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208135509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页数:539页

作者简介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蛰伏六年动情写就 全球60个语种正在流行。
◆斩获诺奖之后还能写出自己的最佳作品,帕慕克就是这样的大师。——《独立报》
◆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东西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只有一样东西支撑着这茫茫人海中的人们,那就是爱。
◆嘈杂腐败而又日新月异的城市史诗,天真、正派又卑微的街边小贩的人生传奇。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是一个讲述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人生、 冒险、幻想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同时也是一幅通过众人视角描绘的 1969—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生活的画卷。
在麦夫鲁特还是一个生活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穷山村少年的时候,他就不住地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
十二岁时他辗转来到“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尔打拼,立刻被那些老城消逝、新城待建的景象所吸引。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土耳其的街道上贩卖钵扎。他与那些在城市繁华外荒凉处的居民一样,渴望致富。但是运气似乎永远都不追随他,他看着亲戚们在伊斯坦布尔暴富并定居;而自己却花了三年时间给一位仅在婚礼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孩儿写情书,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和那女孩儿的姐姐私奔。麦夫鲁特人到中年,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巷里做过许多营生,酸奶小贩、鹰嘴豆鸡肉饭小贩、停车场管理员……
他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妻子,可工作失意、生活窘迫仍不断挤压着他。无论如何,他仍然夜复一夜,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一边卖钵扎,思念自己的真爱,一边琢磨着脑袋里冒出的一个又一个怪怪的东西,这些念头让他自感与众不同。他,一个没钱没地位的钵扎贩子,既属于这个大都市,又在头脑中不停地寻找着另一种生活。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1982 年6 月17 日,星期四)
麦夫鲁特和拉伊哈
私奔不易
第二章(1994 年3 月30 日,星期三)
二十五年里麦夫鲁特在每个冬天的夜晚
放开卖钵扎的人
第三章(1968 年9 月—1982 年6 月)
1.
麦夫鲁特在村里时
这个世界要是说话,会说些什么?
2.

城市尽头的山头
3.
在一块空地上盖房子的有魄力的人
啊呀,我的孩子,你被伊斯坦布尔吓着了
4.
麦夫鲁特开始小贩生涯
你没资格摆架子
5.
阿塔图尔克男子高中
良好的教育可以消除贫富差距
6.
初中和政治
明天不上学
7.埃雅扎尔电影院
生死攸关的一件事
7.
杜特泰佩清真寺的高度
难道那里有人生活吗?
8.
奈丽曼.
让城市成为城市的东西
9.
在清真寺墙上张贴共产党海报的后果
保佑突厥人
10.
杜特泰佩和库尔泰佩之间的战争
我们是中立的
11.
从村里娶姑娘
我的女儿不出售
12.
麦夫鲁特的小胡子
契地皮的主人
13.
麦夫鲁特坠入爱河
这样的不期而遇只会是天意
14.
麦夫鲁特离家出走
要是明天在街上看见,你能认出她来吗?
15.
如何写情书
从你眼睛里射出的魔力之箭
16.
麦夫鲁特服兵役的日子
这里是你的家吗?
17.
军事政变
工业园区墓地
18.
麦夫鲁特和拉伊哈
私奔殊非易事
第四章(1982 年6 月—1994 年3 月)
1.
麦夫鲁特和拉伊哈结婚
有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2.
麦夫鲁特的冰激凌生意
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3.
麦夫鲁特和拉伊哈的婚礼
卖酸奶人当中的可怜人是卖钵扎的
4.
鹰嘴豆饭
不干不净的食物更好吃
5.
麦夫鲁特当爸爸了
千万别下车
6.
萨米哈的私奔
人为什么活在世上
7.
第二个女儿
他的人生仿佛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件事情
8.
资本主义与传统
麦夫鲁特的安乐窝
9.
加齐街区
我们将躲藏在这里
10.
擦去城市的灰尘
我的真主,哪来的这么些脏东西啊?
11.
不见媒婆的女孩们
我们顺道拜访一下
12.
在塔尔拉巴什
世上最幸福的男人
13.
苏莱曼挑起事端
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14.
麦夫鲁特在另外一个角落
明天一早我就去把它要回来
15.
先生阁下
我遭遇了不公
16.
宾博快餐店
千万别让人亏待你
17.
员工们的阴谋
你什么也别管
18.
在宾博的最后日子里
两万只羊
第五章(1994 年3 月—2002 年9 月)
1.
连襟钵扎店
一件光荣的爱国之举
2.
和两个女人待在一家小店里
别的电表别的人家
3.
费尔哈特的电力爱情
咱们离开这里吧
4.
孩子是一样神圣的东西
让我去死,你和萨米哈结婚
5.
麦夫鲁特当停车场管理员
又愧疚又困惑
6.
拉伊哈之后
如果你哭,谁也不能跟你生气
7.
用电消费的记忆
苏莱曼遇到麻烦事
8.
麦夫鲁特在最远的街区
狗只对异己号叫
9.
整垮夜总会
难道对吗?
10.
麦夫鲁特在警察局
我的一生都是在这些街道上度过的
11.
内心的意愿和口头的意愿
法特玛还在上学
12.
菲夫齐耶私奔
让他俩都来亲吻我的手
13.
麦夫鲁特孑然一身
两人彼此这么合适
14.
新街区,旧相识
这是一样的东西吗?
15.
麦夫鲁特和萨米哈
那些信是写给你的
16.

我们谨言慎行
第六章 (2009 年 4 月 15 日,星期三)
十二层的公寓楼
城市的外快是你应得的
第七章 (2012 年 10 月 25 日,星期四).
一座城市的外形和面貌
只有行走时,我才能思考
人物索引
大事记

内容概要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生于伊斯坦布尔,自幼学画,大学主修建筑,后从文。20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在探索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60多种语言出版。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2条)

  •     吸引我阅读此书的是它的名字,而让我坚持将这本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读完的是麦夫鲁特作为钵扎小贩平凡却又耐人寻味的一生。本书的作者帕慕克让人知道并不是只有经历波澜壮阔,充满丰功伟绩的人生才值得书写。在外地求学的我,大概没每半年归乡一次,每次回家再与老友相约散步之时,总能发现这个古老小镇或多或少的变化:街角的KFC已然换了装潢,上次回家时与有人一通胡吃海喝的烤肉店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旋转火锅店。而本能望到不远处街道上车来人往的我家阳台,视线也被新近拔地而起的高楼这遮挡......短短半年光景,这个与各个方面与大城市相比都滞后不止三拍的小镇,就有如此多的变化,那么在麦夫鲁特在伊斯坦布尔生活的几十年里,这座城市是怎样一点一滴地改变,直至面目全非,就可想而知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而在日新月异的这座城市里生活得人们的心,也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去适应这个四处漏风的一夜屋被密不透风的钢精混凝土大楼所取代,却越发冰冷的城市。随着阅读此书的不断深入,我对一直萦绕盘旋在我脑袋里的“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每当夜晚到来,麦夫鲁特挑起两头挂着装满钵扎的的木桶的扁担,穿过野狗遍布的墓地,穿过古老街区的小巷,用饱含感情的声调一声声呼喊着叫卖钵扎之际,他脑袋里幻想的各种事物,他在头脑里完成的与整个世界的对话,将叫卖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听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叠加到自己的记忆之上,这一切或美好幸福的,或绝望苦痛的,如同落叶般飘忽不定的的念头,都是所谓的脑袋麦夫鲁特脑袋里的“怪东西”。但远在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之上的,我所认为的麦夫鲁特脑袋里最”怪“的东西,是当与自己同代的小贩渐渐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消失,纷纷投入到随着城市的发展必将出现的新型行业之中,只有他不管堂兄弟怎样的劝说,始终不曾放下肩头背负的扁担,舍弃钵扎小贩这一营生。街头小贩,这一甚至不能被称做是一种职业的营生,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是低贱的,微薄的收入,卑微的地位。大概只有麦夫鲁特一个人,在他面对他的堂哥苏莱曼嗤之以鼻的质问时,能够包含真诚且坦然的回答:”是的,我认为卖钵扎是神圣的工作。“这样的回答并非他天生固执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使然,而是出于对一种民族传统的尊重以及使其传承下去的责任感。不管城市与人心改变的速度有多快,他依然坚守初心,虽然面对生活得无奈与现实的坚辛有过妥协,但在这一对他来说犹如道德底线的问题上不曾退却半步。这份坚持使麦夫鲁特显得与2000年的伊斯坦布尔格格不入,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成为脑袋里装满奇奇怪怪念头的独特的人,在如今这个物质空间越来越大,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小的时代里,拥有最最广阔的自由,过着独属于他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就算一千个人来到伊斯坦布尔是为了生计利益和账单,总有一个人如同麦夫鲁特那样,是因为对一座城市,一个人,一种职业最质朴的爱。PS:作为一名高中理科,大学也在理学院就读的纯种理科犬来说,对于书中由主人公的眼所展现的时代大事件皆不甚了解,恐怕在阅读此书之前唯一知道的只是911事变,在读完此书之后,诚然对这些事件也并无多少刨根问底,一探究竟的欲望。而每当看完一本书,我脑袋中可大言不惭称作怪东西的念头倒也不少,只是思维太散,思绪太漫,笔力有限,能在这篇作为读后感中所记录下来的,只有我所最能抓住并用文字加以展示的一点罢了,其他念头如白云般飘过,又在某个我触摸不到的角落不知所踪,对于以上两点,我总有种不知所谓的遗憾。
  •     看到一半就开始觉得,做人不能穷啊不能穷啊不能穷。因为父辈穷,麦夫鲁特的妈妈姐姐不能来伊斯坦布尔一家人不能团聚不能互相支持;因为穷,麦夫鲁特和扎伊哈,还有后来的两个女儿蜗居在一个小房间;因为穷,扎伊哈选择了自己在家做人流,最终撒手人寰(扎伊哈死的时候我也好伤心,一个好女人就这样悲哀的走了)。如果麦夫鲁特能多点钱,他们家也不会到这个地步。当然最后因为作者的设定,单纯善良的麦夫鲁特晚年还不错——但是大多数穷人家能有这样的生活么?
  •     用了整整十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看的慢是因为起初要去了解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中生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的完全陌生的人是缓慢和需要思索的,但后来我越来越庆幸自己没有因为绕口的街道地名和复杂的人物名称而放弃,直到五十五岁的麦夫鲁特走在自己的伊斯坦布尔说出最后的那句话时,我眼眶湿润了。因为他可以面对曾给他不安的歪斜的墓碑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城市给麦夫鲁特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人和城市共同变化。爱情可能会萌芽于美丽的外貌,但永恒产生于朝朝暮暮的陪伴。
  •     要是我抢婚抢错人了,我会怎么办。。。
  •     三代人和伊斯坦布尔的变迁史。 土耳其老好人在伊斯坦布尔。 还是斯通纳好一点。
  •     好长。一开始觉得非常有意思,但是越往后看的越累。书名是什么意思哦。
  •     这是我读过的帕慕克最打动我的一部长篇小说
  •     帕慕克的小说,哪怕再厚,都有轻盈的气质,我想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每个人都出来说再加上作者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当然,关键是每个人说得是那么恰如其分,那么有画面感。麦夫鲁特和拉伊哈的爱情当然让人动容,但作为故事背景的大家庭以及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变迁,也让人着迷。麦夫鲁特叫卖钵扎的声音,让我想起小时候听到的“麻花馓子芝麻糖芝麻条”,那也是一个非常高兴的小贩。帕慕克让钵扎的叫卖声继续了下来,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我小时候听过的声音是真的消失了。对我而言,读小说的好处就在于此,它可以让我突然想起生活里曾经很有印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悄然逝去的东西,于是想着,原来一路走过来,其实我也看过了风景。
  •     麦夫鲁特的一生,伊斯坦布尔的变迁。
  •     长篇小说要了解历史和宗教
  •     平凡人的琐碎生活
  •     流动的城市、推进的历史和漂浮在其中沉静的麦夫鲁特,一切都在往前奔跑将他甩得远远的,他却在黑夜里挑着钵扎等着拉伊哈。
  •     取代百年孤独成为我最爱的小说。 城市生长史。 但更多的是麦夫鲁特的人生,孤独。
  •     “身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可能感到孤独,但是让城市成为城市的东西,也恰恰是这种能够在人群中隐藏自己头脑里的怪念头的可能”从村庄人群的迁徙纵观整个伊斯坦布尔的发展,家族和爱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前半段描写太平庸,总觉得枯燥乏味,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却被深深地吸引。地名根本记不住&伊斯兰国家女性真悲哀&宗教的意义在于给无助的人一种寄托
  •     意外的好读,600页很快就结束了
  •     一见钟情并为之倾心的,并不一定是合适的,爱,只有在一起很长时间之后,才能懂的。阴差阳错,能找到真爱,麦夫鲁特是幸运的。时间无法回头,只能往前走,带走了很多东西,但总有人在坚持着那些古老而美好的事物。脑袋里理应装满怪东西,里面有爱,有对生活的无限幻想。
  •     哎,读的人挺伤心的,读完有时间再写点感想吧
  •     难以忘记麦夫鲁特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的一声声“钵——扎——”,不单为着生计,还因了对家、故土、旧时光、思维的充分自由,他爱上走街串巷。这其后的,才真是生活的曼妙处啊。异域城市的群像固然吸引人,然而它映照出的一颗单纯善良的、在城市与人心之年月嬗变中始终光洁通透的心更让人动容。值得自己更深体会的东西有两者:一是思考之中,才有生活之外;二是用来洗濯历史与人心尘埃的,总会是满蘸的爱。
  •     ”从哈桑伯父家走回自家的路上,麦弗鲁特发现了远处城市的璀璨灯火,天鹅绒般的夜空和伊斯坦布尔的霓虹灯。有时,藏蓝色星空中的一颗星星引起他的注意。父亲在不停的唠叨,用大手牵着他,他则幻想着它们正朝着那颗星星走去。有时,远处的城市一点也看不见,从周围山坡上成千上万的窗户里折射出的暗橙色灯光,给麦弗鲁特展现出一个远比他认识的更为耀眼的世界。有时,附近山坡上的灯光淹没在浓雾中,麦弗鲁特就会在愈发浓厚的雾气里听到狗叫声。“
  •     众多写给城市的情书之中,这一本最温暖。
  •     阅读《斯通纳》对平凡人生琐碎文字的承受红线,在此书面前被完全击溃。可笑的益处是,看这本书时我度过了三段蜗牛睡眠app超过90分总评的瞌睡。我记得上一本令我如此痛苦的是《二手时间》,都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喜欢斯通纳是因为其人性光点反比环境有亮暖:智慧又真诚。而麦夫鲁特就是个傻窝囊废,我能找到的优点也只有长得好和JJ大。天,这本书竟把我对他人的标准提拔到如此高度:器大的帅哥绝非好评首选项。我讨厌这个事后诸葛亮的弱男人,情智双商两全无;我也不喜欢这个故事,两点明明可以直接连点成线,却偏要反向绕地球一圈相关联。看到那么多我不能理解的高评分,好吧,一本书让我看的如此嗜睡又难受,至少从感情渲染上不是烂书。另,我很想吃Boza,感觉会跟印度的Kheer一样美味,因为上学期吃到的鹰嘴豆炒饭炸鸡配咖喱超好吃!
  •     伊斯坦布尔是一定要去的,善良的品质是一定要有的,喜欢的人是一定要保护的。
  •     一开始对这种多角度叙述并不习惯好像又回到了当初看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时的困顿感。这本书从一开始的私奔所勾起的阅读欲望随着时间的回溯反而一点点消磨殆尽。但整个故事在麦夫鲁特结婚生女的那段重新给人一种生气。(这也是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那种普通人的琐碎而平凡的日常反倒让人有种朴实的满足感,读着这样的文字有时候是种“危险”的事情,因为它让人在不自觉中会生出这样的念头:即使这样度过这一生,好像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     麦夫鲁特的人生几十年 见证了整个伊斯坦布尔甚至土耳其的变革 就像钵扎的命运一样 麦夫鲁特也经历了人生的兴衰起落 让人唏嘘
  •     2017第11本,看到麦夫鲁特在书本最后说,最爱的是拉伊哈时真是又哭又笑。小人物的命运什么时候都不是自己能主宰的,只能做到忠于自己地活。
  •     细腻的描写了居住在伊斯坦布尔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人们的生活琐事,关于爱情的热忱,对新生活的向往,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宽容和接纳,嫉妒心和猜忌以及对那些快速变化的街道,建筑,赚钱行当和人心,都刻画的非常具体。然而所有运转的东西都离不开一个俗套却隽永的主题:爱。因为爱,贫穷的爸爸努力坚持维生不让家人发现自己的困窘,即使再苦再难。妻子体谅丈夫的不易,靠自己的努力在赚一份功劳,爸爸原谅私奔的孩子……可是貌似都是所有的孩子,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总是做一堆伤人心的坏事,反而到了年老的时候从更年轻的人那里获得相同的回馈。一切都还是守恒的,不是么?
  •     絮絮叨叨,拉拉杂杂,跟红相差太远。故事性不强,对话式行文真不喜欢。
  •     小人物面对时代的变迁既伤感又无力,而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
  •     纸张间体验伊斯坦布尔的过去与现在
  •     不算很喜欢,但有些细节很有趣
  •     小人物见证城市的变迁。钵扎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消失在街头,一般百姓在历史和城市进步面前总会显得有点无奈。看完小说觉得最可贵的就是麦夫鲁特的善良没有改变。也是这份善良让他在命运面前选择了逆来顺受和拉伊哈结婚。 拖了半个多月看完这本小说,确实很棒!没有想到最终麦夫鲁特也和萨米哈在一起了
  •     在这世界上,我最爱拉伊哈了。
  •     有点悲伤,看完后很想去麦夫鲁特走过的地方去看看。
  •     很难读完,但很值得一看
  •     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共同点
  •     变动的社会,变迁的城市,内涵却是其中不变的人。
  •     好多年前有一阵,因为诺贝尔,书店里摆满了我的名字是红,心里就觉得有点腻歪,一直没有看,最近偶尔被这个名字所吸引看完这本,有冲动补完作者所有作品
  •     可惜,一個城市的外形和面貌,比人心變得更快。
  •     一人一世若遇上周遭天翻地覆之变,是幸是不幸?想固守的而不能,只得随波而流,夜里片刻钵扎叫卖,才是真正快乐之时吧。
  •     走过了麦夫鲁特这个钵扎小贩的大半生,也随着麦夫鲁特见证了伊斯坦布尔的这座城市变迁。
  •     帕慕克最好读的作品,底层人的生活
  •     那些区县,街巷,山川河流名称在外人看来拗口又陌生,大概只有真正在伊斯坦布尔生活过的人才能沉浸在这本书里,与作者一同呼吸熟悉的钵扎气息,但又不能否认身边就有麦夫鲁特这样勤劳善良的存在。
  •     纵然城市会变 人心会变 只有他对她的爱没有变
  •      在现代化进程里,一个小贩成长、努力生活的文学作品,在伊斯坦布尔一夜屋生活的小贩关于爱情的选择,责任,坚持,以及一些不同寻常的想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很大的启示。
  •     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 我以为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 然后构筑出来的新世界 读了之后 才发现是伊斯兰教的局部生活的投影 第一感触就是 人家十几岁就结婚 30多岁竟然就老了 感觉他们人的寿命太过急促 3个男人 3个姐妹 情感交织 里面不像中国的一些文学 非得分出好人坏人 其实人性不就是没有纯黑纯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明面与阴暗面 最后 男主虽然与萨米哈 结婚 但依然深深爱着拉伊哈 忽然觉得拉伊哈是比自己玫瑰般美丽的妹妹幸福多了
  •     在豆瓣榜单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才意识到春节的时候把它给看了。真是非常长非常长的小说,看完产生了对伊斯坦布尔已经十万分了解的错觉。
  •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化发展史,小人物与时代,都是大事件。
  •     别忘掉初心 别亵渎了善良。保留着未得到的美好 心存着对现世的感激。时光匆匆流去 才知枕边人最真。
  •     麦夫特鲁,小贩的一生,见证着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发展。政变,战争,驱逐希腊人,在麦夫特鲁生活的世界中同步着。他属于善良的旧时代人。厚厚的书,厚厚的人生,奇幻有魔力的伊斯坦布尔。
  •     时间总是能改变一切,直到我们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明白,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挑着扁担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倒不是因为他是个智者,只是时间无论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都改变不了他
  •     包含了一個男人由成長至成熟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對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城市生活的理解。
  •     每个人的青春期和每个城市的改变在同一时代似乎超越地点而相似.逝去的是传统时间和记忆.不变的是诚实孤独和内心的执着.麦夫鲁特和拉伊哈的爱情诠释了真正的爱是理解支持与陪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