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江湖》书评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807657866
作者:阿耐
页数:313页

要买就买民企的股票

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闪现的是长盈精密,劲胜精密等等这类制造业的创业板上市企业,似乎 明白一点为什么民企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如此受资金青睐,因为他们的环境太恶劣,与国企在实力上不可相提并论,处处受到压制,被挖角,被模仿,研发费用都难以收回,无处维权,只能忍字当头;还受到其他小企业的背后围剿,陷入价格战。从这种腹背受敌的大环境中能够成长起来,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品必定高人一头,而一旦有了资金的支持,钱自然是一分钱掰两半花,用在购买设备,扩展产能,研发新产品的投入中,所以一旦这类民企有了负面消息,导致股价下降,老总是最着急的,因为这是他的事业,一定是发布澄清消息,或是下决心解决问题,正本清源,重振市场信心;反而那些国有企业,吃的是皇粮,企业赚多赚少与我何干,自己捞足了才是最重要的。书中有个很巧妙的地方,就是柳钧爸爸和钱宏明姐姐之前发生的故事,虽然没有直说,在叙述中还是带出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本文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十多年前,现在看来还是有借鉴意义。很多现实的描写,实际管理的经验,让人感受到创业的艰辛。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还是看到了民企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症结的,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实施注册制,降息降准,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就是让那些还没有赚到钱,还没有市盈率的公司能够从市场借到钱,不用为做假账而苦恼;为了解决制造业利润薄恶性竞争的问题,鼓励高端制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了解决税负重的问题,推行税收减免;为了解决,遭侵权无处维权,遭报复无处伸冤的问题,强调依法治国;为了解决人民群众业余生活嫖娼,聚众赌博的问题,大力发展传媒,体育产业,丰富精神娱乐生活;还有不断完善的医保,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等。当然实际执行是否贯彻,能否坚持,效果如何,需要时间的检验。

一个江湖,一场奋斗人生

特地上下两部一起看完才来评价的。阿耐大神的书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格局越写越大,导致越读越投入。本书有人说是《大江东去》的续集,其实也是有很大的道理的,因为那些曾经熟悉的人物,一个个都展现在里面。但是我觉得这既是一本简单的给大江东去里面的人物安排一个结局,又是一本从另一个视角展现那未写完的改革开放30年的最后10年。既然如此,那我也简单的剧透一下大江东去里面人物的结局吧!1.宋运辉与梁思申是智者与善者的化身。一个财阀后代,一个巨型国企负责人,在东海那个沿海城市,成为一个神话;2.雷东宝与韦春红,他们在杨巡的帮助下开启了大饭店,过着安定的生活,雷东宝再也不要为小雷家操心了;3.杨巡与任遐迩,聪慧的任遐迩终于与杨巡不是一路人,在成为杨太太后,慢慢退出管理的舞台,选择了幕后的安逸,去往了美国,学习、考试,不断充实着自己,最后与杨巡离了婚;而杨巡,依然用他那敏锐的眼光,扎入不同的行业,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只是他那痞性,那商人共通的精明倒是展现的淋淋尽致。现在来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本书讲述一个留德高材生柳钧因为父亲的欺骗回国子承父业的一个私营企业家的故事。本书有两条线:一条是柳钧这条,走实体经济,一位对机械比较热爱的钧年,如何用他严谨的思维,对高质量的追求,执着于机械的这样的以为私营企业家在中国的大地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另一条是他的朋友钱宏明在金融市场上利用国家政策的漏洞,利用钱生钱不断增值的路线。文章明线是柳钧这条实体路线。1.柳钧从一个理想主义者慢慢的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者,他顺应着中国的国情,从相信法律到相信自己,从不世故到学习送礼,从对所有的事物抱着善心到逐渐的铁血,他逐渐变成我们对私企老总心中想像的那样:世故,圆滑。2.因为对机械的热爱,他从期货中爬了出来,一心一意,热爱自己的事业,因为一丝不苟,因为严谨,他获得了很好的口碑,结识了宋运辉,让他的实体经济越走越远;而文章的暗线是那条看不到的金融线。我根本不知道钱宏明如何钱生钱,只知道他民间放贷、炒股炒期货,因为遇到几年的金融好时期,赚的钵满盆溢,只是这样的钱太过于投机,所以他的白发在担忧中早早到来,而又因为他依附于市场环境,所以没有躲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没有挺到那4万亿的救市,一颗生命,一个家庭,就迅速瓦解了。我是喜欢柳钧的,虽然辛苦,但安心,他的生活,除了那些大大小小操心的事,但却令人羡慕,因为那是一种情怀在被满足,每一步,都很踏实;而钱宏明,虽然我看到他车子换了一辆又一辆,但是却看不到任何幸福,他的生活,充满了虚幻,充满了泡沫,他每一天都活在当惊受怕之中,但是又收不了手,那是鸦片,所以在傅阿姨那,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与其说他在帮助傅阿姨,倒不如说傅阿姨在救赎他。我喜欢那个阿三(崔冰冰,柳钧的妻子),虽然她没有杨逦的家室,也没有余珊珊的美丽,但是她是最适合柳钧的,她是柳钧工作上的得力助手,也是柳钧生活上的依靠,我喜欢这样独立的女子,不需要娇俏、妩媚,但拥有自己的事业,又热爱自己的家庭,她不需要像梁思申一样有一个财阀的家境,正是因为她的普通,才看出她的可贵。得此妻,足矣!嘉丽是典型的家庭主妇,但是又不是那种叽叽咋咋型的。她好像是一个天使,一直保持着那种单纯,曾经的我多么期待有那么一个人能够保护我像嘉丽一样,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现在,我倒期待,让我活成任遐迩的样子,崔冰冰也行。因为我不想与这个社会脱节,不想让自己一无所用,不想每天阅读着大悲经文,修身养性,我要与这个社会多多接触,即使它是我讨厌的样子,即使它把我变成我讨厌的人。最后杨巡与柳钧飞机上的偶遇,那一句:“像你一样也行,反正老爸我有财力供他们挥霍”,我想这是对柳钧的肯定,也是对柳钧的赞扬。那一句:“我们中国一定也能造出大飞机,我们有人”,让我看到了欣慰,傻傻坚持、认真做实体企业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赞扬的。书评写到此,做一个总结:1.没有《大江东去》的恢弘气势,但却让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到私营企业的艰难,那每一步,不仅仅是柳钧在经历,也带着我们在感悟。很有代入感;2.热情、情怀,有时候是别人嘲笑的东去,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在那最艰难处,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而获得的,不仅仅是梦想的完成,还有那一道道令人羡慕的眼光;3.大格局。当我还沉浸在08奥运会的喜悦之中,才知道有那么多企业已无生路,国家的经济处于那样的艰难之中,我只看到四万亿给现在企业带来的恶果,并不知道曾经的四万亿让多少家庭重拾了工作。在这样的格局观里,让我感觉自己好渺小,也因为如此,让我更加有动力前行;4.合适的婚姻。崔冰冰与柳均,钱宏明与嘉丽,明显我更爱前者,那是一种1+1>2的婚姻,爱情让两个人相识,但合适让两个人携手,不追求轰轰烈烈,但求细水长流,互相理解。

不算好小说但有料、实在,值得一读

从小说的类型看,这本书实属眼下十分稀少的“财经小说”。从小说艺术看,它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借用小说叙述的外壳,叙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故事的骨干是一个私营企业家的“成长故事”。故事编得几乎无技巧可言,起承转合、情节推进几无章法。似乎作者也不care这些,她紧锣密鼓地展开的是创业的艰难、机械制造业的行业背景、官商之间的关系、“海归”所要面临的中国现实、经济政策的转向……一个接一个的案例以“情节”的名义串联起来,然后借人物之口进行评述,借人物的行动展示时代大潮中个体的对策。由此,很多的细节,比如企业如何贷款、各阶层的人何以被高昂的“社会成本”裹挟、通胀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对抗通胀,等等,都被交待得很清楚。——此书的目的,就是在用小说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描述、解释1998-2009年中国的经济及机械业、金融业的状况。主人公最后的选择和方针是,想尽办法维持生存,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办法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是很难、很明亮而值得尊重的选择,对各行各业都是。看得出作者有很深厚的生活经验积累,评述现实中肯有力,有大局观。这是读起来很过瘾的原因。没有过多地采用畅销书的元素,比如渲染情感故事,使本书看起来很朴实。如果封面设计好一点就好了。

时代潮流的弄潮英雄

《民企江湖》是《大江东去》的续作。这部作品的背景放在1998年到2002年的五年中,每一章仍然以年份命名。这五年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1998年,外电曾评价中国的改革闯进两大雷区: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机构改革。 1998年的“两会”期间,朱镕基在人大湖南代表团对家乡代表说:“我抱着粉身碎骨的决心来干这件事!”“两会”闭幕式上,意气风发的朱镕基豪情万丈地说,哪怕前面有地雷阵,有万丈深渊,也要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企江湖》以《大江东去》所编织的社会网络为依托,主要写机械制造行业的风云变幻。当时,中国大陆一批人在以不同或相同的手段获取了第一桶金之后,摇身一变成为“民营企业”的“光彩”老板。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子女作为“富二代”,许多人外出留学之后,又归来继承父业,成为民企江湖上耀眼的新星。他们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科技、先进的管理,特别是先进的理念,要在国内干出一番事业。《民企江湖》中的柳石堂的儿子、小说主人公柳钧就是这样一位留学德国回来继续创业的机械博士。柳石堂趁改制之机买下了国营的农机厂,改名为前进厂,自己成为老板。而柳钧在接替柳石堂之后,又将厂名改为“腾飞厂”,要转换经营模式,实现腾飞。这位青年才俊,学回了德国人追求科学的精神、认真规划遵守规则的做事方法、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这一代许多企业家一样,柳钧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抓住了向更新更高产业转移的机遇,在逐步走上正规的市场机制保护下,推动了产业升级,完成了新的财富积累。在他历尽惊险,取得骄人成绩的故事中,展现了广阔的城市生活画面,描写了我国在这五年改革过程中所越过的无数险滩和雷区,塑造了一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民企“时代英雄”形象。《民企江湖》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作者敢于揭露当前中国的种种社会矛盾。她不仅以一位小说作家的魄力,还以一位企业高管的缜密,在自己构建的作品中,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切中肯綮的剖析、严谨的理性思辨。作者高度浓缩了中国改革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现了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作者的笔下,勇敢写出了市场经济初始时,“不仅市场竞争是原始的,人与人的关系,似乎也是处于蛮荒状态。人们只尊重强权,不尊重人性。”勇敢写出了改革开放历程的曲折和艰辛。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就在于它和《大江东去》一样,是新时代的社会剖析小说。一方面,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地解释了21世纪千禧年前后,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现实,得出了我国的改革决没有退路的历史结论。另一方面,作者以史诗般的语言,将个人的感情和经验泼洒在对柳钧这一人物的塑造中。她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评,使其史诗性的现实主义创作反映一个历史时期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社会面貌,因而更能显示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在我国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中,有许多领域处于无序的状态。朱镕基同志曾经深恶痛绝地说:“办任何事情都要钱,财政部门管收费的干部也要钱,最近人民来信反映,对企业的年检也要收费。”这些现象在《民企江湖》中给以全面反映:大批国企已经破产,工人下岗,农民大量拥入城市。趁改制之机低价买下国家工厂的人肥得流油。一些部门以年检、准入、培训、认证等等名义乱收费、乱摊派。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诠释了公务员热考的含义。执法机构缺位导致高额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混乱,纵容了黑社会的暗地破坏甚至暗杀活动——小说中柳钧的专利遭到侵害反被打断了肋骨、砍断了手指。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位使企业经营无形中背负上巨大沉重的包袱。市场竞争成“劣币驱逐良币”之势。企业界的“决策层也更不指望倚仗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发新品,宁可花钱买图纸来消化,或者抄袭模仿成品”。整个制造行业“落后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态度”,“最可悲的还是技术人员心态的变化,很多人被消磨得不唯科技,而唯利益,技术人员的那种理想主义荡然无存,不再讨论爱好,不再追求上进,心态变得异常庸俗。……短视,总有一天会被世界抛弃。”国产新设备“质量比改革前造的还差”。社会上弥漫着一股仇富心理。小说中写了无权势钱财的下层人们的心酸境况和贫富悬殊引起的重重社会矛盾。曾是下乡青年的柳家的保姆傅阿姨,对人善良、细心,但因心中积郁的仇富心理,竟沦落成一名盗窃犯,但她对柳家的仇恨终不释然,在她被再次抓走的时候,还说:“我要阴魂不散追着你们不放!”要化解这样的社会矛盾,得有多大的改革力度才能奏效啊!柳钧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曾彷徨困惑,走过弯路,但他终于“耐得下寂寞,抵得住诱惑,在自主研发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迎着困难而上,取得了成功。从《上海的早晨》时民企覆没,到《乔厂长上任记》后国企纷纷破产,再到柳钧之辈又在《民企江湖》上崛起,恰是半个世纪的轮回,民企又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以锐不可挡、摧枯拉朽之势滚滚向前,走向纵深,永远不再回头!这就是作品深刻的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所在。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还在于作品艺术上的成就使然。《民企江湖》继承了茅盾《子夜》的写作方法,在《大江东去》的基础上,更为娴熟地进行人物塑造,按照人物活动、事态发展的顺序结构故事。《民企江湖》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而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作者以柳钧经营腾飞厂的活动为中线组成密集的羽状结构贯穿始终,以此展开故事的叙述。这部小说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白描手法,景随人赋,简明洗练,调动读者在阅读中以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来对人物加以想象和补充。作品中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或肖像描写的堆砌,作者尽管十分热爱自己笔下的这位当代英雄,但对他的描摹和叙事都惜墨如金,寥寥几笔给予勾画,极少闲言碎语。全书只有三十多万字,却仍然和《大江东去》一样具有史诗般的气势和容量。《民企江湖》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阿耐说,自己作品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人”。在人物塑造中,她关注的不仅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等,更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社会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倾心关注和饱满信心,体现了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作者倾心于艺术的真实,纯用写实的手法来描摹世情。她在作品中没有当下流行的情色下体描写,而向社会上对钱财的贪婪追逐给予深刻批判,保持着人文主义高尚的精神境界。作者还写柳钧“是亚当•斯密的信徒,他一向认定唯有制造业才创造价值、制造财富,因此他将制造和科研奉为他的信仰”。作者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加上她对政界、企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使《民企江湖》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获得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阿耐《民企江湖》的成功,关键在于她塑造了柳钧这个中国文学史上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的人物典型。柳钧既是一定的单个人,又代表了新一代最具创造力的民企老总们的群体形象。但作者同时又在书中塑造了丰满了形态各异、均体现了时代特征的其他民企老总的鲜明形象,构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世界。读《民企江湖》能使人振奋,使人感动,使人掩卷长思,使人久久难忘。这样的好作品将作为一个时代的风向标,一部走向开放的编年史,一段改革历程的绚丽画卷,长留人间,具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多么艰难 多么诱惑

耗时5天,终于读完了这本原名为《艰难的制造》的上半本书,表骂我,不是我不支持正版,而是看到推荐就顺手从作者博客里搜索到了正文,一直看到完结,可是远远没有结尾,我知道,还有《民企江湖2》。一本让我看到心心念念,抛弃上班和玩乐的书,这样的书,好多年没有遇到。如果说推荐者安安,看到的是我的题目所提到的深度---多么艰难的现状,多么诱惑的理想。那么我这个屌丝女看到的,更多是对于书中男欢女爱的选择,能够并肩的才是永远的伴侣和朋友,毕竟我们的社会,谁都不是善男信女,而没有任何条文和义务要求,男人必须比女人坚强、勇敢、百折不挠。我算是明白一点,感情中男生的选择倾向,对于终身伴侣的理念和选择,由什么因素决定,怎样的思想历程,什么原因导致错失。优秀的男生必然有不菲的要求,不是刻意迎合就能达成目标,即使结婚,不过是个开始,人生漫长,艰难困阻,谁都不是超人,谁都做不成公主,温室里的花,是小时候父母制造的童话。忽然记起这么一句话,你只看到我闲闲的双手,却没有看到我不停奔忙的脚步。而这本书矫情的说,让我感动,却也让我无奈。看完《艰难的制造》后我终于有点懂了,柳浚并不孤单,不管老百姓是否会用资本论的意识流来鄙视他们,不管神秘的有关单位是否一边踩低私企一边杀猪要钱,不管急功近利的人是否觉得他们拎不清不识时务,仍然有这样的一批人,或许只是一小批人,内心始终有着“想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实业家”这样执着的精神,这就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想到坚持理想这样的词汇,竟然在这样一批被全社会鄙视和谩骂的富二代身上背负;没有想到这些出国留学拿到绿卡的人,竟然会是建设社会实业的中流砥柱。尽管我身边没有这样的实例,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有所耳闻,我相信这本书背后的真实人物,所做的事,所持的信念。多么可悲,多么讽刺;多么艰难,多么诱惑。

商战,情感,基友,爱上敌人什么的都有了

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喜欢这种商战类的,乏味的书籍太多。放了一个月,已经过还书日期,打算随便看看不枉费自己从图书馆背回来,结果好看到爆。上班都偷偷看来的。T-T本书我才看了4/5,但是商战,情感,好基友,爱上敌人什么的都有了。而且还很融洽的结合了……详细内容说出来反倒不美,主调什么的是海龟国内创业中激情荡漾的企业发展史加上各种现实无奈的逼迫,人和人之间的各种纠缠。虽然黑暗面挺多,但是看完还是会相信美好多点。基本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我是这么认为的哈~~

艰难的制造业

● 车间:金工车间-翻砂车间-热处理车间,钢结构车间。● 生产管理:采购-生产-库存,研发,质量管理,管厂,工伤赔偿,贷款。● 经管部门:税务局,工商局。【旧厂】● 我们现在业内的价格基本上是透明的,一般所有产品的出厂价按原材料加价百分之十三来算。小规模纳税人是不管你成本多少,毛利多少,我记得是按每笔生意的百分之三点几来缴纳。这一刀斩走,我只赔不赚了,还开什么厂。● 按原材料来计价,不管工艺如何,只要材质相同,用料一样,出厂就是一个价?● 按揭:商品房抵押贷款,不能将大量的钱困在无法生息的固定资产里。● 车间还是柳钧熟悉的布局。所不同的是地上的污垢仿佛又厚了点儿。现在我知道这是设备问题,其他还有管理问题,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工厂的出品必然马马虎虎。● 内贸还有一个问题是所需流动资金多,不像外贸是做订单,订单确定,信用证过来,我把信用证拿去银行换贷款,自己几乎不用出流动资金。内贸的流动资金在原料采购上压一块;采购来的原料在生产中又要压一块;成品库存还得压一块;最后是货款压一大块。最后这么算下来,流动资金得是月销量的三倍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这种流动资金要求有几个吃得消。● 又不是国营企业,当然是做一天给一天工资,市面上多的是人。● 厂里的技术骨干。样品试制。刀具-量具。● 我将工序分为技术含量高的核心部分,与技术含量低的非核心部分。一是控制工资成本,二是方便控制核心成员。● 会不会你千辛万苦做出来,人家一拿去就可以照样模仿了?● 当你的交往与利益相关的时候,一分一厘都得算清楚记明白,否则后患无穷。● 你是小辈,不能这么跟黄叔说话。还有以后不能像给普通工人派工作一样给老师傅指派工作分发任务,老师傅与别人不一样。● 柳石堂本就有当着徐伯面说儿子以安抚徐伯的意思,见徐伯这么说,他便顺坡下驴。● 手艺人嘛,说话只说半截,后半截你自己领会。你说话前先递烟,派任务要客客气气地商量,有什么不满要转弯抹角地拿自己比划。老黄这个人只要撸顺毛了,是个干活拼命的。● 小厂老板是不能有脾气的。小厂,就意味着手下能人少。我要是让老黄一走,老黄又拉走一帮人,即使你再科学配置人手,我这儿的人手也会吃紧。● 国内的人跟人关系何以如此复杂。● 你想过没有,如果你出的工资够高,你还需要看他们脸色吗?面子再大,都不如钱大。● 他一直对于买市一机地块而搭配上的市一机工厂头痛万分。他不懂行,他的合作者申宝田是做衣服的,也不懂行。他家唯有杨逦学的是跟机械有点儿擦边的,可杨逦自大学毕业后就没想再碰一下机器。● 这一行的人才与计算机行业不同,这一行没有奇迹,没有跨越,需要的是踏踏实实长年累月的积累,积累十年八年才是出成果的时候,可是他们都不到五年,全走了。● 即使做技术的,也需要学会七分做人,三分做事。● 再不能做这种按照原材料重量计算价钱的低附加产品了,那没出路。● 那奸商回去将部分货换成水,才会交货过磅后不急着卸货,而是先借口找厕所,让车子在角落把水放完。● 因杨巡一开始就提出不喝酒,便谁都不提喝酒,钱宏明明显感觉得出其中的轻慢意思。● 他不会跟我合作,他在饭桌上已经不理我了。【研发】● 现在准备把其中一个条件成熟的先拿出来做成品。这样可以用产品滚动养开发。我唯一担心的是质量。这种产品精度要求很高,凭我们的设备,和我们职工的质量意识,还有你的管理意识,我怀疑精度根本就上不去。● 国内工厂都差不多,一般80%的生产量交给大订单长户头,打成本,剩下的20%给高利润的小订单,出利润。● 又找到工商认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专利申请代理。● 市一机不抄,其他厂家闻讯后也会从市一机挖个人去抄,防不胜防。你可以第一批就做一个短平快,一次性把研发成本做回来。等第一批做完,估计各地仿冒的都冒出来,你的价格就上不去了。● 照这样下去,你能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吗?由一个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根据实际工序,重新制定考核办法。难道没有其他办法让他们自发产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吗?● 若想在国内制造好的产品,除了需要高精度的机床,管理也必须上一个精度。但是谁来管?哪来既懂前沿制造知识,又懂管理知识的人才?● 法院的通知还没来,地税的一个电话倒是非常有效率地打到柳石堂案头,要柳石堂拿最近三年的凭证和账本等去地税查账。● 他用五万到十万不等的价格,将他的图纸一家家地卖出去。他不心疼他的劳动果实。他知道贱卖出去的那些技术很快就会被转化为生产。那些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快,将与杨巡高成本开发出来的产品展开激烈竞争。杨巡别再指望拿高价偷窃来的产品赚大钱发横财。● 他心里非常悲哀,他的知识产权被侵害问题,却是在国外得到轻易地解决。● 爸爸卖掉前进厂,然后用我的名义去开发区建立外资企业。不是有人一直觊觎我们的地皮吗?我已经了解政策,外资工厂的优惠非常多,两免三减半和进口设备退税,加上开发区税费优惠,只收残疾人保障金和义务兵优待金,爸爸即使只做原本的生意,在税费方面便可以每年少缴不少。● 但我们公司不同,公司是银行求着它去开信用证,谁家许诺的保证金比例低,公司去谁家开证。● 其实招商人员若不说这些,柳钧根本都不知道某些地区还有恭请入门、关门打狗的恶政。● 以置换土地获取发展资金。● 好在柳钧入籍德国,已经是外籍人士。他爸爸准备立即联系德国使领馆协助解决这个案子,案子上升到涉外的话,公安局不会怠慢。● 土建项目的招标,来者是一个个地自我压价,一个个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为请柳钧出去吃饭喝酒唱歌玩乐。● 女孩子做工科,有前途吗?当年报考时候,谁知道化工是什么。等知道的时候,晚了。● 以柳钧这种在国外实验室里养傻了的技术型脑瓜。做生意你是完全的空白,你是在与生意人打交道。● 他打算晚上跟我单独谈,怕你在场拎不清,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支开你。● 她的世界里很少遇见这种天生心理优势的人。她见过,人家却看不上她。● 或许有些人心里不那么认为,可是他如果不随大流,就会被无序竞争淹没。● 随着与大伙儿渐渐熟悉,工作外的交流渐渐增多,饭桌不再成为负担,他也学会一套套的酒令,学会呼五喝六地灌酒。● 打经济官司,拼的是财力。● 阿钧,你千万不要去找姓杨的,他们那帮老乡非常团结,要官府有官府,要下三流有下三流,你找他会吃亏。● 你妈一定要用书本上的理论教育你,从来不许我在家讲社会上的龌龊事,怕教坏你。● 那种农民不拿别人当人,居然想得出让她当诱饵使美人计。● 两个人只有权势相近的时候才有可能坐下来讲理。我们都还不够让杨巡平等合理地对待。你好好想想该怎么办,这个秘密迟早会被杨巡发觉。● 他出道这么多年,栽了无数跟斗,可都是栽在有头有脸的人手里,今天他还是第一次栽在小人物手心,而且损失巨大。● 杨逦做事一阵风一阵雨的,他妻子可是绵里藏针,绝不妥协。杨巡立刻感觉到妻子心照不宣,只是没有揭穿而已,但把话都扔给他了。比杨逦的更管用。● 柳钧外籍,是杨巡没考虑到的意外,涉外案件究竟会被上升到什么高度,这是杨巡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 柳石堂拿自己对傅阿姨这种小人物的忍耐作为教材教育儿子,其实人时时刻刻都在忍耐,一时的忍耐没什么,最终胜利的唯有两个字:实力。【新厂】● 他画个表格给爸爸,什么设备,可以加工什么,可以达到什么精度,加工成本大概是多少,什么时间可以启用。他让爸爸照着表格寻找业务,多么难的都可以拿下,需要设计的也可以拿下,只要有业务,唯一要求是价格不能平易近人。● 他只要找准地方,跟人一说,我家有什么什么型号的机床,顺手将说明书复印件奉上,对方都是业内人,一听就心领神会,跟着他来腾飞踩点。● 正是因为有好床子的大多数是大企业,大企业一般不肯屈就做没几件的小加工,腾飞的加工价格要求即使偏高,也总有几家咬牙认了。● 我有个办法帮你筹到启动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利息比较高,算下来比银行利率高一倍多,半年,你要不要。● 现在还没签合同,两边的具体价格和汇率波动都没法定下来。● 以前只是市场价的月收入让工人不愿约束自己,但是而今高薪当头,即使让不吃不喝纹丝不动打八个小时的坐,都有人踊跃报名。● 柳石堂其实比柳钧更清楚新开企业借贷启动资金的困难。● 我们也不指望你长期问我们借款,等你拿着我们的钱,用三个月时间在银行大进大出几回,银行早把你们这些优质客户撬了,哪儿还轮得到我们。我们只跟你做短期贷款,你们也只需要三个月。我们也只能做银行丢弃的市场。● 别把感情因素放到工作上,既然作为资方,就做一个合格的资方,千万别拖泥带水。● 生产还没达到饱和,人手跟不上,流动资金跟不上,到处都捉襟见肘,毛利都交给高利贷利息,一团糟。● 从员工们的目光中,柳钧看到了震撼。这就是他吊着精神赶回来开简短班后会的目的。他要的就是杀鸡儆猴的震慑力。确实,腾飞不是乌托邦,因此他必须恩威并施,两手都硬。● 我从正式回来工作起,就发现国内的人非常有不安定感,对周围抱有警戒,做事疑心很重,到今天才知道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由于政府的执法机构的缺位,让我们不约而同自力更生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双方的成本付出都不小,很少有人真正捞到好处。执法机构的缺位导致高额社会成本。● 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位,是我回国后遇到好几件事的深层原因,让企业经营无形中背负了巨大社会成本,最受打击的是守法企业。● 我学MBA回来,一套套理论能把我爸驳得哑口无言,结果只要一个月,厕所浴室隔断造了立刻拆,我就意识到我脱离实际了。● 那几个买方代表一直说,果然不愧为德国全资公司的出品,唯有如此无微不至的规章才有如此完全有别于国产货的制成品。● 哪儿来的熟练工替他做出产品?当然,只有挖人。从市一机挖,从其他公司挖。● 我来腾飞一年不到时间里,竟然自觉看了那么多书,比大学读的专业书还多。原来技术行业的积累没有大用,很快就会被淘汰。这一行其实也是吃青春饭,只有三十岁到四十岁是黄金十年,与IT的并无两样。● 公司又出事了,而且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位高频焊接工人违规操作。果然,事故不是偶然,原来是酒后上岗。● 柳石堂半夜接到儿子电话时候,便一口要求儿子,这件事不管人死人活,要儿子回避,由他来处理。回公司照管生产,首要保证的是生产不停顿。腾飞这是第一次工亡,一切照规矩来,别给以后处理留下高标杆。● 管理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大学问。岂止是学问,大约人生百科都不如管理复杂。● 展会上我遇到一个老同学,老同学正好认识孙工,他很奇怪孙工降低工资收入和原来待遇来我们腾飞工作。同学说,孙工在原公司的时候,老板非常重视非常抬举,似乎不该。【贷款】● 我们也清楚,这么巨大的投入,收回异常艰难。起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市一机肯定是亏本运行。● 跟我们竞争你没任何好处。我们作为上市公司,起码有一条你吃不消,我们可以倾销打压你。你回家好好考虑● 柳钧还可以趁此机会好好思考一下给腾飞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 一位总工解释:“我们的设备常年不停,若是因故障停机一次,损失以百万计。类似你提供的配件,我们需要在设备定期大修或者小修时候换上去,换上去后就必须保证使用到下次定期检修的时间。因此,我们对部件的要求非常严格,轻易不会尝试没有信誉的产品,我们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之所以成为皇牌信贷,是因为我做一笔贷款,交一个朋友,而且不是酒肉朋友。我通过充分深入地了解一家企业,帮助发掘企业的成长性,就这样。● 第二个原因,你固定资产中的地皮占比太小。我们银行看你能拿出什么做抵押。设备,是我们最不要的,转手太难。那么地皮,你那么小一块地能估价多少?所以你只能拿到一点点贷款,其余只能给你开承兑。你目前的贷款银行有没有跟你说明其中的原因?● 我守法的成本这么高,谁给我提升产品价格?我守法反而导致我产品的竞争力削弱。这正是我目前面临的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天才,可是我们中间总有一些人凭着过人的认真,过人的坚持,今天多学一点儿,明天多干一点儿,日积月累,出来的就是丰厚的成果。● 一个前辈对一个晚辈如此传授经验,是多么的不易。哪有几个长辈有这等耐心,即使柳钧大把大把地行贿宋运辉也未必换得来这种人的耐心。● 抽检成品库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并不是百分百。有些铸件竟是出现肉眼可见的砂眼,也被鱼目混珠当做成品。至于原因,无非是质检高抬贵手,车间少扣废品率奖。● 还有质检跟车间打架,整个大车间的械斗。说起来咱什么没见识过,这两年大风大浪全经历了。●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那是一种境界,自出生便已注定起步的轨道是哪一条,就像田径场上的跑道,你站哪圈就跑哪圈,你看不到外圈的艰辛。● 杨逦眼中露出羡慕,是的,优越的人自己是不会知道优越的,但是旁人清楚。● 柳钧问董其扬为什么不自己做老板,有这身本事在,自己创业事半功倍。董其扬不以为然,反问柳钧还没尝够小老板的滋味吗。柳钧被问得无限感慨。● 大火过后,家纺公司在黎明中一片断壁残垣。老板一个大男人坐地上痛哭,一辈子心血全完了。卖掉烧焦的地皮,先还银行,再发工资遣散员工,老板可能一文不剩,这种年纪的人,哪儿还有斗志东山再起。● 钱宏明虽然打扮举止可能比你雅致,可本质上是个十足的草莽。● 女人跟女人还有不同呢,你说的那个嘉丽,她的世界她的心只有家那么大,家庭爱情即使不是她的全部,也差不多了,你要是告诉她实情,你还不如直接给她一刀子。● 崔冰冰便来电告知方案。按照腾飞现有资金流,加上很笨很傻很原始的贷款方式,可以拿下两块地。那么在下一年,自有资金全部投入到买地和土建,生产资金由抵押贷款来满足,除非下一年度出现了不得的天灾人祸,正常情况下的周转绝无问题。三块,几乎不能考虑。● 崔冰冰心知,柳钧只要将她的书架浏览个通透,她在柳钧面前就成了透明人。

春秋与战国

http://www.luanxiang.org/blog/archives/1580.html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弄不清春秋和战国的关系,前些年看了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深深记住了一点:就激烈程度而言,战国一年,可相当于春秋十年。今天看来,这个比喻,也很适用于《大江东去》和《民企江湖》。《大江东去》描写的是改革开放前20年,三位不同出身的主人公成长的经历。《民企江湖》所描写的是留德归来、继承父业投身机械制造业的柳钧的创业过程。在《大江东去》里,旧的制度束缚正在逐渐解开,民间的活力正逐步释放,而到了《民企江湖》,旧的体制已经基本解体,新的体制却迟迟未能建立,加之深层次的、顽固的矛盾并未解除,官方的说法是“改革进入深水期”。这种环境下,芸芸众生只能就在丛林中搏杀。同时《民企江湖》的主人公柳钧换成了留德归来的机械博士,家境富裕、逻辑严谨、循规蹈矩的工科生,习惯了在契约精神下行事,回到国内仍然希望通过“重视研发、重视核心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的路子把企业做好,却碰得头破血流。比如创业之初,就遇到协作工厂抄袭自己研究成果的“卑劣行径”,申请的专利,签订的合约,“竟然”毫无约束力。一怒之下将对方告上法庭,法院刚受理,税务局就来电话要查帐,最终不得不自行撤诉,还必须出点血,因为不能薄了税务“无功而返”的面子。最终柳钧只能拿专利约束外方的采购,让对手外贸生意流产的代价却是被打断一根手指。在《民企江湖》里,这样“无关本业”的麻烦从采购、销售、人事、银行、资本等各个方面涌现出来,辅之以大家熟悉的人民币升值、楼市初启、股市暴涨、民间借贷发展等等社会热点事件,如同密集的鼓点时时震动读者的内心。文艺评论有云,平庸的作品只反映生活的部分,伟大的作品反映生活的全部。《大江东去》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它虽然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却不忘全景式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民企江湖》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花费了更多笔墨描写“江湖”——虽然柳钧创办的只是机械制造企业,但读者能看到的觉不限于狭隘的机械制造,有他的好友、一心从商的钱宏明来“踩点”各种生意,有他的妻子、银行工作的崔冰冰来“讲解”放贷、融资各种手段…… 《民企江湖》俨然是个小社会、万花筒。并且作者匠心独具,如果主人公柳钧仍是从底层拼搏上来的“土鳖”,难免落入俗套,而且“丛林”中的怪诞和无奈都无从体现。而“海归”柳钧出场时的惯性,本是资本主义世界积累通行的规矩使然,在国内实践起来却处处碰壁,不得不服软,“不讲规矩才是自由”。这种处处涌现出的强烈对比,无疑给了读者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最终,柳钧在煎熬中解开个个心结,练就种种手段,一路搏杀出来。可以说,他所面对的对抗,恰恰是“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冲突,他所经历的煎熬,也折射出当代民营企业家的尴尬境地。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不同于普通“就事论事”的文艺作品,《民企江湖》中的主人公柳钧在自己的思索和与朋友的交流中,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的症结,比如工伤事故之所以处理棘手,之所以会弄到沸反盈天,完全是政府责任缺位所致。在许多问题上,政府的立场不是制定和维护公平的规则,而是争取自己的利益,推脱自己的责任。新劳动法看似保护工人的权益,出血的却是老板,调和劳资关系是好事,但应该由工会来处理,政府包办完全是越权错位…… 由工科出身、逻辑严密、喜欢较真的柳钧得出这样的结论,既自然又巧妙,也可以给不少“习以为常”的读者提供全面的启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民企江湖》与《大江东去》真是血脉相通的。回想起来,看《大江东去》还是在2009年,对许多内容只能作壁上观,谈感受尚且有点“子在川上曰”的超脱。到了看《民企江湖》时,已经作为技术负责人亲身经历了草根民企的成长经历,营业额两年内暴涨二十倍,意想不到的问题曾出不穷,许多时候对原则的坚持不得不妥协于业绩的压力,因此阅读《民企江湖》也更有感触。而且与柳钧同样是技术出身,我也坚信技术有自己的价值和规律,最终必然要走到“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康庄大道上来,这不是“西方道路”,而是西方人先于我们探索出来的道路。然而以什么方式走上这条路,却是我们必须解答的问题。去年交流中有朋友问我,既然翻译了《程序员的职业素养》,如何看待书中列出的规范与现实的差异,我只能据实地回答,我也在摸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按照历史,春秋战国的大乱之后,天下终于统一。我也希望,《大江东去》和《民企江湖》所展现的春秋战国能早日规范起来。乱世虽然足够刺激,却更适合遥想和怀念,天下太平,才真正适合普罗大众的生活。

怎么没有人说说杨逦?也是,她太微不足道。

我很讨厌杨逦。在《大江东去》里尤甚,虽然这里面的她吃过亏后要稳重许多,但,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直到,她幡然醒悟般对柳钧说:“草根出身的人,心里永远是野火烧不尽的草根。”突然间,对这个人物多了些许宽容。她之前喜欢李力,喜欢到不自量力。他也不想想,李力那样的人凭什么喜欢她,她是美得像戴娇凤还是气质像梁思申?都没有,不过是站在哥哥们肩膀上,一遍眺望一遍嫌弃自己站的肩膀不够高贵。这样的人,说她理想主义都是抬举。可是后来想想,他不过是没有自知之明。否则他不会不知道,即使自己的哥哥与他喜欢的人财力相当,对方也从未真正将自己放在眼里。所以,当她终于一步步看清自己的位置,也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和柳钧的结局。说起草根,宋运辉也是草根,怎么他就走到了让二代仰望的位置?那是因为他时刻如履薄冰,时时未雨绸缪。而且他的内心有属于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骄傲与执着,所以即便他最后成为了一个政客,依然让人尊重。杨巡不同,他心里蕴藏的那种“饥饿感”就像一个怪兽,即使他也算事业有成,也没办法让怪兽沉睡。反而,怪兽叫嚣他再接再厉,不计手段。从大江东去到民企江湖,好多人看到了社会变迁,政策转换,而我,更多看到了人。人的成长和突破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局限,很难改变,像雷东宝和杨巡,人的选择和追求受到原生家庭的援引,理所当然,像梁思申和柳钧,甚至是崔冰冰。当然,也有人能跳脱原有格局,将自己投入新的世界,像宋运辉,但是,你我都是到,要付出的,绝不是一般的代价。有人写“我花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坐在这儿喝一杯咖啡”,即便喝的是同一杯,也不可能是一般滋味。

艰难的制造

艰难的制造文/苏七七拿到《民企江湖》的时候,一时没反映过来这就是《艰难的制造》,这本书被包装得像本企业管理类的书,再翻开目录一看:“1999: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性竞争”,“2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很多企业的心病”——简直像是小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归纳的段落大意:)。我估计新书名和编辑方式,都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吧,可能没有那么多人,会对一本叫《艰难的制造》的书感兴趣,更多人想看的是《怎样快速制造成功》,也没有那么多人对一个从业者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感兴趣,更多人急着要找的是“药方”,不管是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至少先换一个眼下太平。我倒不反感这种编辑方式,我还觉得蛮好的,有一种“诱敌深入”的感觉:),先放低身段让读者看起来,如果他能看完,他会发现这本书不是可乐,不是爆米花,而是一本真有营养的书。这本书是接着《大江东去》的时代往下写的,《大江东去》从底层写到高层,宋运辉是改革后第一代成功者的样本,而《民企江湖》写的是90年代受了高等教育,在2000年前开始创业的一代。小说的主人公柳钧是个不算太富的富二代,家里有个机械厂,他回国后改制了自家产业,走自主研发技术兴厂之路,而他的发小钱宏明开始做的外贸,后来做的金融。——这两条路的收益实在相去甚远,柳钧脚踏实地做一个产品赚的钱,比起钱宏明借着金融杠杆变出来的钱,显得那么地“低效”。而就算柳钧热爱制造业,制造业也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的乐园,而更是毫无法制与道德规范的丛林,同业的抄袭,政策的短视,灰色的成本投入,残酷的经营风险,使得一个想“正常”地在这个行当里生存下去的人,必须得让自己的速度,防御乃至心态都处在一个特别好的位置上。阿耐写的是在一个极为困难的处境下坚持自己的理想的可能性,柳钧首先是“资方”,他的理想不是天下大同的理想,而是“资方”的理想,他希望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为他带来利润,带来美好生活,带来成就感。他不能在面对员工伤亡时表现得像个慈善家,也不能在面对官员索贿时表现出铮铮铁骨,他的理想是靠现实主义来支撑的,而不是靠理想主义的目标与程序的完全正义。谁都希望有好的金融环境,有好的劳资关系,有稳定理性的长期政策,资方赚钱时不用手弄得太脏,但这些东西都没有——政策显然是东食西宿的,既想表现出在左边的立场,又想得到在右边的好处,种种短视种种揩油种种朝令夕改。在走向理想的道路上,柳钧们必须学会在灰色空间的生存法则,而所谓《民企江湖》,就是对这些生存法则的透视与分析。这种透视与分析的目的不是用来提供方法,虽然阿耐也提供了方法,在我看来,阿耐最大的好处,在于她有一种平衡感,她能理解灰色的东西,比如柳钧行贿,比如杨巡赌博,甚至比如钱宏明供着好几个小公馆,为了追逐金钱,这些人也是很心力交瘁的。但她不会让小说的基调滑向灰色或滑向浮华,最终滑向纵欲与虚无,她的小说的主调始终是明亮的,柳钧的追求是事业的成功,这种成功里包含了赚很多钱,但也不只是赚很多钱,他既是资本家,也是工程师,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所生产的东西,他知道哪里是底线,哪里有成就感——而这种单纯的“底线”与“成就感”,恰恰是中国在这样一个价值观混乱崩溃的时代里稀缺的。这个小说的读者是会喜欢柳钧这个人的。他聪明、勤奋、负责任,但他从不苦哈哈的,他喜欢开快车,喜欢夜店里的漂亮姑娘,阿耐为他安排了一个特别能干的妻子——在写爱情和婚姻时,阿耐总是对传统的温柔娇弱型的女孩不屑一顾,柳钧和阿三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的,不是你侬我侬的,他们还因为婚前协定冷战了一段时间,说到底,这两个人独立、互补、互相欣赏,然后在生活中,他们共同面对与跨过了许多沟坎,这些跨过去的沟坎,跨过去时的同心与携手,让他们更深地联系在一起。钱宏明为自己建构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金融装置,这个装置在一个他无法解决的时间差里崩溃解体,把他逼向了破产自杀。柳钧比他幸运,不只是因为他脚踏实地地从事制造业,还因为他有阿三这样的好战友,有宋运辉这样欣赏他的高层,但他还是很难“做大”,以他这样的做法,他做不成行业领袖,甚至这整个行业,都经常性地风雨飘摇。在小说的最后,在把“艰难的制造”这个主题阐发得淋漓尽致之后,阿耐没有给读者一个美好的结局,虽然柳钧的个人生活可以很美好,但他的事业还是转向了:他转向了房地产。在看《艰难的制造》的那几天里,正好有一个地产广告处于轰炸营销期,报纸上,广播里,到处是它的广告,这个本来没什么出奇,但这个地产是融科开发的,而且柳传志老爷子都出来为它站台了。我看到这个广告时,觉得阿耐的小说再真实不过。在通俗小说里,阿耐不追求艺术性,但她写出了一种真实性,这种真实不是普泛的真实,而是时代的真实,她写的都是“成功者”面对“真实”的方法与态度,对整个社会的规则与潜规则的理解与对自己的道德与生活的维护并行不悖,这些这些在事业、感情与生活都成功了的人,都是些像柳钧一样智商情商俱佳,有潜在的平衡感的人。而阿耐是止步于此的,她不追求更多的对社会现实及人性幽微的揭示,她的小说的推动力是情节的推动力,是柳钧事业中的一个个问题,在发展中不停找到平衡方式,得以更好的发展……正因此,小说才能保持明亮的调子,明快的风格吧。她能写出“资方”的可信的光明面,而这在中国当代作品里是很少的(或者是严肃文学作品里的对富人阶层的阴暗描写,或者是通俗小说里的意淫,总流于片面和虚假),只有对行业有一种超乎小说家的采风式观照,而是一个真正的从业者,这一阶层中的成员,才能写出这种真实性。总体而言,中国当代作品里写底层能写得真实的更多一些,而《艰难的制造》是可以与《打工女孩》,与《走出梁庄》互读的,不同的视角的互补,能带来相对完整的对此时此刻的中国的理解吧。失落与希望,残酷与善意,总是交织在一起,柳钧所提供的,是一种创业的好的可能性,感情与生活的好的可能性。

民企在江湖中的野蛮生长

民企在江湖中的野蛮生长——《民企江湖》+《野蛮生长》读书笔记冯仑的《野蛮生长》大致可以如下概括,我也会按照这个逻辑来思考《民企江湖》中的描述第一章 原罪;第三章 流变 第八章 关系(外在环境)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民企处于的时代背景以及某些必然的逻辑从社会学角度看待中国的人情社会第六章 钱;第四章 投资(金融环境)这两个章节是和资本密不可分的第二章 合伙人;第五章 管理 第九章 伟大 第十章 企业公民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企业家(组织内部环境) 第七章 政商关系基本介绍的是民企管理以及股权结构方面以及领导力的组织能力问题外在环境:冯仑:我坚持认为所谓的“原罪”是最初制度安排上的困难和悖论造成的源法性疾病。原罪的表现现象有初始时期资本原始积累带来的,如德隆;制度性腐败,贿赂官员,如大连实德;侵吞国有资产。原罪的原因?中国制度变迁从“等级制度”过渡到“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带来的制度性腐化;民企原始资本积累的匮乏,在正规金融渠道得不到帮助后转向民间融资;男人天性中冒险性心理驱使,尤其是改革初期;其次包括《公司法》《合同法》方面制度性的不完善。怎么看待和解决?张维迎说得宽容论。民企自身做到“资本社会化、公司专业化、经理职业化、发展本土化”。在《民企江湖》中谈到不少原罪的现象。书中的“腾飞”前身是一家街道农机厂,第一代所有人从政府手里买下亏损的农机厂,从事低端的机械零部件加工业,毛利很低。第二代所有人是第一代所有人的独子,一位留德的机械类博士(柳总)。“腾飞”只是一家规模很小,初期营业收入不足百万的街道小厂,从第一代转移到第二代的时候就面临资金上面的困境。他们的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依靠买旧厂的地皮,依赖民间高利贷,从一开始就是绷劲了资金上上马。此外贿赂大大小小官员的事情已然成为常态。另一个关于原罪最精彩的描述是关于侵吞国有资产的,“腾飞”在二代接班后,有幸接到一个研发新产品的大单子,来自一家营收不佳的但是实力很强的东北国企,但是这国企的安总暗示需要“腾飞”行贿,“腾飞”被迫通过资助安总海外留学的孩子方式行贿。故事发展到后面,发现东北那家国企的掌门人安总很早就准备侵吞国有资产,他通过另设公司方式转移国企的资产,同时长年故意疏忽经营,使得这年国企效益极差,成为当地政府的心头病。通过转移资产,拉低效益的方式,安总试图使得当地政府会把这家国企视为累赘而允许管理层低价收购。后来事情败露,连累到“腾飞”,幸亏国家抓大放下而躲过一难。金融环境冯仑在书中主要谈到了对时间、人、未来(趋势、投机)的投资。而投资最高的境界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关于钱,冯仑谈到了金钱和道德难以辨识的是非。金钱中“现金资产、信用杠杆、资本化”的三类差异。钱对于财产保护、创造、流动性的必然需要,怎么花钱的艺术。民企江湖中有一条暗线,柳总的发小钱总,出身贫寒,但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以房地产二手房市场为基础,外贸信用证为依托,从事民间金融业务,最终因为2008年的经济形势的影响,没有扛过流动性空档期而自杀,因为出身贫寒,教育水平受限,但是勇于争取,好承担风险,钱总对于金钱的心态是极度渴求的,金钱是目的性。而柳总出身较好,留德博士,有自己的科研兴国梦想,而且始终坚持,所以金钱在他眼里更多的是工具性。内部环境冯仑在书中用万通分家谈到了中国有待的进化的商业伦理,分家和退出机制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规则,而在中国更多的是和人情面子挂上了关系。还谈到土匪、梁山、太平天国、美国军队等的组织结构设计。腾飞一开始面临的是接班的问题,从第一代的商贩类型的街道组织变革为第二代公司形式的制造业企业。其中最困难的是老员工的安置以及新员工的招聘培训以及组织精益生产。而后腾飞面对的是是否要在宏观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上马大的生产基地?是否要进入房地产行业谋取暴利,用来平衡制造业企业紧绷的现金流?是否坚持自主科研,还是随波逐流的粗糙生产,走量低价销售?等一系列的公司战略选择问题同时腾飞在企业文化方面也是遇到很大的困扰。腾飞的第二代掌门人看到过原来的大型国企人浮于事,员工贪图贫贱的安乐,无论内在激励还是外在金钱多难以打动,而且大国企历史时间长,员工高管之间盘根错节。看到过多次转手的地方国企,劳资对立,员工生产马马虎虎,研究设计中心弃之不用,放弃自主研发而外购图纸,优秀工程师离开。因此腾飞在一开始就树立了尊重人才(科研人员),端正态度(生产车间做到精益生产),希望把德国小而精的工程师态度和思想复制到中国。此外,在市场营销方面,腾飞面临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及走高端路线面临小众市场,走中端路线,会破坏公司精益生产的理念,影响工程师和车间员工的态度。同时原来的销售渠道负责人难以承担企业不断发展的责任。最后腾飞采取的方法是另外设立腾达这个中端品牌,异地生产,放松精益生产要求,走量低价销售获取国内劣币主导的中端市场。而在人事方面,遇到的工程师跳槽,设计泄露,熟练工人流失,工厂意外事故死人,老员工出去单干形成竞争,是否引进职业经理人,是否进去股份制改造,吸纳老员工入股等。在政商关系里面更为复杂,腾飞需要直接面对的是工业园区管委会打着产业结构升级而逼迫受贿;面对的还有税务查账、电力供应不足、工商刁难、环保局环保要求、劳动局《新劳动法》的严厉、警局的逃避责任、法院不受理其和地头蛇的纠纷、专利受到侵犯国内无法管理、因外资的巨大政策倾斜而注册成一家德资企业、因评高科技公司而养着一群没有科研水平的高校教授、部分国企的民企歧视而拒绝民企的产品等。故事的结尾很戏剧化,4万亿救助出台后,腾飞的柳总在飞机上遇到一个草莽企业家(商贩起家,做过低端加工制造业,然后步入房地产、煤矿、镍矿、酒店的土豪),草莽企业家承认自己的短视逐利好赌,没有科研和树立技术壁垒的追求。柳总则承认房地产的暴利,以及制造业企业的困境所在,他犹豫是否进入房地产领域,通过房地产的利益来弥补平衡制造业的现金流和巨大的科研投入。


 民企江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