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后到王妃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ISBN:9787807066286
作者:温迪·利
页数:215页

作者简介

格雷斯·凯利是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形象的典型代表。她的高贵典型、娴静端庄曾使众多影迷为她倾倒。更具传奇色彩的是格雷斯捧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之后,便宣布退出影坛,成为摩纳哥国王的王妃。作为一个王妃,格雷斯又用她的聪明才智和爱心积极建设、完善摩纳哥的福利事业,被人们传为佳话。一部好莱坞影星的传奇故事,一位时尚经典偶像的经历。本书作者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他花费3年多时间搜集到的100多份格蕾斯生前秘密资料公诸于众,其中包括她从未向世人公开的9段浪漫爱情故事,她的生活背景,她的种种生活细节等等。

书籍目录

前言序第一部分1.凯利家族2.格蕾丝3.王朝4.女演员5.《正午》6.《红尘》7.走红的女一号8.《乡下姑娘》9.摩纳哥10.白马王子11.天鹅之歌第二部分12.世纪婚礼13.封闭的水坞14.背弃的盟誓15.摩纳哥的格蕾丝16.真诚的爱17.重返好莱坞18.英国人19.巴黎20.《剧院街儿童》21.香消玉殒后记

编辑推荐

  你知道格蕾丝·凯利吗?才华横溢、超凡性感的好莱坞影后,仪态完美、睿智富有的摩纳哥王妃,世界名牌设计师的灵感来源,社交场上淑女名媛们模仿的典范。《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温迪·利告诉你她的另一面:与无数名人的交往:约翰·F·肯尼迪、伊朗国王巴列维、戴安娜王妃、温莎公爵夫妇、亚力士多德·奥纳西斯……与众多男星的合作与纠葛:克拉克·盖博、贾利·古柏、平·克劳斯贝、加利·格兰特……魅力四射,看不到的是令人扼腕的情!荣耀天下,隐藏着的是没有结果的爱!

前言

  1956年4月19日,上午10时25分,摩纳哥大教堂  在罗马风格的大教堂里,座席间的纵直通道铺上了红色的天鹅绒地毯。当格蕾丝·凯利沿着红地毯轻盈地迈步而行时,她的头昂然挺起——身后有六位伴娘,手捧长达2.7米的用乳白色绸缎缝制而成的宽大掠地拖裙——尽管由此引起了一种陌生的感觉,可她的步履丝毫也不显得蹒跚。在一刹那间,她凝眸谛视着金黄色的巨大花篮,里面装满白色的金鱼草,从支柱之间的枝形吊灯起一直悬挂到祭坛;祭坛上覆盖着大片的丁香花、白色的百合花和绣球花,沐浴在金碧辉煌的枝形烛台中巨大的白色蜡烛所投射下的光芒中。  然后,她的视野被挡住了。映入眼帘的是尼康和哈苏相机组成的“火力网”,全部严阵以待,准备将她的婚礼定格为永恒的瞬间。电视摄像机发出了毫不留情的嗡嗡声,其使命是向全球3000万观众转播这一仪式。  格蕾丝·凯利以新娘的身份被摄入镜头,这已是第三次了。在她主演的第二部好莱坞影片《正午》中,她和贾利·古柏饰演一对夫妻。在她的最后一部影片《上流社会》中,她嫁给了平·克劳斯贝。  银幕下,在现实生活中,她一度与贾利共涉爱河。后来,她又爱上了平·克劳斯贝,非常想成为他的妻子——用克劳斯贝的遗孀凯瑟琳的话来说,当他改变了主意,不打算同格蕾丝结婚时,她威胁要以违背诺言为由对他提起诉讼。  她最初的两次银幕婚礼,是带有真实潜台词的好莱坞影片。这次在摩纳哥举行的婚礼,则是被谱写成好莱坞狂想曲的真实。经过格蕾丝和兰尼埃的同意,这一仪式正在由米高梅公司拍摄成一部新闻纪录片《世纪婚礼》。她之所以表示同意,是试图履行她与米高梅签订的合同;而他之所以表示同意,是相信这一盛事的魅力会给摩纳哥增光添彩。所以,为了便于摄影师取景,仪式现场被映照得灯火通明,一片白茫茫,而格蕾丝则像人们心仪的传奇童话那样演绎了由公主成为新娘的完美角色。  在所有的这些活动中,她始终是真挚的。她不是在演戏。她是在为人生而结婚,尽管好莱坞的宣传有点儿混淆视听,她却是完全真挚而坦诚地同兰尼埃缔结姻缘的。事实上,真挚和坦诚是她性格中的试金石。以前总是如此,今后也永远是如此。有一阵子——那是在过去——她似乎多少有点儿耍两面派,周旋在各个明星情人之间,从来不让一人觉察另一人的存在;但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她都会永远坚守坦诚、真挚和道德的准则。  在51年前那个遥远的往日,大教堂里有一位女性,注定要为格蕾丝坚守坦诚和道德准则的决心而付出代价。这位女性是如此地爱她,当她目睹格蕾丝1949年在百老汇初次登台出演《父亲》一剧时,兴奋异常。据她回忆:“她(格蕾丝)登上舞台,显得那么清纯,那么俊俏,那么摄人心魄,我顿时热泪盈眶。我想,正是在此时此刻,我意识到她必然会有所建树的。”  当时的格蕾丝,确实是如此。后来,她在六年内拍了11部影片,赢得了奥斯卡奖,令无数因其魅力、高贵和无与伦比的美貌而将她奉为偶像的影迷为之心折,如今她要远嫁欧洲的王国而成为王妃了。  那天旁观格蕾丝婚礼的这位女性不会知道:不到四年半以后,格蕾丝居然给她寄去一封信,信中作了如此坦诚、如此不加掩饰的忏悔,致使那位女性百感交集。  但那恰恰是格蕾丝·凯利近乎超自然的个人魅力、高度的忠诚以及她给朋友和家人带来的爱。2005年4月,当笔者采访这位女性时,她证实了格蕾丝当年对自己的冒渎,接着又很快补充道:“但这不是格蕾丝的错。”看样子是宽恕她了。

内容概要

温迪·利,英国广播公司著名记者,畅销书作家,迄今已有11本图书被《纽约时报》评为畅销书,包括《白马王子:小约翰·F·肯尼迪的故事》、《玛丽莲·梦露和杰奎琳·肯尼迪的秘密书信》等。现居伦敦。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1.凯利家族  杰克·凯利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典型美国男子,其气质与好莱坞影星约翰·韦恩、贾利·古柏、克拉克·盖博如出一辙。他身高1.88米,浑身肌肉累累,透逸着冷嘲式的幽默感,流露着领袖人物所特有的超凡魅力,焕发着毫不怀疑自己注定要在他至高无上的世界里支配一切、支配每个人的力量和自信。  “杰克·凯利长得高大,充满力量,外貌英俊帅气,个性令人望而生畏,他必须随时处于中心地位,把其他人视为自己生活中的次要角色。”格蕾丝的朋友兼伴娘、女演员丽塔·加姆回忆说。  即使在格蕾丝以摩纳哥王妃闻名于世以后,在她父亲看来,依然相对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她的生活和愿望永远得屈从于他的意志。  然而,格蕾丝却对父亲怀有真挚的爱,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自己在他生活中的地位,在他去世后仍坚称:“我对他只怀有最美好的回忆。他的座右铭是:‘千万不要做一个只知索取而毫无回报的人。一切必须通过努力、执著和真诚去争取。”’  约翰·布伦丹·凯利(即杰克·凯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主党人兼政客。如果说他头脑聪明,本领高强,靠自身努力而创造了白手起家的神话,那么,运气和殷实的爱尔兰中产阶级家庭背景在帮助他摆脱失利的政治候选人困境、转而跃升为费城的传奇人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传奇色彩至今在费城余韵犹存,那里有一条凯利车道,所纪念的就是整个凯利家族,而不仅仅是献给荣获奥斯卡奖的已故女演员。  作为一名神话制造者,杰克颇像他的爱尔兰同乡兼朋友乔·肯尼迪那样擅长自我推销,总是急不可待地向新闻界披露他的家族在19世纪出身微贱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爱尔兰的荒芜中,在马约县雷戈麦登湖畔的德里木拉农场上苦斗,直至在费城奇迹般崛起而尽享权力和威望的经历。1956年,他向一名记者回忆说:“家中有五个男孩子,没有多余的钱。在我祖父看来,事情是明摆着的:他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教育。所以,有一天,他把大伙儿召集在一起,说:‘孩子们,我们打算让你们当中年纪最大的去上学,但其余的必须留下来在农场耕作,为帕特的学费贡献一份力量。至少,有一个凯利能受到教育。’于是帕特去上学了,结果成了都柏林大学的教导主任。我自己的父亲约翰·亨利·凯利,本人一天也没有上过学,却有着令人称奇的记忆力。”  正如事后所印证的那样,格蕾丝继承了她祖父的才华,而且在整个演艺生涯中始终以她近乎照相机般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这使她能在研读极短时间后即记住一个剧本——而令电视、戏剧和好莱坞电影界的同时代人惊叹不已。她还从祖父那里继承了顽强不妥协的精神,以及不管遇到什么障碍、也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坚定地走自己道路的决心。  1868年,格蕾丝的祖父约翰·亨利·凯利乘坐末等舱,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航海旅程到达美国,在佛蒙特州的鲁特兰定居下来;一年以后,他在那里迎娶17岁的玛丽·安·科斯特罗为妻;她也是为了寻求更美好的生活,从马约县移居新大陆的。  到19世纪70年代,因急于想在新来乍到的国度里发迹,约翰·亨利先是在铁路上辛勤苦干,然后举家迁往费城,并开始在离市中心仅8公里的斯基尔福尔斯的多布森地毯编织厂工作。  他的儿子约翰·“杰克”·布伦丹·凯利(即杰克·凯利),生于1890年10月4日,是约翰·亨利·凯利与玛丽·安·科斯特罗所生的十个子女中排行末位的儿子;科斯特罗是一名体格健朗的女子,她最引以为豪的自夸之词是从来不生病,除了那些分娩孩子的日子。  她还是一个孜孜不倦性喜读书的人,常爱坐在游廊里,一手捧书,一手轻摇婴儿的摇篮。她能整幕整幕、一字不差地援引莎士比亚剧作——考虑到格蕾丝在人生的晚些时候曾赴世界各地举行莎士比亚剧作朗诵的巡回演出,还将一朵玫瑰放到诗人位于艾冯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墓地,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  杰克10岁时,家里的经济依然并不宽裕。所以,他放学后便去多布森厂,与父亲和几个哥哥一起干活儿。13岁那年,他离开学校.加入了由比他年长18岁的哥哥帕特里克·亨利所开创的建筑行业。  他在那里当了三年的砌砖工学徒,业余时间全耗费在拳击上,体重达到83公斤。他很可能将问鼎重量级职业拳击手的冠军,却流露出一种愈益滋长、日后成为费城街头巷尾的谈资的虚荣心,不愿意在搏击较量中冒风险,使他出众的容貌遭到毁损。他放弃了拳击,转而热衷于双桨轻划艇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驾驭纤巧狭长的木质轻划艇穿越1.6公里的水域。  没过多久,双桨轻划艇运动成了他生命中的最爱。正如他日后记述的:“我始终徘徊在岸边,要是能恰巧撞到当年划桨能手,搞到他用过的划桨或是他穿过的运动衫,那么,我的胜利就算十全十美的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双桨轻划艇生涯暂且告一段落。最初,他志愿报名参加空军,却因视力差(这一弱点遗传给了格蕾丝)而未被录取。虽然他爱炫耀的虚荣心远比格蕾丝可能表露得更加过分,但父女俩都没有配戴眼镜,最终以虚荣心理战胜近视并由此造成对某些人的置若罔闻而著称。  他最后来到法国的救护车队,在那里度过了相对而言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战争岁月,并规划着他的双桨轻划艇生涯,也梦想着在商界出人头地的未来。在搭乘部队运输车回美国的途中,在梦想尚未成真以前,他在玩双骰子赌博游戏时输掉了身上的衬衫,差一点使他的未来计划付诸东流。幸好家人乐意,也有了能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杰克是家中的小弟弟,是母亲的心肝宝贝,那些溺爱他的哥哥决不可能看着他陷入困境而坐视不管。哥哥沃尔特借给他数额不菲的5000美元,哥哥乔治又添加了2000美元,靠着这笔款项,杰克创办了凯利砖瓦建筑厂。不久,他迎来了第一笔数额高达百万美元的生意。  乔治也好,沃尔特也罢,都能轻而易举地帮助他们的小弟弟出人头地。正如格蕾丝的母亲玛格丽特后来所说的,“凯利四兄弟都很出名”。凯利兄弟中的老大帕特里克·亨利当过砌砖工,从多布森出道后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承包商,曾参与建造费城的自由图书馆以及市内许多最雄伟的教堂和学校。他的弟弟沃尔特——家中展现表演才华的第一人(他的表演才华最终由格蕾丝所继承)——因创作轻歌舞剧《弗吉尼亚法官》而闻名全国,同时又因出色表演与自身特性相符的独白,而赢得了“美国最滑稽男人”的赞誉。  虽然观众会傻笑法官的夸张噱头,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独白却带有种族主义的极端偏见,剧中扮演法官的演员问~名“黑人”:是否想要得到宽恕?“不,先生,我已经得到宽恕了。”法官援引不幸的配角作为回答。即使沃尔特的成功是建立在扮演带有种族主义倾向法官的基础上,但无论他还是他的兄弟,在舞台下却不曾流露任何这样的偏见。  事实上,对于格蕾丝、她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亲来说,凯利家的顶梁柱就是戈德弗雷·“福迪埃”·福特——杰克还是一名年轻的砌砖工时所邂逅的黑人杂务工。“当时,我想打破一项搬运砖块的纪录。有时候,我的手推车里砖块不够多,所以,福迪埃必须把他的砖块分一点给我。”杰克后来回忆道,接着便雇佣福迪埃担任凯利家的家务总管、兼职男管家、司机、干零碎杂活的人——每逢星期四晚上,还得临时照看婴儿,打发孩子们上床睡觉。  福迪埃和凯利的家人相处融洽,可以不受约束地向所有的人宣称:“凯利先生钱多得可以当纸烧,凯利太太却不喜欢烟味……”他成了家庭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格蕾丝的一位要好朋友。她始终尊重他,同他保持着联系,直到他去世为止。  也许是因为早年对福迪埃的尊重,格蕾丝长大后极富宽容之心,甚至在实施种族隔离的五六十年代,也从来没有流露过一丝一毫的种族歧视。20世纪60年代期间,当美国电视摄制人员在摩纳哥拍摄一部电视节目时,导演反对在宫廷的庭园里拍摄黑人和白人孩子在一起玩耍的镜头。导演告诉格蕾丝,这档节目正在美国南部播出,将会引起强烈的抗议,所以宣布不准让黑人儿童出现在镜头中。“我们要把他们拍进去。”格蕾丝反驳道。最终,这场戏还是将所有儿童一起玩耍的镜头拍了进去。  至于犹太人……当格蕾丝与她的犹太籍表演老师唐·理查德森发生恋情时,杰克和格蕾丝的哥哥凯尔以及凯尔的朋友,当着造访亨利大街的理查德森的面,大讲犹太人的笑话。不过,格蕾丝的妹妹莉莎娜后来却嫁给了犹太人唐纳德·勒.维内。而杰克·凯利的一些密友中也有犹太人,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总裁艾曼纽·“玛尼”·萨克斯便是一位,亦即与凯利毗邻而住的雷维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总裁威廉·S·帕雷也是这样一位朋友。  但在那遥远的年代里——即使像凯利家那样崇尚自由,也不见得能容忍同性恋。虽然杰克·凯利的哥哥乔治成为剧作家,曾因《克菜格的妻子》而获普利策奖,还因《火炬手》而赢得评论界的好评,但有关他的同性恋隐私,家人却是格保守秘密的,从来不向外人透露。  当时乔治住在洛杉矶,无论他什么时候带着情人威廉·韦格利(乔治结识韦格利时,后者正在纽约当侍者)造访亨利大街,韦格利都被视为乔治的贴身男仆。乔治和他的情人保持了长达55年的关系。即便如此,当乔治于1974年去世时,韦格利也没能受邀参加他的葬礼,只能想方设法溜进圣布里奇教堂的后包厢,坐在那里偷偷哭泣。  尽管家里拒不承认乔治的同性恋,但他的性取向不可能一直对格蕾丝保密。她崇拜她的伯父,将他形容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常会一连几小时听他朗读诗歌和编织戏剧人生的故事。乔治温文尔雅,仪态中流露着欧洲人的风度,再加上热爱戏剧和诗歌,在许多方面对年轻的格蕾丝产生了影响,鼓舞她投身于演艺生涯,教导她提防好莱坞电影公司体制,告诫她不要憎恶同性恋。  格蕾丝没有像凯利家的其他人那样对同性恋抱有偏见,而是对性观念和性取向比较另类的群体,表露出了一种宽容。70年代中期,凯尔开始同28岁的夜总会业主、金发碧眼的变性美女雷切尔·哈罗(原名理查德·芬诺奇奥)幽会。“当格蕾丝王妃来到费城后,曾带着卡罗琳娜公主同凯尔与哈罗共进午餐和晚餐。”哈罗的侄子安东尼·科齐回忆说,“后来哈罗告诉我,格蕾丝称赞她有魅力,她爱她。她完全接受哈罗了。”  到杰克·凯利成为自己公司的总裁,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终于可以尽情追求他的体育明星梦了。1920年,他成为全美双桨轻划艇单项冠军的获得者,自信心无限膨胀。他决心赴英国的亨雷,参加钻石双桨轻划艇比赛——世界头号双桨轻划艇赛事,在英伦本土将英国击败。  他提交了参赛申请,新买了一艘轻划艇,还预订了横渡大西洋的船票。就在预定起程前的三天,他收到一份由亨雷的主管部门发来的电报,告知他申请未被录取,解释信将会随后寄到。多年后,他回忆说:“我记得自己把那封电报读了一遍又一遍,看到眼泪扑簌簌地掉落在纸上,仿佛感觉我所有的城堡正在倾覆……那封解释信从未寄来,所以我被迫接受了相沿已久的世俗旧习:用双手劳动的人是不能参与竞争的。透过迷惘的泪眼,我认定祖父痛恨英国人是有道理的,我感受到的所有失望都转化为对英国人的愤懑。”  杰克下定决心,既不气馁也不言败,同年参加了奥运会,在双人和单人双桨轻划艇比赛中均荣获金牌而扬眉吐气。这是一名划桨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取得的骄人成绩。  当他返回费城的家时,十多万市民组织了欢迎他凯旋的游行,欢呼着庆祝他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上,他又在双人轻划艇比赛中赢得了一枚金牌。  但即便是那样的胜利,对于杰克·凯利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他习惯于赢得每一场记录在案的比赛,而亨雷当局却阻止他到世界上最重要的双桨轻划艇赛事上一显身手。他暗中发誓,有朝一日他的儿子将成为双桨轻划艇的冠军,在亨雷一举成名,为他报一箭之仇。于是,他的儿子凯尔注定要将一生的诸多时光耗费在帮助父亲实现誓言上——最终却自食其果。  1924年,凯利砖瓦建筑行使杰克凭自身努力赚到了100万美元。于是,他开始锲而不舍地转向追求一名自己所钟爱的女性并执意与她共同组织家庭。  玛格丽特·马耶尔比杰克小9岁,她的家族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玛格丽特的女儿格蕾丝长大后能把王妃演绎得较之其他众多天生名门望族更胜一筹,在某种程度上可归因于她母亲的遗传基因。她的外祖父卡尔·马耶尔,是在曾外祖父约翰拥有的位于德国康斯坦茨湖畔岸边的施劳斯·海尔姆村的城堡里出生的,并与德国贵族有一定的联系。考虑到这一层关系,摩纳哥格蕾丝王妃变成理想的童话化身也许就不是偶然的了。  但19世纪后叶,约翰倾家荡产,与妻子和儿子卡尔移居费城;1896年,卡尔在那里与另一个德国后裔、马鞍制造商的女儿玛格丽塔·贝格结婚。他们生有三个子女:卡尔、布鲁诺和格蕾丝的母亲玛格丽特。由于父母亲都出生在德国,玛格丽特是到6岁后才学习英语的。在这之前,她只会说德语。  “当她(我们的母亲)试着教我们说德语的时候,我们却令她寒心不已,我们会把语法书藏起来。那时正值二战,我们抱怨学德语是多么缺乏爱国心。”莉莎娜向格蕾丝的早期传记作者之一史蒂芬·英格伦吐露称。  50年代初期媒体围绕格蕾丝演艺生涯进行宣传时,只字不提她的德国血统,总是将她描述成来自费城的爱尔兰裔美国少女。没有什么比这种宣传离真相更远的了。格蕾丝·凯利有一半是德国血统,其性格更多地源自于德国而不是爱尔兰,即由她的母亲所精心培育的。“我有着良好的德国背景。我的父母亲都笃信戒律,我也一样……这绝不是暴虐专横或类似的什么东西,而是某种坚忍不拔。”1977年玛格丽特向格蕾丝的第一位传记作者、格蕾丝的朋友格温·罗宾斯吐露称。  然而早在50年代初,离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尘埃落定才五年,大部分美国人仍将德国视为仇敌。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公司公关人员将格蕾丝当作爱尔兰后裔的典型美国人——完全隐瞒她的遗传中既有爱尔兰血统,也有德国血统的事实——来宣传,对于她的事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她从小就向母亲学习德语,正如她的姐姐佩吉所说:“我们是不准两手空空地闲坐着的。我们只知道大人希望我们编织些什么。我们从三四岁开始就必须编织。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是德国姑娘……这就是大人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必须这么做。”

图书封面


 从影后到王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传记写的不错,在于它的爆料~感觉爆料了很多,我们可以充分地从字里行间地揣测他们背后的故事~或许每个光鲜的女人背后都有她们的小黑暗~她的爸爸真是个强人,她的妈妈却要因此忍受~她不停地努力实现自己,当然,里面有手段,跟现在的娱乐圈差不多吧,不过不可忽略格蕾丝·凯利的天赋聪明与美貌~她当时疯狂追逐父亲式的男人,她和她的老师唐,在桌下紧紧地握着的手~看过很久了,记得她的疯狂,她的过目不忘,她的聪慧,她的优雅~还有她戏剧性的死亡~
  •     摩纳哥王妃的传奇故事令人神往,香消玉殒难道又是冥冥上苍安排好的结局?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格蕾丝·凯利是一个谜,生前是谜,死后仍是谜。生也消魂,死亦消魂。唯一真实可触的,是她留在银幕上的倩影。有了人生华彩,又何必苦苦询问她去了哪里?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爆了很多料,多到反而让人觉得不近真实。。总之雷。不过作者会标榜自己采访对象之多,尽管格蕾丝的传记已有N本了,但我这本的一些采访对象都是第一次接受采访……与上一本的温情截然不同,是显微镜解剖刀式的写法,格蕾丝大体被描述成一个放荡的圣女。。不过作者仍承认王妃性格相当好,克己的好人。。我也相信这是真的。
  •     出于对这个人的好奇买的这本书,基本上能了解她的故事,没什么特别的笔触,就是传记。
  •     我写的!!!!
  •     能看出来作者为了搜集资料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写的实在是太琐碎了…看到后面已经让人觉得反感…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尾随在14位其他作家的后面写出不炒冷饭的东西"…那真的还不如不写
  •     感觉太多关注凯利的感情生活了,没有特别关注她的内在,不是特别推荐
  •     唯美的代言
  •     颠覆了我心目中的grace,写得也很一般
  •     在我看完这本书后,对我的女神印象就没那么好了,说实话是很嫉妒她,最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女人想要往上爬,都是要从男人的身上走过去,总要牺牲一些。为了以后不再对我的偶像失望,我以后不看传记了。
  •     字太小写的内容远不梦露俏佳人出版的
  •     只能怪GraceKelly这个名字实在太高贵优美,所以误认为有关的任何东西都是好的。

    曾经四处读到过一些有关她的,文字图片生平事迹,总想更深入了解这样的一个女人的人生究竟是怎样铺展开的。

    于是看到这本,就买了。

    结果,只能说,让我想到高中迷戴妃传记那会,搜罗N种版本阅读后那种被良莠不齐的出版商所害的坏印象,都影响到戴妃本身了。

    悲剧好像又要上演了。那就打住吧。或许真的是并没有我想象中精彩呢。
  •     我写的!!!!!!!
  •       这本传记写的不错,在于它的爆料~
      
      感觉爆料了很多,我们可以充分地从字里行间地揣测他们背后的故事~
      
      或许每个光鲜的女人背后都有她们的小黑暗~
      
      她的爸爸真是个强人,她的妈妈却要因此忍受~
      
      她不停地努力实现自己,当然,里面有手段,跟现在的娱乐圈差不多吧,不过不可忽略格蕾丝·凯利的天赋聪明与美貌~
      
      她当时疯狂追逐父亲式的男人,她和她的老师唐,在桌下紧紧地握着的手~
      
      看过很久了,记得她的疯狂,她的过目不忘,她的聪慧,她的优雅~
      
      还有她戏剧性的死亡~
      
      
  •     这本书不是很好看。真的,我看了之后觉得要是没买这本书就好了
  •     书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格蕾丝·凯利。
  •     我最喜欢的GraceKelly,书价贵了点,但是如果你愿意了解她,这本书当然可以买。但是看完了就完了,没什莫手收藏价值,内容很丰富,除非你特贝喜欢Grace,否则你不用花这钱
  •     #高中记忆#
  •     比较真实
  •     不知道是翻译太烂,还是本来就写的不怎么样?!!
  •     Grace也是典型的天蝎女,所以才是多情,性感,却有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纯真
  •     书挺不错的,就是表面有点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