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传说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807587200
页数:202页

作者简介

湘湖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区城西,与钱塘江北岸的杭州西湖隔江相望。吴桑梓、傅金祥编著的《湘湖传说》是杭州全书·湘湖(白马湖)丛书之一,《湘湖传说》分地名传说、风物传说、人物传说、民趣传说四个篇章,共59个在湘湖地区产生或流传的民间传说,文字生动,并配有插图,图文并茂。

书籍目录

地名传说  天落宝镜/3  元宝湖/6  跑马湖/10  井山湖/15  固金山/20  黄竹山/25  妆亭/28  压湖山/30  石岩山/32  美女山/35  龙凤井/39  龙井双涌/43  香乳泉/46  窑里坞/49  强盗弄/53  杨岐古刹/56  柴岭樵歌/59  水漾蛙呜/64  情深跨湖桥/68  净土寺白塔/72风物传说  独木舟/77  土贝制陶/81  泥碗/84  木排田/87  西施藕/90  白杨梅/93  云雾茶/96  湘湖莼菜/98  土步鱼/102  免贡樱桃/105  方绍酒/107  鸡头米/111  湘湖浮石/113  揭榜造牌坊/116  罗毅石/118人物传说  卧薪尝胆/123  馈鱼退敌/127  范蠡破关/131  西施魂/134  取石亭/136  季真酒坊/139  三仙楼/142  “黄山”和“西南”/146  智斗“花石纲”/149  假传手谕/152  乾隆游览亭/154  巧断疑案/159  富贵凤凰/163民趣传说  圣水牛/167  灵岩草/170  水仙五郎/174  水怪案/178  一缸水/182  神仙缸/184  石头银子/187  借伞/190  郑员外选女婿/192  村妇过桥/198  臭嘴巴/200

编辑推荐

《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吴桑梓、傅金祥编著的《湘湖传说》分地名传说、风物传说、人物传说、民趣传说四个篇章,共59个在湘湖地区产生或流传的民间传说,文字生动。

前言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城市,大大小小,各具姿态。其中许多名城极一时之辉煌,但随着世易时移,渐人衰微,不复当年雄姿;有的甚至早已结束生命,只留下一片废墟供人凭吊。但有些名城,长盛不衰,有如千年古树,在古老的根系与树干上,生长的是一轮又一轮茂盛的枝叶和花果,绽放着恒久的美丽。杭州,无疑就是这样一座保持着恒久美丽的文化名城。    这是一座古老而常新的城市。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杭州文化始终延绵不绝,光芒四射。8000年前,跨湖桥人凭着一叶小木舟、一双勤劳手,创造了辉煌的“跨湖桥文化”,浙江文明史因此上推了1000年;5000年前,良渚人在“美丽洲”繁衍生息,耕耘治玉,修建了“中华第一城”,创造了灿烂的“良渚文化”,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而隋开皇年间置杭州、依凤凰山建造州城,为杭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后,从唐代“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东南名郡,吴越国时期“富庶盛于东南”的国都,北宋时即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东南第一州”,南宋时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元代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明代产品“备极精工”的全国纺织业中心,清代接待康熙、乾隆几度“南巡”的旅游胜地、人文渊薮,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集中诞生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山新貌,尤其是近年来为世人称羡不已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不管在哪个历史阶段,都让世人感受到她的分量和魅力。    这是一座勾留人心的风景之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天下景”,“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蕴涵着“梵、隐、俗、闲、野”的西溪烟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不胜收,令人惊艳。今天的杭州,西湖成功申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国际花园城市等一顶顶“桂冠”相继获得,杭州正成为世人向往之“人间天堂”、“品质之城”。    这是一座积淀深厚的人文之城。8000年来,杭州“代有才人出”,文化名人灿若繁星,让每一段杭州历史都不缺少光华,而且辉映了整个华夏文明的星空;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为杭州文化添彩,也为中华文明增重。今天的杭州,文化春风扑面而来,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得益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杭州不仅是“投资者的天堂”,更是“文化人的天堂”。    杭州,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说,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追忆,有太多的思考需要沉淀,有太多的梦想需要延续。面对这样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我们有传承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探索发展路径的责任。今天,我们组织开展杭州学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杭州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杭州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等重点分支学科。开展杭州学研究必须坚持“八个结合”:一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研究相结合,研究先行;二是坚持理事会、研究院、研究会、博物馆、出版社、全书、专业相结合,形成“l+6”的研究框架;三是坚持城市学、杭州学、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相结合,形成“1+1+6”的研究格局;四是坚持全书、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相结合,形成“1+5”的研究体系;五是坚持党政、企业、专家、媒体、市民相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的研究主体;六是坚持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相结合,形成“四牌共打”的运作方式;七是坚持权威性、学术性、普及性相结合,形成“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研究效果;八是坚持有章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研究保障体系。    《杭州全书》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我们希望通过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是为序。    王国平    2012年10月

章节摘录

元宝湖    俗话说“西湖日出一只金元宝”,说的是“消费”;而“湘湖日进一只金元宝”的说法,讲的则是“产出”。两湖之间的这种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人说起源于南宋,因为有这样一个传说讲的就是这句话的由来。    话说金兵南侵,宋王朝摇摇欲坠,康王赵构无奈南逃杭州,建立了南宋。虽然经过劫难后元气大伤,但南宋王朝的王公贵族不改本性,仍贪图吃喝玩乐,日日醉生梦死,纸醉金迷,把个西湖搅得像个“销金锅”。林升在《题临安邸》中这样形容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朝廷的荒淫无度,不仅老百姓怨声载道,也忙坏了皇宫内外的官员小吏。这供应吃喝的差事是非常难承当的,稍不合意,龙颜大怒了,就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官员们着实为这吃喝之事伤透脑筋。    有一位侍郎,原籍萧山,南迁以后,官员们把他推了出来,让他任采办之职。侍郎知道朝廷要在杭州长驻下去,光靠几位官员到处收集采办不是办法。他想到了自己家乡萧山有个湘湖,湖区物产丰富,是块宝地,于是就递上奏本,说自己愿意回归故里,到家乡的湘湖去组织采办朝廷所需的新鲜时蔬、肉食美味。皇帝一听,当然乐意,马上下旨,让他带官返乡管理湘湖。    侍郎回到萧山的消息一传开,忙坏了各路乡绅,是亲戚的攀亲戚,不是亲戚的也千方百计套近乎。没等侍郎在家中坐稳,众乡绅已纷纷上门,这位出一个主意,那位出一个点子,都想从中捞点好处。几天下来,侍郎被弄得头昏脑胀。后来,他索性闭门谢客,自己则青衣小帽,一身便装,先去湘湖察看。    侍郎来到湘湖,看到湖水一望无边,三万多亩水面上,碧波荡漾。远处窑烟袅袅,近处田问农夫们犁田车水,忙着整理土地,一派田野风光。    见一位农夫正在田头休息,侍郎就走上前去,询问湘湖的产出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农夫看着这位读书人模样的先生,叹了口气:湘湖是以蓄水灌溉为主的湖,水深湖宽,要想在湖中有大的产出难度很大,湖区百姓除了打鱼为生外,就只有以挖泥做砖瓦为业,那可是个苦力活;而九乡种田的农户为分得灌溉之水竞相争夺,势力强的霸占水面,势单力薄的只能靠天吃饭。侍郎听了农夫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原以为湘湖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民生一定富足,物产一定丰富,可事实却大不如人意,看来只有想出一个好的管理和统筹方法才能把湘湖建设好,否则想要完成朝廷的采办任务只能是一个梦想。    侍郎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叹息,心里总盘算不出一个治理湘湖的好办法。正在他愁眉不展之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少女清脆的歌声。这歌声婉转悦耳,使人烦恼顿消。他顺着歌声寻去,只见靠近山脚的一个湖湾里漂着两只菱桶,歌声是从其中一位采菱女口中传出来的。他仔细地看了看,这个被柳树围绕着的湖湾有两三亩水面,除了菱之外还种着荷藕,在浅水处荡漾着绿油油的莼菜。小小湖湾竟安排得如此层次分明,侍郎顿感耳目一新,心中也有了主意。    他开始沿着湖湾寻找湖湾的主人。走不多远,他看到了一处竹篱瓦舍,门口有一位老汉在用柳条编箩筐。他上前施礼,装作过路客向老汉讨水喝。老汉并不起身,只是抬头呼一声:“小毛,送茶来!”不一会,一位梳着冲天辫的小儿郎提着一把茶壶拿着一只碗从屋里走了出来。借着喝茶之际,侍郎看了眼三间简陋的瓦房,只见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那小儿郎送完茶后,便坐在堂屋中念《三字经》,手里一边穿着鱼钩。祖孙俩各自忙着自己的活,没有继续理他这个“过路客”,但他却对这房屋、这祖孙俩产生了兴趣,看看天色将晚,他就在老汉身边磨蹭着不走:“老人家,你这小孙儿很乖巧,是个好帮手。”    他试探着与老汉拉话题:“老人家您贵庚几何?”    “是啊,老汉我已过花甲之年哕。”老人把侍郎的两个问题都回答了。    “老人家,贵姓?你看天色已晚,我是否能在贵府借宿一夜?”    “贱姓张。你不嫌弃就留下吧。”老汉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傍晚,两位采菱女挑着菱归来了,张老汉向侍郎介绍说:“大的是我媳,小的是我囡。”那小毛也从屋子里奔出来叫了妈妈又叫姑。姑嫂俩见过客人后,不等老汉吩咐就双双下厨。不一会,姑嫂的笑声和菜饭香一齐从厨房飘了出来。到了掌灯时分,一位壮壮实实的男人进了门,对着老汉叫了声“爹”,然后放下肩上的箩筐,递上一个布包。张老汉接过布包对侍郎说:“这是我的儿子,每天过钱塘江到杭州去卖土产,顺便也做点小生意。”    侍郎钦佩地说:“老伯治家有方!”    老汉得意地捋了捋胡须,念道:    一湾湖水上下流,    上种菱角下种藕,    带养黄鳝加泥鳅,    团团圈圈插杨柳,    杨柳树上延起羊眼豆,    大杨柳雕戽斗,    小杨柳打笆斗,    媳妇采菱摘莼管灶头,    小囡是帮手,    姑嫂俩纺纱织布靠夜头,    儿子卖货赚钱有劲头,    孙子一边读书一边钓鱼虾,    一家三代和睦相处乐悠悠。    晚上,侍郎在织布声中久久不能人眠,老汉的顺口溜一直在他脑中回荡,思忖再三,他终于拟就了一套治理湘湖的方案。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张老汉家人正在忙着准备各自干活的工具,篱笆外来了一乘官轿,轿内走出了侍郎。张老汉一看,就是那天留宿的过路客,一家人惊慌失措,赶紧跪拜。侍郎扶起张老汉,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请张老汉帮助治理湘湖。张老汉开始连连推托,但见侍郎一片诚意,最终只好应允下来。    张老汉先让侍郎组织湖区闲散劳力,将湘湖淤积的泥沙挖尽,加固了四周堤岸,并按九乡湖民用水方位挖出九个涵洞,然后在湖岸周围种上杨柳。接着,在湖四周按水的深浅养菱种藕栽莼菜,湖区还实施了禁渔期,让鱼虾有一个繁殖的机会。就这样,不到两年时间,把个湘湖治理得井井有条。侍郎开始把湘湖里的老斑鲫鱼、鳜鱼、土步鱼及河虾湖蟹等鲜活的水产以及菱藕、芡实、莼菜等美味水生蔬菜和百姓自己饲养种植的鸡鸭家禽、稻米粮食等源源不断地进贡给朝廷,而湘湖边的老百姓平均每天也有一只金元宝的进账了。    从一个只是具有单一蓄水功能的湘湖变成了一个日进一只金元宝的湘湖,靠的就是精心组织、精心管理和湖区百姓的辛勤劳作。湘湖的美味成了王公贵族的新爱,把个皇帝喜得合不拢嘴,他重赏了侍郎,又高兴地说:“如今我有了湘湖这个‘元宝湖’,就不怕西湖是个‘销金锅’了。”    此话传人民间,湘湖就被人们叫作“日产一只金元宝”的“元宝湖”了。    P6-9


 湘湖传说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