人,也没有下客人。无人的街上,卖屋告示随风飘荡,一直走到镇中心,落满暗红色叶子的橡树下,有两个老人,用诧异的眼神盯住我们,背景是灰暗失修的老教堂。年轻力壮的都跑到西部去讨生活,被半遗弃的镇子在当时的东德很多。在凡尔赛宫一家露天酒吧,上了的咖啡却没拿牛奶,服务生过来时,在餐巾纸上画一头牛给他看,服务生是高个儿,俯下身专心看图,居然没看懂,只好给牛添上乳房,他还是很抱歉地笑,表示没懂,巴黎人也太没想象力了,最后画出三滴正下落的奶,他才恍然大悟,欢快奔跑着去取奶。这个巴黎小伙子太笨了。
  •     文/夏丽柠1955年,王小妮出生在东北吉林。那是个冬天大雪铺地,夏天烈日灼人的地方。30岁时,她在中国地图上由北向南拉了条斜线,便由长白山抵达了亚龙湾。如此遥远的迁徙,当然不是她人生里唯一的或者最后的旅程。身兼诗人、作家和教师,生命经验对于她的宝贵,促使“一直在路上”成为她的人生宝藏。“我坐在理性的清晨。我看见在我以外,是人的河水”。王小妮在《活着》这首诗里这样写道。她眼里的“活着”与海子的《活在珍贵的人间》神似,都需要去触碰人性的温度。于是,她走进人群中,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到英国、荷兰和比利时; 从陕北、贵州和巫峡到美丽的新疆,乐不思疲。《看看这世界》,与其说是王小妮的旅行随笔,不如说是她的人生地图,地图上最美的风景是人。王小妮在前言里写道,“中国人的真正人生,恰恰不该从课本开始。”那些写在书里重于课本的文字或是照片,都是超越记忆的现实。有些事情可以忘,有些却终生难忘。“所谓我,究竟为何物?”村上春树在短篇小说《独立器官》里反思。然而,在本书里,王小妮路遇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我”,这些“我”组成了人类,在人群里,她仿佛又看见了自己。本书可以分为“遇见外国”和“深入边陲”两部分。前者是有关王小妮在国外旅居或是旅行的片断,第一章“出门在外”和第二章“看看这世界”都可归类于此。那么,第三章“到西部去”自然要与后者琴瑟和鸣。总之,王小妮是个不甘寂寞的旅人。她旅行的所遇所感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读了每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有了“知觉”。尽管王小妮用“英雄”、“穷人”、“森林”这样的名词当题目,可是我们却仿佛看到隐藏在文字深处的人在动。开篇的《英雄》,自然不是张艺谋的“英雄”,而是比利时附近的滑铁卢小镇里刻在墓碑上的英雄。伟大的拿破仑啊,金戈铁马的一生,最终也逃不过失败。可是为他的“失败”陪葬的是战役之后战场上留下的两万两千具尸体。战争是场灾难,看看墓碑都觉得疼。悲天悯人,也是旅行中情愫的一部分。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国外旅行,最有趣的是遇见那些久居国外的华人。可王小妮有双睿智的诗人眼睛,看到的世界与众不同。在《法庭旁听》里,她目光所及之处是“四个因贩毒被庭审的华裔新加坡人”。一位律师说有一个案子,白人和华人同时犯罪,“白人沉默无声,华人总想澄清,结果判华人有罪,白人无罪”。这是多么生动的事实,令人不由想起加缪的《异乡人》,“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既定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仔细想想,在异乡的日子,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好过。当了那么多年教授的王小妮,是发自内心热爱教育的吧?否则,怎么会写出连续两本《上课记》!所到之处都不忘关注教育。读罢介绍国外教育的《大学里的教师们》和《听课》之后,读者不禁会哑然失笑。不管怎么诟病国内教育,夸赞国外教育如日中天,可当王小妮问老外问什么学中文?他们一致回答: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原来,人类“自由自私”的灵魂都是一样的,不分国籍和肤色。我觉得这样的见识只有通过王小妮的笔,我们才能够得到。如果读过王小妮的短篇小说集《1966》,我们会认定她是一位辞藻华丽,思维纵横的作者。可在本书里,她却一反诗人的格调,返璞归真地回归词语和叙事的本源。语言少了华贵,多了平易近人。就像《在夜里看秦腔》里的陕西人说,“秦腔啊,实在不怕吵,你就去听吧。”我们以为稀罕的东西,拥有者只觉平凡。比如,诗人的语言。摊开这本书,就像跟着王小妮去看世界。合上这本书,我们却仍然沉浸在那个世界里欲罢不能。虽然她带领我们趟过了人的河水,我们自己却坠入了人的海洋。世界一直都在那里,只等我们纵身一跃!转载请豆邮联系
  •     不同颜色的格子,拼成不同景物的精美封面吸引了我,再看书的名字为《看看这世界》正和这拼图完全吻合。这就是作者王小妮的新作,一部游记随笔散文。曾读她的《1966》,因她“诗意”的语言,让我喜欢她的作品。这部《看看这世界》也没有让我失望,她用朴实又简洁的语言,记录着她旅行中的点点滴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出门在外”,“看看这世界”,“到西部去”。“出门在外”篇章中,作者记录的事情比较多而杂,国外国内都有;“看看这世界”,集中展示了国外的一些故事,包括墨尔本,美国,欧洲等地;“到西部去”,作者回到国内,去体会中国的乡村,走过了陕北,贵州等地。从整体的内容上看,作者突出写到了各国各地的乡村小镇,正如书中扉页的一句话:“在世界的边边角角,拾起散落的诗意。”翻开书,彩色的风景画映入眼帘,在这三十幅彩图中展示了各国小镇乡村的风土民情,这里能看到不仅有德国南部小镇菲森的河,韦斯特兰的海滩;比利时的滑铁卢小镇;还有中国新疆的喀什老城,贵州的寺庙等等。每一幅图让人觉得真实、心情平静,在欣赏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画中朴实的人们而把自己烦躁的心沉静下来,去想一想她们的故事。书中的第一篇写了《英雄》,开始提到了“艾弗森”,这三个字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艾弗森是美国篮球的一个代表人物之一,在少年的心中他是英雄。当时的作者正在德国的滑铁卢小镇上,因她看到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所以她想起了更多中国的英雄、想起了那些纪念碑。这也许正是作者想看看世界的目的吧,每到旅行的一处,停下来,思考、回顾、感受、体会。在小镇乡村之间,才能去掉浮夸,去掉烦躁,静静地感受宁静、民情、生活。在《集市》中,作者展示了中国与欧洲小镇集市的不同。中国的集市,因近年来的城市规划,使之越来越少,但是在偏远的乡间,还是能看到天然的原本的味道,集市的人很多,很多东西都拿到集市去买,变成了商品。欧洲城市在周末才会有很多的农贸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来自自家产的。读到这里,不禁想起家乡的早市,原来早市很多,但是由于影响市容,很多早市都取缔了,现在只剩下一个。早市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尤其是周末,早市上的人不光是为了买货,很多人也是来凑个热闹,周末卖货的人也特别多,海鲜、蔬菜、水果,衣服、书籍、鞋子等等应有尽有,而且非常便宜,每每去逛,都会收获颇多……在第二部分的“看看这世界”中,同样写了小镇,作者在墨尔本旅行期间,去了距离城市一小时的乡间,她望见了车窗外的田野,觉得世界突然变得舒朗辽远,天空奇异地呈现黄昏的金色。感受一下,觉得无比的美好,她说,“人应该住在乡村”。美国的小镇哈密尔顿属于纽约州,离纽约很远,很小,但是非常兴旺,有教堂、超市、书店等等,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座并不大的博物馆,展示了小镇的历史。这个小镇是靠大学生来维护的,使得它一直兴旺、有文化气息。反观中国大部分的乡村,没有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教堂,所以乡村的儿童文化水平要低于城市,而且很多儿童很晚才会上学。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回到了中国的西部,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很多,作者讲述了陕北、贵州以及巫山的经历。一张张黑白色的照片,照片上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着乡村生活的一面镜子。看那跪着卖馕的人,觉得心疼。面馕要放进红的炉膛里,做馕的人为了守着火炉,原地跪着,转馕、取馕、卖馕一律都要跪着。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这是他生存的一种方式吧。读完了《看看这世界》,一直再想,有一天我也要走一走,停一停,看看这个世界,体会一下生活、品味一下不同的味道。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小不可能理解大,这是最后的最简单的真理。/辽阔不需要理由。自然界并不是为人而设置。”人类妄图以小敌大改造自然,自我伤残徒劳而已。世界很美,多点爱怜。
  •     可作为日记形式的参考
  •     忘记了
  •     值得读!正如简介所说,在世界的边边角角,拾起散落的诗意。说着可能会被遗忘的场景,有时会留下一点意犹未尽,一点小思量,不止于看看这世界。
  •     游记的作用,就是带你畅游
  •     世界这么大 跟小妮姐一起去看看!
  •     中国部分好过外国部分,描写巫山的系列文章尤其动人。
  •     越看越心酸比较喜欢后半部分
  •     盛名所累
  •     王老师的这本书可能跟她看世界的速度一样,太快了,没有像上课了那样,慢慢地上一堂课。 有些人,注定在一个地方能够自在自得,那是他的根。但选择离开根基去发芽,就会失去方向。这句话,给我自己,提醒自己。
  •     也许是因为王小妮和陈丹燕是同一年代的,总感觉有点站在一定高度俯视读者那样地讲话,共鸣点不是太多。
  •     不要羡慕别人的东西,你自己努力了,也会拥有和他相似的。
  •     有几篇谈到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拿着以前的学生文章炒冷饭(后面虽然有,但篇幅小),只是用自己来逗趣。自嘲的人看起来都有一种熟悉感,看这书心情比较复杂,大概年龄快要相当,对于未来的世界有着一点点胆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