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篝火》书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44734981
作者:(意)切萨雷·帕韦塞
页数:244页

我们寻找的,正是昔日童年时的自己。

叶落归根的思想是漂流在故乡之上,还是深埋热情的故土?异乡的人儿,我希望你回归。需要一个家乡,即使只是为了那种想要离开它的爱好。一个家乡意味着你不是单独的,意味着你知道在人群中,在树林里,在土地里,有某种你自己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当你不在这里时,也一直在等待着你。——《月亮与篝火》

葡萄的眷恋

我曾经有许多这样的经历,很期待一本未曾译成中文的书,在这种期待成为一种哀怨之时,期待中的书被译介过来了;于是第一时间买回来读,可刚读了一部分,就很失望,完全对应不了自己那么久以来的期待,科塔萨尔和奥内蒂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在这么多的期待当中也有例外的,例如伯恩哈德,他完全对应了我的期待;帕韦泽的《月亮与篝火》也是我期待了很久的一本小说,想当初,自己翻译帕韦泽的诗集也是出于一种愤慨,这么重要的作家竟然没有译成中文。不过,当我读完《月亮与篝火》时,我很庆幸读到这么好的小说,它对得起我的期待,他对得起这么诗意的名字。小说讲述了一个从小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的私生子“鳗鱼”,被养父收养,从小梦想着闯荡世界,可当后来去了美国后,却发现那里的生活并不像自己童年所梦想的那样,而当年所憎恨的生活,却是如今最怀念的,于是有了一次返乡之旅。整部小说以跳跃式的叙述手法描写了主人公“鳗鱼”的一次充满感伤的还乡之旅,也可以说小说是帕韦泽所谓精神自传,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和鳗鱼在美国经历了几任女友,帕韦泽也有一个美国女友,而且还是个好莱钨演员,他很爱她,可她只是玩玩。写《月亮与篝火》的时候,帕韦泽刚刚和她分手,写小说的目的也很简单,希望能够借助小说的成功挽回失去的恋人,小说出版后果然很成功,第二年就获得斯特雷加奖,可失去的恋人却无法挽回,这也最终促使他走向极端。于是在小说中,帕韦泽塑造了一个不爱女人的鳗鱼,他只是和她们睡觉。如果要问他爱什么,他爱的是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人们,狗,植物,空气和水,爱这片土地上仰望看到的月亮,爱这片土地上点燃的一堆篝火。是这些组成了他的眷恋。鳗鱼回到家乡,养父一家全都不在了。养母早在自己出国以前就死了,两个姐姐嫁人以后,也都在不幸的婚姻中死去,看到这个的时候,我有些疑惑,整篇小说中谈到许多婚姻,可没有一个幸福的,也许婚姻本来就不幸福的,可那么多落下悲惨下场的婚姻也太频繁了吧。女人不是病死,就是被自己的丈夫杀死,而这些都是在帕韦泽那既冷静又充满的诗意的句子描述出来的。生活在这些乡间的男人,也和我国的农村人民一样,打老婆,打孩子,为什么,书中点出问题所在就是致命的贫困,是“没有出路的生活带来的愤怒。”葡萄意味着幸福生活。如果在未熟的葡萄是酸的,等待葡萄成熟的过程,也是等待幸福生活的过程,只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在整篇小说葡萄园总是被一再提起,男女在葡萄园偷情,流浪者在葡萄园憩息,游击队员潜藏在葡萄园,甚至绝望的农民在葡萄园上吊,在这里,葡萄园不仅幻化成人们的乐园,它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的见证。小说不断借助农民之口表达作者自己对社会的谴责,“首先必须是政府烧掉钱和所有保护钱的人……是钱,总是钱,有钱或没有钱,只要它们存在,任何人都不会得救。”鳗鱼在少年钦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甚至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在钦托身上,他说:“如果你父亲让你来,我让人教你一门手艺。”这在某种程度也预示了后来的不幸,意大利的农民和中国农民一样,总是不停生啊生,可关于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是从来不怎么关心的,他们不会关心将来的长大的孩子万一成为法西斯的炮灰怎么办,他们不在意这个,他们只是生而已。整本小说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也注定了帕韦泽本人的命运。书中的那个杀了自己的岳母和妻子的男人,在追杀自己的儿子未成后自杀。他想杀了自己的全家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原因:活着太痛苦,还是死了自在。最终小儿子逃到鳗鱼身边,鳗鱼把他交给自己的好哥们,这个孩子,一生都会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下。正如经历了二战的意大利,他们既不是失败者也不是胜利者,墨索里尼的存在让他们耻辱,而游击队员的存在好像又让他们站在反法西斯的一边,可他们既不能象德国那样悔罪,也不能象英法那样享受胜利。意大利的身份太尴尬了。年轻人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去离家乡更远的地方,“我想要去更远的地方……我需要去一个地方……我希望它是遥远的,希望我家乡任何人都没有到过那里。”总是不做太多的停留。又会去另一个离家更远的地方,他之所以这样做,好像是为了战胜自己的那种厌倦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契合了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的主题。主人公鳗鱼私生子的身份,曾经在童年备受困扰,可是在经历一番在世界各地的闯荡之后,才明白这世上所有的人都是私生子。帕韦泽在小说中继续他在诗中未完成的主题,或者说他的小说是扩大版的添加了更多细节的诗,他的诗被评论家称为小说诗,他的小说也可以被认为是诗小说。和奈瓦尔,格拉克的诗意小说不同的是,帕韦泽的诗小说更多是一种现代诗,充满了隐喻,许多情感是隐藏在文字下面,这一点深刻地体现出他的翻译工作对他的写作的影响。作为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作家的意大利语译者。或多或少地受着这方面的影响,甚至在译介美国诗人马斯特斯的过程,他本人的诗就受马斯特斯的影响很深。马斯特斯的代表作《匙河集》很像是安德森《小城畸人》的诗歌版。帕韦泽的这本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很符合生态主义文学观点,一个人年轻时向往城市里的生活,到了中年,却想返回农村,想过那种在泥水里打滚的生活。在几年前发表的另一篇中篇小说《山上的房子》中他也表达着这样的情景:一个知识分子厌倦城市的生活,回到乡村找寻童年的感觉。可以说这也是贯穿于帕韦泽所有小说的一个恒久的主题。和同样描写意大利农村题材的代表小说——西龙尼的《酒和面包》不同,《月亮与篝火》是一种现代诗的语言,很多隐讳和省略,而西龙尼则更多的是在用曼佐尼式的语言在写作。读这本关于农村题材的小说会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农村题材的小说可以这样写,不必象某些中国作家老是写一些老光棍看着小寡妇雪白的奶子流下了哈喇子或公公上了儿媳妇的床之类的东西。整本小说用字很节俭,可见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影响,许多意涵都在文字以外,靠读者的想象去填补。

真的非常不错

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真的非常不错,推荐!

“你持有那空虚的本质”

一位中年人的回忆与一位年轻作者的追寻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午后收到《月亮与篝火》,躺在明亮阳光里开始阅读,直到夜色上升,冬夜的月亮上升。合上书,抬眼看到窗外夜空,因为白昼的风,月亮好像一枚被勤勉擦洗过的银戒指,散发雪白明亮的银色光泽。这样一个冬季的夜晚多么美!可是,帕韦塞的故事里,虽然充盈诗意,可是数次我想放下它——我怕被他摇撼,好似山风摇撼一棵橡树,但不是萨福似的热情,而是生存,那空虚的本质。帕韦塞好像萨沙·斯坦尼西奇一样,讲述了一段归乡与寻找的历程。但是,或许因为萨沙·斯坦尼西奇是年轻的,这位出身于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维斯格拉德市、14岁时移居德国海德堡的作家讲述那段归乡旅程时只有二十六岁,所以虽然童年的欢欣、戏谑、纯真的信仰消逝了,经历波黑战争的摧折,家乡的一切物是人非,但是那位归乡的年轻人依然可以躺进磅礴的大雨里呼唤,“我在这里!”——“我躺在属于自己的德里纳河里。”——一条由幻想与青春所开掘的无限可能性的河流。我能够说,这是属于年轻的灵魂的幸运吗?然而,如果你是一位四十岁的中年人,你已经经历了太久的旅行。这场旅行甚至在你还是个孩子时,在你看着云和银河时就已经开始了。如今,你已经从家乡远离,从童年的原初之地远离,几乎已经整整有了四十年的时间,你还会相信什么?你还会相信什么能够让你扎根?——“我”遇到了那位老人,一位贫穷的骑士。他对“我”说,“您“,”不知道在这一带地方没有一块地生活是什么东西。您,您死去的家人在哪里?“”我“说我不知道,老人沉默,继而觉得有趣,并且感到惊讶而摇摇头。老人已经快要失去了一切,最后一块拥有自己姓氏的土地——葡萄园。但是,孤独的老人在芦竹林后面种树,他希望在这里,“在山丘的顶上”,为离世的孩子保留一块童年之地——因为,”土地是他的,因为他喜欢,它自由而野性,就像他是个孩子时的那个公园……“但是,这只是一个想法。一位曾经进入过世界、而后重新回来的人,并没有能够在家乡扎下根,而让生命的根系健旺生长、蓬勃盛大。”我“对他说,”在过去的农村“,”都需要一块这样的地,被不耕种地放着……但是葡萄园要耕作的。“贫瘠压榨着在这里的所有人。“我”要远离这里。但是,带着新大陆的财富,“我”依然满世界流离,没有一处有家的感觉。即便“我”生一个儿子,他依然是无所归依的、没有祖先、没有遗存可以供奉的私生子。相比之下,能够坐在巴黎国家图书馆里的那位年轻人是多么可羡,他拥有一位靠祖先与回忆而写作的诗人,他自己也有着悠久的世系与传承——仅仅凭着这个,这位流浪在巴黎的年轻人就不至于迷失在虚无的顶端——那上面,他还拥有一位尚未降临的上帝。(参见《马尔特手记》)而帕韦塞的“我”,走遍整个世界,再次回到家乡,他所发现的却是一个空虚的本质,“从所有的一切,从莫拉,从我们这些人的那种生活里,留下了什么东西?”——“许多年里,对于我来说,晚上椴树的一阵香气就足够了,我感到自己是另一个人,感到自己真的是我自己,我根本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但是,那些少年夜晚的香气,那些紫色、灰色裙衫上的花朵,如今又在哪里呢?那位少女,因为女孩子气的过多热情,曾经把棕色头发的脑袋靠在为她驾驭马车的仆人“我”的肩上。可是,她被轻浮地攫取,死于不名誉的厮混与流产。另一位,则无奈嫁给一位不爱她的丈夫,被贫穷与殴打虐待。最美的一位,依然被女孩子的热情驱使,谁对她好,就跟谁在一起、在一边,无论是法西斯党还是游击队。于是,这个任情使性、用另一种方式游离过去农村家乡生活与当前意识形态对立的女孩子,终于被游击队员处死。她的美即便是死后依然会令许多人垂涎,于是,人们采集葡萄枝蔓,燃起篝火,她成了灰。“第二年这里还有痕迹,就像是一堆篝火的底子。”——可是,二十年后来,当“我”这一代逝去,谁还记得这些灰,这些无数月头升起又降落所留下的痕迹?帕韦塞握住那空虚的本质,我几乎感觉到他的沉默中的泣不成声。如果焚烧与篝火真能带来净化与重生,那么就让古老的祭祀歌谣再次唱起吧:“我需要林中的树木。请赐葡萄美酒,勿给酸乳,让伐木人心满意足。”因为,“据说这些的人牲愈多,土地获得的增产力就愈大。”(参见《金枝》)因为这空虚的土地与生存,帕韦塞献出了自己当作人祭(参见《为什么读经典》)。


 月亮与篝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