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2
ISBN:9787532126316
作者:余华
页数:163页

作者简介

“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瞬息万变;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音乐中的强弱和渐强渐弱,如同文学中的浓淡之分;音乐中的和声,就像文学中多层次的对话和描写;音乐中的华彩段,就像文学中富丽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话,它们的叙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为它们在流动,就像道路的存在是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而音乐的道路更像是在空中伸展。”

书籍目录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的叙述
高潮
否定
灵感
色彩
字与音
重读柴科夫斯基
消失的意义
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
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
韩国的眼睛
灵魂饭

内容概要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他说,这将是一个开放的系列,涵盖之前所有的作品,也将收入之后所有的作品……从文艺到作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编辑走了,又或是版税问题?聊了古典乐,很深奥的说。羡慕一种人,可以把交响乐侃得头头是道,特别牛掰的样子。希望二十五岁时,能听过一些古典乐,有自己喜欢的作曲家跟作品。100922下外公家
  •     音乐的美不是因为所能窥见而存在,而是因为无从看见而产生。1862年,勃拉姆斯创作的第一首E小调奏鸣曲为他赢得了空前的美誉,从此,掌声与鲜花令他倍感萧索。他为失去李斯特和瓦格纳两位宿敌而耿耿于怀,他视布鲁克纳为“拘谨的教士”,他极度反感别人赞誉他为“贝多芬第二”。他孤独了,茕茕一人。在此之前,他与亦师亦友的舒曼邂逅,无可自拔地爱上舒曼的妻子,年长他14岁的克拉拉,这一永远不曾表达的柏拉图恋爱持续了43年。爱的日子苦涩难耐却也心甘情愿。1883年,勃拉姆斯完成了他的第99部作品,F小调奏鸣曲,与21年前的成名曲相比,似乎只是在第三乐章结束后延续了四个乐章。勃拉姆斯21年里没有任何进步?如果提问者是热衷追求成功的人,答案是Yes。勃拉姆斯依旧内省,他的作品仍然在空屋独坐,他将汩汩激情埋藏在通往天国的路旁,天知道他要把多少天赋敬献给上帝,却不愿遗落一丝一毫在人间。德国式的严谨逼迫他虔信严整的韵律才是真正的音乐,他不断思考的问题是,音乐里应该剔除什么,他心目中理想的创作就是不断将作品压缩再压缩,削减再削减,直至无以复减的地步。在柴可夫斯基看来,勃拉姆斯按捺情感挤压出的乐符纯粹是堆砌的工业品,一团嚼之乏味、唾之可惜的口香糖。当他演奏完勃拉姆斯的作品后,失望地说:“(勃拉姆斯)真是一个毫无天分的蠢蛋。”欣赏音乐本是见仁见智,评定音乐与是否具有专业知识无直接关系,禀赋是进入音乐殿堂的第一步。哪怕从未进过学堂的人,只要胸中有滚滚赤忱在,《马太受难曲》一样会给他非凡的感触——由简单走向极致的辉煌、荣耀与虔诚。流行乐与古典乐带给人的感官愉悦与情感共鸣其实是等量齐观的。人的境界、修为确有高下之分,如同煌煌巨著,任何人都读得,更有不少人读得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若上升到学理奥义、穷究所以,却不是任何人都能侃侃道出一番心得的,寻常读者读书的深度、精度、广度始终难以和精研此道的学者同日而语。优美的流行乐在学养深厚的人听来是“高俗”,深邃的古典乐在附庸风雅的人耳朵里是“低雅”,境界所致也。音乐家和其他音乐爱好者一样,听音乐要紧的是感觉。拿一部作品在手,首先考察作品表现的韵律与情感流露是否搭调,再次品味乐律能将作品主题表现出几分,最后在学问上推敲乐谱、配器、指挥等硬件因素。如果谁非要一来便将精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语词的修饰强加到韵律上,谁才是不折不扣的蠢蛋。在音乐的世界里,“绝对”、“必然”、“一定”的使用率远远大于“或许”、“可能”、“应该”。对待音乐必须保持革命精神,爱憎分明,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种态度是和恋爱中的人与信仰宗教的人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促使他们去爱的唯一理由,也是最大的动力不是深思熟虑的意向,而是直接来自于无可抑制的激情。人间有无数条路可走,一条路成就一种人性发展的可能,每条路各不相同,每条路上的风景都足以使人流连忘返。音乐家连同其他艺术工作者、科学家、诗人的最高使命乃是运用其智慧,创造属于各自领域的语言,并以此来描述直觉和感官告诉他们的种种美丽景象。描述的对象不仅包括幸福、感恩、真挚、友谊、爱情,还有苦难、杀戮、悲悯、绝望、灾荒,任何与人有关的事物都可囊括其中。沉浸在音乐里的人竭力捕捉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在轰轰烈烈的感情宣泄中找到属于他们的故乡,藉此回到最美好、最刻骨铭心的那段记忆中。真理因其结构不同而表现不同,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理解不同的音乐家为什么如此看重他的音乐带给人们的感情上的共鸣,那不是简单的区区事业,那是他们在漫漫人生路上经历的情状,铭刻在他们的眼、他们的耳、他们的心上的东西,他们向这些东西吐露心声,告诉自己这是真实确凿的,是足以赖以为生的信念,是他进天堂或地狱的钥匙,如果轻易改辙,岂不是连同灵魂一起否定掉了。假使你是积极乐观的人,你懂得人生的最大意义莫过于寻找有意思的人和事,懂得些道理。一个新奇的念头,一个善意的笑容,一片绿叶都是幸福的理由,纵然一路走来崎岖坎坷,你也认为这是上帝给你的一次次考验,人生路是肯定是弯曲的,路的终点注定是美好的。这时,有个人跳出来,大声斥责造成人为非人的罪过是人间有太多不公,人的罪孽与生俱来、无可挽回,他说人生从头到尾是一出悲剧,一场骗局,上帝的话连同他本身亦是梦幻泡影,死是对人生路最美好的祭奠,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想。他是不折不扣的魔鬼,他要打垮我,否定我,让我从头到脚、从身体到灵魂、从童年到老年甚至到下辈子都陷入沼泽里不可自拔。你会容忍他大放厥词吗?不会。你会把他视为誓不两立的敌人吗“当然会。你有信心能一口气彻底打败他吗?说实话,不能。你会把这场战斗持续下去直至分出胜负吗?会,一定会。音乐家与异见者针锋相对、口诛笔伐并不意味对手邪恶,音乐家的对手也是音乐家,他们对艺术的付出、对音乐的虔诚天地可证。无论他们的观点怎样,他们才华与敬业无愧于他们璀璨的名望。音乐家是这样的矛盾体,他们尊重自己的作品,因为作品是他们生的希望,死的墓志铭。他们尊重对手,因为对手是促使他们创造的源泉。换句话说,音乐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因为音乐的爱博大深远,音乐是一种专注的生命方式,因为音乐的爱独断专行。
  •     我最后一次读余华的小说,应该是《古典爱情》吧,那是很多年以前,那篇小说是我无意中读到的,那种深刻的悸怖,曾经缠绕我多年,我不能不叹服文字的力量。后来我进入IT业,太忙,读小说少,所以虽然偶而会想到是否要再重读一遍,看现在是否已经有勇气,却也还是没有读。所以回想起来,仍然是当初那一道烙印。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当作是纯粹的音乐文字,因为想要了解音乐与写作间的关系。读的过程中,其实很多地方我都不懂,因为乐盲的缘故,但我并不因此失望,因为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原因而非书的,遇到它,仍然很好,因为是指引,告诉我音乐倾听可以达到的境界,这就是我的方向,以后,当我愿意更多了解音乐,我也可以达到。余华的文字,仍然是有穿透人的力量,不管是写故事还是散文,那些华美的文字,我透过它们,看到的是另外的世界,关于音乐和色彩的世界,我知道自己写不到这样好,但看到这些文字,都是享受。后面几篇,和音乐没有关系,是关于现实,关于别的国家,关于这个世界,一位优秀作家的深刻,有时候是普通人难以企及,他说的国家,我都还没有去过,我想,以后,当我前去,我会想到他写过的文字,我会愿意深入去了解,人类的苦难历史,超乎国界。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我对音乐一点不理解 我完全是作为余华的信徒来看的 可以说 最看不懂了
  •     韩国的眼睛好感动,我记得金正焕押在小酒吧的一墙古典音乐CD,还有那个安静的看着客人的女老板。
  •     我的收藏
  •     我的文学与艺术入门课之一。
  •     2011年2月20日读。2011-31。
  •     成功的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音乐也如此。
  •     本来想打五星的,可惜我把它给从头到尾看完了。。。前面四篇比较紧凑,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余华叙述的是音乐史上风格和观念之争,“直接和醒目”,虽然他始终回避了自我写作的核心观点,但却展现了叙述者本身在沉静丰富的思考之后,某种坚定的信念。带着某种目的去读的,竟然没有失望呢!
  •     一直都鼓起勇气试着听古典,但就是坐不住。。。
  •     读后的结果就是音乐列表里新增的一系列歌单。最后几篇不好看,前面讲音乐的还蛮有意思。我也喜欢老柴,it's a symbolization.
  •     高一初夏。
  •     对描述音乐的文字不感冒
  •     音乐是伟大的,能把音乐描绘出来更伟大
  •     那些曾经因为读不懂而闲置在书柜里的书,总有一天会被翻出来,4、5年前买了这本书,直到最近因为李云迪迷上了古典音乐才终于读懂了一些,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     一直跟别人说,余华小波等是国内我最喜欢的作家~
  •     余华的音乐随笔相比其中短篇小说可读性好了不少, 收起锐气, 息羽听经
  •     音乐部分值得细细研究
  •     古典音乐的自我认知。
  •     「因為還有難以言傳的溫柔沒有表達。」那個在《兄弟》裡塗畫粗輪廓漫畫式人物的余華,竟然煞有介事地談起李斯特,瓦格納,勃拉姆斯,探討文學與音樂的相愛相殺,極力為柴老頭申訴「自我」的正當。這種未曾體會過的溫柔,確是令人感動的。
  •     余华的文笔与知识面决定了这本书的可读性。推荐
  •     写古典音乐的几篇太牛
  •     那次从川大出来在旁边一个书店正好看到这个版本,才发现真实的书木有照片那么诱人。
  •     作为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余华写出了很好的评论。
  •     今天读这本书最后一篇文章前看到一句话:用文字表达音乐就像用舞蹈表达建筑一样。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具有霸道的独特性,但是余华用文字将文学与音乐以及绘画等非常富有技巧性得进行叠影,特别是《高潮》一篇读来让人非常惊喜,真是喜爱极了!无论哪种艺术形式,他都抓住了这是关于人的艺术作为出发点和终点,所以读来入心感人。
  •     嗯,就是高中的时候读了这本开始听古典音乐的。
  •     读的很干枯,对古典音乐的认识缺乏是我很难产生共鸣。
  •     看了前面一些,第一篇还算科普,后来就是交响乐发烧友的乐评集啊,看不太懂
  •     就是随笔吧,关键这名字什么鬼……
  •     艺术都是分不开的
  •     在音乐的道路上我第一次认识了余华。
  •     目前看过的音乐随笔里文采最好的,最喜欢的篇目是《色彩》,引经据典,开启了音乐的颜色维度。余华的文字表述能力太强悍了,他的文学漫谈也异常自由优美。但是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没读过他的小说!!!
  •     有幸了解了余华的书单,品味从欣赏开始
  •     余华的随笔写作大概是以蒙田为圭臬,《灵感》会让《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
  •     是本好书。
  •     ,
  •     或许文学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
  •     不好看
  •     很喜欢关于红字部分的评论
  •     前面几篇专业性太强,看了最后两篇,不愧是作家,敏感度极强,对作曲家的心理分析很到位。
  •     很有深度且独特的解读。
  •     前面写音乐的不知所云,后面开始写文学才缓过来。
  •     音乐素养低了,看的很辛苦
  •     。
  •     2010-11-23
  •     没想到余华的随笔这么好
  •     都是喜爱音乐的人,余华对古典音乐的见解,让我意识到自己对音乐所知之肤浅与业余
  •     《高潮》《靈感》《色彩》《強勁的想象產生事實》《人類的正當研究便是人》 尤其是寫肖斯塔科維奇和霍桑的《高潮》,驚訝文學評論還可以這樣寫,這麼動人。 “我更容易被絕望吸引,也更容易被它感動”“絕望比超越更痛苦,絕望是一種徹底的感情,而超越是一種變化的感情”可以說是他的創作觀吧(?)
  •     形散神更散。乱七八糟,没完没了。还好薄。
  •     帮你打开一个你可以觊觎的缝隙通向你极其向往的世界 就这本书对我的启蒙作用而言 不止五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