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经济学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10411144
作者:利玛窦·墨特里尼
页数:207页

作者简介

《怪诞经济学》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呈现出人们每天面临经济决策时所体验到的矛盾与挫败。对照这些案例和你自己的亲身遭遇,你就能理解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认知过程作出决定、大脑又是如何运作的。
了解这一切的目的,当然是要学习如何善用大脑。只要我们能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增强判断力,就能成为思虑周密的消费者。
在我们所犯的错误当中,有些并不特殊,甚至可说是稀松平常。有些错误有迹可循,只要我们先认清错误的真面目,就不会重蹈覆辙。举例来说,为什么薪水和年终奖金的用法会不一样?我在第一部提到人们会对相同的金额赋予不同价值。换句话说,大家习惯“在大脑里分类计算”。某一笔钱是怎么进口袋的、怎么出口袋的.都会改变那笔钱的货币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合理決策的不合理
第1章 原來大腦是這樣計算的
◇忽大忽小的500元
◇選擇愈多,讓人愈混亂
◇問法改變,決定就不同
第2章 自相矛盾的決定
◇如何引導顧客作選擇?
◇有三個選項時,人會選中間那一個
◇內心不安時,會逃避作決定
第3章 決策的錯覺和陷阱
◇荒謬的偏好順序
◇為不合理決策付出慘痛代價
◇敝帚自珍,自賣自誇
◇人有維持現狀的傾向
◇為什麼無法及時終止虧損?
◇贏得競標,反而不開心?
◇被數字印象牽著走
第4章 “先入為主”的認知陷阱
◇憑直覺下判斷的後果
◇錯覺其實很普遍
◇不合理的思考,才是正常
第5章 換個角度,決定大不同?
◇很可能賠錢時,會變得更敢賭
◇穩賺的時候,就變得保守
◇改變提問方式,足以影響決策
第6章 為什麼老是在虧錢?
◇計程車司機在下雨天提早收工
◇賣掉賺錢的股票,抱緊賠錢的股票
◇什麼事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
第7章 有關金錢的錯覺
◇你真的注重實質收入,勝過帳面收入嗎?
◇薪水少不要緊,重點是不能比同事低
◇損失10萬元的失落,大過贏得10萬元的喜悅
第二部 其實我們不瞭解自己
第8章 同樣是風險,感受大不同
◇找出自相矛盾的答案
◇情緒影響對數位的判斷
◇“1%”和“每100人之中有1人”的差別
◇杯子小一點,感覺分量比較多?
第9章 和風險拉鋸
◇相對風險比絕對風險更聳人聽聞
◇搞懂統計資料,認清事物本質
第10章 高估自己的判斷力
◇愈專業,愈容易自以為是
◇自大造成的陷阱
◇成功是自己了不起,失敗是因為別人不好
◇人只看得見自己想看的
第11章 經驗會作怪
◇高談闊論的“事後諸葛”
◇事後的歸因,影響客觀的判斷
第12章 投資人的心理
◇一味追求低風險,不見得風險就低
◇對過去表現良好的股票過度樂觀
◇投資自己熟悉的企業,有什麼不對?
◇愈清楚情況,投資愈順利?
◇積極買賣,造成虧損
第13章 預測將來
◇既有經驗影響對未來的判斷
◇買賣股票難免感情用事
第三部 喜怒哀樂的決定力
第14章 盈虧的遊戲
◇與人交手時的心理戰
◇合作博弈
◇理論和實際的差距
第15章 會發怒的神經元
◇大腦痛苦的時候
◇瞭解別人的想法,再決定自己的做法
◇伸張正義的復仇帶來快感
第16章 看穿人心的鏡像遊戲
◇以神經生物學解釋金錢遊戲
◇同理心來自鏡像神經元
◇道德判斷的兩難,大腦怎麼說?
第17章 情感與理性的角力
◇理性是有極限的
◇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人與鴿子的相似處
第18章 太有人性的大腦
◇情感如同不易駕馭的黑馬
◇刷卡付費減輕了神經系統的痛苦
◇合理決策的人,能妥善操控情感
結語 懶人經濟學
◇決策何須太費力
◇自動反應的陷阱
◇認清自己的極限

编辑推荐

《怪诞经济学》:史楚普作业(stroop task),史楚普作业中。文字的意思和文字的颜色并不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请依序说出文字的颜色,例如以蓝色笔写着“黄”字,必须念出“蓝色”。请依序说出文字的意思,例如以蓝色笔写着“黄”字,必须念出“黄色”。与上一题相比,你的速度变快还是变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怪诞、有趣、时髦、有用的经济学。利玛窦·墨特里尼(意),《怪诞经济学》人在存钱、花钱、投资时,并非遵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而是“努力最小化”这种符合现实的原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纳曼鼎力推荐!荣登意大利、日本、韩国畅销书排行榜,意大利畅销20万册,日本连续印刷46次。比小说更有趣的经济学!不仅怪涎,更是揭秘,让你增长经济见识、远离消费陷阱。这本书,因为其坦诚的分析,犀利的观点,毫不留情的揭秘,商家最不想让消费者看到,老板最不想让员工看到,庄家最不想让散户看到,但你又必须看到,因为谁都不想做经济生活中的倒霉,冤大头。

前言

遇到有关经济的问题,我们经常会上当。就像史努比漫画中,查理·布朗每次见到红发女孩就会脸红心跳、停止思考一样,我们的大脑也经常“热得发昏”。遇到省钱、花钱、投资这些事儿时,我们的大脑不再是合理的计算器,也无法遵循经济学教科书上的数学模型,找到“效用最大化”的解答。平时,在我们两耳之间的“特制计算机”和我们如影随形,工作正常。可在某些时候,“中央处理器”却很迟钝,记忆力也靠不住,隐藏着超乎想象的缺陷。非但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喜悦、不安、愤怒、羡慕、忌妒、厌恶等情绪,在必须下决策时,这些情绪会突然出现,迫使我们作出违反合理计算的结论。不过大家不必担心,只要了解这一切就行了。要了解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试试看。本书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呈现出人们每天面临经济决策时所体验到的矛盾与挫败。对照这些案例和你自己的亲身遭遇,你就能理解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认知过程作出决定、大脑又是如何运作的。了解这一切的目的,当然是要学习如何善用大脑。只要我们能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增强判断力,就能成为思虑周密的消费者。在我们所犯的错误当中,有些并不特殊,甚至可说是稀松平常。有些错误有迹可循,只要我们先认清错误的真面目,就不会重蹈覆辙。举例来说,为什么薪水和年终奖金的用法会不一样?我在第一部提到人们会对相同的金额赋予不同价值。换句话说,大家习惯“在大脑里分类计算”。某一笔钱是怎么进口袋的、怎么出口袋的.都会改变那笔钱的货币价值。

内容概要

(意)利玛窦·墨特里尼
Matteo Motterlini
意大利最受推崇的“平民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研究以怪诞、有趣而享誉国际,并因此得到读者的喜爱。曾任卡内基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米兰圣拉法雷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科学史、科学哲学、认知论、逻辑学、微观及宏观经济学等。著有《方法论的优劣》《医学判断的合理性极限》(合著)《经济的合理性批判》《认知与实验的经济学》等书。
(台)陈昭蓉
东京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台湾松下电器,现从事企业管理顾问及兼职翻译。译有《大恐慌入门》(合译)《工作是乘法》《有钱人的口头禅,贫穷人的口头禅》《金钱与正义》《心的操纵术》等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彻底解说了我一贯主张的经济就是心理学。重要的是,它让世人更关心近来蓬勃发展的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尤其那些政、治界和经济界的领导们,看到本书的问世,一定会非常开心。  ——丹尼尔·卡纳曼(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如果不能理解人们的心理,在商业上就不能取得成功。  ——铃木敏文(7&集团会长兼CEO向集团干部推荐本书)本书说明了我们在作决策时大脑如运作。姑且不论阅读本书会不会让你更聪明,至少它会让你思维更活跃、思虑更周密。  ——波恩奇内利(米兰生命健康大学,生物遗传学教授)这本书读起来简洁明快,让人忘记了它其实在探讨意义深远的。只要是对消费行为、营销策略和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如果能读两遍,我保证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克劳埃斯(资深财经评论家主题)

章节摘录

几乎所有的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都会改去比较便宜的那家店,可是在第二种情况下却选择在第一家店购买。换句话说,对大多数人来说.金钱未必时时具备同等的价值。相同金额的钱,在不同情况下却有不同的价值。以刚才的例子来说。问题的实质其实相同,都是只要走10分钟路就能节省500元钱。可是对我们来说,买手机可以省下500元和买电视机可以省下500元,两者的差别很大。500元就是500元,但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价值会变得不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根据观察.人们往往会把金钱分成各种类别,也就是会区分金钱的来源为何、怎样累积,以及如何使用。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脑中计算的,只不过此时计算所用的数学思维和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数学思维截然不同。观察大脑的计算方式可以发现.人们会视情况不同而赋予同等数额的金钱不同的价值,于是所作的选择就显得互相矛盾。在上述音乐会的例子中,许多人在第一种情况下(弄丢6000元的门票)。会把这个损失列入娱乐类别(即为了让自己心情愉悦的花费)。当门票不见了,如果重新买一张,那么第二张的票价就必须列入娱乐类别的支出。这时候,问题就变成“要不要为了娱乐而支付总计12000元的门票。”若只是为了短暂的娱乐,这笔钱并不算少。于是许多人在反复衡量之后,宁可放弃去音乐会享受美好时光的机会。第二种情况则不同。在大脑的计算中,没有指定用途的6000元现金的丢失。与购买门票的6000元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别。许多人在丢失现金的情况下并不排斥掏钱去买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只花了6000元听音乐会。当然,一想到自己弄丢了与票价相等数额的钱,也会泄气和自责,但还不至于因此放弃听音乐会,毕竟这两笔钱属于不同类别的支出。至于手机和电视机的例子则说明,到另一家店购买(手机或电视机)可以省下的金钱的价值,会随着选购物品的总价而改变。买3000元的手机所省下的500元,比起买80000元的电视机所省下的500元,显得更有价值。换句话说,金钱的价值在我们心目中并不是绝对或抽象的。我们会自行赋予金钱相对的价值,而这是受到经验和情绪所影响的。例如在尘封已久的外套口袋里意外找到的年终奖金,其价值一定有别于自己汗流浃背赚来的血汗钱,两者后来被花掉的方式当然也会有所不同。教科书费用、运动比赛门票、舞台剧门票、滑雪旅行费用、买彩票和股票的钱,等等,这些都被归人不同类别,分开计算。而且我们也看到,许多人在动用大笔存款购买贵重物品时,对金额的尾数连看也不看一眼,可是去超市购物时,却又变得斤斤计较,拼命挑选特价商品。

图书封面


 怪诞经济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1、按书名原文这本书的译名应该叫《情感经济学》,台版也是这个译名,更贴近事实,讲的内容是行为经济学。《怪诞行为学》、《怪诞心理学》等怪诞系列都很畅销,所以似乎这本书取名怪诞就会比较好卖?2、虽然最近行为经济学的畅销书已越来越多,比如《别做正常的傻瓜》、《影响力》等等。似乎行为经济学让微观经济学终于贴近了大家的生活,总算是普及地揭开“经济人假设”的“谎言”,让经济学这一思维工具在分析具体实际的小事上有了用武之地,又畅销了一把。其实行为科学的研究,早在市场营销领域已发展多年。突然标上“经济学”的帽子,也是新瓶装陈酒。3、本书相对于内容而言篇幅过长,其间讲的事不过是一些认知误区,所有内容可以浓缩在一篇几千字的论文之中,而不需要洋洋洒洒的一本书。为了凑够篇幅,本书多数内容都在举例。本书的精神主旨:“经济学就是心理学”。也不过是自从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学者获得诺奖之后的一句老生常谈。不管怎么说本书是同类行为学畅销书中比较好的一本,举的例子也很有说服力。作为畅销书应该四星,作为行为学读物就还行。
  •     看到最后取名的问题 ,作者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家庭背景常用名字,得出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名字造就了好人生,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关联而已,名字的来源折射着父母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等,一个好人生可能仅是父母教育水平,社会地位所带来的,而不是名字本身,这个分析在我们生活中能对照出很多事情,那些看起来的因果关系其实只是关联而已。而作者最后又提出反面,即使父母知书达理,社会地位,经济水平都不错,孩子也不一定是成功的,反之如果父母很一般,也不能完全说明孩子就一定不能出头,So,作者貌似还应该再继续分析下去,因果因素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百分百的决定因素亦或者父母的情况对孩子的成功也只是一种关联因素 ?
  •     自己很多时候也绕进了经济中的圈套。这本书中所说的现象与现实的类似,让我乐了好几天。我不断用书中提及的现象与家人交流,真是大家都会普遍做出这些怪诞的行为。这是我寒假中看得最欢乐的一本书,很能提高对经济学的兴趣。看完书后对生活中的实践要担心了。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猎奇的心态要不得,可是还是不愿意稀里糊涂过,
  •     ‘理智与情感,说经济学其实有些名不副实,更多的还是行为学上的领域吧。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子写书,过半的例子啊,而且都是各种各样的研究结果的列举,实在是有些不厚道。不过虽然内容都是借鉴整合的功劳,但好歹还是让我知道很多一直忽略的东西,所以作为拓展知识面的教材还是不错的!
  •     没有想象的好。不过合法流产导致犯罪率下降确实很新颖
  •     不错,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       自己很多时候也绕进了经济中的圈套。这本书中所说的现象与现实的类似,让我乐了好几天。我不断用书中提及的现象与家人交流,真是大家都会普遍做出这些怪诞的行为。这是我寒假中看得最欢乐的一本书,很能提高对经济学的兴趣。看完书后对生活中的实践要担心了。
  •     看看可以反思一些常见的东西,想想如何把行为经济学引申到生活中去
  •     翻译略粗糙,不过可以启发一下思路还不错
  •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确实不是在遵循经济学理论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努力最小化
  •     小读物啊 话说经济学不和心理学结合的话就没多大意思了
  •     平常看似普通的事物隐含的经济学与行为学原理,不过外国经济学者总喜欢用自己的一套词来解释某个经济学原理,比如刻板印象类似于统计歧视,看来又可以丰富我的词汇了
  •     颠覆传统观念
  •     怪诞的不是经济学,是我们的大脑源意识想偷懒。
  •     收获不大,建议直接找电子版看看了事,花钱不值
  •     不信
  •     大一时候很爱
  •     不愧是经典,很多书整本就这里一章的内容和观点
  •     怪诞经济学评价
  •     书名里有经济学但并不是在讲经济学,而是概率、行为心理、脑神经科学。用理工科的思维看世界,不要受到大脑的欺骗。大脑很重要,嗯,大脑告诉你的。
  •     有些事情看似不合理,但加上心理分析,就变得合理了。还是有点意思的
  •     非常有意思,需要多读!
  •     大部分道理已经知道了……不过作者名字很给力,利玛窦·墨索里尼!
  •     对于"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有启发。20160806
  •     快餐读物,台湾的翻译果然比大陆的翻译好不少,里面涉及的常识性题目,都被替换成台湾的了(比如,书中提到的”台湾第二高峰“)。内容本身一般,给翻译加1分。
  •     了解一下古怪的行为
  •     怪诞系列都比较值得一读,心理暗示对人们的行为往往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     我觉着这书得常读常新,得一直读
  •     为了借新书,赶急敢急给看完了,还行吧,就是看完就忘了,没啥用。
  •     有点儿意思
  •     人在存钱、花钱、投资时,并非遵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而是“努力最小化”这种符合现实的原则。换句话说,一般人并不是“经济人”,而是懒人。——P206
  •     作为大学老师与老罗共同推荐的书,看完感觉很多事情多了一根线能够穿起生活,英文版的有难度,打算对照着慢慢啃
  •     超赞,要反复看
  •     书中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让我懂得许多平时没有发现的经济学道理,走出误区,同时也有利于我对于经济学的学习
  •     结构乱,内容不符合国情。
  •       不少日子以前读过一本叫做《怪诞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些很有趣味的心理话题,一口气看完意犹未尽。前几天在找书看,偶然看见一本冠之以“怪诞XX学”的书,大陆翻译叫做《怪诞经济学》,原本以为是一个系列的,于是拿回来看起来。所幸不像某些狗尾续貂的系列书第一本还好,到后面简直就是不能粗看。其实它们也不是一个系列的。
      
      书中所表达的内容说怪诞其实是个噱头,这本书中的所谓经济学讲到底就是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就像很常见的你去饭店吃饭,点酒水的时候会自动去掉最贵的跟最便宜的,最终选一个中间价位的——但你要知道也许店家只是用了一点小技巧,故意设置了高价位的酒水跟相应低价位的,然后略微抬高一点点中间价位的酒水,而这些才是他希望你点的。
      
      诸如此类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但是说实话没几个人能不经过点拨就能参透其中奥秘的事情在书里还有不少,要了解我们的这些行为或者是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作者的刻意设置下亲自试试看自己的选择,再看看它到底为什么会成为我们潜意识的选择。我想这是个有趣的过程。
      
      当然,看完后不仅仅是看完,如果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那也就失去了最有用的一部分了。我们时常做出自以为正确的错误选择,不能说我们不严谨客观,只能说有时候即便是对着冰冷的数据,我们的情感也会有一个“趋向性”,它会有意无意的把我们带到一个不那么正确的道路上。我想也许在看完这本书后,至少在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稍微避开一些心理学上的误区吧。这一切,就留给看完书的人了。
      
  •     只记住本书最开始卖糖的故事 然后完了
  •     怪诞经济学
  •     和心理学关系比较大了,应该叫做心理经济学吧。说到底就是一个意思,人们的经济活动经常受到情绪和主观的影响,导致做出不符合客观逻辑的行为。书中列举了各种例子来说明,总感觉在凑字数。
  •     很有意思 看完以后走出不少误区
  •       佩服这些外国人,就一个小问题就能研究出大的理论,还做了大量的实验,他们的精神是中国人所没有的,也许不是精神的问题,而是他们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也许这好奇心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的问题,也许根源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制度问题,自由民主的制度才能发挥出人的最大潜能,愿不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十几亿人却产生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的这些硕士博士学者科学家们,天天都在干什么呢?也许他们想做些什么,可却得不到重视,得不到支持,如果是这样,中国制度改革了,中国也许能再领导世界?
  •     讲了好多心理学的知识,简单易读
  •     蛮好的,折扣不错,书很新~
  •     案例较多,贴近生活,可能发行年份较早…网络信息时代下,行为经济学似乎如同语言一样通俗,特别是各种app,网游,电商一直在实践着…相比之下书中的内容就入门而已
  •     与其说是怪诞,不如说是行为经济学,主要讲了情感对于理性思考和决策的影响及原理,挺有意思的。
  •     有些可以实践实践
  •     挺好的书啊~
  •     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时,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朝着追求社会福祉的方向前进,即使这么做并非源自个人的动机。
  •     相信科学 ~~
  •     帮助不大,但倒是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     认知失常的那些东西
  •     挺不错的书,利用好里面的观点可以偷偷的利用他人或者是用户们的心理去达成一些看起来很Cool的成就。其实看完更加加深对人性和兽性,以及兽性的形成的兴趣,人类所有非理性但是又现实存在的行为,无不是兽性驱使,很想找到组织研究研究
  •     试图用理论去分析经济行为,但给读者印象不太深刻
  •     老婆,我在读这个,想你了,嗯……——老婆,我上午刚看完的哈,拖了好久好久好久好久了呢,呼呼,刚开始的部分觉得很不错哈,不过越往后越一般呢,呼呼,这本书要做笔记哈,回头给老婆发过去哈,嗯,老婆,你回来了木?暑假了呢,呼呼
  •     这是心理学,借经济学的壳,举得例子挺贴切实际的,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很重要
  •       1、按书名原文这本书的译名应该叫《情感经济学》,台版也是这个译名,更贴近事实,讲的内容是行为经济学。《怪诞行为学》、《怪诞心理学》等怪诞系列都很畅销,所以似乎这本书取名怪诞就会比较好卖?
      
      2、虽然最近行为经济学的畅销书已越来越多,比如《别做正常的傻瓜》、《影响力》等等。似乎行为经济学让微观经济学终于贴近了大家的生活,总算是普及地揭开“经济人假设”的“谎言”,让经济学这一思维工具在分析具体实际的小事上有了用武之地,又畅销了一把。其实行为科学的研究,早在市场营销领域已发展多年。突然标上“经济学”的帽子,也是新瓶装陈酒。
      
      3、本书相对于内容而言篇幅过长,其间讲的事不过是一些认知误区,所有内容可以浓缩在一篇几千字的论文之中,而不需要洋洋洒洒的一本书。为了凑够篇幅,本书多数内容都在举例。本书的精神主旨:“经济学就是心理学”。也不过是自从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学者获得诺奖之后的一句老生常谈。
      
      不管怎么说本书是同类行为学畅销书中比较好的一本,举的例子也很有说服力。作为畅销书应该四星,作为行为学读物就还行。
  •     很有意思 不过有种以前好像看过的感觉 好多事情都可以和心理学联系起来 博大精深啊
  •     随便看看还是好玩的
  •     更像是心理学~其实不喜欢这个书名,怪诞、麻辣、魔鬼等等都是只博眼球;内容上挺有意思,不过数学不好的人伤不起、记忆力不好的人伤不起、阅读习惯不好的人更伤不起;“如果你有五十块,你愿意留下20块还是失去30块?”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     看完以后,我发现自己结结实实的上当了。明明就是一本消费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的乱炖书,被吹上了天。说这本书好的人真应该随便借本《社会心理学》,比这个有用一万倍。
  •     老梗集合及阴谋说明,大概就是……道理我都懂…………
  •     读了基本经济学的书,发现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学科,充满魅力
  •     在人生中,下定决心改变现状比下定决心维持现状更难,因为前者会让人感到责任更加巨大
  •     书,大致翻了翻和阅读了前面,并没有太多信息量。翻译不够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