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2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08664175
作者:Steven D. Levitt,Stephen J. Dubner
页数:274页

作者简介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把地球撬起。而现在,列维特和都伯纳的这本《魔鬼经济学2》,简直就可以把你的脑袋敲破。不信,你就试试。
《魔鬼经济学2》历经4年时间创作而面世,深入探讨了世间万物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提出的问题不仅更具挑战性,而且更出人意料,它将再次挑战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身体肥胖的女性和牙齿长得难看的女性薪水就低,这是为什么?在高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再进入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导致大多数男女薪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足?……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碰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即使解决了,又不能令自己满意!这是为什么?因为传统思维在作祟,像列维特和都伯纳一样换个思路吧,把传统思维彻底颠覆,你会发现原来麻烦重重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
阅读《魔鬼经济学2》,你会发现,跟随列维特和都伯纳荒诞不经的思维,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头脑风暴,将会是多么酣畅淋漓!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趣味横生的魔鬼经济学   // 比尔·盖茨·IX
写在前面 // XIII
导言 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 // 001
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 // 004
电视把印度女性解救了出来? // 006
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 // 012
还原世界的本来面貌 // 017
独树一帜的经济学 // 022
第一章 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 // 025
全球变暖:经济学家的观点 // 030
你开空调时应该想到的事情 // 034
外部效应的逻辑:从汽车防盗装置到火山爆发 // 037
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 // 042
太阳能电池加剧了全球变暖? // 052
火山爆发与气候变暖 // 055
解决气候变暖:用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向天空吹二氧化硫 // 060
用毯子把地球裹起来 // 064
想阻止气候变暖?用烟囱捅破天吧! // 068
医生最容易违规? // 073
如此预防艾滋病:你根本不可能想到 // 078
第二章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 081
公路交通事故增多:全是“9·11”恐怖袭击惹的祸? // 088
最出色的医生和最差劲的医生有何区别? // 093
想长寿吗?拿个诺贝尔奖吧! // 111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 118
计算一下谁是恐怖分子 // 126
第三章 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 // 129
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 // 134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乐善好施? // 140
交易大厅的欺骗作为 // 150
人真的既慷慨大方又冷酷无情? // 162
第四章 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 // 173
《劳动法》也会损害劳动者 // 181
硝酸铵养活了整个世界? // 184
从捕鲸到石油开采 // 185
没有什么医疗手段比疫苗更简单 // 187
安全带有多安全? // 190
儿童座椅的安全效应 // 195
由飓风想到的 // 205
第五章 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之处? // 213
从中国的缠足习俗到美国的性服务市场 // 216
为什么妓女的收入越来越少? // 224
一星期中妓女哪天挣得最多? // 230
皮条客与房地产经纪人 // 236
女性工资低是因为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够强烈 // 242
从妓女的营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 251
结 语 // 263
致 谢 // 271

内容概要

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D. Levitt)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该奖被称为“小诺贝尔奖”),被誉为“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声誉得到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公认。
列维特198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执教,短短两年时间,列维特就成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
2002年列维特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他还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的编辑和《经济学季刊》(OJE)的编辑。克林顿政府曾经力邀他加入自己的智囊团。小布什总统在大选的时候也把“请到列维特作为犯罪专家”作为拉拢选票的一张王牌。
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 J. Dubner)
获奖作家、记者、电台和电视名人。他放弃了使他几乎成为摇滚巨星的第一个职业,成为了一名作家,曾就职于《纽约时报》,著有《骚动的灵魂》《一个英雄崇拜者的自白》,另著有儿童图书《长两个肚脐眼的男孩》。


 魔鬼经济学2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文/王福重(经济学家)这是一本“耸人听闻”的书。在学界,早就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跨过自己的范围,蚕食其他学科的固有领地,比如政治学、法学和历史学,而且已经有几位,凭此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大有天下学问,莫不是经济学的架势。《魔鬼经济学2》,是经济学攻城略地的最新和最有力的证据。“super”,即超爆,意思是说本书所研究的问题,至少表面看,跟经济学沾不上边。但是,说实话,经济学并非只研究市场、赚钱这等雕虫小技,在更本质的意义上,它关注的是人类的行为,一切行为。包括本书选取的街头妓女、恐怖分子、冷漠的案发现场看客等。照“狡猾的”作者的本意,“超爆”不是关键词,“魔鬼”才是。中国人用“神出鬼没”来形容神奇的人和事。看了本书,如果你认为经济学就是这样神乎其技,作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魔鬼经济学的第一层意思是,言人之不敢言。别人避之犹嫌不及的,我也敢蹚浑水。比如观察街头妓女,分析她们的卖淫方式、定价方法,就必须有“魔鬼”的胆量。魔鬼的第二层意思是,事情的背后都有经济学这个“魔鬼”在作祟。第三层意思是“鬼点子”。比如气候变暖,似乎已成定局,令全世界头疼,但是,在作者看来,它也有简单至极而且“经济”的解决方法。在第1章里,“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桶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讨论的是外部性问题。当下最时髦的话题,是全球变暖。显然,作者对是否真的变暖,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一种“有毒物质”,以及变暖的前景是否真如媒体和一些科学家渲染得那样可怕,持相当冷静和怀疑的态度。实际上,变暖并非言之凿凿,最近几年,全球气候是变冷的。世界末日,不过是唯恐天下不乱的鼓噪。假如全球变暖是真的威胁,这种外部性的解决需要的是全球的协同合作,但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的碳排放大国,似乎占有道德上的优势,这种协同是不可能的。哥本哈根大会的无果而终,就是不合作的结果。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少用化石燃料,比如开新能源汽车,过低碳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新道德和新光荣。本书作者说这是美国前总统戈尔(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方法。这种改变,即使能成功,也是杯水车薪。二氧化碳的半衰期是100年,现存的二氧化碳将存在几个世纪。更重要的是,戈尔的思路有逻辑缺陷,因为人类并非不知道如何避免破坏环境,而是不想这么做,因为成本太高(经济原因)。再说,也缺乏激励,没有激励,仅仅是教育,自利的人们怎么会真的采取行动? 但是,如果全球温度真的上升,办法并不是没有,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令人咋舌的“布迪科的毯子”计划,也就是“皮纳图博火山”(火山爆发能让地球变冷)办法,仅仅需要2.5亿美元!科学的实验证明,这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这个法子不行,还有两个替代的办法:“上天的烟囱”,以及“雾气腾腾的镜子”。这些简单的办法,听起来如天方夜谭,这也是作者所说的“魔鬼”。第2章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围绕恐怖袭击事件展开,说的是信息经济学,也就是信息不对称下,人们应该如何行为。人的行为,哪怕是荒诞、极端的行为,都严格遵循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从这个原则出发,可以发现事情的本质,包括寻找谁是自杀炸弹。诚如作者所言,先天的东西,不是恐怖分子之所以成为恐怖分子的东西。恐怖分子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出生于贫困家庭,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相反,恐怖分子一般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受到相对良好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恐怖分子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是相当“有理想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恐怖活动的代价,首先是造成人心惶惶,担心会遭到再次袭击。不过,统计数据表明,人遭到再次袭击的可能性,仅仅是自杀或者他杀的1/575,或者说更大的危害是经济上的。比如,“9•11”恐怖事件后,美国除了两场耗资数千亿美元的战争外,还加强了安保措施。以机场安检为例,假如每人需增加1分钟的安检,美国航空流量每年有5.6亿人次之巨,就是一笔不小的经济代价。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依靠传统手段收集病人信息异常困难。所以,医生的可用时间,60%用于收集信息,纯粹诊病时间不过15%。所以,开发能够收集病人信息的系统,是“9•11” 恐怖事件后的一大发明。这个发明,除了疾病诊断,还可以预防恐怖主义。与医生了解病人类似,患者也想了解医生的水平。根据治疗效果或者其他看似更实在的标准,往往是很不靠谱的,但是有些基本信息却更加要紧,更加可靠。比如,是否毕业于一流医学院,是否在出色的医院实习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招聘单位总是对一流大学毕业生青睐有加,因为文凭可以有效地识别求职者的水平。但是,作者的出色工作不在于此,而在于他们认为,决定患者在急诊室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否存活的因素之一是其收入水平(贫穷患者比富裕患者的死亡率要高很多)。而统计也表明,购买了养老金的群体,活得更长;遗产税的征收时点和存废,也影响寿命的长短。一个很有趣的疑惑是:为什么化疗效果实际上很小,医生还是不遗余力地推荐?原来,医生可以因此赚更多的钱,也会得到政府更多的研究资助。对于反恐,最重要的恐怕是,迅速找到恐怖分子的所在。有多种办法,而且已经付诸实践。比如,搜集人力情报、监听电子通信、追踪跨国资金走向——也就是为恐怖活动融资的行为。遗憾的是,所有这些都几乎毫无斩获。这个发现似乎让事情柳暗花明:潜在的恐怖分子不购买人身险。因为保险公司不会为自杀者支付保险金,这个特征正好可以用于识别恐怖分子。令人兴奋的是,实际上,根据这个提示,在一长串可疑名单中确定恐怖分子,变得相对容易,这个工作已经卓有成效!第3章“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说的是经济学的新分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近几年颇为流行,大有撼动传统经济学的架势,特别是,有数位经济学家(也许不是)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找到的突破口,是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每个人都是利己而非利他的)。《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一个妇女受到连续袭击,而38个邻居眼睁睁看着她被杀,却无动于衷。人们不是有利他主义的倾向吗?比如我们熟悉的好人好事,母亲为儿子捐肾,比如“最后通牒”模型中,当事人给予对方的善意。但是,当此危难时刻,人们的冷漠毫无利他的影子,到底哪个才是人性的真实写照?本书作者之一的史蒂文•列维特,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荣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这个奖被认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某种前奏。史蒂文把“最后通牒”试验进行变种,以便更接近现实世界,发现其结果与之前大相径庭,人们表现出的不再是利他,而依然是“利己主义”的倾向。道理在于:由于存在“选择性偏差”,以及在“认真观察环境”下,参与实验的人会“主动”地配合实验者,因此那些“标准的实验室实验”结论是很不靠谱的,所谓的利他行为是一种纯粹的乐观想象。而各种捐献的目的也并不那么单纯,背后或多或少都藏着利己的动机,或者说是伪装之下的利他主义。自愿捐肾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多,很多病人在等待中离世了。以至于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都支持成立一个受到良好监管的人体器官市场。很明显,这样的市场可以拯救很多人,但是存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巨大风险。后来的调查证实,《纽约时报》的报道过于夸大其词,当时有人阻吓罪犯,也有人报警,是一个很普通的案件。但是,更重要的是,即使有人做壁上观,也不是不可理喻的。人就是有利己和利人的两面性。危险的是夸大利他,而贬损利己(关于利己的好处,传统经济学已经说得太多)。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更普遍,更有说服力。行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却很值得怀疑。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人做了严格区分,而墨子却非同凡响地说“义者,利也”,终结了这个无意义的争论,即所有的人都是“小人”。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更是大胆道出了人性自利的本质。第4章“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说的是市场而非政府才是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部门。最好的办法是那些成本低廉且简单的办法,不过它们经常受到指责和怀疑。匪夷所思的是,出于好意实施的法律,总会产生有违初衷的结果。比如,中国的《劳动合同法》,最终造成了更多非熟练工人的失业,这叫“非预期后果法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治病的医生,为救死扶伤开展的解剖实验,导致了成千上万的人丢命。历史并非简单重合: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是用极其简单的方法解决的。例如,1950年后的50年,世界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原因居然是硝酸铵化肥的发明和使用。硝酸铵让人类可以依靠动物和水果作为食物。作为能源和动力,跟成本高昂的鲸油相比,石油是一种便宜、便捷得多的能源和动力。脊髓灰质炎是可怕的疾病,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和健康,包括伟大的罗斯福总统(39岁时罹患此病)。在众多的抵抗方法中,疫苗是最出色的。固然,研发疫苗十分困难,但是从治疗方式和所需费用来说,疫苗是极其简单和低廉的。心脏病人死亡率的下降,居然不是看似高超的搭桥手术以及昂贵药物,而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阿司匹林的功劳。说到交通事故死亡率的下降,必须感谢美国越战时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是这个古板的统计学家首先提出配置安全带的。安全带极大地降低了汽车事故的死亡率,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这个办法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来避免生命的悲剧。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中国司机和乘客对安全带抱着抵触的态度!飓风是美国人的噩梦之一。为了减轻飓风的破坏力,各种办法想尽,但效果不佳。但有人想出一个:在海中投放大量带裙摆的轮胎!这个人,是微软的前首席技术官、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的学生梅尔沃德。最妙的是,它简单,花费也出奇的少。一个著名的案例是:第一批去澳洲的人,是坐船去非洲的奴隶。开始的时候,资本家是按上船人数给人贩子钱。结果发现,上了船,能到澳洲的奴隶,所剩无几。在进行了各种技术改进(例如增加水供应、保安措施、医疗人员等)无明显效果后,一个极简单的想法彻底扭转了局面:按照下船人数给钱。这是从人的自利性出发的举措,自然奏效。相信市场,相信人们从经济成本–收益比较出发做出的选择更有力,是本章的重点。在第5章里,“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之处?”在卫道士看来,题目很有些轻佻。但是,要说的主题却是严肃的劳动力市场如何运行,而即使是看似不耻的卖淫行为也得遵循经济学原理。女人难找工作,收入比男人低,但不能因此就说社会歧视女性。男女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在经济上也存在差异,是有其合理之处的。女人更顾家,于是有限的精力被分散了,降低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时间;女人的生理特点也不容忽视。所以,在某些劳动力市场上,包括WNBA教练,鲜有女性。但卖淫这个特殊场合,却完全相反,女性一统天下。男人们好像越来越花心。这不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男人还是那些男人,不同的是,过去卖淫市场小,价格高,光顾的男人就少,没法不忠诚。但是,卖淫市场迅速发展(部分是因为女性收入低),卖淫者间竞争加剧,促使价格下降,男人可以获得更低价的性服务,性道德因此败坏。购买卖淫服务,满足了生理欲望,更有经济上的好处:不必承担怀孕的成本、承诺结婚的成本等。卖方肯定想要高价。如果能降低竞争,街头妓女的服务价格就可以提高,但是妓女没有权力攻击同业竞争者,控告别人,或者争取立法,对外来者征收“关税”。但是,她们有别的办法。街头妓女可以实行“价格歧视”,看人下菜碟,比如黑人低价,白人多要。可以单干,也可以找人看场子,这就形成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可以专门跟警察打交道,搞定警察,驱赶竞争者,双方是互利关系,而且考核代理人是否尽心是相当容易的。代理人的出现,促成了稳定的“市场环境”,增加了妓女的收入。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常发生代理人违背委托人的行为,比如企业投资亏损巨大,而总经理却享受高得离谱的年薪,就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一章的名字中有“圣诞老人”,可是压根儿就没说圣诞老人的事。因为圣诞老人的行为模式跟街头妓女是完全一样的,虽然写起来更体面,但是本书作者却不屑于这种体面,他们更热衷于描写魔鬼。不要以为说妓女的行为就是噱头,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经济学不是好人的学问,也不是坏人的学问,而是关乎一切人的学问。无论是体面的工作、严肃的行为,还是难以启齿的活动,在经济学家看来,都没什么区别,经济学都可以检验、审视它们,廓清背后的决定因素。结语 “猴子也是人”陈述的一个观点是:无论是食色性也,还是喜欢搭便车、推卸责任,抑或成为恐怖分子,猴子与人毫无二致。经济学这个魔鬼,也附在猴子的身体里。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不但研究人,也研究动物,“帝国主义”又向外扩张了。这本书,在形式上,也许有些耸人听闻,甚至哗众取宠,但是如果认真读下来,就会发现作者的写作态度严谨而科学。他们总是依据第一手素材,不厌其烦地利用原始数据,以及可靠当事人,特别是始作俑者的陈述,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小心地运用逻辑推演自己的结论。特别注重运用统计方法,而非传统道德或者政治来分析问题,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我们能从书中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亲身实验、与街头妓女的亲密接触等,洞见作者的辛苦和认真。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作用,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一个经济学的“魔鬼”潜伏着呢。
  •     本书主题思想:表面一件小事,引发诱因,造成一些列行为模式改变。颠覆传统的思想:1、交通问题:马车和汽车的作用异曲同工,都是当时经济大发展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都造成社会问题,都有环境污染,汽车是马车替代品,什么又是汽车替代品,过度担忧环境污染是没有必要的,总有新的方案会代替旧的方案。2、外部效应:实施一种行为,其他人被迫为此行为付出代价,叫外部效应,分正负两方面。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做出的保护措施,伤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就是自我利益的经典案例,比如防盗装了CLUB锁。3、因人而异的效果:没名气的人,以低成本解决一件棘手难题,不被认可;名人用高成本,费时未必能解决难题的过程,已获得众人拥护。在选取样本事,尽可能剥离复杂因素和变量。4、决定薪酬的原因:除了供求关系,还有工作难度、工作不适程度、适合做这份工作的人数等。5、价格歧视:实施价格歧视时,要做到无转卖可能性、可实施的对象清晰可辨。6、样本选取:将现实固有的复杂因素剥离,尽可能公平评估试验7、学会思考不同事情的共性:街头妓女和圣诞老人都是利用特地时间的需求猛增带来短期机遇赚外快。陪同女郎和企业家的共性:找到合适销售渠道,去掉中间商使成本最低、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发现对方优点、质量控制(坚持理念和逆向思维),根据供求市场灵活掌握价格歧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了大概4个月这本,到后面已经忘了前面讲的啥了Orz。但是还是挺不错的,从很多平时想不到的角度讨论问题。
  •     好像讨论了很多 又觉得什么都没说
  •     这真是跑题跑到没边儿…各章节目录有标题党嫌疑,不知道原著是不是也这么惊世骇俗,文案风好浓重。不知道是主题还是行文,总觉得没有第一册那么好看了,而且以考察各类结论可靠性为目的的一本书,驳斥一些常识,理应相当严谨,可读完之后感觉很粗暴,是想把观点拉向另一个极端,这种感受在第三章初尤其明显,把看电视作为单独变量剥离的方法也太经不起推敲了,至少我觉得作者所提出的所有方法,都注定没有办法排除年龄问题、发展阶段问题、经济条件问题等等。这仅是一例,或许我只是没法适应这种大吹大擂的标题吧,这也是个难题,怎么用一本书的篇幅,来罗列有利于你理论的证据,此外也让读者无可怀疑,他处不是你有意回避。
  •     巴斯夏在《看见的和看不见的》文章里说,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会产生不止一种效果,而是会带来系列后果。世界以什么理想方式运行,和实际如何运行是两回事,重要的是在思考中保持对话与交流状态,而非下定义下结论,至于外部性问题,博弈问题、或者堕胎对犯罪率的影响都是具体的应用。
  •     说了自己没主题以后真的真的就更加没有主题了。但是独裁博弈最通博弈利他主义密切观察行为导致实验室结论失真这一节简直不能再精彩。
  •     哈哈哈
  •     2的阅读体验明显好于1。将这套书作为材料阅读,还是很不错的。
  •     感觉读起来很畅快,但是感觉哗众取宠东西更多,真材实料不多……
  •     一个妓女提高价格后,赚的钱更多了,客户数不变,但是性交的时间却变少了。
  •     蹭书的 早上吃一餐,中午开始看书到4点。
  •     有趣味的经济学,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     例子还是挺有趣的,依然没有主题啊…
  •     观点不错。
  •     可读性不高
  •     刻意自觉的练习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设定具体目标;立即获得反馈;既要专心提高技能,又要注重结果。传统反恐行动主要有三种方式:搜集情报、监听电子通信以及追踪跨国资金走向。
  •     依然延续第一本标题党的风格 但干货依然有趣(虽然偶尔会偏离主题)作者的功底在于不管扯多远最后都能看似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般地把话题引回来 作个挺在理的总结
  •     跑火车文章集锦,特别贴市场经济的感觉,实际参考意义的万能观点
  •     感觉比第一本还好一点呢,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只是探讨,没有答案。
  •     继续剧透:电视让印度女性地位提高,同事也提高了青少年犯罪率。 印度安全套避孕失败率高是因为标准的安全套的尺寸对于印度男性来说太大了。 百货店圣诞老人和妓女的共同点都是节假日生意好…还有最后的关于狗子的结束语。这本比上本更搞笑
  •     用数据进行的科学理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合理的观察世界的方法
  •     前作的延续。赞。
  •     趣味性在走低。
  •     读完。以事实来阐述,是本套书鲜明的特点。较之第一本,本册的实验更多,尤其是利他主义的实验和僧帽猴货币交易的两个实验尤为令人印象深刻。此套书必然是大众读物,非学术论著,没有深奥的理论术语和复杂的推演过程。但是它能让人学会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
  •     感觉翻译有点不通且奇怪
  •      有点名过其实了。看来现在的书托还真是多。看了好几本老罗推荐的书了。没几本靠谱的,也不知道是自己的格局不够还是9文化素养不高。有没有同感的呢。 文章中的只言片句有一点点用处。比如医生不洗手的危害,让我突然发现我们的实验室需要洗澡才能进入。但就连我自己有时候也不认真。原来是人之常情
  •     消遣类经济读物
  •     用数据 研究 看问题 这种书有能力还是读原版比较好 翻译过来总归感觉小别扭
  •     得到app王总推荐,不得不听
  •     2017年第23本。热热闹闹地读了一堆例子。有与工作相关的关于疫苗和儿童安全座椅的表述与数据,有在心理学领域最爱被引用的纽约38位居民目睹凶案不报警的另类解读,最后结语中关于猴子经济学的实验非常有趣。
  •     有趣
  •     水
  •     没有第一本好看,但也有挺多启发性的发现
  •     没有第1部Freaknomonics的那种令人惊奇感:“喔,原来可以这样”。读起来内容也略拖沓,啰嗦半天才讲到实质性东西。面对很多问题,我们总容易受到思维惯性的限制,习惯于套用各种公式、定理、结论来解决问题,所以书本最后索性没有给大家归纳出什么结论,只是告诉大家要变革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其实所谓的“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就是“去熟悉化”,有些东西总是让我们视而不见,就是因为我们太过熟悉他们了,很简单,转个思路即可,当然是要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发散思维。
  •     承认自己无知,放下负担,思考简单的小问题,不畏惧明显,不被教条思维限制,关注人在不同框架和情形下的反应
  •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致力于大数据研究的书吗?
  •     用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去解释很多现象的原因,的确不同于一般。
  •     比之于第一本要差很多,表述太牵强。但是仍然指向一个核心,人不是天使,人心的幽暗会在群体的经济行为中或隐或现。认知能力的升维,最重要的在于洞察其中的关窍,长袖善舞。
  •     书末尾关于猴子使用货币的实验非常有意思
  •     依然不觉得有多好,有种为了证明而证明的感觉。标题党太严重了,我得缓缓再看下面两本了
  •     逐渐有点审美疲劳 第一章完全在说理 哪有数据分析 最后一章还行
  •     有意思,喜欢这种打破固有思维的书
  •     封面是全书最有理有据的地方
  •     史蒂芬根本停不下来的大脑洞。
  •     虽然缺乏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令人感觉略有不爽,但真是干货满满,量大料猛,绝对值得一读!
  •     严谨的颠覆了“理所应当”
  •     就...本来以为是普通的鸡汤or普及类。其实是知乎有趣问答的前传嘛!看别人如何颠覆思维,不明觉厉,但即使看再多,自己的思维依然难以颠覆......想想也是心酸
  •     颠覆人们惯性思维和通常认知,有趣是我对它的最高评价。
  •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揭示人类活动的经济依据 直接证明了皮条客的存在对于妓女的经济来源以及安全的必要性 666
  •     有多少人是听了老罗之后来看的
  •     温故而知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