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画十六观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301219157
作者:朱良志
页数:692页

作者简介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书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
本书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问题。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的总体表述。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书籍目录

序言:文人画的真性问题
一观 黄公望的"浑"
一、
序:神性与理序
二、
真:莫把做山水看
三、
全:在山满山在水满水的境界
二观 梅花道人的"水禅"
一、"渔父"的话题
二、超越"隐者"的思路
三、破除"终极"的价值
三观 云林幽绝处

一、
幽深
二、
幽远
三、
幽静
四、
幽秀

四观 沈周的"平和"
一、
落花下的感伤
二、当下即成的感兴
三、心与天游的自得
四、倪和沈:寂寞的江滨和温暖的溪岸
五观 文徵明的"浅"
一、
听玉
二、往复
三、近物
四、真赏
六观 唐寅的"视觉典故"
一、关于视觉典故
二、古典与今典
三、旧迹与真性
四、用事与无事
七观 陈道复的"幻"
一 "殇"与"觞"
二 "景"与"影"
三 "病"与"冰"
八观 徐渭的"墨戏"
一、画人间戏
二、脱相形色
三、开方便门
四、奏千年调
九观 董其昌的"无相法门"
一、真性惟空
二、无法可说
三、懒写名山
四、无纵横气
五、放大光明
六、气韵不可学
十观 陈洪绶的"高古"
一、醒石
二、味象
三、缥香
四、寒沽
十一观 龚贤的"荒原"
一、忽有山河大地
二、为何总是荒原
三、有生命的笔墨
四、有新意的"画士"说
十二观 八大山人的"涉事"
一、"涉事"概念的提出
二、"涉事"的涵义
三、"涉事"与权
四、"涉事"与形
五、"涉事"与真
十三观 吴渔山的"老格"
一、渔山老格之建立
二、渔山老格之特点
三、天学与老格
四、渔山老格之于文人画传统
十四观 恽南田的"乱"
一、呈现生命真性的"乱"
二、"乱"的悲剧性
三、"乱"之美
十五观 石涛的"躁"
一、辟混沌
二、转动静
三、抹烟霞
四、弄恶墨
十六观 金农的"金石气"
一、把玩金石
二、参悟净因
三、管领冷香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南画十六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南画十六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7第一版,2014.5第四次印刷)。作者为哲学教授,另辟蹊径来谈中国绘画,角度独特,令人充满期待。此书赞誉颇多,也屡获推介。书中于中外典籍旁征博引,可谓搜罗宏富,插图也在四百幅以上。题画诗为中国诗歌独有的种类,书中频频引用。展读一遍,对其观点不能完全认同,此亦常事,不提。然书中引用题画诗词句子,时见错认或出律,为之皱眉。有附图者,就图校认,无图者稍加查询,存此疑惑,以待同好商议。68页,吴镇《渔父词》“风揽湖心一叶横”,“揽”图2-10(1)书法为“触”。68页,“残霞反照四山明”,“反”为“返”;“听取虚窗夜雨声”,“窗”为“蓬”。以上均见图2-12。75页,吴镇《渔父词》“风揽长江浪搅空”,“揽”图2-11书法为“搅”。81页,吴镇题画“任公子,尔何人”,图2-9、2-16均作“任公子,龙伯人”。龙伯人为古代神话传说中巨人,有龙伯钓鳌的典故;唐陆龟蒙有句:寄语龙伯人。书中就“尔何人”延展一段议论有失去依托之感。91页,倪云林作品之题诗“小窗明日属杏花”,“杏”字处为平声方合诗律。查,当为:小窗明日属梨花。131页引文正确。122页,倪云林绝句:远岫疏林亦堪看,“堪”字处当仄声。查,当为:远岫疏林亦耐看。141页,沈周落花诗:红泪空涕短命春,“涕”处当平。查,当为:红泪空啼短命春。150页,沈周册页题诗:人间百业不同船。图4-10为:百人同业不同船。156页,沈周《卧游图册》题句:一襟业爽坐迟迟,“业”当为“萧”。“心与天游那得知”,“那”当为“谁”。以上见图4-11。168页,沈周诗:倪迂妙处不可学,古木苍篁满意清。未救上句拗,待查。199页,南田题石谷《晚梧秋影图》,释文“清霞未下”,“霞”为“露”,“海喇点墨最淋漓处”“喇”为“岳”。海岳,米芾号也。图5-17。202页,文征明《绿阴长话图》题诗“碧树鸣凤涧草香”,“凤”处当平声。查,为“风”。274页,陈道复诗“梅花得意先群芳”,“先”处当仄声,查,为“占”。276页,“山齐人独坐,对酒读骚经。”,“齐”当为“斋”。347页,引杜诗“远害朝看麋鹿群”,“群”当为“游”。460页,八大山人《鱼鸟图卷》题跋“必三重阶二贴纸,纸处俯瞰万丈”,不可解。对比附图12-5,作“必三重阶一铁絙,絙处俯瞰万丈”。画中“铁”非“贴” ;“絙” ,古同“緪”,大绳索,于题画意合。释作“纸”则殊不可解。508页,吴历册页题诗“独自归横塘”,“归”处当仄声。查,应为“过”。549页,“酒肠应以洞庭宽”,图14-13,“以”当为“似”。559页,恽南田题画“林壑无风兮微风过”,第一个“风”应为“声”;“沙渚旷兮水容波”,“容”应为“曾”。见图14-12.585页,石涛题画“摇手非也荡我胸”,“也”处当平声,核对附图15-5,当为“之”。606页,石涛山水册之一,“翠撼寒山旧”,“撼”当为“减”;“犹是太平氏”,“氏”当为“民”。全诗:翠减寒山旧,枫添红叶新。杖藜盘曲径,犹是太平民。见图15-23(1)。608页,“捧露沾染巾”,比对石涛册页图15-24,当为“捧日露沾襟”。628页,引金农诗“白板小路通碧塘”,“路”处当平声。查,应为“桥”。633页,金农册页“绿了僧窗梦不成”,“了”当为“得”;“芭蕉偏向竹间生”,当为“芭蕉偏傍短墙生”。图16-13。此二语声律、意义无碍,或可能有其他册页版本?但配图如此。643页,金农册页“恰如邻僧送米来”,“如”处当仄声,对比附图16-24,当为“好”。651页,金农自度曲“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断句当为“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纤手剥莲蓬为:平仄仄平平,不会在其上加两字为“平仄”者。前一句记得那人同坐,为六言常用句法:仄仄平平仄仄。图16-27。国学有文字中心的倾向,故传统名家多精通小学。就研究书画论,必定涉及到各体书法辨识,以及题画诗词校读。国文之美,在形、音、义三端,故有声律之讲究。近代以来,国文教学几乎只剩下表意一项,虽然现代汉语依然保留四声,但音韵之美知者稀少。蔡东藩先生在民国时期撰写对联读物,已感慨时人:目未睹经史,口不辨音韵。余光中先生有本小册子《中和西》,论及汉语四项特征:措辞简洁、语法对称、句式灵活、声调铿锵。书中认为白话文在发展中受西文表达方式影响过甚,对汉语的退化痛声疾呼。诗词声律,为先人在汉语长期发展中总结之重要遗产。平仄安排,如穿行老式厅堂,门槛位置皆有定数,若陡生变化,必致趔趄。国学之难,难在典籍面广又需融会贯通。若基础不足,仅从某一方面立论,必有偏枯之弊。国学传承之难,则难在当今融会贯通者罕见。书中引董其昌语:不读书,不足与之言画。龚贤语:以文章浩瀚之气发而为书画。以上二语,确为理解中国书画之秘钥。2015-10-14成都
  •     9月1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讲座上,朱老师以“传统文人画的人文价值”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朱老师讲到,个别外国学者,因为理解不了中国画,对中国画的评价很低。其实,现今中国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我想,如果当今的中国人能听一听朱老师讲解这些他无比珍爱的文人画家和他们的画作,理解这些古代文人画中所蕴含的儒学思想、禅宗意蕴、道家智慧,一定会对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说的话有同感。内藤湖南说,中国的文人画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国这一世界灿烂文明的文化精神的艺术,必将在未来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朱老师潜心于解析古代人文画家的精神世界,随手拈来很多古代诗词来讲解文人画中蕴含的智慧和高远意境,引人入胜,令人陶醉。我们不禁深深地体会了朱老师发自内心的感喟:这世界要是没有孔子、释迦摩尼,没有八大山人、倪瓒,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寂寞、精神该多么贫瘠……
  •     最早看的朱良志老师的书是《八大山人研究》。我是在读完乔讯的《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之后想到,谁要是能这么写一本八大山人的书该多好,于是找八大山人研究的作品,之后就找到朱老师的书——这本《八大山人研究》是这些书里评价最好的。厚重的《八大山人研究》真的不算好读,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传记性质,而是直指一系列难解的问题。八大山人确实太难解了,一直以来连名字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这本身就说明八大的神秘和魅力。朱老师从禅宗一路往前剖析,结合八大本人和同时代人的诗文作品,对一些问题做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释,小到印章、画押,大到生平、信仰,令人耳目一新。不过看到后面关于同时代其他人更加细碎的研究就有点兴味索然了。随后我又买了本他的《石涛研究》,同样的关于细碎问题的考据,终于没性子再读下去。之后就是这本《南画十六观》。幸好中间用巫鸿的书解腻,才拖拖拉拉一路读下来。总体感觉是写这么一本书真不容易,能够一口气看下来更不容易。对于这书的几点看法,不吐不快。首先不明白为何要用一个日本对来自中国画的称呼来指称文人画。固然,日本收藏有不同时代的中国画,甚至在某些方面对中国艺术的看法比起本土经过文人评论家筛选过的艺术史更显全面,但日本的所谓“南画”的概念与作者的概念完全不同,相比较而言,被中国明清偏激的文人艺术史编篡者所排斥的南宋马夏、乃至水墨戏幻一路的梁楷、牧溪、及至到明代浙派一路,才是日本所称赏的南画一系,特点在于渲染的使用,对水和墨的精妙掌控,以至于后来日本把继承这一画法的日本画家的作品也称为南画。所以这个概念并不是作者所谓的南画的概念。如果是作为南北宗分界的南宗画、南画,我对于现代的美术史作者依然坠入南北宗观念的窠臼感到惋惜。朱教授固然可以认为高居翰的美术史是一家之言,但高居翰对于中国画史的重新全方位检视,甚至再发现了包括牧溪、孙君泽、张宏在内的很多不为传统画史关注的画家,提出了多样性的、超越传统门户之见的视角,实在是居功甚伟。关于董其昌及其为代表的华亭、松江一派所倡言的“南北宗”论,自产生之日就受到各方面的批评,他所推崇的董巨、倪黄、沈文,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人,不过是风格上更加甜媚(表现出来也许是冷峻)、抒情、清淡,令人摆脱了宋代以来在模拟现实上的限制,不过仔细看来,这些画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技法上与时代特征还是一致的,董其昌的激烈反对,不过是为了打击浙派后学工匠化的、程式化的艺术品生产模式——这些人相对于文人闲适的、抒情的应酬之作,确实显得更加功利,更加符合当时处于品味上升阶层的普通人的审美习惯,正是如此,才广受时人欢迎——从而借此打击浙派在有明以来的滥觞,这更像是西方一些画派对于学院派的攻击(当然,学院派无一例外到最后都殒落了——因为死守陈规是跟艺术的发展相悖的,也跟人的喜新厌旧的本性相悖)——而他本身所领衔和坚持的所谓文人画一系,在清初“四王”手中最后也堕入格式化、千人一面的没落之路。是与之相反的四僧等人挣脱羁绊,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而浙派晚期画家,相较于那些自命文人的官僚业余画家,好些人其实更像是文人画的作者,带有横空出世的天才印记。朱教授所推崇的唐寅、青藤、白阳,正是浙派才子式的狂派邪学模式的最后传人,八大石涛,更是这一明朝异端画家模式的自然延续。另外从文人画的正宗源头上讲,本书里所有画家推崇的笔墨意趣的开创者、书画合一的宗师——赵孟頫的缺位,更是让所谓南画成为无本之木。本书的另一个缺憾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翻来覆去不过就是禅宗、超越空相观等论调。不管哪个画家,总是心灵通透,冷寂,超越时空。文中所有分析,全从诗文中来,与画基本无涉,极少有对画作本身的赏鉴,跟画有关的也不过就是题画诗,从里面找找禅宗,找找同时代人的评价,敷衍几句,把其中任意几个人互相换一下,估计也基本没有问题——我甚至不无恶意的揣测:选这16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留下的诗文多,便于编写成文而已。此外,本书配图失当,除了所引诗文与画能对上的,大部分与文本没有关联。所选画作有失偏颇:比如吴镇作品,有多本形式出现的渔父图,无论是作品风格、水平还是画面结构、模式,显然是离吴镇风格最远的;龚贤的那些册页固然精美,但跟真正体现画家实力、突显超越时代的想象力的大幅幻式山水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恽寿平投入精力最大的花鸟也几乎完全缺失,实在令人惊诧。最可怕的是,从少有的某些实实在在评画的只言片语判断,似乎作者根本不懂画,比如说关于徐渭“全用生纸写意”,殊不知,从浓淡墨之间的过渡就完全可以看出来,徐渭的大写意恰恰是用的熟纸,不光徐渭,明朝在开创水墨写意的广度上的所谓狂派邪学画家的写意也都是熟纸——而真正的生纸写意大家,要到经历大规模离乱的明末清初,担当、四僧一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序言里概括关于文人画精神旨要的作者观点,有纲举目张之用。插图也很精细。
  •     又厚又重。朱良志先生过多纠结在禅宗道家对画家的影响,而没有在画家经历等背景下展开。画的结构与布局也没有太多论述。好在每篇题眼明显,诗文考证功力深厚。收入的画加一星。
  •     学美学的人写的艺术史,总体感觉一般,主观意见过多(题目不知何由要用“南画”?)
  •     换换脑子之二
  •     写的很细。 泡在南京先锋看的。细读了其中沈周,徐渭,唐寅,吴镇的篇幅。凑巧就去南博看了沈周的落花诗意图,不想林黛玉百年前就有如此知音,想来唐寅当与李后主一般是以血书者。
  •     不建议当作理论读物。对于绘画鉴赏有挺大帮助。
  •     “在读”标记了快两年了...其实不是很想打分,但是因为之前标记过所以不能不打分。去念美术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看了这本书,现在觉得这不是美术史的著作。
  •     缺乏深刻、独特的个人见解,来回来去就那么几句话,糟糕的是这几句话也不是什么金句,而是不着边际的别的什么话。
  •     研究文人画的某个角度
  •     除了画印的真心不怎么样。朱先生的文字,那是一流的;研究,也让人极放心去接受。
  •     中規中矩。
  •     这个棒!
  •     读完这个大部头觉得很累啊。我是美术史小白,读这个是出于好奇和仰慕。书的装帧很好(平装),纸质不错。作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论文人画的各个侧面。书中有很多彩色插图,我借此观赏了不少名作。自此也算对文人画有些许认识了。
  •     看到幾次都沒捨得買,真是揪心.../占着好坑不拉设计系列
  •     书中错漏实多,不知论语而乱用。问之王老师,谓此人无甚学问。
  •     真好。要不要再去买一本精装本供着呢
  •     视角有些单一
  •     粗略地通读一遍。不是很喜欢。觉得繁琐。
  •     很详尽,看了一部分,无缘
  •     翻阅一遍。开头看到讲金农“茫茫宇宙,何处投入”云云,确实动容,但是后面则稍显重复。像是一部敷衍到文人画上的“体用论”。我还是觉得艺术首先是技术,对于我这种门外汉来说,上来就谈境界恐怕没啥益处。。。
  •     嘿嘿
  •     详尽分类的标签书籍
  •     文人画
  •     首图推荐的,所以就借来读了,然而真是觉得对不起这么沉抱回来的力气。。。可能不喜欢这种写作风格吧。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学术水平应该很高吧。
  •     爱!!!!大学毕业的生日礼物~
  •     讲的有点玄学,画是真好
  •     以生命真性解读传统文人画,是朱老师美学思想的重要特色。而这也是切入中国画思想之核心的不二法门。
  •     文人画的基础是文人。历史上的文人们浸淫于典籍之中,得中华文化千年滋养而成。中国当今可还有当年的文人情怀吗?此书如此之后,倒像是吟唱一首中国文人的挽歌
  •     自言自语
  •     每一页都要划重点。。。。
  •     修行44th,我对书画鉴赏纯业余,只是抱着单纯欣赏的心态。我读书画鉴赏的书籍也少,不过可谓是本本精品,高居翰与这本,文人画本不单纯于画,所谓山水之外是我心,而我心为何状,只怕自己也未必了然,如是,对书画尤其是文人画的鉴赏只能在艺术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对画家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判断,千人心中千幅画。但我酷爱这本书,作者功夫深,了解透而笔锋高度感性,这种在逻辑缜密论据充分下的感性发挥让我莫名其妙的觉得是品读文人画的最佳方式,作者所言未必为真实,但绝对真实已无人可以窥透,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我对这十六大师更为了解,对作者也更为了解,我不盲从,只欣赏,我有自己的判断,喜欢与不喜欢,但这本书,真的,真的,非常好,纵使是高昂的价格,也不能让本书逊色半分,强推此书,最起码此书给了我陈老莲四首鹧鸪词,钱算个p!
  •     这怕是文字最美的史论了。
  •     有惊喜也有硬伤,一度非常着迷,但很多友邻提出的质疑都很中肯。
  •     朱先生绘画美学的力作!
  •     有意思
  •      2014-07-27 不妨当做美文去欣赏的一本文人画评论。选取了文人画史上颇具代表性的十六位名家各以一个关键词进行观照,其实说到底不论是子久的「浑」云林的「幽绝」子畏的「视觉典故」文长的「墨戏」南田的「乱」……无非表现的都是文人画最精髓的部分「真」罢了。很多地方在说这些人的精神世界时候所用的表述,可以套用到几乎任何另一个文人画家身上的。虽然有些地方脱不开文艺评论的通病过分解读吹捧过度比如对于八大的一些评价,能把那么一条翻白眼的鱼说成是有「化而为鸟怒而飞」这样一种意象实在觉得可笑,但总体来说是一本图文都颇精美的书,尤其喜欢梅花道人和子畏的观照角度。
  •     唐寅写的最好
  •     中国文人的内在之美就在性灵之上。书中列的画家都有一种浪漫的气质和灵心,有着世界莲花里之想,有着“与其呕血十升,不如啮雪一团”的“小聪明”。有了那样高贵的人格,才能纵浪大化,不喜不惧吧。
  •     生命的真實,宇宙的終極意義,都在小小尺幅之間。而心眼太易,所以更難。(朱老師有些句子略蛋疼,少量插圖像素感人,但瑕不掩瑜。)
  •     美的享受。文笔太好,专业方面不敢妄评。
  •     扫读…
  •     看前半段时甚为欣喜,终于有一个从精神层面解读文人画而非陷入笔墨的了,但越往后看越觉得这本书最终也陷入了自己营造的另一种“陈词滥调”,十六个画家,基本上就是禅宗视角,个个荒寒、超越,分析流于表明,解读乏善可陈,再加上作者分明写的就是《南画上的诗词十六观》嘛,很大一部分分析是来自题诗或画论,这个有点偏题,即使是有画论的画家,其实也未必能做到他自己想的。总而言之,这本书高估了很多画家,同时这本书本身也被严重高估了。
  •     无需多言
  •     乞儿唱莲花落
  •     刚下单买了~还没到手,不过同事力荐我读,相信一定很不错!
  •     中国传统艺术的非确定性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暧昧性的说法是否有着相似或区别?一者着重于“不”?与各种相都“非确定”?另一者着重“是”?与各相都暧昧相关?还待见证。
  •     嗯,反复强调文人画并非仅仅是写生和涂抹形式的手段,其实就是想突破对象化思维定式,文人画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紧扣在一起方才形成某种内在张力的艺术。从文人画所建构的视觉经验来看,能够让人反观到现代性图像的影响力有多大。
  •     难得的好书!难得!2016-4-29
  •     书做得非常用心,我认为这是此书获得赞誉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内容而言,中规中矩,不如《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     徐渭没有因生活的困顿而耗尽生命泉源,他心灵的深处永远是汪洋恣肆的,他是有声有色有格的艺术家,陈老莲、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一个个都是目空千古的艺术家,但无一例外都拜倒在他的门下,愿意为犬为奴,正因为他心中有浩瀚的海洋,他对人生的体验很深。《画禅室随笔》中有明董其昌的两段至为著名的话:“多少伶俐汉,只被那卑琐局曲情态,耽搁一生。若要做个出头人,直须放开此心。令之至虚,若天空,若海阔,又令之极乐,若曾点游春,若茂叔观蓬,洒洒落落。一切过去相、现在相、未来相,绝不挂念,到大有入处,便是担当宇宙的人,何论雕虫末技?(卷三)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予最爱斯语。凡人居处,洁净无尘溷,则神明来宅。(卷四)”董其昌云:“不读书,不足与之言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