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100094887
作者:[英]罗素
页数:246页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有些最出色的著述包含在一些小册子和为各种期刊撰写的文章中。他的关于宗教的讨论尤其是如此,其中许多在某些理性主义者的圈子以外很少为人们所知晓。本书收录了这些关于宗教的论文,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如《自由与学院》、《我们的性道德》等,这些文章的论题至今仍然很有意义。
尽管罗素因其对诸如逻辑和认识论这样一些纯抽象学科的贡献而深受人们的尊敬,但是我们几乎完全可以猜想到,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同样也会被人们记得是个道德和宗教方面伟大的持异端者。他从来不是一个纯专业哲学家。他总是非常关心各个宗教都已各自作出了回答的那些根本问题──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高尚生活的本质的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乏透辟、机智和雄辩,而且他以才华横溢的散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其他著作就是因为这种透辟、机智和雄辩,以及这种才华横溢的散文体而著名。这些特质使本书收录的文章也许成了自休谟和伏尔泰时代以来表达自由思想家观点的最感人、最优美的文字。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罗素的论文集《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在82年就已由商务印书馆在国内出版,时隔30年,商务印书馆将这册论文集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再版。遗憾的是本书仅是罗素关于神学问题的一些讨论的论文的合辑,而不是一部系统阐述其神学思想的专著,因此从中所窥得的,也许和一个真正的罗素有较大的偏差。在我看来,罗素对于基督教乃至于宗教的批判更多地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带有浓郁的理性主义色彩,试图通过批判宗教而实现一种健全道德的理想。罗素期望将宗教的信仰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理性主义的观点,而非从基督教内部出发的神恩和罪感的确信。而罗素建立这种证据的目的就在于革除社会的弊病,将宗教作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工具,可见这种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由此出发,罗素的对基督教的批判则是宗教道德与世俗世界的美德之间的偏差。罗素极端强调知识、仁慈、勇敢这些个体人格的重要性。从基督教教义来看,永罚是存在的,而罗素却认为认同永罚存在本身就缺乏仁慈。“本人认为,真正非常仁慈的人不可能相信永罚”,这句论证很是奇怪,他回避论证永罚的存在与否,而是从相信这种主观态度来出发论述仁慈这种品德,这恰恰是从人的主体而非神的主体出发的逻辑起点而引申的。“基督教道德强调灵魂,同时也使他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个人主义的道德。”这里,个人不同于个体,个人主义的道德并不意味着个体精神的完全,仅是对于社会而言的败坏。作者的一个有趣表述是:“新教徒喜欢行善,他们发明神学是为了使自己行善,而天主教徒喜欢做恶,他们发明神学是为了使他们的邻居行善。因而就有了天主教的社会性和新教的个人性。”然而无论是这里的社会性还是个人性,都在神性的束缚之下难以完全实现。罗素这种对于道德与宗教关系的论述与尼采貌离神合,尼采在《敌基督者》中将宗教所建立的彼岸道德视为对人的限定甚至是否定,而罗素视为高价值的美德——仁慈与才智,恰恰是基督教道德所不能引渡和完全实现的。在宗教对个体人格的限定性上,罗素和尼采都是反抗的。关于恐惧,罗素承认宗教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之上,而产生这种恐惧的原因正是人的限定性,罗素却要用一种非神性(人性本身)的仁慈来超越这种恐惧,这是笔者难以理解的。作者甚至认为恐惧、自负和憎恨三种人类的冲动是蕴含在宗教之中的,也就是宗教非但没有消除恐惧的可能反而成为了恐惧的载体,在宗教大幕之下的恐惧是一种感情放纵而非压制。事实上,把恐惧纳入宗教框架之下本身就是一种对恐惧限制和归位,至于作者所言的感情放纵也是在宗教限制之外的放纵,至少超越了迷信和万物有灵等原始崇拜。罗素排斥宗教转而乐观地认为科学经历世代的发展可以消弭人的恐惧,让人能够摆脱超验的神,这种预言至今仍没有看到实现的希望。罗素对基督教的缺漏的批判是明确的,但没有详细论证的问题是:个体道德或者其他形而上的东西能否取代宗教支撑理性人的存在?缺乏教义、教会疏导的神秘的宗教体验如何用理性来解释?当神恩、罪感缺位时社会道德是否也会崩塌?这些问题有些是在社会学意义上审视宗教无法解答的。作为个人的宗教观,我们有理由相信罗素寻求的不是个体的拯救,而是理性的健全社会,宗教需让位、服务于此。从现有的宗教来看,佛教的般若、唯识可能在方法上更加接近于罗素心中的理想:舍弃恐惧和憎恨,通过人的意志、思维追求个体和社会的完全。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个宗教必然陷入僵化和教条,其于社会是害甚于益的。限制个体的神性饱含罪恶,是其在构想的健全道德理想实现的社会(即罗素所谓的“黄金时代”)中不容存在的。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我要承认,现在基督教的危害比过去小了;不过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已不那么热衷于信仰基督教了。也许,总有一天,共产主义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如果真的发生了同样的变化,那么那种信念就会失去许多现在使它令人生厌的东西。”
  •     罗素的演讲集,对于基督教的攻讦,其实从论文写作的角度来看罗素确实很严谨,但也陷入了自己的圈子里,以及他和大主教关于上帝存在争论那篇实在没看下去。
  •     本书相当好看,本该给5颗星,只是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只能减1颗了。最后编者的【附录】《伯特兰 罗素是如何被阻止在纽约市立学院任教的》幽默讽刺,太逗了
  •     哈哈,有两篇幽默得好突然!
  •     罗素和神学家两人展开的辩论实在是对不到一个路径上,各说各话,实在是一团糟。实证的思路无法解决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还是弱无神论者的逻辑比较有说服力。神学家认定所有存在需有理由,罗素不认可存在之外还需理由,则在对事物存在的解释这一点上,二者根本无法与对方讨论。话说现世倒是急需一本《为什么我不是伊斯兰教徒》 。
  •     何以开地图炮?
  •     说理是蛮好的,但也看不下去了
  •     比较通俗
  •     仁慈与才智;不可缺乏想象力。
  •     罗素文笔够辛辣的。。。还是跟不上哲学家们的思路唉
  •     看机智的论辩就像看A片一样爽,但也同样得注意不能一味追求感官刺激,要想一想不同体位背后的动机和制约
  •     许多论证实际并不成立。
  •     罗素不应当说“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而是应该说“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穆斯林、仏教徒、印度教徒和共产主义者”,或者写本书叫《为什么我喜欢地图炮》
  •     已有。。罗素的文章,虽是说理,却有一种文学笔法:理性、机智、风趣。难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他很欣赏伏尔泰和蒙田,我看他的文章有一些伏尔泰的味道,当然这种对比毫无意义,因为同样可以说他受惠于英国随笔。作为哲学家,他太了解科学,所以乐观得有点幼稚;作为科学家,他太精通哲学,所以只满足于议论。最后,不管是作为哲学家还是科学家,他身上最吸引人地方还是作为文学家的倾向。
  •     自由独立思考能力
  •     觉得他们这些个西方哲学家说话真是谦虚又严密,有风度又滴水不漏的样子。看的时候还挺费脑的,而且有些地方也没太看懂,有些背后有典故的词汇跟术语都不太明白,就列了个表单。不过总觉得罗素其实还是站在不信的角度上来说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纯逻辑和纯理性的东西。再来我信的是改革宗,福音还算纯正,像中世纪的宗教独裁这种历史上的错误都已经不再可以作为反驳的理由了。但是里面写到的一些心理正是我所经历的,能有人来代替我向自己问出一些我一直没去想 不想想 或者想了也想不到的问题 然后再挑出里面的刺,还挺好的哈哈。Challenge myself 。如果我早点看就好了。对呀,如果宗教只谈理性不谈感情,就不成其为宗教了。所以信我想信的吧;)虽然在基督教里这是不顺服。然后看到长评里有推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有时间看一下吧
  •     血气的产物,虽然是罗素的血气,依然没有逻辑
  •     尽管并不全然认同罗素的观点,感觉书中辩论那段简直就是鸡同鸭讲,三观不同没办法好好交流的典型例子。不过看完我还是对罗素路转粉了。书最后补充的罗素的背景故事很有看头,不建议跳过。
  •     五星推荐,为了这本书特意开了一个推荐豆列,希望下次还能遇到这样的书。精彩!深刻!神学的只是部分,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居多,本书的中心思想应该说是,为什么反对教会或为什么我不皈依教会
  •     披着理性外衣的科学功利
  •     “对错之别是否出自上帝的敕令?如果是的,那么对上帝本身来说就没有对错之别,说上帝是好的也就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陈述了。”本来很有趣的一本小册子硬是被蹩脚的翻译糟蹋掉了一半的乐趣。
  •     略显偏激,但有意思
  •     罗素对于宗教的批评主要是从社会伦理的层面展开的,即宗教如何限制了人的选择,但即使不存在一种社会伦理的灌输与强迫,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宗教仍然是有价值的,它能帮助人对抗虚无,求得意义。当然,这同样只能出于“为自己立法”,而不能让教会来“替自己立法”从而使人形成一种“逃避自由”的惯性和习惯,若是如此,且仅当如此,善法则有“迫使他自由”的合法性。
  •     罗素的文笔总是不啰嗦,读起来形云流水,笔法自然,复杂晦涩的东西轻松的表达,没有什么信念与这本书所说的一样有力,无论是书中谈教育,婚姻伦理,教会信仰,每一个观点都会被他那不羁的眼见和芭蕾舞般的笔法所说服
  •     摇摆啊
  •     共产主义与基督教如此的相似
  •     读的时候会思考 会笑
  •     罗素不仅仅是反对基督教,而是反对所有的权威与迷信,拥抱自由思想。他向往的理智主导的社会大概不可能实现,因为太“非主流”了,如果有朝一日随着科学的发展与宗教影响的衰退,多数人都理智的情况下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大概他提供了一个方向。
  •     哲学家的洞见力精准地让人感到可怕,后面的一些文章已经不再局限于上帝的问题而论述,而是针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展开。
  •     宗教的源泉是恐惧 ,凡是认为异教徒要遭惩罚的宗教都是反人类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