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300172989
作者:[英] 科林·克劳奇
页数:142页

作者简介

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政府应该最低限度地干预经济和减税等,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理念不断受到挑战,便形成了新的经济思想:政府,更确切地说是法律,对保证市场力量的有效运行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然而,新自由主义始终坚信: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人类目标时,市场优先于政府。2008年金融危机对这一思想再次提出了挑战,人们在质疑新自由主义时,政府却加大了对无良银行的扶持力度,为什么?如何在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间寻求良性的关系,作者建议引进第四种力量——公民社会。本书面对非专业读者,解答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金融危机期间银行要跑去找政府索求巨额的资金?为什么政府要接受它们的要求?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显见的不公平?

书籍目录

第1章 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及错误的开端
社会民主运动
新自由主义的新机会
第2章 市场与市场缺陷
市场特性与市场缺陷
第3章 企业对市场的控制
反垄断法的重要性
新自由主义思想关于政府干预的悖论
第4章 私人企业和公共事业
市场化的私有化与非市场化的私有化
远离私人部门
结论
第5章 被私有化的凯恩斯主义:债务取代了戒律
股东利益最大化模式的含义
各种模式的同谋者
被私有化后:负责任的企业在哪里?
第6章 从企业与政治的纠缠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种政治任务?
第7章 价值观与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
第8章 还剩下多少正确的思想?
回到政府?
超越政府、市场和企业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译后记

编辑推荐

科林·克劳奇编著的《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内容介绍:科林·克劳奇写出了自凯恩斯、卡莱斯基和肖恩菲尔德以来有关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准确地表述了新自由主义思想·如何与巨型企业的权力相结合,从而最终改变了国家权力机关、政党、社团组织以及大众媒体。同时,作者也成功地阐述了当代最显而易见的政治矛盾。即为什么公众的意见表达会如此徒劳而令人同情,新自由主义政策显然未能实现其有关发展、繁荣和公正的承诺。

内容概要

科林•克劳奇(Colin Crouch)是总部位于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社会研究院(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的外部科学成员。他曾在伦敦经济学院讲授社会学,也曾在牛津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现为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政府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Chair of the Institute of Gover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at UWBS)、经合组织(OECD) 专家顾问。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社会学、非制度研究和欧洲的社会结构, 特别是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和性别与家庭问题。


 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科林•克劳奇《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这部书,从书名上就能知道是在为自由主义辩护,更确切地说是为了经济自由主义辩护。中国近三十年影响最大的思潮,莫过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了。而且,如果要推崇自由主义大师的话,立刻就会想到为自由主义辩护过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哈耶克。而本书的作者科林•克劳奇作为德国人,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任过教,这些经历与哈耶克有很大的重合。除了二战结束后,哈耶克因为撰写了《通往奴役之路》,才被迫离开英国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思想与社会研究中心任教。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美国连经济系都进不了,只能到跟政治系联系紧密的研究中心任教。同样在二战结束后,撰写下了《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波普尔在哈耶克的引荐下,也希望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教职,却被芝加哥大学拒绝了。言归正传,自由主义在当时并非是欧洲世界主导的思潮,因而作为自由主义代言人的哈耶克和波普尔,在求职问题上都因此遭遇到尴尬。那么,我们必须回溯到二十世纪初,自由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来。一  十九世纪是欧洲经济大发展的百年,除了老牌的英法两国早早地走上了工业化和殖民扩张的道路外,美国也从宗主国独立,德国和意大利也同样经过统一战争,而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是欧美各国迅速扩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的黄金时代。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需要面对英法德美等诸多资本主义列强的瓜分。这并不是实际意义的政治占领,而是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获得原材料的出产地和工业品的倾销地。  当时因为英法两国早早地完成了古典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因而无论在对外扩张的手段和力量上,都是其他欧美国家所无法抗衡的。但是,由于美国着眼于美洲大陆的扩张,俄国还有大片的西伯利亚等待开发,所以他们并没有感觉到世界市场的逼仄。但是,后起的德国和日本,则必须面对传统资本主义英法两国的压力。  尽管德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已经完成了社会转型,但是政治体制依然保持了传统君主专制,这为二十世纪初德日两国挑起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政治冲突埋下了伏笔。这个时代的自由市场,不如说是殖民帝国内部的有限世界市场。所谓的争夺殖民地,就是争夺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势力范围的大小,决定了殖民帝国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所谓的自由市场理论其实就是为了欧美列强如何攫取更大的殖民地进行的理论辩护。正因如此,后起的德日等国就不能不对传统的英法殖民体系进行挑战。  于是,德国在三次统一战争后,就剑指非洲大陆殖民地的争夺,以及对中国胶东半岛的抢夺。同样,日本在击败沙俄后,迅速扩展了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我们必须说这时候的自由主义,不过是弱肉强食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二  列强之间的分赃不均,就难免爆发战争,虽然说挑战者是德国,但是从战后的格局来看,德日都是一战前英法殖民体系的挑战者。只是,德国因为离着英法两国太近了,所以不得不主动出击。但是,日本趁着欧洲列强战争正酣,他悄悄地攫取了德国在胶东半岛的殖民地,俨然是对德国宣战了,其目的仍是在攫取殖民地。  在二战结束后,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写下了《西方的没落》,对于欧洲未来的命运做出了悲观的预言。当然德国在一战的失败,也可以作为斯宾格勒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不过,最为重要的在于他对于自由主义所预言未来永久和平的未来感到绝望而已。毕竟,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对于一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是隐忍未发的。苏联作为新兴的帝国,在未来历史中所要扮演的角色,仍需要长时期的观察。以自由主义为借口的殖民扩张运动,在一战结束后并未因此结束,而是随着英法作为战胜国,反而从战败国那里攫取了更多的殖民地。从而加剧了十九世纪以来日益不公正的世界政治格局。值得一说的是,段祺瑞政府虽然听从梁启超等人的劝说,派兵参加一次世界大战,但是结局是我们都已经知道的。战胜国竟然连从战败国手中重新要回自己的领土权力都没有,胶东半岛在英法两国的调停下直接送给了日本这个野心狼。  在这意义上,当时已经回国的胡适,竟然在中国大力鼓吹自由主义,却并不知道中国被瓜分豆剖的原因,就在于欧美所流行的自由主义。这里需要做一个解说,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论证了如果国内不能根据自然法订立法律,国家内部就会陷入人与人相互残杀的自然状态。同样霍布斯的理论是可以扩展到世界秩序中,所谓的自由主义,其实就是国际间的自然状态。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将这个时期的国际关系称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皆是对这个时期自由主义最为准确的描述。  一战后,英法两国的实力在稳步提升,但是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德国,却苦于没有殖民地与世界市场,而陷入到经济的困境中。我们虽然看到德国和美国,一战后虽然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对于世界市场的需求在日益增加,但是控制着世界市场,仍然是英法老牌殖民帝国。因此,二十年代末德国与美国相继爆发经济危机,大量的产品因为缺乏世界市场,所以被大量积压,同样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的裁员,两者相加造成对德国和美国巨大的冲击。  德国对于经济危机的理解,是因为英法两国剥夺了他向外扩张的机会,所以将仇恨对准了英法两国。而美国则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缓解经济危机。也就是说,美国通过政府买单的手段,从而刺激了生产与就业,缓解了因为缺乏国际市场所造成的经济危机。我们必须注意到,美国采取凯恩斯主义,并不是治本的良策,而只是缓解了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  大西洋彼岸战争正在酝酿,同样在东亚,日本虽然获得了中国东北和胶东半岛的殖民地,但是仍然无法与老牌的英法殖民帝国相抗衡,甚至也无法与新兴的美国相抗衡。美国虽然没有英法这么大的殖民帝国,但是毕竟还有广大的国内市场做后盾。而日本作为岛国,在殖民扩张上赶不上英法,在国内市场上又赶不上苏美,所以对外扩张就是必然的选项了。美德两国的经济危机,同样影响到了日本,这时又赶上东京大地震,血气上涌的日本青年就采取了对中国东北下手的预谋。  今天看到很多经济学界对于两次大战期间的经济危机进行讨论,认为是欧美列强放弃了自由市场理论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英法早已经控制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殖民地,而作为后起的德日美外加苏联,所拥有的世界市场配额非常少。战争是解决列强间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最后手段,日德采取的就是用战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美国则是选择隔河观火,分别向战争双方提供军火,来缓解政府因公共建设投入而造成日益增加的经济负担。当殖民市场成为封闭和垄断后,所谓世界自由市场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从一战到二战时期,自由主义在欧美国家走向衰败也并不稀奇了。三  二战后,德日两国虽然挑战英法帝国没有成功,但是传统殖民体系也在炮火中摇摇欲坠了。最为关键的是,美国在二次世纪大战中大发其财。苏联也在二战中,摆脱了一战的原有格局,通过向德国宣战从而获得了东欧和东北亚在内的大量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当然是所谓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但是更是美苏两国的胜利,英法两个传统殖民帝国在战火中衰败下去,美国在战争中吞并的势力范围,在英法债台高筑的战争借款中,不言而喻地成为了美国的囊中物。同样在苏联红军解放的东欧和中国东北,也被默认成为其势力范围。如果仔细阅读雅尔塔会议中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这是赤裸裸的美苏分赃会议。  中国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却又在一次面临一战结束后,胶东半岛要割让给日本的命运,雅尔塔会议中国作为四大国参加,但是东北还在被苏联占领,日本是向美国投降。中国在二次大战中的作用,不仅仅被美苏两国所忽视,连英法两国也不会为中国说上半句话。在这个意义上,胡适所提倡的自由主义,在国际政治领域就完全是一个笑话。  不过,我们注意到苏联在东欧和东北亚的势力范围,其实与美国在二战后所建立的新殖民体系相对立。我们不讨论意识形态的对立,其实美苏两者已经摆脱了英法殖民体系,而形成了美苏两大帝国的对峙。从核心帝国到附庸的对立体系,如华约与北约的对峙,都是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四  自由主义在这个时期扮演的不再是为殖民扩张辩护,而是成为了冷战意识形态的武器。苏联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建国,因此推行的意识形态自然是社会主义,同样为了对抗苏联所提出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美国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由世界的观念。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斗争,大大推动了对于自由主义市场理论的发展,当时涌现了一大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家,著名的如弗里德曼、布坎南,当然不能忘了哈耶克和他的老师米塞斯,他们所鼓吹的自由市场理论,成为二战后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同样,为了表彰他们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功劳,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不吝啬给予他们的。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苏联解体后,在世界的声誉达到顶峰,甚至弗里德曼成为了苏联改制的主要推手。我们看到新自由主义对于苏联的经济改造,造成了怎样的实际效果。同一时期,中国在与苏联五十年代末分道扬镳后,在八十年代邓小平访美,迅速接受了自由市场理论。这在中国最为清晰的表达,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将中国拉拢到以其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中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对于美国的利用价值在不断下降,反而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对手角色不断显现。因此,美国在八十年代末将华盛顿共识为中心的新自由主义,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向世界推广。  我们必须说,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转型,但问题在于中国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列强之间的国际分赃?中国一直打着第三世界领袖的招牌,一旦转而成为新资本主义代言人的话,就意味着中国自身王道政治的衰落。换句话说,这意味着中国真正融入了新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而不可能有任何正义的可能性了。结语  虽然科林•克劳奇在书中,提到新自由主义的未来,在于非政府组织,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由主义从出现那天开始,就离不开政治。因此,维护新自由主义,不如追问今天世界秩序如何回复正义。我们也应该追问中国是否需要同流合污,还是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当然,我说这些话还嫌为时尚早。  中国内部的左右之争,当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产物,城市化进程中,有利益受损者,也有获益者,对于经济转型的评价产生两极化的分歧绝不奇怪。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中国未来究竟要走哪条道路,是选择市场经济自由主义,最后走到对外扩张的道路,还是应该反思中国已经走过的百年历程,找到一条更加正义的发展道路?
  •     看到书名《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给人一种印象,科林•克劳奇的这本书讨论的是一个经济学上问题。全书看完下来之后,其实这实际上讨论的是一个政治政策上的问题。就像维基百科上面说的那样“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Neoliberalism is a political philosophy)。本书的题目给人一种感觉,作者似乎在给新自由主义辩护。但是作者在书中的说的很明白,“本书最终对新自由主义年代作出总的来说负面的评价”。当然作者也并非在为自由主义招魂。“凯恩斯主义所代表的阶层——西方工业社会的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影响正在出现历史性衰退”。而与此同时,“凯恩斯主义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其政策主张与生俱来的通货膨胀相关”。在这种情况之下,新自由主义就出现了。(书中所的情况并不仅限于此。)更准确的说新自由主义是以“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的面目出现的。这里的“中间路线”是相对于极端放任的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而言的(the extremes of unbridled capitalism and collectivist central planning)。“新自由主义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突出的主张:自由市场可以保证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实现人类福祉提供最佳的手段。”其主要思想是“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商品或服务的供求,无须政府或其他力量的干预,就能实现最优结果”。其核心观点主张“市场是有效的”。就是说通过科林•克劳奇总结的那些观点,可以发现新自由主义主要关心的议题就是市场。围绕这个这个市场这个议题,新自由主义倡导支持经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市场开放、私有化和低市场准入。在市场中,“资本主义活动应当尽量不受规制”,这是新自由主义战略的核心思想。市场上发生的一切行为,最终都将会被证明是合理的。那些主张新自由主义的右派们所说的“市场”,其实就是企业。而那些巨型企业,在新自由主义的促进下主导了公共生活。那些脱离了市场控制的企业,可以独立影响政治生活的企业成为了政治企业。于是在一些落后的地方,卷入政治生活的企业成为自己的“执法机构”。 企业可以选择遵守当地的法律,也可以选择不遵守。这一点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对比很明显。同样还有一个例子,“连锁超市可能决定强调捕捉金枪鱼的方法‘不会伤害海豚’,但同时悄悄的压低第三世界服装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哪怕这意味着该供应商的员工得到的工资难以维持生活”。而我们其实就是书中所说的第三世界。话又说回来,无论是作者说的左派还是右派大家都对企业与政府保持着警惕。“任何企业只要与政治或政府走的过近,就可能最真正的自由经济造成破坏”。即便是粉饰大企业损害消费者和小企业的经济力量的芝加哥学派,也“在反对经济理论影响政治这个方面与社会民主人士和新古典经济学家达成了共识。”道理很明了,“因为这样的市场失灵最终会破坏市场,破坏民主。”而民主和资本主义是相互依赖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全书最后,作者推出了公民社会。作者主张政府、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相互制衡。不过作者也认识到,“不管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具有何种渊源,政府可能已经变成巨型企业的坚定同盟者”。“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的结合实在太强大,所以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不会收到根本性的动摇”。当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作者所说“许多公民行为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句话时,作者所希望的政府、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的相互制衡能成功么?
  •     《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顾名思义,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包含众多学派的理论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哈耶克的伦敦学派、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学派、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它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但生不逢时——恰逢大萧条席卷全世界,随着古典自由主义的破产,新自由主义随之受到冷落,发展缓慢。直到上世纪70年代,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对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滞涨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开始受到重视并崛起,在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达到高潮,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1990年“华盛顿共识”形成,并向全世界推行,更使新自由主义从一种学术理论嬗变为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文化体制。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提倡个人主义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自行其事的市场是分配资源的最高效、最优越、最完善的机制,是实现人类福祉的最佳手段,能够自动的在许多领域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主张贸易自由化——自由是效率的前提、价格市场化——市场是效率的保证、企业私有化——私有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反对任何形式的公有制、社会主义,以及政府和政治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仅从《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这样的书名来看,科林·克劳奇象是在为新自由主义辩护,实质上,他却是在对其进行批判。他以2008与2009年交替之际爆发的金融危机为切入点,对于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统治西方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展开了批判:一是列举了无法解决的外部性、无法标价的商品、制造进入壁垒、重大信息障碍等种种市场失灵,批判了市场是有效的这一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二是通过描述现实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批判了新自由主义芝加哥学派关于政府干预的悖论,以及对于私人经济力量和政府力量的相互纠合的忽视;三是通过对公共服务失灵的市场化策略及相应的问题的阐述,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战略实质导致了私人供应商权力的膨胀;四是通过解释穷人和中等收入人群的信用市场的发展以及为极其富有的人群开发出的衍生品市场和期货市场这两种力量结合产生的“被私有化的凯恩斯模式”,使几家大的银行主导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批判了在新自由主义股东利益最大化模式下引发的巨大的道德风险,以及企业和政府利用“轻推一把”技巧所造成的企业与消费者、政府与公民之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对实现社会整体目标的损害;五是通过阐述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批判了新自由主义所造就的巨型企业正在获得超越政府的政治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危及民主体制……所以,他总体上对新自由主义年代作负面的评价。事实上,对于新自由主义开展的批判早已有之,科林·克劳奇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而他在其中最大的亮点则在于对市场与企业的区分,在于对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三角关系的阐述,以及在肯定企业社会力量的基础上展开了批判。他指出,新自由主义者故意将市场化和企业化混有为一谈,使人们相信,只有私有部门才是最有效率的,企业就是市场,企业化就是市场化。所以,新自由主义者偏爱的是企业化,而不是市场化——让社会上的几乎一切机构——除政府以外,包括大学、医院和宗教机构全都象企业一样运作。然而,因为在契约磋商和缔结之后市场即不复存在,长时间内不受市场力量制约的、比较刚性的私人垄断催生了一大批业务庞大到覆盖各种公众服务的巨型企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巨型企业,它们主导了人们的公共生活,既是媾合市场与民主的桥梁,又是市场与政府之间对抗的第三种力量,成为政治过程的内部参与者,在其中起着强大的、令人不安的作用,甚至在使民主成为一副空架子。显然,巨型企业已经成为统治社会,决定人们生活的新的暴君之一。那么,新自由主义为什么能够经历多次失败而不死呢?科林·克劳奇认为,答案还在于企业——新自由主义使企业成长为巨型企业,介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一方面,信奉新自由主义者的主张符合富人利益,而富人,特别是掌握大型企业资源的富人,不但对公共决策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而且有些干脆直接进入政府任职,拥有直接的权力、影响和特殊待遇;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政府把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外包给私人企业,后者不但通过游说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通过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直接定义公共政策,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传达某种理念,影响人们的选择偏好,从而塑造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综合来说,就是企业,就是新自由主义所偏爱的巨型企业使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空前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它的主导地位在这场危机之后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动摇,反而在政治上会更加强大。这一点在金融业巨型企业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它已经成功的将我们所遭遇的这场金融危机重新界定为一场公共支出危机——由银行和银行的行为所引发的危机,解决措施竟然是大幅度削减福利支出和公共支出,由公众来为其埋单——这不正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强大吗?那么,人们又该如何抵抗这位暴君的统治呢?虽然,科林·克劳奇对新自由主义多有诟病,大加挞伐,但他仍然不赞成回到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而是主张通过建设公民社会来弥补新自由主义所存在的以上弊端,即通过在政府与企业之外参与公共事务的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来对企业权力进行制衡,以构建一个在政府、市场、企业和公民社会四种力量之间存在持续的、长久的、互相制衡的经济。他所谓的公民社会,指的是一个与经济、政府和私人生活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的领域,它锁定促进集体和公共目标的价值观,以公共冲突、对话、妥协和理解为导向,承认多元性、差异和冲突的合法性,并以非暴力的形式存在和运行,对政府与巨型企业形成多重的监督,进而建立一种不受任何一方控制的多元对话,促进企业在政治领域发挥良性作用,避免政治党派与企业过从甚密,从而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为集权行为提供约束。是的,科林·克劳奇的分析的确很有道理,让我看到了企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对人们的生活拥有强大的定义和塑造能力,但我对他所谓的公民社会能够超越政府、市场与企业之上确实没有信心。正象我们已经看到的,非政府间组织已经是一种社会力量,但它仅在于维持较低程度的对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制约,还不足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制衡。同时可以试想,既然新自由主义能够以巨大的现实利益为诱惑,已经俘获了现在社会上除政府之外的几乎一切机构——使大学、医院、和宗教机构统统象企业一样运作,甚至通过捐献竞选资金的方式控制政党,为什么它就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将“公民社会”斩于马下?就靠自身的道德约束?实际上,他也对此并不敢给予保证,正象他在考察了五种集团之后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方法能够保证,为公民社会服务的人能够一直保持崇高的道德目标,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企业与政府为得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结果去干预公民社会。从所周知,一个物种,必须能够不断的进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长期生存;一种思想,必须能够不断调整以解释日益复杂的世界,才能持久存在。新自由主义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强大自我调适能力的政治——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它之所以迭遭危机而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它拥有一种强大的调适能力——不但通过培植企业、控制政党使政府和市场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特别是使巨型企业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暴君,不但控制了公共政策走向,而且每每能够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新解释、新对策、新思路。以至于科林·克劳奇也只能无奈的提出,所谓的公民社会也只能是对其有所制衡,甚至是有所修补,而这恰恰又会成为新自由主义获得新生的另一个开始……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对neoliberalism的批判系列,全书一直在讲的就是自由竞争中大企业以掌握大量资金的优势介入政治,影响大众媒体舆论风向。对此,作者在最后一章表示并不赞成回到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而应该是政府、市场、企业和公民社会相互制衡,然后提出了道德要求(好眼熟的套路
  •     应该是讲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是我没有看得太懂。
  •     不知道第三部门能否起到作者所期望的作用
  •     读的意大利语版的~
  •     写的真的很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