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ISBN:9787301087985
作者:乔治·瑞泽尔
页数:279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为了满足部分学校开设为期一学期的短期社会学理论课程编撰的,其特点是不再按照人物或理论流派而是按照主题来安排章节。除了导论,全书另设8章。本书内容丰富但简明扼要,对希望系统了解社会学理论的读者是一本良好的入门教材。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言
建构社会学理论
定定社会学理论
建构社会学理论:更接近事实的观点
本书总览
第2章 古典大理论
涂尔干:从机械连带到有机连带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
韦伯:社会的理性化
齐美尔:文化悲剧日益增长
凡伯伦:商业逐渐控制工业
第3章 古典日常生活理论
社会行动
交际
社会行为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行动理论
生活世界
第4章 当代理论对社会世界的描述
结构功能理论
冲突理论
一般系统理论
女性主义对宏观社会秩序的描述
第5章 当代大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工业的兴起、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微观-宏观分析:文明化的历程
分析现代性: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分析现代性:难以驾驭的现代性庞然大物及风险社会
分析现代性:社会的麦当劳化
第6章 当代日常生活理论
剧场理论:戈夫曼的理论
俗民方法论及对话分析
交换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女性主义以及微观社会秩序
第7章 当代整合性理论
更具整合性的交换理论
结构化理论
文化和能动性
惯习和场域
整合性的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8章 当代女性主义理论
基本的理论性问题
当代的女性主义
第9章 后现代大理论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变
渐增的治理性
后现代作为现代世界的新时代
消费社会的兴起、符号交换的丧失以及拟像的增加
消费社会和新的消费工具
速度学
女性主义和后现代社会学理论
重要词汇
资料使用许可及出版
名词索引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李毅选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S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s I and II李毅选集第一卷《中国复兴大战略》出版发行http://www.langlang.cc/16533947.htmS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 I: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Y9Q71NA?ie=UTF8&isInIframe=1&ref_=dp_proddesc_0&s=books&showDetailProductDesc=1#iframe-wrapper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出版发行http://www.langlang.cc/16637214.htmS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 II: http://www.langlang.cc/16637214.htm
  •     周五上外国社会学理论,一个从东洋留学回来的老师上~~这门课号称是双语教学,其实也就是他上的时候偶尔讲讲英文单词罢了,额滴神啊,从来没有听过这么难懂的英文呐~~没有一个单词偶听得懂~~这也就算了,按下不表,最有趣的是他的想法他说得比较含蓄,大致意思就是说,我们社会学的门槛太低,仿佛什么人都能懂似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更多专业词汇,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特有的语言,决不能让别人轻易的懂了去~~天啊,偶算是知道了,为什么现在的社科类的学术书越来越难看,越来越难懂~原来有一批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别人看不明白啊~~~哼,轻易就让你们看明白,怎么显得自己学问大呢?个人以为这种思想很阴暗~~翻了一下课本,《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渊源》,偶仔细看了前面一小部分,觉得,翻译的人和偶们老师的想法很一致,唯恐别人懂了去~译文很深奥,有的地方偶觉得句子都不是很通顺,有的地方又翻译得有点古怪~比如说“grand theory”,定义“是一种以广泛的,高度野心的理论阐述某长时间段的人类历史”,可是这个词就直接翻译成“大理论”,与之相对的是日常生活理论,也就是“theories of everyday life”,反正偶觉得看起来怪怪的~还有“涂尔干的大理论探讨人类社会由较原始的机械社会转型至较现代的有机社会的历史性转换”,貌似很深奥的一句话,后面又提到,这两种社会的不同就是其“联结,聚合的方式在原因上的不同”,这两种社会的主要差别在于分工,在机械连带的社会里,每个人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人人种菜,打猎,少有分工,而在有机连带的社会里,人人做着不同的事情,有大量分工,人们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其实这个意思偶觉得并不难理解,可是书里真的很拗口,而且神奇的是有机连带其实就是是“organic solidarity”,要是直接翻译成有组织有系统的协作或者干脆更直白的说是有专业分工的联结模式不是很通俗易懂?偏偏说成是有机连带,让偶反复想了好久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而且,有很多情况下,偶觉得专有名词的翻译和实际的定义不能够贴合,就觉得这个名词分明不是它应该有的那种意思,这样一来,就觉得书很难看,也很难记了~~叹气~~昨天看了又把这书看了一部分,发现,虽然难懂,不过还尚称有意思,介绍了一些人的思想,其中偶比较有感想的马克思和齐美尔作者说了马克思的“异化(疏离)”的思想,以前没在别处看到,现在看看,觉得委实古怪~“马克思认为,人们需要由大自然撷取所需是因为人们需要工作,工作是一种正面的过程”,偶不知道这是作者臆想的马克思还是马克思真的这么认为,反正偶是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人们需要由大自然撷取所需是因为人们需要满足自身的欲望,这种欲望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而工作仅仅是满足这种欲望的途径,而不是工作本身就是目的,如果,马克思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目的,那么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觉得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依然会大家勤奋工作,发展生产力,但偶这种觉悟很低的人不是这么想的,偶觉得一旦不用工作,而有需求就能满足的时候(“各取所需”),人们便不会去主动工作,而所获和所劳没有必然联系的时候,肯定会消极怠工的,同时生产力便会大幅度下降,从而重新从共产主义的天堂跌落,如此,偶以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很难实现的。另外,马克思说的异化(偶觉得翻译成疏离更好理解)的定义是“人们与他们的生产活动,他们所生产的物品,一起共事的同僚以及他们的潜能之间的自然联系崩解了或分离了”,具体来说,一是生产活动由资本家控制,工人与生产活动分离,无法在其中表达自己;二是资本家拥有产品,工人无法选择生产什么,而且工人在生产线上做类似拧螺丝的活动,很可能不知道他们生产的最终是什么和自己在生产活动中的贡献;三是工人与同僚的分离,就是他们彼此不了解,甚至成为竞争对手,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降格成工具动物一类的,是一群异化的人。偶觉得马克思这个说的是很对的,但是这个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相当于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伴生物,只要生产力高度发展,就会是这样,不存在生产力高度发展而不“异化”的社会,当然,马克思认为这样的社会是存在的,比如说共产主义社会~可是偶觉得,其实,这种分离是高度的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因为分工很细,因此很可能每个人只承担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对整体和整个产品没有概念,在原始社会,也就是涂尔干说的机械连带的时候,显然大家都清楚自己与最终产品的关系,因为从每一个亲自播种,亲自除草,亲自收割等等~但是,显然,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是很低的~只有有了明确而细致的分工才会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一旦是一种物品由大家一起来生产才能完成的时候,就必定是有人(因为世界上的物品实在种类繁多,因此很有可能还是极少数人)来决定究竟生产什么,不管这个人被称为是资本家还是书记~~这也是必然的~~大家自己决定自己生产什么,只可能是在生产力很落后的时代,自己觉得自己该种萝卜还是青菜~~由此,可见,偶以为,从根子上解决异化是不可能的事情~~好像悲观了点~~而且,偶觉得异化的前两种不一定要解决~至少偶这种不求上进的人觉得,工作只是偶的手段,生产什么偶不关心,偶和产品有什么关系也无所谓,只要偶按月有足够的银子就可以了~偶还有一堆别的兴趣爱好呢~当然,在马克思同志看来偶大概就是彻底没救的被异化分子了~~不过,偶相信,是有一批人对自己被异化的境地很不满的,他们想要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想要决定生产之类,这个时候,偶觉得社会应该让这些人有可以决定的机会,比如说有良好的贷款系统,风险投资一类,让他们实现自己,这样也就可以了~根子上解决是不可能的~对于异化的第三种,工人之间的竞争~显然偶觉得也是不可避免的,偶的解决办法是应该大家都有与职业分离的人际圈子,比如说,组织良好的社区活动之类~只要与没有利益之争,不就太平了么~齐美尔的文化悲剧理论很有意思,首先,他认为,文化有两种,一时客观文化,二是个人文化,客观文化是人们制造出来的各类东西,比如艺术,哲学之类,个人文化是指个人制造,吸收和控制客观文化元素的能力,文化悲剧的形成就是客观文化急速增长,而个人文化缓慢增长,也就是说人们的创造性越来越小而所创造东西的总数却在爆炸性增长,很有可能的原因是客观文化的各种元素在飞速融合从而急速增长,而人们越来越难理解他们,更不用说控制,比如说,人们制造出来网络,可是网络现在控制了我们,我们对庞大的网络了解越来越少,可是却越来越倚重它~~更深层的原因可能也是分工,我们集中与局部的,反而对整体丧失了了解的能力~偶感觉,就仿佛很多科幻片拍的那样,是人类自己制造了一个全能机器人,最后被它控制,下场悲惨…………其实,偶是一直觉得现在人们的创造力是很有限的,现在的技术无比发达,基本上可以说是想得到就做得到了~可是人们想到了什么呢?我们现在真正的艺术品,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又有什么呢?折腾来折腾去只有解构以前的经典,颠覆以前的经典了,其实也真是件蛮可悲的事情~~顺便说,齐美尔的理论蛮有意思的,包括他的日常生活理论也很有趣~比如说对陌生人,对秘密的定义都很好玩,还有对距离,团体的论述也都有趣而且易懂啊~~偶挺喜欢看的~可是看了一下他的小传,发现,他大多数文章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是为一般大众而非学术界的社会学者写的,而且他演讲和著作的听众读者大多是一般的知识分子而非学术界人士,因为这点他很容易被同期学者嘲弄…………看来偶道行很浅啊~~只能对这种浅显的理论有兴趣…………自己汗一下…………
  •     海图,8折。我看的这本封面不一样。边查单词边看居然看到了87页,orz。。。他是没按人物编纂,结果是我更糊涂了我更喜欢那个按家庭,性别,种族,这样的问题结构的社会学小册子。看过了基本英文专著的感觉就是,也不比我们的打着什么主义旗号编的学术教材明白多少。通常都是说到一半刚把你的瘾头挑起来的时候。。。。。。。噶停了据说这就开放性结局。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非常好读,章节后的推荐阅读很有参考性
  •     受教了,瑞泽尔!
  •     又薄又好读,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     大纲类型的。
  •      有点太过于简略了,加上 侯均生那本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还是不错的~
  •     前半部分好看,可读性强,后半部分比较难懂
  •     适合外专业通选课或快餐速补,了解社会学理论当代主流及其古典根源的极简脉络,术语界定简明,利于票友。在美国社会学理论教材中较注重欧陆。较偏文化、消费、性别、全球化。可与同社影印版对看以熟悉术语体系。译者似为台湾人,用语多异,不可径采
  •     这本理论书是很容易的,个人觉得很适合社会学刚入门的人。
  •     翻译很不好,尤其是在一些术语的处理上。“推荐阅读文献”部分不错。
  •     要点式的社会学理论教材,条分缕析,文字简明清晰,且配有大量接地气的生活中的案例,很适合初学者阅读。可惜翻译质量难以恭维,很多专业名词的翻译完全是随性所致,不参照通行译法和规范,编校质量也一般,错别字和病句较多。翻译和编校不太对得起原著作者。
  •     知识史很重要,这本较通俗,部分翻译读起来不像汉语(尤其是常人方法学那部分)要与原版比照阅读。
  •     挺不错的入门书,比上一本要切合初学者实际些,而且讲得很细,翻译时界面也保持了友好
  •     嗯,棒棒哒
  •     作者有自己的写作逻辑,还是比国内的教材好出太多
  •     这本书的原著还是不错的,但是翻译本就不是很合心意了。主要是对一些重要概念的翻译比较不太合理,感觉译者应该不是社会学出身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