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朝圣》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35491545
作者:[澳] 徐家树
页数:240页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1页 - 生死经历

10天后从医院出来,我缓慢走过医院长长的过道,穿过绿树成荫的庭院,踏上城市的街道,重新呼吸到户外带着树叶和花草清香的空气,听到人声、车声、鸟叫声,感觉又回到人世间,这是一次生命的重生!
肉体和精神的健康都恢复得很缓慢,最初慢走十几步,我就虚弱得站不住,渐渐地,可以延长到走5分钟、20分钟我。手术后半年多,我在南半球的夏季中开始游泳,一直持续到来年的冬季,从每天只能游10米,渐渐达到每天1000米。两年后,在原计划推迟一整整两年之后,我终于又登上了向藏地进发的飞机!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96页

是呀!我所见的每一片风马、每一幅经幡,不论大小和新旧,也不管是在高山或在寺庙中,他们都是信徒的片片心愿,神喊着信徒的虔诚;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不分僧俗高低,作为个体生命体验着独一无二的人生意义。也许,一片小小的纸风马,在成千上万片的风马中,毫不起眼;一个人的生命,在世间众生里,微如蝼蚁,但浩瀚风马或芸芸众生,都由单一聚成,没有单一就没有总体。因此人生的意义,在于每个单一生命的产生和存在。活着,重视当下的每时每刻,体验每个人唯一而珍贵的人生。在我们各自的生命中,多关心自己的灵魂,多省察自己的生活,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即使那意义十分微小,却丰富了人类生命的意义。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55页 - 黄河源头的经幡

傍晚时,天放晴了。我们又把车开到后山,爬上山顶,海拔四千多米的空旷山顶上,风很大,虽是盛夏,寒风直往衣缝里钻,冻得人直发抖。向西望去,厚厚的灰黑色云层,挡住了西下的太阳,起伏的草原,渐渐暗淡。弯弯曲曲、粗粗细细的黄河源流,映着天光,在深墨绿色的高原上,如无数银蛇,重叠交错,游向远处。青灰色的巴颜喀拉山脉,向西延伸,渐渐消失在峡谷中。
近处山坡上,一条条曲曲弯弯的红色经幡,映着天光,背山风吹拂,如无数条红龙,翻腾游动。山风渐强,乌云翻滚,卷起煨桑的红火灰烟,裹着五色的风马,拂动轻柔的经幡携带着信徒们的虔诚祝愿,旋转飞舞,升上天空,融进灰黑的乌云里,完成人与天的交流:把精神的寄托,注入风马和经幡,再请山风和桑烟带给众神和苍天。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19页

如今,古城只存在于我的数码图像文件之中,如同一个虚无的幻象。那一串串经幡的明灯,也只有在打开电脑屏幕时才发出幽幽的光辉。然而,新的缘起缘生,一座新的玛尼石城已在废墟上再生。其实,宇宙万物,无论是在精神世界里,还是在物质世界里,我们都不能期望幸福和情爱常驻,因为忧伤或失落也不会永驻。同样,我们不能祈求终生的虚名和财富永葆,正如再坚固的花岗岩墙垣,总有一天也会断裂倒塌。因此,眼前所见的万顷桑田,在千万年前也许是茫茫沧海,今日的凄凉废墟,往日也有曾经的辉煌和繁华。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25页

生死经历, 灵魂的皮囊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75页 - 法师和六月血祭

摘记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35页

开始期待藏地之行,但是好怕高原反应!真的很要命!!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72页

但是,不论他们的身份、地位,无论是自己的选择,或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每个人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走完他们的一生,由此产生的生命意义也就各异。也许,本来就没有抽象概念的生命意义,只有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的各不相同的生命意义。伏尔泰说:“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我们之所以获得生命,不只是去享受此生,更重要的是,克服此生的困难——走完人生的路。如此,芸芸众生,降临人世,体验了生命的奇妙,完成了独一无二的人生历程。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91页 - 珍惜当下

摘记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33页 - 灵魂的皮囊

佛教经典上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曾舍身喂鹰,以救度为欲望所苦、彼此循环吞噬的众生,唯有善行的光芒,才能照耀摆脱痛苦的途径。你想,也许正是对这种布施行善的道德追求,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普遍采取死后天葬的精神基础。
藏传佛教嗨认为,人的躯体,只是承载灵魂的皮囊,躯体是生命的附属物,党灵魂走向新生,所剩下的杯切割、被分解的粗陋枯萎的皮囊,已不再是肉眼所见的恐怖尸体,t已演化为神圣洁净的礼品,布施给别的生命,成就了慈悲的精神。天葬,是人在这一世结束时,欣然愿意的最后一次布施。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67页 - Chapter 3 见山仍是山 静静等待大佛

人们仍保持着肃穆,直到念经仪式结束,喇嘛们开始卷起佛像时,信徒们才奋勇挤到晒佛台前,向佛像抛献哈达和金线,用头和手去触摸神圣的佛像。佛像被喇嘛们慢慢地卷起,从高高的晒佛台上抬下来,信徒们目送着长龙似的扛着佛像的喇嘛队伍,红色的长龙缓缓地走向寺庙,终于,队伍中的最后一名喇嘛消失在寺庙里。河滩上的人群仍呆呆地站着,脸上满是激动、满足或失望的表情。许久才渐渐恢复到日常的平静,小孩子们也活泼起来,人群渐渐地散了。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95页 - 珍惜当下

在我的内心深处,突然之间,一种无可名状的平静和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同时显现。这种内心的平静和激动,在我以后无数次的藏地之旅中时常出现。奇怪的是,内心这样的平静和激动,在其他各地的旅行中,从来不会出现。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42页 - 多贡麻寺的变迁

这一带海拔在4000米以上,我慢慢地在古塔和经幡之间,在虚无缥缈的云雾中走动,很快全身心就融入了古塔经幡和云雾中,似乎一下子进入到另一个空间,那是只有古塔、经幡、云雾和青山的世界,只有风声细雨、鸟鸣草香的地方。在这个被想象转变了的现实空间里,连我自己也不再存在,只有视觉、触觉、嗅觉,如看不见的精灵,自由飞翔。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08页 - 意外的八月夏雪

我相信地球上各种族的生存环境,大概没有比藏族更艰难的了:严寒、酷热和缺氧,三项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只有在西藏高原同时并存。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的藏族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体验到生活磨难和生命的脆弱,一定比其他的民族更深切,因为他们更多地经历着生命的缘起缘灭和生死无常。也许,这正是整个藏民族如此虔诚地信仰佛教的原因,因为他们必须用信仰的坚定,去接受对苦难的挑战;用信仰的虔诚,去经受艰辛的磨炼;最终因世世代代的信仰,去超越人世间的苦难。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03页 - 信神和信神圣

在《人的宗教》一书中,休斯敦·史密斯把人
的一生或命运比喻成一幅巨大的彩色“生命挂毯”。我只记得大意是这样的,史密斯认为,人类无法看到“生命挂毯”的正面,面对的总是挂毯的背面,因此生命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无数彩线和绳结组成的迷魂阵,人类对生命及其命运的认识错综复杂,混乱不堪。几千年来,人类最持久、最认真的企图,就是想从“生命挂毯”背面的迷魂阵,去猜测它正面的图案,找出生命整体的意义和对命运的把握。
我想到了两千年前,当雅典法庭判苏格拉底死刑时,他说的话:“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所以,人生价值在于人必须经常自我省察才行。由此,我又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神,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常常把人区分成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信徒和世俗凡人。不过,这样的区分,我觉得并不是很关键、很重要,因为,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应该相信神圣。相信神圣的人,就有所敬畏,在这样的人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属于做人的根本,是底线,是亵渎不得、跨越不得的。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害怕受到神灵和上天的惩罚,而是不肯丧失最基本的人格。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36页 - 灵魂的皮囊

佛教经典上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曾舍身喂鹰,以救度为欲望所苦、彼此循环吞噬的众生,唯有善行的光芒,才能照耀摆脱痛苦的途径。
我想,也许正是对这种布施行善的道德追求,成为西藏的人们普遍采取死后天葬的精神基础。藏传佛教还认为,人的躯体,只是承载灵魂的皮囊,躯体是生命的附属物,当灵魂走向新生,所剩下的被切割、被分解的粗陋枯萎的皮囊,已不再是肉眼所见的恐怖尸体,它已演化为神圣洁净的礼品,布施给别的生命,成就了慈悲的精神。天葬,是人在这一世结束时,欣然愿意的最后一次布施。

《生死·朝圣》的笔记-见山还是山 - 见山还是山

作者八年间数次进藏,用镜头、用笔触,记录了无数震撼人心的瞬间。不但感动了作者自己,还有我们,一群心底里还有期许还有愿望的人们。
我想到了两千年前,当雅典法庭判苏格拉底死刑时,他说的话:“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所以,人生价值在于人必须自我省察才行。由此,我又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神,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常常把人区分成有神论和无神论者、宗教信徒和世俗凡人。不过,这样的区分,我觉得并不是很关键,很重要,因为,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应该相信神圣。相信神圣的人,就有所敬畏,在这样的人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做人的根本,是底线,是亵渎不得、跨越不得的。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害怕受到神灵和上天的惩罚,而是不肯丧失最基本的人格。
《生死.朝圣》讲述了生与死,肉体与灵魂,过去与未来,感觉字里行间总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或许,那就是世人坚守的信仰,是我们行走于茫茫红尘的最贴心的护身符。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1页 - 见山是山

10天后从医院出来,我缓慢走过医院长长的走道,穿过绿树成荫的庭院......摘记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61页 - 静静等待大佛

一名信徒绕着大堂做着等身祈拜礼。她全身匍匐在地上,起身、双手合十祈祷,再往前几步,又全身伏地,起身、祈祷,如此绕着经堂一圈又一圈,丝毫不含糊。我注意到,即使在穿过经堂高高低低的前廊、转角起伏的门道,她也一样全身伏地,严格按照等身祈拜的规矩。阳光把她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红墙上,投射在花岗石的地面上。她的影子随着她伏地和起身的动作时高时低、忽短忽长,只有当她步入经堂高墙的阴影里时,连人带影才会突然消失在黑影里。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55页

近处山坡上,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红色经幡,映着天光,被山风吹拂,如无数条红龙,翻腾游动。山风渐强,乌云翻滚,卷起煨桑的红火灰烟,裹着五色的风马,拂动轻柔的经幡,携带者信徒们的虔诚祝愿,旋转飞舞,升上天空,融进灰黑的乌云里,完成人与天的交流;把精神的寄托,注入风马和经幡,再请山风和桑烟带给众神和苍天。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36页 - 灵魂的皮囊

藏传佛教还认为,人的躯体,只是承载灵魂的皮囊,躯体是生命的附属物,当灵魂走向新生,所剩下的被切割、被分解的粗陋枯萎的皮囊,已不再是肉眼所见的恐怖尸体,它已演化为神圣洁净的礼品,布施给别的生命,成就了慈悲的精神。天葬,是人在这一世结束时,欣然愿意的最后一次布施。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6页 - 晨曦中的经幡

海拔4000米的山坡上,长满了没过脚踝的牧草,一丛丛的黄花紫花,沾着清凉的晨露。我在经幡伞群中走动,裤腿很快被牧草上的露水打湿,贴在腿肚子上,晨风吹过,凉入肌肤。太阳从厚厚的云层中,透出弱弱的银白光芒,苍白无力的阳光,照在了经幡伞尖顶上金属的“太阳”和“月亮”上,阳光从背面照亮了白色经幡,刚才还是昏暗的灰白色经幡伞群,一下子变得透亮起来,似乎每一束阳光,都在无声地诵读着那细细密密的黑色经文。那一片片原本无力地悬挂着的经幡,在光照下显出了神韵,仿佛有了生命,经幡上信徒们写下的虔诚的企盼,好似已被上苍接受了。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95页 - Chapter 2 见山不是山 珍惜当下

在我内心的深处,突然之间,一种无可名状的平静和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同时显现。这种内心的平静和激动,在我以后无数次的藏地之旅中时常出现。奇怪的是,内心这样的平静和激动,在其他各地旅行中,从来不会出现。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33页 - Chapter 1 见山是山 灵魂的皮囊

我流连在那些经幡方阵的外围。被雨淋湿的经幡,失去了平时飘荡的风姿,相互贴得很紧,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在无情的大风雨中得以生存。有些地方,各色经幡因经风雨吹拂,已相互绕成一体,难分难解,却自然天成,显现线条和色彩的韵味。更因为厚厚的云层,虽是中午时分却无强烈的日光。柔和的光线,使那些久经风吹日晒,已变得粗糙退色,失去了生命力的经幡,在柔柔的阳光下、湿湿的空气中,质地和色彩反倒显得细腻饱和,似乎因为有了上天恩惠的阳光、雨水,个个又恢复了生命和活力。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40页 - 多贡麻寺的变迁

我看到与新建的寺庙、与公路相间隔着的山坡上,有几座非常古老的白塔,虽然已十分裂缺破旧,但与那些新建的经常僧舍相比,多了历史的沉积。古塔如一群经历世事沧桑的老者,它们的片片断墙裂壁,日老者身上的皱纹和伤疤,纷纷述说着过往的辉煌,感叹着经历的艰辛。古塔顶上巨大的佛眼,上百年间,无论白天黑夜,从来没有合上国,默默地目睹着人世间的春夏秋冬。

《生死·朝圣》的笔记-第141页

但我知道,在藏区,喇嘛大多从小就被父母送进寺庙,也有不少是自愿出家当喇嘛的,他们大多在十来岁就进了寺庙。那么,这位沉默的出家人,在几十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一模一样的事,念着一遍一遍的经,这样的一生,从没拥有过世俗的荣华富贵,从没享受过凡人的肉欲、物欲。然而我相信,因其一生祈求世间众生得解脱,他的内心一定无比充实。


 生死·朝圣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