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08084942
作者:(美) 凯文·阿什顿

作者简介

作者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是“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网络的先驱。他的书主要研究改变世界的重大创新的幕后故事,比如怀特兄弟畅想如何让马飞起来而研发出飞机,25美分赌约导致隐形轰炸机诞生等。

书籍目录

CHAPTER 1 创造很寻常
1. 香草授粉难题的解决
2. 清点创造者
3. 一切都是创造
4. 天才时代的终结
5. 天才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6. 创造就是工作

CHAPTER 2 思考就像散步
1. 人类思考机制的发现
2. 发现的问题
3. 循序渐进,而不是飞跃
4. “啊哈!时刻”
5. 乔布斯的秘密
6. 点子神话
7. 如何让马飞起来
8. 二十一个步骤

CHAPTER 3 预见逆境
1. 血管再生理论的创建
2. 失败的价值
3. 学会说“不”
4. 抗拒和排斥
5. 更好的捕鼠器
6. 最具决定性的否定
7. 抗拒的条件反射
8. 拒绝的性质
9. 逃离迷宫

CHAPTER 4 如何去看
1. 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
2. 所见非所得
3. 显而易见的事实
4. 初心
5. 结构
6. 眼睛和思想之间的界限
7. 信心和确定性的区别

CHAPTER 5 应授予荣誉时
1. 生命机制的揭示之旅
2. 女科学家的困境
3. 链中的真相
4. 哈里特效应
5. 是肩膀,但不是巨人
6. 继承

CHAPTER 6 结果之链
1. 反自动织布机运动
2. 创造的链条
3. 阿米什人的经验
4. 结果,好与坏
5. 如果你能够识字,那就感谢工厂吧

CHAPTER 7 创造的动力
1. 回避颁奖典礼
2. 选择或奖励
3. 创造的十字路口
4. 哈利·布洛克的两条真理
5. 知识的另一半
6. 上瘾,有几分相似
7. 如何开始
8. 从E到F

CHAPTER 8 创造型组织
1. 美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发明
2. 证明给我看
3. 观念上的冲突
4. 快速、安静、准时
5. 伯特和厄尼的秘密
6. 共同创造
7. 错误的组织类型
8. 更少一些谈话
9. 组织是由什么组成的
10. 行为的仪式---327

CHAPTER 9 再见了,天才
1. 天才的发明
2. 独创的天才
3. 为什么我们需要新事物

内容概要

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执行理事与巡查工程师。他在那里负责领导下一代计算机领域的创始工作,并用一个当今使用十分广泛的词语将其命名,“物联网”。他已在美国、南美、亚洲、欧洲四个地区向观众们阐述创新与科技的意义,并在《独立报》(The Independent)、Quartz、Medium上刊登文章,在包括《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时代周刊》(Time)、《福布斯》(Forbes)、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与英国广播公司上参与访谈,担当评论人物。他在三家成功的科技新兴公司担任领导人,其中创立时间最短的,是他与人联合创办,并任职首席执行官的Zensi 公司。二〇一〇年,该公司被Belkin 国际收购合并。现在,他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创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人类的脑科学还缺少一个牛顿!人类的大脑里面到底有多少个神经元?知觉是怎么来的?情感是怎么来的?梦境是怎么回事?这些基本的都没有搞清楚。但是人类的科学有个灰箱研究法,可以不管内部到底怎么回事,只管输入和输出,并总结出规律。一、优生学优生学的逻辑:聪明的人的基因可以往下传,笨人的基因就应该消失,这样一代一代下去,人类的总体素质就会提高。(种族歧视,纳粹理论都是基于优生学。)1、智商测试美国人刘易斯·特曼提出一套智商测试实验,用于甄别人类并进行社会分工。前后花了35年,对16000名儿童进行智商测验,筛选出1600名智商在150以上的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记录,结果发现:1、这群人的平均创造力结果并没有优于常人。2、这群人虽然智力都很高,但是有的人就是混成了loser。3、测试淘汰的儿童中反而诞生了两个诺贝尔奖得主。特曼在临死前留下一句:智商和社会成就没有什么关系。智商测试只是适用于那些愿意或者善于智商测试的人的。2、优生不适于人类的原因1、在动植物优生上是可以的, 因为要的只是单一标准,比如马更敏捷,鸡多下蛋。如果在人类上用单一标准筛选,人类变的不愿意协作,更不用说创新创造了。2、基因工具它不是一把手术刀,能做到特别精准,它是条大木棍,一棍下去连带一大片。3、尊重人类多样性这个角度来说,积极的优生学本身就不成立。人类各个层次(包括基因、智商、创新创造),都不是一个点状现象,而是网状现象。只有把那个点还原到当时的网络中,才能判断出来。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律师叫博伊斯,他从小就是阅读障碍者,通读一篇文字非常困难。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却可以成为大律师,为啥,就是因为不会阅读。因为不会阅读,他看任何事注意力会特别集中。(手机党的人会深有同感)因为不会阅读,他特别善于倾听他人,对语言特别敏感。因为不会阅读,他记忆力练的特别好。因为不会阅读,他对细小的动作的感受力超群。因为不会阅读,他能把任何复杂的事情用非常通俗的口语表达出来。二、创新创新创造的机制:1)每一个人面对自己所面对的那个具体问题,然后解决它;2)全人类形成一个创新创造的线,然后将其连接成网,一个巨大的创造就出现了。我们这代人关于创新的认知框架就是每一个创新创造都是可以归到一个一个具体的发明家和创造家的名下。可是到20世纪后半叶以后,科学发展繁荣,但是居然不出现大科学家了呢?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当大科学家发明属于他的科学成果,是人类一个阶段性的现象。1、诺贝尔奖胰岛素的发现:班廷向系主任麦克劳德申请了一批经费用来做一个胰岛素的实验。班廷带着他的助手做了一个分组对照实验:10条狗,5条得了糖尿病,5条没得糖尿病,用没得糖尿病的5条狗的胰岛素注射到5条得了糖尿病的狗身上,过了两个多月,那得了病的狗居然慢慢恢复了。就是这么简单的实验结果就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然后麦克劳德从外地回来对胰岛素的提取和工业化生产做了一些改进,就去申请诺贝尔奖,结果1923年的诺贝尔奖就是颁给了班廷和麦克劳德。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本是同门比亲兄弟还要好的师兄弟,奥本海默曾经夸他们是普林斯顿的一道奇观。但是在论文排名上起争执了,杨振宁觉得按中国人的规矩岁数大应该排前面,李政道觉得按国际惯例的规矩字母在前排前面。但是在参加诺贝尔颁奖的时候,杨振宁带着老婆说也要再前面,李政道忍了。而当杨振宁接受《纽约客》采访时,他扬言他所有的排名都应该在李政道之前。这时李政道就没法忍了,逼得他愤而离开普林斯顿大学,一辈子再也没有复合。背景辐射的发现:宇宙大爆炸学说说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然后发生大爆炸,变成一个温度极高的火球,接着整个火球在慢慢冷却,各种星际物质在慢慢远离这个爆炸中心。既然是冷却过程,它多少会残留一点温度,如果这个温度找不到,这个学说就不成立。这个温度天体物理学家怎么也找不到,却被贝尔实验室的两个工程师找到了。当时发现这个信号的工程师也不知道这个信号是什么,但是被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发现了这个信号就是他们要找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证据。1978年,这个诺贝尔奖就颁给了这两个工程师。当代最著名科学史研究者莫顿说:当诺贝尔奖把每一个科学成果归功于一个人的时候,这是诺贝尔奖的结构性缺陷。2、涌现涌现是指很多宏观现象其实跟构成它的微观个体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比如水,水分子没有波浪现象,只有把一大堆水搁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波浪这种宏观现象。重要的革新创造是一堆小革新,小创新的中间关系。越到现代社会,构建这种中心关系的人就越伟大。比如现代物流,比传统物流,只是每个货多了一个位置参数。现在人类的创新图景呈现两个面向:1、在时间的维度上,它是一颗创新之树。2、在空间的维度上,它是一张创新之网。创新图景如此演化,个人的价值就越重要,只是换了一个类型而已。原来创新的承担者是那些节点型的学霸人物,而未来创新的承担者是那些连线型的学渣人物。学渣会有很好的直觉,两个学霸告诉他的最终答案,他就知道哪个是对的,虽然他说不出什么理由。比如乔布斯,他不会写一行代码,他就用他处女座式的工作方法,把所有的人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全部逼疯,生生就开创了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他没有干任何具体的活,他就是进行一种选择和判断。这个时代当整个创新是在树上和网上完成的时候,谁能找到更广阔的连接途径,谁能做出最精准的最无法琢磨的判断的时候,这样的人往往是人类大创新大创造的承担者。3、五种创新机制1、给予。给予这种行为,你不仅慷慨的帮助了别人,而且可以塑造对方的行为。2、借用和移用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就使。3、杂交把别人借用过来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放在一起,产生新的东西。4、发明一个创新成果会随着时间的演进把多种天赋本性发扬明显出来,你最为创新者,推动这个过程。5、互动之所以玩命创新,就是因为竞争对手跟的太紧。敌人没准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互动对象。这五个创新之法就是在别人的创新成果上,我编织一个创新之网的五种针法。只要你掌握了这五种办法,那创新之树就由你推动成长,创新之网由你亲手编织,而创新的果实就是由你来品尝。本文为学习《罗辑思维:创新是树也是网》的视频整理而成的笔记。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atom(伊顿EATOM),同步更新。本期推荐书目:《创造》【美】凯文·阿什顿
  •     罗胖的解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创造》。一般人都认为,创造是神奇的事——只有天才有可能创造。创造行为有明确目的。而这本书的作者,“物联网之父”凯文·阿什顿却说,那都是鬼扯。从0到1,那是造物主创世纪的做法,绝大多数时候:创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创造可以由普通人发起。创造用普通的方法可以达成。创造是人类大规模协作的现象。《创造》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以下28个真相:1.创造是一项全民活动,成千上万的人作出过贡献。2.创造力是人类天生就有的能力。3.创造力并不罕见,它分布在所有人身上。4.人不是要从事创造,人本身就是创造。5.不断改良的强烈欲望使人类大大优于其他物种。6.工作是创新的灵魂。7.唯一不好的草案是不去开始写草案。8.“如何去做”和“做什么”紧密相连,一个会推导出另一个。9.旧观念会阻碍新的观念。10.发现问题,解决它,然后重复,步骤最多的人胜出。11.决定创新是否成功的不是步伐大小,而是你迈出了多少步。创新要采取步骤,而不是飞跃。12.创新的最佳方法是独自工作,并且在想出对策的时候立刻评估。13.创意源于有意识的思考。14.创造是执行,而不是灵感。15.创新失败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做有用的积累。16.创造真正的秘诀是要永远当一个初学者,有能力看到意料之外的事情。17.创造的自信是一块必须每天强化的肌肉,依靠循环达到提升。18.人类看得更远不是因为巨人,而是世世代代人的工作。19.一个通过创造才存活下来的物种,绝不可能限制有创造力的人。20.创造过程中的挫败感,多半源于担心别人会怎么想。21.激情比奖励更能推动创造。22.第一次创造出来的东西几乎没有多少是好的,但第一张草图的价值是它打破了空白页。23.“新”就是“不同”,所以“不同”能够成为“新”。24.创造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25.成人在行动之前思考,孩子们靠行动来思考。26.最有创意的组织优先考虑行动的仪式,最缺创造的组织优先考虑说话的仪式。27.我们用变化击败变化。28.再见了,天才!这样一本有分量的关于创造的名著,最宝贵之处在于:1.作者凯文·阿什顿不是什么理论家,也不是商学院的教授,而是一个自己就有重大创造成果的实干家,他被认为最早提出并实践了“物联网”概念。2.这本书不是出于想象的心灵鸡汤,也没有枯燥的理论推导,随意翻阅就能遇到来自真实世界的故事,从解决香草授粉难题,到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从可口可乐的诞生,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什么是创造?创造不是魔法,而是工作,勤奋者才有机会。没有创造的生活暗无天日,有创造的生活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自己。以《创造》,致敬2015年勤奋工作的朋友和每天死磕的罗胖自己。凯文·阿什顿《创造》,华夏出版社出品,罗辑思维独家销售。
  •     真本书书写得还不错,里面的很多道理我们也其实从不同角度都听过,不过还是能让我们更深刻地去了理解这些道理,有点不好的地方是翻译的语言读起来不是很顺。作者一开篇讲了一个12岁的黑人奴隶解决香草人工繁殖难题的故事,来说明创造性思维和一般思维其实是相同的,它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只有天才才有,每个人都可以有。牛顿被苹果砸中想出了万有引力理论,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想到了浮力理论,凯库勒打盹时候想到苯分子的环状结构这些传说大都源自后人的猜想和夸大,真实的创造过程其实并不是灵光一现就完成的。头脑不会飞跃,创造只会源自于不断地思考与积累。那怎么才能有创造力呢?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努力工作和珍惜时间。这是老生常谈,也是作者想讲的核心观点之一。作者说工作是创新的灵魂。工作就是起早贪黑,拒绝各种诱惑,拒绝各种约会,放弃了周末,写了再重写,检查又修改,死记硬背和例行公事盯着空白的纸张怀疑自己,在自己不知道何处开始的时候开始,而且在我们继续不下去的时候仍不停止。它并不有趣浪漫,甚至大多数时候十分枯燥。如果我们想创新,我们必须——用保罗·加利科的话来说就是——割开我们的血管,让血流出来。没有什么诀窍或者秘方,创造就是工作,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时间是个伟大的均衡器,它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每个生命都有未知的长度,不论贫富贵贱都一样。任何人都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这个世界上最畅销的文学系列是由一位单身母亲在她年幼的女儿睡着后在爱丁堡的咖啡馆里写下的,改变世界的哲学是由一位在巴黎监狱等着上断头台的囚犯撰写的,三个世纪的物理学是被一名有着专辑审查员终身职位的男子在一年内推翻的。时间总是有的。时间是创造的原料,清除创造的魔法和神话,剩下的就只是工作:通过研究和实践成为专家的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后再寻找新问题的工作,失败后仍继续尝试的工作,思考和完善的工作。创造要有所消耗,它是一整天,每一天。它不知道什么是周末和假期,它不是提供我们一时兴起的消遣,它是习惯、强迫、沉湎和使命。将创造者们联系起来的方式就是他们利用时间的方式。不论你读到什么,不论他们是如何说的几乎所有的创造者都将他们所有的时间花在创造这项工作上。很少有人一夜之间就成功,许多成功者都经历过无数通宵的工作。我们要为此学会拒绝,说“不”要比各种“想法”“才华”重要得多,学会拒绝才能守得住时间,而时间是我们用于编织各种创造物的细线。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怎么样理解初心这个东西呢,作者也提供了一个角度。我们在很多领域确实需要不断地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比如象棋大师,他们看一盘棋就能比普通选手看得很快更远,因为很多模块化的东西已经在他们心中形成,他们专注的已经不只是一颗棋子,一步走法了。但是过于习惯于套路可能会阻止我们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书中讲了诺奖获得者的病理学家罗宾·沃伦的故事,在他发现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之前,其实很多医生和科学家都已经在胃的切片里见过这种细菌,但是大家都受传统观念“细菌无法在胃酸中存活”的影响,无意间都把它们观察到的事实忽略了。在初学者心里有很多种可能,但在专家心里却几乎没有多少种可能性。初心是一种超越专业技能的选择性与盲目性的注意力,一种注意到一切、不去做臆断的注意力。要想有创造力,我们就必须有一种初学者心态,不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这应该也是乔布斯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含义所在。作者引用了很多伍迪·艾伦的名言,看得出来作者对他很是敬仰,毕竟很少有人能一个人胜任导演、编剧和演员这三个角色,还能如此的高产,又把三件事都做到世界一流。书中引用的伍迪·艾伦关于创作的感受确实也让人很受启发:“我从不让时间还未得到利用就过去。当我早晨步行去某个地方,我仍在计划我将要思考些什么,哪一个问题需要我去解决。我可能会说,今天早晨我要想出一些标题。当我去冲澡时,我尝试利用这段时间。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思考,是因为这是解决这些写作问题的唯一途径。”“写作并不容易,它是一种令人感到痛苦的工作,很辛苦,而且你必须拼了命去写。许多年后我读到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实际上,你必须用笔蘸血写作。我曾经清晨就开始写作,不断地写作,写了再重写,然后重新构思,又撕掉所写的东西并从头开始我想出了这样一种强硬的做法——我永远不等待灵感,我总是必须二话不说地着手去做。你知道,你必须强迫自己写作。”关于创造,常常会有一种情绪阻碍我们——因为一开头无法做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所以无法开始去做。我们不知道第一件东西的样子。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的创作已经完成,但实际上从未开始。一件刚开始的事情是正确少于错误,缺陷多于灵巧的,没有什么东西一开始就是好的,但是所有好的东西都需要一个开始。一切都可以后来加以修订和改进。创造的勇气就是去制造一个糟糕的开始。我们也不能因为缺乏灵感而停止工作,我们没有办法一直处于创作巅峰,我们会遇到好日子与不好的日子,伟大的创造者无论在想工作还是不想工作的时候都在工作,无论他们是否有心情,无论他们是否有灵感。要长期工作,而不是视创作灵感的强烈程度而工作。成功不会突然到来,它只会不断积累。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终于找到你了,哈哈,一气呵成,道理讲得很好
  •     用变化去击败变化。互联网时代下的外部环境变化太快,让自己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是加快自己内环境的变化,保持一个“创造”的头脑,也许就能拥有一个性感的灵魂!
  •     何为拒绝创新的三大理由?何谓禅宗中的“初心”?何谓范式?何谓激情?何谓智力上的安全感?“讲真话的人”有什么特点?如何说服别人?
  •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创新的世界是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引用了很多其他关于创新创造的经典书籍来说明为什么以及如何达成创新。 此书可谓是正三观提神醒脑的上佳作品,其中的观点犀利地否定了传统的天生天才论,让我们看到了普罗大众创新创造的一线光明,书中通过真实历史所分析出的一步一步得到创造、坚持、保持初心等等创新过程方法论也是干货类的。 非常推荐!!
  •     创造不是天生的能力,只要确定目标,持续不断的改进,就可以进行创造。创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要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创造需要环境、需要组织。创造是一件痛苦的不为人接受的事情,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需要不断付出的坚持。
  •     核心就是没什么天才,就是要刻苦学习。
  •     如果你之前认为普通人或者自己无法像天才那样创造,或者说创新,是因为没有天才那种灵机一动的瞬间,那这本书会颠覆你的想法。原来天才跟普通人一样的思考方式,之所以为天才,只是他们的坚持与专注。难道只有坚持就行了吗?我们会产生类似的很多疑问。此书也会一一解答,层层深入。让你深信原来自己也可以像天才一样创造。书中给出的答案有一种让你拨开云雾,看清本质。最后此书的结论,为什么要让我们明白谁都有创造的能力,因为与人类的生存与延续息息相关。
  •     创造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高难,其实就是不断的工作、坚持,但是此书读起来有些水土不服,这一点可能是大部分翻译作品的通病吧
  •     不停的工作才是创造的根源。
  •     看看
  •     一般解释创造的书籍。从历史来源。环境,后果和影响等方面综合来讲述创造的产生和来源已经需要的条件和会有造成的问题。
  •     一个个有趣的发明创造小故事让整本书读来无比流畅,并且有好多兴奋点,打破了“只有天才才能创造”这一结果论,每样创新创造都是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得来,没有所谓的基因和天赋差别,每个人都会影响事务的进程,而不是去比较那些看似显而易见的贡献值。
  •     创造是一个连续的事件,人人都能创造,这书是本好的“鸡汤”。个人觉得中国学校的教育应该普及一下书本里面的观念,回到真实事件的创新事件.
  •     书里关于人类对于「新」事物的讨论很有意思, 值得一读.
  •     我现在也琢磨不清,究竟是由于自己的精神状态起伏,导致的的理解力下降,还是说书的中部,往往都在灌水。
  •     关于创造力最靠谱的一本书
  •     不错,获益良多
  •     没仔细阅读,仅浏览,当发明创造故事书看不错。
  •     还算是不错的,逻辑思维推荐书。作者的视角比较不同,可以和凯文凯利的书一起看。
  •     奇书
  •     前面几章写的很好,后面就全是些大段举例子叙述了,英译汉的风格,简直让人读不下去
  •     还是比较能读下去的。创造的确不是件灵感来了就能行的事情。 普通人一样能创造,但创造不是简单的。 后面一章没看下去,觉得不如前面写的让人容易看明白。
  •     西人作文写书之法,目录依思路展开,内容以引据填实,故能写大本的专著,值得认真学习
  •     所谓的进步就是不断地认为以前的自己是傻逼的过程~
  •     天才就是最像自己的人!
  •     这本书写的很好,本质上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故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