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冠心病诊断学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1
ISBN:9787800206757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冠心病诊断的应用解剖与病理学基础;冠心病分类、命名与诊断标准;各类冠心病的临床
表现及其特点;各种负荷试验,核素诊断技术,心电图,心向量图,动态心电图, 心室晚电位,频谱心电图, 心机
械图,CT、普通X线及冠状动脉与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血清酶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着重对近年来临
床应用的各种先进诊断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阳性表现、诊断意义作了深入详尽的介绍,对不同条件下如何选择
各种诊断技术作了评述。适合内科、辅诊科医师参考学习。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心脏应用解剖
一、心脏位置及外形
二、心脏房室形态
(一)右心房
(二)右心室
(三)左心房
(四)左心室
三、心脏纤维支架
四、心室肌
五、心脏传导系统
六、心脏动脉血管
(一)左冠状动脉
(二)右冠状动脉
(二)传导系统的供血
第二节 冠心病病理改变与辅助检查
一、冠状动脉
二、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
三、心脏电活动
四、心肌运动
五、心脏泵功能
六、人体内环境
(一)血脂
(二)血清酶
(三)血清肌红蛋白
(四)前列环素、血栓素
第三节 冠心病分类标准
一、冠心病分类、命名及诊断标准
二、临床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冠心病诊断标准
第二章 冠心病负荷试验
第一节 运动试验
一、心电图运动试验
(一)检查方法
(二)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三)运动试验并发症
(四)运动负荷试验中各指标及参数的临床意义
(五)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预后的意义
(六)运动试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七)有无胸痛症状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
(八)运动试验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九)性别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
二、核素运动试验
(一)核素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二)核素分级运动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三)核素踏车分级运动试验心室功能测定
三、超声心动图踏车运动试验
四、等张握力运动试验
第二节 药物试验
一、潘生丁试验
(一)心电图潘生丁试验
(二)核素潘生丁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三)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试验
(四)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运动负荷试验
二、腺苷试验
三、多巴酚丁胺试验
(一)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试验
(二)核素多巴酚丁胺试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四、心电图异丙肾上腺素试验
五、心电图心得安试验
六、硝酸甘油试验
七、心电图钾负荷试验
八、冠状动脉造影麦角新碱激发试验
第三节 其他方法
一、心房调搏试验
(一)心电图心房调搏试验
(二)超声心动图心房调搏试验
二、心电图过度换气试验
三、冷加压试验
(一)心电图冷加压试验
(二)超声心动图冷加压试验
四、心电图脂肪餐试验
五、心电图葡葡糖负荷试验
六、心电图缺氧试验
第三章 冠心病临床表现
一、心绞痛
(一)病史
(二)症状
(三)体征
(四)鉴别诊断
二、急性心肌梗塞
(一)症状
(二)体征
(二)并发症
(四)鉴别诊断
三、隐性冠心病
四、冠心病原发性心脏骤停
五、冠心病心力衰竭型
六、冠心病心律失常型
第四章 核素诊断
第一节 核医学基础
一、核医学基本原理
二、功能解剖图
三、核素基本检查手段
四、Υ射线与X射线的区别
第二节 核素诊断设备
一、Υ相机
二、SPECT
三、Υ心功能仪
第三节 核素诊断手段及临床意义
一、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一)示踪剂
(二)检查原理
(三)适应证
(四)检查方法
(五)检查注意事项
(六)图像分析方法及正常表现
(七)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二、平衡法心血管造影
(一)示踪剂
(二)检查原理
(三)适应证
(四)检查方法
(五)检查注意事项
(六)图像分析方法及汇常表现
(七)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三、首次通过法心血管造影
四、急性心肌梗塞灶显像
第四节 正电子计算机断层仪
一、PET局部心肌血流量显像
二、心肌能量代谢显像
(一)PET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
(二)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
第五节 磁共振
第五章 体表心电图
第一节 体表心电图简介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
(一)标准导联
(二)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三)单极胸导联
三、心电图波形
四、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率的测量
(二)心电图各波的高度及深度的测量
第二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心电图复极变化
(二)心电图除极变化
(三)除极对复极的向量关系
二、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三、变异型心绞痛
四、束支传导阻滞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一)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五、T波低平、倒置的鉴别诊断
(一)发生机制
(二)诊断标准
(三)鉴别诊断
(四)T波的正常变异
六、S-T段降低的鉴别诊断
(一)S-T段降低的机制
(二)S-T段降低的形态及测量方法
(三)诊断标准
(四)S-T段降低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 心肌梗塞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三)坏死型心电图改变
二、急心肌肌梗塞的心电图产生机制
(一)缺血型心电图产生机制
(二)损伤型心电图产生机制
(三)坏死型心电图产生机制
三、急性心肌梗塞的向量改变
(一)初始0.03~0.04sQRS向量的改变
(二)S-T向量的改变
(三)T向量的改变
(四)QRS终末向量的改变
四、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特点
(一)缺血型心电图的特点
(二)损伤型心电图的特点
(三)坏死型心电图的特点
五、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衍变
(一)缺血型T波衍变
(二)损伤型S-T段衍变
(三)坏死型Q波衍变
六、急性心肌梗塞的分期
(一)超急性期
(二)急性期
(三)亚急性期
(四)陈旧性期
七、心肌梗塞的定位
八、前壁心肌梗塞
(一)前间壁心肌梗塞
(二)局限性前壁心肌梗塞
(三)前侧壁心肌梗塞
(四)高侧壁心肌梗塞
(五)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九、下壁心肌梗塞
(一)心电图表现
(二)梗塞的扩展
(三)梗塞范围的判断
十、后壁心肌梗塞
(一)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
(二)并发其它部位梗塞
十一、Q波的鉴别诊断
(一)位置性Q波
(二)正常变异
(二)空间隔肥厚引起的Q波
(四)电静止引起的Q波
(五)心电位或室内传导异常引起的Q波
十二、无Q波心肌梗塞
(一)发生机制
(二)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十三、心房梗塞
(一)定性诊断
(二)定位诊断
十四、右室梗塞
(一)冠状动脉解剖与有室梗塞
(二)诊断标准
十五、可逆性心肌梗塞
十六、陈旧性,心梗塞的诊断
(一)无Q波性心肌梗塞
(二)Q波性心肌梗塞
十七、再发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
十八、急性心肌梗塞时对应导联S-T段降低的意义
(一)产生机制
(二)临床意义
十九、心肌梗塞时U波倒置的意义
二十、急性心肌梗塞时Q-T离散度增加的临床意义
(一)测量方法
(二)正常值
(三)临床意义
二十一、室性异位搏动对对心肌梗塞诊断的意义
(一)由室性早搏形态诊断心肌梗塞的机理
(二)室性异位搏动诊断心肌梗塞的条件
二十二、梗塞周围阻滞对心肌梗塞图形的影响
(一)分支梗塞周围阻滞
(二)局灶性梗塞周围阻滞
二十三、心肌梗塞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二十四、心肌梗塞并左束支传导阻滞
(一)心肌梗塞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二)心肌梗塞并在束支传导阻滞的表现
二十五、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一)前间壁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二)高侧壁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三)下壁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二十六、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一)下壁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二)高侧壁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三)前间壁心肌梗塞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二十七、心肌梗塞并预激综合征
(一)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二)预激综合征类似假梗塞图形
(三)心肌梗塞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
二十八、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价值
第六章 心向量图
一、心向量图基础
二、心向量图机及导联体系
三、正常心向量图
(一)心向量图的分析内容
(二)正常心向量图表现
(三)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四、心肌梗塞的心向量图改变
(一)不同部位心肌梗塞的心向量图特征
(二)心肌梗塞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五、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向量图表现
(一)ST向量的改变
(二)T向量环的改变
第七章 动态心电图
一、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二、影响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的因素
三、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检查有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病例
(二)心肌缺血
(三)冠心病心率变异
(四)确定心肌梗塞猝死的危险性
(五)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六)评价冠心病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疗效
(七)胸痛的鉴别诊断
第八章 心室晚电位
一、病理生理和解剖基础
二、记录方法
三、诊断标准
四、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一)心肌梗塞
(二)冠心病高危组
第九章 频谱心电图
一、频谱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二、频谱心电图的测定方法
三、正常频谱心电图
(一)功率谱图
(二)相关函数图
(三)传递函数图
(四)脉冲相应图
(五)相干函数图
(六)幅度直方图
四、频谱心电图的结果判定和记分-分级系统
五、异常频谱心电图
(一)异常功率谱
(二)异常传递函数
(三)异常相关函数
(四)异常脉冲相应
(五)异常相干函数
(六)异常幅度直方图
六、冠心病的频谱心电图特征
七、频谱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第十章心机械图
第一节心尖搏动图
一、构成原理
二、检查方法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四、冠心病人的ACG表现
第二节 颈动脉搏动图
一、构成原理
二、检查方法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四、冠心病人的CAP表现
第三节心动图
一、构成原理
二、检查方法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四、冠心病人的CKG表现
第四节 心阻抗图
一、构成原理
二、检查方法
三、正常图形及意义
(一)心阻抗图(△z)
(二)心阻抗图微分波(dz/dt)
四、冠心病人的ICG表现
第五节 心机械图对心功能的测定
第十一章 X线诊断
第一节 普通X线诊断
一、检查手段
(一)透视
(二)摄片
(三)记波摄影
(四)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二、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X线表现
(一)后前位
(二)右前斜位
(三)左前斜位
(四)左侧位
三、心脏的正常运动
(一)透视
(二)连续式记波摄影
四、冠心病的普通X线表现
(一)心绞痛
(二)心肌梗塞
(三)室壁瘤
(四)室间隔穿孔
(五)乳头肌功能失调及乳头肌断裂
(六)冠状动脉钙化
第二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一、造影设备及器械
二、造影剂
三、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造影方法
(一)造影前准备
(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三)左心室造影
六、结果分析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二)左心室造影
七、冠状动脉造影的危险性及局限性
(一)危险性
(二)局限性
八、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冠心病
九、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
(一)心肌梗塞时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二)心绞痛时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三)冠状动脉造影与运动心电图
十、左心室造影与心电图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第十二章 超声检查
第一节 超声波的基本原理
一、超声波的定义
二、超声的发射与接收
第二节 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基本原理
一、M型超声心动图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
第三节 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方法及常用曲线或图像显示
一、M型超声心动图
(一)心底波群
(二)二尖瓣波群
(三)心室波群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
(一)左心室长轴切面
(二)心底短轴切面
(三)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
(四)心尖位四腔图
(五)剑下四腔图
第四节 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
一、冠心病心肌缺血
(一)主动脉根部曲线改变
(二)左室、左室后壁及室间隔曲线活动改变
(三)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障碍
(四)左室顺应性低下
(五)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
(六)左室泵血功能减低
二、心肌梗塞
(一)心室壁节段收缩运动异常
(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监测方法
(二)功能性梗阻范围(FIS)的计算方法
(四)室壁运动异常与存活的关系
三、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一)左室室壁瘤
(二)左室瘢痕
(三)室间隔穿孔
(四)左心室内血栓形成
(五)乳头肌断裂
(六)乳头肌功能不全
(七)心肌梗塞区伸展
第五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图像
一、冠状动脉超声应用解剖
二、检查方法
三、临床应用价值
第六节 二维超声显像对冠心病的评价和研究进展
一、负荷超声心动图
二、二维超声彩色编码显像
三、血管内超声显像
四、心脏超声灌注显像
第十三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酶学检查
一、心肌酶的种类及其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变化规律
二、谷草转氨酶
(一)敏感性
(二)特异性
(三)临床意义
(四)影响GOT活性的因素
三、乳酸脱氢酶
四、肌酸激酶
(一)CK及CKMB的临床应用
(二)引起CK活性升高的因素
(三)引起CKMB活性升高的因素
(四)CKMB亚型的临床应用
(五)CK-MM亚型的临床应用
五、α羟丁酸脱氢酶
六、肽酶
七、丙酮酸激酶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
一、肌红蛋白
二、肌凝蛋白轻链
三、肌钙蛋白
第三节 血脂
一、脂质
(一)甘油三脂
(二)胆固醇
(三)磷酯
(四)脂肪酸
二、脂蛋白
第四节 其他
一、白细胞计数
二、血小板
三、红细胞沉降率
四、血糖
五、儿茶酚胺
六、心钠素
七、前列腺素
八、血镁
九、性激素
十、5-羟色胺
十一、血清C反应蛋白及粘蛋白
十二、微量元素
第十四章 冠心病辅助诊断手段的选择
一、心绞痛
(一)定性诊断
(二)病变冠状动脉的判断
(三)心肌缺血部位的判断
(四)心肌缺血程度的判定
(五)心肌缺血范围的判定
(六)心肌缺血性质的判定
(七)预后判定
二、心肌梗塞
(一)定性诊断
(二)定位诊断
(三)梗死心肌范围的判定
(四)并发症
(五)预后判定


 现代冠心病诊断学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