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人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09763487
作者:[美]邓恩(George H. Dunne)
页数:394页

作者简介

《一代巨人》以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为时间段,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奔向“月球”/1
第二章 利玛窦参加远征军/10
第三章 利玛窦主持工作/28
第四章 扩展根基/45
第五章 登上了“月球”/67
第六章 收获/80
第七章 暴风雨的前奏/107
第八章 台风/129
第九章 在暴风雨中前行/149
第十章 是谁杀了知更鸟/165
第十一章 新与旧/188
第十二章 潮起潮落/205
第十三章 栋梁的倒塌/220
第十四章 兄弟帮兄弟/234
第十五章 多么美好和快乐啊……/255
第十六章 烈火下的适应策略/283
第十七章 礼仪问题/297
第十八章 绿色的土地/319
第十九章 适者生存/334
第二十章 红色的顶戴和金色的鹤/361
第二十一章 参天大树的倾倒/379
尾 声/390

内容概要

邓恩(George H.Dunne)(1905~1998),男,生于1905年,美国现代耶稣会士。于1998年6月30日在加州的洛斯加托斯去世,享年92岁。生前曾在圣路易斯大学执教,于1961年被任命为乔治敦大学校长助理。与中国的友谊可以追溯到50多年以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在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结束了在中国的传教事业,返回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就是以来华传教士研究为题的,但是他的论文基本上只是利用了第二手资料,对此他感到十分不满意,于是产生了到罗马继续他的研究的想法。

余三乐,男,现任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明史学会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2005年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仁惠之星”二级勋章。从事明史和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多年。出版《孙承宗传》《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北京的天主教堂》《明代宫廷里的外国人》《徐光启与利玛窦》《从利玛窦到汤若望:晚明的耶稣会士》等作品。。石蓉,译有《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等。


 一代巨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该书作者邓恩是一位美国现代耶稣会教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中国传教,1949年以后他返回美国攻读历史学博士,1959年以后他终于有机会研究罗马梵蒂冈档案馆的第一手历史资料,通过潜心梳理,他用大量的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写出了本书。邓恩用通俗生动、准确的语言叙述了明末清初,最早到中国传教的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故事。由于作者是一位传教士,他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总结西方天主教在华传播历史上的经验,但我们仍能从中认识到如何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融合。第一代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面临非常巨大的困难,从语言、文化背景、习俗、服饰等等方面,都对中国感到不适应,把到中国传教视为“开拓月球”:“没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进入中国,就等于尝试着去接近月球。”范礼安最早提出了“中国化”的传教策略,这个中国化的策略就是“文化适应”,它“是以尊重当地文化为基础的,它植根于谦虚的精神和对无论何方的人民都有同等价值的理解之中。”从利玛窦到汤若望都奉行这样的策略,努力学好汉语和文言文,适应和理解中国人的文化和礼仪规范,因而从帝国的上层得到了肯定,他们带去的西方科学文明也打开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视野。这一代耶稣会士面临两方面的困难和质疑,西方天主教质疑他们对中华礼仪和祭拜祖宗文化的妥协歪曲了天主教教义,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保守派士大夫则质疑他们在华传教的动机。清康熙以后天主教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被清政府禁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大大削弱,对比兰学在日本的境遇真有天壤之别,这也成为一个历史分水岭。(王绍贝)http://epaper.nandu.com/epaper/C/html/2014-11/30/content_3353089.htm?div=-1
  •     买这本书是因为想起了小时候历史书一个外国人传教士和中国官员的画像,对那就是利玛窦传教士,一个外国小胡子,当时就相当好奇他是怎么会说汉语或者能听懂汉语的。而且从一个传教士到接触到当时国家权利机关高官的。明末清初从利玛窦到汤若望的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传奇人物的经历一直让我很是着迷。
  •     买这本书主要是被书名吸引的——《一代巨人》,到底是谁?很好奇什么样的人会被作者尊为一代巨人。本书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 、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之前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可以趁此机会了解一下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方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宗教的记录。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王朝的更新换代,西方传教士还是能够尽己所能恪守对上帝的信仰和承诺,着实令人感动!
  •     对明末清初耶稣会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写得公允。对于当时的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国情、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背后的原因、以及该传教策略在教会内部引发的争议,都理解的很到位,非常难得。
  •     真正的巨人
  •     叙事流畅,分析到位,用材料说话,值得一读。但翻译比较马虎,比如利玛窦的逝世年写成1601,所有引文基本也没翻译成文言原文,而是用白话文代替。
  •     从利玛窦到汤若望,好看,感觉教徒的书都是很宽宏博爱
  •     可与谢和耐的《中国与基督教》对照阅读。。
  •     以利玛窦为主线,讲述明代末年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故事,对于中西文化冲突的介绍比较到位。作者本人就是在中国有过传教经历的传教士,传教士写传教士,自然多有溢美之词,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或许正是因为作者非学者出身,全书的故事性也大于学术性,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     逃跑又被人炮打被逼回来的崇祯皇帝 ‘汤若望看着他骑马从耶稣会教士的房屋前经过’
  •     三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血雨腥风与纵横捭阖中扶摇直上,随机应变,因形势而造英雄,仔细分析利玛窦的人生,可以看到一个学术巨人,也是时代英雄是如何炼成的,书也写的特别带劲儿,让人看的大呼过瘾!2015年看的最爽的书,第1600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