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亚文化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811157437
作者:李银河
页数:467页

作者简介

《同性恋亚文化》内容简介:“我们认为,中国的同性恋现象是一种真正的事实,不能对它视而不见,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个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想知道中国现有的同性恋群体是什么样子的。”《同性恋亚文化》是目前国内研究同性恋问题最全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对于中国同性恋状况的调查全面、详细,认识深刻、透彻,这也使得她对同性恋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中肯的评论。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现象
第二节 同性恋现象普遍存在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样本
第二章 形成原因
第一节 同性恋成因理论综述
第二节 环境与经历的影响
第三节 境遇性同性恋者
第四节 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同
第三章 感情生活
第一节 与异性感情相似之处
第二节 与异性感情相异之处
第三节 同性恋恋爱事件实录
第四节 A的感情生活
第四章 性生活
第一节 性观念
第二节 角色问题
第三节 性行为方式
第四节 性感标准
第五节 H的性生活
第五章 婚姻生活
第一节 不愿结婚
第二节 不得不结婚
第三节 婚姻关系
第四节 同性恋外遇
第六章 社会交往
第一节 交往方式
第二节 卖淫与敲诈
第三节 J的外地之行
第四节 “鱼场”亲历记
第七章 价值观念
第一节 同性恋是罪恶
第二节 同性恋是疾病
第三节 来自外部的压力
第四节 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八章 同性恋法律地位的变迁
第一节 历史上的处境
第二节 同性恋法律地位的改变
第三节 中国同性恋者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Y的遭遇
第九章 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
第一节 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改变
第二节 同性恋现象给人类的启示:酷儿理论(Queer Theorv)
第三节 正确看待同性恋现象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同性恋亚文化》:李银河文集

前言

当我们对我国的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时,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你们为什么放着很多重大问题不去研究,而去研究同性恋?假如这种诘难来自社会学界同仁,并不难答复。正文中将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做同性恋研究的原因。难于答复的是来自一般人的诘难。故此这个问题又可以表述为,你们作为社会学者,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并不在于我们缺少研究同性恋的理由,而在于我们缺少做出答复的资格。众所周知,只有一门科学中的出类拔萃之士,才有资格代表本门科学对公众说话。然而我们又不得不做出解释。我们做这项研究所受到的困扰,不只是诘难,而且在于,社会中有一部分人不赞成研究同性恋。毛泽东曾说,对牛弹琴,如果去掉对听琴者的藐视,剩下的就只是对弹琴者的嘲弄。虽然如此,我们仍不揣冒昧,不惧嘲弄,要对公众陈述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立场,以及根据这样的立场,阐明对同性恋的研究为什么必不可少。半个世纪以前,在文化人类学中处于泰山北斗地位的马林诺夫斯基为费孝通所著的《江村经济》一书作序时,对费孝通的工作给予极高的评价。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进行观察的结果。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是一个实地调查者最珍贵的成就。

内容概要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最富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妇女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性别研究、性社会学。她的许多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性作用。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章节摘录

以往有些同性恋研究,在接触研究对象之前,就认定同性恋是罪恶、是道德败坏、是反常变态等等。从视同性恋为变态这一前提出发所做的任何研究,其结论必然认为它是变态。当然,不能说这类研究毫无意义,因为它可能有所发现。可惜的是,它发现的一切都在变态的范围之内;假如同性恋有非变态的一面,那么一定研究不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研究开始之前,首先要明辨是非,说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使研究者陷入了一个两难窘境:在一切研究开始之前都应有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研究的客体是我们所不知道的;通过研究来发现真相,是我们的目的。既然不知道,又怎能预作结论道,它是错的或它是坏的?假如你都知道了,还研究什么?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作价值判断。但是,世界上已有的同性恋研究,不少都带有价值判断的色彩。回顾已有文献不难发现,同性恋研究中的价值判断,全是对研究者有利的。身为同性恋者的研究者所做的研究,总是把同性恋往有利的方面说(如赫兹菲尔德的“第三性”理论等);异性恋者的研究则把他们往不利的方面说(变态、罪恶等等)。在我们看来,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其价值不在于道德评判的分量,而在于其中要有所发现。这就是我们做这项研究的主要原因和要达到的目标。

图书封面


 同性恋亚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果然是上一代人,视角和我有极大的不同。书里有个大缺陷,就是把同性恋的外延几乎重叠在了男同性恋的外延上,通篇的GAY,完全忽视了LES,这个很不科学。李银河是直人,所以她的关注点是较为客观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她是直人,所以就没有找到重点。在这本书里,同性恋就等于同性性,但实际上爱情真真切切地存在着,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所以当我发现她认为大多数同志在一起是没有爱的时候,我叹气,到底是上一代人啊。另外,成篇的各种人的自述也让人很受不了,都是同样的色彩,却要让不同的人来一遍遍地说,就让人觉得不够精华,毕竟这不是第一手资料,太详尽就显得啰嗦了。
  •     首先,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同性恋者。我还没有读过李先生的大作,但我为她经过细致调查后而作出的结论和理解而欢呼!同性恋者需要理解,而不是被抹杀。无论男女同性恋者,可以说自古至今,都是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为大多数人所不容,他(她)们的境遇可想而知。 当今社会,同性恋似乎成了罪恶的代名词,淫乱·艾滋病更似乎成了同性恋者的专利。殊不知,终生生活在阴影里的人哪里还敢走进不容他们的圈子呢,也只能偷偷摸摸了。即便是所谓的正常人,包二奶,逛窑子嫖妓,又有几个敢于光明正大呢?我敢说,开货车的长途司机,80%以上嫖过小姐,他会公开张扬吗?没有了同性恋者,艾滋病就会消失吗? 我痛恨滥交,痛恨滥交者,痛恨滥交的同性恋者的不争!我相信同性恋者之间存在真爱,我也在寻找我的真爱并且找到了,我也体会到了相聚的幸福和每次分别的苦痛折磨。那不是爱情又是什么! 有句话叫隔席不说话,隔行如隔山,没有经过调查千万不要乱发议论,妄加指责。去年,美国的纽约州通过了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引起了国内网上的一场大讨论,尤其是吕丽萍,孙海英的爆粗口,苏永康的反击,宋丹丹的表示理解等等。烟消云散之后,我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讨论是一件好事!想当年,李谷一的气声唱乡恋,大众电影杂志封面的接吻照,都曾引起文艺界的大讨论。现在的通俗歌曲,有几首不是用的气声唱法?接吻照?光屁股照都满天飞了,人们是不是已经见怪不怪了?华君武的一幅漫画,最有代表性,穿马褂的指责穿中山装的是奇装异服,几十年后,穿中山装的又笑话穿喇叭裤的奇装异服,现在流行个性化,你还笑话谁呢?
  •     李银河的作品,我不很看好。因为我在读过之后,不能感到有多少收获或者启发,更多的感到的是一种猎奇心理得到满足之后的不太畅意的快感。看完这本书我很庆幸的是,我还没有去上过XX公园的男厕所。有一阵子,我每次下班总要路过这个公园,有时候特意进去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除了某次见到一位面貌不太和谐的同志躺在另外一个人的怀里,露出幸福的笑容之外,就没有再特别的感觉。据说打排球的有此种倾向,在公园里也见过有一些人在打,大学时bbs上的vollyball版也见到过一些言论。不过书中所说的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好像不怎么明显。这本书主要是男同性恋,作者说关于女同在另一本书里包含,但不幸的是那本书我也有,里面只是一丁丁点的内容。也许是男同志比较开放?还是数量比较多?还是由于寻欢的方式更方便在外面?无论如何,我觉得中国现在同性恋者的状态是很不正常的,就书中提供的数据,很大部分的人都是寻求一时的快感,习惯于在某些固定的场所寻找不同的对象。社会的宽容还不够,也许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情况会好一点。我能做的是,就是在这里大呼两声,尽管能看到的人寥寥无几,何不看开一点呢?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上个世纪的书,今时今日来看,很多研究方法和结论已经过时。但调查中记录的那个年代前辈们的生活状态还是令人感到震撼,回到了《东宫西宫》的年代。
  •     把同性恋这个话题当做很认真的学术问题来看的第一本书,打破了很多我对于同志群体的既有观念,中间有些是王小波代笔挺好玩哈哈,书里面的案例还是挺多的,在十几年后的今天有的稍显过时但是总体价值不可抹灭,最后一章关于“酷儿理论”的论述有很多干货,有机会要把弗洛伊德、金西、马尔库塞、福柯、罗兰巴特等等大神的书找来补课。
  •     这是另一个世界~接受同性,可排斥滥交,这不是纵欲的借口。
  •     价格比原价贵了七倍。。。难怪不贴原价出来,我还以为是很厚的一本书呢,书的封面和商品的图片也不吻合!!!而且还有点旧旧的,商家实在太坑爹了!!!
  •     很早之前就收到这本书了,不过今天才有时间上网,很喜欢这本书,在很多地方都找过不过没找到,挺喜欢的~~对很多以前对于同性恋的误解都有了更正。
  •     明明该叫男同性恋亚文化==
  •     用了很多农村和低文化的人的自述,现在来看很多论据都过时了,讨论‘如何变成同性恋的’也是很危险的思路。另外,这本书名应该叫男同性恋亚文化!摔!根本就没有包括lesbian!
  •     这些数据……也太古早了吧 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吧 描述的很多东西 也和自己现在了解的不太一样
  •     社会的良言 学术的污点
  •     一般。具有实效性
  •     我希望对这个群体有更深的了解,以后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别人的歧视,人们可以公正的看待他们
  •     这本书有许多例子,很佩服在八九十年代能够完成这么多的案例收集的能力!现在读来,能深刻体会到时代的变迁。社会在进步!
  •     看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对同性恋,尤其是中国的同性恋是如此的不了解。本书内容翔实,材料充实。想了解中国的同性恋状况,这本书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当然本书中的调查都是李教授团队的暗中调查,可能在数据统计上是有偏差的,但是,这已经是中国最接近真实的关于同性恋的著作了,毫无疑问的masterpiece!社科类经典书目!
  •     高中时代读的了……陈年旧书拿出来标记是不是不那么好
  •     还记得最初是大一的时候在曦园发现这本书的,不敢当着面买,回寝室后迫不及待地下了电子版,来解猎奇之急。现在刚看了李老师的《他们的世界》,发现前者是后者的升华版,改了排版,增加了更多的事例。即使如此,里面的许多内容,正如大家所说的,都已经比较肤浅或不合时宜了,但依旧不能掩盖这两本书之为开山鼻祖的地位。本来还想围绕着他们说好多话,现在只不过淡淡一笑,对自己说,快乐地活下去吧。
  •     就这样吧,中间好几个部分看不太下去,最后启发性也一般。
  •     书质量很好,内容不错,基本很大篇幅是写男同性恋的,女同的内容很少
  •     感觉这本书以调查报告为例进行论证,好懂易读,尤其是其中王小波的部分着笔令人耳目一新,颇为有趣。但书龄已久,还是与当今情况多有变动的。
  •     局限:1.书中涉及女同甚少,偏向男同论述 2.采访对象不全面,很明显缺少社会上层人士等,然而这部分人群是对同性恋运动的推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但李妈妈已经很厉害了〜
  •     银河老湿果不其然有一颗腐女的心。。。对比另一本涉及les的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就能看出来了,前者那花枝乱颤的鸡冻八卦,后者则高冷的学术叙述
  •     客观,中肯,可信。自我感觉我身份认同比较完善了,但我用了15年。我希望对自己还困惑的同志看一下这本书,前八章绝对会有所启迪。第九章的酷儿理论确实是我一直没有思考到。非常意外。★★★★☆
  •     每个人都应该看一下,你家小朋友是同性恋的概率基本上比得遗传病的概率高得多得多。这本书更新下版本,应该可以当畅销书卖的,李银河老师别老出王小波的书了。
  •     严谨的滚雪球社会调查,对同性恋的感情生活、社交行为等都获得了非常具体的描述。初版在1998年,想必是振聋发聩的。
  •     很正面的讨论了同性恋。但是社会调查、结论等各方面都有点旧。而且怎么全是针对男同性恋的呢?没有一点女同性恋吗?
  •     花了大概两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啃完了这本略厚的大部头 有句话说得好 自轻之人必轻之 有时候真说不好到底何为因何为果 我当然希望社会越来越开放 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才是最重要的 自信之人 也当信之吧?
  •     做作業
  •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大风大雨我也要去接你。”
  •     不知道问什么说起同性恋,男同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女同。
  •     實習沒有事情做,泛濫了四號線沒營養的免費報紙,找來同事的這本書。除去抽樣調查方法,書中描繪的男性同性戀身份劃分與我潛意識裡面的認知類似,也確定了我的看法。令人驚訝的是上世紀男同性戀雖然一方面受到強烈的壓制,一方面其範圍很廣的,從城市到農村,從年輕人到中年男子(現在也差不多80幾了)⋯⋯看書中的描寫重視不自覺的想到“頤和園”“藍宇”等以與現代化一點都不沾邊的中國,希望在現代化的中國,也能有更多的學術研究,讓更多人的了解和接納這個多元化的社會。
  •     更像一本纪实书,虽然案例比较老,有些过时。但还是建议每个女性结婚前看一下,毕竟时代在变,骗婚的gay不变……
  •     “如果好奇,那就去了解;唯唯诺诺地无知恐惧,没有意思”生而为人,只愿普遍养成平等而待的自觉。
  •     书中很多引用事例同书信。没有太多太深刻的分析,不过对更多地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帮助
  •     很少读这种社科类的书,现在同性恋运动那么多,是该好好了解一下这类边缘群体。以前只觉得同性恋合法,但同性婚姻是否合法确实会影响太深,需要谨慎考虑。
  •     里头有很多案例,作为小说来读也觉得很感动。。。。李银河老师的东西还是很值得读的,不过内心里每次看到那些调查我就偷偷觉得是王小波老师去给做的。。。有这样的老公,真好呀
  •     分析和案例
  •     这并不是一部大部头的书。字里行间非常严肃,学术研究性比较强,我觉得所有写耽美的看耽美的腐女都应该先研究一下这本书里说的内容。唯一不足的是里面主要涉及的是gay的相关内容,其他方面的比较少。就目前来说,这个题目还有相当广阔的研究空间,因此感觉书里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就不足为奇了。
  •     学术
  •     怎么看待左撇子,就怎么看待同性恋。大一看过之后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双性恋不解释
  •     书的纸张、重量、印刷、装帧什么的都不错~但是因为成书时间比较早,里面的数据和案例比较旧,有一些跟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了,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不够客观。
  •     书封面是白色的,原本应该是!可是全是污渍,一块一块的黑斑迹!
  •     数据跟不上时代了,但还是很不错的,最后的酷儿理论长知识了。
  •     采访、故事堆叠比较多,and 你将女同置于何地。。
  •     找不到02版的用此版标记一下,这本书主要写的是男同性恋的亚文化,作为一个腐女,看了之后觉得小说上写的果然是骗人的。不过很多故事比小说还要精彩。数据比较老,没有严谨的抽样调查,但整体上三观很正。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最后一页有人用红笔写着魔:圈里人联系方式,也算是彩蛋了。
  •     比较客观,虽然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挑的看了一些,很好的一本书。
  •     太散了
  •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有点高了,除去前后两章完全可以当短篇小说集来看了。。。有点浪费纸墨。。。
  •     一本介绍为主的书
  •     SHUDUMP#泪。
  •     他们的世界的增长版……
  •     看了涨知识。
  •     用故事描述的方式很有趣。看完觉得我们国家的同性恋各方面地位和生活状态都很不错啊。除了不能结婚以外,想玩啥玩啥啊。
  •     鲜活的Cases才是王道!
  •     书是塑封的,质量非常好,内容更是不用说,价格也很适中
  •     值得读一读,社会应该再包容一点
  •     仅限于国内男同调查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调查研究,部分数据案例旧了,总体入门可观。女同问题在《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中涉及,同样是八九十年代的。
  •     我想以爱之名改变这个世界
  •     2015年9月29日,在读,目前发现问题是,论证逻辑性不强,数据都是引用国外的,国内的引用少之又少且比较单一,一手的数据仅来源于采访的120个人,目前看除了研究意义值得肯定,研究成果似乎不大。部分内容又逻辑混乱,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混淆一起说。一篇严肃的学术文章,多用流传着、听说过、他认为等等这类消息来源,好么?
  •     印象中样本只有男性
  •     在武汉某咖啡馆主讲过的一本书,尽管自己是个标准的直男,那时候关注LGBT运动。
  •     这本意义很大... 要不是买了它 要不是被发现 也许至今还未”come out“ ...
  •     很棒的一本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