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明回憶錄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年4月
ISBN:9789571338842
作者:李潔明
页数:371頁页

作者简介

李潔明,一個出生於山東的青島的美國人,目睹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注定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畢生更以中國與台灣事務為事業舞台。
李氏與中國淵源甚深,更是台灣堅實的盟友。三十年來穿梭於華府與兩岸的高層之間,與聞機密無數,功績卓著。書中首度揭露美、中、台三角關係長期以來的互動與糾葛,為半世紀來的兩岸歷史,提供零距離的直擊觀點。(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内容概要

李潔明(James R. Lilley)
美國人,1928年生於山東青島。曾任職於美國中央情報局,派駐日本、香港、菲律賓、柬埔寨、高棉、中國大陸等地。後轉任外交界,先後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美國駐南韓與中國大使。現於華府著名的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擔任研究員。(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李潔明回憶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东方早报书评中国人似乎都喜欢对外国人说一口流利中文而欣喜不已,这种文化上的满足感,多半来自于深层次的不自信,似乎会说中文、娶一个中国太太、甚至有个中国养女,都是对中国友好的表现。新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不论到哪里,都喜欢带着他的中国养女,开场白都用中文。这并不奇怪,此前的美国驻华大使在未赴任之前,都已是华府外交圈的中国通。这是过去几十年中,美国任命驻华大使的默规。民国时代,美国派驻中国的外交官,多具备传教士背景,或出生于中国,比如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这种任命模式只在中国出现,美国绝不会派出生于日本的美国人做驻日大使。早前的恒安石(Arthur William Hummel,Jr.)出生于山西汾阳,其父是公理会传教士恒慕义(A.W.Hummel)。李洁明(James lilley)之父则是长年在华石油商人,出生于青岛的李洁明,对中国更为熟稔。而前驻华大使洛德(Winston Lord)的夫人,就是长篇小说《春月》的作者、华裔女作家包柏漪。李洁明去年年底病逝之时,美国外交界曾有人士惊呼,“最后一个中国通走了。”李洁明1991年离任,接替他的芮效俭(Stapleton Roy),也是传教士之子,生于南京。1995年芮效俭离任后,美国再也没有派出中国通驻华。恒安石、李洁明这些老一辈的外交家,其对华交往更注重文化层次的切入,而进入本世纪以来,两任驻华大使却更偏重经贸及战略角度,这似乎能说明美国对华外交的思路转变。李洁明无疑是最为传奇的一位中国通。这位曾被希拉里誉为“最佳外交官”的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是美国情报界及外交界的传奇人物,参与了中美外交的初期工作,在1990年前后担任驻华大使。早年,他却是中情局的特工,相继在中国外围的六个邻近国家和地区履职,负责对华情报之采集分析。从李氏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20世纪,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思维的嬗变.尤其是台湾问题,他以美国视角,解释了美、中、台的三角关系何以建立。海峡两岸对李氏的评价近乎对立,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他就是“一小撮螳臂当车的反华势力”,但在李氏过世之际,大陆仍然给予他相当程度之肯定。李氏幼年即目睹中国抗日之艰难。虽身在青岛租界,他仍对颠沛流离的中国百姓抱以极大同情。当时李氏对中国国力之羸弱颇为担忧,在他的记忆里,淞沪保卫战中,中国飞行员欠缺经验,数以百计的老百姓无辜丧生。中国空军之作战能力,早在一•二八事件中就被质疑。涵芬楼大火之起因,坊间有多种不同说法。有人说系日本浪人放火(见《仁者的山水——张元济传》),亦有人称系国军误炸所致,数万册善本书,毁于一旦。据云当时刚刚整理出一套《旧五代史》,经此一役,又花了好几年(见郑逸梅《清娱漫笔》)。不过张元济事后在给胡适的信中抨击国府之无能,则事无可疑,丁文江曾在胡适处见到此信,“皆颇对于当局有不满意之表示。”到抗战后期,李氏对于国军亦不具信心。他的哥哥法兰克1945年的家书中曾提及,“士兵又病又穷、衣不蔽体;基于上述原因,即使配备我们的装备,也无法作战。权力、金钱和教育都只有少数人才享有……病根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医疗、宗教和教育各方面。”表现在战场上,即是士兵作战能力低下。这一点,黄仁宇在《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里曾提到。中国部队后勤供给系统极为薄弱,比如只知道进口坦克,却不知道应架设能够承担坦克重量之桥梁,以致有相当数量之桥梁被压塌。李氏之兄当年服役于昆明,对于国军内部之腐败知之甚详。比如军官驾车载着妓女四处饮酒,以致法兰克的美国同僚们,要控制国军军官对汽车之支配权。抗战胜利后,李洁明回美国读书。事后他总结道,“中国内战的种子种在日本战败的土壤中。日本在东北的重工业基础,被认为是战后中国复兴经济的关键。”国共双方争取控制东北,是战后国共两党历次谈判的重要问题(见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这是李洁明探究中国政治演进的开始。对于中国大陆的正式研究,李洁明是从中国外围着手的。韩战爆发时,李洁明受耶鲁大学饶大卫(David N. Rowe)的影响,研修《中国与世界列强》课程,对红色中国的研究兴致颇高。后来他受另一位教授的号召,加入中情局,李洁明没有提及这位教授的名字,想必是藏身于耶鲁的隐身特工。1949年6月,李洁明在中情局受训时,解放军进入青岛,他不禁感叹道,“(这)可谓国民政府灵柩上的最后一根钉子,因为青岛是中央政府最后一个港埠。”先前,中情局和国务院都预测,中共会在1950年底占领台湾。北韩部队在冲破三八线的两天之前,国务卿艾奇逊还在重申,台湾不在美国的亚洲安全半径之内。韩战爆发后,政策丕变。中情局针对中共的秘密作业也重新开始,台湾成为主要基地。中情局对中国大陆的情报活动出师不利。1952年,中情局9人空降到东北,落地被擒。其中一人招供后,中方透过无线电给汉城的中情局情报站,要求美国派飞机来接,李洁明的同事唐尼、费裘还有两位飞行员飞赴中国大陆。飞机行将降落之际,被解放军击落。飞行员殉难,唐尼和费裘被抓。唐尼被判无期徒刑,被称为“全体美国俘虏中的头号大坏人”被四处游行示众,费裘被判20年有期徒刑。直到1973年3月中美接触后,才放出来。唐尼在狱中看了六遍《战争与和平》,以及俄文版的《斯大林选集》,他后来考入哈佛法学院,娶了一位沈阳妻子。这位康乃迪克州的法官没有他的同事李洁明那样的好运气,因为他在被放出来两个月后,李洁明光明正大的从深圳罗湖进入红色中国。这个时候的李洁明,已经先后在台湾、菲律宾、柬埔寨、老挝、香港等地做了二十多年情报工作。这一时期全球冷战态势方殷,他在外围通过各种渠道观察和分析中国事务。冷战让全球分为两大阵营,海外华人也都因此站队。比如菲律宾的华侨社会由两大家族控制,杨氏家族亲台,而薛氏家族亲中。李洁明尽量通过从中国出来的人嘴里打探消息。1963年5月,刘少奇访问金边,美国大使馆人员都去楼顶拍照片,这是他们获得情报的原始途径——在很多情况下,情报就是公开信息。西哈努克把亲台的华人领袖全部禁闭起来。为了震慑反对运动,西哈努克手下把一个心智障碍、五官残废的男子拖到街头公开处决,声称他要谋杀刘少奇。当时中国通过柬埔寨,支援军火给南越。柬埔寨武装领导人龙诺亲自督运。军火运输在高峰期时,龙诺曾是北京最为宠信的人,他的桌上还摆有毛主席肖像。不过龙诺反对越南人侵占柬埔寨,曾呼吁中方协助,将越南人赶走。而北京认为北越反对美帝,中方应该支持。龙诺后来对中方渐生不满,与柬埔寨第一副总理马它克联手,于1970年3月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直至调任香港,他才觉得离中国更近了一些。文化大革命期间,广东和香港之间的往来依然密切,尤其是难民,源源不断偷渡过来。李洁明接近这些人,通过访谈得知文化大革命的最新进展。他甚至想跟新华社香港分社、华润公司等中方机构往来。不过港英政府还是禁止他公开采集情报。在香港工作的成就,李洁明颇为得意,他引用周恩来的一个批示来肯定中情局香港站的成就:“欲知中国事,可问中情局香港站”。中情局香港站陆续呈送华府的报告,后来被汇编为《马可波罗文件》。这个文件在中国问题研究领域极为知名,它是截止当时为止,针对文化大革命的最客观也是最深入的报告。之所以取名为“马可波罗文件”,就是因为马可波罗虽然对中国有过详细描绘,但他从未真正涉足中国。这与中情局香港站、李洁明本人的“望陆兴叹”是有共同特征的。这是当时中情局最为无奈之处,他们始终无法获得关于中国的第一手讯息。1950年代的中国是铁板一块,而且中国外围的华侨大部分又亲台,情报工作不算顺利。因此中情局始终未曾发展出在中国大陆可靠的碟报网络。等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建立,李洁明以联络处职员的身份进入中国,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情报官,直接对基辛格负责,试图建立白宫与中南海的沟通管道。这种秘密外交,是基辛格外交的一大特色(见基辛格《大外交》)。当然,他的情报工作也是重要任务。在当时条件下,他只能依照“克里姆林宫学”对中国政治动态做出分析。这种分析跟今日中国的时政记者们分析政情之手段并无二致。比如观察人民大会堂的汽车数量,来判断这次会议的重要程度及参与人员。根据外宾的座席位置和名单顺序,确定中国外交部对待各国的态度。1973年国庆节,布鲁斯大使跟苏联代表的名字殿后,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三国关系。直到1975年《华盛顿邮报》抖出李洁明是情报人员后,他才被迫离开中国。在华期间,他建议中情局长老布什跟中国合作,在新疆建立情报站,观察苏联军事动态。这件事李洁明并未明说,直到2008年5月拜登与奥巴马搭档参选之时,《华盛顿邮报》才抛出重磅报道,解密当时中美在新疆的情报运作状况,正是拜登与邓小平当时决定的。李洁明1979年1月从中情局退休,这时候他才51岁,按说不到退休年龄,可是布什卸任局长后,李洁明在中情局多少像个异类。1979年2月3日,邓小平和布什在美国会谈时,李洁明在座。邓表示,(中美)必须坚持反苏路线。当时中国支持柬埔寨打越南,布什也表示支持中国打越南。2月17日,解放军就开始进攻越南。李洁明随后加入布什竞选总统的班子,为布什的对华政策运筹帷幄。 1982年1月,李洁明被任命为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主任。这个名义上非官方的职位相当于驻外使节。他一上任就遇到“八一七公报”的风波。国会里支持台湾的声浪巨大,此时里根内阁的国务卿海格态度亲中,释放出停止对台军售的气氛。李洁明立即面临台北传来的巨大压力。他的大学同学、台湾“外交部政次”钱复,曾经当面指责他、进而抨击美国对台湾不负责。其实在早前一次与邓小平的会面中,邓曾经对李洁明说:“我们会尝试以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也不愿绑住另一只手,你能劝台湾跟我们谈判吗?”随后李洁明试图向蒋经国说明,美国无意抛弃台湾,但美国也需要与中国大陆敦睦。“八一七公报”签署后,里根口述一份总统指令,决定了此后美国对台军售的原则。蒋经国静静地听完李洁明的叙述,向李说明了自己对台湾未来的规划。这就是蒋经国政治改革最早的腹案版本:民主化,本土化,繁荣经济,对大陆开放。1983年6月,蒋经国流放王昇去巴拉圭做“大使”,扫除他身后强人政治之障碍。即便如此,江南案还是发生了。李氏此时开始与邱连辉、周清玉等党外人士接触,了解台独意识形态的来源。他也建议国民党聆听反对者的声音。李洁明1989年5月调任驻华大使,作为布什的好友,这一任命让他颇感兴奋。他5月2日到达北京,当时北京内城的交通已经陷于瘫痪。李洁明此前在驻韩大使任上,成功斡旋全斗焕与异见领袖金大中的矛盾,避免了汉城的戒严危机,因此他刚来北京尚抱有相当信心。后来在那场政治风波中,李洁明将方励之夫妇隐匿在驻华使馆里长达13个月,引发中方不满,中美关系阴霾不断。于是布什又派出芮效俭接替他。李氏回国担任国防部助理部长。过去的70年中,李氏是亚洲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参与者,他勾勒出一幅亚洲政治变迁的巨大图卷。李氏对中国抱有相当复杂的感情,他的一生也与中国密不可分。这种感性因子让李洁明最后一次在华的外交工作显得较为痛苦。这个他观察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家,以一种他从未预知的模式,与美国对抗而又合作。他最后说,“中国既难以捉摸,又骄傲自豪,既备受折磨,又楚楚动人。它正努力现代化,雄心勃勃、冲劲十足、贪婪饥渴,也渴望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可它对世界却是又爱又恨,兼而有之。”《李洁明回忆录》:林添贵 译 时报文化 2004年2月
  •     一李洁明整个职业生涯,几乎都在从事对华情报、外交工作,前半段是与PRC对抗,后半段既有对抗也有合作。从他的职业生涯里可以看出美国对亚洲乃至整个对外关系的基本逻辑。在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关系的主线是对抗苏联。不用讲什么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我认为美国选择对抗苏联是非常正常的选择。试想,一旦苏联扩张,那么苏联的集权统治也将随之扩张,美国及其盟国长期以来视为国本的自由、民主、人权等将化为乌有,所有的私人财产权将付诸东流,美国的盟国的人民将不得不接受苏联的残酷统治。因此,只要苏联有强大的实力和扩张的意图,美国与其对抗就是必然的。在亚洲,美国对抗苏联的盟国包括了日本、韩国、台湾等亲美政权。对于中国,一开始与苏联站在一起,参加了朝鲜战争,因此必然和美国发生对抗,因此李洁明的前半段职业生涯(主要在中情局)主要的工作也是与中国对抗。但是70年代以后,中苏交恶,中国突然转变为美国可以用来对抗苏联的盟友,因此中美关系迅速升温,这是符合美国的外交利益和外交思维的。包括美国国务院里也形成了以黑格国务卿为首的亲华派,为了和PRC交好,不惜侵害台湾的利益。除了对抗苏联之外,民主、人权也是美国外交思维中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一部分的重要性明显要低于扶植亲美政权对抗苏联。在80年代中后期以前,韩国、台湾都是独裁统治,但是是由亲美的独裁领导人统治。美国虽然从其基本价值观来讲,乐于见到这些国家和地区走向民主,但是李洁明等人也认为“这是这些国家自己的事情”,美国可以提供帮助,但是不会主导。这说明民主化在美国外交中的分量是比较低的,对于亲美的政权,美国是不会采取极端的措施,施加强大的压力促使其坐上民主化的道路的。但是如果这些国家走向民主化,在关键时刻,美国显然也是会提供一些支持,乐见其成的。其实这一点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上也是有所体现的,89后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但是布什小心翼翼的试图恢复对PRC的关系,因为美国的利益不仅仅是人权,或者说人权只是其中不大的一个部分。二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逻辑上也是比较清楚的。一方面,与中国合作,各取所需。冷战时期,共同对抗苏联,冷战后,双边的经济互利更为突出。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毕竟不是美国的盟友,中国政府也非亲美政权,并不是对美国俯首帖耳,基本价值观也不相同,因此美国与中国之间是有很强的戒心的。同时,还有一个台湾存在,台湾政权历来亲美,因此美国不会放弃这个长期以来的盟友,李洁明虽然在两岸都有任职,但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他还是一个亲台派。美国一方面在外交上逼中国表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两岸稳定,乃至亚太稳定(如果两岸开战,难免把美日都牵进来),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两岸均势。只要大陆的军备有所提高,立即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三美国也有路线斗争哦。书中就描写了在外交系统内,亲中派和泛亚派之间的斗争,最终以泛亚派大获全胜而告终,亲中派纷纷离职。但是,美国在其法律的保护之下,路线斗争远没有中国这么残酷,离开国务院后,这些人员大可以再进入商界、政界再展宏图。比如李洁明本人也是斗争的失败者,离开CIA的。如果在中国,斗争的失败者可能只能一辈子穿小鞋了。四书里有一个细节挺有意思。美方在签署八一七公报时,里根总统专门写了个备忘录存档,表明其同意八一七公报的本意。说明了文字的本质在于备忘。等当年起草八一七公报的人离开了,也许未必有人会理解其本意,所以留下一个备忘录是比较聪明的做法。五最后,从上面的逻辑再引申到美国现在的政策上来。其实对于美国来讲,外国政权民主不民主其实无甚大碍,关键是是否亲美,比如沙特。所以民主、人权只是拿来吓唬那些不听话的小兄弟的。从这一点出发来看伊拉克战争,我认为美国是希望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大国伊拉克,把萨达姆政权换成一个亲美政权,从而逐步在中东扩展亲美势力,以打击中东地区反美的极端主义,扭转其在这一地区的颓势。至于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其实美国是不那么关心的。所以当阿拉伯之春袭来时,美国的反应是慢半拍的,对于利比亚战争,美国也是三心二意,因为毕竟卡扎菲已经与美国和解了。2012-4-4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方说好多要谣言就是李撒出去的风,李在书里说都是外交部空穴来风,感觉方说的靠谱。策反“舵手”的书书里丁点没提。
  •     重点查堵了《李洁明回忆录》、《政海风云》、《毛泽东复活》等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取得了明显成效,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的健康有序,有力地配合了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
  •     很精彩。。。尤其是学运那一段。
  •     在6月初的日子里,总算看完了,最后第二章其在成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回忆,看的惊心动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同三年饥荒一样,总有真实的一天。
  •     由于被cia事先审查一番,以防泄密。此书已经基本没什么料可爆了~~ 第十四章尤甚呀,还没有方校长回忆的内容丰富哟。
  •     我疑惑于李氏出身间谍特务而能居驻华大使之要职,更惊异于其身处高位眼界却如此促狭,排华、反共、支持台独,这都不妨,但这本回忆录缺乏阔大的视角与历史的从容,而生生成为向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献媚取宠的逢迎之作。乃至中间详写敏感历史那段,我也不知该不该信。哥哥佛兰克理想正直富于深思,李氏追忆亡兄时也是委婉深沉,却终究辜负了这高贵的灵魂。
  •     电子书。以及马克·佩里 《蚀:中央情报局的末日》第九章。(30页)
  •     另一种视角的亚洲冷战史和……(你懂的)
  •     因为方生想起了他
  •     驻中国大使那段挺有意思 他对他哥哥很有感情啊 台版翻译有错误的地方 把俞正声说成是叛逃情报人员了 人家现在可是常委
  •     里面竟然有个关于宁强的八卦
  •     第十四章。
  •     几乎是亚洲冷战全景
  •     一位美国大使眼中,20年前发生在北京的一切。
  •     愛恨情仇民國情。
  •     这一辈子活得真值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