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121201677
作者:谢希仁
页数:445页

作者简介

本书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于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分别出了修订版,2006年8月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在正在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次修订版在内容和结构方面都有很大的修改。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1章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
1.2因特网概述(3)
1.2.1网络的网络(3)
1.2.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4)
1.2.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7)
1.3因特网的组成(8)
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9)
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1)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6)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7)
1.5.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7)
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17)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8)
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9)
1.6.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23)
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4)
1.7.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24)
1.7.2协议与划分层次(26)
1.7.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28)
1.7.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31)
1.7.5TCP/IP的体系结构(33)
本章的重要概念(35)
习题(36)
第2章物理层(38)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38)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39)
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39)
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40)
2.2.3信道的极限容量(42)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43)
2.3.1导引型传输媒体(44)
2.3.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47)
2.4信道复用技术(50)
2.4.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50)
2.4.2波分复用(53)
2.4.3码分复用(54)
2.5数字传输系统(55)
2.6宽带接入技术(57)
2.6.1ADSL技术(57)
2.6.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59)
2.6.3FTTx技术(61)
本章的重要概念(62)
习题(63)
第3章数据链路层(65)
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66)
3.1.1数据链路和帧(66)
3.1.2三个基本问题(67)
3.2点对点协议PPP(72)
3.2.1PPP协议的特点(72)
3.2.2PPP协议的帧格式(75)
3.2.3PPP协议的工作状态(76)
3.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78)
3.3.1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78)
3.3.2CSMA/CD协议(81)
3.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86)
3.4.1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86)
3.4.2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88)
3.4.3以太网的MAC层(89)
3.5扩展的以太网(93)
3.5.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94)
3.5.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95)
3.6高速以太网(103)
3.6.1100BASE—T以太网(103)
3.6.2吉比特以太网(104)
3.6.310吉比特和100吉比特以太网(105)
3.6.4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106)
本章的重要概念(107)
习题(109)
第4章网络层(112)
4.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112)
4.2网际协议IP(114)
4.2.1虚拟互连网络(115)
4.2.2分类的IP地址(117)
4.2.3IP地址与硬件地址(121)
4.2.4地址解析协议ARP(123)
4.2.5IP数据报的格式(126)
4.2.6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131)
4.3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133)
4.3.1划分子网(133)
4.3.2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139)
4.3.3无分类编址CIDR(构成超网)(140)
4.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146)
4.4.1ICMP报文的种类(146)
4.4.2ICMP的应用举例(148)
4.5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149)
4.5.1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149)
4.5.2内部网关协议RIP(152)
4.5.3内部网关协议OSPF(157)
4.5.4外部网关协议BGP(162)
4.5.5路由器的构成(166)
4.6IP多播(169)
4.6.1IP多播的基本概念(169)
4.6.2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171)
4.6.3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171)
4.7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176)
4.7.1虚拟专用网VPN(176)
4.7.2网络地址转换NAT(179)
本章的重要概念(181)
习题(183)
第5章运输层(188)
5.1运输层协议概述(188)
5.1.1进程之间的通信(188)
5.1.2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190)
5.1.3运输层的端口(191)
5.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93)
5.2.1UDP概述(193)
5.2.2UDP的首部格式(194)
5.3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195)
5.3.1TCP最主要的特点(195)
5.3.2TCP的连接(197)
5.4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197)
5.4.1停止等待协议(198)
5.4.2连续ARQ协议(201)
5.5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202)
5.6TCP可靠传输的实现(205)
5.6.1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206)
5.6.2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209)
5.6.3选择确认SACK(211)
5.7TCP的流量控制(212)
5.7.1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212)
5.7.2必须考虑传输效率(213)
5.8TCP的拥塞控制(214)
5.8.1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214)
5.8.2几种拥塞控制方法(216)
5.8.3随机早期检测RED(221)
5.9TCP的运输连接管理(224)
5.9.1TCP的连接建立(224)
5.9.2TCP的连接释放(226)
5.9.3TCP的有限状态机(228)
本章的重要概念(229)
习题(230)
第6章应用层(235)
6.1域名系统DNS(236)
6.1.1域名系统概述(236)
6.1.2因特网的域名结构(237)
6.1.3域名服务器(239)
6.2文件传送协议(244)
6.2.1FTP概述(244)
6.2.2FTP的基本工作原理(245)
6.2.3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246)
6.3远程终端协议TELNET(247)
6.4万维网WWW(248)
6.4.1万维网概述(248)
6.4.2统一资源定位符URL(250)
6.4.3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251)
6.4.4万维网的文档(258)
6.4.5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264)
6.4.6博客、微博和轻博(266)
6.5电子邮件(268)
6.5.1电子邮件概述(268)
6.5.2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271)
6.5.3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273)
6.5.4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274)
6.5.5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275)
6.5.6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275)
6.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79)
6.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81)
6.7.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281)
6.7.2管理信息结构SMI(283)
6.7.3 管理信息库MIB(286)
6.7.4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288)
6.8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291)
6.8.1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291)
6.8.2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293)
本章的重要概念(295)
习题(296)
第7章网络安全(300)
7.1网络安全问题概述(300)
7.1.1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300)
7.1.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301)
7.1.3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302)
7.2两类密码体制(303)
7.2.1对称密钥密码体制(303)
7.2.2公钥密码体制(304)
7.3数字签名(305)
7.4鉴别(306)
7.4.1报文鉴别(306)
7.4.2实体鉴别(308)
7.5密钥分配(310)
7.5.1对称密钥的分配(310)
7.5.2公钥的分配(312)
7.6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313)
7.6.1网络层安全协议(313)
7.6.2运输层安全协议(316)
7.6.3应用层的安全协议(319)
7.7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321)
7.7.1防火墙(321)
7.7.2入侵检测系统(322)
本章的重要概念(323)
习题(324)
第8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326)
8.1概述(326)
8.2流式存储音频/视频(330)
8.2.1具有元文件的万维网服务器(331)
8.2.2媒体服务器(331)
8.2.3实时流式协议RTSP(332)
8.3交互式音频/视频(333)
8.3.1IP电话概述(334)
8.3.2IP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338)
8.3.3实时运输协议RTP(338)
8.3.4实时运输控制协议RTCP(340)
8.3.5H.323(341)
8.3.6会话发起协议SIP(343)
8.4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345)
8.4.1使因特网提供服务质量(345)
8.4.2调度和管制机制(346)
8.4.3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350)
8.4.4区分服务DiffServ(353)
本章的重要概念(355)
习题(356)
第9章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359)
9.1无线局域网WLAN(359)
9.1.1无线局域网的组成(360)
9.1.2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364)
9.1.3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365)
9.1.4802.11局域网的MAC帧(372)
9.2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375)
9.3无线城域网WMAN(378)
9.4蜂窝移动通信网(379)
9.4.1蜂窝无线通信技术简介(379)
9.4.2移动IP(382)
9.4.3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对移动用户的路由选择(386)
9.4.4GSM中的切换(387)
9.4.5无线网络对高层协议的影响(388)
9.5展望(389)
本章的重要概念(391)
习题(391)
第10章下一代因特网(393)
10.1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IPng)(393)
10.1.1解决IP地址耗尽的根本措施(393)
10.1.2IPv6的基本首部(394)
10.1.3IPv6的扩展首部(396)
10.1.4IPv6的地址空间(398)
10.1.5从IPv4向IPv6过渡(403)
10.1.6ICMPv6(405)
10.2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406)
10.2.1MPLS的产生背景(406)
10.2.2MPLS的工作原理(407)
10.2.3MPLS首部的位置与格式(410)
10.3P2P应用(412)
10.3.1P2P工作方式概述(412)
10.3.2使用P2P技术的电骡eMule(413)
10.3.3使用P2P的比特洪流BT(414)
10.3.4P2P文件分发的分析(415)
本章的重要概念(417)
习题(418)
附录A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420)
附录B英文缩写词(433)
附录C参考文献与网址(443)
光盘内容
1.电子教案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的演示
3.第4版(2003年)教材及附录中的部分内容:
3.1可靠传输
3.2广域网
3.3附录B:随机接入技术ALOHA
3.4附录C: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5附录D:关于ATM的通信量
3.6附录E: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

编辑推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6版)》的特点是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6版)》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信。

内容概要

谢希仁,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有:1986年完成总参通信部局域网办公系统项目;1987年在《电子学报》发表“分组话音通信新进展”;为国内首次介绍分组数据通信;1991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组交换的话音数据通信系统”项目。1999年完成第一个军用卫星通信系统网管中心的研制任务及“金桥网网管技术”项目等。上述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军队和部级奖项。著有:《计算机网络》第1至第5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总印数约200万册;译著网络类图书2种,主持翻译图书14种。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5—09 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号要划分为三种? 5—10 试说明运输层中伪首部的作用。 5—11 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然后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数据报。既然都是数据报,是否可以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有提供? 5—12 一个应用程序用UDP,到了IP层把数据报再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发送出去。结果前两个数据报片丢失,后两个到达目的站。过了一段时间应用程序重传UDP,而IP层仍然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来传送。结果这次前两个到达目的站而后两个丢失。试问:在目的站能否将这两次传输的4个数据报片组装成为完整的数据报?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后两个数据报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缓存中。 5—13 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字节。在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IP数据报片?说明每一个IP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 5—14 一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的十六进制表示是:06 32 00 45 00 1C E2 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还是从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5—15 使用TCP对实时话音数据的传输有没有什么问题?使用UDP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 5—16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否可行?为什么? 5—17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收到重复的报文段时不予理睬(即悄悄地丢弃它而其他什么也不做)是否可行?试举出具体例子说明理由。 5—18 假定在运输层使用停止等待协议。发送方在发送报文段M0后在设定的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于是重传M0,但Mo又迟迟不能到达接收方。不久,发送方收到了迟到的对M0的确认,于是发送下一个报文段M1,不久就收到了对M1的确。接着发送方发送新的报文段M0,但这个新的M0在传送过程中丢失了。正巧,一开始就滞留在网络中的M0现在到达接收方。接收方无法分辨M0是旧的。于是收下M0,并发送确认。显然,接收方后来收到的M。是重复的,协议失败了。试画出类似于图5—9所示的双方交换报文段的过程。 5.19 试证明:当用n比特进行分组的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等于1(即只能按序接收分组),则仅在发送窗口不超过2"—1时,连续ARQ协议才能正确运行。窗口单位是分组。 5.20 在连续ARQ协议中,若发送窗口等于7,则发送端在开始时可连续发送7个分组。因此,在每一分组发出后,都要置一个超时计时器。现在计算机里只有一个硬时钟。


 计算机网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学校课程教学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写的真的非常好!层次非常清晰,前两章可以大致浏览即可,重点是在 数据链路层 到 运输层。运输层的可靠传输协议, 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连接管理 都写的非常清晰易懂。这本书好就好在非常适合自学,当时课程上跟老师学的一般般,就是说课堂上学的迷迷糊糊。。。最后学期末空出了一个星期没课,我就利用那一个星期,彻彻底底把这本书的前五章(到运输层结束)全部自学了一遍,豁然开朗,原来计算机网络就是这样子的,有种打开了人通二脉的感觉,爽~~~好书,推荐!!!
  •     一、二章1.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计算机网络: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连网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 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互联网(internet):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组成的网络,即“网络的网络”。因特网(Internet):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由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作为规则,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资源、软件、硬件)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第二阶段:组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传输技术:广播网、点对点网;按规模: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校园网(有的是个人域PAN);按因特网技术:Internet(因特网)、Intranet(互联网)、Extranet(外联网);按交换技术:线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信元交换网;按带宽:窄带网、宽带网(2Mbps)按服务对象:公用网、私用网5.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网络按照功能分成一系列的层次,每一层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协议,相邻层间通过层接口提供服务,服务通过服务原语来实现。比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户之间端到端的信息传送,它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7.OSI/RM体系结构(开发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8.TCP/IP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9.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物理层传输比特,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传输;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递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链路上传送帧(Frame);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吧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封装成分组(IP数据报,数据报)或包(packet)进行传送,此层的协议为IP(ICMP,ARP,RARP);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此层协议为TCP(传送报文段segment)、UDP(传送用户数据报);应用层:通过应用层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此层协议有HTTP、SMTP、FTP、Telnet、DNS,此层的数据单元为报文(messege)10.一些概念: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间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是垂直的功能模块。服务原语: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服务访问点SAP: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数据封装:将协议数据单元(PDU)封装在一组协议头和尾中的过程。带宽: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比特每秒。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RRT往返时间:他表示从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11.主机在网络的边缘进行信息处理;路由器在网络的核心,按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交换分组12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反应),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第三章 物理层1.物理层的任务:负责比特流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2.几种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时分、频分、码分、波分复用3.物理层的四大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 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4.通信的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5.消息:包含特定含义的信息;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6.按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分类: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7.常用的编码方式:不归零码、归零码、曼切斯特编码、差分曼切斯特编码8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9.香农公式:C=Wlog2(1+S/N)10.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11.两个重要的传输数率T1(1.544Mbps),E1(2.04Mbps)12.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13.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14.时延的计算方法15.综合布线系统六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垂直主干线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16.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曼切斯特编码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2.数据链路:数据传播的物理线路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控制4.帧同步方法:字节计数法(帧头存放一个域放置该帧的字节数);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使用特殊的ASCii 字符作为帧的起始和终止定界符);零比特插入法(使用一个特殊的比特模式作为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编码违例法(作为冗余码字作为帧的边界)5.差错控制:CRC校验的原理以及计算6.流量控制的两种协议:停等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及其工作原理GO-BACK—N和选择重传的发送窗口大小7.数据链路层协议起止式异步通信规程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8.HD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帧格式定义、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9.Internet2个数据链路层协议:SLIP(串行线路网际协议),PPP(点对点协议)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1.局域网的组成:硬件: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网卡、连网设备、电缆及其附属设备;软件:NOS、驱动程序、通信协议、其他网络系统软件2.CSMA协议的原理和分类,‘坚持’的含义3.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碰撞窗口的大小(2倍传播时延),最小报文长度限制(报文发送时间远远小于碰撞窗口的大小)4.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在局域网中被划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5. 中继器/集线器(HUB):物理层,连接2个网段网桥/交换机 :链路层,LAN之间的连接路由器 : 物理层,网络之间的连接:LAN-WAN,WAN-WAN网关 :传输层及以上,不同协议系统之间的连接访问服务器:拨号上网第六章 网络层1.OSI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VC(虚电路),DG(数据报),而Internet只提供IP服务(数据报)2.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三个协议:ARP/RARP、ICMP、IGMP3.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本质、IP地址的长度、三类IP地址的区分4.子网的划分:分配方法、地址掩码的确定、最多的子网数和主机数,及其它的数值范围、地址分配5.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内路由选择6.ARP作用: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RARP作用:将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DNS作用:将域名地址和IP地址相互转换;NAT作用:网络地址转换7.自治系统:8.Internet路由协议的分类:IGP(Interior Getway Protocol)、EGP(External Getway Protocol)、BGP(Border Getway Protocol)9.IGP包含的协议:RIP、OSPF、HELLO、IGRP、EIGRP10.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11.距离矢量(DV)路由选择算法、链路状态(LS或SPF)路由选择算法第七章 传输层1.逆用/复逆用2.UDP、TCP的报文格式:3.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释放连接4.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的原理5.拥塞控制6.差错控制第八章 应用层1.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及各协议之间的配合工作过程2.各种应用层协议
  •     读之前有看Computer Network也就是AST写的那本经典的前面部分,写的真真的够细致,甚至都开始罗嗦了,证明什么的一点点都没丢。这本吧,你给公式不给证明,你起码弄个Appendix啊?可是没有就是没有,美其名超出本书访问,不禁让我想起天朝西交编得一本英文版工数里的一句,This issue is out of the scope of this book。然后也有看Top-down approach那本,讲解的也很到位,而且做得比喻都很贴切,官网还有对比较难问题的讲解和演示,真的是业界良心。这本老觉得干巴巴的生硬的内容。总之作为一个初学者对它的感觉只能到这个程度。要不是期末复习没时间看那俩大厚书,真心是不会看这本,太硬了,吃不动。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书不用说很好,但是有破损,亚马逊,唉不想说了
  •     之前买的第五版蓝色版弄丢了,所有买了第六版绿色版(谢希仁这是准备集齐七种颜色的书召唤神龙吗……),还不错,在国内教材里面算非常好的了。
  •     质量很好。附有光碟。第六版竟然比第五版还便宜,真不知道定价机制是怎样的。。。
  •     挺不错的,是正版的!
  •     作为教材的书,我打心眼里不喜欢读。不过这本书也算是引导我学习网络的一本书吧。
  •     讲得很清晰。
  •     第一本一字不拉看完的专业书
  •     垃圾书,废话多,排版乱。
  •     好书,我是说作者一定也爱Tanenbaum.
  •     我喜欢看计算机网络,现在正在学习中。纸质很不错哦,正版!!!
  •     同比相同的计算机网络书这本书真的一般般
  •     很号,很不错,准备认真学。
  •     书的质量挺不错的,目前没有发现错误
  •     主要读了五层协议
  •     很多内容过时了,有些平时用得比较多的,比如NAT,又讲得不够详细。
  •     宝典
  •     书里面有光盘,我不是学这个的,也能看懂。
  •     考研参考教材,买来看完发现有些知识点根本没讲……考题肯定不会做……
  •     非常少见的国内的非常良心的教材了。说真的。
  •     讲解计算机网络特别通俗易懂的书,非常推荐新手阅读!
  •     太硬,太干,咬不动。
  •     细致入微,条理分明
  •     书是正版的,还开有发票,比较正规
  •     书是不错,买了半个多月了今天才想看看光盘的时候才发现附带光盘是裂掉了的,唉、、
  •     内有光盘,有课件的,适合自己看,好
  •     在学校的教材里算比较良心了。
  •     偏应用的网络书
  •     作为入门挺好,可以让你对计算机网络有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去看下《TCP/IP详解》,进一步深入提高。
  •     这本书被我翻到有点烂了,写得挺好的
  •     有些地方印刷得不好,看起来比较费力
  •     算正常书籍吧
  •     对新手极不友好,几乎没有类比和比喻,充斥了生涩的名词,另一本《自顶向下》就好的多,这本谢希仁的不推荐自学
  •     比较适合自学者使用,内容简单易懂
  •     其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教材 结构清晰表达明确 连续阅读无断层感 相对于自顶向下这本书看的更多更深 哪怕是在2年前考试的时候读的 现在有关码分多址 tcp连接过程等几部分内容还历历在目
  •     其实初学者拿来学习是利器
  •     基础书籍 正版 初学者 很是不错涅
  •     书没什么问题,质量也不错
  •     中规中矩的教材,很无聊。
  •     谢老师著作 国内计算机网络比较好的教材
  •     写得好详细,比之前看得教材都要好,特地来豆瓣里给个赞!
  •     书也看不出了什么好坏,挺不错的
  •     我们的教材,有的地方说的很清楚,有的地方却没有那么好,正确的阅读姿势是和自顶向下一起以及TCP IP卷详解一一起读!
  •     对所有的中国教材都没什么好感
  •     对得起价格
  •     写的很好很权威,然而终究逃脱不了“教材”的评价!毕竟是教科书!
  •     作者真的很用心
  •     我是一名讲授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教师,从第4版开始使用谢老的这本教材。感觉非常适合我们中国的学生使用,PPT课件做得也很好,教师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修改即可使用。而且谢老也出了配套的《习题解答》。另外,还有2个小小的建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IPv6已经非常普及,建议将IPv4和IPv6放到网络层同时对应着讲授。本课程再配套安排8-12个对应的实验比较好,每个实验2学时左右。
  •     看看看记记记理解理解考考考
  •     比较全面,里面有一个光盘,有课件
  •     看过TCP/IP详解,也看过这本书,从入门来说,比TCP/IP详解好
  •     阴魂不散!!!!毕业后还得看!!!!
  •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这本书是解放军理工大的谢希仁教授编写多年的经典教材,绝大部分大学都使用的这本。第6版是较新的版本,绝大部分内容同第5版。适合没有网络知识基础的人入门,内容很全面,结构也很清晰。可以结合《TCP/IP详解》系列深入理解TCP/IP协议等相关内容,这也是从事网络工作的人的必备知识。
  •     据说这本在国内教材中算好的,读了第一章概述和第四章网络层,还挺顺。
  •     一本网络的入门书籍,看完依然不是很明白电信网和因特网各自的使用场景
  •     学校教材,为了考试几天内刷300页。不能不说这本算是国产良心教材了,起码知识点有分轻重,也没有东拼西凑嫌疑,其实这本书的习题解答也是很好的。
  •     虽然这本书的评分不高,但是教材讲解的很细致,不是很深入,但是前后呼应很好!想从头开始学习网络的,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
  •     还ok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