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抄本-第一辑

ISBN:9789881922663
作者:蔡仕伟
页数:170页

作者简介

第一辑《首抄本》主题为“木活字印刷”,这源于目前仍继续使用该技术于修谱的浙江瑞安东源村谱师。自2001年被发现、报导之后,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历经了地区政府、国家单位的保护,相继进入地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至2010年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单;本期即围绕东源村木活字的起源开始,一探这个被称为“中国印刷活化石”的千年技艺。


 首抄本-第一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且话日常】对话蔡仕伟文+嘞嘞桑 图片+蔡仕伟日常之美,美于经验感知,却也极易没于记忆。一张票据,一缕纹饰,浩繁记忆中的吉光片羽,连接起过去之于未来的路径。故事的起点,在一个古称“月津”的地方。这个如今被称作“盐水”的小镇沉寂于台湾南部,旧墙、古厝间偶见昔日繁华。台湾南部乡下,人情温厚,民艺繁盛,民间信仰见于日常。即便回到城市生活,儿时的耳濡目染已然熨帖于身体。直到有一天,记忆的线头被捻起。MIND:盐野米松(《留住手艺》作者)说过,令他产生了纪录人们生活的想法是源于他儿时成长的环境。蔡仕伟:的确是这样。我从小在台湾南部的一个小镇“盐水镇”长大,那里的宗教活动非常盛行,民间信仰深入人们的生活,有许多庙宇。这些庙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与装饰,无论是藻井、廊檐或庙顶、立柱,无不装饰着包括壁画、石雕、木雕、泥塑、彩绘、交趾烧、剪粘(潮州称嵌瓷)⋯⋯等等各种装饰,虽然那时年幼,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工艺),只是觉得很好看、很美,所以经常流连忘返于庙里。台湾普遍的民间宗教信仰属佛教和道教为大宗,家家户户皆有佛龛供奉,尤其台湾佛道寺庙不计其数,供奉像观音、妈祖、关帝、玄天大帝、城隍、各姓王爷⋯⋯等等,所以庙会活动自是不胜枚举。不过,这里指的庙会却并非如内地那种商贩聚集的庙会,而是像做醮祈福、进香、绕境等真正的宗教活动,尤其一些大型宗教活动如大甲镇澜宫的“妈祖回娘家”、东港东隆宫的“王船祭”、城隍绕境都是家喻户晓的,也由于神祗众多,虽未必日日大张旗鼓,但家中供奉、祭祀等则是经常有的事。而平常家里如遇神佛节日,也要准备牲礼、贡品,按时摆桌供于家中厅堂,待祭祀时间完毕便要焚烧天金,最后这些供奉神祗的食物、水果就会全家共食以祈平安。作为孩童,大人自是要叮嘱参与及帮忙琐事,虽然当时年纪小或许并不知道这些民间活动的意义,只觉得有趣而已;不过,我自小喜欢看那些神怪传奇、神佛故事与民间典故的书,甚至亦要跟着大人诵习佛经,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这些儿时的生活记忆便是根深蒂固的。另外,每每在街边看到编制竹篮、锔锅,或是捏面人、吹糖人等等,就不自觉地驻足停留并细细观看,看师傅们的巧手将这些东西一一地创造出来。后来接触美术,就读设计专业,并为此也开始更加地留心民间文化、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等;直至来到内地生活、工作,就经常游历各地的民居、古建,还包括一直以来也喜爱收淘那些民间古物、旧物、小物件等;这一路的成长经历与我现在所从事的民艺记录工作,想来亦是密不可分的。MIND:真正开始投入“记录民间手工艺”的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蔡仕伟:真正开始投入工作是从2011年开始的。当时正逢人生阶段的选择,尤其多年来从事商业设计工作,也感到一些疲累,便希望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而出版其实是很多平面设计师曾经有过的梦想,但既然要做,自然要考虑做什么类的出版物。我既心系这些民间文化,从游历体验、书籍学习中不断吸收养分,尤其是同样来自台湾,创刊已历时四十二年的《汉声》杂志,就是很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还有那些值得令人尊重的文化工作者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此想来,既然要做出版,就应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所以把“记录民间手工艺”作为刊物的方向就这样确定下来了。MIND:在一次采访中看到,到目前为止所采访到的老艺人都是你透过网络查询、依循资料或报道的线索直接找上门的,大多自力更生。你是依据什么来决定采访对象的?蔡仕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范畴、类别广泛,尤其是自2006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又分别在2008年与2011年公布了第二批与第三批名录,包括相继公布的国家级传承人名单,以及全国各省市所公布的省级传承人名单,都为选题内容提供了参考。当然,这仅是一个参考目录,毕竟民间艺术种类、艺人数量很多,选题的决定还是比较随机的,例如第一辑《首抄本》以木活字印刷为题,也是恰好看到报导,也就是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觉得这是个很重要且珍贵的民间手工艺,因此决定采访;又例如《守艺人》第一期的主角赵权师傅,他并没有任何政府单位所给予名衔,但却有一手好功夫与艺术修养,是真正的民间手艺人,当初也是来自微博的一篇消息;所以,当我们决定以民间传统手工艺为刊物内容时,就不断地收集这些资料,并根据一些市场与读者情况为考量而决定每一个选题,尤其作为一本独立出版物,很多方面都必须依靠自身,这是自然而然的。MIND:有没有民间艺人主动找到你?蔡仕伟:《首抄本》与《守艺人》第一辑自2012年8月面世以来,渐渐地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也因此经常有来自微博的朋友们提供一些信息,其中也包括一些来自民间艺人的关注,希望刊物能以其手工艺项目为题,我们在致谢之余也觉得颇有歉意,毕竟我们的出版物不似其它刊物那种以多取胜且仅带有报导性质而已,而是每期都只以一项工艺或人物为主,以此深入对该工艺历史沿革的介绍、工艺工序的记录等,也因此编辑的时间都会较长,但我们所得到的信息将来都可能会是刊物的选题。MIND:柳宗悦曾说过:“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你所理解的民间艺术之美是什么?蔡仕伟:诚如柳宗悦大师所认为的“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能力”那样,是因为民艺品的外在,不仅显露了创作者的精湛手艺,解决了生活需求,内在更是蕴含着他们的智慧与情感,满足了精神需求;所以这两者融合所造就的,是生活美的体现,也是一种精神美的升华,这就是我理解与感念的。这些民间艺术,尤其是手工艺所创造一切,原本都是民间生活的日常用物,它们为生活所带来的不仅是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还包括精研的工艺技术与工匠艺人的修养,这些精髓都一一被蕴藏于每一个物件当中,最后呈现出来一种美,一种既天然又质朴的美,这种能在日常生活里被使用的美,当我们懂得去欣赏它、保护它,何尝不是幸福之事。民间手工艺、民间艺术既来源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其创造的目和我们现在的现代化工业制品并无不同,都是为了因应生活的“需求”而来;但是,冰冷的机械化设备和手艺人用心血与充满情感所制作出来的物件会是一样的吗?MIND:民间艺术曾因为与日常生活太过紧密,而被视为平常、没有深度的艺术。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喜欢这些与他们的生活相对比较遥远的传统民间艺术。蔡仕伟:传统艺术、传统手工艺的渐渐消亡的确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如同你的问题一样,这想来是一种既有趣、又带着一丝讽刺意味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传统艺术与手工艺随着人们生活而产生、发展直至百花齐放,但它的盛衰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离不开的,正因为如此,求新求变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性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便渐渐忽视甚至摒弃这些“传统”;而当这一切发展到一个高度,包括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甚至是人们的精神信仰与文化意识也随之提高时,又再将目光投向这些“传统”,这或许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循环现象。这个现象不仅发生在年轻人,甚至可包括各个年龄层的人,因为大家都活在这个世代当中,可算是一种共同需求,从这一点来说仍是令人欣慰的。其实,无论是民间手工艺或是民间艺术,它们之所以被延续下来,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被使用”才是存在的目的与价值。虽然我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不应该存在博弈关系,但也不否认现代化发展对传统所带来的影响;而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不断地探索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将这种值得被发掘、倡导的文化理念进行梳理,进一步对传统相关的项目、形式加以推广保护,我认为这就是保护民间手工艺、民间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之于时代可联系并存在的意义。MIND:有一种说法,当一种文化濒临消失的时候,也是她发展最好的时候。你对于民间艺术的未来抱以什么样的态度呢?蔡仕伟:为什么要等到濒临消亡的时候才重视呢?我认为这样的说法颇为消极,也反映出意识的严重缺失。这些原与生活并存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若仅以利益、效益来衡量,在现今社会中势必屈于下风,但如果能更好地发掘前面所谈到的种种价值,它们的未来才有希望。我一直强调这是一种意识,一种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的全民意识,而意识的转变或许只是先由一些有识之士做起,透过各种手段或途经传播开来而影响更多人。所以我们目前从事的工作,也就表明了我的态度。MIND:你的独立刊物给我的感觉是,它们不仅仅具有社会学价值,同时也像一个实验场,一个有关书籍设计的大胆尝试。蔡仕伟:当我们在构思这三本刊物时,就已经在内容方面做出明确的区隔;如《首抄本》每辑所介绍的手工艺项目,从起源、典故、历史沿革谈起,再辐射至包括对传承人的访谈、历代作品欣赏,以及对该手工艺在传承方面的现状与未来进行探讨,尤其是最重要的工序记录部分等等,期望以较为全面、深入的角度对主题进行记录与研究;而《守艺人》一书则是以人物为主角展开报导,我们每期会选定一位民间手艺人,以他的生平谈起,从中了解他一路从事手艺工作的心路历程,还包括对其工艺的工序记录,以及呈现他从艺以来的作品。所以《首抄本》是从一项工艺展开探索,具有一种文献性质,而《守艺人》是从人的角度深入,带有情感的色彩;换个角度来说,我们期望这两本刊物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前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后者则以从事手工艺的人作为基础,试图引领读者渐渐地体会这些传统手工艺所带来的生活之美与潜藏的守艺精神。关于刊物本身的设计,若说是有“实验场”或“大胆尝试”的形容,那便是无心插柳了。我试图创造一种“无为”的设计,说白了就是“没有设计的设计”,因为我们以报导手工艺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工序的记录,而这些工艺本身本就具有足够的视觉张力与美感,所以在版面设计方面非常慎重,无论是色彩、字款选择、字体大小、线条粗细、装饰的应用等等,都仅在细微之处以适度的设计形式或技巧去展现,而不至于喧宾夺主,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当然,这三本刊物我们也的确希望在装帧的内外形式做出区隔;《首抄本》从它的编辑立意为考虑,我们采选古籍的线装形式,又先在书脊以装饰布面加之丝网印刊名后包边,从而展现更多的手工感,尤其《首抄本》都将根据每期的主题,附有该工艺的成品,就是为了让读者在了解工艺之后可以触摸、感受实际的手工艺成品,虽然这无形中会增加成本,但这是我们将坚持的刊物特色;而《守艺人》采用的是平实的胶装,希望透过这简单的形式让书内的工艺展现其精彩的一面;包括刚出版不久的《集物志》也采用胶装,稍有不同的是在内页使用了上下页形式,也是为了起到我们对篇章所设置的对照作用。MIND:除了会继续做三本独立刊物之外,对于未来会有其他计划吗? 蔡仕伟:出版刊物是我们的主要方向,因为这是最容易、也最值得被保存下来的一种记录载体,另外也在尝试开发一些主题商品,内容也依然是围绕在这些手工艺项目上,但它们将会有别于目前一些与民艺相关的产品,请拭目以待吧。展览是我们一直在构想并希望将来成行的,就像我们的出版物一样,都是一种推广载体;透过出版、展览或讲座的推广,让更多人认知、关注起来,并增加保护的意识。(原文刊登于《MIND》艺术美学杂志2013年10月刊)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大陆这么大,就是留不住根
  •     想了解木活字手工印刷的可以看看。。。里面有一页木活字印刷的宣纸页,很好。
  •     还是更喜欢守艺人那本
  •     艾玛,这玩意儿都能在豆瓣找到啊,借来看时还偷拍了好多照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