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印象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100094207
作者:常任侠,沈宁 编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东方艺术史家常任侠先生,游学东瀛,挥洒文字,笔端游走于文学、绘画、歌舞、茶道诸艺。本书所录文章大致分为印象与研究两部分,记录游学见闻,探讨日本文化精义。书中还收录常先生1935年至1936年的求学日记,细致记录其读书观艺生活。更珍贵的是,作为亲历者,常先生也记录下战争阴云中日本社会的郁悒气氛。

书籍目录

卷一 印象
东京的书店街
从谷崎的《春琴抄》说到日本的文坛
田泽千代子的舞蹈
由日本的狗说起
邻人的死
东京舞蹈场
东京的印象
电影在日本
樱国与地震之国——东京杂写之一
日本的女人——东京杂写之二
日本桥区——东京杂写之三
“九一八”后日本文艺界动态
哀悼鲁迅先生在东京
哀滨田耕作先生
重访东瀛
日本两京饮食杂忆
记原田淑人教授
回想东京文求堂与郭沫若
卷二 谈艺
中日文化艺术的交流——《日本绘画史》译序
唐鉴真和尚与日本艺术
日本画圣雪舟在中国的旅行
谈日本歌舞伎
唐代音乐与日本雅乐
日本南画与中国画的关系
日本浮世绘艺术
日本书法篆刻展览会
摄影琐谈——日本照相术与“照相命短”说均传自中国
中日文化交流与茶道
卷三 日记
东瀛纪事一 (1935.3.5-1936.2.17)
东瀛纪事一 (1936.8.1-1936.12.20)
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东瀛印象记》编后(沈宁)

内容概要

常任侠(1904—1996),著名诗人、东方艺术史学家。1939年任中英庚款董事会协助艺术考古研究员。1945年底赴印度任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授。1949年3月归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收入《常任侠文集》,另有合译《东方的文明》等。


 东瀛印象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常任侠《东瀛印象记》编后沈 宁常任侠先生与东瀛结缘已久,其关于日本文化的研究与随笔,深得一衣带水之邻邦的精义,细腻隽永,耐人寻味。而此次《东瀛印象记》的出版,可说是完成了常先生近七十年前的一个心愿。1935年春,担任中央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主任的常任侠先生,听从导师胡光炜(小石)建议,采取兼职方式,请假赴日留学深造,其动机种种:一则,很想研究中亚细亚的艺术与宗教;二则,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况且当时赴日留学也是一种时尚潮流,所费又无多;三则,有了留学资历,便于日后职称职务的聘升。于是乎,常先生高唱着《出帆》新诗,乘长崎丸东渡。初抵东瀛,目不暇接,逛书店,聆古曲,观习舞,忙考试,终于如愿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他选取的研究课题为《宋大曲金院本与元剧演变之历程》,曾先后得到原田淑人、岸边成雄、田边尚雄、盐谷节山诸学者的协助,着眼于中国古代文化与西域交流的关系,以及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流的历史。此后研究领域逐步拓展,便进一步立意为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日本青木正儿著《中国戏曲史》(侧重明清)之后,填补原始至汉唐间中国戏曲史。在日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常先生的主要研究课题即在西域文化东渐及海上丝绸之路上,撰写发表大量相关的学术论著,最终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者。求学期间,常任侠先生在两京间的往来穿梭,往来应酬,交游甚广:相约友人组织读书会,访郭沫若于千叶市川须和町寓所;同游大岛、三原山、下田、伊东、热海、汤河原、江之岛诸胜;参与戏剧座谈会,介绍中国戏剧活动情况。后来在一偶然的机会遇校友储安平于中山陵,这位时任《中央日报》副刊的编辑盛情邀请其为副刊撰稿,常先生抹不开情面,漫应之,并作函附文《田泽千代子的舞蹈》一篇同时寄上。同时附上的,还有一份《东京印象记》的撰写计划,内容包括:由谷崎氏的《春琴抄》说起、筑地的演剧、水谷八重子、夜书摊、东京的书籍展览会、罗斯金文库、蛰居东京的郭沫若、秋田与雀与佐佐木孝丸、隅田川之晚会、山湖、伊豆半岛、大岛之春诸篇,多是带着趣味性的小品,且附有精心搜集的图像资料作为插图。他的计划是打算再写五十篇左右,印一本小书。后以储氏辞职出国,没能如愿。陆续写出的相关文章,大都投给了主持南京《新民报》副刊的华汉兄(阳翰笙)。这些作于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的小品文章,可见其介绍日本见闻的心愿,也就成为七十余年后编辑此书的缘由之一。1936年夏日常任侠再赴东瀛,专力研究东方舞蹈史、东方演剧史、东方音乐史三项。“恒念西人著述,独详欧洲,对于东方演剧舞蹈,多不具悉,此则非吾人从事努力不可。中国官私册籍,侠曩曾加研讨。自渡东瀛,对于唐代乐舞,更获观其遗舞遗曲,并集中亚印度有关方面材料,综合观察,互相推证,东方系统,渐得条贯,著为论文,送呈帝大大学院。十月卅一日,并应上野帝国学士院学术演讲会之招,公开演讲唐代乐舞之西来与东渐一题。当时大使馆及留学监督处均派代表到会,认为国人在此演讲者尚系创举也。近两月来专事参观各博物院、美术陈列馆、戏剧博物馆等,并各私家及专门家藏书藏品。上月游西京奈良,观其雕塑建筑,皆准唐制,吾盛唐文化传之东瀛不啻留一缩影也。”在写给谢寿康先生的信函中,常先生如是自道治学心得。原本明年春季结业返国,因为突遭暗探询诘,恐遭不测,仓促归国。时在双十二事变之际,举国抗日热情高涨;国仇家恨,也煽动着诗人的一腔爱国之心。抗战期间,常先生以笔作刀枪,积极参与编辑报刊、撰写军歌、填词编剧等等鼓动抗日宣传工作,曾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歌剧《亚细亚之黎明》,抒发抗战建国和遥念亲人之情怀。抨击日本军阀发动侵略战争与歌颂中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交流是其泾渭分明的创作、研究主题。战争结束时,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曾拟组赴日调查团,候圈团员名单中:团长张道藩,团员徐鸿宝(古董)、张政烺、向达、贺昌群(书籍)、朱家溍、伍蠡甫(字画)、陈乐素、常任侠、庄尚严(熟悉日本一般收藏情形者)。直到翌年五月,经商准外交部派遣代表随同驻日代表团工作,但以盟军驻日总部对收回文物规定甚严,而国内各方对于被劫之证件多不具备,致使交涉困难重重。而此时,常先生早于1945年底应印度国际大学聘请,经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的帮助,自重庆飞往印度加尔各达,讲授中国文化史及日语。1980年11月间,常先生受中央文化部的派遣,随中国文化界茶道文化考察团一行出访日本,带着四十余年的中日文化研究成果,重游东瀛,一温旧梦。其间吟诵了不少感怀诗篇,收录在《樱花集》中。其中的自题诗曰:“迟迟春日照珠帏,耿耿星河掩玉扉。西北高楼空伫立,东南孔雀惜分飞。金阊落月常相忆,碧海回波愿总违。欲采香兰遗远者,蓬山烟雨总霏微。”读来令人感喟不已!此次依照常先生七十年前的心愿重新辑录的《东瀛印象记》,收入了商务印书馆“碎金文丛”。文丛收录并非诸位名家学者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轻巧玲珑的闲暇小品,“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本此宗旨,此书精选文章内容大致分为印象与研究两部分,收录作者自1930-1980年代半个世纪间有关日本观感及中日文化交流研究性文章28篇,同时附录了作者1935-1936年间留日时所作日记。从作者对留日学生从事学业及生活状况的细致描述上,可以令读者拓展到对战前日本政治、经济、教育及与中国关系诸方面的了解,如留日学生组织机构、学术团体、演剧活动,与导师们的交往等等,可以看到中日两国间文化交流的一些细节,感受到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郁悒气氛。作者弹奏的东京小夜曲,也能印证出当时留日学生普遍存在的异国情爱之现象。在国内,出版、发表记述留日生活、学习和研究的日记文字并不乏见,但在战争爆发前夕,同时穿梭于中日两京(南京、东京)从事文化活动、学术研究的学人记述尚不多见,相信读者自会从中体会出其珍贵价值来。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还蛮有趣的分享
  •     前面短文一般,还是日记价(八)值(卦)更(很)大(多)
  •     没我想象中长篇大论,写的简单有趣。
  •     前编多述东瀛印象及日本文艺概况、概要式介绍,从书中几次日本艺术来华展览的介绍中可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文化交流远比想象中频繁,最近十几年反而衰落了不少;后编为两次东渡的日记,虽多日常琐记,却呈现了常先生文笔之简练优美。
  •     书里爱好艺术的大和民族,史纲老师“去奈良旅个游,没想到梦回唐朝”的文化圣地,歌舞伎的小碎步深夜的暖心料理浮夸的成人片坚韧偏执的民族意志,这就是我的印象。
  •     其实我比较关心和子后来肿么样了。。。
  •     何子,元子。变心真快。
  •     读这类随笔小册子,大概类似于如今的长微博。
  •     文章比较早,没啥代入感
  •     很不错的随笔集。
  •     日记挺有趣,尤其是把妹部分
  •     装帧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