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 上册

出版日期:2016-9-1
ISBN:9787218108865
作者:张生全
页数:348页

作者简介

羊也能吃掉狼?这不是奇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南宋淳祐初年,蒙古铁骑大举进攻四川,四川主帅战死,蒙古兵锋直达夔门。余玠、俞兴等将领临危受命,智救成都,火烧渠江,巧保重庆,把蒙古军撵到川北,力挽颓局,并创造性地制定了修筑山城抗蒙的大方略。正当四川抗蒙斗争蓬勃兴起的时候,南宋朝廷发生了激烈诡异的权利争斗,余玠成为牺牲品而被撤换。新帅余晦无能,蒙军卷土重来,再占四川。为救亡图存,帮助余玠重掌四川帅印,四川众义士不畏牺牲,纷出奇谋,各展绝技。部将宁愿担责而丢城弃寨,理学家阳枋不惧毁誉而攀附权贵,山寨头目不怕被剿而打开山门……与此同时,一件绝世珍宝引发的血案,凌云大佛旁千年地道的探秘,一个市井混混成为封疆大吏的发迹之途也由此展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帅入川
别娩妻孤军闯敌阵 设伏计只身救成都
第二章 嘉定是关键
救书生赛存孝逞勇 斗恶霸余大帅忍屈
第三章 诗里的秘密
招贤才礼遇烂滚龙 建钓鱼参悟抗蒙计
第四章 灭门案
谜中谜谁造惊天案 计中计哪是盗宝贼
第五章 空城计也能用第二次
余大帅火烧渠江城 黄睿娘妙设空城计
第六章 剿匪还是其他
止内战插手挽狂澜 求平安射脚退强敌
第七章 除逆还是其他
不听号令二将被诛 鱼肉百姓一官遭屠
第八章 舍己保帅
救主帅义俞兴担责 打情郎痴小青生嗔
第九章 老吾老
交好义军知府施惠 巴结上司通判排阵
第十章 锦衣行
理学家携宝拜权贵 制置使衣锦还故乡
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
假和谈姚因谋设局 真试探史嵩之做套
第十二章 谁破坏统一战线
劫囚车奸施两面计 筑边城信守一贯策
第十三章 粮草问题
声东击西杨文劫粮 虚情假意因谋哭吊

内容概要

张生全,笔名三叠弓。《今日头条》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在场主义骨干作家。在《人民文学》《钟山》《天涯》《青年文学》等期刊发表小说、散文300余万字。有作品收入各种年选及大学教材。获华文最佳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等奖项。出版有散文集《屋檐口下望天》《变形词》《半拍澄澈》,长篇畅销小说《蒙哥大帝》《不倒翁冯道》《超级版图》等。


 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 上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世人所谓的历史有两种:一种是在特定时空框架中多维共时地发生、逻辑与无序交织的原生态事件流。另一种是史家或刀笔御史所撰写的对于上述历史的陈述与解释,称之“史册”(官方称为正史)更恰当。问题是,因年代久远、见证沉散,更因权力使然,史册往往代替历史,成为铁定的、唯一的,难以颠覆的。不过挑战依然存在,因为在历史与史册之间,仍有野史、方志、笔记和宗谱存在,仍有考古、微观史研究和历史小说存在。我将它们称作历史学领域中的“第三种力量”。最近读作家张生全所著长篇历史小说《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引发笔者对历史小说的兴趣与思考。这部小说以南宋末年发生在四川的蒙宋交战的事件为主轴,以南宋朝廷和蒙古汗庭的权力阴斗以及府衙、山寨的拉锯式争夺为辐辏,绘制了一幅南宋末年多层面、多维度的激烈动荡的历史画卷,上至朝廷君臣、地方府尹和各路军头,下及黎庶百姓、理学家及太学生,以及土豪、霸主和山寨绿林等人物均活跃其间,将宋亡前的一段哀壮、诡谲、富于启示意义的横截面展示给读者,让人悲其所悲,怒其所怒,叹其所叹。我以为,《宋末大变局》有意挖掘并寻绎历史被埋没的另一种可能,尽管这种可能性并未成为现实性,但揭蔽并正视这种可能性,将历史还原到它自身多维的生态中去,打破正史中的必然论或独断论,显示了历史小说写作的新高度。倘说历史有自身的尊严,那么这就是。长期以来,正史告诉我们,两宋一直是文强武弱,不堪一击,南宋偏安一隅,灭亡乃必然。《宋末大变局》择取的大背景,正是南宋战略空间被不断挤压,山河破碎、国势日衰、四面烽火的艰危关头;小背景则是蒙军改变进攻策略,从两淮、荆湖、四川三线进攻收缩为重点攻打四川,以图东进两湖,巴蜀频频告急。临危受命的余玠担任四川制置使,针对蒙古铁骑的弱点,不拘兵书,与王坚、俞兴等名将一起,摸索出了山城筑垒防御体系,即弃平地老城,择山隘筑堡结寨,互为犄角,彼此声援,顽强抵抗,致使蒙军一筹莫展,第一次征宋战争僵持了十八年,蒙古大汗不得不撤军;而且在余玠遇害后,巴蜀宋军仍以山城筑垒防御体系与敌缠斗、周旋,坚持抗蒙战争二十余年,甚至在宋亡了,没了皇帝和朝廷仍在抵抗。好的历史小说应在历史与史册之间撕开一道裂口,写出被掩埋的“另一个”,写出“原本如此”和“理当如此”,改变人们看待它的眼光和观念,叹息它还有另一走向。这才是“第三种力量”的魅力所在。当然,历史小说的核心仍是写人,写人性,写人性的多样和多面。他不仅要唤醒历史中的人——那个特定场域中的生存者,而且还要唤醒史册中的那些假寐者,那些被刀笔御史牵线抖动的玩偶:醒来吧,伙计们,真正的表演开始了!在《宋末大变局》中,像姚因谋这种人,正史中是很难找到踪迹的。然而,在南宋末年内外强权的压榨下,这种无人格、无是非底线的奸滑人物却左右逢源,既得宠于皇上、权臣,又交结于府尹、军头,更与山寨绿林相周旋。举例来说,姚因谋在余晦指使下,通过俞兴骗取山寨信任,巧施计谋抓捕到山寨头领元用,又利用寨军急于救回元用的心理,抓捕了更多的山寨首领。但姚因谋深知这样做的后果和危险性,在抓山寨首领时抹掉痕迹,以图将来余晦失势时可以撇清干系,最后在蒙军大举来袭时,他暧昧地默许义军将元用救走。又如,嘉定城被蒙军围困,严重缺粮,姚因谋想开城投敌,又怕背负汉奸的骂名,便通过折磨部下的方式,迫使部下率先投降。最后,一代英雄余玠被皇上调回任枢密副使的路上,被谢方叔和姚因谋害死,对外则假托服毒自杀。姚因谋这种人在历史上何以有很大的“存活率”?作者在写这种人时分寸把握得好,看上去他并非坏人,在利己驱动下也能配合做一些好事,比如放走寨主元用,比如他与俞兴合谋抓捕阻挠抗蒙的恶霸王夔,比如俞兴火烧蒙古营及嘉定城,姚派来成都援军大败蒙军,等等。其实,姚因谋这种人的危害性是最大的,他总在节骨眼捅你一刀,或者先行溃破,以致全堤尽毁。当元用派白炼、吴华押送粮草作为攻打兴元的后援时,姚因谋却派兵假扮蒙军烧掉粮草大半,杀害吴华,以致宋军攻城战陷入不战自溃。倘说南宋必亡,姚因谋这种人太多,岂能不亡?岳飞、余玠这样的人只知阳战,不擅阴术,因而他们的人头总是陈列于历史的祭台。历史小说要让读者看到其中的人的灵魂和人与人的纠葛关系,因为这是影响历史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历史的必然性,其实是与或然性相激相荡的,史上也有不少以弱胜强的例子,这里不用多言了。一个作家能否成为“第三种力量”,便在于他能否使过去时空中潜存的“人”显影,“揪住”他不放,让他彻头彻尾地暴露在聚光灯下。说白了,这种人在其后的历史以及当下,仍有很强的“存活率”,因而进一步追究这种人滋生的体制酱缸和文化土壤,仍是写作者必须面对的任务。该小说还惊心动魄地描叙了蒙宋两国的宫廷倾轧和支系内斗,在另一维度上揭示了这场战争孰胜孰败的深层原因。蒙古固然也有汗位之争,甚至很残酷,但无论谁主政,他们都是某一支系能征善战的首领,其胆略,其胸襟,其用人,都是宋理宗赵昀望尘莫及的。赵昀胸无大志,且忠奸不分,玩弄驭人之术,利用权臣矛盾以制衡,只能使史嵩之、谢方叔这样的奸佞越来越多。例如,取代余玠担任四川制置使的余晦否定山城防御战略,在阆州葭萌关修筑紫金城及长城,导致连连丢城失地,赵昀不但不处罚余晦,反而提升为枢密副使,目的在于制衡宫廷各派力量。张生全此前写过长篇历史小说《蒙哥大帝》,对蒙古崛起、争霸这段史实相当熟稔,因而写蒙廷内斗相当得心应手。当然,对历史场景和细节的重构与想象也显示作家的笔力,且看下面这段精彩描写——渠江城头 渠江城头一片狼藉,城墙被打得到处是缺口,残砖破瓦上沾满了污黑的烟灰和暗红的血迹。王坚全身披挂,站在城头,密切地注视着城下。他的脸上满是油灰和汗水。他的身边,宋军虽然也是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却都整整齐齐站立着,把弓拉得满满的,一支支利箭搭在弓上对准城外。城头的角楼上,炮兵把炮石装在抛石机上,手拉扳绳,蓄势待发。城外,蒙古军又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一眼望不到边的蒙古大军,扛着云梯,举着大刀,大声嚎叫着,像狼群一样从远处向渠江城猛扑过来。他们的身后,巨大的烟尘缓缓升起,悬浮在空中,久久不散。城上所有的宋军都表情严峻,一动不动,看着蒙古军一步步冲过来。像一尊尊雕塑。王坚举着令旗,目不转睛地盯着蒙古人的冲锋。当蒙古大军差不多冲到城墙下的时候,王坚把令旗往下一挥,大喝一声:“放!”利箭和炮石如雨一样往城外倾泻而下。不过,这一场炮林箭雨并没有打乱蒙古人冲锋的阵型,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士兵夺过云梯,踩着他们的尸体,毫不停留地就往前冲,一直冲到城门下,把云梯靠在城墙上,往上攀爬。而城墙上的宋军,也有条不紊地用长杆,用利箭,用砍刀阻止蒙古军登城。很快,这场战斗就变成了拉锯战,消耗战,一会儿蒙古军攀上城头,一会儿宋军又把蒙古军撵了下去。城下的尸体堆积如山,流淌的鲜血,在旧有的血迹上,又大片大片缓缓地往下流去。原态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人充满鲜活的血肉气,而进入史册往往成了“木乃伊”,作家在绝对意义上固然无法使逝者重生,但可以在岩壁上錾刻下他们立体的群像:或挺或曲的姿势,喜怒哀谑的面容,勾神摄魂的瞳孔。这正是我读《宋末大变局 • 四川风云》所想到的。(《宋末大变局 • 四川风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苍耳,著名作家、评论家,祖籍安徽无为。著有大量散文、随笔、诗歌和理论批评文字,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纸人笔记》、文论专著《陌生化理论新探》等,入选国内各种散文、随笔和诗歌选本百余种。现居安庆。)
  •     观中国历史,几历衰亡,兴由质朴,亡因繁复。强汉崛起,功在文景;盛唐勃兴,起于乱隋;陋宋开国,由简及治,半部论语,意在无为。宋之繁盛,冠绝中外,然仍一夕崩溃,一因战略失当,战术无措,安逸不思进取;二因文人权重,空言误国,重思想而轻技术;三因冗官冗兵,坐吃山空,富在民间,脚重头轻。崖山之后无中国,南宋灭亡,华夏文明也随之消失。我们的历史书将罪责归于宋之软弱,可实非如此。宋之亡因高度文明遇到了野蛮暴力时的无奈!宋末宋蒙交战中,余玠、王坚、俞兴、杨文等名将经略四川,打造山城抗蒙体系,多次给了蒙古铁骑沉重的打击,并且直接为后来王坚、张钰修筑钓鱼城,打死不可一世的蒙哥大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南宋末年在战争上仅有的一些亮色。《宋末大变局》围绕四川山城抗蒙体系的打造和废黜,以及南宋朝廷与蒙古汗庭复杂诡异的权力更替,用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谋与诡计,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与生活画卷,一组组鲜活饱满、呼之欲出的人物群像,一段段或尔虞我诈、或肝胆相照、或缠绵悱恻、或舍生取义的丰富深透的人间情感,以小说的形式,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和历史悬疑,进行了合理生动的演绎和解释,实现了艺术想象和历史真实的完美融合。公元1243年至1253年,余玠用山城防御抵挡蒙古军的进攻,史称防蜀之战。公元1241年,蒙古大汗驾崩。一时之间蒙古陷入内斗,无暇顾及南宋。宋理宗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负责四川防御。余玠到达四川后整顿军纪,广纳贤良。余玠采取了冉氏兄弟的计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余玠不仅修建十余城,还调整到了兵力部署。那些城市依山为垒,经过数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后来蒙古军队兵分四路进攻蜀地,余玠依靠防御体系打退了蒙古军。四年后,余玠调动各方精锐,决定北伐。余玠兵分两路,一路朝着陇蜀边界出发,自率主力取道陕西。屡战屡胜。次年,余玠带着兵马占领中梁山,并派兵烧毁了汉中到宝鸡的栈道。余玠的兵马不分昼夜地对汉中进行了围攻。蒙古修复了栈道后,援军赶来。余玠久久没有攻下汉中,眼见士兵疲劳,只好下令撤军。蒙古蒙哥汗二年,余玠又击退了乐山的蒙古军,四川的形势一片大好。余玠防蜀利用了山城地形的特点,改变了不利的局面。余玠的防御体系为以后的抗蒙作战打下基础。余玠打退蒙古军立下功劳,于1248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仍然驻守四川。武将掌握了军政大权,腐朽的南宋出现了生机。但是主和派依旧有很大的力量,他们诬陷余玠等人。余玠不甘受辱,自杀身亡。本书写了南宋朝廷、蒙古汗庭及四川战区三个地方的官场。书里围绕权力的占有及官位的升迁,展示了众多的事例。比如蒙哥家族对蒙古最高权利的巧妙获取;谢方叔等奸臣如何最终攫取并控制了整个南宋朝廷;尤其对嘉定通判姚因谋,通过各种奸谋诡计,最后在做到四川总帅过程中,堆其成熟诡异的谋略和精道自如的拿捏进行了形神毕露的刻画。小说文字优秀,写作手法纯熟,既有时代风云人物的豪情,也讲述宏大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构成跌宕起伏的壮阔画卷 ,让人感受“冷兵器”时代人们的谋略、见识。《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有许多让人过目难忘的故事情节。史载:“余玠,字义夫,蕲州人。少时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少为白鹿洞诸生,常携客入茶肆,殴卖茶翁死,脱身走襄淮。”说的是余玠因“杀人亡命,寄迹襄淮”,事实上余玠为江西修水(一说今浙江开化)人。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余玠在就读于江西庐山南麓的白鹿洞书院时,因与一茶翁口角,失手致使老翁跌地身亡,乃潜逃至蕲州投奔其弟余璇(早年随叔父余珍迁居湖广蕲州经商)处,并随弟经商发迹后,在广济乡下白兔山庄村购得田亩,将其父亲余槐堂母何氏从分宁接至此寓居。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时年22岁的余玠娶邻村女苏氏为妻(苏氏为苏东坡重孙苏符落藉广济后裔),次年生长子余如孙(字师忠),取“生子当如孙仲谋”之义。余玠,南宋名将,南宋末年,率领军民在合州钓鱼城,抵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元精锐之师,创造了守城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同时阻止了蒙古扫荡整个欧洲的扩张浪潮,“民族英雄”称号当之无愧,1253年以后20余年间,尽管一代抗蒙名将余玠已经去世,但南宋对抗蒙元军队进攻巴蜀之地的政策,几乎全部延续了下来,那就是“高筑城”——依托巴蜀多山势特点,修筑一个个战城,凭险对抗蒙元铁骑。本书铺写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争,囊括了古代战争谋略的精华,并且能从心理学及人性学的眼光,对一些包括空城计、离间计、苦肉计等古典战计进行翻空出新,极具震撼力。在写战争的同时,还写了数十个尔虞我诈的人际倾轧,里面涉及正反两方面为数众多的巧谋奸计。  在经过十三世纪四五十年代那一轮大规模的修筑后,嘉定府城更加坚实,亦可称得上“固若金汤”。在1254年,这座方圆不足1.5平方公里的城池,能抵抗蒙军猛将汪德臣50多天、近两个月的连续而疯狂的进攻,并且还能取得令天下闻名的“嘉定夜战”胜利,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同时,在后来近20年来拉锯战中,史料中从未有关于嘉定失陷的记录,亦是最好的证明。  蒙军战略:北来东下。东路沿嘉陵江经达州至渝州,南下则沿岷江而下攻略彭州、眉州、嘉州、叙泸,以会师渝州。于是,嘉定就成为扼守犍为、叙州、泸州诸地上游的咽喉之地。嘉定能保住,蜀地西南一地也就基本能保住。  在1254年至1272年的战争中,尽管先有蒙哥汉战将汪德臣的攻略,后有忽必烈猛将也速带儿、完颜石柱、赛典赤等进攻,嘉定依然岿然不动。并且,以此为据点,镇守嘉定的宋军将领昝万寿还屡次主动出击,溯岷江北上,进攻青神、彭州等地,力图收复被蒙军占领的成都。采取筑城堡、稳防守的方法,拖住了元军,阻挡了他们前行的脚步,使四川在军事上异军突起,差点让形势发生伟大的反转,然而,由于皇帝赵昀听信谗言,奸相史嵩之当道,官员内部思想不统一,内耗严重,造成余玠的宏图大略没有实现,最终功亏一篑。本书在写作中,以四川蒙宋交战为事件主轴,以南宋朝廷及蒙古汗庭的各种风云变换权力更替为两翼,上及朝廷君臣,下连黎庶百姓,理学家及太学生,恶霸及土匪悉数登场,人物性格丰满生动,展开了一副宏大细致的南宋末年生活画卷,是一部百科全书似的文本。
  •     展现民族气节 弘扬民族精神——读《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胡忠伟近日,张生全的历史小说《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在专家及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陕西、四川两省作协主席、同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和阿来,都对该书高度评价,倾情推荐。同时该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图书榜上高居前列,获得读者极大青睐。该书以宋末战争及宋蒙两朝政治变局为题材,真实地再现了宋末深刻广阔的社会变革,生动地刻画了宋蒙两个朝廷复杂诡谲的权力斗争,精彩地描绘了两国跌宕起伏的战争画卷,立体地展现了宋末人物挺立的抗争精神和强健的民族气节。《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这本书没有写到赫赫有名的江万载,也没有写到家喻户晓的文天祥,反而因为描写了一群普通人、底层人的坚持和气节,使得它对宋末风骨和民族气节的呈现丝毫没有减弱,让读者不得不信服,宋末的这种风骨,不只是体现在一两个特别的人身上,而是整个宋末人的一种集体精神品质。《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就是这样一部描写四川气节和精神的书。著名作家阿来指出,本书“给历史以尊严,给宋末以风骨,给四川以气象”。在冷兵器时代,四川一直都是独立政权的要地,是维护中央政权最坚定的一个地方。当中华民族遭受异族侵略的时候,四川又往往是奋起反抗最坚决的一个地方。本书描写的宋末时四川对蒙元坚决的阻击和抵抗,就是四川特有的精神,也是四川特有的气节。在宋末的时候,四川一直是抗蒙的主战场。一开始,四川利用盆地边缘的“三关五州”抵挡侵略,但这“三关五州”很快被蒙古打得千疮百孔,形同虚设,蒙古人四川境内反复抢掠烧杀,四川竟毫无还手之力。但是,自从名将余玠临危受命,到四川指挥抗蒙以来,他用独特的智慧,广纳贤才,把四川的城防搬到山上,建立了有名的“山城抗蒙体系”, 找到了山城抗蒙的大方略。这是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这种思想让四川找到了对付蒙古铁骑的办法,不但让蒙军从此在四川束手无策,使四川的宋蒙战气象一新,让南宋一度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最后还打死了蒙古的大汗蒙哥。这,就是四川的一个气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拯救危难、取得不世奇功的人,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而是被百般陷害、猜忌,最后还不明不白地死去。在南宋死亡的阴影上开出一片绚烂的花海。为什么这种有利局面却又昙花一现?一方面,蒙宋两国的形势不可逆转,并不因为四川有了起色,就能阻止蒙古人全面灭亡南宋的统一行动。另一方面,蒙宋两朝的变局走向,尤其是南宋朝廷沉疴日久,朝臣的争权夺利、宋朝限制武将的传统,中央政府自古以来对四川的防范心态等等,都注定了余玠等义士在四川必遭重重阻碍,最终是宿命的失败。不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的作者,并没有给这种宿命以灰心和哀叹,小说浓墨重彩地写到了四川义士们在身处绝境时的奋争,在黑暗中的呐喊,在艰难处的努力,在山崩前的撑持。虽是绝境,但并让我们感到绝望,因为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的勇气,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不屈的气节,一种挺立的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又使得四川有了另一种大格局大气象。四川的这种大气象,是宋末最真实的民族画像,最美丽的时代风景。这样的风景,在宋末的时候,比比皆是。江氏“三古”的壮烈殉国,崖山十万人的惨烈蹈海,状元宰相文天祥的宁死不屈……这是宋末区别于其它朝代末年的最典型的特征。而余玠在四川十年里带领一众义士的抗蒙斗争,又是这道风景中最集中最深刻的群体性展示,再加上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段,出神入化的铺排描写,典型生动的人物刻画,因此使得这部小说又有了一种迷人的气息。在四川具有大气象的同时,也同时使得这部小说有了足够让人称道的格局和气象。而这,正是作者想藉此告诉我们的,正是因为有精神,有气节,历史才具有厚度,人生才具有价值。也正如贾平凹在评价此书时所说的,作者在展示历史真实的同时,让历史指向了今天,指向了当下。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通俗易懂,推荐
  •     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特别的历史小说。非同一般的精彩,强烈推荐!
  •     宋史一目了然,易懂
  •     很精彩的书 推荐看
  •     宋亡实在可惜,从此精神陷落。
  •     是我水平太差吗,完全看不下去,人物脸谱化,情节平淡,也就故事会级别。被水军害了。
  •     宋末变局喜欢
  •     确实写得非常精彩。不读你是领略不到的。
  •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之地,亦是兵家必争之地,且看南宋风云突变,川军义士如何救亡图存,千年奥秘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叹历史!
  •     读历史可以明事理,了解过去,正视当下,憧憬未来。
  •     历史方面的书籍,能写的如此生动的不多见,况且还是史实,每个人物都仿佛在眼前一样,战火纷飞的画面使人惊心动魄
  •     很不错的历史小说
  •     强烈推荐
  •     变化莫测的朝代
  •     故事结构还可以,但人物相对简单,历史感一般,对政治军事描述不够
  •     写的很精彩的书 非常喜欢看
  •     养也能吃狼
  •     盾与矛的砥砺,血与火的洗礼
  •     如果你想了解一段历史,推荐
  •     通俗易懂
  •     作者可能肚子里有料,但写出来的东西实在不能直视,两星给历史上那些名将。
  •     历史风云,到处烽火狼烟,宋末时代英雄奋起抵抗,保卫天府之国。不可不看的历史,不可不懂的时代风云。
  •     学习那一段历史
  •     挺棒的书!喜欢
  •     喜欢这套书~很棒
  •     一本让你喜欢的历史书。大爱
  •     就像一部平庸的烂电视剧,人物扁平、假大空、文笔低劣,糟蹋了好题材。 5星多是水军,新注册、零关注。
  •     很不错的历史长篇小说,喜欢
  •     感悟历史,避免犯错
  •     很好看的一本历史书。
  •     喜欢历史类文学~
  •     详述南宋末年历史变更的历史著作,记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     不是太喜欢采用古典小说笔法的文章,缺乏真实性。就如开篇说到和蒙古军对垒还是沿用大将出马单挑,兵卒掩杀的套路。假如蒙古军那么弱何来横扫欧亚。没有写出该写的内容。平庸之作
  •     羊也能吃掉狼?这不是奇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很好看,这本书写的蛮好的。宋代历史介绍的挺全面。
  •     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宋朝风云,好书,真的,值得一读(⊙o⊙)哦
  •     描写得很详细,值得一阅的历史小说
  •     你读书了吗?
  •     宋末,喜欢
  •     非常好看的宋朝历史,精彩纷呈!
  •     好书一起阅读
  •     宋末这一段斗智斗勇尔虞我诈的精彩历史故事值得一读!很喜欢。
  •     宋末大风云,适合喜欢历史的我看看,细细品味。支持哦(´-ω-`)
  •     精彩
  •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有必要看完
  •     炒鸡喜欢宋朝的历史
  •     这是本历史小说,有真实的史料支撑,再现了南宋末年四川军民共抗蒙古铁骑的血与泪的历史。书非常不错,值得一读。
  •     战场上需要的不仅是胆量,更多的是智慧,有勇有谋。这样才能做到“羊也能吃掉狼”。非常喜欢这本书,支持~
  •     好喜欢这套书啊,很棒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