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社会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32764266
作者: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页数:269页

作者简介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 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因为采访到后来这些无缘死者身份都渐渐明朗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书籍目录

序  言
引 子 “无依无靠者”与日俱增的日本
第一章 追踪“在途死亡者”:归纳在仅仅几行字里的人生轨迹
专栏 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 日趋脆弱的家庭纽带:“拒领”遗体的去向
第三章 单身化时代:“终身未婚”的骤增
专栏 靠儿老人
第四章 职场关联断绝之后: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①
第五章 吟唱“单身情歌”的女人: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②
专栏 共同坟墓
第六章 年轻群体中蔓延的“无缘死亡”恐惧:推特上对未来的不安
专栏 年富力强的“家里蹲”

第七章 为了纽带的恢复:度过第二次人生的男子
第八章 消失的老人:接连发生的老人失踪
第九章 从无缘社会走向结缘社会:探求新的“关联”

内容概要

NHK特别节目的介绍:
“NHK特别节目”起始于1989年4月2日,从第一个节目《政治是可以改变的吗?——里库路特事件的冲击》到2013年3月31日的《魂之旋律——失聪的作曲家》24年间一共制作播放了2487部作品。是它的前身NHK特集的2倍。
“NHK特别节目”承继了其前身的基本方针,即奉“亲身采访”“独家”“感动”为圭臬。大胆挖掘,不畏挑战,以图接近事实真相。而且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没有不能上电视的话题”这一点。


 无缘社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8条)

  •      一个私家侦探受命调查中年男子根室失踪事件,在追踪的过程中,现代都市的高压、残酷和物质化,使得侦探最终失去自我,由追踪者变成了都市的逃亡者。这个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来自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小说《燃烧的地图》。时过境迁,到了2010年的夏天,相继曝光的多宗老人失踪事件一时轰动日本,由此催生了NHK的著名纪录片《无缘社会》。  在中文里,“无缘”意思是“人与事物或人与人之间没有碰到一起的可能性”;在日本辞典里,指的是“没有亲人,没有关联”。那些孤独死去、无人认尸的人,就是“无缘死者”。2008年,NHK曾对全日本共1783家公共团体进行独自调查,获知这一年里有32000人“无缘”死去。  这些人如何逐渐与社会失去关联,最终孤独死去?NHK希望将现代社会那些不受关注的“他者”的生存状态呈现出来,引发同对社会的反省和思考。  那些人无缘死后,尸体由各地行政部门火葬并埋葬,随身物品还由相关部门保管数年。死者的信息会发在《政府公告》的启事里,但只有短短几行字而已。NHK的记者根据这短短几行字,在行政部门与社区居民之间来往,还奔赴好不容易得知的死者的故乡。  在死去的大森君的公寓里,摄影师安静地拍着屋内的环境,仿佛大森君临死前最后的环视。连同录下的,还有在屋内听到的各种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过往自行车的刹车声,唧唧啾啾的鸟鸣声……“那古代仕女装束的日本娃娃,想必是眼睁睁地看着这男子死去吧。还有眼前的大杯子里这把孤零零的牙刷,男子临死前一定也能看到的吧。”在NHK特别节目录制组采访手记《无缘社会》一书里,一记者这样写道。  每次出现场,录制组成员都做好了吊唁的准备,他们带着佛珠和念珠,最后总会双手合十进行祈祷。几次到大森君的公寓采访,记者出来后都会看到院子里那只流浪猫,对视几眼后便各自分开。到后来,这公寓要求被拆除,记者回到公寓现场,再没有见过猫的踪影。  摄制组的其中一个记者曾是当地刑侦科的专职记者,按照过往经验,刑侦科发现不明尸体时,一般会猜测是一起刑事案件,若调查发现不是时,又取消立案。记者由此萌发一个无奈的想法,要是让那些无缘死的人,也牵涉到刑事案件,会不会好一点?起码能说明他有社会关联,而实际上他们根本无人理睬。  记者调查发现,在东京无缘死的大森君,其实每年都会往家乡的寺庙邮寄香烛贡品费。因为他的双亲都葬在寺庙的坟墓里,他也想日后能葬在那里,可惜最后落下了无人收尸的地步,没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其实,那么多无缘死的人都有亲属,只是没人来认领遗体。于是,无缘死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比如特殊清扫业,他们受托于行政部分,专门代替家属整理遗物。从业者们将死者去世的场所称为“工地”。记者跟随他们到过一个特别的“工地”。那公寓里原本住着一对老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当老人相继去世后,儿子也突然失踪了。在房间的佛龛里,清扫人员发现老人的骨灰被遗留下来。清扫人员找来快递公司,将这骨灰邮寄给接收的寺庙。在快递单上,寄件品名一栏写的是“陶器一个”。这些无人认领的骨灰,寄到专门接受的寺庙后,被安放在骨灰堂。骨灰堂两侧的墙壁,都有一格一格如同更衣室内的小箱子,这里被住持比喻为“公寓坟墓”。也有遗体被送往医院,成了“志愿遗体”。在中小城市的医院,仅靠生前同意捐赠的遗体,无法满足医学生实习所需,就会接受这些无缘死者。  “代亲属”,是在无缘死背景下成立的非营利组织。这个组织代替亲属来与行政部门、医院、护理、殡仪公司等打交道。对退休后孤单处境的担忧,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一组织的会员,甚至还没退休就已签好了合同。“纽带之会”也是类似的非营利组织,他们在会员死后执行相关的礼仪和手续。据负责人表示,会员多是女性,她们对自己的健康更在意,也对未来更加担忧。会员去世后,非营利组织会将他们葬在公共墓地。若山女士是那里的会员,她常常去公共墓地看自己预定的墓地,每次都不忘将周边的垃圾捡掉。“死了之后还是干净的地方舒服啊,所以不把这些垃圾捡起来,好像怪对不起他们似的。”  单身、不婚、少子之类家庭形态的改变,给无缘社会火上浇油。一位一直研究单身化的专家说,在日本的社会体系中,家庭是第一位,其次是企业,最后才是公共保障。“首先,有家庭中互相帮助的家庭安全网,然后有所谓企业保证雇佣、支付稳定工资的企业安全网,更进一步还有社会保险的公共安全网。”而不婚率的上升,导致家庭安全网的弱化,而非正规雇佣的增加也在削弱企业安全网,到最后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人如何安心的活、安心的死?  “我太累了,想休息。”独具老人藤田君在写下这张纸条后,吞下大量安眠药企图自杀,幸亏被正好赶到的护理助手发现,才捡回了性命。记者在高砂住宅区进行的调查发现,86%的独居老人在65岁以上,而独居的原因中,56%的是配偶死亡,20.8%是子女独立,15.2%是未婚,8%是离婚。  很多老人为不想给儿女添麻烦,选择了独居。当然也有很多老人从老家来到大城市与子女生活,成了“靠儿老人”。记者来到九州最南端的大隅镇,发现在公共墓地,很多墓碑横倒在地,骨灰也不见,原来很多老人因离乡去往大城市,不得不将祖辈的骨灰也一同带走。但他们适应这样的生活吗?一位在城市当过“靠儿老人”、后来又回到故乡的老人,将她在城市生活的日记给记者看。“寂寞。真对不起女儿。我想早点回去了。”“洗衣服、收拾屋子,女儿都干完了。真对不起她。孤零零的。我想回去。”对不起女儿这样的话,在老人三年多的日记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在独居老人小林女士的屋里,记者感觉不到一个老年妇女应有的生活气息。丈夫二十年前去世,女儿结婚后住在公婆家,一年联系三四次。半年前还在工作的她,被公司要求提前退休,只能靠救济金生活。一个人待在屋内无事可做,她便做起了人偶,以此打发时间。那些人偶,只要提前输入指令,即生日日期,到那一天,它便会向她祝贺“生日快乐”。  没有关联的社会,各不相干的社会,就是无缘社会。这里的“缘”,可分为与家人的血缘,与故乡的地缘,与公司的职场缘等,但这些缘正慢慢丢失。那些无缘死的人,据记者追踪到他们生前或退休前的公司,通常发现他们都是安分守己之人,甚至有人二十年不迟到不缺勤。然而一旦退休,离开公司,职场缘消失后,一下成了形单影只之人。  NHK的纪录片播出之后,网上掀起了一阵关注无缘社会的热潮。出乎意料的是,对无缘死的恐惧情绪在三四十岁的年轻群体中蔓延开来。  “这就是将来的我自己。”  “将来,保不定我也会走同样的路。”  “我是无缘死预备队吧。”  “无缘死,20年后的我自己。”  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这是一个“任何人不与别人打交道也可轻易独自生活下去的时代”,也加剧了无缘死的发生。而且,日本社会不断出现“家里蹲”,这些本来在职场活跃的三四十岁年富力强者辞掉工作,不上班地过着自闭生活。失去工作关联的他们,“如果无法构筑起近邻交往的地域关联,便会愈加鼓励,很难恢复原先的纽带和关联”。一旦失去关联,“就会钻进觉得社会没有自己容身之地的牛角尖,从而被逼得向死亡之路走去”。  上文提到的若山女士,去公共坟墓看自己的墓时,有过一阵沉默。当时记者问她在想什么,她回答:“至少在天堂里,我不想这么孤独。”
  •     快速城镇化的中国也面临这样的困境,传统乡村的家庭宗族关系早已疲软,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一代今后会怎样真是让人不敢想。日本人有那种“不想因为自己给别人太多麻烦”的心态。个体化原本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体现了个体对自身意志的最终主权。但在碎片化肆意蔓延的今日,一些物质贫瘠但又过早“成熟”的社会里许多个体都难以个人之力面对自身处境。对自己负责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件奢侈品。所以也可以理解公考热——籍由体制编织一张网,以免自己老无力的时候被群体远远掷开。尽管这张网的坚韧度存疑。书里似乎把希望寄托于社会组织,但是我国无论保障体系还是社会组织都难以令人放心——这是个未富先老的社会。
  •     在NHK新闻和NHK特别节目中频繁出现的一词“无缘社会”在2010年被评为日本年度十大热词之一。也因此带来了更大的反响。NHK在全国1783个自治体(地方政府)的独立调查中发现,去年的“身份不明遗体”以及“亲属拒领遗体”——也就是被称为“无缘死”的案例——全国范围内虽然不见常规统计,但是事实上已经达到了3万2千人的规模。日本每年的死亡人数有114万(2009年),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是3个陷入“无缘死”的悲剧当中。应该说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虽然在节目中,他们提出了“牵绊再造”,也就是重新建立孤独的人与社会的关联,但是真心以为这一提案可行的人又有多少呢?单身“户主”的增加、新出生人口的减少、平均寿命的延长等导致的人际关系淡漠化,今后必将带来更大范围的“无缘死”,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吧。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再造牵绊”其实是个极端困难的挑战。另外,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利意识高涨的现代人,听到一句“请重新融入社会”,就马上转换思维,着手建立和社会的关联,无异于天方夜谭。大部分人心里想的恐怕依然是“请不要干涉我的自由”吧。从长期的角度来说,转换思维的任务大概要落实到社区重建这一目标上了吧。现在已经有区县政府、NPO等在做启蒙式的工作。同时当务之急,对于那些主动选择“无缘死”的人,或者无奈而不得不“无缘死”的人,应积极提供援助和善后服务。以便这些人走得更安心。(摘自日本读者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事可感,书难看。它毕竟还是本书啊,书不能因为其题材就不讨论方法技巧。
  •     重读 很担心自己也会渐渐失去和社会的关联
  •     “无缘社会”的调查,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其中,不结婚生子的生活方式,是蕴含着“无缘死”的危险的。看来独处虽然妙不可言,但是还是要与社会保持联系才好。
  •     关于孤独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说与己无关。
  •     个人体会的主旋律,如何面对绝望?请坚持。
  •     看完之后想跟我妈打电话没忍心,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好残酷
  •     社会变迁,高龄,丁克,单身等问题会不断凸显。其中里面写得最诚恳的问题是人情淡漠,真实的让心头一惊……
  •     kindle/看得有些怕了。也许这将是我,将是未来的中国。但想想有些善良不愿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孤独死,而有些混账不断给别人添麻烦却能活得理直气壮,就觉得好难过。/果然,还是以此为戒,多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吧。/今年完整5th。
  •     我也是无缘人啊 空巢青年
  •     可能看片子会更有感染力
  •     浮现松子老年在家孤独死去尸体一周腐烂后才被发现的场景,人和人的纽带如此之脆弱,其实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大量存在这类无依无靠或出于某种原因选择过无依靠生活的人群,觉得成立类似的特殊委托事务所也会成为大陆这边未来的走势。
  •     社交无能 厌倦热闹 害怕失去 沉默寡言 是我
  •     “血亲关联的乏力”、“雇佣状况的恶化”、“地域关联的丧失”,都进一步使得“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本身日趋孤立。让人寒心又担忧的社会现实呀。
  •     看的心里凉凉的
  •     悲戚啊,我们这一代。读完觉得广场舞和催逼婚都仿佛大有道理了。
  •     所以有事儿该麻烦别人的就别不好意思 能尽到力得就别推脱 不然可就真剩下一个人了哟 尽力活在当下的时候也得懂得关照下以后 比如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比如 多陪伴家人 (在我们的社会渐渐变成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社会的今天,尽管回归以往是不可能的,但仍希望这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
  •     读完后想生五六个孩子
  •     中国今后也会如此吧
  •     正社员也毫无保障,挣钱的工作很可能累出抑郁症,老了又可能没办法找工作,一旦又老又没了工作一切就结束啦。人生充满绝望,所以说古代人正是因为40岁就能自称老翁平均年龄30不到,才能潇洒风流。现在20岁想的满满是退休金,稳定收入健康保险。多挣点钱可劲儿花一花差不多照顾完爸妈就结束生命好了。说起来死了之后还真是没什么可操心的,没有人会关心我这一辈子做了什么,这么当回事儿的其实也就我一个(陷入虚无
  •     无力感和宿命感 回想我与社会的联系 在我老去的时候 还会剩下多少
  •     3.5 主要是电视节目采访的文字版,缺少进一步的展开分析,不过读来真的非常难受,无缘社会这个名字,不管是从日文还是中文理解,都显得贴切,推特上节目播出后年轻人们炸了锅似的觉得这些就是未来的自己的言论,并不是平日里常见的调侃自嘲,而是真的不可逆转的潮流,过去的社会由于饥荒、战争,以及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盲目乐观的幻觉,这种现象不明显,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人性与生命本质的孤独与悲观必然暴露,无缘死、家里蹲、不婚族之类的单纯现象只是问题症结所显露的冰山一角
  •     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带着看来的,不太适合在医院读呀。 可以和 一个人的老后 配套读。
  •     生而为人,非常抱歉。
  •     老龄化的未来就是这样吧
  •     前面就像现实版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面还好有些暖暖的故事张木下敬二。时代就是这样独自生活已是常态旧的关联在消失需要建立新的关联。以前在想独自一人也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但是失去关联真的就很难活下去了,很多场景就像是多年后的预演一样。
  •     我们是怎么一点一点失去外界联系的,变得孤老,也许真的有时会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我们最终变成了那个抛弃了自己的人。人的社会属性在死亡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兀。你是可以一个人好好活,但是这需要比和别人一起结伴生活更多的活力,不然你很快会被遗忘。
  •     难过
  •     虽然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也可能好好的生活下去,但完全得失去与他人的关联的孤独好可怕。
  •     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当个人成为了真正独立的个体唯一的社会关系就是自己,他还能被称为人吗。无缘社会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被日本记者关注,被剖析到观众面前,为的是通过被关注从而一点点改变这现状。另一方面这个人群并不渺小,反而数量庞大,未来更有扩大趋势,减缓这个人群扩张趋势是需要及时被提上议程的。仅靠这些记者是不够的,一个节目的呈现影响广度始终有限,真正改善这个人群的生存状况仍然任重而道远。社会的普世安定需要共同的努力,值得反思的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距离创作真正值得纪实的作品还有很长的距离
  •     人,怎么能草率地过一生。
  •     看一章哭一章……泪腺真是太发达了
  •     还得再读一遍
  •     仿佛看到了我的未来,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跟亲戚不熟,也没什么朋友,只能孤独死了…
  •     借用书的结尾:在我们的社会渐渐变成“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社会”的今天,尽管回归以往是不可能的,但我仍衷心祈愿我们是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
  •     传统乡村家庭型社会有温情,没有机会;当今都市开发型社会有机会,没温情。对普通中下阶层人来说,这是没办法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无缘社会是一种孤岛居住,这无异于对人进行禁闭的惩罚。所以要结缘社会。变老可真是一场残酷的屠杀 ,我最害怕在养老院度过残生 ,害怕没有尊严的变老。死了无人认领,让人真揪心!
  •     谁出生时不是被好好疼爱的呢,怎么到最后就无人知晓地死了。
  •     看完这本书后一直有些恐慌。所以我清楚的明白我还是太高估自己,尽管我习惯独居独处,但因为父母健在所以其实内心深处其实有所依靠的。但我再往深处想,若我连至亲血缘家属都没有了,我还能还觉得自己足够强大吗?
  •     所以,要建立关联对吗
  •     “译文纪实”系列第三本,准备近期把整个系列全看了。 看的虽然是霓虹国的现实故事,但想到的却都是我天朝的问题,书中已经发生的悲剧正是我们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悲剧,也许还要更加悲剧,必须引以为戒。
  •     好心酸。
  •     作为电视台出于社会责任心去做这样的节目已经值得敬意了,不应该以学术研究的标准苛责,况且书中也提到电视节目播出后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共鸣,让他们有机会通过书信和其他组织方式互相交流,这也是节目带来的正面的效果。这个话题虽然沉重但无法回避。记住了书中的一个细节:豆腐渣也可以用作饼干胚呢。
  •     现代社会脆弱的人际关系真是全球开花呐。感觉自己已经在进入中了。
  •     本书描述了因为失业、单身、疾病、绝望而孤独死去的一群人的人生轨迹。孤独死去的他们无疑在生命的最后都慢慢与社会脱离关系,孑然一身。我们要思考如何去避免这样的结局,更要思索如何去建立一个有关联的社会,让每一个生命得以善终。
  •     我希望死后骨灰撒海里,这样我死了也能继续浪
  •     至少在天堂里,我不想这么孤独
  •     健康,年輕的時候還算是好的,就是一個人也行。我在想自己能夠稍微平靜地獨自生活這種狀態究竟能持續到甚麼時候?現今的我安於現狀,樂於過著安穩的生活,還不是因為一直有一面厚實的牆,還有家人給我依賴著。
  •     以后最好要找到对象...不然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等我老了和别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再要不然就只能选择英年早逝了
  •     可以说是无奈也是自愿,不愿麻烦别人,一直有不知从何而来的自尊心。
  •     当初看完,我不由感觉自己是其中一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