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论》书评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301266464
作者:[法]艾利·福尔
页数:289页

编者说明

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先生在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中写道:“……干校解散了,我和其他一些外文干部被编入翻译组——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都未能调回原单位。选题是由各个出版社提供的,以西方军事政治文献为主。……一次,毛主席传令要看《拿破仑论》,我们是在几天之内日夜赶译出来的。”(《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237页)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先生亦补充说:“ 萧乾在翻译组先后与人合译了《拿破仑论》等有关国际政治的译稿多种。《拿破仑论》是毛泽东主席急着要看,几个人夜以继日地抢译的,三天译竣,不出一周就出版了。”现在,我们经文洁若先生惠允,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拿破仑论》译本整理出版。本书作者艾利·福尔(Élie Faure,1873—1937),法国文论家、艺术史家,其最主要的著作为五卷本《艺术史》(1919—1921)。这本《拿破仑论》法文本出版于1921年,中译本是根据杰弗里的英译本翻译的。在书里,福尔以拿破仑支持者和崇拜者的身份,对拿破仑人格、个性、军事艺术、政治观点、治国方略和人际关系等等方面进行了激情洋溢的辩护,愤怒驳斥了反动阵营对拿破仑的种种攻击、谩骂和讥讽,在卷帙浩繁的拿破仑研究著作当中别具一格。除此之外,本书亦因其列在毛泽东晚年阅读书单之内而引人注目。据知情者回忆,毛泽东晚年对拿破仑深感兴趣,其提出的书单也包括多种相关著作。展读本书,有助于了解毛泽东晚年的心态、思想,也可以帮助我们寻到毛泽东暮年政策方针的内在逻辑,故而具有很高的史料意义。加之本书的翻译又出自著名翻译家萧乾等人之手,复为这一极具史料价值的译品大大增添了可读性。这就是我们决意重新整理出版此一译著的初衷所在。要指出的是,鉴于此书的史料意义和名家佳译,我们在出版时尽量尊重原文,只对确为手民误植的个别文字,核对原书做了改正。由于译文较早,译名多与目前通行译法不合,一些表述亦显得生硬难读,也一仍其旧。我们做了一个人名中外文对照表,便于读者核对参考。

《拿破仑论》:晚年毛泽东急着要从书中看什么?

《拿破仑论》:晚年毛泽东急着要从书中看什么?《拿破仑论》是法国学者艾利•福尔出版于1921年的一本论述拿破仑的著作。该书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予以再版。在书的出版说明中,特意强调,晚年毛泽东急着要看这本书,所以组织专人,在三天之内译完了全书。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毛泽东暮年的时候,为什么要看这本书?他希望在书里找到与寻觅到什么?《拿破仑论》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人物传记,它着重于“论”,全书没有对历史进行顺时针回顾,而是打破时间顺序与事件进程,专注于对传主的历史地位、个人价值、社会关系、军事理论等方面的论述,在行文时,作者带有法国人特有的浪漫主义的万丈豪情,往往通过大段大段的华丽的排比句,展现拿破仑的丰功伟绩。全书竭力对拿破仑进行了不吝词藻的颂扬,并且对那些批判拿破仑的学者教授竭尽讥讽之能事,通读全文,可以看到作者在写作时的那一份热血沸腾的滚烫的心,连带着文字也带着激情的热度,任何对拿破仑的轻视,都会引来作者连篇累牍的还击。这本书肯定了拿破仑作出的两个巨大贡献即国家统一与公民平等(P257)。具体而微,就国家统一这一点来说,“地方割据的自私的专制制度正在削弱和分裂他(拿破仑)的人民,他毫不迟疑地代之以中央集权的无私的专政,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P167),而在公民平等方面,“他为了要实现公民自由,为了要使人民对政治自由感到需要和发生兴趣,他建立了一个严整的体制,这个体制在某些点上损害了他用来作为基础的平等。”(P166),可以说,拿破仑用强制的手段,来推进自由与平等。拿破仑虽然没有善终,但是他的体制得以确立,直到今天法国实行的体制也遗留着拿破仑确定的基本框架。毛泽东对拿破仑非常熟悉,甚至与法国人在交流时,连法国人都对毛所了解到的拿破仑的细节感到惊讶。我想,这根本原因,就是毛泽东能够从拿破仑身上感受到他创立的业绩,正是他自己所孜孜以求的。毛泽东晚年,他有意识地对自己一生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正像一个通常的老年人那样,会对自己的一生奋斗经历作出一个总结。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毛泽东传》记载,毛谈到自己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时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在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的心路历程,完全是拿破仑也在思考的问题:“我去世以后,人们会说些什么?”(P153)这一点,是一个政治人物在晚年必然会面对的问题。毛泽东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是感到与拿破仑有着相似的经历的,他希望看到拿破仑在后人们的评价里被置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或许是毛泽东对拿破仑如此关切的原因。《拿破仑论》对拿破仑的维护是不遗余力的。在开篇的第一章里,作者就直言不讳地罗列着拿破仑在现实语境里遭遇到的矛盾的评价:“他的确是一个不可理解的人。事实是,他犯法,他杀人,他撒播复仇和死亡的种子。但他又制定法律,追寻并消除罪恶之源,到处建立秩序。他是个凶手,又是个革除弊害的人。……”在书中,作者只要逮到机会,就对那些苛求拿破仑的人予以毫不留情的抨击:“他(贬损拿破仑的人)迫切希望从伟大人物身上找到那些能把他降低到他自己水平的东西。”一语点出了那些贬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所采用的惯技。这些人可以说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庸常的想象,去忖度伟人的心胸,满足了一已私愿,最后让那些英雄变得不伦不类,却无法解释那些英雄们超常的作为。毛泽东曾经在诗歌中把这类人比喻成“篷间雀”。《拿破仑论》的作者对这一类人有着非常深邃的预见。而这类人非难历史人物的态度与言词,我们在今天也算是耳熟能详。历史在重演,而历史的评价也在重复,毛泽东读历史,是想预期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可能,历史提供的镜子,反映出的正是未来的现实。从拿破仑身上,毛泽东会“有所思”。毛泽东晚年思考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继续革命的问题。“革命”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继续进去下去。《拿破仑论》里,对拿破仑推进与发展着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正是革命使人们宁愿处于可怕的不可知的局面下,不愿处于死气沉沉的停滞状况中,宁愿冲进暴风雨,不愿安安逸逸地呆在家里。”(P162)拿破仑正是通过他的革命的创举,将公民平等的观念“强加给欧洲”,变为欧洲的现实,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使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推行的理念与思想却支撑了政治现实。毛泽东在思考着继续革命的问题的时候,拿破仑留下的丰沛遗产,无疑给他看到了革命所给予“公民平等”奠定的不朽功勋。而毛泽东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他也会看到,他致立于国家的统一与公民的平等,是他通过革命创造出来的现实,这一点,历史的车轮是无法逆转的。可以说,1949年前的中国,用西方人的说法,应该称着是“乱政”,老百姓连基本的生存自由都无法达到,国家只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实际上处于各种势力纷争的“乱政”状态,是毛实现了国家统一,给予民众以基本的权利,更为关键的是,让中国从中世纪走到了当代社会。《拿破仑论》里对拿破仑对欧洲乃至全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作了非常到位的肯定。他让德意志第一次认清了自己,西班牙实现了精神统一,激活了俄罗斯,使意大利“自从罗马陷落以来第一次将其支离破碎的领土拼凑在一起。” (P200)而拿破仑的精神力量,给予哲学、文学、音乐的深远影响,书中更是作了全程罗列。雨果、巴尔扎克、仲马等等这些划时代的文学大家,都出生在拿破仑时代,而且他们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对拿破仑进行了激情洋溢的讴歌(P260)。毛泽东从拿破仑身上看到了公正的评价,也是他会为自己的一生努力而感到欣慰的。那么,拿破仑是凭着什么样的力量,取得民众的信赖与支持的呢?书中对此也有深入的剖析。作者认为,领袖以自己的幻想,支撑起民众的支持,书中阐述道:“每一个人都对人民说谎,特别是那些自称为人民之友的人,甚至是那些自以为是人民之友的人。人民是听不到真实情况的,因此在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的同时,人民还要一些谎话,以便在可怕的真实情况之外提供一种新的希望。”(P22)。拿破仑正是通过的幻想,组织起群众对他的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理想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谎言,但是没有这种谎言,就无法凝聚起人心,激发人的积极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无法实现人类的进步。这可以称之为善意的谎言,拿破仑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从而产生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神奇效应。他的这种幻想传导,对那些跟从者有没有意义?书中认为他让那些部下敢于做任何事情,“在普通民众中间,他却锤炼了他们的性格,提高了他们的地位。” (P57)。我想,革命也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这才是应者云集的背后的深层原因。书中在为拿破仑辩护的时候,必然要碰到一个伟人通常要被冠以残暴的指责。作者指出“在他做出每一个行动之后,都会遭到一种说他不公正、专断、不道德或残暴的谴责。(P55)。并进而指出行动家必然遭遇到的一种现实的尴尬:“行动家只有强迫那些被他纳入他的轨道或被他的意志力所征服的人们服从他,才能获得有创造力的自主权,而这种服从如果不蒙蔽他们,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行动家做出某种让步,他就会正是由于这样做而削弱自己的力量。如果他不让步,他就成为一个恶魔。”(P55)。书中提到在雅法,拿破仑不得不在屠杀阿拉伯战俘与赦免他们之间作出选择。如果选择仁慈,那么结果是“战俘和他的军队一同饿死。他考虑了这件事,然后就杀死了他们。……” (P102)。作者引申道:“一位大人物的良心,较之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一个远为可怕的事物。”(P102)这就是一个成功者在评价时会遭遇到的一种悖论。所以,历来有“胜利者不受谴责”一说,因为如果失败了,那时连谴责的理由都没有了,只有哀惋。而如果因为拒绝与谴责觌面,那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无所作为。悖论正由此产生。书中还从拿破仑的奋斗历程、人性空间上去探讨传主心灵深处的秘密。他宽容手下,把他们看成是实现自己事业的必须同盟者,大概正是持有此故,他能够出于公心,量才录用,对他们的过错,他宽宏大量,即使反对他的人,事过境迁之后,也会给予他们重用。对于士兵的牺牲,他能怀着一股柔肠,一洒同情之泪,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战场上,以一个指挥者的身份果断决策,他对战争的厌恶,正是他期望通过战争实现未来的和平的一种动力。在个人生活上,他也有着对爱情执守的一面,他与约瑟芬皇后的古怪关系,书中也有精彩分析,认为他统帅万军,但却被不贞的皇后牵着鼻子走,认为拿破仑对约瑟芬怀着单纯的爱情。总之在作者的笔下,拿破仑是一个圣人,开启了欧洲的新时代,是一个纯洁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单纯天真,是一个艺术家,用人所凝聚起的集体力量,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时代的史诗。如果说书中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作者激情有余,理性不足,通篇都在使用华丽的排比句倾倒出内心的赞美,过多的诗意化的语句,反而失去了论述的严谨与客观。而译文也许译得比较匆促,诘屈聱牙,过多的长句子,让人读起来十分吃力,七十年代的译文还带有比较浓重的硬译化倾向,虽然有名家萧乾的参与,但最终效果却是差强人意。

读懂拿破仑的“一扇重要窗口”——读《拿破仑论》

文/岸晓风评价一个伟人是典型的“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我们都熟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理大家对一些伟人的看法也是有如万花筒一般的。对于像拿破仑这样影响世界的人物,我们对他的了解也注定是片面的,肤浅的。这里不妨引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说法:“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雨果的这种观点在《拿破仑论》一书中是得到了完美的呈现的。这本书是“拿破仑毕生辉煌业绩的激扬辩护词”,作者是法国文论家、艺术史家艾利·福尔。这本书从拿破仑带给世人的启迪、正面、反面、和人们的关系、他的爱情观、他的使命、他的影响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立体,非常生动的拿破仑形象。在作者“激扬文字”的背后是若干的“名言警句”,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拿破仑论》这本书是晚年毛主席急于想看,著名翻译家萧乾先生带领人一个星期之内译出的。另外,根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阅读过法国、英国、俄国等多国出版的《拿破仑传》。此外,毛泽东当时还嘱印过一种两函十七册的线装大字本《拿破仑传》,供领导干部参阅。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一直有一根“隐形”的线,就是毛主席与拿破仑的对比,也包括对于他们评价的对比,这样从另一个角度充分佐证了毛主席晚年为什么如此迫切的希望读到这本书。毛主席给自己的评价是“三七开”,并说自己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于拿破仑的功过同样有最重要的几点。一是提议和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这部民法典,汲取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成果,原则上承认平等,将《人权宣言》中关于财产权、名誉权等基本人权的概念具体化为法律规范,不仅影响法国社会至今,乃至影响欧洲和世界上众多“大陆法系”国家;二是滑铁卢会战之后,宁愿接受失败,不忍让法国军民为本人的权位火中取栗。这表明他征服欧洲和世界的狂妄是有底线的,他并未权令智昏,为了保持皇位而拿人民的性命赌到底。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这两个世界性的伟人如果能穿越历史的时空,那肯定是难得的知音。


 拿破仑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