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

出版社:山西经济2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806368404
作者:汪海波
页数:651页

后记

1953年,我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6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56 -1975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组)执教(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停止了教学活动)。1975-1981年,在人民出版社经济编辑室做编辑工作。1981一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并先后任该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今,先后任《中国经济年鉴》副总编辑和总编辑。1995年到现在,还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执教。这些经历在理论、政策、经验和资料等方面为我撰写本书创造了条件。1984年,在我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理论和发展史研究室主任  时,所长蒋一苇先生交给我室一项研究任务——撰写新中国工业经济史,以填补这个学科的空白。这就是我这个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的人涉足这项研究的缘由。于是,我主编并参与撰写了一卷本《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86年出版,约40万字)。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依据一些读者的意见,拓展了这项研究,主编并参与撰写了四卷本《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 2001年出版,约160万字)。90年代末,我应国家经贸委之邀,参与编撰《中国工业五十年——新中国工业通鉴》的部分工作。该书全套20卷,共4500万字。我任该书副主编。其中概述部分约140多万字,我撰写了约90多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在这期间,我还应山西经济出版社之约,撰写了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家重点图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1949.10 1998)/(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70万字)。上述各书的编撰工作为本书写作打下了基础。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是首部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用基本经济制发(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第一标准,合理地划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以历史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方法。恰当地安摊了每编的章节构架。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详尽的史实叙述。《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每编后均附有复习题要、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产业经济——经济恢复时期的产业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   导言   第一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章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经济   第三章 发展合作社经济   第四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五章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六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产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产业经济(1953~1957)   导言   第一章 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二章 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 实现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六章 1953~1957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一)——“大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581~1960)   导言   第一章 “大跃进”运动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章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章 1958~1960你,发展产业经济的成就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  第四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产业经济(1961~1965)   导言   第一章 调整经济   第二章 调整企业体制和整顿企业管理   第三章 再次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第四章 调整时期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五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产业经济(1966~1976年9月)   导言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支配下经济运行的曲折进程   第二章 备战战略指导下的“三线建设”   第三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第四章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  第六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四)——经济恢复与“洋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76年10月~1978年)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一)(1979~1984年)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二)(1985~1992年)  第九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三)(1993~2000年)  第十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署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四)(2001~2004年)  

编辑推荐

用基本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第二标准,合理地划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以历史疗法为主并结合逻辑方法,恰当地安排了每编的章节构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详尽的史实叙述,又附有37张珍贵的统计资料。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每编后均附有复习题要、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前言

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也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各种新中国国民经济史和部门经济史的频频问世,就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点。但是,迄今未见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的著作出版。然而,部门经济史不能涵盖全部第一、二、三产业,国民经济史也没有包括整个第三产业。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对新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不利于作为经济学基础学科的产业经济史学的建立,不利于为决策部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不利于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在经济理论研究、教学乃至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方面与国际接轨。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书拟在这方面做些探索。  二、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的研究任务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的研究任务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现代经济学关于产业经济的理论,探索和叙述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内容概要

汪海波,1930年9月生。1953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经济管理》主编,《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现在继续任《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主要著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探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问题研究》、《积累与消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研究》、《论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汪海波选集》和《汪海波经济文选》等。

章节摘录

在中国民主革命行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时候,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全会做了报告。报告全面地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依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这个报告和决议连同毛泽东在同年6月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共同构成了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  《共同纲领》的总纲部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