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的重建》章节试读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0058479
作者:海因茨·科胡特
页数:241页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7页 - 第一章 自恋型人格分析的结案

  关于他的第一个记忆,一个普遍且复杂的问题等待着确定的回答——也就是为什么孩子要重复而主动地去尝试触发他所惧怕的那个认知(或许,有一些类似于我们重复触碰疼痛的牙齿,来测试它是否还是疼痛——只发现它当然还是疼痛)。这些记忆的心理滋味(孩子的情绪状态是焦虑而期待的渴望)似乎排除了这种解释:孩子渴望把自己暴露于母亲对他的拒绝,来满足被虐待的欲望。我也不相信他注视母亲的脸——化被动为主动——主要是为了在潜在的创伤情境里保留某种控制(当他还处于易受伤害的高峰,例如,当他正期待着来自母亲的正向镜像,借着主动地确定母亲的漠不关心,来防范因为母亲的冷淡而被动地、无预期地被淹没的伤害效应)。我们对他的行为所可能获致的最有意义的结论是,他对母亲与他的同调(intuneness)尚未放弃所有的希望——这个结论与病人的精神病理的诊断类型一致(也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而非边缘型人格障碍)。我们可以假定,母亲的神入并非完全缺乏——其神入是错误的而非平淡的;当他伤害他自己,她终究有了回应。如此就偶尔肯定了孩子的价值感,以及其自体的现实存在。
错误的回应也好过没有回应。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103页 - 第三章 对于分析中证据本质的省思

分析师的孩子
  在我近几年的临床经验里,遇到了好几位病人是分析师的孩子(包括其他在精神分析方面有教养的双亲的小孩,例如心理师、社工员、精神科医师等)。他们找我再分析,因为他们觉得之前的分析是失败的。他们苦恼于一种不真实存在的模糊感(他们时常不能体验到情绪),而且他们体验到一种强烈的(然而冲突的)需要去依恋于身边的有力人物,来让他们感觉生命是有意义的,是真的活着的。我逐渐了解到,他们的障碍是起源地关联于这样的事实:他们的双亲从很早期就经常并巨细靡遗地,把对孩子的思考、渴望与感觉的神入的领域跟孩子沟通。就我所能判断——其中一些例子里,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样的结论——这些双亲一般都不是冷漠或拒绝的。换句话说,他们并未借着本质上敌意的诠释,来遮掩对孩子的潜在拒绝。这些重复的诠释并未让孩子感到被拒绝。他们也没有给孩子被过度回应的感觉。双亲行为的致病原因在于他们参与了孩子的生命;他们声称(多半是正确的),关于孩子的思想、渴望与感觉,他们比孩子自己本身知道得更多。这样就干扰了孩子的自体的巩固;而且孩子变得神秘而防御,不让自己被父母的领域所穿透。……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个案并未对我抱怨前任分析师,反而倾向于把他的处理视为理所当然——就像他们从不质疑双亲介入的适当性。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这些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模式;而分析师的压力与/或诠释,就他们所能认知,同样被接受为适当的。事实上,病人是在可观的阻抗下开始了解——没有任何来自我的建议:甚至起初让我惊讶——正是因为对自体溶解的深层恐惧,促使他们防御和对抗被理解的危险。
  ……
  ……然后个案只能透过有意识的努力,尝试对抗若干既存的病理倾向(像是倾向于相信别人知道他的想法),借着相对的力量的辛苦活化(借着强调自己意识上的知识,认为别人不知道他的想法)。
  ……自体病理的概念在这些案例里,让我们认识到病人对于被分析穿透的阻抗,是健康的力量;它保存了刚开始萌芽的核心自体,虽然有双亲扭曲的神入。它也让我们认知核心自体逐渐地再活化,也就是说,分析师目睹被分析者的古老确信复苏——他自体的伟大。这确信在早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以致不能得到逐渐的修正而整合入其他的人格。而最后,它让我们认知被动员的修通过程,其中某种(或数种)自体-客体移情,关联于再活化的核心自体的主张。……
  ……在前语言阶段,双亲对婴孩的心智内容(婴孩的需要与渴望)具有接近完美的同调,确实是婴孩初生的自体形成所不可或缺的。但这些病人的双亲在后来的语言发展阶段,仍持续借着选择性的神入感知来介入孩子的心智。以上无疑证明,这些双亲对孩子成熟的需要(也就是孩子整个自体的需求)不能同调,即使他们对孩子的某些心理细节的神入了解经常是精确的。孩子的自体发展——其清楚的轮廓——就这样被中断。孩子所需要的,不是关于其心智的特定意念或情感内容且会导向分裂的诠释,而是需要这样的诠释:对于能提升其整个自体统整回应的持续需求,促成更多的觉察。这就是儿童期对这类回应的需求(在儿童期因为被挫折而加强)重新在自体-客体移情中活化;这就是需要被诠释的需求。分析师不应该为了治疗的进展(就如个案开始在回顾中了解,为了提升父母和分析师的自尊)而拒绝这种不想自我坦露的阻抗,且视为不佳的态度而要尽快地加以克服;而该不带责备地把它诠释为一种重要的保护层,以防御诠释所带来的穿透——这保护层被病人用来保护他自体中一个小而统整的部门。正是这个勉强维持的、秘密保护的、自体中相对完整的部门,而非乱伦禁忌的驱力-欲望,其存在被分析师的诠释所指明,而在自体-客体移情中重新活化。缓慢地且在强大的阻抗下,它的展示让分析师看到:想要被赞美与被肯定来获得实在的感觉,然后,次发地,渴望完成受挫的发展阶段,并让自己进入修通的过程(恰到好处的挫折),以整合入病人的成熟人格。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128页 - 第四章 双极的自体

自恋性障碍的个案分析中,回忆的目的不是让结构冲突的潜意识部分进入意识,让这些冲突可以在意识中得到解决——从潜意识系统移动到前意识系统,从原发过程进到次发过程,从享乐原则进到现实原则,从原我进到自我——而是要强化自体的统整。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125页 - 第四章 双极的自体

……我们可以这样说,健康的个人从两个来源得到他在时间轴上的个体感与同一感:……表面的是属于一种能力——人类一种重要而卓越的智能——使人能够采取历史的立足点:在他回忆的过去中认出自己,并投射自己于想象的未来。但这样并不足够。……不论我们如何改变,只有稳固统整的核心自体体验,可以让我们确信我们有能力来维持我们持续的认同感。……最终,不是核心自体的内容,而是自体表现的、创造的、指向未来的张力的不变独特性——告诉我们说,我们短暂的个别性也具有超越我们生命疆界的意义。……我主张的观点是,顺着时间轴的持续不变感——健康自体的显著特征——是核心自体的两个主要成分间持续的、行动-促进的张力斜率在早年奠定的结果。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95页 - 分析的结案与自体心理学

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案例里,分析过程所产生的治愈,是借着自体-客体移情与转变内化作用,来填补自体结构中的缺陷。通常治愈的达成不是借着完全填补其原发缺陷,而是透过代偿结构的复健。……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222页 - 第七章 后记

什么是精神分析的本质
  让我在这里特别指出本书的一项特征,而这对一些人来说似乎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我对自体心理学的探究包含了数百页的文字,然而却尚未赋予自体这术语一个不变的意义,也从未解释自体的本质应该如何定义。无论在狭义的自体心理学架构下所构想的自体,作为一种心理装置的特定结构;或者在广义的自体心理学架构下所构想的,作为个人的心理世界的中心;自体就像所有的现实——物理现实(我们借感官所感知的世界的资料)或心理现实(我们透过内省与神入所感知的世界的资料)——在本质上都是不可知的。我们不能借着内省与神入穿透自体本身;自体只有借着被内省地与神入地感知而得的心理展现才对我们开放。要求对自体的本质作精确的定义,这是忽略了“自体”并非抽象科学的一种概念,而是得自实证资料的一种普遍化。要求把“自体”与“自体表征”(或类似的说法“自体”与“自体感”)作区分,这种要求是基于一种误解。但是,我们可以收集资料,关于一系列内省与神入地感知的内在体验,被逐渐建立而成的我们后来称之为“我”的方式;而且我们可以观察这种体验的若干有特色的变迁。我们可以描述自体所呈现的不同的整合形式,可以说明自体组成的各种成分——它的两极(企图与理想)以及处于两极之间区域的天分与技巧——并解释其起源与功能。最后,我们还可以区别不同的自体类型,并可以基于它们某一成分的优势而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特征。这些我们都可以做,但是我们仍然无法知道自体的本质,当它与其展现被区别开来。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103页 - 第三章 对于分析中证据本质的省思

在我近几年的临床经验里,遇到了好几位病人是分析师的孩子。……他们觉得之前的分析师失败的。他们苦恼于一种不真实存在的模糊感(他们时常不能体验到情绪),而且体验到一种强烈的(然而冲突的)需要去依恋于身边的有力人物,来让他们感觉生命是有意义的,是真的活着的。我逐渐了解到,他们的障碍是起源地关联于这样的事实:他们的双亲从很早期就经常并且巨细靡遗地,把对孩子的思考、渴望与感觉的神入的领悟跟孩子沟通。……这些重复的诠释并未让孩子感到被拒绝。他们也没有给孩子被过度回应的感觉。双亲行为的致病原因在于他们参与了孩子的生命;他们声称(多半是正确的),关于孩子的思想、渴望与感觉,他们比孩子本身知道得更多。这样就干扰了孩子的自体的巩固;而且孩子变得神秘而防御,不让自己被父母的领悟所穿透。
……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个案并未对我抱怨前任分析师,反而倾向于把他的处理视为理所当然——就像他们从不质疑双亲介入的适当性。
……
我认为这些分析师大部分倾向于把这些病人展现的阻抗视为一种自我缺陷的反应……缺陷的自我的概念促使分析师采取谨慎的态度,接着采用教育的取向。
……
……病人对于被分析穿透的阻抗,是健康的力量;它保存了刚开始萌芽的核心自体,虽然有双亲扭曲的神入。

《自体的重建》的笔记-第127页 - 第四章 双极的自体

注释⑥ ……我们有时会说,在一特殊的案例中,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尝试促进未修饰的古老驱力-欲望,更进一步的移情再活化——再活化可能造成危险的见诸行动,或其他自我-不足的状态——如果分析进行到个案的防御可以可靠地运作,以及达到在非冲突的领域有足够的自我-自律。那我们在这些案例中结束分析的决定,就在现实态度的基础上,“让睡着的狗继续睡”(Freud,1937),得到充分的证明。我们绝不需要承认分析原则上是不完全的。


 自体的重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