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出版日期:2014-7-25
ISBN:9787535781837
作者:格雷格·史密斯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超过300万人阅读了格雷格·史密斯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我为什么离开高盛”。文章像病毒迅速传开,变成引领世界潮流的话题。这篇文章触动了公众的神经,使他们对于华尔街在社会中所起的角色,以及银行界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让世界经济一蹶不振的“赚了钱就跑”的心态产生了质疑。在本书中,史密斯向我们描述了专栏文章中无法包含的细节内容。他的故事开始于2000年夏天,当时,他怀揣梦想,初到高盛公司做一名实习生,学习高盛的商业原则。他从实习生做到销售交易员,替客户掌管着超过一万亿美元的资产。科技泡沫期间,史密斯面临诸多闹剧;9.11惨剧;大熊市;房地产过度繁荣;巴菲特拯救高盛。史密斯引领读者踏上他在高盛公司的个人旅程,带领我们进入这家世界上最强大的银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不知道,但我会找到答案”
第二章 盛与衰
第三章 跳羚初长成
第四章 尘埃落定
第五章 欢迎来到赌城
第六章 狩猎大象
第七章 眺望深渊
第八章 四种客户
第九章 “巨怪”
第十章
伦敦的召唤
第十一章 狂野的西部
后记

内容概要

格雷格·史密斯,高盛公司驻伦敦的执行董事,2012年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专栏文章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吸引超过300万人阅读。格雷格·史密斯于2012年从高盛辞职,当时他是负责高盛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美国金融衍生品的主管。他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并在那里长大,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2001年成为高盛的正式员工。工作的头10年,他在高盛纽约总部工作。目前定居纽约。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高盛作为世界领先投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聪明又最勤奋的人,是名校毕业生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可是真正要进入高盛工作需要接受的筛选是非常残酷的,即使能够获得offer,不能持续的为公司创造价值,也随时面临被辞退的风险。然而在这样的企业做到高管位置,并且未来可以预见是无比光明的一个人,出人意料的辞职,还写了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让人不得不好奇他究竟怎么想。作者格雷格.史密斯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在高盛工作, 12年,从一个交易员做到集团执行董事兼欧洲、中东和非洲区衍生品业务经理的位置,见证了从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到次贷危机后高盛集团由内到外的转变。正是对这种转变的不满意,他选择了离开。作者说 “我想在华尔街上最棒的公司里取得成功”,这个最棒的公司曾经克敌制胜的关键就是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9.11事件后全公司上下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复盘,大停电时作者和上司在没有空调的高层空间协助不安客户处理交易,在客户要求可能造成市场动荡的大单交易时对客户进行劝说等等事件,无一不反映出高盛认为的客户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高盛的上市公司属性,让这个伟大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高盛不再以思想、树立榜样、正确行事作为筛选领导人的要求,只要能为公司赚到钱,任何人都能被提升到一个有影响力的位置。正所谓上行下效,领导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会给员工带来不好的示范。客户在高盛眼中成了木偶,人人都希望做那些“人傻钱多”的业务,因为有GC的存在,只有短期利润才是衡量你价值的标准,没人再在意高盛经营原则中的“我们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员工、资本和声誉,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消失了,‘声誉’是最难恢复的” 。客户不再是高盛的服务对象,而是成了高盛的交易对手。谁会对自己的对手手下留情呢!作者在高盛12年,通过他对9.11后公司为自己提供的现金救助和临时住所、自己和几位上司鲁迪、科恩、达菲之间的合作、几次热闹的员工聚会的描述可以看出格雷格对高盛是有较深的感情的,毕竟高盛是一个承载自己梦想的地方,在这里他拿到了绿卡,把自己的家人都接到了美国。作者说“不想在相比更逊色的公司里赚更多的钱,即使我的现实情况要求我这么做,但是我没有”,只有在最伟大的公司展现出价值,才是成功。在和数位高层交流希望改变现状无果后,他最终无法忍受这种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生活,选择了放弃。显然在作者眼中,高盛已经不再是“最伟大”的公司。企业道德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华尔街这种充斥着金钱、欲望的资本市场,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很容易陷入盲目追求利益的漩涡中。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不仅在法律上有风险,聪明的客户也会很快反应过来。
  •     看《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这本书时,本来没抱太大期望,觉得不过是一本像《阿里传》这样的软文书籍,变相讲讲自己企业有多好,多金光闪闪。但看到后半本的时候,发现不是如此。作者开始细致地描写自己的失望和反思。他供职高盛12年,忠诚、努力,像在圣殿中付出。直到他发现高盛的价值观变了:从服务客户,变成从客户身上榨取短期利益。“我们不考虑盈利,只考虑如何让客户变得更好,由此我们也就能更好。”这是很多伟大企业在出发时的初心。高盛曾经是这样,阿里目前似乎也是这样。然而,渐渐地,初心变了,考评标准变了,企业价值观也就变了。虽然外面看上去还是庞然大物,但身处其中深爱它的人们,能感觉到已经不行了。这本书蛮动人的细节在作者刚去实习的时候。高盛这样企业的文化最强注入,是在实习生阶段。它会挑全美国最优秀的学生,给他们极其艰难的选拔期,与此同时注入企业灵魂。而这些年轻人的到来,也向老手们传达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新鲜精神。作者负责高盛的斯坦福招聘11年,他想走的契机是,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想招聘学生进公司了,“此时的高盛已经不再是我加入时让年轻人为止兴奋的那个高盛。”他发现,华尔街和高盛已经忘了自己的使命:为客户服务。他们把追求短期利润置于声誉之上——这些声誉花好几十年才能建立起来,却在瞬间被摧毁。然后,他辞职,给《纽约时报》写了自己的心得。在发表前两天,在凌晨打包离开了办公大楼。看结尾部分,心有戚戚。我们所拼命的地方,价值观变得与初心不再相符,就是离开的时候。看完这本书的当天,得知有一位好朋友选择了新的工作,不舍,但更多的是理解,希望以后也能更好地保有自己。附一些这本书里不错的话:“华尔街的一般规则是越不透明的产品,越能给公司盈利。”有一处略微吃惊的是,即便是高盛的中层精英,也未必完全理解他们所创造的衍生品是什么原理。“这是人类的本性:一旦你被一种数字衡量,你就一定会竭尽所能,让自己的数字最大化。”“请记住:对于任何一场交易的失败者而言,都有相对应的最终赢家。”然后再写一个关于华尔街的推荐书系吧。《伟大的博弈》这本书可以说是历史书,以时间顺序,讲了华尔街历史。期间有大量的故事和人物,告诉了读者现在耳熟能详或者不甚熟悉的金融产品和名词,是如何一点点在这条街上长成花草树木的。《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这本书很好看,一两天就能读完,小说式的,轻快顺畅。作者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师。读书时,会觉得整个人沉浸在他们大厅的热火朝天中,他把人们印象中千篇一律的“黑西服”们都写出了个性。《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一个在高盛12年,从实习生做到副总裁的前员工心路历程。记录细致,最后的反思更是给全书增加了厚度。当然还有《大而不倒》,但想把它留到以后想写的“金融危机”系列书系里,这里就不说了。最终不得不感慨……《说谎者》的作者最后去为《纽约时报》撰稿了,《高盛》的作者决心揭露行业内幕时,也选择了三次给《纽约时报》投稿。对《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真真是羡慕、嫉妒、无比向往。
  •     2016年6月的上旬,我用了两个星期的上下班的地铁时间,读完了这样一本书。算来这也应该是我完完整整读过的第一本金融领域的书籍吧。虽然之前有阅读过《伟大的博弈》、《滚雪球》,但感觉读完都很懵懂。可是《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2016年5月初,我去到上海出差,顺便和几个在上海工作和同样因为公事而来到上海的朋友。随他们一起感受投行精英们奢侈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这一切震撼着我。5月底,我休假来到了丹麦旅行,在这里我第一次听说了哥本哈根经济学派以及哥本哈根商学院。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对于财富的态度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与中国的不同,与会计行业的不同。我开始萌生了留学深造,并且转专业到金融投资领域的想法。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不仅是关于投资银行华美、奢靡的一面,还有它侵蚀人性、唯金钱至上的“阴暗面”。我或许不该说这是阴暗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多样的一面。作者一直强调他希望自己可以既为客户带来利益,也可以为自己所忠于和效力的高盛获得利润。这样的想法让我很多次陷入一个疑问:资本市场真的有这样一种方法,可以让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赢家吗?如果说资本市场上有许多投资银行,也有无数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银行服务于不同的投资者,如果所有人都持有着作者的看法,并且认为这一看法可以成真,那么是否整个市场上,就不再存在“亏损”两个字了呢?是否在财富的问题上,华尔街不再有任何一个人是loser?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是恪守了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作为一个高盛人,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从未违背高盛十四条准则?Fortune is evil; Money never sleeps……除此之外,由于作者在高盛负责金融衍生品,在借调到伦敦办事处后也负责美国市场期货,所以通过他的描述,我也进一步了解了期权、期货、远期合约等等。作者多次强调市场的非理性,并且他们试图在这种非理性的环境下设计出一种产品,可以理性地规避所有的非系统风险,可以完美地完成一次“套期保值”表演。我想,关于这部分,如果你是一个金融领域刚刚入门的小家伙,这本书可以带领你疏通很多基础衍生产品概念。同时,这本书也帮助我更广阔地认识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像高盛、大摩这样的企业无法取代的特殊性,它可以更有力地培养出具备领导能力的人。我摘录了一些书中的文字,也许它们并不是完完全全在讲述如何做一个好的上级,但我想它们多多少少给了我一些灵感:“他告诉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使用正确的术语,不要敷衍,不要只说80%正确的东西,任何时候都要100%的正确。”“如果那些人能迫使你承担一个错误,他们肯定就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希望你承担所有的风险。必要的话,我会半夜里把这些家伙叫醒,然后问清楚他们的指示。做正确的事情比事后给别人道歉好得多。”“他让我学会了对事情抱有怀疑的态度(但绝不要愤世嫉俗),要用一种强硬(但无需过于严苛)的眼光去审视任何请求和赞扬背后的东西。面对那些讨好你的人,要持有戒心,即时对于你的上级也应如此。你永远无法真正看透他们的心思。”“一起出去时,我从来没有让任何职位比我低的人买过单。以前我的上司就是这样对我的,所以现在我照单全收。”“对于任何一场交易的失败者而言,都有相对应的最终赢家。”最后我想写下的是,我敬佩作者有这样的勇气,讲述这样一个庞大机制里面的不完美。我想,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是否从中过度获利,我想他将这一切用连载的形式进行披露,终究是一个勇敢的行为。我希望自己,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和他一样,在看到自己所忠于的东西慢慢腐败甚至走向黑暗面时,可以站出来,永远不成为帮凶。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可以了解高盛内部生态圈,关系也是很复杂,跪地求饶一幕是亮点
  •     An insider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devolution of probably the world's most aspired company and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that interacted wtih it. Translation OK. A personal lesson is that if you are not getting the lion's share, that is because you are not in the lion's den; if you are not in the lion's den, that is because you are not a lion.
  •     蛛丝马迹中可见高盛运营背后的东西
  •     看了好久,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了,更多的是作者的职业经历,911那段还是印象挺深刻的。
  •     !Greg:Stanford.top5 in economic101 internship asked 34 person他喜欢经济学 有热情 赶于去找夺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不是畏手畏脚
  •     狼文化
  •     前半部分基本是自己多么多么牛及各种金融知识的介绍,撑着我读下去的是对高盛内部八卦的心。但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作者保守的态度。ps:作者目前好像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
  •     了解
  •     作者的后续工作可见:http://fortune.com/2015/06/22/greg-smith-goldman-sachs-401k-blooom/
  •     在我内心自私的一角,我需要有人对我不离不弃,尤其是当世界分崩离析的时候,更希望我们可以像原来一样继续下去。可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公平,有一些事情,它们是那么美好,那么有趣,却不属于你,你必须学会释怀。
  •     服务实体经济才是金融存在的第一要义
  •     看起来很痛快。虽然很多金融概念我并不理解,有些则完全不需要他解释
  •     1、大多数中国读者应该更关心how do i get into GS, 而不是why i left GS;2、翻译得不太好,且专业知识几乎不涉及(作者是销售人员,可能也不关心其中的赚钱原理),可读性不是特别强;3、大致意思是说GS以前是关注客户长期利益,但现在更关注个人奖金,甚至自营盘以客户为对手,看不过眼,所以离开GS了
  •     是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去高盛
  •     聪明,勤奋,有正义感。可还是觉得他这么做对曾经共事过的同事和公司太不厚道了。
  •     很不错的书,很多作者在文章中的想法和总结具有借鉴意义,可以进一步的思考。
  •     写文的时候查资料用的。前半部把高盛吹上天,结果后面很突兀地就反水了??
  •     多看阅读
  •     靠谱,值得反思
  •     911,08金融危机的描写很有代入感。
  •     写的有趣,也有内容。工作过后再看这样的书,可以理解细节里透露出来的处处严苛,也容易了解这都是什么样的人。每一个这样的公司里,必然都有相信这个公司,相信这个行业和相信自己的价值并为之奋斗的人。第五颗星是给作者把这些都写出来的勇气。
  •     看完只是更觉得金融不是我要做的
  •     读翻译过的书,总担心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是作者本身的语气态度,还是又带着译者的个人色彩多一些。不管怎样,相信会对与作者有类似工作风格或是性格特点的人带来些启示。为在工作中坚持做自己,不轻易妥协的人们坚定了信念。
  •     书不错,但作者让人感觉太可怜了,悭吝,小家子气,郁郁不得志,他的确不适合高盛,每当他洋洋得意说起自己给客户的市场分析多么受到好评都忍不住想叫醒他。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     作者勇气可嘉 揭示的问题我们又何尝不是 你的工作不该违背你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哪怕是看在钱的份上 和作者相比 试问多少人能抛利益于脑后 发现问题 失望后 还能怎么样
  •     越看这种书越觉得我学的专业无非就是一群聪明人想方设法变着法儿从普通人手里骗钱嘛… 嘴上说是关心客户的利益,说到底关心的只有自己的佣金。当然能双赢最好,不能就只顾自己——这样的行业到底真的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难道不是背离了“资金融通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初衷?
  •     觉得挺不错,但就是打不出来五分…
  •     1018
  •     #失眠读物#5分之4在外籍无绿卡青年满怀信心跟激情的介绍高盛以及金融市场“我们是高盛,我们才不是呢”,尤其是9-11到2008次贷危机这段的个人经历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信息量不少。关于为什么离开高盛,说的不透也含糊。倒是作者在高盛期间的奋斗,待人接物的细节,很值得参考。看过NYTIMES发表过的那篇,作者的文笔叙事分析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
  •     如果真如作者所说,那么之前有那样企业文化的高盛确实很让人向往
  •     凑合吧
  •     2016
  •     以前一直觉得高盛挺神秘的,长见识啊!公司文化真的很重要,大公司要有社会责任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直以为信息不对称在逐渐消失,看来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的。不要拿自己的钱玩那些自己不懂的投资。
  •     棒!记忆最深刻的是另一种市场参与者是想将他们的想法货币化。
  •     很‘揭秘’的一本读物~~ 到现在偶尔也会觉得难以置信自己就进了金融 #feeling blessed &心中更多的还是, relentless reflection. 和咨询相比, 金融有更多利益(金钱)至上的规则,但两个领域都同样需要坚持, 守道, 厚德, 大气, 最后 keep in mind, 利益面前请永远保持理性和谨慎.
  •     卖方逐渐变成买方的故事,但是投行本身有做自营交易,感觉作者的叹气有点不明就里。另外作者有点不厚道,他的超高薪水,漂亮履历,甚至他的这本畅销书都因为高盛,结果一离职就剧透了。不愧是做金融的,榨取了公司最后一点价值。
  •     2016.10.5,第33本。断断续续看完了,深深觉得,首先你要有名校的出身,比如作为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然后你要有过人的才智,再者你要绝好的运气,然后你才有可能从普通实习生升到公司的执行懂事。一个企业的兴衰,一个个人的发展,就这么捆绑在了一起,很佩服作者的勇气,可能还是翻译没有很到位,中文版没有传说中这么触动人心
  •     很完整的高盛从业经历,可以看出作者在高盛的几次危机中生存下来的不易与坚持,也对作者的离开很感触同时理解。很棒的书
  •     许多小细节蛮有趣,金融危机后对高盛的态度转变有点语焉不详
  •     
  •     在这个行业干久了大家都文采斐然嘛。
  •     很深刻。看看华丽光环下的华尔街,内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     看,花街也有情怀嘛
  •     就觉得还蛮有共鸣的…公司文化价值观不再一样 就该离开了。
  •     读这本书的乐趣不亚于读Michael Lewis的Liar's Poker。最后几页就像在拍电影。金融界的斯诺登。
  •     有收获,但写得麻麻地了
  •     12年磨一剑,从青涩走向成熟,仿佛跟着作者也走了一程。唯一的遗憾,就是入行成长篇幅与成熟离开篇幅相比后者略显短浅,当然作为一个高盛宝宝披露强大父母会克制谨慎,也是人之常情。
  •     本书应该叫做 我在高盛的工作+我终于明白了真相… 没有全看完 但没什么太奇怪的…
  •     反映了很多有关体制的问题
  •     看过聚焦,大空头,又看了这本书,敬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金融圈的不透明一定会使华尔街成为最大的赢家,“clients' interests always come first”也只会发生在单纯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说到底每个人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想要用道德来束缚从业者也只是空谈,毕竟金融圈的利益诱惑太大了。想要成为格雷格那样的人,谦逊努力有职业精神,也保持这样一颗清醒的头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