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修订版)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10805065X
作者:茅海建
页数:592页

作者简介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从武器装备、防御工事、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从后勤、兵力动员、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筹集与分配,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他们的战争观(从文化层面言)、战术观(从军事角度言)等等。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或语焉不详,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令人读之震撼动容。
《天朝的崩溃》出版十余年,流传较广,影响颇大,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即在海外,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学生,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引文中的错讹,重排精装,列入“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再刊。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论 由琦善卖国而想到的
一 琦善其人
二 琦善卖国罪名之否定
三 琦善卖国说形成的原因
四 本书的主旨
第一章 清朝的军事力量
一 武器装备
二 兵力与编制
三 士兵与军官
第二章 骤然而至的战争
一 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
二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及其评论
三 林则徐的敌情判断
四 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第三章 “剿”“抚”“剿”的回旋
一 初战
二 “剿”“抚”之变
三 伊里布与浙江停战
四 琦善与广东谈判
五 虎门大战
第四章 广州的“战局”
一 杨芳的“果勇”
二 奕山的“靖逆”
三 三元里抗英的史实与传说
第五章 东南壁垒的倾塌
一 璞鼎查的东来
二 厦门的石壁
三 定海的土城
四 镇海的天险
五 浙东的反攻
第六章 “抚”议再起
一 “十可虑”
二 屡战屡败:从杭州湾到扬子江
三 求和的历程
第七章 平等与不平等
一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引起的忧虑
二 迈入陷阱:中英虎门条约
三 “等价交换”?中美望厦条约
四 “奉献”:中法黄埔条约
第八章 历史的诉说
附录

内容概要

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天朝的崩溃(修订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本)》主要为形式体例修改,相对平装旧版,精装新书价上涨出一大截。当初读旧版,带来的思维冲击震撼不已,再版再读,头脑冲击波仍然排山倒海一般。中晚清时期任何国内军队都无法抵抗英军横扫千军如卷席,国势如此。任何一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大清军队的唯一功夫仅留下镇压手无寸铁的饥民(脑袋空空的被清洗一劫的暴民)。有清一代上级待下级如走狗恣意羞辱吠骂,国人作为整体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中农之下俱衣不蔽体或官宦之家锦衣在外,无论是食不果腹还是盘踞金字塔尖的大腹便便者,全体头脑历经数千年轮番文字狱劫波后安然自得,进取之心徒留下“TMD,活下来就好!”的心态,每每停滞在思想摧毁得一贫如洗还不如的猪狗生存状态的基础上,重新开始捡拾起新幼稚政体重新轮回,然后很快进入上下联手自欺欺人阶段,周而复始,在文明世界前行步伐中越行越远,即或打着孔孟之道礼仪之邦幌子越千年又如何苟延残喘徒增历史笑柄。面对“人人独立自由平等”、“无代表不纳税(真正一人一票民选)”的先进文明体制,迎风即刻抽心一烂,土崩瓦解。延至慈禧,更惟懂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作者在全书结尾后处写到,此书说的事儿已经过去,反省如今国民又改进到如何地步,与世界先进又有多少距离?若再开战端,胜败几何?
  •     茅海建先生的這本《天朝的崩潰》是久聞了,不過一直到最近再版才有機會購入拜讀。其實本書給我的最強烈感受不全在於對“鴉片戰爭”的一些考證翻案,更多的是茅先生展現了一個歷史學家怎樣中立客觀的呈現一段“富有感情”的史實。民族主義這種病毒是很容易讓人文筆失真,但在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一段段帶著感情卻仍能客觀反省跟陳述史實的字裡行間。英國當然是一個侵略者,但在那個強權殖民時代,空泛的指責只是讓人呵欠連連的陳腔濫調,更何況直到今日國際間還是拳頭大的在說話,當年的受害者現在不也正積極的想要崛起?扯遠了,總之,面對這場戰爭,只會扯什麼正義與否根本浪費時間,深刻的反省背後的問題才是重點。中華文化圈在東亞幾千年有自己的玩法,這套規矩在十九世紀被挑戰後,為什麼日本可以快速覺醒,而大清卻依然要繼續渾噩十餘年?茅先生指出,那些參與戰爭的高官大臣們,最被神話的林則徐,實際上對於“夷情”了解也沒多少,他只是僥倖沒有遭到重大失敗,以至於被冠上一個“若不是沒有林,戰事也不至於此”這樣的高帽子。實際上如果徹底分析道光時代的大清,那是個即便單純放在中國史上來看也是個衰退之始的時代,一個還停留在“中世紀”的時代,要跟已經進行工業化的新一代霸權大英帝國抗衡,林則徐恐怕得是“超人”或者是“美國隊長”才能做到。至於琦善、伊布里等大小臣工更別提了,一個一個都還在天朝迷夢中,只覺得好像是被臭蟲咬了一口很衰,想趕快甩掉不要影響我仕途就好,又有誰擔心過大清江山?當然,指責那時的人也是一種欠缺歷史感的做法,任何人要跳脫屬於自己的背景跟環境的制約都是需要契機或者是天才。就像是之前筆者剛讀過的寓言小說《平面國》所呈現的那句Caesar名言:「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今天我們反思自己所處的當下,是否也是陷入了某種窠臼而不自知?或許這才是閱讀本書,重新回顧鴉片戰爭最大的意義吧。
  •     熟知这本书的名字已经有十几年了,可是一直没有读。这次三联出了7本精装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被包装吸引,才买到这本书。读完之后,不胜感慨。这种后人写史论史的书是我最大的阅读爱好,我曾经在两三个月里读完当时的网络写手赫连勃勃大王的厚厚八本中国古代的历史读物,不论是哪段历史,总是能够牵动神经。当然有些书戏说的成分多一些,有些书偏重史实的条分缕析,良莠不齐,不一而足。可是,手中的这本《天朝的崩溃》自然是无印良品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慨在于茅海建先生的春秋笔法。新版后记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至于书中的文字,基本没有变动,这一方面是最近十多年我的研究兴趣已转向戊戌变法,另一方面是我对鸦片战争的基本看法,依旧没有改变。”淡淡的笔触,透露出世人对这本书的非议,和作者十几年的坚持。茅海建先生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值得“非议”的观点。比如说琦善未必是汉奸,林则徐也未必就是英雄;又比如说详细分析当时中英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论定中国必败;还比如说,从历史的长程来看,鸦片战争发生得不是太早了,而是太晚了;等等等等。这些观点注定为人非议。我们在一种文化的熏染下太久了。心智模式早已适应“天朝的规则”。其一曰,妄自尊大;其二曰,文过饰非;其三曰,精神胜利;不展开,读过此书当能体会。在这种天朝的规则下,我们不能容许揭穿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的存在,因为,我们自己身上,也并无丝缕。可怕的是,这种规则,从我们的孩子就开始了。我女儿读初中二年级,历史正讲到鸦片战争,我推荐她读这本书,她说,但凡是关于近代史的书,她一概不看,因为总是一次次的英勇牺牲,一次次的割地赔款,看着让人“不爽”。不愿正视历史,不能理解现在,更不能开创未来。当一个民族,一遍遍地倒下,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不小心,这个民族的前景是黯淡的。天朝的崩溃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最能体现茅海建先生的春秋笔法:“不管历史将作何种选择,我以为,鸦片战争留给我们首要的问题是,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同问。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本很好的解读鸦片战争的书,不愧思勉原创奖!很多地方值得体味
  •     论据详实,分析严密。同时以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今天的发展思想对人物,事件分析。比起那些盲目乐观中国和言必称美国的人,姿势不知道高了多少。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学家。
  •     抛开专业繁杂但不失严谨公正的史料考证不谈,本书的论述与寄怀堪称振聋发聩
  •     很严谨,很客观的一本书。在同类书籍中其可读性也很强。不错。
  •     核心观点概括出来其实就是“天朝的崩溃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化前后的战斗力差距,而非人事”。可能看的太晚了,不觉得观点很出彩= =不过写法和态度倒是确实很不错。
  •     史实考订和军事细节很扎实的同时还很有感情地讲好了故事。“天朝”制度背景下,皇帝提出了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任务(禁烟而不起边衅、战事起后要全歼英军),于是大小官员轮番忽悠道光;订约阶段,朝中又因无人懂国际法而被万国忽悠。最感触的是,战败结果和魏源等人的反思并没有给天朝提供任何实际的作用,反而被日本吸取了经验。
  •     很扎实的一本书,对待历史的态度虽与我不尽相同但也可理解。草草读完也未能一点点查证史料,权当消遣。只有一点问题感觉未能解释清楚,即“上书皇帝”对臣子的实质性威胁究竟在哪里?(因前有过案例,所以很难用这一个原因推动后面几个条约的签订。)
  •     有理有据,把鸦片战争这一重要事件剖析的见血见骨。
  •     历史总在藏在书缝里,用客观的分析主观,有种推理小说似的既视感,而这些真实的故事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反省和震撼
  •     三联书店
  •     着重于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是中国史学的死胡同。
  •     过誉,明明说好不道德言事,着实刁难念四书五经的君臣们了。自己拳头不硬莫怪他人,求和撤退谁办谁难看。
  •     刚开始听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会是本可读性很强的通俗历史著作。可看的途中才发现是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满篇都是详实的考证。
  •     史料扎实,情怀动人。
  •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老师的这本书对鸦片战争那段历史做了详细的分析,澄清了许多前人的误解和错误。看完这本书,更懂得了治史之道。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以史为鉴,我觉得更多的是让我们去同情的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和当时人的境遇,让我们更加懂得人性。
  •     因为最多五星,所以这书拿五星。从头到尾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让人非常感动。
  •     “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
  •     叹为观止。
  •     茅海建教授的经典名作,受益匪浅!修正了强加诸人的标签化概念,使普通读者了解真实的天朝没落真相。
  •     很深刻
  •     那种强烈的与西方势不两立的情绪,自然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充分理由,但由此产生的对抗,至多也只是低级形式的斗争,且易使当时的人们看不清真正的历史使命和民族前程。然而铸成历史的总还是这些斗争了的人
  •     什么叫做研究 什么叫历史学家 看了之后只有无限钦佩
  •     在现在看来平常不过的进京觐见竟然成为西方列强讹诈清廷的最大法宝 可悲可叹 虽有事后诸葛亮之嫌 但我们交的学费是不是有点太沉重了 书最后作者的发问让我无法回答
  •     12/2016 - 2/4/2017 实体书 振聋发聩,刷新了对彼时历史和此时看法,书评待写。 林则徐没有那般神话;英勇抗敌在技术悬殊下是爱国的举动还是无奈的悲剧;为了取悦龙颜,清朝官员和皇帝信息传递的不对称;缺乏国际外交经济背景,时事看法全然是脱节扭曲的,教科书上重大外交,常常在大臣的虚与委蛇下糊里糊涂的写就,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花了一个世纪我们才能理解。题外话,看完这本书,海外华人广东人比率之高不以为怪了。从一开始,那里就是洋人打交道的地方,紫禁城更是希望眼不见为净。
  •     023 治史的正确态度、更接近事实的研究
  •     读历史,知历史,更要学会以史为鉴!中国屈辱落魄都从此开始,然而病根深入,已是难以治愈!更可况人人都怀着自己的小心思,何以正真为国!
  •     不论出现何种可能,以当时的观念和实力,天朝注定战败。
  •     茅海建老师的书都值得一读,在详细了解了中英双方生产力,社会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后,诺大一个中国被几千英国人打得找不着北实在是再合理不过了。英国从伦敦增兵到中国东海的时间大概等于清朝从四川调兵到东南前线的时间。
  •     非常不错,讲述了中国鸦片战争中国被列强的侵略史,十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
  •     回头看鸦片战争,一声叹息,两千年辉煌的中世纪帝国,走不出的,是自己的成功。
  •     2016,任何一个想要重新思考鸦片战争的人,都应该看一看
  •     如果你看了《伐清》并对灰熊猫笔下的顺治朝以及江南通邓感到不解和智商被羞辱的恼怒,那么你在此书中会发现原来被羞辱的不止你一个,还有旻宁。
  •     与沟口雄三书同读,正好互相拆台、互相彰显。“冲击—回应”与“另一种近代化”这两种话语,试图借助一方拆解另一方时,却总发现各自核心论点的合理性仍岿然不动,大约都有其不可更易之处。且聚焦权贵还是平民,国家还是天下,思想经济还是政治军事,眼前还是长远,变易还是恒定,又在怎样的关怀下展开研究,都会影响到心中的预设和呈现的结果。
  •     了解鸦片战争的必读
  •     估计作者有军事研究所背景吧,把大大小小的战役描写的相当细致,书中引用大量的原始档案史料,估计一般人也难以看到吧,甚是羡慕。不过作者的情绪确实很强烈,可以看看罗志田的书评,也是蛮有意思呢
  •     清政府尽力了。天朝以前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面对一个不同次元的强大的时候,表现出的固执与令人不解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中国没有启蒙于现代的思想家呢?为什么中国没有爆发生产力的大跃进呢?鸦片战争的失败只是结果,记得要去思考原因啊。
  •     分析的详细透彻,但整体上不如《中国近代史》和《万历十五年》。
  •     一个旧世界已经死亡,而一个新世界尚未诞生
  •     考证功夫了得
  •     20170109 借书 在这本书之前看过童书业、吕思勉,再读本书,总觉得不对劲,可又说不出来有什么不对劲,相比起专业的治史之书,《天朝的崩溃》光是读题就能感觉到是写给大众看的,不过写好科普文也不容易,大众能接受免不了会被同行嗤笑。重点多放在大人物上,有一定自我创作,读来阅读体验一般,既无手不释卷也无拍案叫绝,但也不能说浪费时间。不是对鸦片战争或者晚清史特别喜欢的,不必看。
  •     整整一个月,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再次向我强调了一个最基本的观点,读史,真真要以人为本,我们总是以居高临下的俯瞰前人,认为他们愚不可及,对他们的评价难免失真、有所偏颇。前人的思维总难及已知历史命运的今人。思索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鸦片战争从今天来看,无论再来几次都会是失败的结局,它永远是国人不愿意面对的耻辱,然而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走得更远,正像作者茅海建所言:“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而鸦片战争亦是最重要的教训。
  •     20170205,震撼,反思
  •     读完感受到的冲击不亚于当年英国给予清朝的。传统的,甚至部分仍在教科书中存在鸦片战争诸多观点随着天朝的迷思一起崩溃:林则徐的神话、传统的道德史观、战争的细节真相、与民族主义毫无关系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在学术性贯彻到底的同时,茅海建评述道德史观时所展现的人文情怀也令人动容,但也造成其以今意度古意的预设立场还是太强了点。
  •     ‘并非出于思想上的压制,却恰恰出于思想上的自觉’这句话,让我觉得可以解释很多事。被妖异化的儒家思想,和单一的道德层面的价值标准终究掩盖了多少历史真相?
  •     四星半。优点:1,史料详实,分析大多合理,研究鸦片战争茅海建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善用交通数据进行海陆换算。缺点:1,占了时代的便宜,创作相对容易出彩。2,史论很多——其中不少暗藏在史料的组织当中,史观却算不上格外高明。
  •     快两百年了,这个国家,国家制度,制度下的人,自私与无知,短视与狂妄,还有那不可理喻的不着实际的自尊,一点也没有变过。
  •     文化是个圈
  •     历史是需要读者自己去从史实中体味的,这本书做到了,没有主义,若是有那边是国家和民族,回归当时的的情景,每一个任务也是丰富的
  •     体会一: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不深入到当时的决策情境,从道德上,从智商上批评别人都是不对的。 体会二:明知打不过却要打,到底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不能说打,主战派就是好,盲目的自信,无谓的牺牲有多大的意义;不打,就是投降派,是卖国,更是非常不对的。不打,自有不打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打或者主和之后,如何奋起直追,通过另一种方式赢回来。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