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與西服

出版社:智庫文化
出版日期:1998-6
ISBN:9789579553667
作者:張邦梅
页数:245页

作者简介

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

民國初年,才華洋溢的現代詩人徐志摩、林徽音、陸小曼的戀情成為社會話題,到幾十年後看來,仍然有其時代意義。相形下,遭受與徐志摩離婚家變的元配張幼儀,始終聽不到聲音,本書揭開了歷史塵封的一角。

這樁媒妁之言的婚姻維持了七年,在徐志摩以「小腳」、「西服」不匹配的情況下以離婚收場。

張幼儀在不重視女性的傳統中國社會長大,離婚後力爭上游,成為上海的銀行家、服裝公司的總經理;而他的後輩,在上一代在東、西方衝突的恩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張幼儀和張邦梅各自為中國婦女的經歷書寫了值得記憶的一頁,對生活在現代的女性而言,更是一件寶貴的禮物。


 小腳與西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基本上读完了《小脚与西服》,竖排的排版还是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当然,还有就是张幼仪和张邦梅两人交错的叙述了。当初想要看这本书,大约是有一回和人聊起林徽因和金岳霖吧。聊到了林徽因自然也就想到了徐志摩。无论当年那两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用了多少情,这两个名字,却注定要被一直连在一起了。虽然和徐志摩可以算作校友,不过,隔了将近百年,的确没有什么交集。也曾读过他的几首诗,对与那首被盛赞的《再别康桥》并没有感觉,到更加喜欢《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对于徐志摩,已经他当年在杭初的同学——郁达夫,一直以来并没有好感。大半是因为长久以来,总是觉得,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从来没有在文学、政治、德行上都完美无缺的。而且,越是在文学或者政治上有成就,在德行上往往有各种让人无法无视的缺陷,文人尤其如此。徐志摩或许原本有投身金融、经世济民之志,但后来却终究成了一个文人。或许这也不是一个偶然。自古以来,文人,尤其是单纯的文人都有着格外敏感的心,并且随心所欲,或者说,在他们能够做到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徐志摩不喜欢包办婚姻,但因为是独子,家中自然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中,似乎徐志摩娶了张幼仪,是张幼仪高攀了这位诗人,但在当时的情形下,却正好相反。张家虽然搬离了老家,但是因为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在张幼仪和徐志摩成亲的时候已经颇有影响力了。若是从传统的出身上说,徐家是商人的出身,而张家是官宦世家,包括张幼仪那大宗的嫁妆,都可以看出,当时的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中,张幼仪不该“占了下风”的。但是,徐志摩不喜欢张幼仪。或许,两个人的出身,也在这件事上有了关系。因为张幼仪家祖上出过官吏,世代收到的,都是士大夫的教育,自然对与传统儒家礼仪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徐志摩作为家中独子,长辈或多或少的会放松要求,顺着他的意思。他不喜欢张幼仪的老派做法。张幼仪和一个传统的中国正妻一样,孝顺公婆,对丈夫顺服,不轻易发表意见。这些都是她从小做惯的,而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可能更加小心谨慎了。张幼仪没有裹脚,但是由此而来的舆论压力却让内心希望能够学习西方文化的张幼仪只能按照古老的要求来行事。在徐志摩的眼中,这位没有裹脚的妻子和裹了脚的,自然也没有什么两样了。看起来徐志摩的做法都有道理。但一边看的时候,我也一边纳罕,为什么徐志摩就从来没有尝试过了解张幼仪呢?张幼仪或许会出于女性的害羞和传统礼仪的约束,无法和徐志摩有主动的交流。但徐志摩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了解自己的妻子,或许,自从他觉得妻子是旧派的女子之后,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要了解她了。徐志摩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更喜欢西方的一切,却独独不愿意让妻子也了解。但碍于面子和责任,他们有了孩子,而就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年,那却抛弃了妻子,远渡重洋留学去了。本来有机会有跟多接触的两人,却注定越隔越远了。早在张幼仪不曾去英国时,徐志摩就在她面前说过离婚的事情。而他们二人离婚的时候,徐志摩所说的那一番话,读来非但不能让人感觉到他的勇气,反倒觉得他是故意说出那些话来,给自己增添一点底气的。徐志摩离婚,或者说他突然非常坚持要离婚,并不是因为他觉得他和张幼仪之间绝对无法相处了,而是因为“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在张幼仪签字的之后甚至说出了“你张幼仪不想离婚,可是不得不离,因为我们一定要做给别人看,非要开离婚的先例不可。”这便是号称为了给万千互不相爱的夫妻做典范的徐志摩。在离婚事定,恢复单身之后,说出这样的话来,怎能不让人觉得做作。所谓西方观念的话,不过是为了掩盖真是动机而找来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徐志摩是诗人,因此任由自己凭着自己的感情行动。不喜欢张幼仪的老派做法,就不搭理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儿子不管不顾;喜欢上了林徽因,就不顾一切的想要和她在一起,逼迫刚刚生产的妻子离婚。徐志摩是诗人,因此对俗务一窍不通,在自己母亲临终,也不知道应当如何照顾,甚至也无法劝得自己当时的妻子,陆小曼回家料理诸事。最终还是要请张幼仪出面。到了最后,张幼仪还是应了徐志摩当年的话“做徐家的媳妇,不做徐志摩的妻子”。或许也不准确,连徐志摩的葬礼,也是她主持的,而非陆小曼。从头到尾,张幼仪都是徐志摩的妻子。徐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反倒是她在打理。和陆小曼一点关系也无。看到网上断章取义的说张幼仪自认为自己是最爱徐志摩的女人,不禁觉得可笑。我觉得,从头到尾,张幼仪对于徐志摩,对于徐家的一切,都是责任而已。因为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就告诉她绝对不能抛弃自己的责任。我不觉得这事张幼仪后来所找的托词。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相当谨慎,而她最初对徐志摩的遵从,也不过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尊重。婚后的交情,却也是因为两家的交情而起。但是,徐志摩改变了张幼仪的一生,确是事实。没有徐志摩,张幼仪或许嫁给他人,平平凡凡过完一辈子;又或者念完师范,做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徐志摩,张幼仪或许永远是那个坚持封建习俗的女子。是一个贤妻良母。因此,与徐志摩的相遇,或许是张幼仪的不幸,却也是张幼仪的幸运。这种事情,却也怎么也说不清楚了。
  •     先说张二小姐的人品,乍看善良宽容,仔细推敲则不太好说,比如第五章《女子的教育》:“我是家里这四个女孩当中最在意教育的一个。大姊只在乎怎么讨人欢心和搓麻将,后来染上鸦片瘾;三妹喜欢食物和烹饪,所以她最胖...现在是服装设计师的四妹,把主要心思都放在艺术和设计上,在我们家经济状况改善以后,她每天都叫一位裁缝师来家里给她做新衣。”合着姐妹中就您一个孝女+贤媳+良母。大姊的小脚不是人家自个决定的。讲究吃是您老爸遗传下来的。四妹人好歹后来成了专业人士。二小姐您自个呢,念书就是在德国念了两年儿童教育,论女工也不像成天煮饭绣花的housefrau。追求教育的精神固然可嘉,可这么评论姊妹...还是当着侄孙女的面。再说徐家。钱有的是,贤夫良爹的传统没有。比起徐老爹在外面的女朋友无数(就凭这句,贤媳一条可休矣),徐大诗人后来的浪漫其实算不错的了。张四哥看了人家一篇作文加上听说徐家有钱,就把妹妹许给人了。农村目不识丁的老大娘一般也得面试才能定女婿吧?而张二小姐全书中最崇拜的家人,仍然是这位四哥。崇拜四哥的学识和社会地位也就算了。几十年后伊再嫁苏医生之前,居然还特别写信征求这个猪头四哥的意见,我倒。张二小姐记忆里最苦的日子,是被徐诗人丢在英国乡下之后到回国之前。那年头离婚确实不容易,一个人在国外怀孕当单亲妈妈不能说不苦。但值得注意的是每月还有公婆给寄的200美金。那年头,美国人民平均一年收入才1500块呀,换到一战后欧洲的购买力更高,所以后来吃住上学全解决了,外雇一保姆。考虑钱的因素,伊生孩子前后的一些事就不好怪在志摩头上了。被遗弃在沙士顿后,语言不通的伊去巴黎找二哥。结果二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如果我待下来,就得替他煮饭打扫,结果累死自己”),于是住到二哥的朋友刘氏夫妇家里了。怀孕后期见到从德国来的七弟,嫌刘氏夫妇照顾得不好(“七弟像个女人,可以在我怀孕末期帮我煮饭、打扫,照顾我”),又去了柏林并在那里分娩。结果小孩还得暂时留在医院,因为没准备好婴儿用品...不缺钱,又不是生头胎,自理能力也不算高啊。七弟最倒霉。凭良心说,七弟是生彼得前后真正照顾了伊的人(那年头的男生,不容易了,徐大诗人再努力也表现不成这样。);他成为徐志摩的扇子则是伊结婚后N年的事了。伊不怪造成她婚姻悲剧的四哥,对七弟意见则极大。还口口声声说人家的男性气概都被自己吸去了...
  •     事实已经证明,所有的财富和地位,对她的痛苦并没有丝毫的助益。它们来自于她最深的绝望和最痛的领悟。那些痛和绝望一刀刀刻出了属于她自己的灵魂。于是,在离开徐志摩之后,张幼仪真正回到了自己该有的位置上。一个女人能得到的最好礼物是什么?不是一火车皮一火车皮的嫁妆,不是千山万水取回来的时尚单品,不是父母兄弟的显赫地位,更不是一个前程似锦的男人,而是她自己有自己的灵魂。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教女性如何自强。
  •     从第三者的角度,陈述了张幼仪可悲的命运,自强不息的性格,虽然没过多描述徐的渣,但是纵观全书,徐志摩真渣。
  •     诗人徐为了离婚,煞费苦心找来一位穿西服的小脚女士让张明白他们的婚姻如小脚和西服一般并不合适。为了追到林徽因,他 抛下怀孕三月的张独留在英国小乡村的房子里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为了躲避陆小曼丈夫王赓,他再次回到欧洲拉上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张同游意大利。张晚年回忆只说到“诗人哟....文人就这德行”。唉, 她还是爱他。
  •     人物传记,虽不全面,但毕竟深刻。
  •     書櫃
  •     没有爱情有幸福
  •     那些风流的背后,是包容了一切的心,据说人总是去需要自己的人那里舍弃关心自己的人,但如果没有张幼仪这样的女子,大家都不付出最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喜欢张幼仪,但她的选择在现代社会注定是个悲剧
  •     太有才華的男子,天性不適合婚姻。 在書中看到如此自私的徐志摩,簡直恨得咬牙切齒。 然而,苦難是化妝過的禮物。 離婚的張幼儀,反而有更完整的人生。 誰知道呢,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註定的……
  •     教我如何變強。實實在在地武裝自己,從頭到腳趾。
  •     面對沒見過幾次面就死去的次子,徐志摩都可以順手捻來寫一篇美文。文人就是這樣,張幼儀說。賤人就是矯情,崇尚五四精神卻甩不開父母的要求,也無法脫離老實的身體。
  •     无爱的婚姻,无奈的人生。
  •     什么叫传统,什么是落伍?什么叫现代,什么是责任?著名人物的历史侧面,为你展现一名与西方有染的传统中国女人的品格!
  •     十年心愿得了,终于看了它了
  •     张二小姐的文笔挺好的,读到她从英国逃到法国投奔她二哥的时候,那段风景描写很动人。我真是没发现林徽因有什么特殊的魅力,也没发现张家的兄弟们喜欢徐志摩的什么,如果一切都是以伤害别人为前提的话,还是做个正常的人好了。不要过分神话古人。
  •     新书,一口气读完
  •     " In China, a woman is nothing."
  •     这个可能是旧版,我看的不是这版, 是06年10月的再版。
  •     不能脱离时代去评价人物,张花了五年成功完成能力蜕变,却花了五十年才说服自己走出旧有婚姻观的桎梏。但就她所承受非人凌辱的强度而言,她的浴火重生已完满了自我,已然是徐穷级一生追寻的新式女子了。第一代女银行家、本土高定品牌创始人,与第一代女建筑家相比,谁又敢说后者成就就一定远高前者呢。
  •     傻b徐志摩。
  •     每一個人都有現實的一面, 多情的詩人也不例外~~
  •     给张幼仪发声的机会,了不起〜
  •     本想看到在新旧文化价值观掐架的年代里一个女性如何自我觉醒的励志故事,可最后却成了一个富家小姐在被离婚后如何坦然地带上中西方对女性的各种枷锁。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受益于其家庭,拼命现代化更多是与前夫置气,走进第二段婚姻也是因为责任。人生的转折,在德国求学的三年,却被匆匆略过,只因为作者实在是急于展现徐大文人背信弃义的下场。可惜了。
  •     在我来看这真的是一本悲剧占大多数的作品·····
  •     民国第一渣男
  •     張幼儀,徐自摩...
  •     让人流泪的女人
  •     丫巴里男人都不是好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