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剑川卷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3018203
作者:白庚胜
页数:346页

后记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连鹤庆县,南接洱源县,西靠兰坪县,北邻丽江县。地跨北纬26。12’一26°42’,东经99°33’~100°3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中部、西部为高山山地,山脉河谷呈南北向分布。县境东北金华坝镶嵌着淡水湖泊剑湖;全县东西相距58公里,南北纵长55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0%以上,盆地占7%,其余为湖泊、河流,属高寒山区农业县。剑川距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126公里,距省会昆明市460公里。    剑川于元代建县,明清建剑川州,民国二年(1913年)恢复剑川县建制。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工委在剑川举行“四·二”暴动成功,1949年10月滇西北行政专员公署在剑川成立,1949年12月底改设丽江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8月剑川县划属大理专区;1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剑川属大理州。1958年剑川、洱源、邓川3县合并称剑川县。1961年9月洱源(含邓川)从剑川分出,剑川县恢复原建制。    2002年剑川县分为6镇3乡,即金华镇、剑阳镇、甸南镇、沙溪镇、马登镇、上兰镇、羊岑乡、弥沙乡、象图乡,下辖93个村委会。    2002年末,剑川县总人口167955人,主要民族为白族,白族154025人,占总人口的91.70%;汉族6104人,占总人口的3.63%;彝族3378人,占2.0l%;傈僳族1933人,占1.15%;回族1257人,占0.75%;纳西族1118人,占0.67%。    剑川是云南开发较早、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当地土著的原始族群居住,出土的青铜器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县境各地都有重要的古文化遗迹。石宝山唐宋石雕誉满中外。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剑川人民创造了灿如繁星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其中繁花似锦、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早在本世纪50年代就已引起李星华等名家及省内外有关部门的关注,曾组织采风小组调查搜集。有的故事传说已拍成电影,有的已编入公开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集中,有的已译为外文传到日本和其他国家。    剑川是白族聚居区。白族民间故事传说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囊括了纵向的历史、横向的人生、广阔的大自然,以深邃的寓意和哲理,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表达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剑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山川风物故事较多。石宝山歌会、石钟寺庙宇……一石一木,一山一水,都流传着美丽动听的传说。    剑川历史上木匠很出名,素有“木雕之乡”的称誉,因而木匠故事独具一格。它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和勤劳善良的本色。    剑川有“文献名邦”之称,历代出了不少文人学士。从明代嘉靖至崇祯年间,曾考中八个进士,数十个举人,故文人故事较多。这些故事大多赞颂了他们的学识才华以及忧国忧民的美德。如明代的杨栋朝、段高选、段九章和清代王兆、欧阳丰、赵藩、赵式铭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不少。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古代人认为管理水的神灵是龙王。剑川地处滇西北高原,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旱涝频繁,因此,反映白族人民治水斗争的龙的神话传说也很多。    本主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1949年以前,剑川几乎村村都有本主庙,剑湖两岸就有十八坛神的说法。每个村子一年要做一次本主会,让本主享受人间香火,以报他们为民消灾免难的功绩。闲暇之时,老年人便给大家讲述大黑天神、古城隍、石崖天子等传说。    白族的故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在剑川还流传着很多生活故事、寓言故事、地名故事、动植物故事、奇联妙对故事、石宝山传说与佛教人物观音老母的传说、民族节日传说故事、民间笑话、民间童话等。    民间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能够在群众中一直广泛流传?为什么它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它是劳动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以及亲身经历的生产劳动和斗争生活创作出来;它又经过后人不断的丰富提炼加工,使故事有明确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轻松的格律等特点;它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塑造,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好恶与追求,体现了人们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反映了本地区的风情面貌,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在剑川,人们把讲故事称之为“讲古话”、“讲传”。每个村寨里都有很多能讲古话的老人。“老人不讲古,青年不识谱”。不论在木匠的工地上以及果园的窝棚里或办喜丧二事人家的火塘边,庄稼地里,放牧场上……只要有老人在场,人们都要请他们讲上几则古话。他们一开口,不是讲杨木匠,就是讲本主老爷;不是讲俩老友一同去做生意,就是讲白龙黑龙争水。他们所讲的都是产生于本地区的故事,很少讲三国、列国、红楼、水浒。因为大多数会讲古话的人都识字不多,那些书上的文言语句、诗词歌赋,他们是无法看懂的。即使群众中讲一些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也都富有地方色彩。    1981年6月,我们到沙溪采风,在甸头乡西边的果园里,七十七岁的王锡康老人一连给我们讲了十一个故事。讲的都是石宝山的传说及沙溪区的山川风物、本主、文人等故事。在民间很少有汉族民间故事的译作,这也可说是剑川故事活动的一个特点。人们用讲故事来调剂自己的生活,得到关的享受,同时寓教于乐,继承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净化人们的心灵。    我们编选这本集子,目的在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的新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群众进行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也为建设中国式的民间文艺学和其他各类社会科学学科提供一点研究素材。    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力图以“全面性、代表性、科学性”作为编辑工作的指导方针,翻译记录的稿件要求做到“信、达、雅”。“信”是指忠实原文思想,“达”是指语言表达通顺,“雅”是指体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即做到“正确、通顺、易懂”。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故事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亦请读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鉴别!    欣逢盛世,中央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民间文化,搜集、翻译并编纂《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每县一卷。这一历史重任,光荣地落在我们肩上。现将开展集成工作两年多以及此后18年来所搜集的资料,经过一再筛选,编成这本集子,作为抢救民间文化工程中的重要资料而存世。    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教!

作者简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剑川卷》编写目的在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的新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群众进行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也为建设中国式的民间文艺学和其他各类社会科学学科提供一点研究素材。在编选过程中,《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剑川卷》力图以“全面性、代表性、科学性”作为编辑工作的指导方针,翻译记录的稿件要求做到“信、达、雅”。“信”是指忠实原文思想,“达”是指语言表达通顺,“雅”是指体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即做到“正确、通顺、易懂”。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故事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亦请读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鉴别!

书籍目录

大理山茶别样红(代前言) 神话 寻找光明 日月从哪来 龙兄龙弟 东瓜佬与西瓜姥 稻子树 传说 风物习俗传说 石宝山 石钟山 石钟寺 宝相寺 海云居茶树 飞来佛 甲子寺 给石宝山龙治病 沙溪老奶和石钟寺 金鸡和石牛 愁面观音 “波斯国人” 象头神 剖腹观音 石宝山歌会 海东娘娘 附录臭水并 三公主 三兄弟 墨斗山 青姑娘节 绕海会 龙的传说 桃子镇黑龙 龙鱼 小金龙借碗 墨斗山独眼龙 牧童与龙女 王老渔和龙三妹 观音老母卖干黄鳝 本主传说 红沙石大王 大黑天神 石母 告城隍 本主吃肉又喝汤 本主山神一起供 老奶奶救本主 药王爷和琉璃兽 避沙珠 历史传说 桃园三结义 诸葛洗马池 诸葛菜 割豆母子 白蟒围营 附录红袍将军——剑川古城隍故事 故事 幻想故事 珠虚壶 万能锅 燕语井 荨麻与艾蒿 牛虎斗 不怕虎只怕漏 棕树为什么年年被剥皮 乌鸦和山鸡 乌鸦和喜鹊 狗搭豹子做生意 小鸡报仇 大帽子改小帽子 没有瘿袋挂葫芦 牛为何帮人耕地 无雀之乡水子坪 生活故事 盐神 附录百花箐 茯苓 郊边牧笛 附录东山萝卜西湖鱼 芦管 两个赶马人 双眼桥 老汉告状 血染柿树 吴先爷吃豆腐渣 剑湖武术师 段育 地名故事 剑川 永丰河 金场 墨斗山金龙河化龙村 落财洞 备马场和格子箐 砍叉山 三棵桩 水古楼 羊子头坡 姜家登 观音老母山 李家土锅塘 木匠故事 木神 附录祭木神 张班去了鲁班来 杨木匠出门 木匠不做升斗 巧取白银五十两 吾展务标 锯子的来历 弯木头直木匠 公榫母榫 门拐子拐出磨心轴 “巴掌”的来历 木马三只脚 将错就错一尺三 鲁班传《木经》 篾圈圈和小木槌 木马浸水一分三 二七一两三 鼍拉木经”和“压木经” 唱曲传艺 杨山神的飞角 木匠翰林 哑人告状 李四维告御状 鸿雁带书 文人故事 杨升庵的故事 粉笔题诗玉署郎 狮子关 不明不白来糊里糊涂去 茶花寺对句 邋遢道士 “捉半风”和“访双月” 石牛诗 千古绝唱 杨栋朝故事 段九章散京墨 杨作舟的戏台联 王兆的故事 读书桥 一句话提醒梦中人 夜过响水关 作对联 新爷太子 城隍庙写匾 关帝庙对联 赵藩的故事 “滇中老猴” “章疯子”与“赵病翁” 麻纸还比宣纸贵 黄昏过钓台 一张年画 震惊翰林院 赵藩候“官” 杀鸡献刀计 赵青天审柜子 赵式铭的故事 让他三尺又何妨 巧题挽联 笑话 贾云唱乡戏 巧媳妇 艾玉故事 打大白鸡 换马 偷酒 该谁先吃 欧阳鹦哥 不爱做 早上属鸡晚上属鸭 两公婆 偏心灯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阿哥县太爷 吹亏子 附录一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二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剑川卷》汇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它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实、地方古迹、山川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

前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寻找光明(白族) 从前,有三兄弟在高山上挖地。他们每天都从山下带一大葫芦水来喝。挖地时,他们就把葫芦挂在一棵老梅树上。 一天,天气挺热,一葫芦水很快就要喝完了。三兄弟只好节省着喝。先是老大来喝,他见一条四脚蛇爬在葫芦口上,张大嘴想喝水。他感到讨厌,就把四脚蛇甩掉。老二来喝水,又见四脚蛇张大嘴爬在葫芦上,又把它甩掉,还砸了它一石头。最后,轮到老三来喝水,他见四脚蛇拖着一条受伤的腿,爬在葫芦口上,张着干裂的大嘴十分可怜。老三就把蛇轻轻地放在地上,还倒了一碗水给它。四脚蛇一下子就把一碗水喝光了。老三又倒了一碗给它,它又一口气喝光了。最后,老三一点水也没喝,全给了四脚蛇。 四脚蛇喝完了水,抬起头来对老三说: “难为。您了,好心人!我并不是来向您讨水喝,而是来试一试您的心肠好不好。您真是好心人啊!” “你是蛇还是人?怎么讲起话来了?”老三惊讶地问道。 “我不是蛇,也不是人,是天上的仙女。” “你怎么来到这里呢?” “因为我羡慕人间的生活,就偷偷地跑到凡间来了。不料,我被阴暗魔王骗走。它用霜绳雪链把我拴在阴山下阴箐中的阴暗洞里。” “现在你不是出来了吗?” “现在出来的是我的魂魄。我的真身还在阴暗洞里。好心人,请您救救我吧!” “我怎么救你呢?”老三问。 “在山那边的松林中,有一匹白色的骏马。只要您骑上它,它就能把您带到阴暗洞中找我。那时,我会告诉您怎样救我。” “好,我去给两位哥哥说一声,就去救你。”老三答应了它的请求。 四脚蛇见老三答应了,在地上打了个滚就不见了。 老三急忙去告诉哥哥。大哥说:“自家的荞子还没有收,哪个还管得了别家的麦子熟不熟。莫管那些闲事,挖山地撒燕麦要紧!” 老二一听到有个仙女,心就痒了。他催老三说: “大哥不去,我俩去。哪个先把仙女救了出来,就把她给哪个做媳妇。” 老二说完后,就拉着老三往山后的松树林里跑。在那里,他们真的看见有一匹大白马。老二丢下老三,跳上马背,飞奔而去。老三也不泄气,跟在白马后边紧追。 老三追到阴山下的阴箐旁,只见阴山黑沉沉的,山上山下白雪皑皑、冰凌悬挂。阴箐里黑咕隆咚,深不见底,怪鸟怪兽怪叫乱吼。老二再也不敢进箐,急忙下马。老三不顾一切,翻身上了白马,白马就带着他飞进阴箐里去了。老二在箐边等了好半天不见出来,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进阴暗箐里去。老三一去几年不见出来,人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把他忘记了。 白马带着老三在阴暗箐里跑了很久,来到一个山洞边。山洞阴森森的,蝙蝠在洞口乱飞,大小蛇出出进进。白马到洞口一滚就不见了,老三只得走着进去。走着走着,便来到一座宫殿前,这宫殿全是怪石和冰凌结成的,寒气逼人,阴森可怕。他走进石殿门,见一个美丽的姑娘被铁链拴在石柱子上。姑娘一见他,急忙呼救道: “好心人,快救救我!” 老三边应边急忙上前去解她的链子,那链子又粗又大,解不开。他正想搬石头砸,姑娘急忙止住道: “好心人,你千万莫砸!这里是阴暗魔王的宫殿,阴暗魔王现在睡着了,你一砸就会震醒他,他一醒你就没命了!” “那怎么办?”老三急忙问。 “你就是砸了链子,我俩也跑不出阴山、阴箐、阴暗洞,你要救我的惟一办法,就是顺着洞进去,走一程就会看见两条路,左边的是去光明世界,右边的是去黑暗世界,你到光明世界去找光明神,向他要来一颗光明的珠子,这地方就能彻底毁灭,我也才能出得去……” 刚说到这里,只听魔宫深处一声巨响,那姑娘急忙喊道: “你快跑!阴暗魔王醒来了!” 老三拔腿就往洞里跑,当阴暗魔王出来一看,见仙女十分惊慌,魔洞里有跑动的声音,它急忙一面吼,一面追,一直追到大路叉口,它因为害怕光明,又不见老三的人影,只得转回来拷问仙女,仙女只字不吐,魔王没法,只得罢休。 老三在慌乱之中跑错了路,跑到黑暗世界里来。在黑暗世界里,到处是雪山冰河,住着很多受苦人,他们一年四季见不到太阳,只能围在火塘边。老三一到这里,这里的人民对他非常热情,他向他们打听去光明世界的路,他们都说不知道。他们还告诉老三,来到这里就出不去了,老三没法,只得住下来。 老三在黑暗世界住了不知多少年月,深感黑暗世界人民的苦难,为了救出仙女,为了使受苦的人民得到光明,他下决心找到去光明世界的道路。他走遍了多少村寨,访遍了成千成万的人。最后才知道,在黑暗世界里,有一座最高最高的山,山上有一棵最高最高的松树,树上有一只最老最老的鹰,它知道去光明世界的路。 老三就到了最高最高的山上,果然见到一棵最高最大的松树,这棵松树,树尖直插在黑云中,树身要二十个人才能围得过来。他开始爬树,一连爬了七天才爬到树尖。果然树尖有一个大老鹰窝,里面住着一个会说话的老鹰。老三问老鹰到光明世界去的路,老鹰说: “你要到光明世界去做什么?” “我要去光明世界寻找光明,救出受难的仙女,救出黑暗世界里受苦的人民。”老鹰沉默了很久,才慢慢地说: “到光明世界去的路是有的,只是不容易去,会把命也丢掉的。”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剑川卷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