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才会听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218086637
作者:高奉益,李正我

作者简介

“你每天都跟谁在一起啊?”“不许背着我偷偷与异性约会!” “我可以不管你,但你有一件事做得像样的吗?”……当孩子走入青春期,父母仍然还用高高在上、一手包办、唠唠叨叨的态度和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是不了解他所发生的变化:
欲摆脱父母的保护,更依赖朋友
“你和朋友们在一起都做些什么呢?”——导师型父母更关注孩子与朋友在一起做什么,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相处环境。
与异性交往已成为孩子合理而重要的社交需求
“告诉他,你不答应他那方面的要求并不是不喜欢他。”——导师型父母会与孩子一起制定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身体成熟,渴望独立,但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件事具体要这样去做。”——导师型父母不只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还会告诉他怎么做。
本书特点:
分享与探讨最令父母头疼的4大青春期成长议题
多位妈妈口述亲身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深度分析
为每个问题提供多个备选解决方案,让你:
一招不行换一招,总有一招适合你
成绩起伏大、爱追星、异性交往、兴趣分散……从现在起,抛开保姆式唠叨,变身贴心导师,将亲子间的冲突转化为共同成长的动力。
把爱化为理性引导,用睿智帮8~16岁孩子安然度过“暗流涌动”的青春期

书籍目录

前言 孩子青春期,父母是做贴身保姆还是贴心顾问?
第一篇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第1章 宁愿听朋友的建议,也不听父母的话
“就他那些朋友重要,根本不把我和他爸放在眼里”
青春期,孩子欲摆脱父母的保护
比起爸妈,这个时期孩子更依赖朋友
解决方案1:绝对不要说:“不要和那种孩子玩”
解决方案2:重点关注孩子与他的朋友在一起 “做什么”
解决方案3:主动了解孩子的朋友
解决方案4:为孩子创造与朋友一起相处的良好环境
第2章 孩子完全被明星迷住了
“儿子被美少女组合迷得晕头转向,竟学会撒谎了”
为什么十几岁的孩子会被明星迷住?
粉丝论坛成了孩子的心灵港湾
解决方案1:了解孩子的抗压能力
解决方案2:不妨适当 “爱屋及乌”
解决方案3:与其强加阻挠,不如与他“约法三章”
解决方案4:帮助孩子做个有头脑、不盲从的粉丝
第3章 孩子已经交异性朋友了
“家里没人,儿子竟把女孩带到家里”
时代发展,异性交往只是普通的交友关系之一
父母的反对会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利用孩子异性交往的机会,帮助他学会正确恋爱
解决方案1: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尊重
解决方案2:与孩子共同制定异性交往的规则
解决方案3:为孩子划定与异性身体接触的界限
第4章 孩子太重视自己的外表了
“上初中的女儿竟然学会了画眼线!”
青春期,最注重仪表的时期
对青春期孩子而言,世界的中心就是“我”
“外貌至上”是大人造成的
解决方案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解决方案2:与其说“绝对不行”,不如适度妥协
解决方案3:父母要丢掉偏见
第5章 脏话成了口头禅
“没想到脏话竟会出自我女儿嘴里”
生气或者高兴,统统用脏话表达才够劲
说脏话的根本原因:内心潜藏的不安与压力
解决方案1: 洞察说脏话背后的情绪状态
解决方案2:引导孩子用贴切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
解决方案3:父母自己不说脏话
第6章 遭受校园暴力或同学排挤
“天,我的孩子受同学排挤?”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父母认识有误区
父母和社会,教孩子“排斥”的罪魁祸首
解决方案1: 不要等孩子开口,父母要注意观察异常征兆
解决方案2: 知道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后,第一时间该做什么?
解决方案3:要和孩子协商决定解决方案
第二篇 改善和维持亲子间的关系
第7章 回到家就变成哑巴
“过去那个叽叽喳喳的小甜心如今变成了陌生人”
都是“缺少高质量的交流”惹的祸
从上下关系变为平等关系
解决方案1: 与其大吼大叫、唠唠叨叨,不如换个语气、换句话说
解决方案2 :温和地注视他,并耐心等待他主动开口
解决方案3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8章 只要指出错误,孩子就发脾气
“我一句无心的话,她就大发脾气”
青春期,孩子大脑结构发生大规模重塑
孩子出现过激行为,可能是为了掩饰内心的尴尬
解决方案1:孩子表现冲动时,不要立即应对,要先让他冷静思考
解决方案2:不要把教导变成发泄愤怒或抱怨
解决方案3:如果做错了,就要向孩子道歉
第9章 不要大人管却又管不好自己
“孩子说他的事自己能做好,不要我们管!”
父母意识里的“事情”≠孩子意识里的“事情”
从保育员到顾问,父母的角色转换
解决方案1:放手让孩子实践,并教他学会自我反馈
解决方案2:在实践过程中找出“小惊喜”和“小遗憾”
解决方案3:充分认可自己的孩子,信任和肯定孩子
第10章 要孩子做的事他偏偏不做
“磨破嘴皮,女儿就是不肯打扫脏乱房间”
父母眼里重要的事情,孩子未必觉得重要
孩子努力做事,却只换来父母的不认可
解决方案1:不要只是要求孩子去做,而要告诉他具体应该怎么做
解决方案2:与其用“你-信息”不如用“我-信息”方式与孩子沟通
解决方案3: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
解决方案4:与其指正孩子的错误,不如表扬他的优点
第三篇
帮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并提高成绩
第11章 面对种种诱惑,无法埋头苦学
“手机不离手,作业不想做”
时代变了,烦恼也跟着“与时俱进”
孩子的自制力,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解决方案1:与其说教,不如以身作则
解决方案2: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解决方案3:督促孩子贯彻“21天习惯养成”计划
第12章 学习态度不端正,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
“考试考砸了还怪补习班!”
到底是谁在依赖补习班,父母还是孩子?
解决方案1:了解孩子不想上补习班的内心想法
解决方案2:和孩子充分交流,帮他制定学习计划
解决方案3:盲目指责孩子前,最好先找出他的学习类型
解决方案4:制定好学习计划后,就要全力支持和信任孩子
第13章 孩子偏科厉害
“对英语、数学主科不上心,只喜欢历史等副科”
训斥和抱怨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他原本就讨厌的科目
只要有一科孩子肯认真学,那就等于有了突破口
解决方案1:找找偏科的原因
解决方案2:对孩子擅长的科目要给予认可和表扬
解决方案3:分析薄弱科目的原因,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第14章 成绩忽上忽下,起伏很大
“成绩就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不稳定”
成绩不稳定,孩子自己也发愁
父母要给予关心,辅助孩子查找原因
解决方案1:根据科目的特性选择学习方法
解决方案2:制定考前“3周倒计时攻略”
解决方案3:通过“试卷反馈”,制定下阶段学习计划
解决方案4:让孩子认识到考试的真正意义
第四篇 协助孩子找到“可实现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第15章 成绩平平,如何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立志要当管理顾问,却又不见他努力学习”
孩子为考公务员牺牲大好青春年华
成绩远比梦想重要吗?
解决方案1:通过亲子间真诚深入的交谈找到未来发展方向
解决方案2:不要职场,要施展梦想的舞台
解决方案3:让孩子根据现实调整梦想的战略
解决方案4:不否定,也不要放任不管,而要全心支持和帮助
第16章 才能平平,未来的路怎么走
“我就没发现他身上有什么突出的才能”
难道孩子真的一无是处吗?
对才能的定义,父母存在误区
解决方案1:坚信孩子身上一定有成就成功人生的才能
解决方案2:从孩子最喜欢的事中寻找才能
解决方案3:坚信“一定能够将孩子培养成材”
第17章 将孩子的偶像当作理想的引路人
“怎么看他都不是那块料”
与偶像的接触过程,是宝贵的学习经验
通过偶像学习如何实现理想
解决方案1:确立孩子的偶像人选
解决方案2:与孩子一起寻找与偶像或行业专家见面的机会
解决方案3:与偶像见面前,整理一份调查问卷

编辑推荐

作者权威知名,案例丰富,针对每类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深度分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不仅仅涉及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异性交往,还提及青春期孩子的职业规划。

前言

如果你家里有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恐怕这个家会变得一天都没有消停的时候。从孩子的交友问题,到学习习惯、成绩、穿戴……没有一个不是矛盾的焦点。就连平时的对话,也充满了火药味。父母们普遍反映,孩子小学时很乖巧,怎么到了中学,就没有一件让人省心的事?那么接下来,不妨让我们探究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为走向独立而作准备。无论是身体发育状态还是精神状态,都处于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有些人甚至夸张地把这比喻成“为了反抗侵略而奋起抗争的独立战争”。这个比喻未必贴切,但至少说明了青春期孩子内心的困惑有多深,躁动有多剧烈。    当孩子经历身心困扰时,作为最爱他们的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要面对现实,接受孩子已长大且要走向独立的事实,并全力以赴地做好他们的坚实后盾。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内心的困惑和烦恼降到最小。问题是这些道理父母不是不明白,只是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显然是“糟糕透顶”。问题是“能力不咋地,却又不肯听大人话,经常是我行我素”。那么,作为父母,感到头疼上火,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时,父母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强制型”和“开放型”。强制型父母,在孩子真正独立之前,会包办一切,掌控主导权。也就是说,这种父母相当于“保育员”角色。而这种方式见效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对父母的安排百依百顺。问题是青春期孩子不再像小学时那样愿意乖乖配合,因为他们已经过了一切听从父母的年龄。随着有了自己的主见,加上青春期身体的变化,所谓的“叛逆”便自然而生。那么,与父母产生诸多矛盾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开放型父母,将主导权交给孩子。开放型并不等于放任型,让孩子为所欲为。他们懂得孩子早晚要脱离父母的怀抱走向独立,所以注重培养其独立意识,以便将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失误和失败也较多。正是通过这种失败的过程,孩子才会从中获得领悟,培养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和孩子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无论何时,都对孩子充满信心,相信他能健康出色地成长。这时,父母就成了“顾问”角色。    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做个理性的顾问,而不是“保育员”式的父母。当孩子犯错时,不要喋喋不休或唠唠叨叨,而是理性地引导。凡事不要试图强迫孩子去做,而是赋予他们动力,让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变得积极主动。而想要达到这个效果,父母自身就要先改变自己。    我们都知道“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的道理,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当孩子不肯学习一味贪玩时,面对孩子的“无赖行为”,父母没法沉住气不唠叨。有的父母可能还会反驳我说:“孩子自己根本不肯学好,父母改不改有什么用?”但正因如此,才要求父母先改变自己的态度。过去看到的,仅仅是孩子不肯学习的现象,但是从现在开始,请试着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不管面对什么问题,首先都要认可一个事实:孩子目前正处于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正因为父母忽略了这一点,只顾盯着学习不放,才会唠叨个不停。    说得直白一些,父母之所以不肯转换自己的角色,是因为不肯丢掉过去的老习惯、旧方法。但如果父母一味墨守成规下去,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当今社会,变化快速无比。无论是教育环境、家庭环境,还是生活环境,所有的一切,还未等人们熟悉和适应,就已瞬间变化。孩子处在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所要面对的,远比我们过去要面对的更为复杂。所以,想要引导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去了解这些客观变化及其成因。    在这本书里,我特意从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关系、成绩、未来等4个方面,分析这个时期孩子的变化特点。针对这4大主题,我首先详细介绍了17个贴近生活、让众多父母感到头疼的典型案例;接下来,我还针对每个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最后,我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做个贴心“顾问”。

内容概要

高奉益
韩国EBS《父母60分》特讲师
KBS纪实片《习惯》顾问委员
“引领21 世纪的21名韩国年轻人”之一
开发了新概念学习原理和方法,在韩国教育界掀起改革之风,是位实力派加革新派的教育专家。身为韩国权威教育研发机构英才教育集团董事,他所带领的研究组潜心研究各种自主学习方法,以便为小学、初中、高中生减轻学习压力。另外,他还通过普及相关项目,以求把更多的青少年培养成兼具才能和领袖能力、人格魅力的优秀人才。
有多部著作面市,如《不大喊,不生气,让孩子爱上学习》《尖子生的学习习惯及计划》《最好的学习战略》《学习感性》《梦想教室》等。
李正我
韩国英才教育集团讲师
首席学习咨询师
专门为青少年解决学业和生活烦恼。通过开发和普及各种自主学习类、人生规划类项目,帮助青少年更好规划人生并茁壮成长。她主张,想要让孩子改变,那么父母首先要改变,并建议父母长要相信、欣赏孩子,通过不断努力,成为孩子的人生典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冉乃彦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青春期是重要又最为复杂的人生阶段。但由于成人对青春期孩子独立性的要求不理解,易造成冲突,成为家庭、学校教育最困难的阶段。    本书突出的优点:一是着眼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而非孤立谈性教育;二是作者富有经验,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切合实际。    张健    劳动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专家    北京长松咨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才会听》传到这样一个信念:对孩子要放手,但不要放任,更不要放纵。这恰恰是家庭教育中一个核心法则:信任、平等、尊重与爱。

章节摘录

第3章  孩子已经交异性朋友了妈妈口述烦心事“家里没人,儿子竟把女孩带到家里”“哦……,妈妈……!”“……!”打开房门,只见儿子坐在沙发上正搂着一个女孩子。我触电一样愣在那里。两个孩子也因为有人突然闯入而吓了一跳,一脸的惊慌失措,愣在那里。虽然只是短短几秒钟,但我的脑海里却闪过无数个画面。很快,我意识到彼此的尴尬,于是勉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道:“哦,怎么还没去补习班?这……是你的同学?”“嗯……,正要去呢,她和我一个美术班。”“阿姨好!”“你好,长得很漂亮嘛!”“妈妈,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嗯,我有点儿不舒服,就早点儿回来了。赶紧吃点东西,上学去吧。”说完,我逃也似的进了里屋。过了一会儿,便听到孩子出门的声音。虽然在孩子面前装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回到房间后,我的心依然怦怦跳个不停。“这孩子到底想些什么,竟把女孩带到家里,而且是趁家人不在家!他不会是一直都这样偷偷带人到家里的吧?到底有没有越过那条不可逾越的防线呢?万一越了雷池,怎么办?”各种令人恐惧的想像接连不断地涌来。当然,事情也许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严重。女孩可能只是去补习班时刚好路过,于是上楼小坐一会儿,也有可能只是正在打闹时,刚好被我瞧见而已。不过毕竟是正值青春敏感期的男女单独在一个屋内,我还是无法轻松下来。这时,我突然想起,几个月前儿子曾跟我提到他有了喜欢的女孩。难道是她?两人不会是在交往吧?那么当时也许不是在打闹,而是在拥抱。还是先问问儿子到底怎么回事吧。于是,酝酿了几天之后,我佯装不经意地问道:“那天来我家的那个女孩,你和她在交往吗?”“慧珍吗?她只是补习班同学。”“嗯……那你以前跟我提起过的那个喜欢的女孩呢?现在怎么样了?你们不交往吗?”“哎呀,别问了,我不知道。”儿子不冷不热地扔下一句,就径自走进屋里,把我一个人晾在了那里。儿子的话,我要不要去相信呢?那个女孩儿是否真的仅仅是补习班的同学而已?还是两个孩子正在交往,只是儿子羞于告诉我?无论是什么关系,我都不希望他们在私密的空间单独相处,不过这种敏感的话题,要怎么跟儿子挑明呢?现在孩子正值冲动期,非常敏感,即使两人不交往,单独呆在一起,也是不太好的。我倒不是保守到反对孩子交往的程度。虽然平时看到地铁上身穿校服的学生搂抱在一起时,我心里会有点不舒服,但健康的异性交往,我倒认为没理由反对。不过人们总是这样,事情一旦落到自己身上时,就变得乱了手脚,没那么洒脱了。李秀景  化妆品推销员 13岁男孩的妈妈读懂孩子心时代发展,异性交往只是普通的交友关系之一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会出现第二性征。女孩会前胸渐渐隆起,经历初潮;男孩则骨骼变得粗大,出现梦遗。这种身体上的变化会引起孩子精神上、心理上的变化。随着身体上的变化,孩子开始有了模糊的性意识。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时期的男孩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个男人,而女孩则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了。随着他们对性别的朦胧意识苏醒,对异性的好奇心也会随之剧增。当过去和自己玩闹的小伙伴,突然有一天变成了“男人”或“女人”时,孩子就会一下子变得生疏,不再像以前那样嘻嘻哈哈地玩耍了。此时,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对方身体上的变化,而这种好奇心很容易发展为对异性的好感。所以在少男少女当中,“单相思”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过来人,父母也有过同样敏感的青春期,。有一天发现自己突然对某个男生(女生)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个暗恋对象可能是某个帅气的男老师或漂亮的女老师,也有可能是邻家哥哥或姐姐,也有可能是同班同学。不过那时韩国初、高中分为男校与女校,社会上对异性交往普遍持否定态度,所以男女生即使有好感也不敢轻易表现出来。就算是与异性交往的孩子,也会格外小心谨慎,且通常持续不了太长时间。不过,对现在的青春期孩子而言,异性交往只是交友关系之一,已非常普遍。大部分初、高中学校都是男女同校,所以认识异性的机会特别多。而且,由于从小学开始就男女同校学习,即使上了初中也不会对异性有别扭或不舒服的感觉。2007年,“嗨!青少年性文化中心”曾对青春期孩子异性交往现象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5.6%的高中生和40.78%的青春期孩子有过异性交往经历。也就是说,十个青春期孩子中就有4~6个孩子有过异性交往经历。所以,这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事情了。父母的反对会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对现在的青春期孩子而言,异性交往再平凡不过了。而对父母而言,这依然是一件陌生而难以接受的事情。即使再开明的父母,当说到自己的孩子时也会表现出双重态度,明确地表示“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样!”据说,有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与异性交往时,会检查孩子的手机通话记录和短信记录,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父母反对孩子异性交往的最大理由,是担心这种交友活动会耽误孩子学业。他们认为即使把所有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也不见得充裕。而孩子在这关键时期竟为其他事情分心,作为父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此外,父母还担心这种异性交往在某一天会发展为性关系,甚至导致女方怀孕。想到这里,再淡定的父母,也会乱了方阵。但无论是坚决反对还是过度担忧,都无济于事,反而会加强孩子的叛逆心理。当父母强烈反对孩子异性交往时,他并不会乖乖听话,不再关注异性,而是将公开恋转为地下恋。他认为约会还是要照常的,只要不让父母知道就可以相安无事。在孩子看来,他只是向父母袒露了自己喜欢某位异性的事情,并没有说会因此而耽误学业。如果父母一味强调“学习”而反对他与异性交往,那么只会让他对原本枯燥的学习更加厌恶,甚至把学习当做阻止他喜欢某位异性的罪魁祸首。正是这种叛逆心理与敌对感,导致孩子越走越偏,最后陷得更深。因为越不让做越想做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利用孩子异性交往的机会,帮助他学会正确恋爱在异性交往这个问题上,相比强硬地阻挠,让孩子学会如何健康交往要重要得多。孩子内心单纯,仅仅是因为喜欢,才会思念对方,想进一步和对方缔结某种固定的关系。至于如何才能维持好这种关系,他却并不清楚。异性交往通常都是从“漂亮”“帅气”“善良”“对我好”等好奇心开始,并不伴随某种目的或义务,也不会考虑如何让这种关系长久。从单纯的好奇心开始,结束时,也会毫无理由地说闹僵就闹僵。这与青春期孩子的感情状态不稳定、控制能力较弱直接相关。所以,父母的关键任务在于如何减少孩子“分手”时的不愉快,尽量让他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不是对异性的偏见。对初涉交友的青春期孩子来说,由于不懂得男女恋爱心理差异,很容易将某种特定经验普遍化。而这种认识上的偏见不仅在现在,而且对他的未来也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孩子开始异性交往时,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恋爱观。告诉孩子,从单纯的好感到深入交往,与单纯维持这种好感,是有一定距离的。他必须付出努力,去理解对方、关心对方、为对方着想、并要肩负一定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好地维系这段美好的恋爱关系。当孩子理解了这一点,在正式开始异性交往时就会格外慎重和理性。与异性交往,说明孩子在按正常轨道健康成长,所以父母反而应该感到欣慰。父母要开阔视野,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有句话叫“父母放眼未来,家长只看眼前”。把孩子当做只会学习的学生,坚决反对异性交往,那是家长的态度;而如果具备了父母的眼光,那么就应该长远打算,把当前孩子的交友状态与他将来成年后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当父母拥有长远眼光时,就不会再为当前孩子的异性交往而焦躁不安了,而是用平常心来看待青春期孩子的交友现象。其实,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恋爱不是成人的专利。试想,如果孩子成人后才开始恋爱,那么父母就没机会对孩子的交友问题指导了,也没机会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如何确立正确的恋爱观。而青春期的孩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对于父母善意的劝说和建议,还是愿意听取和参考的。所以,青春期孩子对异性感兴趣,恰恰是一个帮助他学习正确恋爱方式的绝佳机会。不过人往往都是这样,理论用在别人身上还可以,但一旦涉及自己,就变得不再那么从容了。看到孩子因异性交往而苦恼不已,耽误了学习,父母肯定会着急上火的。这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涩年华时有过的同样的暗恋经历。那时,也许我们也曾为某个帅气男生或漂亮女生而朝思暮想,熬夜为他写着只有自己才会懂的情书;我们肯定也曾因眼前总是浮现对方的笑脸而没法专心学习。不过,孩子陷入暗恋不能自拔的状态就像昙花一现一样,不会持续太久,即使旁人不去阻拦,他也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浮躁的心重归于平静,把精力投入其他事情上。父母们肯定曾走过这种从深陷其中到苦苦挣扎再到超然解脱的暗恋过程。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正努力控制自我,为不迷失方向而努力。专家为你解忧解决方案1: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尊重如果孩子经常回家晚,不喜欢与父母在一起,动不动就把房门锁上,或自己躲到一边偷偷地发短信或打电话等,父母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了异性朋友?然后为了确认情况,会偷偷地查看孩子的日记本、手机等。但拿这些所谓的证据去质问孩子,并不是可取的处理方式。当孩子认为父母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在监视自己时,就会拒绝与父母对话,导致孩子更加叛逆。如果孩子与异性交往的事情不是自己亲眼所见,而是听自他人之口,或只是凭直觉猜测,那么需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有时候父母出于好奇和担忧,当面质问孩子,但这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气,让他感觉到父母关心和尊重。千万不要上去就问“你是不是在谈恋爱?快说说,对方是谁?”面对父母这样的提问,孩子是不会给父母满意的答复的。“你最近电话很多,穿衣服也开始讲究了,回家时间也比以前晚了一些……嗯,你是不是有交往的朋友了?”如果孩子没有痛快回答,请不要固执地刨根问底。也许孩子真的没有异性朋友,或者还没有作好向父母坦白的心理准备。这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乱加揣测,说出“不会吧?对吧?我就说嘛……”等语。而且即使感觉孩子在撒谎,也努力去相信他。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想谈这方面的事,爸爸妈妈随时欢迎。“我妈妈不像其他妈妈,一味反对我和异性交往。她说只要按时回家,经常与她保持联系,有事和她商量,就允许我与异性交往。所以我觉得我妈妈很开明,有什么事,我都愿意和她商量。”如果在一个家庭里,亲子间交流畅通无阻,那么孩子遇到什么事,都愿意无所顾忌地向父母倾述。那么,平时很少谈论异性朋友的孩子,如果有一天突然提出这个话题时,父母要如何应对呢?首先,一定要告诉孩子“你能如实跟妈妈讲,妈妈非常感激你”。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时,也会相信他们,愿意把对话引向深入。父母可以把自己担忧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而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讲给父母听。相反,如果是专制型家庭,那么孩子就不愿与父母有过多的交流。有的父母让孩子如实说出是否有交往的异性朋友,而当孩子老老实实回答时,却又大发雷霆:“你怎么可以这么小就开始谈恋爱?”要知道,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学会遮掩和逃避,背着父母与异性交往。在这样的家庭里,由于孩子无法公开自己与异性交往的事实,只能偷偷背着父母打电话,晚上睡不好,白天打瞌睡。平时约会所需的费用,也都是假借买参考资料或为朋友过生日跟爸妈索要。为了不被人发现,约会地点也会选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带。这种偷偷的约会与不断的撒谎,会让孩子心里感到沉重无比,总是有种负罪感。而且,被迫转为地下恋爱的孩子,当遇到问题需要向人倾述和寻求帮助时,由于无人可求,很容易产生不良结果。所以,父母一定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如实表达自己的担忧。“现在正是努力学习的时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可你既要学习,又要谈恋爱,怎么忙得过来呢?所以妈妈很担心你……如果还没到非交往不可的地步,妈妈希望不要开始约会。当然,如果你们已经有了约定,那就一起想想有没有学习、交友两不误的方法。”相信面对父母如此坦诚的对话,孩子也会不再固执和反抗。最好的方法是,在尚未进入青春期前,父母就和孩子进行异性交往方面的交流。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或问孩子在学校里哪个孩子最受欢迎,并说说自己上学的年代什么样的孩子最受欢迎等。通过这些交流,自然地将话题扩展到异性交往方面。也可以告诉孩子父母恋爱时的故事,让孩子产生共鸣。解决方案2:与孩子共同制定异性交往的规则处理异性交往问题时,尤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浮躁、容易冲动。当他喜欢上异性时,这种躁动会更加明显,甚至生活作息也会变得没有规律。比如两人常常因为贪玩以致忘记回家而晚归。有时因为和对方闹矛盾,闷闷不乐地回家,冲着无辜的家人发火。这时,如果父母批评孩子,那么无疑是火上浇油,让孩子更加叛逆。考虑到这些因素,建议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例如:“平时专注学习,周末见面”或“学习时关掉手机,×点后再通电话”“约会时,一定要提前告诉父母”“不许两人单独在一个空房子里”等。在定好规则之后,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实践。就算偶尔发生一些小问题,也不要急于干涉,而是要给他自己处理的机会。这时,孩子也会带着一种责任感,全力以赴,为遵守与父母的约定而努力。青春期孩子与异性交往时,肯定会面临第一次亲密接触。比如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拥抱、第一次接吻。作为过来人,我们对这些并不陌生:第一次牵手与初吻时的感觉既让我们眩晕,又让我们终生难忘。而此时与异性朋友的争吵,也会让人有种全新的感觉。无论是吵架的理由、过程,还是争吵时的对话、情绪,都与同性朋友间的争吵有着太多不同。所以,当孩子与异性朋友争吵后,我们常常听到他们各自抱怨不停:“男生怎么都那样?”“女生真的好奇怪!”虽然这些都是男女生彼此了解对方时的必经之路,但对孩子而言,这一切显然是既陌生又令人困惑的。这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要对孩子未能遵守与父母的约定而过于指责,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和对此事的想法。可以问问孩子,是什么让他如此烦恼?是什么让他伤心难过?在充分倾听他的内心感受后,父母要及时表示对他的理解。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尽快摆脱痛苦,走出烦恼。当然,孩子在异性交往过程中,肯定会伴随极大的情绪波动,父母不妨把它当做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次麻疹。初次的异性交往肯定会给孩子带来全新感受,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我思考、反省、克服,孩子才会渐渐成长和成熟。解决方案3:为孩子划定与异性身体接触的界限几年前,在性知识网络平台上,青春期孩子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可以自慰吗?”而现在却直接变成了“可以发生性关系吗?”这表明孩子的性意识在不断变化。2010年,韩国女性人权振兴院针对2 894名初、高青春期孩子进行了一次“青少年性文化意识调查”。此项调查分为两组进行,一组是2 538名普通青少年,另一组则是356名被称为“问题少年”的青少年。调查结果表明,2.8%的普通青少年与39%的问题少年有过性经历。初次经历性关系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即大多数发生在初中阶段,而62.9%的性关系对象为异性朋友。其实,父母对孩子异性交往的忧虑,归根结底是因为对“性”的担忧。虽说只有2.8%的普通青少年有过性经历,但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排除在这2.8%之外呢?父母之所以极力反对孩子交异性朋友,也是为了未雨绸缪。正值成长发育期的青春期孩子对性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尤其是男孩,经常会出现性冲动。所以,父母担心孩子冲动闯祸,也是正常的事。不过,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性问题时,一定要谨慎。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言词,千万不能太过直接和武断。比如告诉孩子“绝对不能有婚前性行为”等。试想,这种话出自自己的父母,孩子肯定会觉得很唐突,觉得父母根本不相信自己。“你们把我想成什么人了?”孩子对父母的失望也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女孩,甚至会觉得父母这是在侮辱自己的人格。在异性交往中,对身体接触的尺度,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反应。有些青春期孩子对于过度的身体接触或性关系持无所谓的态度,但大部分孩子还是只限于牵手或轻轻拥抱。2011年,韩国性科学研究所面向500名初三至高三学生进行了一项针对约会时身体接触底线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0.4%为牵手、25.7%为拥抱、21.0%为接吻,而1.9%的青春期孩子和4.0%的高中生则经历过性关系。这个数据表明,青春期孩子异性交友并没有父母所担忧的那样发展到了不可收拾,只有极少数的人尝过禁果。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毕竟异性之间的交流是感性的,很容易引发冲动反应。因此,父母要给予孩子始终如一的关心和引导,尤其在身体接触及性问题上,一定要划定界限,让孩子正确理解把握好尺度的重要性。特别是男女生单独呆在私密空间的问题,一定要格外注意。父母可以向孩子申明,之所以强调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不相信他们,而是由其生理特性所致。因为人在私密空间里很容易产生性冲动,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而事实表明,那些有过性经验的青春期孩子,多数都是在家人外出的空房子里发生的关系。家有女儿的父母,可以告诉她,如果男朋友提出过分的亲密要求甚至性要求时,要灵活应对。通常,女孩都会把男孩要求和自己有亲密接触的行为,看作他对自己表示好感的表现,把二者划上等号。所以当男友说“难道你不喜欢我?”“既然互相喜欢,为什么不可以”时,就不知如何拒绝对方的要求。她会担心一旦自己拒绝了男友,就会引起他的误会,以为她不喜欢他。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女儿,当男友提出这种要求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也喜欢你,但如果你是真的喜欢我,就不要这样。”如果男友因为这件事而伤心,甚至提出分手,那么告诉她,这种分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那么作为家有男孩的父母,要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告诉你的儿子,男生要懂得控制性冲动。男生在身体结构上更容易出现性冲动,所以更需要自制力。如果因为控制不住而向女友提出性要求并遭到拒绝,那么必须就此打住,并力求避免再次发生这种事情。当自己的亲密接触要求遭到对方拒绝时,男孩通常会误解女友,以为这是因为她不喜欢自己,于是感到自尊心受到打击。这是因为他不懂得女生心理,不懂得恋爱礼节才会产生这样的理解偏差。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女孩拒绝男孩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这一点对于孩子成年后的恋爱,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实,父母和孩子正面探讨性问题,还是会感到别扭、不自在。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借助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等专业教育机构或网站,寻求解决方法。通过这些专业教育机构或网站,父母和孩子可以了解各种性知识以及有关性行为的责任感、生命的珍贵等值得深思的生命课题。


 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才会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正如书名,这本家教书侧重于讲述如何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合适合理的“引导”。引导这个词听起来不新鲜,在引导过程中如何做得好做得恰当,这些才是重点。记得上次看过一套很好的儿童读物《小猪摇摆夫人》系列四本(《你好,小猪摇摆夫人》,《小猪摇摆夫人的疗法》,《小猪摇摆夫人的农场》,《小猪摇摆夫人的农场)》,很棒,在这里忍不住推荐一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住在底朝天房子里的最爱最懂孩子的老奶奶,她了解关于孩子的许多事,她用自己的“疗法”帮助家长们纠正孩子们的各种坏习惯,疗法简单有趣,而且效果显著。在阅读《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才会听》我想应该把这两套书结合起来看。小猪摇摆夫人的疗法是寓教于乐的快乐方法,给予家长信心,而《如何引导》则是抽象理论与真实教养的生活现实。这两者有一内一外,本质都是让孩子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纠正了孩子们坏习惯。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来自生活的案例分析,针对各种坏习惯表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重要的是引导家长意识到: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的具体行为,需要关注的不是孩子的习惯,而是通过改变孩子对一个具体不良行为和习惯的思维认知,让他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一个不教而自教的教育境界。不教而自教,让孩子一切自动自发,这真是家长的福音。孩子能自动自发向好的方向成长,有这样懂事的孩子,家长也应能轻松一口气,为这样的孩子而欣慰。文中作者也从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关系、成绩、未来四大方面,仔细分析了孩子的变化特点,极力向家长传达这样的信念:开放型的父母,将主导权交给孩子。在亲子关系上,父母常常觉得事与愿违与力不从心,很多事急也急不来。当然都希望孩子能够不像自己一样走弯路,希望孩子一切更好,更好。但事实是孩子却总是按着自已的节奏成长。于是作者也说,此时的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态度,试着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一切为孩子做好决定,这样的孩子又如何能做到自觉自发,没有自主的意识,又怎么能不教而自教?父母应该学着适度放手,放宽心。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对父母如此,对子女何尝不是如此,父母也只能陪伴孩子成长一段路,更多的时间还是他们自己决定如何走好自己的路。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也就意味着接受孩子的变化,对孩子要放手,但也要注意不要放任,更不要放纵。青春期也关键也很重要,这一时期的父母也更需要加倍关注孩子的成长,用心引导。
  •     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我大致喜欢如下几类,一是一些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妈妈经,这些妈妈大抵有优秀的文笔,又有一颗慧质的爱心,读这样的文章时最重要的感受便是感同身受,其故事性与体验性大大增添了阅读的乐趣。二是一些国外权威的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教育书籍,教育方面不容置疑的是,国外比我们进步得更早,比我们更早地意识到儿童的权益是要保护的,比我们更早意识到儿童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说,我们在教育方面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经验的不少。三便是韩国教育专家们的一类书籍,之所以特别喜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温柔性。我们了解韩国,大多数是从电视剧中,也许很多人并不喜欢韩剧,觉得它拖沓冗长,可是对于喜欢韩剧的人来说,有时看的并不是故事剧情本身,可能我们更多的是在享受一种快乐一种美,对于衣着的讲究,各种关系之间的礼节,举手投足间的情致情调,这样一个处处讲究的民族,在他们的书籍中也有着极大的体现,读他们的教育书籍时,也不由地让你放慢了心情,会慢慢地随着作者的笔触去慢慢学习与成长。《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才会听》也是韩国高奉益与李正我的作品,当然这两个作者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很快书籍里的内容便会吸引你。假如你家一个婴幼儿,可能你正忙于学习当下的育儿知识,但是要知道,这日子真的像风一样,小孩子转眼就成了小伙子大姑娘。这本书提到青春期,我本来以为离自己的孩子还很远,但是封面上赫然写着“用睿智帮助8至16岁孩子安危度过‘暗流涌动’的青春期,不禁吓了一跳,8岁虽然还是一脚踩在童年的门槛里,但是实际上它的另一脚真的已经踏进了青春期的世界里,这世界在他们进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已经毫不留情地拉开了序幕,我们还像小鸟一样保护着的宝贝,其实已经开始要与这奔腾不息的生活展开种种暗战了,家长们,这让人如何不在欢喜中夹杂着担忧呢?至今为止,我始终觉得中年是比青年、童年、幼年更幸福的时光,问过许多女同胞,她们也常有这种感慨。因为中年已经可以做自己的主,生活可以由着自己的掌控了,而过去的所有时光,尽管有无限美好的回味与追忆,甚至有许多现在无法享受的大幸福,可是说到底,那些时光是不自由的,更因为无知与迷茫,常常让人不知所措。其实过去的时光很辛苦,除去读书,还有许多成长中的问题,都很容易让人一蹶不振,如果那时我们的父母可以智慧地帮助一下我们,我们的内心也不会那么彷徨,当然还有许多叫做“坏孩子“的青年,因为不能得到有利的帮助,从此坠向人生的低谷,在这个分叉期,多少人生就此分别。本书中讨论的便是关于青春叛逆期父母如何去关注孩子并帮助孩子安然度过这个阶段的话题,在青春期,会有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都是不是问题呢?对于父母们来说,一个从小像跟屁虫一样的孩子,一下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父母总是有一些不适应,到底我们该如何与这个日渐变化的孩子共处呢?同时除了我们的家庭,他在学校里正在经历着经受着什么,我们要如何去发现并引导与帮助他呢?应该说孩子无小事,但有时也不能把一件事看得过分严重,这里面的分别,是父母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如何保有一颗清醒与智慧的心的。我们应该学会与各种时期的孩子相处,这门艺术也许永远也学不完,而青春期,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错误,所以我们除了必须要比孩子成长得更早更快,人常说不要以为把孩子生下来就成为了父母,同样的不要以为你不管他他就能自然长大,我们的教育是学不够学不完的。除去这些烦恼,还有孩子此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关于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引领,孩子眼界宽了,在学习上能否有正确的认知与方法,很大程度也取决于父母们在教育上的态度与方法,适时地帮助孩子非常重要。我上学后,父母几乎从来不管我的学习,学会学不会全凭自己上课听讲,至今我在学习上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任何方法,不懂得掌控时间,现在和儿子在一起,我才知道,其实有效的学习胜过埋头苦干,有一次看到班长在运动场上还拿着书来读,我就在想,不知他是有多热爱学习,这种热爱,绝不能是应付的虚假的,一定是家庭培育了这种热爱,而我当年对读书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只是觉得读就读了,读完就完了,其实读书是为了走得更远,但没有人告诉我。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事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以专业的角度来解读,接着找到几种解决方案,你可以试着去运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学习,这要看你的具体情况。这本书虽然是以专业的角度来讨论孩子的行为与解决方法,但是读起来并不枯燥,也许里面提到的许多问题与我们国内家庭所遇到的问题几乎是一致的,比如上补习班,这似乎成了全亚洲的一种风潮,同此读起来更感同身受。
  •       每一个家庭在期冀,盼望中迎接自己的宝贝,满心欢喜的为自己的孩子勾画出尽善尽美的蓝图,为的是孩子能够按着自己的意图或想法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却不知孩子是否开心,是否愿意!  其实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我们的父辈开始,经历了时间的洗涤却未曾失掉应有的光彩,如今依旧是这个模样!  关于青春期的叛逆,我想很多人都会有一点,毕竟每一个人都是从哪个时代走过来的,也在那段时光里留下了许多记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一说青春期,多数人都会想到叛逆两个字,我也是这样,但如何界定叛逆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生的时间节点,我真的觉得要因而而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从8岁开始才具有了更加独立,更加自主的思维,拥有了自我决断和行动能力,这一切源于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源于每一个孩子的心智成熟的差异!但却不可不说绝大多数的孩子在青春期却或多或少的经历相同的问题,正如书中所说,好似孤僻,却喜欢将秘密说给日记本听,也不愿和父母多说些什么,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多的探知欲,这其中便包含了异行的吸引。。。。。。  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于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却不曾想过是否能够深入内心,聆听最真切的声音,有时候想想很恐惧自己的孩子青春期到来的时刻,毕竟在如今他已经能够自我决定很多事情,虽然这种能力是有意的培养,虽然我更希望他能够独立一些,自主一些,但如何面对青春期里我们思想的碰撞,我们言语上的冲突?我都没有办法想象,也没有办法幻想哪一天到来时的场景,好在有书我可以提前学习,虽然时间上已经表现的紧迫而不容拖拉!  《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才会听》对于我的启发便是一句话:“关注孩子,关注于生命,方法在于引导,而不是指令!”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