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50247684
作者:蒋勋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从向日葵、自画像、星空到麦田群鸦,带你破解历久不衰的梵高传奇。
从年少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抑郁受创,细说37年不断挣扎的人生曲折。
一八八八年底视梵高为疯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天价购买梵高一张《向日葵》的人,可能都没有读懂他画中的心事。
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绝对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须饱受折磨,饱受肉体与灵魂的燃烧之苦。梵高丢给我们许多问题。在他自杀离开人世后,人们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试图回答,仍然无法有完满解答。
为了这本书,蒋勋带着一叠稿纸,一站一站地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年轻时储存在他脑海里、笔记本里的故事,豁然重现。这是一位美学家面对梵高危险的美,面对真实生命的深度烙印。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领悟梵高的纯粹与孤独。我们做不了梵高,但我们应该读这本书,崇敬梵高。

书籍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 蒋勋现场
014 梵高工农素描
020 吃马铃薯的人
024 唐基老爹
028 向日葵
032 梵高自画像
038 割耳自画像
042 星空
046 奥维教堂
050 麦田群鸦
第二部 梵高
056 荷兰的心灵与美学革命
062 荷兰画派——回归平凡生活的美学
066 林布兰——创造生命的信仰之光
072 文森特Vincent
079 喀尔文教派牧师——梵高家族的传统信仰
086 艺术?宗教?献身给谁?
094 苦读神的话语
100 社会主义的时代浪潮
104 忧愁与绝望
121 巴黎,一八八六明亮起来的梵高
128 一八八七,梵高的新阶段
144 日本浮世绘——异文化的向往
148 阿尔,燃烧起来的心
151 朗鲁瓦桥
166 星空——宇宙的无限华丽
178 向日葵——燃烧生命的花
186 房间与椅子——两个人的记忆
196 自画像——看到自己最深的灵魂
212 圣·瑞米病房的窗口——他看到了奇迹
224 一八九〇,最后的奥维,麦田飞起了群鸦
238 附录 重要作品列表

内容概要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故事关于那个被世人誉为“疯子”的人,只是,在19世纪的欧洲,他是那个情绪激动到割耳的不折不扣的真疯子,而在21世纪的今天,他却被誉为艺术界的“疯子”。《梵高传》是我读的第一本人物传记,但真正记于脑海里的信息却只是寥寥,以致拿到蒋勋的这本书时,读到扉页梵高写给提奥的信时都忘记了提奥是梵高深爱着的弟弟……书中用梵高的画作与他一生的脉络相结合慢慢推进,正如作者所言,也许梵高的画作并不是他最好的艺术品,他一生的经历才是。梵高的画风多变,不过可以隐含地看出几个阶段,第一时期,梵高狂热地追求着他的传教梦,他满怀信仰穿梭在最苦最累的矿区,他观察那里的人们,他看着的生老病死,看着他们明明那样努力却还是一无所有的无望……他用最纯粹的炭笔,最简单的笔触认真地近乎一丝不苟地勾画着那些在生活中努力挣扎着的人们的身影。于是《哭泣的老人》、《吃马铃薯的人》、《拾穗的农妇》等画作得以产生。他身体力行地在最困难的地方宣传着信仰的希望,但教会却不允许一个“矿工”传教士的存在(当时欧洲教会认为传教士就该是圣洁、高贵滴,比如电视里出现滴“高大伟岸”滴传教士形象),于是梵高失去了继续传教的机会。前往了巴黎,投奔他的弟弟,一个艺术经纪人。也进入了他第二阶段的作画时期,提奥为梵高带来了艺术上的“朋友”,在巴黎蒙马特街区的那些印象派画家,那位顶着老婆责骂肯赊账给穷画家“唐基老爹”……梵高的画风开始出现了变化,他开始使用色彩,他开始有了印象派画家的影子,他爱上了用新印象派画家的“点触法”进行绘画……于是有了《蒙马特的风车》、《从蒙马特克里希看阿尔涅工厂》(感觉这幅画有莫奈画的痕迹,但个人针对这幅画的主题更偏爱莫奈的)等作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模仿”,让梵高觉得渐失自己的特质,于是离开了巴黎前往阿尔。在阿尔梵高画出了许多我个人蛮喜欢的画作,如《星光夜间咖啡屋》、《隆河星光》、《靠岸的沙船》,同时这一时期,梵高在等待着来与他相会的高更,他绘制了多幅向日葵,蒋勋笔下,这时的梵高在等待着,满怀希望的,但之后两人因为相处不愉快,而最终导致高更仓皇离开,梵高割耳的悲剧……梵高出现了精神的异常,他被送入了疗养院,也正是这时成为了他的创作高峰……梵高不停地绘制着世界,也绘制着自己(自画像)……1890年梵高回到奥维,他死前待在的最后的小镇,他开始专心于“自然”,画作中,表现出了他对东方(日本)画作的喜爱,他绘制的《杏花》等作品,会让你误认为他是一位东方的艺术家在用西方颜料绘画。在观看梵高的画作的时候,蒋勋先生认为梵高善用较高的地平线来分割画面,他在梵高的画作中读出来满满的寂寞感,但在我看来梵高中期着重描绘的地平线下的世界,总是“光亮”的,或总是存在着光亮,即使天空如《黄色房屋》那样湛蓝滴让人透不过气,地面上的事却依旧“光亮照人”……但梵高死前最后的画作《麦田群鸦》,虽然地面一贯是鲜亮的颜色,但是密密麻麻的点触却让人有种压抑滴透不过气的感觉,这时的天空依旧无望,画面中仿若有一条绿荫围成的大道,却在画面中越走越狭小,直至无路可循。这好似梵高曾经那样努力为信仰而奔波着,画画在他看来也许也不是是对世间的一种记录,记录那些在苦痛中挣扎不愿放弃的人们,记录着在工业迅速推进下的欧洲还保有的田园风光,记录着邮差胡林与夫人,记录着酒馆老板娘,记录着唐基老爹……记录着他遇到的所有“美好”……记录着高更与他曾做过的椅子,而他自己的那把与高更的座椅相比“朴素、方正”太多的座椅,好像在述说着他的世界注定清冷,他的世界没有光明与书籍的等待,有的不过是几缕青烟相伴。这位在世时只卖出了一张画作的想当一位好传教士的画家,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得到了近乎全世界人的熟知。可是这些地平线上的热闹与他又有何干,他早已化作那整夜的星空,过着他脑海中的流转时光。
  •     既然写了莫奈,就一定要写写梵高。同为印象派大师,却风格迥异。一个是盛世繁华的风景小清新,一个是被热情与绝望吞噬的精神病患者。如果说莫奈有多么明丽的光,那么梵高就有多么悲伤的影。莫奈对世界的关怀是外在的,他歌颂工业时代的便利和怡情的小资生活,而梵高的热情是内在的,他描绘的是受苦受难的灵魂,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并在绘画中寻找救赎。初中的时候看张悦然的小说《葵花走失在1890》,开头是这样描写的:那个荷兰男人的眼睛里有火。橙色的瞳孔,一些汹涌的火光。这极具画面感的开头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那篇小说。故事其实是从一朵葵花的视角来写的,它爱上了梵高,眼里的火光其实就是它的倒影。它的一生短暂而凄美,却也回报了与那凝视一样炽烈的情感。当时不禁疑惑,梵高在画向日葵时到底看见了什么?在画中我看到的是荒凉和绝境,干枯甚至扭曲的向日葵,戏剧性的火焰一般的颜色,层叠厚重的颜料,让葵花狰狞得仿佛要挣脱画布。虽然很有冲击力,但很难和当时所理解的美联系起来。但《小王子》里说,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要用心看。准确的说,画家并不能很好的定义梵高,他27岁起步画画时,作品常被其他画家嘲笑,甚至劝他不要走绘画这条路。但梵高所关注的层面比艺术要更高,他心中有着炽热的信仰,只不过最后,是通过绘画的形表现了出来。梵高流淌着信仰的血统,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牧师,在拿起画笔前,年轻的梵高也想成为一名牧师,他甚至想考进阿姆斯特丹的神学院,最终却未能如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一个贫穷的矿区,得到了一份传教士的工作。在那里,他看到了旷工惨绝人寰的工作状态(应该和现在中国的情况差不多),高温,伴随着窒息的空气和死亡的危险,还有赤贫的生活。他与矿工们同吃同住,给他们布道,成为他们的朋友,他用自己的生命去为矿工们驱走黑暗,而这一举动却让教会极为不满,因为他破坏了传教士体面的高高在上的形象。梵高渐渐发现,教会并不等于神学,神学院谈论“神”,却远离了神;就像美术学院谈论“美”,却远离了美。他所关心的是每一个人,煤矿工人,纺织工人,农夫,他们在生活的艰难穷困中磨练出一种如同雕像的深沉力量,梵高被那活生生的存活意志力震撼,他要留下那生命的庄严。看看他早期的作品吧,这是梵高开始绘画生涯的动机,只是用铅笔和颜料,就能讲述出每个人的辛酸故事。梵高有着纯粹的、炽热的性格,感知身边的自然,感知人的苦难,人性的坚毅,和人性的美,他的风景画也是如此,不了解他的故事的人很难看明白,他到底在做什么,在众多的画家中,他的画为什么可以流芳百世。后期印象派大多在观看繁画中的荒凉,他们注视的不再是莫奈、雷诺阿笔下都市的华美明亮喜悦,他们深沉透视城市繁华背后不可言传的荒凉本质。再看一看梵高最后的三年,也就是精神最抑郁的时期,那些灵感喷涌作品。黄色真的是梵高很爱的颜色,是因为这是属于他灵魂热情温暖的颜色吗。【三朵向日葵】1888为了迎接好友高更的到来,梵高画了一系列向日葵的作品,挂在墙上,还重新布置了他的房间。向日葵象征了梵高炽热的爱,就像太阳一样,让人睁不开眼。【星光夜间咖啡屋】1888四周都是冷色调的深蓝,浓郁的黑或沉暗的绿,只有咖啡厅布棚下吊着一盏昏黄的等,释放出温度,好像那里是唯一温暖的地方。很喜欢夜间咖啡屋里对星星的处理,好像砂砾,好像一簇簇的水晶,它们被画家的眼睛放大了,拉近了,遥远而冷酷的星光,在此刻是那么的近,而来来往往的小镇路人们,他们将梵高孤立,因而显得那么遥远。【隆河星光】1888隆河星光中光的画法几乎像儿童画一般稚拙,他不在意技巧形式,用最直率的表现方法书写着内心致死的寂寞,他要更直接表现出心事。心事,是个多可爱多重大的词。对于画家来说,或许炫技和青史留名都是次要,要把自己的心事诉诸画笔和油彩才是创造的核心。正是这种心情表现在了画中,渗透在了了构图颜色笔触当中,才给作品注入了灵魂,使其伟大,经久不衰。狡猾的画家,像出谜题一样小心翼翼又不经意地在画中留下丝丝线索,将人引入他的精神世界。当所有的线索被拾起和拼凑,顿悟和感动的大门便重重地开启。【杏花】1890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的一幅,是梵高生命的最后时光,在在精神疗养院度过时创作的。梵高的画,一直如同火焰一般躁动,直到杏花,拼色的线和点的笔触消失了,大块的粗犷的色块也消失了,背景是澄蓝的蓝天,没有意思瑕疵,而杏花的枝与叶,也仿佛白描一样呈现在人们面前,清晰,娟秀,又有些苍白无力。在与内心和生命激烈的抗争过后,这不是种妥协般的平静?【星空】1889流转的星光,仿佛宇宙最壮丽的合唱。这温柔漩涡像是要融化一切,仿佛能给予一切苦难宽容与和解,就像vincent那首歌里唱的一样。Now I understandWhat you’re trying to say to me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They did not listen, they don’t know how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关于梵高的故事,可以去读一读《蒋勋破解梵高之美》,文中的图片和部分文字出自于此。梵高的生平和蒋勋的文字给我带来的感动不止一点,当你感到压力或是孤单无助的时候,这本书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慰藉和正能量。
  •     毫无疑问,书的主角是梵高。蒋勋化身为美术馆讲解员,按规整的时间顺序,试图理清画家一生的经历与画作间的联络,并加入地点,信仰,政治背景,社交环境,尽可能详尽的为我们还原这个传奇天才的成长之路。梵高之美于我,已不需要“破解”,他的风景画,书信,自画像,都是我同这位老朋友一再交流的途径。蒋勋的解说中帮助我完善了我对画作和故事间的衔接,梵高在记忆中更加完整清晰。我对他的所有出格行为没有任何质疑,这一切发生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传道然后改行,与西恩的爱情,对高更毫无保留的爱然后决裂,割掉耳朵后的淡定...这些都是十分梵高的行为。精神疾病这样的标签总是令人反感,生在这样一个疯狂荒诞的世界,我们有什么立场去诋毁一个始终真诚无私为美好布道的人?如蒋勋所说:“我们无法解答一个矛盾:梵高是精神病患,但是他发病时期的作品可以感动每一个人。”他从来不懂爱为什么需要回报,只管热烈的去拥抱每一个人,就像被抛在空中还是会咯咯笑的婴儿,让我觉得一个人眼中的世界可以这样值得人奋不顾身投入去爱去信任。他爱一切并从不吝啬分享,把自己贫乏的物资送给矿工,把向日葵给高更,把眼中最美的星空传达给世界。落泪的是我,但我知道他做这一切时有多快乐。梵高的画作中,我最爱的是丝柏,我想他也是私心偏爱这种植物的,如果留意会看到他在许多画作中置入柏树,星空中那棵简直就是安插的自己的替身。他曾说柏树是他见过最优美的线条,于是我也开始留心路边再低调不过的柏树,并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这种一年四季都始终如一的绿色火焰,不论严寒烈日,不论被不被路人察觉,他就是这样热烈纯真的向上划出优雅的曲线,没有一刻迟疑。2016.06.30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内容空洞,完全没有写出“梵高”
  •     详细分析了梵高的心路历程,受用
  •     整本是蒋勋先生平日里对梵高画作有感而发散文的总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大概是梵高性格人生基调 第二部分是由他国家到个人发展至影响他画作的介绍。写的有的还是太用力了 如果感受能力差的人可能会被文字触动 而本身就敏感的人 会觉得感触未免太多太用力了 所以感觉不紧凑 内容松散。没事消遣初了解画家来说这套书还可以 列了一个画家许多名作。ps对于最近还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最近的我而言 读艺术有些奢侈 且易感觉到了自己的矫情
  •     贫穷、潦倒、落魄,都不可耻,失落了梦想才是最大的悲哀。梵高的一生,虽然生活贫穷,却不贫乏,他比很多人更享有丰富的生命,因为他自始至终以拥有梦想为荣。
  •     想去荷兰看他的画
  •     解读吧
  •     之前对梵高的了解只停留在向日葵/割耳天才。如今才知道梵高从年轻时放弃优渥薪水成为布道者的坚决,想要救赎底层人民的渴望,到巴黎后画作风格由阴郁转变明亮。狂热的向日葵,一张又一张审视自己的自画像,以及最后那张让我震撼非凡的麦田群鸦。
  •     纯粹孤独的疯子,狂热的救赎者
  •     原来梵高不止疯狂,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     比较浅显的读物,谈不上破解,哲学层析的探讨很少。另外,编校有些问题:译名不容易、括注错误。不过,图片还不错。
  •     以为是本小白文 但读完会对梵高的创造脉细更清晰
  •     蒋勋先生算是我的美学启蒙老师。尽管比起书,听他的声音讲述更有意思,可是阅读文字之后,我发现,我毫不怀疑他的表达能力能表述出任何他看到,或是想要传达的感情。对任何美的事物,表达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描述是“太美了,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如书中一般细致的解释。学习之。
  •     最喜欢的台湾作家没有之一
  •     结合梵高的画介绍了他的一生,文字读起来很优雅,再配上梵高色彩艳丽的画,这本书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     一生对信仰的追求让其不得善终
  •     为去看梵高印象展提前做的功课。虽然看不懂他的画(有的人眼睛画的都是歪七嗦八)可是我可以透过向日葵看到他的热烈,画的黄房子对朋友到来的期盼,还有麦田黑鸦最可怕的绝望。也许这就是作者所说:绘画技巧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他不能称之为艺术。梵高的作品传递给世人的是他燃烧的生命。
  •     纯粹的 宁静的 疯狂的梵高 “绝对自我” 和正常的博弈 燃烧生命留下的美 喜欢一幅画有一个故事 想要试着理解 有人理解他就好了
  •     哈哈哈哈蒋勋带你领略高考满分的神奇秘诀(里面画的颜色竟然能被印的像屎一样)
  •     静下来,每一个景象,每一个片刻,都是奇迹。在世俗人的眼中,看见了“奇迹”,便是疯子。我们与疯子不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爱都受到了磨损、扭曲,我们与现实妥协,爱,已经不纯粹了。Vincent的爱强烈而绝对,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绝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须饱受折磨,饱受肉体与灵魂的燃烧之苦。星辰那么亮、那么大,从来没有人看过这样华丽而灿烂的星空。Vincent真的看到了奇迹!
  •     普通人难以理解疯子与天才到底有什么不同
  •     本书多次提到梵高的画受日本板画影响,再引申至受中国宋代画影响,不知是不是这样。我在想有些画和作品是不是被过度的解读了,画那一幅画可能只为了一丝风,一丝雨,一位美丽的女性或一个突然而来的快乐?每幅画引申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艺术意义感觉不是让梵高更清晰而是更模糊了,他的样子被多种力量拉扯的浑浊了。或许梵高就是个简单单纯的人,他不是天才,也不是圣人,他是宇宙里一个孤独的、受了伤的孩子,他的画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敏感与情感。这本书感觉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有作者美好的想象和情感的抒发,要了解更真实的梵高,或许可以多看些他的往来信稿。
  •     全书最爱《隆河星光》一画,蒋勋解读为“天空的星光与倒映水中的灯光,梵高用最直率的方法描写着内心致死的寂寞。”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岸边灯光闪烁,画家只能捕捉一瞬间的光影进行呈现,表现力终究是有限的。但将波动的水面作为载体,静止的灯光被赋予了流动的生命,成为一道道摇曳生姿的彩带,比灯光本身的灿烂更为动人。梵高生活混乱糟糕,一生穷苦潦倒,却擅长从细微处赋予物体以生命力,这样的悲悯和善良就是他的鲜明的美学人格,与他“救赎众生”的初衷同样动人。
  •     从最喜欢的星夜变成麦田群鸦。
  •     最爱《杏花》,却说不出原因。蒋勋说“像一副最好的宋代宫廷书院的花卉,如此繁盛华丽,又如此宁静工整”。
  •     听蒋勋娓娓道来梵高的故事,他的一生很纠结,相比梵高,我更喜欢莫奈,他的画中充满了生机也很美。梵高的一生坎坷,痛苦挣扎,但是大家都推荐他,所以我也只是试着去了解。
  •     如果我们不曾了解他,会不会都是那个联名举报他的邻居
  •     如果说不带质疑的去欣赏,就会沉浸其中。被梵高的故事感动的屡屡落泪。整本书就听着Don McLean的Vicent和yuri on ice读。我觉得yuri on ice 虽然来自于动漫,但是他的旋律、节奏和情感的起伏很复合梵高的一生。很喜欢看着他的Notte Stellata sul Rodano 听yuri on ice,整个画面仿佛变得立体。
  •     不值得这样做。
  •     讲真 书是好书 但奈何书的纸张与印刷却有太多诟病。书被我翻完之后也散架了…申明:在当当买的书。书中举了很多例子给我一一分析 如:吃土豆的人 唐吉老爹 星空 向日葵 自画像等..还将我梵坎坷的一生也归纳其中 为喜欢梵高和想了解他更多的人打开了一扇直接而清晰的大门。最后 喜欢蒋勋先生~和他的红楼梦 hhh
  •     适合扫盲
  •     印象派大师的曲折人生
  •     装帧很美 画也美 讲的更多的是感觉 只是每个人对每幅画的理解不一定相同
  •     太喜欢麦田群鸦和阴云下的麦田
  •     简单易懂,看完此书对梵高更着迷了。
  •     沙河读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梵高怀才不遇的一生油尽灯枯之际写给他弟弟的信 有点感动。
  •     梵高 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一个用生命在绘画的画家 一个精神病患者 “孤独,是因为生命里某些坚持的部分无法被他人了解。 寂寞是因为心里许多心事堵塞着,只能挤压宣泄在画布上。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爱都受到了磨损,扭曲,我们与现实妥协,爱,已经不纯粹了。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绝对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须饱受折磨,饱受肉体与灵魂的燃烧之苦。”这便是梵高 我最爱的画家
  •     蒋勋美学系列第一本。对于我这个美学艺术门外汉来说,能读进去已经很好了。解读简洁明白,图文并茂,可能性强。
  •     很多重复…
  •     五星。 以前看梵高的画近乎一点不懂他在画什么,现在我感受到了很多。 所以 五星。 而且 蒋勋的文字很喜欢。
  •     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救赎 然后一厢情愿地做着他认为能救赎别人的一切 到底救赎了谁 没有人知道
  •     赘述太多
  •     西方艺术入门丛书 可以看看了解一下 梵高最知名的一些作品都是在他割耳后 也许艺术家是疯子这理论成立
  •     梵高,那么至真至诚的一个人。不曾想象,一个自己了断了生命的人,如此炙烈地热爱着生命。
  •     非常喜欢,里面的插画,还有蒋勋先生通俗易懂的解读,更加明白梵高的热爱与痛楚。
  •     一个粉丝对偶像的解读,温暖而又美好。作者眼中的梵高,善良而孤独,怀着救世的心,却被世界伤了心,最后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释然,原来我们忘了最初的自己,或是逃避,或是忽视,最终的最终,回到原点……
  •     梵高的画非常的美而有些画又让人绝望,我可能连千万分之一梵高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救赎都不了解,我也不能完全的去欣赏他的画,以前只把梵高当做大师和割耳朵的不能理解的大师的存在看待,其实现在我仍然不能理解梵高,他为了美为了救赎燃烧了自己,而伪装已成为每个现代人的必备
  •     本来以为会有详细地讲解梵高的画,看了才发现不是
  •     2015-内容有点少,不如文学系列
  •     虽然对梵高的解读怎也逃不过孤独和伟大,但这本书除最平浅的解说外确确实实无外,剖析不够深入,只能作为最浅的入门读物。真想亲眼看到梵高的画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