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瓦美国纪行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807000037
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
页数:410页

作者简介

1947年 1月,被《纽约客》誉为“最美丽的存在主义者”的波伏瓦拿着灵魂伴侣萨特的介绍倍抵达美国,展开为期四个月的旅行。 1948年,她在法国出版日记体游记《波伏瓦美国纪行》,起初并不受关注。如今这。本书已经绽放光芒,被视为游记中的扛鼎之作。波优瓦游遍了美国的城市与乡间,沉浸在美国文化、习俗、人物与风景中。这是一本心灵游记,作者着力于观察美国的人文精神.对美国心灵的分析一针见血。这次美国之旅,更使她结识美国作家艾格林.从此背着萨特展开一段十多年的越洋爱情。

书籍目录

特本独行的女作家
自序
第一章一月
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一月二十六日
一月二十七
一月二十八日
一月二十九日
一月三十月日
一月三十一日
第二章二月
二月一日
二月三日
二月四日
二月五日
二月六日
二月七日
二月八日
二月九日
……

内容概要

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国著名女作家、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女权运动先驱,与萨特维持终身伴侣关系,拒绝婚姻、选择不生育。
彼伏瓦著作极富,有小说、戏剧、游记与学术著作等。1949年出版经典著作《第二性》,从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的观点,全面思考女性话题,被誉为“女性主义之母”,对妇女运动影响极大。她的回忆录(《一个良家少女的回忆》《年富力强》《时势使然》《了结一切》《告别的仪式》)被称为“法国一代知识分子生活史”。


 波伏瓦美国纪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如果你在去美国之前,因为想完全了解美国社会,而寄情于波伏瓦的这本书上,事后将毋庸置疑是一种奢望.波伏瓦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首先,波伏瓦是欧洲白人女性,因为这种身份与国人的巨大差异,使得这本纪实的主观欧式立场颇为鲜明.其次,因为纪行时间是上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处于二战之后冷战之前的敏感时期,讲起来与21世纪的今朝虽一脉相承,却也是大江东去.作为历史借鉴倒更为合适.不过话说回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倒也等同于看了一部纪录片.波伏瓦在纪实中较大篇幅地描述了旅纪的社会景象,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除却这些,评论的较少,大致归结以下几点:其一,种族问题;种族问题集中在白人与黑人的社会斗争上,波伏瓦在4月3日的日记上选段,有一点相当地独辟蹊径:"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心理动机.位居社会最底层的白人喜欢有人比他们地位还低,如此一来,他们自动爬升至相对优越地位.其它白人阶层则高兴看到'贫穷白人'将精力用来对付黑人,而不是他们."其二,妇女问题;隐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这一著名论调.其三,美法文化差异;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等各领域,选取当时美国社会的典型见闻。由于该本纪行的写实多于评论,只有在篇中某处零星阅到,还有在篇尾大篇幅的出现,可能与波伏瓦当时对美国社会认识的由浅入深有关,感觉上本次纪行是日记的归总,没有经过事后的再加工,总希望即使作为社会历史的考证,评论总是要再多些吧。
  •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样的句子: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去了博物馆.波伏瓦的人生似乎挺有趣.跟某人和某人的爱情故事似乎可以细细研究.书中提到了后来的情人.不过那不重要.书中从外地人的角度关于美国各种城市的描写让人读了感触良多.她说那些大城市还不如小城市来的震撼多.某间古老的房子.某个偏僻的博物馆.就赛过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书里面的她就想一个精灵.穿梭在水泥森林里.却仍就带着一股特有的清新.干净的执着.也许没有美国人的活力迸发.却充满了欧洲安稳的恬静气息.看这本书.不但可以看到美国.还可以看到波伏瓦.不错.
  •     完整的读完《美国纪行》,让我想到了另一位文化学者,传播学领域的奇才麦克·卢汉的一句名言——“鱼离开了水之后,才知道水的存在。对于波伏娃的美国之行,也同样适用。对比那些同样是或旅、或居在美国的“法国人”,波伏娃没有拒绝融入生活环境,她有着对于法国文化的自信,但并不自傲,所以她才能和那一派一方面端着文化优越感的“架子”,一方面又对着美国人卑躬屈膝的“法国人”相区别开来,能以更加客观的、包容的心态来展开她的美国之旅。一个不够自信、不开豁达的心胸,总会在情感上美化他的故土,用一方“水土”优越性来证明他自身的优越——那是值得我骄傲的生长之地,所以此刻在你对面的我因此而傲然与你之上,对于故土的“爱与眷恋”固然无可厚非,只是爱也常常令人盲目。所以“离开水”的意义,不因只是空间上的变换,更应该是一种内心上的勇敢。变换我们所赖之而展开生活的环境,必然如离开了水的鱼一样,会有短暂的窒息与过渡期的不适应。但你要老悬在空中、拒绝融入新的环境,那么就很容易在秩序被打破的混乱中窒息而亡,不过对于鱼来说是肉体上的,关乎性命;对于那群“法国人”来说是精神上的或说是灵魂上的,同样是性命攸关。“没有比较,变没有无有标准形成之根基”,这是发现与探索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多元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对旅行的意义最好注解。这是我钟爱去旅居或者旅行,而排斥旅游的原因。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已经纯粹的商业化了,存在的主体已被异化的消费者所取代,没有了旅途的艰难,而以消费为核心的“游”的过程,只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面之上。波伏娃的美国之行去到偏爱小城镇和大城市的边缘之地去探寻城市的自我灵魂,就像道叔(梁文道)说他到一座城市喜爱去看公共墓地一样,在那些自然呈现给你看的东西上,才能寻觅到真实。而只有真实,方能触动到灵魂。而真实地另一方水土之上的灵魂坦诚相对,在洞察水的存在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一个反观的视角。“鱼离开了水”这话没有说尽,“才知道了水的存在,也才能知道或更好地明白鱼的存在。”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都不太记得了
  •     1947年 特别的游记 从欧洲人的角度观察美国文化和社会 对美国生活的高度浓缩
  •     书不错,翻译一般
  •     呼唤法文版中。。。
  •     波伏娃不是我喜欢的女作家,但是她对于事物敏感的触摸值得捧场下
  •     箭矢也似的精准眼光!爱不释手
  •     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太过偏激和理想主义,但是波伏瓦非常棒.
  •     其实想给4.5
  •     真正的liberal对美国的吐槽,很准确也很有预见性。文笔好,译笔不错,以后去找英文版来看看。
  •     干掉了
  •     扯淡书。
  •     里面的思考共鸣很多。很想和波伏娃聊聊天
  •     最为精准的游记。
  •     独立美丽的女人的眼中特别的美国
  •     波伏瓦的美国写意
  •     没看完
  •     无聊就看看哈,我看不下去
  •     真是不喜欢这种反复无常的赘述风格。
  •     我喜欢的第二个女性。
  •     萨特的女人~~~~`不错
  •     特立独行的女人
  •     从看美国的眼睛里,看到了很多当下的中国。虽没有《第二性》的深邃与直观,但不缺法国女人的知性且率真。
  •     还是看她的哲学书比较好
  •     毫无用处的丰富表象下是欺骗的余味。就算有一千个可能,却个个相同;给你一千个选择,但全都一样。美国人民以这种方法浪掷强制性的美式自由,却毫不自觉这种生活其实一点都不自由。
  •     想重读一次的书。
  •     很有感觉的一部游记,喜欢波伏娃自己以一个外来游客的身份来写,惊喜和趣味并存
  •     艺术家永远是最理直气壮的批判家。另,海南出版社的翻译,还是膜拜吧。。。
  •     有好多地方戳到美国的痛处了。处处显示了欧洲跟美国的不同之处,思想上冲突之处。很有价值。 有一句话说得好:纽约有爵士乐,但是没有咖啡文化。可能只有欧洲人才能体验到咖啡文化给他们带来的身心愉悦吧。 喜欢或者不喜欢美国生活,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它仅仅是一个战场,你要找到自己的激动。
  •     漂亮
  •     第二性读着很累,先读这本入门吧
  •     深邃而冷静,理智而逻辑,值得拜读
  •     透过女哲人的眼睛,看到不同的视界。
  •     最近不停的“左翼”、“左翼”
  •     教会我怎么去真正玩儿一个地方 那个时代的美国风情
  •     一个不同的美国``女权主义视角下的美国
  •     很好看的一本书,有深度,但不难读。另外翻译的很好,很久不见这么好的翻译文笔了。
  •     作者关于美国人强迫性的乐观天性,种族问题,美法两国音乐和文学的处境看法等很多描述讨论都很有见地惹人深思,但是这些都像是小彩蛋,埋在无趣乏闷的纪行里。
  •     在图书馆闲逛,随手翻开的书。作为存在主义者的波伏瓦,在这本日记中也记录了她在美国的与LP的艳遇
  •     40年代的美国
  •     看了一半,兴趣不大了
  •     有时间距离了
  •     #1908.1.9-2016.1.9 纪念波伏瓦108周年诞辰# 先要称赞一下波伏瓦的文笔和翻译的文字功底,开头的几页就把我吸引住了。波伏娃的美国纪行,综合了法国人(欧洲人)、白人、女性的三重视角,对她环游1947年的美国的所见发表了诸多很有价值的感想,用我们今天熟悉的话说,就是对美国人的“国民性”进行了十分深邃的思考,你大可以不同意波伏娃的观点,但你不能忽略她的思考成果,至少对于多年以来有盲目崇美风尚的中国人而言,这样的书是有助于他们更清醒地认识美国的——至于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更清醒,那另当别论。
  •     一个法国女人带我们走进二战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慢慢了解深植美国人内心的道德乐观主义,逐渐在我们眼前描勒出一个金发的傲慢的自认为天堂的钥匙握在于手心的轻蔑其他人种的带着阳光般笑容的白种人形象。当然,写这篇附注时我才看了一半而已。
  •     美国纪行
  •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竟然是作者简介
  •     这类容易凸显自己无知的书读得我好痛苦@@展现世界复杂什么的也读得我好痛苦@@最后痛苦的是,我居然又花了几十小时对自己进行这种毫无用处的精神折磨@@
  •     不是爱不释手也不是弃之一旁,是拿起就能看的
  •     很早的书,读完后,求现代的美国游记(要求:希望作者同样富有魅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