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5
ISBN:9787564078027
作者:[英]阿道司.赫胥黎
页数:220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内容概要

阿道司•赫胥黎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身出名门,其祖父兄弟皆为著名生物学家。早年入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后因眼疾改学文学。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堕落,肇因于科学的盲目发展和人类和谐的败坏。作品有《克罗姆•耶娄》《滑稽的环舞》《那些贫瘠的叶子》《旋律和对立》《迷失在加沙》《许多个夏天之后》《时间必须暂停》《天才与女神》《岛》等,《美丽新世界》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金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在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当中,《美丽新世界》排名第5。


 美丽新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3条)

  •     读《美丽新世界》的初心,是想要得到和初看《我们》一样的心灵震撼,但很可惜,这是一本很温和的书,相较于《我们》和《1984》,这本书里构建的乌托邦世界与当时社会的反差并不十分大,而且不合理之处也不很多,所以对自由的向往并不十分强烈,以至于最后结局也不是像《我们》那样在暴力中陨落。这个乌托邦世界,把人类从基因上就分为三六九等,直接决定了他未来将从事的工作,从小的教育是“睡眠教育”,暗示于他们的阶级,他们的身份,就像是重复给他们烙印上“卑微”或是“高贵”的记号。在这里,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被看做是血脉宗亲最稳定关系的家庭,被说成是肮脏不堪的存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无忧亦无惧,然而这本来就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在这里,每个人都属于其他所有的人,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有不同的性爱伴侣,他们有欲望,有对权利和尊贵的向往,但是他们不属于自己。书中将冰岛的原始人地区写成是一个可怕的,完全是原始部落式的生活体系,但这并不公平,可以说,他把几千年演进的文明全部忽视,用原始社会的文明来对比“福帝纪元”的文明,这对比简直是荒谬,以此并不能体现出乌托邦世界的优越性,也完全不能体现意识觉醒后所希冀的生活方式之美好,只能说在立意上就出现了偏差。那个野蛮人,他懂莎士比亚的诗歌,也懂做陶泥和弓箭,他参加过许多圣洁的仪式,也听说过很多美丽新世界的故事。但当他走进这个“美丽新世界”,世界的变化让他猝不及防,所以,他困惑而疯狂,他感觉孤独,他逃离,虽然,并没有成功。这样的世界似乎确实很让人动心,但却经不起深究,经不起思考,难道人生下来的意义就在于什么都不用想,完全不需要努力,完全没有突破,按部就班地过完所谓幸福的一生吗?除了在唆麻的幻想中了无意趣地像个机器似的活着,真的会幸福吗?人是有思想,有灵魂,有意志的个体,这才是人本身最美妙的地方。虽然一些情况确实是现在的我无法理解的,但是很多方面,不可置否的,美丽新世界真的在慢慢变成现实,在另外的一些方面,现实世界的发展与书中描述大相径庭。
  •     反乌托邦三部曲,个个值得我们深思。
  •     美丽新世界,构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空想社会,一副可怕的未来图景。全书情节暗合从生到死的顺序。一开始的“孵化及控制中心”就给人以极大震撼,光听这名字,仿佛是肉食类家禽的养殖场所,哪知道是触目惊心的以人为唯一产品的机械化工厂。满眼程序化的“萌蘖”、“催熟“、”代血剂“、“析出”、条件反射、“预设条件”,其实是血淋淋的卵细胞增殖、激素干预、胚胎刺激、奴化和洗脑,将人从一个细胞开始就物化为机器,不同质量的机器:α-β-γ-δ-ε,性能好的和性能差的,有智能的和无智能的,健康的和畸形的,统治者和奴隶。阶级,从按照出身和财富来划分,变成按预设的肉体生产质量和灵魂塑造条件划分。此后书中还描写了现代化的伴生顽疾:过度消费、毒品泛滥、性早熟与性开放,与现代化的繁荣一起,构成了一片虚假的安逸与幸福景象。全书的结尾部分,描写了两个人的的死亡,极具象征意义。“文明”人,哪怕是被保留地改造过几十年,还是会投入“文明”社会的磷回收流程;野蛮人,接触了“文明”社会的种种诱惑,反而选择自杀。大概是书中第16、17章,大段描写了福帝与三个代表性人物的对话,三人对美丽新世界的怀疑程度递增,在对话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此处应该是作者借他们之口,说出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为全书点题之处。全书除了第一章过于惊世骇俗,其他的情节或多或少在当代都能找到对应的现象。科学的进步,并没有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可能使社会加速向黑暗的深渊滑落。我想,科学是有先决条件的。最后,摘抄几句书中原文:人人都彼此拥有。扔掉强于修补。知识是最高的善,真理是最崇高的价值。稳定是最原始和最终的需要。(这话怎么听着耳熟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到大家都质疑翻译的文学性我就放心了(?)有空大概会补原文。 这是我们正在迎头迈入的世界吧 “未来生活在全息游戏中”这种对衰老和死亡的逃避心,是否已经成为消极懈怠,不曾珍惜现在的唆麻药呢( •̥́ ˍ •̀ू )
  •     看了很久才知道阿尔法,贝尔塔的意思,汗,那样一个秩序井然,到处都是唆麻的“幸福”的模式,尽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无聊的世界,到底什么是自由? 突然想看《乌托邦》和《理想国》了,到底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里,什么才会是终极大统?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轮回的意义更在于过程?
  •     在孵化中心,人的命运从孵化瓶开始就已经设置好了。无休止的睡眠教育,条件设定,每个人都是只是沿着设定的轨道走罢了。
  •     当社会不再有痛苦,每个人都感到幸福,是不是就是最完美的新世界?
  •     没有冲突,没有痛苦,没有激情的美丽新世界,平坦到麻木。不必思考生而为人的意义,也不必去想“我”为何是“我”。又是“自由”与“幸福”的二选一。
  •     想起罗素的那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     触目惊心,科技的力量不受控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乌托邦虽然好,但是人类到底应该追寻什么呢?真的让人迷茫!
  •     本来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读下来,却发现这个荒谬世界的领导人才是最睿智的人。于是,有点像是致敬权威了。
  •     不允许不幸福存在的世界真的就幸福吗?
  •     二十一世纪变化太快了,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事物企图改变你的生活。然而上世纪初就有人说出了很多只要有人存在就不会改变的道理。
  •     我是个野蛮人,可是我向往《美丽新世界》:完美的社会秩序、稳定的阶级性、没有感情羁绊的性爱、随时随地可服用致幻药物。即便有人说《美丽新世界》的幸福是虚假的、因而是可怕的。可作者再三强调,那些你认为他们被控制并且做着裂等工作、一点都不幸福的人,其实他们完全无法察觉自己的不幸,处于那个阶级层面的他们、在意识的极限里仍旧自认是幸福的。 那么多年过去了,《1984》仍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上演;而看似未来的《美丽新世界》也早已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看出端倪。 自由?高尚?英雄主义?文明绝不需要那些。这些东西都是统治效率低下带来的问题。在组织到位的社会里,没有人需要那些。 嗯。当我们追求意义时,生活才显示出痛苦的模样——赫胥黎早已看透一切。
  •     不把人当手段去追求实用科学,而是把实用科学当手段来产生一个自由人的种族
  •     科学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获得幸福我们就要消灭一切苦痛的来源 让人们从不去思考摆脱命运的安排 在不间断的社交活动绚烂的感官刺激里消除孤独 愚民 剥夺人们思考的权利
  •     看过了1984,再看这一部,会觉得他们是多有智慧的作者。用个小说来说这世界的荒谬和危险,内心也是不信可以挽回吧。
  •     1984压抑至极,美丽新世界纵欲无度,个人而讲更喜欢此书,或许是1984有着大量篇幅对政治进行高深地探讨和令人极度不安和恐惧的原因,加之本书故事观赏性更高,对社会的描写也更全面细节,一个更加“稳定”的社会,一个颠覆传统文明的社会,每个人看似都是幸福的,然而这种幸福却是被动的,被设定的,其实我们想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哪怕这会带给我们痛苦,也在所不辞。
  •     读过很久了,没有特别的印象,大概是:放弃思想,逃避到一个只有青春只有放逐的世界,也因此成了工业品吧。 看的时候倒是没有特别震撼,但是读过以后却没有发现更好的作品
  •     因为林俊杰的专辑知道这本书买来读的,值得一读
  •     我们有选择痛苦的权利。
  •     比1984更好地贴近未来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极权,当每个人都无谓地幸福满足时,幸福与满足就不存在了,所以控制人的欲望与追求与思想远远比痛苦更可拍。小说各种情节,对人的分类等也很吸引人,但总觉得有些刻意,阅读体验没有1984好。
  •     现实?幻想?
  •     喜欢这本甚于1984
  •     比《1984》少了历史的沉重感,是提高了科技水平世界和平后的《1984》,依旧磨灭着人性的欲望,依旧对人划分三六九等,自由独立和平等同样是个笑话,代表人性的主角同样死去,他们的死亡同样未对那个世界带去一丝波澜,只是他们自己,最终变成停止在时间线上,丢失了方向只能来回摆动的钟。
  •     另一种甜蜜的压迫
  •     他还是是和言辞犀利的评论,小说缺乏肉感。
  •     全书读下来就是有种恶心感。就像雪国列车上的食物一样。但又不是书不好。
  •     前半部分都有点拖沓了…但最后一段的辩论太精彩!所以不算完美之作,但意义也很棒,1984是太明显的容易引起质疑与反抗,而美丽新世界却很可能让人沉溺而不觉其问题,值得思考。追求不开心不幸福不方便的权利,莎士比亚解读记。
  •     所以我觉得跟1984相比就是资源和生产力的问题,个体需求的过渡放大和克制都只是在不同条件设置下的相对稳态。不过,我其实觉得美丽新世界和1984都是某种程度美好的,因为二者至少都可控,而我十分担心人类会在某一天把自己弄死
  •     现在就在扭曲的美丽新世界。
  •     晦涩易懂。
  •     没有1984好看 前一半的情节还行 但后面就好像是作者磕了六克唆麻后写的 看得我整个人都野蛮了
  •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个人已非人的世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所有事物不以目的为解释,以真理存在,将所有观念定格于先天培育,用唆麻药物麻醉自身的世界。那时,我们都是另外更高阶级里的野蛮人。色情感官司空见惯,莎士比亚是异端。与众不同的人才会孤独。我们失去了不开心的权利,因为文明进程的终点是绝对舒适。
  •     赫胥黎这个人太有意思了 这本书我觉得比《1984》要来的可怕 等我周末再放长评
  •     叹息
  •     一开始向往这种新世界,后细思极恐。什么才是人类最终想要的? 读完对林俊杰的《新地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去听歌看歌词看mv,醍醐灌顶。 科学需不需要被限制?你想不想进入这个世界?我居然…犹豫了。
  •     从后半部分三人与总统的长谈开始看就可以了,不必细看,略略即可。其担忧还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的。“大众”从来都不是一个褒义词。
  •     细思极恐…创造了一个无人伦无痛苦的美好世界,生来就被划分成三六九等,并且安于自己的阶级……值得再读,有些情节尚未读懂
  •     关于自由的矛盾,对未来的担忧,其实很多已经变成现实,人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     反乌托邦经典
  •     怎么讲呢,他反的乌托邦是双重的,即否定了科学与集权的意识形态和物质文明,又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绝对的对自由的追求。这可能来自于一个文学家绝望的嘲讽,很rock。
  •     自由是有选择的权利。能让人愉快的东西很多时候是肮脏廉价的,一时的欢愉不能掩盖更久的空虚,进而诱惑我去寻找更简单的刺激,比如毒品。那种易得的幸福在浪费我的生命,拖累着我让我更不自由。生命如此宝贵,我想有更丰富的故事。可这也是我后天学习到的东西。若生来不自由,又怎会想追求自由呢?
  •     现实世界又比美丽新世界好到哪儿去。小时候我以为真相最重要,后来我觉得活在幻象里卑劣地快乐着也不错。这个转变发生的瞬间,我仿佛听到有声音对我说「欢迎来到人间」。
  •     此书是对追求欲望和物质满足的讽刺,是对消灭人性的恐怖描写。现在社会的阶级性不就是小说里的人种分类吗?书中的唆麻就完全是毒品?让人上瘾不能自已的娱乐产品不也是同样的效果?结合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讲思想洗脑,往深了思考很恐怖,但我们还是要思考,不是吗?
  •     读起来确实比1984枯燥,但私以为不是作者文笔不好,而是书里的人确实生活极为无聊。尽管那个世界的人享受到了极大的生理上的快感,但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视角中看到的是人类文明的崩塌
  •     乔治奥威尔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恐惧的事物” 赫胥黎则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事物” 本书更多的现实意义,指向了现代科技制造的完美基因
  •     心甘情愿比奥威尔思想警察的监控更可怕
  •     想象也仅限于对现实的颠覆,并无创造性与延展的深度
  •     they just won't leave me alone....
  •     牺牲个人意识与思想而得来的稳定就是幸福么?肆意享乐、物质欲望被任意填满的幸福是真的幸福么?这样完美的大同社会是我们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么?一只脚还深陷在1984的泥潭 另一只脚却又踏入了美丽新世界 1984俄式集权?美丽新世界美式集权?是时候看看娱乐至死了
  •     很多年前从桂林某大学图书馆借的,书旧的很,封皮都掉了,是后来某人用纸糊上去的,加上钢笔写的标题年代感十足……现在我们已经远离了1984的世界,现在正朝着美丽新世界走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