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心理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 革命心理学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7206044823
作者:[法] 古斯塔夫·勒庞
页数:309页

走向共和的艰难之路---读书笔记

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杨度马克思说过,历史会重复两次。他将法国大革命与当年的罗马共和国做为对比,无论是罗伯斯比尔还是拿破仑,都是罗马名人的再生。固然,每一次重复都不会完全相似,一次是悲剧一次是喜剧。这本书最引起我的兴趣的就是他在某些地方把法国与中国做的对比,都是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大陆封建国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普通民众与英雄人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质。虽然这种对比在某些方面有些牵强,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作出了惊人的预言。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而且从此之后法国就不断的在专制与民主中摇摆,一直持续到第五共和的戴高乐时代,实际上戴高乐将军本人无论就其政治思想还是行事做派都是一个现代的查里大帝,而且他奉行民族主义,加强了总统权利,总是令人想起每一次动荡后法国的选择。拉丁民族难以在专制与民主中作出理性的抉择,这源于天主教的本质与家族影响,还有其民族的热烈个性。近些年来,关于法国大革命与俄罗斯革命的反思多了起了,叶利钦甚至提议将末代沙皇一家作为圣徒加以纪念,人们开始谴责革命,却忘记了为什么革命。从攻克巴士底到二战,法国人为自己选择了两位国王和两位皇帝,革命带来的依然是不同程度的专制,而且在此期间几次兵临巴黎城下,阿尔萨斯洛林两次被割让。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民主,博爱,却要用拿破仑大军来保卫和传播。只有这位恺撒的同胞才能够维护与统一了混乱的法国,并且给予了法兰西民族自路易十四后最后的荣耀。鸦片战争打开了封闭中国的大门,自次之后就陷入了半世纪达的混乱。看过那部著名的走向共和,我想,光绪皇帝的那句--你们疯拉一直在我耳畔回响,他深知义和团是打不过八国联军的,慈僖是企图在一箭双雕,但是最后还是走向了灭亡。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对中国这样一个专制传统渗透到每一个国民的国家来说,皇帝梦是一个巨大的吸引。袁世凯不是不能做皇帝,也不是不该做皇帝,而是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假如他不是那样着急,或者非要用皇帝的头衔,那么他会活的长点。每一个皇朝崩溃之后的权利真空,都要经历一个军人专制的时代。而在他死后,想当皇帝的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无论他们以什么名义,总统,委员长还是其他,本质是没有改变的。拿破仑说过,有人想让他做法国的华盛顿,在美国这个没有专制的新国家,他没有称帝的必要,但是在法国他必须做皇帝,因为在法国人的心目中是如此的留恋皇帝与国王,即使使他们砍了一个国王的头。在法国人心目中,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后来的欧洲列强都自认为是罗马的继承者,甚至是美国。他们期待着一位带来统一与安定,为民族带来无上荣耀的统治者。传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象中国这样内陆国家,非但是需要专制才能维持国土的完整的,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合,在每次改朝换代之后都需要一个更加集权的朝代来恢复版图的完整。这个倾向在唐以后就成为了规律。清朝末年丢掉了大片土地,丧失了对边疆的控制,在民国甚至丢掉了外蒙。这种情况直到1949年才得到改变。在中国历史上,战国,三国两晋,以及五代,都是内部的周期性的大崩溃与整合,到了清末,危机已经达到内外交困的顶点,这就是门户开与民主的代价。清朝末年,中国的知识分子以日本为其效法对象,拥护君主立宪,但是他们忘记了日本是一个没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单一的海岛国家,是真正的封建国家,君主和臣民都是严谨理性的。而中国是内陆的多民族国家,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中国是不可能实行英日那样的立宪制度的,和法国一样只能在共和与专制之间摇摆。孙中山主张效法美国,依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外来的支援来实行共和,也许他是近代中国比较少的不是很想做皇帝的人,但是军阀的背叛与他所依赖的这个软弱的阶级最终使他也走向了独裁,假如他不是那样早逝的话,黄浦还是出了蒋中正。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阶级成分中不太好的部分,而且依然依赖美国,所以这个政权即使不是日本人帮助他的对头,也料定难以维系长久,因,为他忘记了农民,或者说他不敢触动地主。他的对手完全是以典型的中国式的方法取得了政权,那就是恢复了中国人的尊严和统一,取得了大部分底层民众的支持,是否民主,倒不重要。虽然失去了民主,但是有了饭吃,工作,福利,还有中国的统一,人民也就知足了。当然还有平均,不是平等。所以,中国人喜欢美国的也就是那些民主的细节,而非民主的核心。我想,民主与共和在中国必将还要反复几次,会以分裂和战争代价取得,即使这样我还是坚信,共和与民主仍然是必然的。加缪说过,一位东方的智者总是在祈祷中希望避开一个不甘寂寞的时代,但是我们不是智者,神灵不放过我们。所以,象约翰克里斯多夫说的,生活是什么,一场悲剧。往前冲吧!

了解一下真实的斗争和群体

1、接连读了两本勒庞的著作,有些累,虽然是快速阅读,但真正读进去却有些困难。群体的心理学本来就是比较难懂的,更别说是那个特殊的时代的人群特征。2、政治和宗教在不恰当的动机下都可以把人引向罪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十字军东征、基督教新旧教派的冲突、伊斯兰两教派之间的纷争等宗教问题就不难理解了。3、群体的能量是可以利用的,特别是在我们越来越讲求“民主”和“民意”的情况下,如果利用群体的力量来为我所用或者是保护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毛主席和梁漱溟一次关于是否允许梁老继续发言的争论中就恰当了使用了决议的形式,让梁老失去了继续发言的机会。4、关于民主和平等。如果看完这本书还要呼喊民主和平等,要么是有特别的目的,要么就是脑袋实在不开化吧。5、“革命队伍拥有巨大的热情、忍耐和克制……他们相信自己是新宗教的传播者,而这种宗教将使世界获得新生。”当看到这段的时候,去想我们工农革命的成功也是基于此。6、一个组织,纪律和可以作为信仰的东西很重要。“群众必须被指引上路,他们不适合自己选择。”

这本书的中译本

为什么我看到市面上这本书的中译本全都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难道没有直接从法语原文翻译过来的吗?反正,多了一道转译,就多了错译误译的风险大概我比较挑剔

一本不错的书

此书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众革命心理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和马克思主义对待群众运动的历史作用观点相比,作者勒庞更强调了群众运动对个体意识的负面作用,比如个体在参与群众运动时会变得盲目,顺从,缺少理性.该?否定了集体意识.尤其是令人吸引的是,它描绘了群众革命激情的曲线.虽然该书观点很多是争议的,一些观点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下已经被证伪了,但该书所揭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至今还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关于冲突怎样被激化升级为群体的政治暴力的,它确实是一本社会学经典著作,尤其在大众心理上,它的影响是如何估计也不过分的.

有趣的对比

相比起《乌合之众》,这部书结合了法国革命的历史材料,更严谨一些。但书中的注基本上是译者加的。对比一下引言和译者序很有意思,也是一种理论生态的反映吧。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删节处被标示出来,当然删节的地方很少。这部上世纪10年代写的书到现在翻译还被删节,那么它还是有一点预见性的。


 革命心理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