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书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39961996
作者:(日) 田中芳树
页数:280页

偶像的力量

首先要说的是写这篇全然不是因为对此书入迷或痴恋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兰陵王》,太久没写字,手生,难得看本小说,练练笔吧,最近小脑袋过分蠢钝(韩剧看多了?),需要锻炼思维能力,另外这本书和现在播的电视剧也没什么关系。我又是如何对这位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人物产生兴趣的呢?近来晚间散步听广播时,听到了丁当的《手掌心》,后来又听到五月天的《入阵曲》,两首歌听来还行,于是对电视剧《兰陵王》有了印象,匆匆一瞥,发现演员阵容还算讨喜,略微看了几集,虽是从场景到台词都被雷到外焦里嫩,我等经过各种雷人剧集洗礼的小心脏还招架得住。虽然不是五月天的铁杆粉,但对他们的音乐才华还是一贯持肯定态度的,听着《入阵曲》,我开始想历史上的兰陵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百度之后发现了田中芳树先生的《兰陵王》,虽是本小说,但看到评论对其历史严谨性的肯定,马上入手并用了大半天时间一气读完。这是本负责任的小说,作者查阅了大量史料,也没有过度渲染战争或人物性格,作为一部小说,它不够跌宕起伏,作者没有采用常见的第一人称叙述,而是如一个时间的见证人,站在幕后,将他看到的陈述出来,平静却生动,于是,北齐时期邺城的市井民情,皇宫贵族的 荒淫无度跃然纸上,书中对兰陵王的着笔并不密集,更像是以这位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骁勇善战,有着皇族血统却最终死在自家兄弟刀下的悲剧英雄为引所作的北齐大事年鉴。北齐是个短命的王朝,27年间经历6位君王,最终自断命脉于无愁天子高纬。有看到过北齐高氏家族精神异常的说法,觉得有些道理,除去文襄六子,其余皇族尤以历任皇帝为首,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暴虐残忍,全然没有一个正常的皇帝,不禁怀疑这帮人是不是从小就被人下毒了。。。兰陵王容貌俊美,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深受军民爱戴,君妒其才,若其放伐,并不是没有机会,因此有人说,兰陵王高长恭最终落得被赐毒酒的下场也是他自己造成的,看到尾声,看田中先生借兰陵王诀别之口道出了与我心中一致的想法“对天来说,我是有罪的。我为了齐国的安定和高氏一族的平安,对朝廷的荒淫无道视而不见。如果是真正的忠良,就应该像赵郡王那样,苦谏陛下而死。”这本书很容易读,时间线清晰 ,读来非常顺畅,一气读完,轻松而沉重,轻松的是田中先生是位负责人的作家,参考了许多史书,尽力还原了当时的历史面貌,让我们得以了解这段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模糊的历史,沉重的是,若是民间略有疾苦,我们还有为之鸣不平的气力,而在当时的乱世之中,能生存下来实属不易,礼崩乐坏之际,一切倒行逆施,有悖常伦都是平常。田中先生在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时引用了《廿二史札记》“古来得天下易者,未有如隋文帝者”的评论,又引《北齐书》如果兰陵王尚在,未来不可估量的评论,可见得作者心中兰陵王形象之高大。然历史即为历史,兰陵王即为兰陵王,不知他是对自己出生介怀还是无极权之欲,消极点说,一切都是命,其他的只能留后世各自幻想了。唯一对书中人物有疑问的就是徐月琴这个人物到底真实存在与否,由于翻译原因,作者关于这个角色的解释我看的不知所云……至少作者借月琴快口说出了对时局的见解。电视剧版的杨雪舞搁这儿就是借了郑妃之名,仅有四成相似的月琴……最后要说感谢阿信的词,让我通过一首歌进而浅浅地了解一段历史。

《兰陵王》短评

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是慕了长恭之美名而读的。并且,作为北齐皇族的同姓之人,对这段历史也颇为好奇。忍不住先说说翻译,我属于读书不求甚解型,对文字的好坏不太会评判。感受比较深的是书中人物的对话,虽说原文是日文,但是中国历史人物说话有股日本味儿实在觉得别扭。本书名为《兰陵王》,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兰陵王的传记,但是读完却觉得成为北齐简史也不为过,情节非常清晰,读完之后收获不少。关于兰陵王的形象,在我看来,是在第九章开始丰满起来,那一句温柔的问候:“百风,你也老了吗?”翩翩佳公子吐露出的温情脉脉让人十分动容。第十章,“我马老衰,我身疲惫”,英雄末路的意味让人读来不禁伤感。而后月琴与兰陵的圆满一夜,是圆了读者们一个花好月圆的梦。这段欲说还休的爱情,似乎刚刚清晰起来,就被一只翻云覆雨手按了关闭的按钮。读多了以爱为主旋律的小说的我,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但是,也许只有这样,才符合兰陵王长恭的真正形象。除了兰陵王之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德王高延宗。作为一代英雄,在这开个玩笑,是被同族人丢脸丢死的。另外,发现了几处错误不知道提的对不对。82页,前文已述,河南王高孝瑜已逝,“文襄六王”余下兄弟中最年长者应为广宁王高孝珩。182页,“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护崛起……”宇文护并非宇文泰之子。255页以后,宇文邕之子宇文赟即位。书中所有的“宇文赟"都写成了"宇文斌"。(文武双全又有钱的皇帝被没收了财产……)

故事很好,装帧太糟糕。

封面设计几乎没有一滴设计成分了,又土又过时,十年前都比这强好吗ORZ,还有,字不多,就不要开这么大了,做小一点不行么,那么大的字,那么空的行间距,书翻着跟会议资料一样。这么好的一部作品,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它呢,做精美一点不行吗?

超棒的!!!!

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超棒的!!!!

太日式的兰陵王

这本书其实才看到一半而已,但是没有很主动想要读完的心情了,因为兰陵王给人的感觉太日式了。可能因为是日本作者写的。就看过的内容来说,跟一般历史类小说不同。作者是很认真很用心的找了很多的史料,可是成书在我看来只是一堆史料的拼凑。我觉得这不是翻译的原因,人家田中只是很直白的写,译者也很难把这本书翻译的很生动。其实我觉得这都不能算一本小说。虽有故事框架,但是很松散,既没有很纠结的情感,也没有很残酷的权利斗争,战争场面也描写得很一般(可能日本地方小,所以导致连大场面的战争都写得很小家子气),或者说这些东西都被作者很云淡风轻的一笔带过了。写到这我真想爆句粗口我擦!真正的历史小说要写得像明朝那些事那样好吗?可能是暑假播的电视剧玛丽苏脑残到爆,所以豆瓣上这本书的评价居然还不错。说到这里真想让各位混豆瓣的站在一个很公正的角度来看,好吗?可能中国式的英雄换了除中国以外的哪国作家来写都不是中国味了吧!我深深扼腕叹息一下,其实换中国作家来写也很难写出那种味了~真不知道打四星五星的什么心态,这个日本作家在我看来只有小学初中的水平,为什么序言里会被冠以那么高的赞扬,不解啊~只想说一句,这本书确定是小说无疑吗?红豆泥!!!???总之有种浪费人民币的感觉,尤其是浪费人民币买了本日本小说,虽然他讲的是中国的英雄。次奥,我都给自己绕晕了。。。完全找不到写这个评价的意义。。。次奥,我去睡了,明天爬山。

貌美心壮,音容兼美

花了半天时间看完田中先生的这本小说,果然看国人翻译的日本人写的中国历史小说有一种说不出的扭曲感……整本书在风格上不能自成一体,看的我甚为凌乱……但秉承着一贯的看法:写历史的小说,无论怎样杜撰与改编,只要能使读者对真实历史产生好奇,就不吝为一部好的作品。况且这本书对史实的尊重程度,研究之严肃深刻,应该令每一个有心写历史的人都汗颜。当然不得不说,我对兰陵王的初次认知也是使于一部所谓的YY小说。我很喜欢,并且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对于我这种对我国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这种通俗的作品其实很能勾引我的好奇心。之后,才有了田中先生的这本稍微精准历史的兰陵王。本书很难得的严肃认真,对兰陵王的美貌与感情生活没有太多涉及,与其说写兰陵王这个人,倒不如说是写一段周齐陈三立天下的历史。书中太过于频繁的田中特色的“某年某月,离某某大事发生还有某某年”这样的写法,让人完全折服于田中对历史的了解及对其精准性近乎偏执的认真。真的有点敬佩。而这样强烈时代带入感的写法,我真是分外喜欢的。兰陵王高长恭这个戏剧性的历史剧宠儿,倒是随便怎么改写都能出彩,何况放在北齐这样荒诞腐化的背景之下,关于这个兰陵王的生平故事,无论是不是真实的,这里都没什么好说,只是我也实在喜欢这个美男子,当然,喜欢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他的音容兼美。果然美男子才有青春年少啊,果然美男子才能策马横刀,杀敌如入无人之境啊……所以,我这就去看《北齐书》了。

七分历史,三分虚构呢,更何况于我

长恭是乾明元年(560年)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称兰陵王。573年才被赐死。谥“忠武”。《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可见,兰陵王高长恭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可惜,历史上的兰陵王才活了三十来岁就死了,正所谓天妒蓝颜。因为怜惜,所以明月才写了此文,以历史为大背景,但又并不完全同于历史。只是一部言情小说,请大家不要与史书相较,《三国》还七分历史,三分虚构呢,更何况于我?

都这么多年了,杀人魔田中还是不会写爱情戏,捉急

男女主角的相遇还有点像那么一回事,深夜里两人干了一架,不打不相识,就开始了这段孽缘。但接下来,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兰陵王与女主月琴在中原大地上辗转,孤男寡女在一个帐篷里随军征战,对话仅限于对时局和战事的讨论,完全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互动,搞得像两个无性人似的。但等到全书快要结束时,兰陵王被赐死,最后一夜,突然之间,他开始向女主求爱了!人生的最后希望是和女主来一发!女主也答应了!就这样!女主不是道姑吗!不是吸彩霞活下来的高端洋气的人儿吗!真的可以吗!我不能接受!嘛,北齐这段历史,总结下来就是高甲杀了高乙、高丙、高丁,然后高戊杀了高甲,又杀了高甲的儿子高AB、高CD、高EF,接下来高戊的儿子高己上位杀了高GH,最后自己被弟弟高庚杀了高己……这样那样的,记不清人名啊,心好累。

美人如花隔云端

兰陵王,这三个字念出来都似字字萦绕着传奇。北齐高氏皇家血脉、纵横战场一生未曾有过败绩、容色端丽俊俏无双。流星一样划过大地的灿烂悲壮。围绕他的不是血染山河的冷酷战场,就是诡计迭生的宫闱斗争,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见风使舵明哲保身都实属不易,更何况高长恭殿下,他还实打实的做了一个品德高尚的好人。他母亲出身不明,父亲高澄在他幼年时候就死于宫廷阴谋(种种迹象来看非常有可能策划者就是后来称帝的高洋),活在叔父们癫狂血腥屠杀亲族的血腥统治中,北齐两大名将斛律光、段韶都是十分欣赏与他并肩作战的长辈,他本人手握重兵,战法如神(传说让他一战名震天下的邙山大捷甚是传奇,当时他带着狰狞的鬼面具、只带着少量的骑兵前锋冲入周军层层包围的洛阳城下,守城士兵不敢肯定是敌是友,于是兰陵王脱下面具给士兵看,看到他绝世容颜的友军士气大振,敌军都像痴了似的纷纷掉线),战后军民鱼水情深,声望高的要做了一首可以流传千年之久的乐曲来歌颂他的壮美英勇。这样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兰陵王居然不反,说出去谁信啊。←于是他的堂弟高纬下令毒死了这位看起来本体毫无破绽的传奇人士。兰陵王死时约30岁左右(出生年不详),似乎只娶了一位正妃,有记载的妾室只有一位(还是皇上高湛赏赐了20个,怕都退掉皇上不开心,才勉强纳了下来,至于睡没睡那真不知道),没有子嗣,死前烧掉所有的借据,结束了他凄美悲壮的传奇人生。田中芳树,美青年描写爱好者(?),银英一出,帝国与民主的演义体小说被再次推上高峰,夏日三部曲巧妙的令人不忍掩卷,但是也出过创龙传这种美青年美少年四兄弟集体吐槽的无谓小说……田中桑上一部中国古代题材的《风翔万里》就有点儿水,看罢兰陵王,发现有同样的毛病——主角高大上,品格过于完美以至于读的时候很难有代入感。虽然战争场面和宫斗场面也算是尽职的描写了,但描摹的永远不够细腻,缺乏细节让人无法产生文化同理心(田中不是不会描写细节的人,看看杨威利的红茶梗就知道)。结尾出现了装着鹤顶红的玻!璃!瓶!是的各位,玻璃瓶,晶莹剔透的能看出里面鹤顶红的鲜红色泽。虽说我国早就有了制作透明玻璃的技术,但是不叫玻璃叫琉璃!!!而且其实具体的成分也是不一样的好吗!!翻译君你看着这么一篇古代小说里出现清代才流入我国的洋玩意儿你能忍住不纠正这个称呼吗?当然指望兰陵王也像我这样吐槽是不可能的,但是田中桑写的最生动的永远都是吐槽的角色呢。于是本书唯一让我觉得妙趣横生的段落出现在女主一边跟着父亲学习北齐宫廷历史一边吐槽的部分。女主徐月琴出场简直萌出血来,和兰陵王在月光下的邂逅也是非常的生动和美好,可惜跟了兰陵王殿下就陷入了同样的高大上状态,两个人相敬如冰,要不是结尾殿下要求死前一滚床单我都怀疑殿下一定是哪里有缺陷了。总体来说,这本书不过不失,看起来也非常的轻松愉快,女主比较可爱。男主太完美了,现在不流行这样的完美男主了呀亲,有缺陷才能让人觉得更可爱呢。或许、大约在田中桑的眼里,过于美好的兰陵王永远都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要仔细的描绘、加点儿yy都会破坏了那份朦胧的憧憬的圣光美感吧。----------------------------我是北齐小科普的分割线--------------------------------------前段时间于妈的陆贞传奇真是让我能在电视前面吐血而亡啊,都怀疑是不是高湛他夜里托梦威胁于妈不洗白自己就拖他下地狱。北齐存在的历史很短,只有28年不到,换了6个皇帝,有些皇帝比这个王朝还要短命,除了被追封的高欢、病死的高演两人之外其他的都死于非命(高洋、高湛虽然官方记录是病死,可是这病真是来得非常蹊跷),这个皇族的八卦简直数也数不清,每个人的性格行事比他们统治的手段要精彩的多,长的好看但是热爱乱搞,而且当上皇帝或者手握大权之后就开始犯神经病,又残忍又暴虐。兰陵王身为高澄这一脉的第四子,没有什么政治后盾,加上长的过于柔美,大概从小就慎言慎行为人谦和没有架子。也没有看起来要犯神经病的趋势。不过那些都是没有尝到权力顶峰的缘故吧。所以说,美好的不仅仅是他的品格、他的容貌、他的才华,更美好的是,他死在29岁的冬天。

最真实的兰陵王,最好看的兰陵王

这本田中芳树写就的《兰陵王》,不禁让我肃然起敬。里面的兰陵王这个人物,是作者田中芳树参照了160多本书籍资料,才写出了这个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兰陵王。文字之绝美,情节之真实,细节之感人,是别的描写兰陵王的作品所比不上的。读后,真的让你内心感触颇深。当看到兰陵王的骁勇善战时,会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在感叹兰陵王的卓越功勋与美貌的同时,会让人看到他一颗金子般的为民为国的肝胆之心。而当看到他在国家即将灭亡,君主无端猜忌他,他依然奋战在战场的第一线,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厮杀时,你的心疼的泪水和感动的泪水,会一串串地流过脸颊。再没有这么一个俊美之心,如同他的容貌一样,那么的震撼人心。而当看到兰陵王最终因功勋卓越被君主猜忌,赐毒酒而死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历史上再也找不出这么俊美的人,再也找不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自己及家族已经被君王所害,还依然为国为人民奋斗的最美英雄了。这本《兰陵王》是史上最俊美英雄的旷世挽歌。“黄沙之下总有不灭的白骨,谁还会记得曾经的金戈铁马、绝代风华?”也许历史洗涤了一切,淹没了风沙。但是最俊美、最善良的兰陵王,却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永生不灭。

【转】兴亡只在一瞬,艺术或许才是永恒。

在新浪博客看到这篇评论的,很喜欢这句总结的话“兴亡只在一瞬,艺术或许才是永恒。”,所以转来了》》》》》》》》》》》》》让我来说说历史小说的剧透吧。在古代的某个国家,有一些人,他们都死了。可明明是这样的主题,到头来,不同的历史小说还是让看的人产生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认知。田中芳树在《兰陵王》的后记中表示,阅读正史是件有趣的事情。不过到正史,基本上都是纪传体。一个人一个人的故事,从头说到尾。头未必是出生,但是尾不然是行踪不明不然就是死亡。当然了,根据人类平均寿命的观测标准,行踪不明的人也基本可以被认为是已经死亡了。兰陵王这部小说就是这样一部总是让人感觉到死亡气息的作品。无论这死亡是让人悲伤让人惋惜还是让人大呼痛快。总之,大家都死了。悲剧的男主角兰陵王死了。杀死兰陵王的高纬死了,杀死高纬的宇文邕死了。斛律光死了,诬告斛律光的祖珽也死了。相信人一定要死,死后什么也没有的武成帝死了,相信自己还有光明前途,却在受封宰相翌日就死了的徐之才当然也是死了。早早晚晚,北齐北周南陈在历史上留名的人,不管是留下恶名还是善名,都死了。这些人死之前都在做什么?简言之,折腾。为了打仗折腾,为了名利折腾,为了享乐折腾,为了民生折腾,为了国家折腾,为了自己折腾。而当他们一死,就只留下史官手里的一卷书,让后人评说了。不过当然,也有人会说,历史小说并非在看这些人死去,而是在看他们折腾。好吧,有理。作为小说,作为故事叙述,确实是在讲述这些折腾的人在折腾的时候产生的悲愤欢乐抑郁疯狂。不过当小说进行到最后——当然中间也有,故事中登场的忠臣奸臣敌人我方昏君明君一个一个地死去——或者说被叙述“最后”——的时候,作为读者,印象最深刻的仍然还只停留于死亡这个终点上。作为历史小说,角色死亡的时候正是盖棺定论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一个人没有死之前,对他的行为,评价,一切的一切都只是unfinished。比如高洋,如果他早死个五年,或许他只会被认为是一个即位不久,作为不大,喜爱喝酒的普通皇帝。在距离他死亡之前五年的时候,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如此认为的。可他死晚了。这五年内,后世对他的评价完全变成了“暴君”二字。又比如韩凤,如果他在北齐灭亡的时候就那么死了,没有活到后世,那就不过是佞臣三贵之一,一边诬告他人一边图谋私利。可当他在隋朝留下成为刺史的记载,却又变成了普通的,甚至略有名望的官吏。再说回我们玉树临风骁勇善战的主角兰陵王高长恭。许多人认为他死早了。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可是出生在北齐皇室这样一个充满了神经病——确实有人怀疑他们家族有遗传性精神疾病——的环境中,如果兰陵王真的多活五年,历史又会向哪个方向改变?谁能保证他不会变成另外一个暴君?或许从他现在的性格上,我们可以说,九成九分九厘九豪把握他会成为明君。但是那剩下一豪又如何?正因为他以这种方式死在了这个节骨眼上,到头来历史才将他作为一个完美的传说保留了下来。到头来,讲述历史的好处,或许正在“他们都死了”这句话上。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人的一生从头讲到尾,然后说,他这个时候如何如何那个时候如何如何,总之如何如何。而当我们阅读以历史为题材写成的小说的时候,我们也能从故事中的百般折腾,从代入故事之后的愉快愤怒惋惜憎恶中脱离,最后归于平静。无论是《兰陵王》式的悲壮,《奔流》式的无奈,《海啸》式的凄凉,《风翔万里》式的愤懑,还是《红尘》式的旁观或者《天竺热风录》式的淡泊,最后感情总是全部沉淀下来。读者总是站在历史的旁观者一侧。从铅字上抬起头来,突然发现自己坐在塑料和微电子产品中间的时候,身为读者才会发现自己的定位。而这个时候,我自己深深地庆幸了起来。因为当合上最后的书页的时候,就没有了且听下回分解。历史平静地摆在面前,不管作者是否有演绎,我们如今总是站在那一段历史的延长线上,而不用焦心地寻找”后面怎样了”。当然,改变得过多,连历史流向都改变了的话,那就已经算不得历史小说,只能是幻想小说了。田中芳树自己在《亚尔斯兰战记》某一本的后记里写道,历史只是原材料,而小说成品好吃不好吃,就要看身为厨师的作者功力。《兰陵王》的这一次,他似乎倾向于尽可能地把原材料的味道表现出来,演绎很少。文章中也大量引用正史,随处可见《北史》《北齐书》《北周书》《资治通鉴》等等引用。让人觉得“小说”的味道淡了些,“历史”的味道倒是浓了起来。当然了,这种做法依读者不同,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但是故事毕竟是这么个故事。要说《红尘》是小人物看大人物的视点,《海啸》是浓墨重彩描写大人物本身,《风翔万里》是讲述时代,《奔流》和《天竺热风录》是讲述故事的话,那么《兰陵王》或许能叫做“北齐王朝那些事儿”。基本上,兰陵王作为整个王朝中的一个部分被嵌进故事里,而以他为中心,整个王朝的故事被铺开来。对于垂涎美男子的读者来说,或许兰陵王存在感不足,可从故事的角度,完整性却高了很多。而说到小说中的角色,田中这次是难得地使出了犯规技。在历史小说中出现了没有服从人类寿命规律的不死人物。女主角徐月琴最终成仙,从历史的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当然,这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角色稍微“名正言顺”一些的出场理由。不过,本来就作为小说中的一笔亮色的女主角也算是达成了提高作品色调的目的。而一个虚构的角色没有死,对整个历史流向也并不会产生影响。可故事的结尾竟然是小说主题部分百余年之后的事情,这本身便让人漠然地产生了一种空虚感。世界没有了高长恭,还是好好地运转,从南北朝到了隋,隋到了唐,再然后,唐到宋元明清。而当年争权夺利的所有人,在徐仙姑骑着白马拯救唐朝公主的时候,已经全都灰飞烟灭了。在我自己的心情上,总觉得这也正代表着全作中作者带有的下意识的想法:大家都死了。兴亡只在一瞬,艺术或许才是永恒。

乱世•浊世•英雄

乱世出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个易于诞生英雄的年代。你看,在田中芳树的《兰陵王》一书中,兰陵王高长恭刚一出场,便让人有惊艳之感。兰陵王的初次出征便有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意味,由于皇帝的猜忌,兰陵王深知,此去关山万里,阻难重重,前有来者不善的敌军,后有心怀猜忌的暴君,不获胜就根本不可能活着回来。金墉城外的兰陵王,一身银白,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扬起阵阵血气。时光仿佛就在那一刻定格,所有的镁光灯都照射在这个俊美的贵公子身上。漫山遍野的敌军似乎只是为了衬托出这位贵公子的英勇而存在着。他的马蹄扬尘处、大戟挥舞下,这里就是一个修罗场。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此刻的兰陵王就像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长坂坡所向披靡、箭舞梨花的白袍骁将赵云;对于言情读者而言,此时的兰陵王正如桐华的《云中歌》里长安城外在无数侍卫的包围中如鬼魅一般悄无声息的银狼霍家三公子曜。田中芳树的笔墨虽然并不华丽,但是胜在节奏感,一下子便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的一颗心随着兰陵王的染血的银色战袍而悸动。总之,在《兰陵王》中,金戈铁马、绝代风华、音容兼美的兰陵王一下子便以一个少年英雄的姿态屹立在读者们的面前,惹人遐想。仿若当年羽扇纶巾的周郎。只是,可惜了,南北朝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北朝从拓跋珪到尔朱荣再到高欢,南朝由刘裕到陈霸先,呵,兰陵王实在是太容易淹没于其中了。所以,田中芳树假设,如果兰陵王生在三国时代,也许会有更多的粉丝。后世的人们不禁有所怀疑:北齐高家的人是有遗传性精神病史的。对于此,田中芳树没有持“精神病”一说,认为高家的帝王们会因为饮酒过度而变得狂躁、失常、荒唐、暴力、YIN乱、乱*伦,甚至因为嗜酒而丧命,只是作者更借徐月琴之口说出了高家帝王英年早逝的真相——皆被谋杀。在高家的统治之下,皇帝之权无拘无束,浩瀚无边;对这种绝对权力的向往超越了亲情人伦之间的血脉相连。只要能够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君临天下,什么兄弟之情、叔侄之义,皆可抛。皇帝怕臣子做大,忌讳血统、威望、功绩都符合条件的人。而臣子,要么觊觎皇位,要么担心皇帝生疑。对于手握兵权的有为将领而言,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最理想不过的人生结局,总胜过被皇帝无端猜忌赐死。更何况,伴随着权力而来的,还有美人。于是,高家的王朝成了典型的YIN乱王朝。皇室不停地上演着夺*妻通*奸的戏码;而大臣,甚至默许另一个朝臣来自己家中登堂入室;失去庇护的女人,最大的安慰不过是能找到一个男人为她捐赠银子好让她出家为尼,今生已无望,只能祈求来生的幸福。只是,佛门亦非净土。时光倒退三四十年,我们依然可以看见悲剧的影子。瑶光寺相当于北魏的皇家寺庙,妃嫔贵媛,多数出家于此。但是,史载,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尔朱兆攻入洛阳,纵兵掠夺,有骑兵数十人闯入瑶光寺淫*秽。这真是一个浑浊的世界。《兰陵王》一书中,金戈铁马、快意恩仇的沙场背后是冷若冰霜的亲情。在这个冰冷的时代里,兰陵王兄弟之间的那一抹温情显得格外的珍贵。当安德王命悬一线时,广宁王和兰陵王拼死从喜怒无常的叔叔高湛的棍下救下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我甚至会觉得,正是高湛的逼迫,才使得兰陵王兄弟之间的感情愈加坚固。只是,我不禁怀疑,倘若角色互换,如果当权的皇帝(太上皇)不是叔叔高湛,而是兰陵王兄弟中的某一个人,他们兄弟之间会不会也走上手足相残的道路?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煮豆燃豆萁”的故事。兰陵王自己在提及文宣帝的皇后李祖娥的美貌时说:“美丽得让小叔子疯狂。我们一族人,都不知道用人伦和天理控制自己的激情。”当徐月琴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时,兰陵王却说“我体内流淌的血液跟太上皇一样啊”。这种血液不仅仅是高氏的血脉,更是权力和欲望之血。作为一个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现代人,我很难想象,在那个浑浊的乱世里,人们是如何艰难地苟且偷生的。渔阳王为了消除皇帝的猜疑,以一副贪婪之姿求生于世,在自己的领地上贪污、受贿、贪图财物。渔阳首富为了在渔阳王的领地上生存下去,无穷无尽地忍受着渔阳王的盘剥,结果家族没落破产,最终饥寒交迫而死。君王为了取乐,甚至可以随意放出恶犬食人。没有人权,人的生命财产均不受保障,一切皆以帝王的喜怒为准则。这是典型的人治社会。在这个朝不保夕的社会里,似乎只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能够实实在在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片刻幸福。所以,上有“无愁天子”,下有寻欢作乐的王爷,更有逢迎拍马的佞臣,和风雨飘摇的苦难百姓。这样的国家如何不会自取灭亡?可见,因果轮回终究是存在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北齐既灭,高家的子孙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只不过,有人死得悲壮,有人死得苟且。这是残暴、痛苦、醉生梦死以至于让后世不忍回顾的一段历史。日本人以小说的方式写中国历史,遣词用句中缺乏中国本土作者的华丽与生动,字里行间有平淡之弊,例如原百代的《武则天》,亦如这本田中芳树的《兰陵王》;但是日本人写中国历史,可信度较高,能还原出历史较为本真的一面,这一点,可以在《兰陵王》书末的田中芳树自己所写的“后记”中看到他搜寻史实的足迹。只是,日本人写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终究是隔了一层。日本也是等级森严的社会,但是田中芳树在写《兰陵王》时却忘记了中国的“尊卑有序”以及“为尊者讳”的礼仪。女主徐月琴以妾的身份与兰陵王妃初次相见时,王妃竟然会直接自我介绍说“我是郑灵素”。这让那些至死也无法在史册上留下名字的尊贵女性们情何以堪?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妾身份有着云泥之别。女子的闺名切不可轻易告诉他人,更何况是一个比自己身份卑微许多的妾。而且,田中芳树对于感情的描写有些力不从心。从《兰陵王》一书的叙述来看,兰陵王对徐月琴显然有情,而徐月琴则更不用提了,是“一见倾心,再见倾情”。只是,或许田中芳树为了强调兰陵王的“不近女*色”、对女性的尊重以及避免心爱的女人重复自己母亲的命运,徐月琴似乎只是一个淡淡的影子。自古美女爱英雄,中国三流的戏说历史的作者都会竭力抓住并且大加渲染的情感线索,被田中芳树就这样轻轻于指间溜走,未免可惜。书的腰封将田中芳树与金庸相提并论,其实这二人并不具有可比性。田中芳树走的是较为写实的路子;而金庸则是以历史为一个大背景,虚构出英雄人物。因为写实,田中芳树笔下的故事是平铺直叙的;不如金庸的构造的故事中,有悬念、有伏笔,引人入胜。再由于翻译的缘故,中文版的田中芳树的书中的文字亦是平白的,不如金庸的文字浑厚华美。田中芳树是不懂情的;而金庸,无疑是写情的高手,他的笔下,有段正淳的多情,有乔峰的专情,有阿紫的痴情,有杨过的深情,有……我想,如果让金庸来写兰陵王,大概会少了些许史实,多了几许可观性。

故事很好,装帧太糟糕。

封面设计几乎没有一滴设计成分了,又土又过时,十年前都比这强好吗ORZ,还有,字不多,就不要开这么大了,做小一点不行么,那么大的字,那么空的行间距,书翻着跟会议资料一样。这么好的一部作品,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它呢,做精美一点不行吗?

真正的热爱与狂热

不知田中芳树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著作此书,一位日本老人,一个被我们称之为鬼子的国度,如此孜孜于中国历史人物,查阅如此之多的资料,我想,这是真正的热爱与狂热。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一边在讽刺着从日本传入的《兰陵王入阵曲》多么多么的恶心时,一边仍然伸长脖子在看各种戏说兰陵王的段子。历史就在那里,不管你在,还是不在。迷失的是我们,不管你如何冠以艺术的名号。

翻译是硬伤

刚看到书还是蛮兴奋的,听说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兰陵王,加上我本身对乱世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刚看序的时候,就感到堵得慌,满张的极尽赞誉,心里想着估计是作者真心牛叉吧,就将就着看了!结果没翻两页,就看到说齐国国主骂宇文护,说宇文护他妈没教导好宇文护,顿时就喷了!典型的日本式文化!这种骂人还能想到当妈的没教导好的,也只有日本了,之前读德川家康,出现类似的话的时候感觉是日本人的事,也倒罢了,突然出现在中国人嘴里,顿时感觉不在一个次元上。这个是最想吐槽的地方了!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徐之才把自己的老婆送给叶士开玩弄,还当面,让我人生观崩塌了。那个时候的人可以开放到这种程度?????????只想说现在中国的性解放对老古人来说都是炉渣,渣渣!!!这个已经无力吐槽了!整本书来看,当小说看的话,剧情不够丰满;当历史来看,又有些明显虚构的成分。不过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最起码给我补充了那一段的历史,历史书上这一段完全没有印象。对想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不失是一个好选择,虽然写齐国比较多,稍微比较片面!再有,我对兰陵王的面具比较感兴趣,听说带上面具就可以把敌人吓得心惊胆战,脱了面具就可以凭容貌把敌人给迷死,这本书中体现的不太多,但是相对来说也更真实,毕竟一个男人靠容貌可以迷住男人这种事,对于一个像我这样一个男人还是比较持怀疑态度的!

神化落地,还原真实

买这本书是冲着田中芳树去的,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国内的各种有关兰陵王的演义看多了,终归让人身心疲惫——说句不客气的话,纯属雷同之作。还好,这本号称史上最真实兰陵王没有让人失望。作者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查阅了那么多中国的史书,不知道还有哪一个国外作家或者说国内作家能做到这一点?书中没有大篇幅的儿女情长,即便是兰陵王和月琴的感情也是蜻蜓点水而已——即便如此,一个大男孩的形象仍然丰满。除了被人们所熟知或者不熟知的战争场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也在于对整个历史背景的交待非常清晰,脉络一目了然。个人的感觉是,即便不熟悉这段历史的兰陵王粉或者田中芳树粉,读过这本书之后,也应该会产生对这段历史再探索的欲望。田中芳树是我一直较为喜欢的作家,这本书语言朴实,没有太多的华丽和修饰,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一个有血有肉的兰陵王就这么呈现在读者面前,超赞!

田中芳树在小说《兰陵王》中的失误

田中芳树在小说《兰陵王》中的失误田中桑你这次真的是没仔细撸资料啊~~~~~我大致说一下小说里的邙山是这样写的:二十万周军来犯洛阳,高湛让兰陵王救援,然后兰陵带了五百人轻松进入洛阳(……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好像田中的意思是洛阳和金墉是分开的,周军重兵围困金墉而不在洛阳……这……),顺道在黄河边抢了段韶那句“就是老天派我来惩罚你们的!”霸气侧漏的台词(……),然后在洛阳城里与守将斛律光汇合(…呃…)。最后从洛阳城里又跑出来到了邙山上开始打金墉……(到这里我已经风中凌乱了)有问题的地方很明显:1、金墉不是独立于洛阳之外的城池。所以尉迟迥大军围困洛阳其实是和围困金墉指的是一件事。不存在突入洛阳后又去攻打金墉的情况。2、洛阳的守军是由独孤永业和段思文统领的洛州军队(参考后来北周伐齐围攻洛阳的记载,洛阳兵力是三万左右)。斛律光(五万骑兵)、兰陵王(兵力未知)作为援军到达洛阳地界后无法与重重包围中的洛阳守军取得联络,一直驻扎在邙山上停留了一个月,直到高湛派段韶领一千骑兵前来商定战术后才开始了邙山大捷的战斗,这些可以在《北齐书》上述诸人的传记中看到记载。而正是因为北齐援军和守军的联络不通,才需要援军派一队人马入围通知守军内外夹击周军。以金墉的战略意义之重,北周对洛阳北的包围之重,可以想见当时作为守军统帅的独孤永业的位置应该是在金墉,所以兰陵王入阵突入金墉是出于快速联络到守军将领的任务需要。但是小说中可能因为1的缘故,导致了骨牌效应,后来有好些与史料和逻辑不合的情况。3、田中在后记中提到高湛在高演称帝时期有谋逆的阴谋《北齐书》没有记载,其实这段记载是在《北齐书高元海传》中记录的。

霓虹的入阵曲隐隐有些渗人...

不过起码在海那边还是留存下来了。或许是源于中日文化间的天然联系,又或许是天朝历史实在太悠长,总有那么一些霓虹作者对创作天朝背景历史小说情有独钟,然而作出成品多半不是因为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大相径庭就是因为作者对史实了解不详又脑补过甚而不堪一读。今番凭着对高长恭个人的小小兴趣和自银英传起积累的对田中大神的好感,不算勉强的入了本作。看上去颇有些页数却几小时便能读毕,大致的史实基本无误,就连月琴也不是全然无凭无据杜撰出的人物,文字绝不能说是斐然,倒也通俗顺遂(不过月琴相关情节却多少有些《彩云国物语》之类的错乱感…)虽然人物塑造还是有些单薄故事背景多少有些空洞,但总是强过脑残言情(譬如直接把高长恭变性为女那本)或烂剧(譬如干脆让高洋娄太后母子乱伦那个)不少,对语言文字要求不高,对南北朝史不甚了解者,倒也不妨视本作为高长恭小传甚至北齐简史一读。说到北齐这个短命却频频换帝的王朝,最可怖的当然是那些野蛮残酷的杀戮,惨死枉死的官员、妃嫔、侍从、宫人等等也就罢了,兄弟叔侄间丝毫不体恤骨肉亲情的虐杀尤为令人发指,甚至整个北齐高氏皇家史总共也不出一部你杀我儿我杀他儿你淫我妻我淫他妻的残酷荒诞剧。-------------------------------骨肉残杀的分界线------------------------------高欢(神武帝)三子高浚、七子高涣。高浚因言获罪(跟左右说皇帝又喝酒了喝酒败德啊,皇帝跟女人玩游戏了非君王所为啊,宰相为什么不进谏啊),高涣因行七,而高欢忌讳的黑色中以漆最黑,漆又通七这种莫名的理由与高浚一同关进地窖铁笼。高洋(文宣帝)“参观”地窖时,在高湛(武成帝。高湛行九,八子高淯亦是嫡子,且有器望,若非早逝,北齐史或许是另一番模样)推波助澜的进谏后,亲自用长矛猛刺这两个弟弟,两旁随即群矛齐下,随即高洋又命人以柴火投笼,再埋上土石,待两人尸体被扒出时已被烧成炭灰,皮发皆无,惨不可闻。高洋堂叔高岳。因多年前与仍是歌妓(后为高洋妃嫔)的薛氏姊妹饮酒取乐被赐毒酒(薛氏姐妹结局更惨,薛妹先被高洋亲自斩首,尸体又被肢解,高洋甚至将其腿骨制成琵琶高歌“佳人再难得”;薛姐后被吊起用锯子活活锯死)。高洋嫡子高殷、高绍德。高殷被废后为高演(孝昭帝)密令杀之(既成废帝,活命便已是公认的奢望,虽亦可怜,但总归不是无妄虐死。高演是北齐诸帝中唯一可称得上是英主的帝王,更因高殷之死精神异常,实不是个做惯恶事的);高湛因怒高洋皇后李祖娥(李氏曾遭高湛逼奸成孕,高湛所怒其实不堪)迁怒其子绍德:“你父打我时,竟不来救!”,令人将绍德按在地上,当着李氏的面,亲自用刀柄将其活活敲死,又亲自埋在园内。高澄长子高孝瑜、嫡子高孝琬(长恭之兄)。孝瑜因进谏(为甚进谏皇后不该与臣下和士开玩游戏互摸手会被罚,因为和士开才是高湛的真爱啊)与小人谗毁激怒高湛,不但被罚连饮三十七杯酒,更被在酒中下毒,归家途中孝瑜难忍痛苦投水而死(高湛与孝瑜名为叔侄却年岁相仿实有兄弟之情,此前孝瑜颇受宠爱,竟是如此收场);孝琬平素颇以北齐皇室嫡子嫡孙身份自负,又曾公开悲孝瑜之死,加之有小人诬告,激得高湛大怒,命人将孝琬倒挂于屋内以鞭抽打,孝琬负痛呼“阿叔”,更惹得高湛暴怒,“谁是尔叔?敢唤我作叔!”,孝琬不但不求饶更称自己乃“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外甥,何为不得唤作叔” 高湛愈怒,亲自操起木棍敲断孝琬胫骨,致其死亡。高演嫡子高百年。因习字时写了“赦”字,为高湛所忌,将百年唤至近前,令人拽其发以棍捶打,直打的遍地是血才当胸斩杀,随后弃尸于水池,染得池水尽赤,又疑不死,命人打捞百年尸体,在后园“亲看埋葬”。高欢嫡子高济。北齐皇位多在高欢皇后娄昭君之嫡子间兄终弟及,高湛病危时,高济非常没有头脑的流传出了”计次第亦应到我“的言语,被高纬(武成帝)派人刺杀。高湛嫡子高俨。高俨英武,遭高纬忌惮多次欲加害(叔侄异母弟也就罢了,高纬竟索性竟对胞弟下手),幸由胡太后将高俨藏在自己宫内饮食前亲自试吃才躲过数月,但最后仍被捉出杀害,四个遗腹子在出生数月后也皆被处死。...长恭不必多做累叙,据载,高浚自幼聪慧善于骑射,高涣天姿雄杰俶傥不群,高岳屡次出征功勋卓越,高殷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孝瑜神采雄毅谦慎宽厚,高俨老成决断勇武果敢…这些被残害的高氏子孙几乎一律的有德有才,杀掉他们无异于自毁长城,北齐亡后高氏全族几近被屠灭除了自作孽也找不出什么别的词形容。----------------------------------终了的分界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般看起来长恭饮一杯毒鸩得个囫囵尸首的结局竟然还算是比较好的下场了... 长恭生年虽无记载,死时再怎么约莫也不过三十前后,虽不是战死沙场,也仍逃不过“不许人间见白头”七字。不过其时斛律光等朝中大将被害者已不少,假若长恭不死,即便再如何力挽狂澜北齐也未必能得百年基业,如宗社颠覆,为他国所擒杀反是武将之耻(虽然如高湝的”今日得死无愧坟陵“也颇有气节令人敬佩),更不会有惯喜盛极而衰之美者将这段故事传颂千年,这样算来留一段佳话盛年身死倒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北齐皇室的遗传基因乍看相当之好,这个聪敏那个有才这个能文那个会武,似乎要找个昏庸愚昧之辈都不太易(高凝那般愚人也不是没有),更难得是还差不多个个都姿容俊美仪表出众(高洋除外...),当然凡事不会太过完美,在才能卓著容貌姣好之余还有短命与疯狂也被一并传承(为甚会想到坦格利安的真龙血脉,”坦格利安家族的伟大与疯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每一位坦格利安降生时诸神就将硬币抛向空中,七国子民无不祈祷这次究竟掷出了哪一面“),有意思的是疯狂因子多半出现在帝王身上,即便是前半世颇有德行的,一旦荣登大宝这份疯狂便会以残忍暴虐的形式逐渐显现,或许无限权力才是所谓”家族遗传精神病“发作的契机?(所以高淯的假设也许根本不会成立...这么说被塑造的完人一般的长恭如有机会也难逃这一宿命了?这反倒要幸长恭之母的无名了,无论如何都不必去体验这份疯狂。)其实无论是正史还是笔记,对长恭所载多不过区区数百字,个中经历甚至也谈不上十分的波澜万丈(高氏的那些癫狂奇行的帝王们貌似要更有意味些),不过被害早逝的悲剧英雄总是惹人遐思,更何况这小子还是个出身在恐怖帝王家的美男子,悲剧性自是大大增强,悲婉痛惜之情则更要加倍,更不用说还有不知身份的生母,失传的入阵曲等为神秘感加分,于是长恭反而在后世成就了传奇精彩。最后的小贴士,在唐初《北齐书》中高长恭在解金墉城围时面上所戴之物还是“胄”(北齐的一千精兵是甲骑具装的重骑兵,人马俱甲后只露人眼、马眼、马腿在外,不单只长恭一人如此),而到了唐中的《通典》乃至于后晋的《后唐书》中,铁面兜鍪却变成了“假面”。可能是因为《兰陵王入阵曲》中的艺术夸张被当做了实事,可能是因为甲骑具装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可能只是因为浪漫情怀——毕竟因美貌无法镇敌而不得不戴上鬼面的戏剧性要比单纯的防御面甲强得多,无论如何,所谓的鬼面不过是个美好的误会。

醉卧沙场君莫笑

兰陵王高长恭,北齐皇族、绝世战将。相貌俊美而武功赫赫,临阵时,常以狰狞面具示敌,大戟所向,未逢敌手。后因功高被国主所妒赐死。历史上,北齐是个得年二十有八的短命王朝,前后倒出了六个皇帝。昏君配佞臣,昏庸伴血腥,北齐末期俨然一副亡国的标配。虽天子昏庸至极,齐军却在一干良将带领下强悍如斯。而功高盖主的莫须有之罪,却是徘徊在多数良将头顶的阴霾,兰陵王不是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对于兰陵王,战死沙场或许才是他的善终吧,然而天不从人愿。破碎王朝留下的,不过一阕旷世挽歌。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而作为个人,在相对的大环境下依然能够寻找自己的方式,为玉碎,或为瓦全。正如书中描述的兰陵王同父兄弟渔阳王高绍信,他选择了酒池肉林的方式保全自己,纵为勇将所不齿,却也让人无从以道义而责之。而兰陵王及更多的勇者,却毅然走上一条阵前不凡的敌人也好过身后昏庸君主的不归路。战场上,他是英雄、是猛将;生活中,他为保全家人及身边人尽心尽力。作者田中芳树先生在后记中写道:“正史不是’正确的历史‘,而是’各王朝编撰的前王朝的历史‘……但即使是那样也不能不读正史。”正史即便有勘误与篡改,多少也体现了后人对先人的看法,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后世说了才算;战将是忠是逆,帝王之说与御赐毒酒皆不作数。历史已尘封,《兰陵王入阵曲》在长河的彼端依然响彻,只要文字不死,一代英雄依然在史书中生辉。

浅读 《兰陵王》

平常看书不多,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早有耳闻,而这本《兰陵王》,是阅读他的第一部作品。周末宅在宿舍,一气呵成看完这本“旷世挽歌”,心中还是有些许遗憾的。首先一拿到这书的时候,就不喜欢这封面,与心中兰陵王的气场不匹配,太廉价的感觉啊。。。也就安慰自己说“好吧好吧,只要内容精彩也就对得起这21块了。” 书中是附有南北朝时期的地图概况,和主要人物的关系图。对我这种历史小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安排。整体来说本书脉络清晰,没有令人费解的字眼和表述,读起来轻松。但是作为与金庸相提并论作家的作品,此书语言平庸、读起来生硬之感,不像大家之作啊。是因为是日语翻译过来的原因么?对于兰陵王,人物刻画得总觉得不够饱满,他的外貌、个性、内心情感、理想抱负等等,都着墨不多,比较单调,这是要留个读者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么?感觉这空间留得忒大了点啊。我一直认为每写一本书、一个人都是包含作者的感情色彩的,他得表达他想传达的东西,(至于读者认不认同那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可是我感觉不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呢,只是告诉我们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人存在吧。以上只是个人拙见,也许是自己功力尚浅未能感知大师深意。只是我心中所期许的兰陵王,犹隔着一层薄雾,看不清,也道不明。

最真实的兰陵王,最好看的兰陵王

这本田中芳树写就的《兰陵王》,不禁让我肃然起敬。里面的兰陵王这个人物,是作者田中芳树参照了160多本书籍资料,才写出了这个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兰陵王。文字之绝美,情节之真实,细节之感人,是别的描写兰陵王的作品所比不上的。读后,真的让你内心感触颇深。当看到兰陵王的骁勇善战时,会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在感叹兰陵王的卓越功勋与美貌的同时,会让人看到他一颗金子般的为民为国的肝胆之心。而当看到他在国家即将灭亡,君主无端猜忌他,他依然奋战在战场的第一线,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厮杀时,你的心疼的泪水和感动的泪水,会一串串地流过脸颊。再没有这么一个俊美之心,如同他的容貌一样,那么的震撼人心。而当看到兰陵王最终因功勋卓越被君主猜忌,赐毒酒而死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历史上再也找不出这么俊美的人,再也找不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自己及家族已经被君王所害,还依然为国为人民奋斗的最美英雄了。这本《兰陵王》是史上最俊美英雄的旷世挽歌。“黄沙之下总有不灭的白骨,谁还会记得曾经的金戈铁马、绝代风华?”也许历史洗涤了一切,淹没了风沙。但是最俊美、最善良的兰陵王,却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永生不灭。

入阵英姿今犹舞 鬼面狞狰徒奈何

一个因为长相太过俊美要戴凶恶面具上战场的男人,对于兰陵王,最初我只是有这么一个大概的印象,连他是什么朝代的人物也不清楚。近来屡次看到电视剧《兰陵王》的宣传,不仅又勾起好奇心,想要多了解下历史上这位传奇人物。让我颇为意外的是,这位谜一样的美貌将军不仅能征惯战屡战屡胜,他还是一位王子。兰陵王高肃高长恭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齐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的侄子,而其父高澄(高洋的哥哥,封齐王,追谥文襄皇帝)因为收复失地拓展版图,功绩卓著众望所归,兰陵王兄弟六人(文襄六王)被认为是北齐正统。这么一位英武又俊秀的王子很快成为军中的灵魂,兰陵王在战场上的英姿被士兵编成《兰陵王入阵曲》,风靡一时,至隋唐时还被编入宫廷舞乐。和《入阵曲》名字十分相近的是《秦王破阵乐》,这里的秦王就是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料想唐太宗当年也曾经看着《兰陵王入阵曲》追慕这位传奇英雄的功绩吧。至今,《兰陵王入阵曲》在日本还被当做雅乐古舞,十分珍视。可只知道这些还是没办法安慰我的好奇心:兰陵王到底如何俊逸不凡,如何所向无敌,他最终又下落如何呢,这些还是找不到答案。一些能找到的作品多数是女作者们幻想着穿越到过去,和这位传说中的美男子发生一段缠绵悱恻的恋情,不能当真的。还没有上映的电视剧吧,似乎也很着重表现兰陵王和天女杨雪舞之间的感情。这个时候,好在还有田中的《兰陵王》这本书。田中就是大名鼎鼎的《银河英雄传》的那个作者田中芳树,以恢宏场景的驾驭能力和华丽的笔致而闻名。田中似乎偏好悲剧英雄,而兰陵王正是这样一位传奇的悲剧式人物。兰陵王的功绩遭到北齐皇帝的妒忌,被以荒唐的罪名赐死。田中为这本历史小说面世不仅参阅多种史料,力求公正客观尽量详实的描绘出兰陵王的一生,还在书里详细解说了北齐历代的发展史,可谓下足了功夫。通篇读来,田中似乎也没有太多在主人公兰陵王的身上着墨,但通过军中将士的敬仰喜爱,通过对手的忌惮敬畏,通过当权者的妒忌,已经写出了一位众人眼中的活生生的兰陵王。值得一说的是,这本书里没有过多涉及美男子兰陵王的感情世界,什么美人江山、冲冠一怒为红颜类的情节没有涉及,妻子向佛,身边长跟随一个女子确是政敌派来的间谍,书中偶有有趣的情节和对答基本都来自这位猴子一样的仙姑。田中也借徐月琴之口,发表了一些他对历史的看法,他看来,史书中闪烁其词的记载背后都是阴谋诡计和杀害——“暴卒”这样的话一般都是被杀害的含蓄说法吧。由兰陵王的鬼面具我想到了《聊斋》里的画皮,恶鬼借着妖娆的皮相讨好诱惑凡人,兰陵王却要用狰狞的面具装出一副凶恶的样子,大概因为他终究无法板起脸来,一副愤恨表情吧。兰陵王这样一个温柔正直的人,因为功绩而被阴险的谋害,让人不由扼腕叹息,怅恨不已。大概兰陵王也是因为有一颗安于天命的单纯之心,只知道全力而为不辜负,却不悟早已“入阵太深”,而比战场更为险恶的权谋之阵显然不是他所能冲破的。入阵英姿今犹舞,鬼面狞狰徒奈何。怕是一千四百年后,读者们还是莫可奈何。田中在“后记”里写道,他讶异于史书会这样好看,整个故事基本没有添加什么想象臆测的内容,几乎全来自史书。其实不仅是南北朝,中国煌煌几千年的历史里,有太多值得记叙的人物,比如千军万马望而生畏的白袍将军陈庆之,斥责皇帝自毁长城的檀道济,自立天王的赫连勃勃,代代有英才的燕国慕容氏……希望有更多的作者沉下心来,在历史的藏宝图里搜寻出好故事。〇 木木勺

既是兰陵王传,又是北齐简史

最近好像流行翻南北朝的旧账,电视有《陆贞传奇》,图书有这本《兰陵王》。前者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把荒淫无道的齐国皇子高湛描绘得温良恭俭让,后宫乱政导致亡国的典型陆令萱竟成了中国女性的励志榜样,倒还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下历史真相,太让国人汗颜啊。因为写南北朝史的书好似不多,第一次接触这段历史,没想时局竟是这样混乱失道。另外,本书也可看做一部北齐简史,特别是第二、三章的徐之才历史课堂,普及地不错,他女儿的回答更是好玩,像看漫画里的人物对话一般。不过,出身于北齐日子真难挨啊,尤其是皇族,寿命都过不了三十岁,这等尔虞我诈,甚似五代十国。还有和士开大白天与徐之才的妻子私通,后者竟然还允许,说什么“甭管他,不过是小孩子的把戏,不值得生气。”天哪,这是徐之才思想的通透还是伦理观的大倒退。读完前三章,便有两大疑问。一是月琴的潜伏行动会怎样?我猜以月琴的灵秀,反而会倒戈去帮助兰陵王,甚至还会发生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月琴本来对其父就没什么感情,对抛妻弃女的家伙报复他一下也好。结果真是如此,月琴成了兰陵王的红颜知己,从铜雀台上的偶遇,从此相知相守,直到兰陵被赐死,陪伴他的最后一晚,唉,天人永隔,无尽的惆怅。一是兰陵王的命运会如何?武成帝高湛显然已经对这个击败周军,勇冠三军的侄儿起了杀心,高长恭会如何应对?没想到高湛虽疑心重重,可却未下毒手,因为他清楚,只有倚重兰陵为他守疆护国,才能维持那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可惜,继任者高纬不愧叫“无愁天子”,只知宠幸佞臣,奢靡淫乱,听信谗言,妄杀忠臣良将,终至国政大废不起,被北周吞并。可叹,兰陵王高长恭俊美倜傥,雄才伟略,不世出之英雄,却英年陨落,只留旷世挽歌。最后,我做为一个在吴方言区出生长大的人来说,对徐之才自称“侬”实在看不惯。因为在江浙沪的吴语中,“侬”就是“你”的意思。虽然“侬”在文言文里有“我”的意思,但书里说:“徐之才自称时用“侬”,这显示了他的出身。“侬”是江南方言,也就是说徐之才原本是南朝的人。”很明显,徐之才,江南人也,也是操吴语的,那么他应该知道“侬”是“你”而不是“我”。勘误:1 北周•隋皇室系图:“宇文惠(齐王)”应该是“宇文宪(齐王)”。2 P255 第一段第一行和第二段第一行:“宇文斌”都应该是“宇文赟”。3 P265 附录:《西阳杂祖》应该是《酉阳杂俎》。2013/7/21

这尼玛书也能媲美金庸?

真尼玛坑,豆瓣的水军真尼玛多。害得我浪费21元。这里的读者都多大啊,读过几本书啊,真是害人人。好吧,有人说我是水军,你们自己看看书,作者把读者放的地位如此之低,什么写个成语,还要搞成语解释,以为读者是白痴啊,没什么阅读快感。劝你们去看看黎东方先生写的细说系列,别人是民国时候的人啊,写的历史,流畅且有阅读快感。

从兰陵王的面具说起

我看书极慢,加上杂事又多,目前的进度只到了第五章。小说的开头读得比较艰难,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读日本小说,加上翻译的原因,行文风格什么的实在不习惯。而且一路下来,确实逻辑流畅脉络清晰,却始终缺乏一气呵成的畅快感,作为一本讲述兰陵王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小说来说,并不能使我满意。大一那年我选修了一门课,叫“大唐帝国与外来文明”,第一次接触到《兰陵王入阵曲》,加上对词牌《兰陵王》印象颇深,遂对兰陵王此人也产生了许多好奇,后来查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人生中第一篇论文,试述《兰陵王入阵曲》的传承与失传。书中第一次描述《兰陵王入阵曲》时写道:“阵营中传来了阵阵勇壮的音乐声,配合着笛声和鼓声,数千名士兵放声歌唱,还有士兵们脚踏土地的声音,好像是正在狂热地跳舞。“‘明月,那是什么曲子?’“‘……’“‘朕在问曲子的名称,你不知道吗?’“‘是《兰陵王入阵曲》。’”在有记载跟兰陵王有关的歌舞戏的史料中,传说兰陵王长得极为貌美,面相过于柔美,在行军打仗时这种长相不足以震慑军心,于是上阵杀敌时他都戴上一个狰狞的面具。在邙山大捷后,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如《旧唐书•音乐志》载:“《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尝著假面以对敌。常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状之,为此舞以效其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而书中兰陵王第一次出场就是邙山大捷,此时并没有戴那个著名的面具,直到后来他和女主角徐月琴第一次在铜雀台上相见,才第一次出现了面具。“他身披甲胄,手持大戟,在月光的照射下,月琴看到他脸庞黝黑,双目鲜红,嘴巴大得咧到耳朵外,上下四颗獠牙突出嘴外,简直如同来自地狱的恶鬼。”在现有的史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兰陵王所戴面具的描述,不过这个“地狱的恶鬼”倒是引起我的联想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地狱的恶鬼”如果是佛家的恶鬼,那倒是有迹可循。但是印度佛教中的恶鬼并没有具体的外貌形态,是中国化了以后才有的,如著名的“牛头马面”之类。在写这篇书评之前我并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倒是日后可以考究一番。兰陵王和月琴第一次相遇这一段倒是写得极美,两个月光般皎洁的少年少女,初见面时都带着对对方的惊艳,月琴率真可爱,兰陵王温文尔雅,对比北齐污秽的皇族一家子,实在是云泥之别。与此相似的是书中对兰陵王战争场面的描写,均十分华丽,兰陵王白衣白甲骑着白马,挥一支大戟,骁勇善战,画面如同月琴在心里嘀咕的:“殿下连斩杀敌人时都那么美!”另外文中也有许多诙谐的段落,因为用着十分正经的语气,所以常有啼笑皆非满头黑线的感觉。如月琴初出场时写她的食量:“月琴随即以惊人的气势吃了起来。“从书房出来的徐之才,惊讶地看着女儿,说道:‘吃好了吗?’“‘谢谢款待。’“‘……出家人在山里以彩霞为食吧?又吃鱼又吃肉的,可以吗?’“‘都城里到处都是人,没有清静的彩霞,没办法,我只能吃俗人的食物了。’“‘没办法才吃?哼,不愿吃的话不吃也行的。’“‘不,凡事都是修行。虽然我还远远不行,但至少要拥有广阔的胸怀。’“‘广阔的不是胸怀而是胃口吧?’“‘哈哈哈,父亲大人,您真会开玩笑。’“‘年轻的女孩子别咧嘴大笑,太不像话了。”……漫画感非常强烈。类似的情节还有许多,这正是支撑我适应文采带来的不适继续读下去的动力之一。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北齐书》说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他生母不详,大约有个尴尬的身世,这样的美人或许生性敏感,让人心生怜悯。少年之后战功赫赫,又让人倾慕。饮鸩而死,一挽悲歌,红颜薄命。《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书中第一次提到面具是铜雀台上高长恭与月琴月下初遇,面具下的明媚是少女最初的心动。温柔的声音、惊世的容貌,邙山一役的战功,真是男主命!美貌到不好意思要带面具去杀敌,大概是受不了对方惊艳和猥琐的目光吧,真是傲娇又可怜的美人啊。《兰陵王入阵曲》中国没有传下来,日本雅乐里有,東京楽所出品的《雅楽~日本の宮廷音楽》里有两首,分别是“蘭陵王 小乱声”和“蘭陵王 陵王乱声”,这里可以试听,http://www.xiami.com/album/480767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伴着这两首曲子的,听罢之后觉得有些过于清雅了,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违和感,毕竟他美貌又早死。再怎么英勇和足智多谋还是被人给弄死了,这是我对他只能怜悯,无法本命的缘由。那些功高盖主最后死掉无法保护自己的人,想起实在是无力。所谓传奇就是这样子吧,命定的炫丽和悲苦。作者是日本人,所以读的时候还是有点“隔”的感觉,特别是读到“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的时候有点跳戏,脑中立马闪现了安倍晴明的眯眯眼的样子。但看到238页的时候,又惊叹作者的体贴。一个绝世倾国的美男,一位清丽脱俗的打酱油女主,连个感情戏都那么少实在是令人心痛不已,之前阅读时候想着,就算不来个床戏,也请亲吻吧。结果到兰陵王死之前,第238页,高长恭终于抓住月琴的手,轻声说道“月琴,就此一夜,能不能做我的妾呢?我在死之前,很想得到你。”虽然觉得之前五年你们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时候不内啥有点可惜,可是作为一本历史小说日本作家,最终还是顾忌了一位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地区的女读者,真是谢谢你!本书由魔兽所赠,源起:http://www.douban.com/online/11563779/有想读此书的朋友,可以在下面留言,我用挂号印刷品寄给你,收到书读完之后写500+的书评即可!

不一样的美男

冲着田中老师来的。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无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也好,或者十大美男排行榜,兰陵王高长恭都位添其中。怀着忐忑的心情买的书,就怕田中老师也随波逐流般,来个大段的儿女情长,再来几个三角恋〜〜〜〜〜那样的话就太编剧体或者穿越体了!还好,欣慰的是这是真实的田中老师,秉承一贯的严谨和朴实。展现在我面前的是那位褪去浮华,真实可爱的兰陵王。天妒红颜,不分男女,但凡以美貌成名的古代美男靓女几乎都无善终,悲剧从未落幕,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峰回路转只是个传说而已

   “男儿建功在沙场,马革裹尸意飞扬”,获胜的兰陵王并没有太多的豪放激越,指点江山之间,是深深的忧虑和善良:“此战结束后,如果高僧能向突厥的君臣宣扬佛法,和平也许能延长到二十年吧。”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世事永远难料。       北齐政权的腐败终于击垮了这位国之砥柱。“百风,你也老了吗?我感觉到了你的疲惫”。曾经将星云集的北齐,终于不堪腐朽,在摇摇欲坠的倒塌声中,即便无敌于天下的兰陵王也发出了如此感慨。那一刻不知他还是否能回想起,出征邙山时,那句“四哥,不获胜就别活着回来!”的话语?      “不,已经只剩下你了。如果你也撒手不管,这个国家才真的是彻底完蛋了!” 一个如此聪慧的人怎能不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可最后,兰陵王还是逃脱不掉命运的嘲讽——“百风,你的主人已经去世了,这个国家已经没有配得上你的主人了,所以,你跟我一起走吧”!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或许兰陵王并没有想过要战死沙场,他有一天会功成身退,卸甲归田,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悠然于南山下,不问政事、闲云野鹤般了此一生。乱世,终究会让许多美好的泡沫破灭,兰陵王终于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他也为这个国家尽了最后的力量,不要说他愚忠,即便他不喝下那杯毒酒,死亡终究还会很快到来,我们无能为力——峰回路转只是个传说而已。       不知田中芳树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著作此书,一位日本老人,一个被我们称之为鬼子的国度,如此孜孜于中国历史人物,查阅如此之多的资料,我想,这是真正的热爱与狂热。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一边在讽刺着从日本传入的《兰陵王入阵曲》多么多么的恶心时,一边仍然伸长脖子在看各种戏说兰陵王的段子。历史就在那里,不管你在,还是不在。迷失的是我们,不管你如何冠以艺术的名号。   

从来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旷世挽歌,这是田中芳树给这本书下的注解,无论是因为号称中国四大美男而被世人所熟知,还是因为邙山一战的赫赫武功而被记住,这些都不应该是最完整的兰陵王。兰陵王高长恭的悲剧从邙山一战的力挽狂澜就埋下了伏笔。这本最接近历史的《兰陵王》对于兰陵王的美貌并无太多着墨,对于他和月琴的爱情也无更多的描述,大戟、面具、白马,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一个俊美、勇猛而又悲天悯人的血肉之躯渐趋丰满。“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他的俊美不在红粉佳人之所,而是在乱世烽火中,大戟所指,所向披靡,鲜血泼洒出的彩虹照耀着整个战场,尸山火海中,面具下的那一抹绝世柔美早就被残酷的战争揉得粉碎。“男儿建功在沙场,马革裹尸意飞扬”,获胜的兰陵王并没有太多的豪放激越,指点江山之间,是深深的忧虑和善良:“此战结束后,如果高僧能向突厥的君臣宣扬佛法,和平也许能延长到二十年吧。”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世事永远难料。北齐政权的腐败终于击垮了这位国之砥柱。“百风,你也老了吗?我感觉到了你的疲惫”。曾经将星云集的北齐,终于不堪腐朽,在摇摇欲坠的倒塌声中,即便无敌于天下的兰陵王也发出了如此感慨。那一刻不知他还是否能回想起,出征邙山时,那句“四哥,不获胜就别活着回来!”的话语?“不,已经只剩下你了。如果你也撒手不管,这个国家才真的是彻底完蛋了!” 一个如此聪慧的人怎能不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可最后,兰陵王还是逃脱不掉命运的嘲讽——“百风,你的主人已经去世了,这个国家已经没有配得上你的主人了,所以,你跟我一起走吧”!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或许兰陵王并没有想过要战死沙场,他有一天会功成身退,卸甲归田,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悠然于南山下,不问政事、闲云野鹤般了此一生。乱世,终究会让许多美好的泡沫破灭,兰陵王终于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他也为这个国家尽了最后的力量,不要说他愚忠,即便他不喝下那杯毒酒,死亡终究还会很快到来,我们无能为力——峰回路转只是个传说而已。不知田中芳树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著作此书,一位日本老人,一个被我们称之为鬼子的国度,如此孜孜于中国历史人物,查阅如此之多的资料,我想,这是真正的热爱与狂热。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一边在讽刺着从日本传入的《兰陵王入阵曲》多么多么的恶心时,一边仍然伸长脖子在看各种戏说兰陵王的段子。历史就在那里,不管你在,还是不在。迷失的是我们,不管你如何冠以艺术的名号。红与黑组成了《兰陵王》封面的主色调,黑色的讽刺和红色的警醒幻化成一具千年的面具,深深地罩在了今人日趋精致的面孔上,谁,会是下一个《兰陵王》?

读后感

怎么说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小步份的兰陵王,他的战场的一小部分,但似乎兰陵王的人生更为丰富,我个人感觉并没有看到兰陵王的所有,似乎跟这本书名不太名不副实,我想说,日本人真的了解中国历史吗?如果还能多透漏他与月琴的那一部分,我觉得会更喜欢的。

夜未央 天未亮 兰陵缭乱茫

现在的齐国是值得守卫的国家吗?一次次浴血奋战换来的安宁是什么呢?贪婪,残暴,淫乱,荒谬,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王朝,一个疯狂变态扭曲的高氏家族。为何还要舍命守卫呢?奈何,体内流淌着高氏一族的血液。可是这血液究竟为自己带来了什么?文襄六王背后的猜忌,如履薄冰的生存,步步惊心的生活。拼命创建的功勋丝毫不会减少帝王的不满,越高的功绩和威望反而成了更大的威胁。环顾四周不知出路何在,危机却无处不在。兰陵,你若战死沙场该多好。消散在那片坚守的土地上,才是军人应有的归宿吧。可是,保持着不败的战绩,震慑敌国威名,至死也保持着战神的称号,这样的兰陵王又是多么神勇。通过一个王引出的一段历史悲歌,一个朝代的兴亡。《兰陵王》不得不说是一部十足优秀的小说。虽是小说不如说是历史,一段奸佞当道忠臣惨死的乱世挽歌。北齐,一个被世人所忽略的王朝,似乎是一部《陆贞传奇》才稍稍被拉开帷幕吧。可是剧中痴心坚守的高湛却是位怎样的帝王?所谓的第一女相又是怎样一个利欲熏心把持朝政的女人?影视剧总是会夸大作者心中的美好却总是成为阻碍了解历史的刽子手。冯绍峰所主演的《兰陵王》制作似乎很认真,但剧情却还是为了戏剧的冲突改变了多少事实。真实,却是惨痛到让人难以相信那竟是真实。放在今天的视野都理解不了当年的作为,而它竟真的发生在1400年前的当时。二十八年的政权,十四年无法可依。赏罚杀戮全凭君主喜好。肆意的乱伦,肆意的杀伐,为花鸟鱼虫封王封官,将爱妃的身体赤裸的放在桌台上供臣子们观赏,杀人后又将死者的腿骨做成琵琶在宴会上高唱“佳人难再得”。。。。。。兰陵,你生存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你守护的竟是怎样的王朝?最爱看你在邙山和白狼的战役,因为只有在那里你才是一个潇洒英武,挥洒才华,受人尊敬,坦荡肆意的兰陵王!

假面英雄的旷世挽歌

这是我近几个月看的最喜欢的一本书,这不是我第一次阅读日本写的中国历史,但是是我第一次完整的了解关于兰陵王的一生。我想也许男子会因为兰陵卓越的战功而认识他,但是女子知道他多半是因为他俊美的外貌。兰陵生于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分裂混乱的年代,而且还顶着一个尴尬的身份,身为北齐高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的儿子母亲的身份却在历史上扑朔迷离,书中田中芳树认可了其中“荀翠荣”宫女的这一说法,但是终究这还是一个争议,无论哪一种都可知兰陵生母身份低微,也许甚至连宫女都不如,安德王生母为妓女他因文宣帝高洋的偏爱所以早年封王,兰陵身为第四子却是兄弟六个中最后一个封王的。幼时丧母连母亲的相貌都完全没有印象,父亲身为皇帝儿子众多,想也知道兰陵王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虽然身为帝胄皇孙,但是却因为不明的身份莫名的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他其实一直活的很低调和小心翼翼。书的开始从兰陵十八岁成人说起,这开篇第一章就是兰陵功绩中重要的战役之一“邙山大捷”,也是兰陵第一次作为主帅上场的经典战役,但起始却是出于残暴无道不怀好意的君主高湛故意针对为难兰陵而让兰陵出战的,给了兰陵一万士兵先去战场,对方周国却是有二十五万人马,数字看着都让人觉得可笑,事实上兰陵几乎都是“临危受命”,打的也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哪怕如此他还是正气凛然“无论多么庞大的军队,周军都是无义之师,不足畏惧”在他的战场上从来没有恐惧怯懦的字眼,无论多么困难的境地他都是骁勇善战神勇无敌,一身白银甲胄发出“战神”的光芒,只要战士们看到他就像看到胜利,作战“如有神助”。破军邙山同时也是兰陵与段韶、斛律光的第一次合作,虽然王朝内部腐败暴虐佞臣当道,但是前线战场上的热血拼杀大败敌军还是让人高喊痛快,战士们钦佩赞叹兰陵王的勇武、俊美,欣赏他的为人处世,武将相率歌谣编成《兰陵王入阵曲》在军中演奏歌唱,但是没想到这首曲子却成为黄帝高湛心中的一根刺。书中徐月琴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此人是小说杜撰出的人物,她机灵活泼、直爽敢言,际遇让她与兰陵王相遇,我就开始一直期待着爱情的出现。她随兰陵入府成为郑妃的侍女,但是大家都将她视为兰陵的侍妾,其实兰陵王只是喜欢这么一个有趣的小姑娘,并没有跟她有过关系。兰陵待人亲和,虽然身为皇室公子又是朝廷重臣绝代美男同时也非常富有,但是他从来洁身自好、不好女色,身边也只有一个孝昭帝高演许配给他的正妃“郑灵素”,他死的又早也难怪他死后无半个子嗣。兰陵王还带点卖萌的幽默,兰陵王的手下得知徐月琴是徐之才的女儿八成是来当卧底的,事实上徐月琴也的确是被徐之才派来刺探情报的,徐之才说只要兰陵王稍有异动便立即上报皇上除掉兰陵王这样他就可以升官位及宰相了,宰相的位置可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这个白胡子的胖老头对待他妻妾的态度可真是让我失笑,真是“宽容”啊,但其实徐月琴从小不与父亲住在一起也没有感情,他只是应付着父亲丝毫没有把父亲交给她的任务放在心上。兰陵王的手下沮山对兰陵王说:“徐之才是医师,而且不仅仅是医师,也许是要毒害殿下呢!”“是吗,那我得行动了。”“怎么行动?”“我去求月琴,别毒死我。”沮山瞬间无语,看到这我笑了,这娃真是太可爱了,兰陵王之后也会猛不防的冒出几句冷笑话,显示一下他在这一方面的才能。安稳了也没多久,突厥来犯,“把兰陵叫来,正好给他一个不再无聊的机会”,又一次兰陵王被皇帝派去领土最东北端的边境白狼城作战,这次带着他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兰陵王用他的智慧巧妙的获胜,在他的勇武下又一次大败敌军,而在兰陵王立下新的功勋时,他的三哥河间王高孝琬被杀,事实上北齐的皇帝即位如果不出那么多的“意外”导致四个兄弟都当过皇帝如此混乱的话,高孝琬才是正式顺位的继承人,也有这个皇位正统继承人的原因迟早高湛会对他下手。高孝琬祭拜自己的父亲文襄帝却被高湛以对现任皇帝不敬的借口将他杀害了,高湛是准备一个一个除去兰陵王他们六兄弟的,现在已经死了两个了,安德也差点被高湛整死,我当时就觉得兰陵也是迟早的了,除非他造反。高湛怕兰陵再立战功,看似的升官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兰陵也早知自己处境危险,只能无聊的过着贵族生活,这是兰陵一生中最平稳清闲的五年,狩猎、歌舞、读书、探讨兵法,兰陵一直很喜爱兵法。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人大喜的事,高湛病死了,此等残忍奸秽、事极人伦的暴君,我从一开始就期盼着这狗皇帝赶快死,每次看到他的所作所为都不由的怒火中烧,后世的史家说高湛:“残忍且不知羞耻,连做人的最低道德都没有。”简直是骂的太对了,和士开谗言高湛想做什么就去做,平常人家都无法随心所欲,作为君主身居高位,享受着别人享受不到的待遇,就应该做你所在位置上该做的事,由着性子为所欲为如果不是齐军勇武坚韧又有能人守护,齐国这个时候就该亡国了,和士开还被他称为才识胜过张良、萧何十倍,远在伊尹和周公之上,真是臭味相投,我都替他说的话感到羞愧。回头看看这北齐的六位君主,除了高欢也没个能看的了,高澄还可以,再就是高演但是他才当了一年谁知道之后能否经得起考验,其他三个都是昏庸暴虐的君主。高兴的是罕见的暴君终于死了,但难过的是暴政却没有因此结束。其中我想到一个让我疑惑不解的人,这个人就是祖珽,祖珽先与和士开此等祸害朝野的佞臣头子一起害死河间王,他应该也就是佞臣其一,可是他偏又突然无缘由的向高湛弹劾和士开的罪行,被高湛贬官,之后和士开不擅政事又将此人召回,虽然此人是个祸患但是他的学识才能还是可以得到部分肯定的,之后朝堂上的实权实际上是握在祖珽手上的,大小事务也都是由他在打理,当时朝廷淫乱无道但他却置之不理,之后他又请求高纬流放佞臣,再次下台,从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祖珽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但是肯定的是他有所图谋心怀异志,最后才得知他的确是为了自己,虽然他才识过人但是却是危害国家的祸害。兰陵王平静的日子被周国再次举兵来袭给打断了,兰陵受命领军出发,再次与段韶、斛律光两名良将合作大获全胜,这也是他们三人最后一次并肩作战,不久段韶病死,斛律光被懦弱昏庸只知享乐的君主高纬听信宦官造反的谣言无辜杀害,兰陵王听闻消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惋惜,赵郡王高叡、斛律光、斛律羡,都是被朝廷处死的,段韶也已离世,朝堂上只剩下逢迎拍马、愚昧凡庸的佞臣们,连百姓都知道这个国家怕是要亡了。“这个国家没有忠臣和良将了。没有了柱子和墙壁,房顶也不可能平安。这个国家已经完了。”兰陵王无奈又寒心,“不是还有你在吗?不,已经只剩下你了,你别自暴自弃啊,四弟。如果你也撒手不管,这个国家才是真的彻底完蛋了。”他的二哥广宁王劝说着兰陵,但是有什么用呢?这个国家是在自取灭亡。齐国在荒淫享乐的时候,周国的天子宇文邕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终于除掉一直以来专横至极的独裁者宇文护拿到了皇帝的实权,善用能将可称明君,兰陵再有能耐手下无可用之人,国家的状况他一人也无能为力,除非造反,我也像月琴所想当今天子是个昏君,不值得对他效忠,造反不是不轨,是放伐。可偏生他是一个忠义之士不会造反,那么他迟早会被除掉,更何况他一直是皇帝的肉中刺,欲以除之而后快,无论是高湛还是他的儿子高纬,高纬一直很嫉妒兰陵王,男人的嫉妒有时并不比女人的少。很多人说兰陵王是因为功高盖主,我认为不尽然,就算他不是战功显赫皇帝也容不下他,你看他的弟兄们的下场就知道了,他的六弟渔阳王也明白,他肆意借钱导致领地富翁破产,其余几个兄长找他问话,他却哭着说:“只有让天下人都瞧不起我,我才能活下去,不用被人杀了,如果被人尊重、声望高,在这个国家就会被杀掉。”也许他的想法做法并不一定对,但是他却说出了一个国家的悲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总有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看到第九章血浴江淮的时候我有些不忍再看下去,悲剧是命定的结局,只是不愿面对。高纬害怕兰陵王再立战功,不让他成为大军主帅,却派了不堪大任的战将领着大队人马,而只给了兰陵一万兵马去对付陈军的二十万,这让我想到最初的邙山之战,高纬真不愧是高湛的儿子,尽得高湛真传,两个人都怀着一样的想法就是让兰陵王战死在战场上。我真的是很无奈,如果这些人都死了,你倒是的确不用担心有人会造反,但是你的国家强敌来临时又如何防御呢?也许不可尽信他人但是也要因人而异适当进行防卫,当然对于这种皇帝他是从不想这些的。无愁天子高纬又调走了唯一兰陵王能看的上的可用人选,兰陵心灰意冷,尽管如此兰陵还是调整了心情说:“马上就可以亲眼看到长江啦,至少这是值得期待的。”他又显示了一下他的风趣,但这其间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兰陵的表现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他是名良将,但是没想到他能强到这种程度,在大军败落不敢应战之时,他领的人马打的部分战役依旧全胜。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战役,他的一生百战百胜,无一落败,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兰陵战争中途被朝廷召回,由一杯毒酒赐死,刘桃枝站在徐之范身后拿着巨大的棍棒,刘桃枝在整个历史中完全扮演的是侩子手的身份,所有皇帝下令杀死的人都是由他打死的,兰陵王却轻易用一支柳枝解决了他,我实在无法不钦慕这样一个男人。人们认为是因为兰陵王说错了话“祸从口出”我则认为不是,因为皇帝寻的那个错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作者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道理在朝廷原本就行不通”。他兰陵王还能说什么呢,为了保全亲人只能领死哪怕他还是打了胜仗回来的,多要了一天时间处理了一些事情,第二天月琴便看见身穿甲胄脸带面具的他平躺在宽大的椅座上。官邸外面的士兵全部都在痛哭,边哭边唱着《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享年二十七岁,在历史上兰陵王的岁数也是个迷,有人说恰好三十,也有人说是三十三,正如他的兄长所言兄弟们都活不过四十。兰陵王就这样去了,我已经不自觉留下了眼泪。兰陵王是个真正的君子,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忠以侍上、和以待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在那样一个动辄就杀人砍头的疯狂年代,他却能够宽厚仁和的待人,他的颜是不容置疑超凡脱俗的,他的为人也是所有人钦佩的典范。这样一个人存在于真实世界里怪不得那么多的野史小说进行YY,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屡次想起日本的民族英雄源义经牛若,觉得二人有相似之处,一样的俊美如斯却都不得善终,没想到田中芳树在最后的结余中也提到了,可他却说“源义经、冲田总司,死后不知从何时开始被载为美男子的人,跟兰陵王明显不在一个档次”。我顿生愧疚,义经的确还不如。四大美男里我最喜欢也是唯一喜欢的就是兰陵王,有机会准备去河北邯郸看一下他的墓冢。兰陵啊,只能怨你命不好啊,给了你超凡的才能却不给你对的时代。丘吉尔说:“美德与伟大不能兼得”。这是否寓意着非心狠手辣者不能夺得天下,也许兰陵还是太过仁慈。封面上狰狞的面具代表着他神勇无敌、骁勇善战的过去,一段传奇的人生从此画上句点。

历史与传说

坦白的说,写中国历史小说,肯好好做点功课的人不算多。这本兰陵王出乎意料之外。就好比流水线作业一般,在这个娱乐横行无忌的时代,戏说、架空、各种意料之中的狗血桥段每天都在上演,我们习惯了这种麻木中的乐此不疲。历史在角落里被遗忘。这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所著的又一本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小说。查阅如此之多的中国史料,横跨两个国度的追溯,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兰陵王。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各方人物纷繁登场,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即便是互为敌手也彼此尊重;自掘坟墓的卑劣,即便是同朝共事,也不死不休。乱世终究埋葬了英雄路,豪情万丈最终也化为黄土一抔,在历史的天空下了无痕迹。即便如此集貌美、武功与一身的兰陵王,也逃脱不了天妒英才的命运。月琴的设定应该是虚构的。从她以那句人间的味道出场到后来的飘缈无踪,我们可以看出田中芳树先生的良苦用心。兰陵王是我们的梦,他不愿意看到这个梦如此残忍的破灭——月琴,是每个喜欢兰陵王读者的最后慰籍,哪怕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泡泡。

国破,君不在

阅毕,眼泪静静地在眼眶打转。“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是的,若不是得无愁天子高纬这般荒唐昏庸,兰陵也不会落得二十七岁薨逝的悲催下场。      愚忠如他,至死那刻也认定自己是“有罪”、“不义”,不能行放伐之举。      可我边抚卷长叹,边质疑矛盾。      国君昏庸至如此地步,却恪守臣子之道,不停尝试力挽狂澜,这到底是救了百姓,还是害了他们?      有如人生毒疮,不是将药用在疮上,而是涂在疮的四周,妄想毒疮不再扩大,也不继续溃烂。可这样的人,应该很快就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被毒疮引发的剧痛折磨致死。      可怜的兰陵,正是这样一位用错药的大夫。      若苦谏昏君不得其法,或许这些位嗅到腐烂气息的明臣们必须要考虑放伐。可事实却往往是,他们一边痛哭流涕,为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践行忠义之名,一边妄图以一己之力“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可惜的是,无愁天子之徒未曾珍视过这群想要救国救民的忠臣。忠臣们的下场,不是得无愁天子的“重视”被刺死,就是在江山改朝易主后,为保留“忠义”的英名殉国而去。      可百姓呢?将领们要守城,他们掷砖投敌。或是失守或是投降,最后沦为丧国之民,那些说要誓死卫国的忠臣们,却一一舍弃了百姓。      这到底是忠,还是愚忠?   国君昏庸无救,该忠,还是伐?

这是一本拼接历史的小说

以田中的名声和以往的作品来说,这本书真的是太太太糟糕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将那段混乱的历史整理,然后翻译成白话而已。人物没有个性姑且不提了,月琴的感情线真的是完全没有感情,好歹莱因哈特和希尔德还能琢磨出逻辑来,月琴这个真的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就算莱因哈特和希尔德的感情比较奇怪,至少没有人会否定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的感情吧?这证明田中不是不会写感情,是这本小说就没写好。再说这本书的翻译,田中到底是让谁代理了这本书,这个翻译简直令人发指。书中有一段提到三女神因金苹果比美的故事,上面写着是希腊神话里的故事,翻译的时候爱神的名字却用了罗马神话里的维纳斯,而不是希腊神话里的阿佛洛狄忒。这也就罢了,可能是原作者写的问题。可是雅典娜的名字竟然翻译成了阿西娜,我说翻译,难道用通俗译法不行吗?翻译成阿西娜很难联想啊。其中还有一段是括号注明长公主是皇帝长女的意思,以中国人的习惯长公主从汉朝开始似乎就是皇帝姐妹的意思。不知道那个括号的注解是田中本人写的,还是翻译补充的。就算是田中本人写的,这个翻译对于历史的了解也太太太……糟糕了。且说其中有很多引用史书的地方,田中是用日文没有办法,但翻译用中文竟然也用白话。好歹去查一下史书原文吧……有了田中的名字这本书理所当然应该是一本畅销书,但只是因此就如此马虎,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田中芳树一本不得不读的好书

写的很精彩,一口气读完了,读到了半夜三点,很过瘾,今天来上班困得不行。史上最帅锅的将军,堪比三国时代的赵云,一生跌宕起伏,立千秋功业,最终不过一曲悲歌。经典的故事情节,百读不厌,顺便说一句,与其他兰陵王的书相比,日本人田中芳树的书居然比中国人写的书更靠谱。

搞这么大本才185千字啊

亚马逊上同时买了别的书,对比之下不得不吐个槽,这书好夸张的行距和页边啊,出版方是在按页数凑毕业论文么,怎么不换个更大号的字呢。好好做一本书会死啊,非得搞成这样来虚标定价?比较起来你们之前给基地系列的弄的封面一点都不奇葩了!

一个日本人笔下的北齐史

说来有些惭愧,可事实上却是,关于北齐、关于兰陵王的这一段历史,可能这个日本人写出来的是最符合史实的那一部,原本应该是中华瑰宝的《兰陵王入阵曲》反倒是在日本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上下五千年,太多的历史人物被淹没在滚滚红尘,却形成了一个无比丰厚的文化宝库。兰陵王并不见得是其中如何著名的一个,却因为某些有趣的事让我默默的想了多少年,如今终于成书,却是一个日本作者将中国历史上的这样一个人物娓娓道来。在那样一个昏庸的朝代,即便是骁勇如兰陵,也注定无法成就一个时代的霸业,却不影响他在短暂的二十七年生命中,留下那一页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上的兰陵王妻郑氏,另有一妾,而这两个女子都未曾留下过详实的文字记载,而关于战名远扬的兰陵王,起戎马一生在各式的史料上只有寥寥几笔。大概也正式如此,更为这个末路英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算是我们不想承认,那个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一定在战场上勇冠三军,可战场之下太多的猜疑或许使得他只是以一种委曲求全的姿态生存着,可终究还是没能够逃脱被残害的命运,在北齐灭亡之前遗憾的离开了人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概正是因为生活在那样战乱的年代,侍奉着那样一个昏庸的君主,兰陵王才会留下如此美名,以他的才干如果自立为王,我们看到的恐怕又是另外的一段历史了。恰巧正在看两宋风云方面的文字,在兰陵王和岳飞两个人的身影似乎在某些方面慢慢重合起来。

兰陵王

于兰陵王的印象,还是来自言情小说,才知道世间还存在过这么一个绝美风华,忠烈傲气的男子。兰陵王是女子心中的幻想,俊美,英勇,痴情。田中老师的作品描绘得就是这样一个男子。书里的长恭是完美的,历史的流澈有得时候会让某些人某些事刻意成为神话,但我欣然接受这样的不够真实。初见长恭,便是邙山一役。书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有着优秀军事天赋,极具统帅才能的王者形象。这不得不说是带了一点作者的个人崇拜色彩在里面的。后来初遇月琴,浅浅的几句对话中,又让人觉着历史上鬼面凶煞的兰陵王,也是个温柔的男孩子,也会想保护自己喜欢的人,也会想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双宿双飞过上闲云野鹤的日子。北齐内政腐败,如果还有文治武功两位能臣,兰陵王也不至如斯境地,国之将亡,老骥伏枥,纵使志在千里,一人之力终是有限。北齐之政,哥死弟继,高演在世时,国家也算中兴过,后来出了有个高湛,宠幸奸臣,荒淫无度,死后又出了个二世祖高纬变本加厉,犹如纣王在世。长恭生对了时代也生错了时代,若不是乱世,何以能建功立业。只是乱世不出明主,空怀报国之志,可惜了一副铮铮铁骨。书的结尾,月琴成了仙姑,算是对这群逝去英雄的唯一救赎,柳枝剩桃枝,应是月琴对坏事做尽之人的惩罚,即使所有人都死去了,月琴还有她的使命,为亡者尽最后一份力,继续着她的修行。

千年一叹

历史的残忍之处就在于你知道了结果,但对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还抱有一丝个人期许时,历史他老人家又往你心口洒了一把盐,那种绝望的破灭让人窒息而无奈。兰陵王〜我如此喜欢的一个人,关于他的印象在田中的笔触下渐趋丰满,有关命运,有关爱情,有关生命,历史的长河中,这一幅乱世画卷徐徐展开,活着或死去,每天都在上演。爱兰陵,爱田中。

改为《南北朝乱世》,就更合适了

田中芳树的《兰陵王》一书,其实名字不恰当。应该改为《南北朝乱世》更好。因为描写兰陵王的很少,占了十分之一不到,基本从月琴的花痴和只言片语中才能找到一些。不过史实却讲的很清楚,让历史小白们把南北朝这一乱世娓娓道来。一直很喜欢看日本人写的历史,细腻流畅,几乎能够从每一个历史节点,找到相对应的微妙的诱因。这本书对南北朝的乱世,做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北魏分裂成北周和北齐,北周后来消灭了北齐,隋文帝杨坚又篡夺了北周的王朝,建立隋朝,结束乱世,一统天下。能够看出杨坚在整个时代里的地位和角色,他只是一个扫尾者、总结者,因为总得要对乱世有个交代,有个收尾。宇文邑为北周打下的江山,但其儿子却没有父亲的才华,继承父位后,还乱杀朝廷重臣,昏庸至极,由杨坚果断的结束了这一切。兰陵王也面临同样的处境,但他却没有做出杨坚的选择,而是继续愚忠,直至生命结束。兰陵王在历史不上不出名,书序言分析,是没有生在三国时期,而是后人忽视的南北朝。非也,我觉得兰陵王的胆识和魄力,并不足够让他名垂青史,他只是一个战功显赫的美男子而已,而且仅此而已。他在政治上的谋略,几乎为零。当高纬、高湛谋害他的兄弟,联合佞臣谋害忠臣的时候,他并没有举大计而起,也没有任何迹象为他的兄弟和朋友报仇,只是坐以待毙,等自己的势力逐渐被蚕食。当时的他,位高权重,并且掌握重兵权,如果抢夺了昏君的王位,并不是难事。后来高纬在杀斛律光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举动,只是在自己的府邸暗暗悲切。其实当得知朝廷重臣被杀的时候,他就应该明白,继续为这个佞臣当道、昏庸无度的国家卖命就是愚忠。但是他眼看着自家兄弟被一个个杀死,他竟然没有察觉到建立赫赫战功的他是王宫权谋的牺牲品。这么一来,说他缺乏谋略和眼光,也并不为过。周朝的宇文邑打下江山,不仅仅靠勇气和谋略,更重要的是胸怀。在儿子宇文斌昏庸无能的情况下,杨坚的果断叛变,反而是救国。对于昏庸和无能,要有举大计的勇气。如果兰陵当时能选择杨坚的做法,历史的天平或许就会倾斜。这份勇气属于王者,而兰陵只是王爷。南北朝其实非常迷人,那是英雄并出,权谋并举,有胆识和谋略的人层出不穷的时代。如果能够像三国时期保留更详细的记载,或许又会掀起考究狂潮。可惜这些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英雄了

標準的田中式作品。

田中寫這本也有兩三年以上了吧。尖端已經死心了,對岸可能趁著電視劇終於翻譯了。筆者對於蘭陵王的認識也是從光榮的三國志來的,好像是從某代開始他就會以隱藏武將登場。短短的列傳讓人印象深刻,等到筆者開始研究所謂的“後三國”,讀《北齊書》後,才知道有這號人物。坦白說,田中的歷史小說水平普普,不過,筆者對於本書期待很深,除了題材外,主要是大學快畢業時曾厚顏寫了一篇同主題小說,所以想看看別人怎麼詮釋他。其實也沒有太意外,看完之後,心裡想:「果然是田中會寫的方法啊!」這樣。畢竟之前尖端有出的歷史小說我都買了,而且蘭陵王也不是第一次登場了,在作者寫蕭摩訶時,就讓他出來串場過一次,這次寫高長恭,更直接讓兩個人PK了。不意外,其實也挺熱血的。其實這篇小說對於田中的粉絲而言算是很中規中矩吧。對於沒看過他作品的人來說也不算差,至少比起市面上一堆讓人吐血的YY作品而言,想要了解蘭陵王,還是得推這本。其他小錯誤就將就將就吧。順便談談這個時代。那位柏楊先生稱高齊是“禽獸王朝”,其實也不算冤枉,只是說高家的作為放在整個魏晉南北朝,也不算什麼特別例外的,不信可以比一比南朝劉宋等,堪稱不遑多讓不是麼?個人倒是還挺喜歡高歡,此公文采故然不如,但權謀武略就不亞於魏武,對待孝靜帝則更有而過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網路找一篇胡勝源先生寫的〈東魏北齊的政治與文化問題新探〉,這邊小弟簡單的敘述一下內容。胡先生在這篇論文中指出,由於北魏孝文帝推動的政治典範在短時間內依舊存在當時人的心中,雖然靈太后等人胡搞導致國家衰敗,但許多人仍認為魏祚未盡,高歡就是掌握住這種脈動才能趁勢而起。但他的霸府政治說到底還是跟皇帝有所衝突,結果背負了逐君的惡名。於是之後擁立孝靜帝,高歡的表面功夫就做了個十足十,對上維持了擁護魏室的忠臣之名,對下藉著皇權居於高位穩定威望,巧妙的平衡住霸府體制。只是說,這樣的政體需要有高超的手腕跟眼光才能做到,高澄、高洋不及乃父,終於篡位,爾後為了平息隱藏於底下的不滿而大開殺戒,成為北齊政治動盪不安的原因之一。全文當然有更詳細的論述,這邊只是把筆者印象深刻的部分提一提,比起過去執著於胡漢對立,這篇文章的論點的確讓人耳目一新,順帶介紹。總之,蘭陵王祖父高歡,也是個很可愛且值得大家研究的人。


 兰陵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