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你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53547991X
作者:敬一丹
页数:312页

作者简介

"今年4月,60岁的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写下回忆性文字,回顾自己在央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的历程,这个历程也是见证中国百姓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的历程。本书还包括敬一丹在全国各地采访做节目刻骨铭心的经历,生动叙述了遇到各层面百姓、央视共事的工作伙伴等经历,故事真实生动,思考和感受刻骨铭心。
①坎坷的求学经历,中年再造的央视奋斗,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感人肺腑的记者良知,新闻理想,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央视节目的深刻反思反省,贯穿全书。
②敬一丹精彩的励志传奇:连考三年28岁上研究生,从研究生到教师,从教师到央视主持人,38岁创办一丹话题,40岁到焦点访谈。坎坷的求学经历、央视的奋斗历程精彩纷呈。
③在央视30年的经历,见证中国社会重大变迁:舆论监督、反腐、扶贫、国企工人下岗等社会转型热点,全民关注,弱势群体的采访,刻骨铭心。
④本书首次带作者视频二维码,扫一扫可看到敬一丹采访和主持的影音资料。
"

书籍目录

"一、“迟钝”,也许成全了我
机缘
DNA
迟钝
二、永远一岁的女儿
A型血的慢动作
转型期,人怎么了?
“想上学?还是想要钱?”
人穷得没了表情
户口啊,户口
三、和谁一起,很重要
白岩松的新闻私塾
崔永元蛮拼的
小水已是老水
直播控:何绍伟:
妖精级女编导:鄢蔓
他离开新闻,成为圈内新闻:张洁
接头暗号,你懂的
四、长长短短20年
舆论监督、每天、黄金时段
半世光阴路上忙
“你缺少刚性”
把“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朱总理:我看了焦点访谈就想打电话
记者,凭什么拥有一个节日?
保持痛感
寒风中,那个窗口的等待
你任性吗?我,韧性
红烧头尾
为什么没打马赛克?
那时候,这时候
你还看焦点访谈吗?
五、声音,仅仅听到是不够的
放大弱者的声音
传播智者的声音
六、每一个动作都是ing
这一刻,我们等了十年
我是A7
比合作更高的境界是默契
七、送别,难说再见
陈虻,你的眼神
罗京,你的声音
杨台,你的背影
八、通天塔
我们彼此听不懂,甚至不想听
矛和盾,能对话吗?
为了信息公开
你遭遇过记者吗?
咱们能像聊天那样说话吗?
我是“挑毛病专业户”
我们不是敌人
九、每个生命都有权利发光
孩子,你不白瞎!
如果火炬飘过废墟
这只狗狗,让我流泪
我和你,在一起
十、草样年华
从蓝竹子到绿熊猫
爸妈不在家,还算家吗?
飘在城市的边缘
角落里的孤独
让女孩有尊严地活着
孩子抹去了我的眼泪
十一、他改变了很多人,他还在那里
红花草
麻风村有了王老师
十二、我的绿日子
十七岁,走进片片树林
月牙泉,你的病好些了吗
母亲河,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梁从诫:梁家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娃儿叫沙沙
十三、每年春天,与好人约会
你的呼吸,这样触动我
白方礼们
早春的种子
什么样的人能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并没有创造好人
花开没有声音,却很美
为你写下传奇
当《感动中国》遇到微博
回到茫茫人海
"

内容概要

"敬一丹
1955年生于哈尔滨。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感动中国》节目主持人。
曾任黑龙江清河林区广播站播音员、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1986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88年入职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指导。
先后主持《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直播中国》《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直播。
"


 我遇到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起初看敬一丹的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清华南都”的一篇长微博,介绍了敬一丹求学及工作的经历,为证明这么一个论点“真的要改变,多晚都不迟”也是那篇文章,让我瞬间有了改变的冲动和萌生了勇气,我特别想知道,她是如何做到。她的经历也告诉了我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目前的现状让我很不能释然,既然不开心,就要寻求改变现状,去寻找自己要的生活状态。我一直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越走越远,并且越走越宽。而名校研究生的平台一定会让我遇见不一样的人和事,同时也在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利用闲暇时间看这本书,大概看了有23天,今天看完,一种感慨是,如果没有那次的艰难的决定——读研,进央视,我想敬一丹的生活会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她也不会遇见白岩松、水均益这样优秀的人儿,她也很难全方面地见证中国媒体环境和历史的变迁。这一切的遇见,都是因为她做出的重大决定和矢志不渝的坚持。而这恰恰是我所缺乏的。我想,这也许就是书名《我遇见你》的缘由吧。她遇见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书中,她谈及很多她的经历,所见所闻,这种经历的机会并非每个人可以轻易亲历的,所以很多体会和感慨我们很难感同身受,毕竟作为一种回忆录,它带有太多个人化的因素在里头,但从她的描述里,我看到了一个人对一份职业的坚持,热爱,虽然书中有很多关于扶贫、教育、反腐等敏感却容易动容的话题,但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她对职业的热爱之情,她至始至终都以一个媒体人要求自己,并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媒体人。这样的热爱,太能让人感动,我想,原因莫过于自己还未遇见那个自己。
  •     纸张质量不太好,文章里的照片挺模糊的,有的就是视频截图啊。也有几处小错误。感觉编辑挺不上心的。文字嘛,语气平淡,好像看焦点访谈啊,很是大姐。事件多而不深。体制内新闻前沿的人,看的东西太多了,不说麻木了,至少是没有柴静这样女文青敏感的心。有时候真的很佩服这些记者,这个大地上这么多事,这么多黑暗面,他们是怎么撑下去的,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记者的力量又从哪里来。看了汶川六一采访小孩子的视频,真是很央视矫情,怎么就引出“坚强”这个词的?还齐读标语。小孩子是很容易被引导的。不过看到大姐真哭了,我也哭了。小时候很爱看焦点访谈的→_→小学。后来因为这那就不看了,也一直都有好感的。进来看知乎上八谷歌退出中国,焦点访谈报道涉黄的事,觉得真是不专业啊,好容易受骗啊。从为民说话变成了国家喉舌啊。。。什么栏目都有个起落嘛,哎。。敬一丹和白岩松都是可以做央视代言人的。大学前没时间看电视,大学里没心情看电视,毕业后没条件看电视。大学有次夜深,在楼下电视房看了[新闻调查],节目八的真是深啊,白岩松言语真是犀利啊。近来看《看见》《我遇到你》,发现很多专业课探讨的问题,原来他们早就关注过,一直在关注。我要去下载个央视客户端了。
  •     敬一丹退休了,我觉得有点伤感。对她,谈上不上像对待柴静、白岩松那样的喜欢,但每逢大事总是看着,波澜不惊、严肃庄重的样子,印象也很是深刻。这样的人走过了怎么的职业生涯、人生之路?她对生活和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悟?她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呢?当然,选择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这本书是她一字一句打出来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赢取名声、赚取金钱。虽然,记着那句话,“走得久了,但别忘了为什么出发”,事实上,生活中,经常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要到什么地方去。对于自己活着的姿态总是拿不定主意、模棱两可,就对那些找到自己存在方式的人充满了兴趣。这可能也是我喜欢读人物传记、喜欢看个人自传的原因之一吧。不过,整体评价敬一丹这本书,得承认,不是我喜欢的文笔。书是有诚意的,但绝大部分篇章浅尝辄止,像作者的日记,缺乏细致的描写、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讲故事的能力略逊一筹。看记者或主持人的书,大多是因为他们能经历我们所不能经历的,他们能看到我们所不能看到的,我们一方面想透过他们的镜头、语言和文字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一方面想通过他们的观察和分析收到启迪和启发。敬大姐是令人尊敬的人,她的这本书只能作为她人生的一个记录,作为读者来讲,营养成分不够。尤其是后半部分的章节,寥寥数笔来讲一个人,讲的也都是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读来没劲。当然,这本书对于喜欢新闻工作从业者来讲,也不防一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新闻业的发展状况。那我是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摸摸头。说说收获吧。敬一丹的一生应该说是波澜不惊、蹄急步稳,懂得克制、冷静。书中有句话“过把瘾就死,那是愤青的表达,不是成年人的态度”,这可能也表达出了敬一丹的人生观,凡事留有余地,行稳才能致远。笔记写到一半的时候,被领导叫去加班。事情是小事情,可心理还是烦躁了一会儿。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感到不满意,但回过头来又觉得自己太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世界千变万化,人类各种各样,怎么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运行呢!这是个多元的世界,必然要学会接受多元的人,多元的价值观。还是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把目光看向内,而不是看向外。晚上,去参加了黎戈的分享会。有四个感悟:一是黎戈老师在我心里一点都不文艺,她真实不做作,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足(不善交流、没读过大学、陷入经济纠纷等),她回答问题总是用一种让人少见的直接,懂则直接回答,不懂则摇头示意。她直接得让我觉得她过来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分享,只不过是为了签字售书而已。二是大多数问问题的人都只是为了问而已,好像不是为了得到答案,因为好多问题和黎戈老师看上去一点关系都没有。三是大部分读书人都有一种傲娇感,好像这个世界只有我们在坚守读书的阵地,只有我们灵魂高尚、掌握真理,或许也包括我在内。四是鹿茸哥真的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照顾到任何类型的嘉宾,竟然有点何炅的感觉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挺励志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敬大姐的执着与坚守,尽管她说那是因为自己迟钝。其实,淡薄的她非常聪明,当然也非常善良,正如白岩松所说的“因为不争,所以没人能与她争”,波澜不惊、严肃庄重的样子,令人印象深刻。书中大部分篇章都是欲言又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但是透过文字还是能感受到她的人格魅力,遇事克制冷静,凡事留有余地,步稳方能致远,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读完此书,不免拿来与柴静的《看见》作比较,记者与主持人还是颇有不同,一个胜于讲述,一个胜于表达吧。但是通过这些新闻人,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责任和热血,所以也祝愿新闻人们能够肩负起报道真相的社会责任,践行朱总理写给《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
  •     我们说主要是为了入场券吗?
  •     为我纤弱的未来的理想注入的力量感
  •     去年收到的 今年还没读完
  •     这是敬一丹的职业生涯回顾,在这些文字里面,看到了一个职业电视工作者的素养和责任,也是对中国60年代到现在的回顾,林场、文化大革命、沙漠化等等这些是中国历史,也是对我的知识普及。知道墨脱是在安妮宝贝的一本书里,这里也提到了,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县。 东北的松花江,西北的莫高窟,还有那沙漠间的绿洲,中国那么大,以后有机会要好好去一遍。
  •     2015年,我进大学后读的第一本书,刚进大学那会儿抱着一个电视梦走了很久,这本敬大姐的回忆录让我当时觉得中国电视之震撼人心的力量。此刻大二,决定把从大学度过的书都标记上,重新记起那段日子,好像有梦想,有热情,有阳光,有单车,有对未来无尽的瞎想。真怀念那个九月啊。
  •     一个知识女性的人生感悟跟气质修身历程。人很平淡,再光鲜的人,也有平静面对众事众非的侵扰。淡定是敬一丹所传递的起点,看着她的脸听着她播报的新闻,度过了一个平静的岁月
  •     平淡的生活 有工作经历 有个人感悟 但是还不深刻 记者和媒体人的素养是非常亮的点 不过偶尔会有一种凑数的感觉
  •     小时候最想成为的,就是主持人或记者,二十多岁回过头来才可惜当初对梦想没有丝毫的坚持。深知记者是一个要面对真实世界的职业,接触社会各个阶级层次,看到很多好的坏的值得歌颂的游走在边缘的事情,我这个相对感性的人大概也做不了一个好的主持人…大姐在书里回忆了很多,也是这些年发生在电视里的事情,勾起回忆与思考。//下面是一些杂谈,今天出门,看到一位老妇人坐在地上抱着一位五六岁的男孩坐在乞讨,怀里的孩子长得很漂亮但脏兮兮,大眼睛空洞无神的看着远处,一瞬间我快落下泪来,本该是无忧无虑在幼儿园的年纪啊,孩子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真可怜人儿…断断续续想到什么写什么,未完待续。
  •     敬大姐是一代电视人的代表,读她的职业生涯故事,像是在看电视的几十年变迁,忍不住总要感慨一番。她的文笔不算好,语言属于平实型的,娓娓道来,虽没有引人入胜,却胜在那些经历牵动人心。从小城走出去的大主持人,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多少也和时代的选择有关。“那时,我没有什么职业方向,能去什么学校,将来就从事什么职业,缺少选择是我们这一代的常态,赶上什么就是什么,遇到什么就算什么。”她担任过《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的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栏目不仅仅是一档电视节目,它们是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在中国社会有些渠道不畅通的时候,它们承担了超出一档电视栏目所能承担的观众托过。
  •     读起来有些累,,稍微乏味
  •     有些口水。
  •     中间有一段,敬一丹老师描述了和自己先生很默契地同读了一本书,很是羡慕,多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不一定要是爱人,就算是朋友也很好。
  •     遇到一些人,经过一些事,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哪怕是有一个人因了我们而生活得更好,也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说:“我遇到你,好幸运”,为这个陌生的世界增些人性的温度,总算没有辜负辛苦来人间一趟。
  •     体制内的原因,表扬太多,揭露太少,做为一个监督节目起家记者,太少。
  •     可以一读,还是建议和其他几位主持人的传记交叉起来读
  •     新的领域三联生活周刊,尝试新的领域;要永葆年轻,保持年轻的心态,看了作者的简介才知道已年逾花甲,可镜头上丝毫看不出;
  •     看到不同于电视中的央视人,小水,小白,小崔等等,看到一档电视节目制作的背后的故事,知道了喜欢直播的编导,不过话说,小水年轻的时候真的颜值够高!
  •     浪费时间
  •     在叙述,没有在阐述
  •     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喜欢柴静和白岩松的书...敬一丹应该是性格的缘故吧...文字写的也相对的很温和...内容也很温和...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温吞...不是太喜欢...
  •     太过正经,有点流水账的味道。比柴静,白岩松的文字缺少锐气和灵动。
  •     kindle unlimited的第一本。当年敬一丹和方宏进就是焦点访谈的代名词,播出尺度真的震撼人心,还有王志时代的新闻调查,那波传媒人,有精神追求和自我约束。但各个都写书,互捧臭脚,就不好了
  •     一颗善良的心让人始终都保持内心的平静。
  •     相比于柴静的看见,不知道相差了多少个白说。
  •     带着理性,避开恶之花,固然稳妥。然而,反观万物,用价值观迎头痛击恶,可谓勇士。
  •     文字温柔、内容流水、记录这三四十年的电视节目变化,值得类似专业的人看一下。打发时间吧,对内容没多少兴趣。
  •     很cctv kindle unlimited
  •     读罢此书,只有感叹电视和新闻的黄金时代的确过去了。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们变得愈加多元也愈加奇葩,怀念那时端庄朴实的感觉,像敬一丹这样的普通知青在那么艰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也能凭着纯粹、努力、专业以及机遇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和个人生活的幸福~春寒料峭,夜深人静,故事暖心~
  •     温和温和温和
  •     全书的亮点就是敬一丹妈妈说的那句话:“享乐不需要学,吃苦才要学。”
  •     焦点访谈和感动中国的主持人,和白,崔,水关系甚好,喜欢其中一篇写崔和水的文章
  •     很感人 但内容依旧hin长 和其他几位央视主持银出的书一样 是约好的还是要求酱紫阿
  •     本来想着两分吧……喜欢东北人就多给一分...完全是最为女性个人读者不喜欢这本书,虽然她的经历有佩服的地方,写书是真不喜欢
  •     看到了一些未曾经历的故事
  •     看主持人出的书总会让读者脑海自带有声版
  •     敬一丹太温和。这种温和跟她的面容给人的感觉一样,是一种类似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某种中庸。书中太多宣泄情感的 “啊”“了”“呀”,跟《看见》和《幸福了吗》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     总体来说比白岩松的书可读性强。有时候人就是有命运的,但是也要有努力和进取!可以作为旅途中的书,读来不费脑,读过也就如此。
  •     自传。还ok。新闻从业者的自白。文笔比我好,语言表达不错。
  •     敬一丹老师很想向读者展示在电视文化逐渐消退的时代自己是多么想要,并且的确参与进网络文化的包容与学习精神,但是其内容与《看见》相比温和许多,对于社会问题的揭露不够深刻,浅谈现象浅尝本质。
  •      每一篇新闻报道的背后都有着许多人的努力,也有着各种挣扎和妥协,敬一丹,白岩松,崔永元……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发现,去改变,揭露社会的黑暗,也挖掘人性的光芒。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背后的故事。
  •     因为美丽中国,有幸得到一丹老师的签名赠书。
  •     每次都能流泪,感动。喜欢
  •     看到有个短评说“说了一辈子假话也不容易”,还有好多个赞。我对于这种说瞎话不用负责的行为表示唾弃。毕竟要一本书说完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容易,竭尽全力,说了想说的,扣下不想说的,这样也挺好的。
  •     毕竟年纪大,经历的事多
  •     少年宫合唱团领唱范儿
  •     作者同是新闻人,我遇到你和看见的很不一样,后者很深,前者就像一个闲着无聊拉家常絮絮叨叨的老太婆,如果是这样还有一种安宁,可是,偏要故作姿态,看前几页还以为作者文风就是朴素,实则是苍白,无味。个人观点。
  •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像柴静的《看见》的那么大的力度,刺痛神经,挑动心弦。 但是依旧能有一种与大姐交流探讨的感觉。书+作者=四颗心
  •     这是她的生活,这是她的思想,这是她的灵魂核心。
  •     善良柔韧气质佳,同时也是体制内的中庸。书本身就是敬一丹的往事回忆录,也像极了她本人,文字不激进不张扬。但看完又好像什么都没记住,除了一个焦点访谈。描写小崔那段蛮有意思,可惜是别人写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