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店街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32155366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页数:182页

作者简介

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在这部独特、优雅的小说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了一个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过去被掩藏在德占时期的巴黎,那是法兰西记忆的黑洞……

内容概要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迪亚诺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
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
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暗店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9条)

  •     冲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头+似曾相识的书名,在图书馆偶然看见了这本书,然后就借来了。书本很薄,每天早上坐公交的时候看,几天就看完了。说实话,没能引起我深入的思考,故事也没叫我入迷,虽然行文很顺畅的一路走下去,但是就那样结局了我甚是无奈。看完之后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挪威作家的《外出偷马》,同样获得过龚古尔文学奖。这本书花了3分之二的篇幅在各种交叉回忆,很容易跟不上线,而且故事进展及其缓慢,好不容易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部分进入高潮精彩连贯部分,结果。。。毫无预兆的就结尾了。。真是不太清楚作者的意思。而《暗店街》也一样,获得过龚古尔文学奖,不经让我想起中国的茅盾文学奖,曾经看《穆斯林葬礼》,真心让我失望了一把,感觉两个奖项作品水准类似。回到《暗店街》,失忆,寻找过去的自己,捕捉真实存在过的人生,毕竟那些才是自己。经过一系列的线索寻找,有条不紊,过程时而带有惊讶,时而带有遗憾,时而又伴着无奈和落寞。让人失望的不是线索的中断,而是照片上一个个往日的伙伴真真实实彻彻底底地消逝。说回来,那主人公到底是在追寻什么呢?如果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置换角色,我们到底会真正找寻的是什么呢?我们过去的记忆,曾经的自己,还是过去记忆中存在的人?记忆终究是没有了,好歹我们还记得现在,对过去的自己也只能徒留一声叹息;而那些过去记忆中的人一个个从老照片上消失,是何其的彷徨和无奈,连对过去存在的最后一丝证明都没有,也许那时,过去真的是不复存在了吧。
  •     前几天由王小波的《万寿寺》得知了《暗店街》这本书。此书在《万寿寺》中是主角爱不释手并推荐给读者的。带着好奇,抽空读完了这本并不长的大作。仅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就被此书压抑空寂的基调闷的喘不过去,加上这本书有两个叙事层面——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多个叙事角度,令我感到有些晦涩难读。因以上原因,才是在两天之中断断续续分多次读完,不禁有些惭愧。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失忆的人,为了唤醒自己的记忆,使用侦探的侦查方法,按照线索逐步拼凑出自己的人生碎片的故事。只是或许作者也不知道,这个“我”拼凑出的人生,到底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在故事的最后,线索戛然而止,最重要的一个人物竟然在“我”到达的半月前意外溺水而死。这到底是“我”的意外,还是命运的意外,又或者意外本就是命运的常态?我不禁思考,我们这一生,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吗?还是仅仅存活于别人的海滩照片的角落里、遗忘于他人的记忆中?我们像车窗上的冰雾一样,终将散去。 “我”曾说,所有人的存在都不会抹去,只是越来越淡淡到难以捉摸,生命的回声在转角打折、回转,便构成了一个人。他人记忆中的我们到底在我们的生命中占了多大的比重?是一文不值,还是构成了最大意义的自我——我们实际上主要活在了他人的记忆中,也只因为此,我们才得以存活于世的时间长于自我的寿命?假如我失忆了,又应该去哪追寻我自己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提供帮助,利用他们记忆中的碎片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人—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通篇文章,仅仅是提出了许多疑问,却奈何无法自问自答。遗憾之余,也意识到这许多对于生命的疑问就是本书对我最大的赐予。带着疑问在生命中前行。不是让人生更加精彩吗?
  •     有一种人叫海滩人,他们常年在海滩上,和人亲切交谈,出现在数以万计的海滩照片的背景人群中。但是没有人能说出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待在那里。有一天当他们从这些照片上消失了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像是“沙子上的脚印,只能保留几秒钟”,最终消散在世界中,没有身份,没有历史,被时间吞没。你我,不就是海滩人吗?《暗店街》的主人公居依·罗朗就是这样一个海滩人,书的开篇便是“我什么也不是。”八年前他失忆了,被侦探所的于特收留,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居依·罗朗”。八年后于特退休了,他得以有机会去追寻来时的路程。关于“我是谁”?居依·罗朗想要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也跟着他一起去寻找他的来时路,书读到最后,便有了接下来的这张追寻图谱。我跟着罗朗的脚步一起去追寻属于他缥缈的过去。在赴约的过程中,随他一起忍受着担心和害怕,也在见到有可能是居依·罗朗以前的朋友的时候,内心里和他一起忐忑不安。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会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一起起伏不定。但是当书读完的瞬间,我的内心却空空如也。因为我是在追寻答案,追寻一个水落石出的结局,我急于知道居依·罗朗究竟是谁。然而书的结局却没有一个看似明亮的结局。因为这本身它是不以破案为目的的侦探,结果当然是一大堆碎片却构不成一幅完整拼图。也许它的本来面貌便是如此,而我却太在乎有个确定的结局。居依·罗朗是从一张流亡照片中发现自己的,女孩背后的中年男子,后边肩膀被剪裁在照片之外。他认出这个人就是自己。但是照片中的这个男子是谁,拥有这张照片的主人并不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居依·罗朗一直以为自己是霍华德·吕滋。但是后来在霍华德的仆人鲍勃口中才发现自己并不是霍华德,而是一个叫佩德罗的南美人,曾供职于南美多米尔加大使馆。但是关于佩罗德,他同样拥有多重身份,是佩罗德·麦克埃沃依,还是佩罗德·吉米?直到在酒吧与先前认识的朋友相逢,朋友问他:“佩罗德,你究竟是谁?”他自己也只能苦笑着不知道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又拿着照片给以前的朋友看,朋友只认识照片上的佩德罗和他的女友德妮丝,却不认识照片上另外两个一男一女。这让他感到遗憾,“人们的生活显然是互相隔绝的,各自的友人彼此不相识。”他在给于特的信里写道:“直到目前,我觉得一切都那样混乱无序,那样破碎不全···在寻觅的过程中,会突然想起一件事的某些细节,某些片段···总之,也许生活正是如此。”是啊,也许生活正是如此,它本来就是混乱无序,破碎不全的。最后追寻得来的片段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侦探小说得来的水落石出,连柳暗花明都没有。有的仍然是谜一样的存在。正如居依·罗朗自己在追寻过程中的内心独白:“我已经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如今只是在一个周末夜晚和暖空气中游荡的鬼魂。为何要再结已断的纽带,寻觅早已砌死的通道?”虽然存在缥缈,但是人是不会切断与自己过去的纽带的,哪怕混乱不堪,也是要去探寻的,因为探寻的本身也是我们的生活。居依·罗朗穷尽自己的后半生,探寻每一个可能了解自己身份的人,只是为了寻找来时的方向、希望在已逝的时光里捕获线索和片段,拼凑原来的自己。当一切支离破碎的记忆慢慢开始浮现往昔的面貌,他发现自己置身于暗店街上,在夜幕降临时,手里捏着一张小姑娘的照片,一刹那间思绪回到从前。书的结尾,作者写道,黄昏时分,小姑娘随母亲从海滩回家,她无缘无故就哭了,因为她还想再玩一会儿。她走远了,到路口已经拐了弯;我们的一生,不是跟孩子的这种伤心一样,倏忽间消失在冥色中了吗?我们的一生,不是跟孩子的这种伤心一样,倏忽间消失在冥色中了吗···我也不得而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难得的让我觉得挺耐看的外国小说
  •     读完有点累
  •     22nd 这玩意怎么拿的诺奖?
  •     忘了大概剧情。。
  •     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我想也许是因为过去的碎片拼凑出的是现在的自己吧,尽管稍纵即逝。
  •     我不是一个喜欢讨论作者写作技巧和风格的读者,故事本身的意义和内涵才是我更注重的。可惜的是,对于那样的历史,我了解的少之又少。我想,这或许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少年幸福而悲哀的地方。我们没什么往昔可以去探寻,普通又平凡。闭上眼睛,很多画面停留在脑海中。或许是灰白背景里天蓝色的客车,还是茫茫大雾里红色的围巾和驼色大衣......
  •     读的时候也跟做梦似的
  •     小说的叙事方式我很喜欢,和自己的风格比较接近,但是总觉得不够过瘾,太平了。
  •     整部书始终笼罩着一种迷雾般的色彩,别人口中的回忆也都是压抑的,痛苦的。我到底是谁,我是否真的存在过,我一直在寻找的与现在的我真的有关吗?作者极富反思精神,通过对自己的找寻引导读者对个人存在的思考。
  •     走出迷失,寻回自己
  •     我悬疑小说的启蒙,不管是文字造就的生动感,还是故事进行的线索,都让我无法不沉溺,不仅仅是我的思绪还有我的情感。
  •     文章开头描述失去记忆的男人去寻找自身的记忆,令我震撼的时候面那个译者的译文,看完恍然大悟,作者精妙之处就在这里 ,迷宫似的旋转,一切的自身带入,good,但情节不够紧凑,总觉得慢
  •     迷失与追寻
  •     物理课上看书奇快,也许因为没有相似的经历并不能够很好地感同身受。
  •     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甚至与你相关的所有线索、羁绊都被时光消磨地荡然无存时,我们的生命像那孩子的悲伤一样,在转过街角就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不声不响。生者寻找自我过去的回忆尚且如此,大多数平凡人的死去更不过沦为尘土而已,除了当下,对未来又何来所谓意义?
  •     后现代读起来很累,可太好看了。短小的一本,但类似现代化海明威的冰山原理,零星、碎片化的记忆和梦境总能触发更多更强烈的悬念和联想。意境的构造像是文字化的氛围黑。
  •     让我忍不住一遍遍思考,真的非常好
  •     没有抓住意思,只有点零星感觉。
  •     故事本身虚无空灵,吸引人的是蒙太奇式的拼贴、间隙和往事回眸。
  •     想想自己的前十年,再前20年…感觉也已经失忆了…
  •     我们是由万千人所拼凑出来的记忆存在体 依旧是帕特里克式的忧伤 总是给人欧洲阴郁寒冷湿答答的氛围
  •     没看明白主人公究竟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失忆了
  •     人生诸多无奈,总有太多虚无渺茫。地铁上看完这本不厚的书,太累了,不是看书累,是那种迷茫若失让人太累。
  •     迷失,寻而不得,终无所获。反复的寻找自己身份的过程,压抑、还伴有一点怅然若失。读着难过。
  •     非常薄的一本书。 我不断的去寻找自己到底是谁? 拼接记忆的碎片,追溯自己的过去。 然而旅途一路,确是难以言说的抑郁,以及字里行间的无奈和迷茫
  •     这确是我自己的生活呢?还是我潜入了另一个人的生活?
  •     人生是一个个片段,伴随记忆的消逝,生命也终将无影无踪了;——“而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象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地在暮色中消失的吗? ”
  •     战争磨灭了个人的痕迹
  •     二战,巴黎。失忆的我追寻记忆,途中遇到老婆公然与人厮混的落魄钢琴家、疑神疑鬼的知名摄影师等等。我似乎以为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找到了当时流亡中为了一丝过安稳生活的希望冒险穿越边境,受骗躺在雪地与挚爱的女人分离。可是呢,虽然这个时代不再有沙滩人,每个人都容易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我们还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吧,万世沙砾当中一颗。
  •     他寻找自己的过去,找到了一段民族的历史,找到了许多人淹没的强烈情绪,找到了原来隐藏的复杂关系。过去的现实似乎越来越清晰了,可他却唯一没有找到自己。所以,记忆与身份对“自己”来说重要吗?人生转瞬即逝,你的种种不为人道的幽微,历史并不在意。
  •     莫迪亚诺#9# ,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我不由自主地从衣兜里掏出本想给弗雷迪看的我们的照片,其中有盖·奥尔洛夫还是小姑娘时拍的那张。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她在哭泣。从她蹙起的眉毛看可以猜到她在哭。
  •     很薄,看着很累
  •     失去记忆的男人急于寻回自己的身份,通过物证人证脑补“回忆”,煞有其事却不断弄错,闯进了别人的生活。回忆之于人,就是存在的意义吗
  •     感觉不如万寿寺,因为讲述的故事不如万寿寺吸引人,而且总觉得翻译不通顺……有空找找其他译本
  •     第二次读,像是重新读了一遍一样
  •     不怎么读的下去,可能是没有相同时代背景的感同身受,读到一半多的时候想放弃。。
  •     我们跟随着主角在重现历史和寻找记忆之间挣扎,呈现记忆的迷蒙不清和错综复杂,当一个人失去了过去,也就无法再投入未来,然而他所找寻回来的,是自己的生活,还是他者的生活?在已经砌死的通道上行走,走入的最终还是一间昏沉、悲怆、神秘可怖的暗店街。
  •     主人公首先以为自己是A,结果发现是B,找寻记忆的同时串起C、D、E······所有人交织在一起。又都消失不见,我们都是海滩人,沙子只把我们的脚印停留几秒而已。令人陶醉其中的优雅文字。
  •     故事的意图,设计和展开都不出人意料,氛围也较正确,但是阅读触动不深。感觉更类似一个有想法也颇有才艺的文艺青年的作品。青春写沧桑吧。
  •     朦胧遗忘追寻得令人心碎。
  •     莫迪亚诺的作品非常有魅力,而且风格独特,本书披着一个侦探小说的外壳,主角也是个私家侦探助手,要寻回自己的过去,但是最后似乎寻回了,又似乎没寻回,这种感觉很值得细细玩味。
  •     我们都在不知疲倦的寻找自己到底是谁,穷尽一生
  •     南非旅行期间读的 期望太大所以有失望
  •     看似拼命去想起,实则选择性忘记。
  •     喜马拉雅有声书。给好早喂奶瓶的时候正好听一听。前三分之一听了两遍总算坚持下来了,感觉像在浓雾里走,周遭又湿又粘,从情绪上就排斥这部小说。外加有声书中,各种人名如同假面翻飞,中途总有错觉,主角是否就是某个名字,或者是所有这些名字。读完则更是虚无。。。
  •     每个人都是沙子。
  •     黄昏时分,一个小姑娘和母亲从海滩回家。她无缘无故地哭着,她不过想再玩一会儿。她走远了,她已经拐过街角。我们的生命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吗?
  •     三分针对的只是不是很流畅的翻译 但是可以读下去的翻译 并不是让人抓狂无法阅读下去的那种 故事不是很长 碎片式的叙事方法 直到最后揭开了整个故事的谜底 似乎不是为了单纯的找回自我的记忆而寻找 而是为了找寻过去存在过的真实而寻找 当时间流逝 岁月匆匆 过去的事情 我们再去寻找的时候 是否可以找回原本的面貌?整个故事带着淡淡惆怅的基调 但结尾似乎转向希望和阳光
  •     古怪的人,所经之处只留下一团迅即消散的水汽。他们在大多数人 海滩人 即使在生前也不会凝结的蒸汽更有质感。某一天从虚无中突然涌现,闪过几道光又回到虚无中去。阿 这本法国小说我真的不能一点一点看下去了……
  •     没看出来这是推理文啊,你是想到了岛田庄司的螺丝人还是福尔摩斯系列…… 在书店翻完了几本莫迪亚诺(他得诺奖那一年)说不上很喜欢,不过还是很留恋他那种叙事的味道,他的时代人们的交往,人们的相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