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与权力》书评

出版日期:2016-7-1
ISBN:9787208137889
作者:盖伊·特立斯
页数:672页

作为诱饵的读书笔记

厚书怎么读?以我贫乏的体会,想真正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厚书,没点诱饵是不行的。诱饵分很多种:文笔优美的(《忧郁的热带》),脑洞清奇的(《尽头》),情节紧凑的(《魔戒》等众多小说)……至于今天我想推荐的这本书,《王国与权力》,从最低的层次来讲,读它的诱饵可能是:贱兮兮的文风。保守地算,这本书我至少读过三遍——报选题前一遍,初审时一遍,看校样时一遍——其实不止。第一遍时,除了对特定的片段有印象,对整本书我其实没有太大把握。因为作者特立斯的写法——场景极细,枝蔓极多,而且在讲述一件事时会插入其他有关的事情和人物,一层不够就来两层,此时我就会想起刚学英语时老师教我的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主语、谓语先找出来,从句划出来,再找连接词,判断修饰关系,从句里是不是还有从句等等。这个方法,阅读特立斯的时候请记得用上。这个文本难把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事实太多、太细碎,也其实也是特立斯的“连环”写法决定的。第一遍读的是北京出版社2001年的老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那个版本里除了正文,还有一些译者注,但基本做的是关于人物的,有些跟美国社会有关的事件、地方则很少有注。(决没有苛责译者和前出版社的意思。)这些地方,用我从有限的美剧、好莱坞电影中学习到的美国社会文学常识根本不够用。而特立斯偏偏又特别爱迂回地写作,笔调中常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嘲讽,因此,如果不懂这些“典故”,句意一定读不懂。试举一例:“对克利夫顿•丹尼尔的这种第一印象是其他记者通过观察也注意到的:他看起来桀骛不驯,他在办公室从不脱掉他的夹克,他是他们认识的唯一胸前有翻领的美国报人——他们对他的衣着和头发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在1956 年竟认为克利夫顿•丹尼尔拥有的服装比哈里•杜鲁门卖出的衣服都多。”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卖衣服?后来经查发现,哈里•杜鲁门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与好友经营过一家专卖男装的店铺,一度生意兴隆。原来如此。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写法,一旦你读懂了特立斯的意思,也会因为这份默契收获格外多的快感。大概到了校样阶段,在审稿过程中因为做注学习了很多背景知识,并看了一些对作者的采访介绍稿之后,我慢慢地收获这种会心一笑了。那时候,我经常在办公室偷笑,偶尔也以“审稿见闻”的标签向友邻们广播。特此截取两条:“Greatest Bank in the World-Human Interest Compounded Nightly.(世界上最伟大的编辑组——人类利益都在夜里整合。译得、改得都还不够好,也请大家多多支招。) 这是60年代《纽约时报》夜班编辑部的部门口号,哈哈哈哈哈,微言大义!”前几年有部反映百老汇歌舞剧内幕的美剧,叫SMASH,那个剧组排演的是玛丽莲•梦露的生平,里面为初识迪马乔的梦露写了一首歌,叫History is made at night,也是这个意思。“在某个职员去世后,苏兹贝格会发一封唁电,不仅给死者的发妻,也会发给他的情人。”说回之前提到的“贱兮兮”,我先摘几条出来,供朋友们试水:“新闻编辑部对人们来说意味着许多事。正如一位访问记者注意到的,这里有时是多少按照巴黎的咖啡馆运作的。他提到,在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桌旁的记者们会靠在他们的椅子上,品尝咖啡,读报纸,观察他们面前来来往往的其他人。一些人经常在一个办公桌上打牌,在另一张桌子边聚会,也有时下班前这个地方是平静的,使人昏昏欲睡。一些正在谈情说爱的男人和女人,会在高级编辑去参加下午4点钟的新闻会议后,溜到时报广场附近的某个饭店里约会,只是别忘了给办公室的一位朋友偶尔打一个询问电话,然后在6点20分之前返回办公室,因为这时城市版主任会沿着走道溜达,例行常规地跟上早班的每个人说‘再见’。有一个叫艾伯特•J.戈登的记者,有一次在这一天结束时没有等到主任说“再见”就回了家。后来他接到了一个电话,主任说想跟他讨论一个最重要的事情——现在,当面。戈登住的地方离办公室很远,不方便,此时还下起了雨,但他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新闻编辑部。他到那里后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有点儿愠怒。他在城市版主任面前站了一会儿,这位主任却只是抬起头来微笑地说:‘晚安,戈登先生。’” 以上这段,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真是深有体会,这幅“摸鱼众生相”真是写得细致有趣。其次,在研究作者生平时,我发现了《巴黎评论》对特立斯的采访,很长,不过也很有料,点这里,其中特立斯讲述了自己入行的奇特故事:1953年夏天,一个年轻人从亚拉巴马坐大巴来到纽约,走进了《纽约时报》大厦。前台问道:“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吗?”他答:“我想跟特纳•卡特利奇先生打个招呼。”卡特利奇是当时《纽约时报》的主编。“你有预约吗?”“没有。”“那你为什么要来这儿?”“我认识他的远房表弟。”前台虽然难以置信,但看他穿着整齐合身的三件套西装,还是向卡特利奇通报了。六个小时之后,这位年轻人进了卡特利奇的办公室。卡特利奇问道:“小伙子,你为什么会来纽约?”“哦,我有位朋友是你的远房表弟,他让我来找你。”“那请问下你朋友尊姓大名?”“詹姆斯•平克斯顿。”卡特利奇面无表情,因为他压根不认识这么一号人物,但还是给了这个年轻人一份工作,在《纽约时报》做送稿生。年轻的作者盖伊·特立斯在这篇访谈中,特立斯还谈到了他的雄心是“将非虚构写作提升到前人未至之境,一探虚构作家之禁脔,与同侪菲利普•罗斯、厄普代克一较短长”,真的,他实在是太在意这两个人了,在好多地方都提到了他们,而且语气“非凡”,摘出《王国与权力》中的一处给大家体会体会:“威克在哈佛大学结束了他访问后,加入了《纳什维尔田纳西报》。在1960年他刮掉了胡须,又出现在《纽约时报》,这一次是在赖斯顿的华盛顿分社,他被雇用了。他成了赖斯顿手下的一个小伙子,四年后在38岁时接替赖斯顿当了分社社长。这种难以置信的迅速升迁,既是因为《纽约时报》60年代的大转变,也是由于威克的记者才能。威克是个奋发努力的人,敏锐而严格,曾毫无怨言地去干他作为一个小说家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他无法理解他的一些同代人如厄普代克和菲利普•罗斯等人的成功,这些人善于写作,但在威克看来似乎又对周围的世界所知甚少。”汤姆•威克是书中的人物,他成名极早,晋升极快,最终引发了时报纽约总部与华盛顿分社的冲突(这一冲突也是本书的一大重点内容)。就是他撰写了约翰•肯尼迪遇刺的长篇报道而留名新闻史,我们也常能在影视作品中看见他的大作。下图就是美剧《广告狂人》中的时报头版,最右栏的这篇文章,依稀可以看到作者名,Tom Wicker.特立斯借威克之口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厄普代克和菲利普•罗斯创作的“只是”虚构,而我一个一个探访、一句一句询问而写出的非虚构作品才是真正记录时代的作品不是吗?其实,作为读者,虚构和非虚构作品一样,都是在探讨世界和生活,真实与否只是方法,为什么非要用非虚构来对抗虚构呢?这本书内容庞杂,细节丰富。希望这篇胡乱拼凑出的小引子,能让大家真的翻开这本书,读一读。

《王国与权力》中译本为什么是一本烂作?!

通篇充斥着中文语法错误、信手错译和事实错讹。虽然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如此的译文质量和编校水平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本书的译者自称从译近20年,而且自豪地宣称在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进修过,并且上海人民出版社看起来也不像是粗制滥造的小社。难道你们的智商、水准和良知都拿去喂狗了么?!难道你们就是要骗钱、骗人、侮辱读者的智商么?!1. 第一页第一段“大多数记者都不安分,都是喜欢偷看下流场面的人,吹毛求疵,在各种人身上各个地方寻找瑕疵。” 点评:此句不太符合语法,建议把 “都是喜欢偷看下流场面的人” 改为 “都喜欢偷看下流场面”。再说了,记者喜欢偷看 “下流场面”,不合事实和情理,这样的翻译肯定有问题。2. 第192页脚注部分William Tecumseh Sherman 应为美国内战中的北方将领,译文误为 “南方” 将领。3. 第229页倒数第10行“疯狂的思索” 的原文 “crazy speculation” 应翻译为 “疯狂的投机”。


 王国与权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