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文明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800889806
作者:绍六
页数:348页

书籍目录

目录
开篇
第一章 古河之源
1 宁强夜闻羌笛声
陕西省宁强县夜间的笛声,显出吹笛人的平静心
态,透出古远的气息 使人记起“羌笛何须怨杨
柳”的诗句。
2 坦荡千古玉带河
在汉水的玉带河源头,玉珠泉沿着山壁飞奔而下,
形成一迭飞瀑,落入云汉潭。潭旁是傲立苍穹的天
柱峰。这里应当是汉水的真正源头
3 五丁关的传说和长江西流的联想
早期长江曾有过西流的历史。后来由于印度大陆板
块的北移,与亚欧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原始青藏
高原,长江西流的通道被阻,终于形成了今日大江
东去的态势,其水势超过源自�冢山和玉带河的汉
水,因而“夺袭”成为主流。地质和考古学界有一
种说法,认为汉水形成于地球早期的造山运动之
始,早于长江、黄河七亿年。
4 禹王宫・禹王古桂
汉水源头的禹王宫和禹王古桂是唐代兴建和种植
的,禹王官已废,但禹王古桂却至今冠如华盖 成
为历史生命力的象征。
5 潺�汉王沟
通往源头的汉王沟,是一条蜿蜒的溪流,这里有远
山的宁静,亘古的荒凉 但农作物和远炊却又表明
是人间的乐园。
6 “�冢导漾”汉水源
汉水源于史不绝书的石牛洞!
7 石牛蝌蚪文
塞在洞口的那一块巨石,活脱脱就像一头钻进山洞
的石牛。传说由大禹亲手在牛臀部书写并镌刻的八
个蝌蚪文字,几千年来 任何专家学者都没有认出
或破译出来。
第二章 龙兴天汉
1 陷钟与汉中
顺着汉水源头的宁强县东行,会发现陕南有与平日
印象中的陕西省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色,这里山美
水美 树美林美,一派南国景色
2 汉水・汉中・汉朝・汉族
中国历史上的西汉因汉中而得名,汉中因汉水而得
名,汉民族之所以称之为“汉”皆因这条潇洒飘
逸和浪漫雄奇的汉水!
3 世界“第一语言”和中华民族大文化
汉民族自成体系的方块象形汉字,保存了汉族人民
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祖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
用。汉民族的中医药、中国画、中国武术、中国京
剧等人类文明成果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溶合并吸
收大量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为包括中华儿女在海外
开拓奋斗的移民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大文化!
4 “夏禹发之”褒斜道
栈道的修建,其发端可能在于军事征伐的需要。栈
道技术,可能源于民间的攀崖小路和采药的秘密通
道,源于古人搭架寻踪的奇险足迹。到了秦代,已
成为相当规模的交通工程 即所谓“栈道千里,通
于蜀汉”。
5 石门隧道的沉溺
褒斜道上最激动人心的是石门穿山隧道和石门摩
崖。然而,石门在修建水库时沉入水底 这应引起
我们的反思
6 “石门十三品 ――不幸中的万幸
在琳琅满目 异彩纷呈的摩崖中,最享盛名的为
“石门十三品”,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摩崖之极品,书
法艺术之楷模!它历经磨难 现安置于汉中市博物

7 荔枝子午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通秦岭是中华南北勾连和形成
大一统天下的前提。子午道正是辅佐褒斜道打通秦
岭的古栈道之一,其历史地位关乎中华民族的团结
统一。唐明皇为使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不惜人力
和马力,从四川省的涪陵日夜兼程 沿着子午道
将新鲜荔枝运到长安
第三章 水患忧思
1 “抱瓮丈人”的哲学
产生于安康地区的“抱瓮丈人”,成为我们民族的
一面镜子。今天,人们又从“抱瓮丈人”身上看到
了原始古朴,看到了哲学思辩 看到了环境意识
进而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温柔与暴虐
年代越近,汉水流域发生旱灾的次数越多,水灾的
频率越高。对于这条生命之河,由于对其规律的难
以掌握,其爱其怕其恨 皆达极至
3 人・水・大自然
历史的和现实的破坏,盲目的和善意的举措,直接
和间接影响水的一切行为 导致许多重要文明的消
失。
4 仅仅依赖长堤?
人类必须寻找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方式 这方式
是在生态平衡前提下实施的综合方式。
5 郢路参差防浪林
汉江沿岸的民众,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于1955年
开始推行“一江两堤四条林”的生态措施,大力营
造以柳树为主的防浪林 如今已蔚为壮观。
第四章 巨库光影
1 调适利用的典范
丹江口水库的最大蓄水量为190亿立方米,以十亿
人计算,相当于全国每个人在这里存放赖以生存的
最洁净的优质水20立方米。仅凭这一点,汉水对
中华民族的贡献就达到其他水域难以比肩的程度
2 迁徙二十八载的龟驮碑
两座历史悠久、价值颇高的龟驮碑为修水库而迁到
新址,竟用了28年时间!这不是运载能力的问题,
而是文化的命运,文明的命运。人类如何看待文化
与文明 也许是比建设水库更加重要的问题
3 千千心结
这里的布衣平民,不时停下脚步 向库水的某一个
方向凝神痴望,也许,那里,在水下的某个地方,
有他的故土、田园和禾稼,还有他的往事 恋情、
欢乐和辛酸
4 “转移价值”论
当人们注目江汉平原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有谁想
到其中包含有郧阳地区淹没水底的几十万亩良田、
几十万亩山林的转移价值呢?由丹江口水库的补偿
性移民到三峡工程的开发性移民 是经验的总结
第五章 装上车轮的新城
1 从移民说起
一幅历史的长卷,从历史到现实,从绳捆索绑到自
由流动,从辛酸苦涩到辉煌灿烂……
2 出山
十堰人虽然醒得迟,但却起得早 如同汽车越过泥
泞和沼泽,冲上高速公路!
3 不会成为美式西部废都
二汽早已不是一个城市性的、地区性的企业,它属
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十堰市在二汽走出深山的同
时 获得自身的同步发展。
第六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
1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我们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文明发祥的五千年,是中华
文明的发源和发展;可考古新发现证实 长江文明
发祥有六千年,甚至七千年或八千年,这至少证明
了华夏大地上的文明,比我们过去认识的要古老。
当然也要看到,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源 可能
是一个难以作出最终结论的问题。人类的历史,人
类的文明史,也许从一开始就是多元的;华夏文明
之源,也可能是多元的,或者可以肯定地说是多元
的。
2 恐龙蛋的证明
最早期的人类,只能在最适于生物生长的地方生存
和发展。恐龙生存和发展得最壮观的地方可能就是
这种地方。这地方就在现今的中国河南省的西峡县
和湖北省的郧县,在汉水流域。
3 郧阳猿人――对非洲夏娃故事的挑战
湖北省郧县青曲镇的曲远河口汉江北岸的阶地上,
出土了两具比较完整的猿人颅骨化石。这些化石新
材料表明:亚洲可能是人类的诞生地!长江流域
汉水流域可能是人类的诞生地!
4 最古老的死亡观――祭死和洞葬
这里的先民到了六十岁,主动到洞中等待死亡。祭
死窑的这类死亡方式是否含有某种属于生物的最古
老的遗传密码的存留和再现?这种死亡方式折射出
人类最古老的文化
第七章 三代下一人
1 古隆中和卧龙岗
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究竟是襄阳还是南阳?但可以
肯定的说,是在汉水流域
2 夜半妖星照渭滨
诸葛亮作为一个典型,对于探究中国知识分子,对
于窥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中特有的一方面 具有无
可比拟的研究价值
第八章 襄阳和南阳
1 多宝佛塔的启示
看看多宝佛塔就会领略到 中华民族有与外界交往
的历史和勇气
2 文艺家的摇篮
襄樊的文化可谓唱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开宗之声!
3 “宁鸣而死”范仲淹
范仲淹并没看到岳阳楼 却激情满怀 借题发挥
挥毫急就了《岳阳楼记》
4 工理农商之都
南阳的历史特色是“理”字为重
5 古城新辉
今日之襄阳和南阳 都有其突飞猛进的成就 亦各
具风采特色
第九章 武当玄岳
1 金顶揽胜
武当山的建筑群,具有浓厚的道教宗教氛围,透出
慑人心脾的道骨仙风,堪称世界宗教建筑史上的一
大奇迹。1994年12月,联合国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保护缔约国全会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
2 道家・道教
东汉末年,张陵在汉中首创“五斗米道”,即天师
道,后由他的后代张衡、张鲁,共三代人完成了道
教的创立。宗教需要哲学的支撑 所以道教便将道
家的思想移植过来。
第十章 神秘宝地神农架
1 炎帝故址行
在封江口水库灌区内 有炎帝神农氏的故址烈山
今称厉山。
2 漫话神农架
在华夏大地,最神奇、最能撩拨人类好奇心的地
方,关于自然、地理、天文、物产、历史和人文的
秘密最多的地方 人们似乎谈论得不少但实际了解
得最不够的地方 是汉水流域的神农架!
3 野人之乡谈野人
关于野人的传说,我国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历时三
千余年的野人之谜存在于全世界。中国的“野考”
工作者充满信心,相信野人之谜最终是会破解的
而且断言会在神农架破解。
4 从白化、红化等难解之谜到远古人类旧石器遗址
在神奇的神农架,动物的白化现象是独有的。神农
架还发现了红色动物。专家认为,红色动物比白色
动物具有更大的科学价值和认识价值。神农架的奇
洞异穴,比比皆是。神农架还是一个蛇的王国。在
一个小山洞内出土了剑齿象、古犀牛、大熊猫等大
批古脊椎动物化石上千件,还有三十余件远古人类
打制的生产工具――旧石器!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
考古新发现,此洞被定名为“华中屋脊神农架远古
人类旧石器遗址”。
5 古盐道――又一条“丝绸之路”?
这是一条隐没于莽莽荒原和崇山峻岭之中的小道。
它神奇而不可思议地穿越整个广袤的神农架,从汉
水直抵长江,进入四川、云南,通向遥远的地方!
它既然将汉水和长江连接起来,当然也将关中和我
国西南的外域沟通了。那么 能否称这条小路为第
二条“丝绸之路”呢?
6 薛刚寨
神农架的大九湖草原竟与历史上的薛刚反唐的故事
紧密相连,这里处处都留下这段在中国家喻户晓的
故事的遗迹
7 《黑暗传》―― 汉民族的史诗?
黑格尔不无遗憾地说过:“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
诗。”但在神农架发现的长篇神话叙事诗《黑暗
传》,有可能就是汉民族的史诗。其中有许多关于
地球起源的大胆想象,为中外古籍中从未有过。
8 假若汉民族确无史诗
汉民族如果果真没有远古的史诗,那就意味着汉民
族比已形成定论的一般看法更为古老 其历史更为
悠久!
9 《太阳经》和《太阴经》
华夏先民在顶礼太阳的同时,也以同样虔诚之心顶
礼月亮,从而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朴素的两点论,
这似乎是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中最根本的阴阳、正
反、上下、乾坤、圆缺、阴晴的起点 是对世界宇
宙的一种认识论的发端。从《太阳经》、《太阴经》
等汉民族文化发现中,还可以领悟出为何在我国难
以形成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的原因。
第十一章 楚风浩荡
1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古代中国文明具有同一的多元特征 主要分支为信
奉龙图腾的夏族和信奉凤图腾的夷族,北南呼应。
勾连北南的就是汉水,因而汉水流域具有龙凤图腾
的混合特征。其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即为楚文
化。楚文化的精神就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既是一种处境,也是一种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
林的精神融汇于汉民族 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
2 楚国迅速强盛的奥秘
楚人有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上、至重至上的心理,有
对待先进事物不抱偏见、趋之不及、求之不得的健
康心理,体现了楚国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素养,表现
出一种强大而自信的大国风范。
3 从觋巫到楚辞
楚人崇巫,其风极盛,当周人“事鬼神而远之”
时,楚人仍执著乃至执拗地尊崇和发展着巫风。
4 早于万里长城的千里楚长城
已发现的楚长城,全长460多公里 比人们熟知的
万里长城至少要早400多年!
5 悬挂起来的音乐――编钟
1977年在汉水流域出土的编钟,既能演奏几千年前
的远古音乐,又能演奏近代 当代名曲,令中外听
众无不震惊和倾倒。
6 知音・楚音・京剧
楚国崇尚音乐歌舞,崇尚知音。汉水和长江,产生
了无可比拟的楚辞和无比清丽的楚音 京剧,可以
说是以楚音为主北上形成的。
7 阳春白雪莫愁女
莫愁女的歌舞是高雅的,具有创造性的:将民间曲
调下里巴人和宫庭歌舞糅合融汇 创造出独特的
更高层次的歌舞文艺作品阳春白雪。
8 期盼公正的宋玉
宋玉的不少作品是具有较强讽谏精神的。他的作品
“纤丽而新 悲痛而婉,体制颇沿于其师 讽谏有
补于其国,亦屈原之流亚也”
9 与日月同辉的屈原和楚辞
屈原的爱国精神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 屈原的诗歌
创作,达到人类诗歌创作的峰巅
10 屈原――爱国主义的楷模
屈原的“可与日月争光”的行动,正是爱国主义观
念初步形成时的表现 唯其是最初的形成 其意义
更为巨大!
11 从屈原“第二次投水”想到的
与爱国者的悲剧同样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对古代文化
遗存和古代文物的损毁和破坏。
12 走向炎黄同尊龙凤呈祥的楚文化
自西汉形成大一统的天下后,自成体系的楚文化才
渐渐消失,和其他区域文化一样,共同转化成具有
共性的汉文化,共同转化成凌驾于所有区域性文化
和民族性文化之上的中华民族的大文化
第十二章 大荒江流
1 头顶河流的土地
过去 汉水下游的水位竟高出地面 所以“十年九
灾”。
2 从逃荒到环球之旅
十九世纪初,江汉平原的一批逃荒者,沿汉江和长
江,逃荒到上海,并由上海逃至东北,越过国境,
来到俄罗斯广袤的西伯利亚原野。沿着西伯利亚大
铁路,来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芬
兰。不少人参加了十月革命,有人甚至成了列宁的
贴身卫队成员。二战期间,在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欧
洲战场上,牺牲了不少这些楚民的后裔。
3 云梦和云梦泽
“云梦”泛指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狩猎区,包括多种
地貌形态;“云梦泽”专指这个狩猎区内的湖泊地
貌部分 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造 这里已是一派田园
美景。
4 茶圣与“状元县”
天门是“茶圣”陆羽的故乡,也是我国著名的“状
元县”,其学生的升学率长期在全国名列前茅。
第十三章 龟蛇雄峙
1 伟大的汇合
汉水奉献了它最古老的文明,最灿烂的文化,奉献
了数亿年的沧桑和数千里的悲欢 汇入了长江!这
是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2 商代古城―― 盘龙
武汉盘龙商代古城遗址的文化特点和黄河流域出土
的同期文化遗存有很大的一致性,表明发源于黄河
流域的“仰韶文化”与发源于汉水的“屈家岭文
化”,在汉水上游丹江流域一带交汇后,有过顺汉
水而下的发展过程,同时,它从某种意义上进一步
说明,文明是流动的 是顺着河流流动和传播的。
3 埋人地下的潇湘湖
汉水的最后一条支流也许是历史上叫潇湘湖的黄孝
河。现已成为城市地下排水道的主干渠之一
4 梅荷竞艳
吸纳四海精华,开放自身门户,开拓进取再创,兼
容并蓄竞放,这本是楚文化的精髓和楚国先民的精
神,如今在东湖的梅花和荷花中得到生动体现。
5 楚城・楚市・楚天台
武汉最具创意的新建筑群落,是东湖楚城。它试图
对汉水流域文化进行总结 对长江流域文化进行展
示。
6 《楚韵》《楚风》《楚魂》
《楚韵》、《楚风》、《楚魂》将作为楚文化三部曲,
以里程碑的形式耸立在中华舞台和世界舞台之上。
汉水,你是流动的文明 你将流向中国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心田!
尾声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绍六,本名李绍六,1939年生,武
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
文学创作所副所长,国家一级作家。
早年从事美术工作。“文革”中因遭
受迫害而入狱5年平反后,任某厂负
责人。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已
发表作品愈500万字,出版《狱霸》
等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5部,
电视连续剧《漩流》等多部,多次获
奖。
绍六近年来以超越文学视角的独
特目光关注人、生命和世界,对文学
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相互
渗透兴趣浓厚,潜心积累,决心创造
出一种新的作品样式 严肃性与可
读性、文学性与科普性、信息性与创
见性相结合的大文化跨学科作品。
本从书就是这种探求的尝试。


 流动的文明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