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病,天知否》章节试读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108043160
作者:陈徒手
页数:516页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人证与史证 - 人证与史证

前几年热心革命的作家光荣伟大,过几年只有遗老遗少醉鬼性变态才吃的开;前几年三代贫农才吃的开,过几年却纷纷透露自己正是没落贵族的儿女,哪怕他的爹妈的唯一高贵证据是吸过一口鸦片。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页

有作家说:史书除人名是真,别的都是假的;小说除人名是假,别的都是真的。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赵树理可真是固执的山西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傻瓜”,62年的农业发言是“天鹅绝唱”,也要了他的命。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139页 -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他回家后带着微笑,但说话非常凄凉:“他们不晓得我有用,我是有用的,我会写单弦、快板,当天晚上就能排——你看我多有用啊……”
【泪目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68页

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是郭小川他们散步聊天的地方,是他们海阔天空、思想云游的场所。在禁锢的年代里,这是唯一耽于幻想、排解忧愁的天地,是他们心胸暂时得以开放、与蓝天河流相融的自由时刻。一切归于宁静,一切系于平淡,一切又难于释怀,一切怯于安身。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20页

1964年现代戏很火,请示王昆仑后,就说曲社停止活动,散了吧。散伙那天,康生原定要来,临时有去天津,派人送信来。俞先生念了康生的信,大意是:昆曲既然不行,结束就结束吧。说得很婉转,伤感。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204页

看到有人被正式立案批判,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然后,心情轻松地参加批斗别人的会议,发言比上级定下的调子更为严厉,更为尖锐,力争显出自己的战斗倾向。这是政治运动的惯例,谁也无法拜托这种“游戏规则”和“游戏心情”。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5页

60年代初,龙潜来当馆长。他在中山大学批陈寅恪,遭到上面批评。原因是毛主席到苏联去,斯大林问到陈寅恪的情况。主席回来后打听,总理批评了龙潜,龙潜被调离中大。他这回接受教训,就不太搞整人这些事。所以他尽管跟沈先生有距离,但对他还算不错。龙潜变得随便,爱开玩笑,喜欢给人写字。有一次还给沈先生和我们出谜语,谜底竟是“想断狗肠”四个字。相比其他领导,龙潜还算好接触。可听说他在南方整人厉害,被总理批评过。(同事李之檀1998年5月5日口述)
破堪玩味。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善哉 (林斤澜) - 善哉 (林斤澜)

史家与作家,又有“英雄所见”“大略不同”。史家以为史无“如果”,不能“想象”。也有竟把“虚构”与“戏说”一同挨“嗤”。有作家说:史书除人名是真,别的都是假的;小说除人名是假,别的都是真的。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216页

生活就是存留一堆遗憾,让你在过后的日子慢慢咀嚼,一直想到尽头。命运的手掌来回拨弄,我们只能身不由己,无奈地唱起无奈歌。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23页

笔者在俞平伯二女儿家中,看到俞平伯最后几年在台历、纸片上顺手写下的不少随感,如"卫青不败因天幸,李广无功为数奇。两句切我生平。一九八九年试笔"、"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心静自然凉。丁卯十月四日记"、"梦见横额'如归室'。己巳夏五月"、"人心似水,民动为烟"等等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477页

这就是我们两代人的真实心境,中间相连着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的岁月,那种能够深入骨髓的东西依然咋悄悄地发酵。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岁月造化,人陷在残酷的政治运动中所面临的思想困境和性格悲剧,没法躲闪,难于派遣,这一点在浩然身上体现得十分鲜明,他是那个年代最具标本性的人物之一。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31页

运动初期形成人人被整、人人过关的局面,平民起来斗争的角色让不少人感念,原本大权在手、缺乏监督的政治体制下一批有民愤的、说一不二的当权者别整倒,防修反修的理论实际上从民众的角度很容易被理解、掌握。“文革”爆发之前存在如此之多的政治弊端、在体制内根本无法解决,这也成了民众积极投入斗争、解决国家大事的催化剂之一。在政治表达不畅的渠道下,在不满积压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很自然渴望政治运动,向往那种摧枯拉朽的神奇力量。在某种意义说,“文革”的发生,是以一定的民心做基础的,是一种一触即发的系统工程。
在这样循环的机制下,人的愤怒容易被转移,疑惑很快被抵消,不快渐渐被化解,往往又以感恩戴德的心情来对待运动,以虔诚和绝对信赖的情感对待最高指示,以伟大领袖的旨意和中央文件精神作为大脑的全部零件。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120页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越级到人艺开党组会,批得很严厉:焦菊隐的斯坦尼是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教条主义。山尊、田冲、是之、绣文等同志,你们学的斯坦尼有没有教条主义?生产上我们很先进,比如白薯一亩地产五十万斤,本身就有很大的浪漫主义。唯独艺术上我们还像乌龟一样在爬。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66页

这里现在建有学生培训基地,每年天津市区一万多名中学生来此劳动。我们有趣地看到,学生们留下了黑板报,大标题就叫“团泊洼的秋天”。与郭小川那首著名的同题诗歌不同的是,学生们流露的是对郊区农居生活的新鲜感和活泼天性,文字充满了稚气。少小的学生早已不解当年诗人秋天的忧愁滋味,也许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那个年代还有这样一首凝重、深沉的诗作。
要理解这首诗很难,诗里既有那个岁月里左的主题痕迹,又有贯穿郭小川一生的战斗豪情。然而郭小川在其中暗藏着反思的私人话语,有着不能示人的内心躁动,有着与当年格格不入的一丝丝反叛情绪,再加上颇具匠心的创作技巧,使人们后来读到后产生一种本能的震颤。有了这样的“地下”文学作品,才使我们如履薄冰地经历大动乱之后寻觅到活下来的纪念依据,才使我们空荡荡的心灵世界有了一点点可怜的着落地,才能在那样暮气沉沉的年代留下一件易碎却无比高贵的珍品。它使整个“文革”时期原本辉煌的东西暗淡下去,在历史空白之处填入了最具个性、充满复杂性的诗人注解。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50页

我多年来都有矛盾,有时就不想写诗了,有时连文学都不想搞了。但是,这都不过是想想、说说而已;至今不能忘怀的原因,实在因为它们是一种战斗武器,为革命难免要“发言”,所以,诗之类其实都是“发言集”。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88页

刚刚回国的老舍,急于在新的政权里表露创作上的忠诚,于是在《春华秋实》里,一切成败早是伏笔。他公开的说过,这部戏不好,一来是自己不了解工人阶级,一来时对政策不了解,这些当然都是具体的原因,但本质上的原因被他故意否定了,赶任务,创作的本心早就不在了。为何人艺早期信服周恩来对他们的指导,而且时非常具体的业务上的干预,无非是周“读空气”的能力超一流,要不在后来数次运动中,也做不到如此圆融。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老舍那双充满热情、不停地歌颂政治的手终被无情的政治戛然毁掉。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4页

阻挡真、美再现的人,你明白还是糊涂?至少要知道,你是站在庄严世界面前。这面如永远的明镜,也是永远的铁面。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436页

有的时候,在一个寒苦、简单的年代,一本稍显合意的书籍就意味着全部的世界,它的缺点、不足会被忽略不计,它的多重滋味会被放大,沉淀于人的记忆深处而难于自拔。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141页 - 老舍 花开花落有几回

那天郭沫若、老舍等与人艺的领导、演员们一起坐船逛颐和园,演员狄辛下水了,曹禺也下去了。欧阳山尊在一旁劝老舍也下水,老舍说:“我扎猛子下去,半天都上不来,上来后又白又胖。”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52页

那时,范曾画了一个屈原像。沈先生看后,还是善意地指出一些服饰上的错误,说:“错了。”范曾指着沈先生说:“你那套过时了,收起你那套。我这是中央批准的,你靠边吧。”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13页

俞平伯的自宅老君堂很快门可罗雀,同单位老友王伯祥悄悄地上门看望。王伯祥的儿子王湜华告诉笔者:“批得厉害时,俞老情绪低落,压抑得厉害。父亲冒着风险看他,并邀他一起逛什刹海,在烤肉季小饮。父亲没说几句安慰话,却让俞老感动,拿出家传的好笺纸,写下‘交游寥落似晨星’这样颓废情调的诗句。”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239页

外人很难理解批判《一个和八个》给郭小川带来怎样的震动和伤害,直接动摇了他刚刚萌生的、鲜活的、充满生机的创作观念,无形中为他规定了一大片无法逾越的创作禁区。诗人活跃的思维搁置了,创作生命力明显萎缩。在读了以后那些生硬的、过于政治化、口号味甚浓的郭小川诗歌之后,我们会格外怀念《一个和八个》、《望星空》等那种明朗、自由、开拓、处处显示勇敢和智慧的创作心境。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1页

在历史博物馆早几年的工作情形,沈从文自己曾在笔下流露一二:
我在这里每天上班下班,从早七时到下午六时共十一个小时。从公务员而言,只是个越来越平庸的公务员,别的事通说不上。生活可怕的平板,不足念。
每天虽和一些人同在一起,其实许多同事就不相熟。自以为熟习我的,必然是极不理解我的。一听到大家说笑声,我似乎和梦里一样。生活浮在这类不相干的笑语中,越说越远。
关门时,独自站在午门城头上,看着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风景……明白我生命实完全的单独……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这是沈从文1951年给一位青年记者未发出的信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118页

总政话剧团的蓝马1963年看《茶馆》,一边说好,一边说你们胆真大,什么时候还敢演这个?1958年大家一块疯狂,以为共产主义马上就要来到了。在这种时候把《茶馆》排出来是一个邪门的事。就是它不朽了,其他的都是纸糊的灯,留不下来。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閻肅有感而發:“汪曾祺這個人沒有城府,我沒見過他發過火,從里到外都比較純,甚至沒有多少防人之心,他能瞧上你就會和你非常好。”他憶起“文革”中在上海寫劇本時,與汪曾祺在街頭小店喝黃酒長聊的情景:“我們不敢議論江青,也不提那該死的劇本,就是聊家鄉的事、讀過的好書、聞一多和《楚辭》及早年看過的好萊塢電影的明星,有一種窮人的樂趣。聊了契訶夫、易卜生、李商隱,說了不少西南聯大、重慶抗戰的事,後來他寫的小說中畫面、情節似乎都說過,但沒有談過《受戒》中的那個小和尚。很少談論上面的事,無從談起,也沒有那個覺悟,只是有時看不慣而已。”
這個片段的感動難以言表。唯惺惺相惜,呷口相視一笑的落魄,留一點天性裏的雅,談淡淡的夢。二人對酌,如在眼前。

《人有病,天知否》的笔记-第371页 - 郭小川 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

雷奔1999年10月19日口述:75年8月,小川给胡乔木写了一封三千多字的信,谈了自己对文艺工作的五条意见。信的内容给我们聊过,我们也提了一些看法。这封信尖锐地指向江青、于会泳,认为“文艺政策执行有偏差”,“不能让〈基督山恩仇记〉这样不入流的作品风行一时”。当时毛泽东提出读〈哥达纲领批判〉等六本书,江青也提出文艺界要学〈红与黑〉、〈基督山恩仇记〉等六本书。小川这样写针对性很强,是要冒风险的。


 人有病,天知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