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赛先生讲坛/八面风文丛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42839053
作者:任定成 编
页数:328页

作者简介

实际上,这位“赛先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科学,而是人们针对中国的社会状况,选择一些现代科学中的元素,重新加经阐释,用来作为批判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批判长期统治中国人的儒家思想和民间信仰,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的民族精神的一件思想武器。“赛先生”是中国现象。
为使更多的人士能够享受北大“赛先生”讲坛上生动的演讲内容,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亲临其境的现场感,周雁翎博士在与作者合作组织演讲的时候变换了形式,抛开文字稿,组织博士生把近两年来的演讲录音整理出来,以口语化的形式呈现演讲内容,将这些录音稿辑为一册,冠名为“北大‘赛先生’讲坛”,献给读者。

本书汇集了杨振宁等22位著名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就科学与社会等问题所作的精彩演讲。五四运动为我国引进了“赛先生”,成为建构新的民族精神的思想武器。书中的精彩演讲,正是为继承“赛先生”的伟大事业而作出的努力。全书用21讲的内容,分析科学前沿现状、评析科学文化思潮、论述科学技术研究,介绍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书籍目录

弁言第一编 科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第1讲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第2讲 现代医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第二编 科学与文明 第3讲 李约瑟视野中的科学与社会 第4讲 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奠基 第5讲 科学思想转向与文化战略选择第三编 科学精神 第6讲 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 第7讲 科学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历史考量 第8讲 五四先哲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洞见第四编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9讲 STS:从20世纪到21世纪 第10讲 对人类生命和尊严的尊重第五编 科学与人文 第11讲 女性主义与科学 第12讲 科学与艺术 第13讲 做一和谐的人第六编 科学方法与科学前沿 第14讲 科学方法论的三个方向 第15讲 数理科学和生命科学第七编 人与自然 第16讲 环境保护与公民责任 第17讲 地球两极与人类未来 第18讲 回到土地

内容概要

任定成:哲学博士,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日本科学史学会 HISTORIA SCIENTIASRUM (《科学史》学报)国际 顾问,中国大陆《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化学通报》、《中国科技史料》、《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台湾《世界中国哲学学报》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专家组副组长,太原市党政领导科技顾问。曾受聘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在科学与社会之间——对1915—1949年中国思想潮流的一种考察》(1997年)。主要译著有《科学史学导论》( 2004年)、《化学基础论》(1993年)、《科学与历史》(主译,繁体字版1999年,简体字版2000年)、《科学与启蒙运动》(主译,2000年)、《科学推理的逻辑》(合译,1990年初版,2000年再版)。主编著作有《科学人文读本》(2004年)、《科学前沿与现时代》( 2001年,合作主编)、《交叉科学导论》(1989年,合作主编)。主编的丛书有《科学名著文库》(10部,1992—1993年)、《剑桥科学史丛书》中文版( 11部,2000年)、《鸟瞰科学丛书》(10部,2000年起)、《科学人文思潮丛书》(繁体字版, 4部,2002年)、《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学派丛书》(5 部,2002年)。
已经指导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史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国内外访问学者数十人完成学业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研究生课程《科学哲学原著选读》、《自然科学史原著选读》、《科学史学》、《化学史》、《自然辩证法原著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概论》,本科生通选课《科学史概论》,在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开设研究生课程《未来科技发展专题》等课程。

章节摘录

  第一,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为阐发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方面。的确,李约瑟以前的西方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非常有限,而且主要的兴趣是在伦理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通过李约瑟的工作,人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是我们不应将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的研究,片面地理解成替中国的科学传统和技术成就树碑立传。  第二,关于李约瑟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Civilisation in China,简称SCC)的目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习惯于这样一种人云亦云的说法,好像李约瑟那个雄心勃勃的写作计划,其宗旨就是要解开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这样一个历史谜题。其实现代的历史学家对李约瑟的工作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即SCC的最终目的是推进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开创了将非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和成就整合到科学的世界史中去的先河。  第三,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由外国人来书写这一事实感到不安。对此我不需要多讲。  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我归结为“李约瑟情结”,因为用“情结”描述一种感情居于理性之上的精神状态还是比较贴切的。我不想浪费大家太多的时间进一步展开叙述。在2002年4月份刚刚结束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上,我们向与会者赠送了一部新出版的文集,书名叫做《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内中精选了有关李约瑟研究的一些经典作品,目的是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些有关李约瑟研究的基本文献。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对李约瑟很感兴趣,但是我们对李约瑟和他那个著名历史问题的巨大热情,同我们对相关文献的漠视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有鉴于此,我与我的同事们编了这样一个论文选集,大概用了3个月的时间编成,有70多万字。一些重要的研究论文,特别是“李约瑟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我本人关于“李约瑟情结”的思考,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无论怎么样,“李约瑟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我想在这里还是简单地叙述一下,以便于下面论题的展开。由此进入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李约瑟问题”的前世渊源。  关于“李约瑟问题”,通常有两种表述形式:第一,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人较西方更为有效。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曾经有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原因是什么?第二,这问题的另一种提法是一种whynot(为什么不)式的,就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这是“李约瑟问题”一正一反两方面的表述形式。  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历史学家最近的研究成果,结论是“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  “李约瑟问题”,西方称为Needham Question,或NeedhamPtoblem,或Needham Puzzle。这种说法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李约瑟通过他的SCC和《大滴定》(7heGrand Titration)这样一系列著作表达出来的。新近的研究却发现,在李约瑟之前,起码有三类人已经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中国科学为什么在古代和中世纪居于领先地位,后来反而落后了?第一类人是在16世纪末开始来华、17~18世纪在中国生活的西方传教士们,特别是耶稣会士们;第二类人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第三类人则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者。这三方面的声音都在李约瑟正式提出他的历史名题之前。  ……

图书封面


 北大赛先生讲坛/八面风文丛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有几章讲得是相当的幽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