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书评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210071970
作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页数:288页

没读过,可以想说一些

没有读过这本书,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在微博上看到@木南大王 拿着这本书要到了林书豪的签名。因为蒋勋的缘故,毕业后开始对艺术史有了很浓烈的兴趣,至今一发不可收拾。自己原本在大学中学习的是历史专业,相关专业的人都应该清楚中国大学所开设的“历史学”专业是政治史经济史为主,艺术史几乎不谈。因为要理解西方基督教绘画的缘故,所以开始读基督教《圣经》。在北京的这两年,去过王府井天主堂和宣武门天主堂。本来是想看看天主教弥撒仪式,却被动地参与了进去。因为一直读的《圣经》是基督教和合本(从英语翻译而来)而非天主教思高本圣经(基于拉丁语翻译),时不时在心中会有一种冲突。圣经福音书部分记载了这样一个情节:耶稣被犹大出卖以前曾告诉彼得鸡鸣之前不要说认识我(耶稣),后来耶稣被捕后有人指认彼得和耶稣是一伙的,彼得三次否认;天亮鸡鸣后,彼得痛哭。读到这一段时,其实感觉到彼得的辛酸和无奈。也想起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四郎探母”的故事。很奇怪,中国传统戏曲中经常出现一些冲突性十足的情节,常常会涉及到亲情友情爱情,总是让人去做抉择。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绘画中常常会绘制鹈鹕用自己的血来喂养子女的形象,用来象征耶稣的自我牺牲。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的“杜鹃啼血”“乌鸦反哺”之类的故事。黄仁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历史学家,在《中国大历史》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了华清池和杨贵妃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存着信心,不论经过任何意识形态之熏陶,也不论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情绪,有如一座大水库,永不会枯竭。”最后,希望今年北京的银杏树叶子也如去年一样。

一定会珍藏的书

与神对话一二三都买齐了,一定会珍藏的书,一定会看N遍的书!今天的工作很不顺,我觉得我被逼做了本不该是我做的工作,这种感觉很糟糕;上班的时候一直忍着,下班后居然还是不依不挠,电话骚扰个没完,这不是在耽误我的休息时间吗,我很生气!打开电脑,怎么这届奥运会中国成绩这么差,真失望!有一刻我觉得心里很沉重,很压抑,我很想找个人把这种黑暗的情绪发泄出来!就在很郁闷的时候,忽然间我想起了一句话:所有的袭击都是求救的呼声。这句话是我在两年前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看到的,没想到在我最烦躁的时候从脑海里闪现,不错,我的确在呼救啊。一瞬间,我忽然理解了这句话,也莫名的觉得被治愈了很多,其实问题不在发生的事情上,而在我自己。是我脑海里固有的想法影响了我对事务的判断,而这种判断让我很痛苦,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点,而这本书,就是教会你如何找回自己。这就是我看这本书的意义,总是能帮我自我救赎,给我力量让我从黑暗的情绪中走出来。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书评人俱乐部】成为自己的信仰——读《与神对话》

这是一本智慧之书,带着些许哲化思辨。初见书名,想到的是《圣经》里面亚伯拉罕的那一句God has spoken to me.但是这本书却不是一本信仰上帝的宣扬书。翻开扉页,最先吸引我的是作者的人生经历简介,“曾是电台导播,报纸主编,公共信息官员,并创办公关公司,大火毁去全部财产,婚姻四次失败,车祸几乎殒命,年过四十,风餐露宿,捡易拉罐为生”这该是我见过最潦倒坎坷的作家了。底层生活的风餐露宿,巅峰人生的精神空无,午夜梦回时,铺天盖地的绝望,痛苦,和空洞,“我的人生为什么如此失败?”,他愤怒,他质问上帝,不如说是在质问自己。不堪现实的压迫之下衍生出智慧的火花,《与神对话》不是传统晦涩难懂的宗教经典,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通俗浅显而不是优美韵味的语言之下,刻画着自己对日常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如金钱,婚姻,苦难,健康,性等等问题的看法,刻画着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宇宙观。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虚构出一个神,其实不过是世俗浮沉中俨然变得内心通透的自己。神是灵魂的最终目的,达到的最终境界。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巧妙的通过我与神的对话,一问一答的形式,对生活烦扰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引领人学会如何看待、认清物质世界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如何选择看待矛盾的视角,如何调整看待矛盾的心境。“对于每一个大胆的理论和假设,自己思考,自己领悟,然后自圆其说,不能厘清,就换个角度,越想越明,实在不行,就撇开,因为那可能是你目前不想要的、阻碍你成为你希望成为的人。”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1、思维是纯能量2、生命就是礼物3、困在身体里才是悲剧4、享受并庆祝所有你已创造的一切5、你抵抗什么,什么就会坚持持6、如果你们有足够的勇气7、我想要发财8、正确的婚姻关系9、走在觉察里10、我爱你,你知道么?11、如何改变一个发起思维(Sponsoring Thought)12、别去想“我想要成功”,而以“我有成功”来取代之13、我如何能解决一些我所面对的健康上的问题?14、性是许可的吗?譬如说,之于苦难。基督教义训诫世人,“被践踏的终将受福。”世人坚信受难是通往神的道路。而历经沉浮的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却坚信,上帝并不乐见苦难,只是人类不愿意用上帝所赐予的工具来实现苦难的消除,正如上帝无法也不该终止人类的存在一样,也不可以消除苦难的存在。苦难与事件无关 ,只是人类对事件的反应而产生了所谓的苦难一说。而受难,并不意味着束手待毙。受痛苦、悲伤、恐惧,骄傲的反击,终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之于自尊。世人笃信人之所以缺乏某一样东西,其根源在于缺乏自尊,简言之就是懒惰,不作为,而无人生追求。所以生活总是潦倒穷困,余生注定不堪。其实不然,自视太重,过分自尊,也一样会让生活万劫不复。须知,有时控制自我膨胀比强调缺乏自尊更一针见血。之于思维方式。普通的创造方法是思维—话语—行动,这样的思维结果是世界所灌输形成的,是对别人的思维的思考,而不是自己的思考结果所形成的。对于降临的问题反应是发射性的,而不是反思性的。原因在于自我资料,自我经验缺乏。那么拥有创造性思维就要先从行动入手。就如同书名的命名如此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一样,作者的观念也是常常逆向而行,对于理性和逻辑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改变思维的惯性。这本书值得时常翻阅以明心智,尤其是对于困顿,心灵饱受煎熬而不得解的人,但不足以拔高到如书名一样的高度。by 凯风自南

与自己对话

这其实只是每日自己的阅读小感,留之,回想罢。
交流并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感受是灵魂的语言。只有用心才能真的看见。语言是产生误解的根源,我们口口相传,而最初的秘密早已在人们的口中失真。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为虚,从心出发,用心去感受。
生活中越是匮乏的东西,我们越是希望去得到,越是得不到,最好的应该是不自知便获得。
我们来到世上,从此生活便属于你,你将有能力去掌控和改变你的生活,按照你自己的意愿,你是自由的!
神是什么?什么是神?我们是神的小我,所以我们也是神的一部分,因此你可以掌控你的一生。
1.8
“因此,你在地球上的任务并非学习(因为你已经知道),而是忆起你的真实身份。忆起所有其他人的真实身份。所以你的任务中很大的部分是提醒其他人,以便他们也能忆起自己的真实身份。”——《与神对话》
神认为我们生而知之,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我们是为了不断认识去经验而存在。所以真正的自己应该是在不断找寻,直到得到自己最初的目标。有些人找到了,于是去影响他人,帮助他人。
“ 因此,别责怪世界有那么多你所谓的坏事。你倒不如躬身自问,你判定为坏的这种境况是怎么来的,如果你想改变它的话,你愿意做些什么?”——《与神对话》
世界并不是你想象,它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而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在形式。一件事情所有的好坏结果,最初都是自己的选择。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好坏,是否,这些只存在于你的判定中。你认为它是怎样,它便是如何,这些都是你的经验。
“ 做任何事情的理由只有一个,向宇宙表明你的真实身份。”——《与神对话》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到底为何做这件事,可是反复也不得其道。原来,做一件事就是成为你自己,证明你自己,这是一个重新创造自我的过程。
“ 限制你等于否定你的真实身份,等于剥夺你创造和经验真相的机会。”——《与神对话》
世界本来没有规定对错,是非,是思维定式,是人生经验,是他人告知等等这些给你一个规矩。可是,我们要打破这些规矩,这些相对是我们的人生观,应该是我们自己创造,这应该是自由的创造和观点。
1.9
其实,我们很容易被世界所左右,被他人所左右,被自己的人生观所左右。最后举棋不定,一件事犹犹豫豫,反反复复,最后重蹈覆辙。明明可以当机立断,却因为这些杂欲阻断了一切。我羡慕那种洒脱,豁达的人,因为我认为他们的人生很精彩,是拥有自由的精彩。敢作敢当,无谓其它。世上何谓对错,在他们眼中无谓对错。
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这样的自己,勇敢自由洒脱的自己。神说,我们来到人世是为了回忆最初的自己,或许那就是我最初的模样。所以,我希望每个读到此书的朋友们能够认识最初的自己,还有更多的朋友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构成了你一个人的世界。外在世界是全人类一直在改变的世界,他们想法各异,最终世界变得五味杂陈,人间百味。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和信仰所在。你致力于一点,为维护自己的内心世界你可以更改外在世界。但是,如果你没有走进你的内心世界,那么你的一切行动就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如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内心世界,外在世界也会是你心中的样子。
1.11
我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感到不快乐,于是去改变。或许这种蠢蠢欲动的冲动,让内心有一点点的松动去更改,如果你想好了一切那么去做吧。人生就是经历一切,最终回忆起来,总有让你快乐和兴奋的日子和事物。
当我们下定决心走出当下的迷困时,那就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专注地朝着一个目标而前进,不要去想其它的私欲。致力于一点,拥有一切。
1.12
认清生活的意义,并不是一味去否定以往的过错和不足,而是让你深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什么是现在?现在是一个永恒的时刻,我们在不停地经验着自己。认清自己就处在当下,这是一个纯粹的时刻,你可以选择去创造自己。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创造,那么你将永远得到它,得到快乐和幸福。
所以,我们对生活的意义最清晰的想法,应该是创造自己,认识自己,而后经验自己。
1.13
当你下一个决定时,别让你的想象成为空想,只有付诸行动再加之经验它,你才能永远地认识它,永远地拥有它,因为你已经知道了创造的方法。

“ 真正的教师并非拥有最多知识的人,而是使最多其他人拥有知识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这句话终于让我知道了教师的真义。如果你拥有一丁点儿知识,那么你传授给你学生的应该是全部。但是一丁点儿知识是不足够的,只有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你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寻找方法让更多的孩子们接受一种学习方法,让他们都能够获得知识,这种方法最好是让孩子们不自觉便快乐受益的那种。
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我们阅读文字,而这些文字撞击你的心灵,引发你思考,然后让你幡然醒悟,在一瞬间便得知原来这就是你一直苦苦追寻的。
1.14
我们处于人世中,便会被各种关系所连接,千丝万缕。但是,千万不要迷失,抓住那个最初的你,保留一种初原。也不要去要求他人,因为两颗迷失的心只会越离越远,最终分离。
所以,在各种关系中,对方与他人的灵魂并没有高低之分,所有的灵魂都是神圣有目标的,他们都是在历经自己。只希望每颗灵魂都能够找到自己,历经自己,并找到另一个合适的灵魂。
1.15
陈旧思维捆绑住了我们的手脚,局限了我们的思维。有时候,当我们还不能清晰地分辨一个问题时,我们就错过了去给它换一个新的思考的方式。于是乎,永远是在前人的经验中和自己失败的教训中经验,而这些都是一成不变的思维。如果你想去改变,那么请抛弃它们。去行动,然后改变旧思维。
颠倒思维——话语——行动。
1.20
如果悲观的情绪或者你在内心匮乏的事被表达、被记忆、被念叨着,那这无疑是把这件事夸大,并且让你自己与原来背道而驰,完全离开了本来的道路。你去想这些事情,那么这些创造性的思维会成为你的新思维,引导你走向另一个境界,或许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害怕自己变成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但最终都成了那样的人。我们自己是非常强大的创造者,思维是你能够创造的。所以,你得把握对的方向,创造良好的思维,最终,你的生活才会是你想的样子。
1.22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是自己热爱的,而又不敢去更改。其实,我们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只是换个思维和换个方式罢了。如果你要去做,那么就请热爱它。
倾听你内心的声音以及认清你的现实,努力调整好你的方向,然后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1.23

这是一本让我冲动又矛盾的书

这本书让我读完迫不及待地用了一早上约3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但同时又产生新的“这是鸡汤吗”的疑问。不过哪怕是鸡汤,也不用全面否定,吸取那些有益的,同时自己积极找勺子就可以了吧。不必在对鸡汤文定义不清的时候就跟大众观点站队,也不必让别人的经验来替代自己的感受。恩,这是这本书表达的观点。这本书回答了不少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但再仔细想想,它也没有回答如何做到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当然,这也可能还只是我自己的局限。以下为今天早上的笔记和心得:我觉得这可能是我近年来读得最让我震撼的一本书。它仿佛神作,回答了长久以来让我纠结于心的困惑,也印证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对我来说,这是一本读完一遍还想继续再读的重要的书。初读拍案叫绝,它怎么可以把三大宗教的核心主张糅合得如此完美清晰,是站了更高的高度看各宗教的教义,四两拨千斤,自成体系且更进一步。再读前言时,发现原来人们对于三观不时仍有困惑,宗教的作用即在于解答人们精神的烦恼——更多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彷徨。而三大宗教形成于千年以前,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需要,从1960年左右,美国就有了被称为是新时代思想的运动,这种思想派别否定了传统宗教意义上的神、佛或者上帝,从犹太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吸取精华,并结合泛神论、无神论的学说,提出了整体主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难怪我看时不断惊叹,这不是禅宗或者道教的主张么,中西居然如此不约而同!这本书的核心是说,每个人都是神,是身体、精神和灵魂的三位一体,这类似道家说的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也类似基督教义中的圣灵、圣父和圣子,也是现代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潜意识和超意识。灵魂的需要是我们的真正需要,但身体和精神却不一定响应灵魂。这就是中文所言的“心意相通”,意识是思维,是身体的需要,但如果不是心,或者说灵魂的需要,那人就快乐不起来。这好比是现实中父母帮我们选择的工作为啥很少让人满意,还有那些看似很理想的相亲对象为啥不能让我们心动。灵魂的需要是不断进化,经验这世间的一切,并不断创造。不要评判,只是去作出选择就好了。那些让人不愉快的情绪或者境遇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体验,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不必抗拒,接纳它,然后去选择那些让人开心的事。(原文是接受一切,然后去选择最好)我们的一切境遇都是自己的选择,甚至包括健康。忧虑是仅次于抱怨的对健康极大伤害的负面情绪。忧虑的背后是怕,是对未来的恐惧。但其实,这种恐惧是一种不接纳,其实相信所得的就是最好的,不对未来抱有预期,就无所畏惧。做好眼下的事,对未来所得开怀接纳,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哪怕身处逆境,也该心怀感恩,这是又一个发现自己问题,让自己重新好好选择的机会。行动是移动的话语,话语是被表达的思维,思维是已形成的观念。观念是相聚的能量,能量是被释放的力量,力量是存在的元素,元素的神的粒子,是整体的部分,是一切的本质。作者看似一生并不顺遂,曾是典型美国中产阶级,年过四十又逢变故,风餐露宿,甚至捡易拉罐卫生,后来写了此书。其实仔细看看他的经历,不管人生会遇到什么,他一定是个聪明勤奋的人,就算是无片瓦遮头也与那些始终露宿的流浪汉不同。所以,人还是要勤奋,不要抱怨,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书里还说,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想什么来什么”。与其抱怨,不如感恩。这也是近期我自己特别强烈的另外一种感受。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受上天的眷顾。感恩我现在拥有的家庭,工作和困惑。孩子、丈夫特别让我觉得是自己的镜子,他们让我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像我的天使,让我能够不断成长。所以我觉得,哪怕有一天缘分尽了,我也是真心感恩的,感恩有这么好的人陪伴了我一路,我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天使的守护者,希望他们快乐健康。眼前的不顺,不用说放在广阔天地中,就是放在普通人的经历中,也是正常的。这恰恰也是上天的礼物,能够发现自己的更多问题,尝试修正和选择。或者用修正这个词还是有评判意味,这时的选择就更加有了重新思考的重要性。如何跟上灵魂的需要?留意念头,并迅速行动。有时思维会抑制念头的冲动,但实际念头恰恰是灵魂的声音。前面是我看完后留下印象的观点。还是再来打开书把我边看边标注的内容摘抄下来吧。我还想说,我有时真的相信有神的存在,它会不断在给我提示,就好像我与这本书的相遇。每个人有自己进化的法门,我的途径是阅读。每当心情不快的时候,去趟书店,往往就能烟消云散。而在书店随意浏览时,就像有指引般,总能遇到一些让我醍醐灌顶的文字。但是,对不同的人,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让我们有感悟的文字都会截然不同。阅读是心灵和外部的交流,不同的频率不可能产生同样的共鸣。所以我能做的,无非也只是遇见,然后分享,将我感受的共鸣传递出去。以下是书摘:感受是灵魂的语言。话语是表达感受、思维和经验的噪音。如果内在的经验显露了神性,那么外在的观察便是多余的。如果外在的观察是必需的,那么内在的经验便是不可能的。正确的祈祷从来不是恳求的祈祷,而是感恩的祈祷。神知道你所知道的,而你所知道的则表现为你的现实。怕是收缩、封闭、攫取、跑开、隐藏、独吞、伤害的能量。爱是扩张、开放、赠送、停留、敞开、分享、治疗的能量。生活不是发现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为了记住并且重新创造真正的你。绝对的选择权,便是神的本质。无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都要避免先入之见和自以为是。因为每种境况都是礼物,每种经验中都隐藏着财宝。错误不在于选择了他们,而在于将它们定义为坏。我们创造的是这些事件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神的世界里没有应该或者不该。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去做那些反映你、重新呈现更好的呢的事情。地狱是你对自己的选择、决定和造物所可能产生的最糟糕后果的经验。灵魂确实会有一种十分郁闷、十分欠缺、十分逊色于整体、十分远离神的最大欢乐的经验,那对于你的灵魂来讲就是地狱。每当你拒绝你的真实身份和本质,你便创造出那种经验,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灵魂的目标和追求是在肉身中圆满地实现自我、变成其真实本质的化身。(所以西域的喇嘛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修行,而以前我会觉得虚度,没有对这个世界有创造)内在世界能够带给你观察力。事物本质上没有对或者错。你的自我是通过你的主观判断而被创造出来的——你的真正身份是通过你的个人价值观而被确定和展示的。(我的感悟:职业是我们投身的修炼渠道,而个人价值观才展示了我们终极的自我特点)没有什么比自然更温柔,没有什么比人对待自然的方式更加残酷。你的思维是万物的起源。第一定律是,你能够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你能够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能够拥有任何你想拥有的东西。第二定律是,你会吸引你怕的东西。情绪是吸引力,是移动的能量。移动能量的时候,你便创造出效应。如果移动足够多的能量,你便能创造出物质。物质是聚合的能量。思维是纯粹的能量。宇宙里没有偶然。经验是你们到这里来的目的——唯有用经验你们才能创造你们自己,然而你们竟然用别人的经验来创造你们自己。行动是创造中的神——或者被经验到的神。希望生活“平步青云”?请马上想象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状态——而且要进入那种状态。挑出所有与那种状态并不协调的思维、话语和行动,远离他们。挫折感和焦虑感是不肯听从灵魂的后果。认识是概念性的,感受是经验性的。灵魂对非美好从不埋怨,而是祝福——它明白这是其自身的一部分,而且若要另一部分显露,这部分就必须存在。学会监视你的思维。(禅)修行所否定的只是对于结果的执着。没有期待的生活,无需某些特定结果的生活,便是自由的生活。欢乐在于创造,而不是后果。预期是人类痛苦的最大根源,正是它使人与神分离。你永远处在纯粹创造的时刻中。因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创造——创造出你的身份和本质,然后去经验它。无论在什么时候,你要关注的是你现在是谁、正在做什么事、拥有什么东西,而不是别人过得怎么样。如果生活的出发点是控制损失或者争取最大利益,那么生活的真正益处就丧失了。(突然觉得,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跟别人攀比,不对未来设置预期,听起来很美好,但似乎很难实现啊,特别是攀比这种事。是否看似美好实难操作就是所谓的鸡汤?)问题越重大,你就越不可能聆听你自己的经验,你就越容易将别人的决定据为己有。内在的决定很少得到掌声鼓励,追随个人真想的选择,很少会有鲜花环绕。身体是灵魂的工具,精神是令身体运作的动力。灵魂的功能是指出其欲望,而非强加欲望。精神的功能是从各种选项中作出选择。身体的功能是执行精神作出的选择。当身体、精神与灵魂和谐地、整齐地共同进行创造时,神就会化为肉身。每个灵魂的进化都会达到某个时刻,到时最受关注的不再是物质身体的生存,而是灵魂的增长,不再是尘世的成功的获得,而是自我的实现。其实当我摘抄一遍之后,又会在激动之余产生新的疑问,那些看似的美好真的能做到吗?然后百度一下关于反鸡汤的文章。核心表达就是因为只解决情绪,不解决实际问题,有害。只给汤不给勺子。看完有点汗,这好像正是自己这段时间的反照啊。看看豆瓣的书单,基本都是这类。在工作中也存在这种问题,眼高手低,不落地。NND。看来应该是用鸡汤调整心态,然后努力去自己找勺子。

时不时翻一翻的书

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会找别人倾诉,求安慰,求帮助的话,那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情绪上的问题,人生问题的迷茫),我推荐你可以读一读美国作家尼尔·康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或者让这本书成为你时不时就翻阅一下的书。《与神对话》这本书才用了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展开,讲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人生的认识,对自我的找寻,这也是作者在经历那段灰暗的人生低谷时自我救赎的灵魂问答。难怪成为了美国人的热门圣诞礼物。《与神对话》这个名字能让看到它的人马上联想到上帝耶稣,这是宗教文化的渗透吗?我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是一个无神论者,在宗教信仰上也极度缺乏,但从来不觉得有什么精神匮乏,只是偶尔觉得失落,郁闷,伤心,而最糟糕的也是这种情绪难以排解。但是世界上还存在一些人,因为一些情绪问题而患上抑郁症,严重或者会导致自杀。例如作者,在人生低谷几乎要了他的命。这样的人在身边其实并不少见,所以需要一些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精神力量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力量。这本书读完才知道这不是一本哲学心灵鸡汤,你可以把名字中的神当做是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在和你做自我的拷问。你曾为自己得到的欣喜若狂吗?为失去的痛苦万分吗?这样长久就容易形成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但是我们何曾想过这一切的得到和失去背后是什么。书中的神教会了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是对自己得到的感恩,同时也要为失去的感恩,因为从另一种角度上看失去也是得到(这些就要自己感悟了),“神”给了我们思考的切入点,我们只要沿着这个点思考下去,总会有所获。这本书一问一答简单易懂,提问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问题,有些答案你能预知,但是也有一些答案能让你恍然大悟。总之,在闲暇的时候翻一翻对自我认识,自我救赎总是有帮助的。或许在下一次的不开心来临时,我们能应付自如呢。

简评

首先,如果将这书中的“神”改为某种super nature power之类的概念,作为一个灵修的文本,或许就不会引来那么多宗教角度的批判,书的文体让人想到波爱修的哲学规劝录,以那种形式写会不会少一些争议?就内容而言,这个文本又像是宗教哲学,开头几个证明尤为显著,在这里不多分析逻辑,例如“做任何事情的理由只有一个:向宇宙表明你的真实身份。”此类观点有些老生常谈,在中世纪哲学中已有不少的思辨。但是,我始终相信所有有过灵性体验且愿意写出来分享的人,肯定是有着善意的动机。然而灵性体验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形成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体验并非一瞬间促成的事,说出来很容易让没有体验过的人误以为是很玄乎的事情,甚至是贴上伪科学等等的标签。回到一开始的观点。作为一个灵修的文本,这书可能让人更好理解。诸如“由静修开始。摒绝外界的杂音,以让内在世界能够给你带来观察力。”这是很典型的灵修,冥想阶段。比如“诱发思维”作为驱使人类经验的发动机这个观念,其实和吸引力法则传递的是相似的意见。我曾经向朋友解释吸引力法则时说的是,“一件事是否能做成,取决于你由经验形成的思维是否能够说服你的潜意识。” 很显然我这里讲的潜意识,就是作者所指思维背后的诱发思维。以个人经验来说,作者所写的内容对人的生活体验确实会有正面的影响,但不管作为神学还是宗教哲学的文本都容易引起很多争议。读者不如将其作为一个修炼心性的参照去读。与其在前言中写“带着开放的眼光”去读,译者不如加上以上这一句。

解惑中,发现自己

之前读过《秘密》,《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来发现两者都起源于本书。而本书确实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不断思考,不断发现。虽然并没有前面两本书那么励志,那么玄奥。但拥有足以吸引读者的魅力,简单的道理,轻松的对话,让这本书成为特别的存在。起码是我迄今为止首次体会的不同寻常。再说译者,今年最火的《追风筝的人》,身边朋友已经人手一本了,而他正出自本书译者。不同09年的版本,修订后的新版阅读起来更加平易近人。加之作者曾读过周易,发表过许多学术论文,驾驭本书更是如鱼得水,用道家说法,阴阳概念,轻松把神的体验表述出来。感觉上,更像本土文学那么贴合,对心灵的感染力也大大增加。作为三部曲的首部,本卷涵盖各种基本真相,讨论的主要是人这个个体的困惑与解答。问答的方式确实少见,当作者,这个普通的备受生活折磨的落魄者初次撞见神的指示时,被震惊的绝不止他一人吧。幸而,问答从开头就浅显易懂,道理的简单易获取简直让人怀疑这通对话是不是作者的自导自演。但随即,由于作者开始主动询问,并积极思考,我发觉身为读者的我也不禁进入本书,与神对话。本书我更感觉是启发读者认识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因为追求完美的极限,我们才有动力向前,当静心阅读,会发觉阅读本书,真的快不起来,太多的思考,需要慢慢体会。不过,读过之后,一种”我就是我“的正能量确实在书中得到体现。”你必须尊重你的感受,因为尊重你的感受意味着尊重你自己“。按照神的理论,我深信,坚持良好的习惯,摒弃懒惰,自己的未来至少不会太坏!书里也有几个小故事用于讨论,譬如同样是两个手艺人,技术相同,学历相同,但一个腰缠万贯,一个穷困潦倒。为何?作者怀疑是地点不好,影响了生意。可神的观点却是本心,豁达的人自然乐于助人,收获钱财的同时更拥有了快乐。穷苦的人刻薄的诅咒反倒与顾客更加疏离。这种观点简直叹为观止,让我深受启发!曾经很多人声称接收过神的指引。可神却说,如果聆听别人说的他们从神那里得到的经验,你大可以完全不动脑筋,可你接收的信息正确么?未必!所以,神在书中与作者乃至所有读者互动,来共同探讨想了解自己的人应该从何迈步。然而,神又是无私的。他不会胁迫你接受,因为你拥有自有。他不会强迫你判断,因为你懂得对错。可神自己却说,在它看来,错的也未必错,存在即是美好。我们不曾理解的事物未必不存在,而且,神本身就无处不在。全书章节并不固定,一页乃至几十页都有。可讨论的范围从作者自身的穷困到社会的交集应有尽有。没有太过尖锐的观点,幽默诙谐的神让我更加愿意接受它的建议。正如它宣称的,我们都是神的化身,拥有成为更好的可能!

认同他,才能理解他

《与神对话》还是脱胎于一神教,还是跟圣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他又是那么具有现代化气息,问的问题有那么符合现代人的苦恼,而且读着读着又感觉是作者自己与自己在对话,不知道是神与自己对话,还是自己的神性与自己对话。或许我们还真如书里说的我们也是神的一部分。刚刚翻书的时候,总感觉是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一个人在那边发神经般的扯淡。据说那是在他人生最低潮期,一天因写了一封愤怒信给神,没想到竟得到了回答,也因此产生了一本惊世之作—《与神对话》。所以书才用对答的模式。《与神对话》基本观点是,人的生活是创造的、墨菲定理还有世界充满爱。然后通过二维的辨证。读书时感觉和自己的一些观点冲突挺大的,比如人和社会的关系,他倡议放下屠刀世界就和平了,可这种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一个社会的失控唯有武装起来才能保护自己,如果大家放下屠刀时候有人突然拉起一帮人带刀过来,又是一个草根皇帝了。在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里谁先放下屠刀谁就是SB。对书里说的吸引负能量,表示不解,难道不是因为自身的动作变形导致环境的负反馈吗!而且一看就是墨菲定理了,而且这是心理范畴的事情,只能通过心理矫正才能改善情况。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不较真把这当做一本性灵的书籍来读,不较真,不死磕,不专牛角尖,用心去体会的话,可以把这本书看做心理引导,正如: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了,心也放宽了。以前认为两难的问题,现在也不算什么问题了。人不是这样吗,在心理存在过的才是真实。

我们是一群失忆的孩子

水到渠成也好,鬼使神差也好,在合适的时候,我在书海中单单抽出了这本《与神对话I》,在“神”的吸引下,轻松愉快的看完,如果我说这本哲学书的某些段落让我流泪了,你信吗?总体感觉是,“神”真的好顽皮。他创造了数以众计的失忆的孩子,看着他们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穷尽几生、几百生的轮回,艰难的恢复他们的记忆。而“神”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绝对的“神”能经验的认识其自身找个相对的参照点。他诚恳的声称众生是他自身的一部分。每每看到这样的声明,我脑海中就浮现出同样顽皮的孙悟空,众生就是神猴的毫毛,毛中有神,神中有毛。好凌乱,但是好圆满。作者是人也好,是神的话筒也罢(人神本是一体),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述了许多神秘的观点和宗教思想,更确切的说是一个大家一直追寻的叫做“真相”的东西。我们是一群失忆的孩子,穷尽无数世的轮回,不断的进化,直至找回神的身份。

它值得你一读再读°

——评《与神对话》文/蓦烟如雪我记得书里最后一句是,如果你感到心烦意乱,不论你在何地,不论是在何时,请呼唤我。我将会出现。带着真相。和关明。及爱。 这本书不是鸡汤,却胜过时下大热的鸡汤文。它是一本治愈系书籍,我曾不理解为何会有那么多名人推崇它,甚至在广大读者的口碑中越加看好,评它为“一生等待的书”。在读后,我才幡然醒悟,它的视角点,永远和你想的不同,它把宗教融合,说来,宗教是最难理清的词汇,可细分阐述,把复杂变得简单。那不惑都在他的解答中,跟上的需求。书上说,每个人都是神,是身体、精神和灵魂的三位一体。他是用自己和灵魂对话,作者尼尔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早年辍学,在电台上班,后面改行到平面媒体,可他从来就不是安逸的主,他又辗转去了公立学校担任信息官员,后来创办自己的公司,他一生遭遇很多波折,三次失败的婚姻,三次更换工作,甚至在生意日见起色的时候,还遭遇车祸,整整一年,等他出院,他已经失去了收入,他靠捡易拉罐和好心路人的施舍过日子。一般人遇到上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一蹶不振,可作者尼尔并没有,他还戏剧化的找到了电台剪纸,走上了自己曾经的工作岗位,最后成为这个台的主持人。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从高层跌入底层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人生。他审视自己,问自己,“我的人生为什么如此失败?”他把自己的愤怒都写进了这本日记中,而这个对话,渐渐持续了三年,最后成为了《与神对话》。说来,每一个成功的作品,背后都会有一笔故事作为基础。作者尼尔也不为过。他用通俗优美的词语,去细致涂绘了他所认识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一本指引,他在人们面对压力的时候,在人与人相互比较中,他说,别妒忌成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遇事别称其为灾难或快乐,除非你已确定活见证它的用途。《与神对话》的思想体系分为三点:1我们所有人是一体;2一切皆已足够;3没有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一本书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是放下。我们的灵魂需要进化,我们不要去抗拒人生,我们的一切境遇都是个人的选择。这本书希望人们不要执着于抱怨,不要去忧患,那些负面情绪会让自己对未来产生恐惧,它要你做好当下的事物,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要心存美好,怀抱感恩之心。书上说,感受是灵魂的语言。话语是表达感受、思维和经验的噪音。我们需要的是观察,是体会。人有的时候很难发现自己的各种感受,而且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要承认这感受的难度更大。然而隐藏在你最深的感受中的,却是你最高的真相。所以我喜欢那三个词,欢乐,真相,爱。这些是最高级的思维、最清晰的话语、是最美好的感受。学会监视自己的思维。灵魂对非美好从不埋怨,而是祝福——它明白这是其自身的一部分,而且若要另一部分显露,这部分就必须存在。一问一答的方式也许很僵化,但是这里并不冲突,你会从一个环节想到另一个地方,延伸性的文字,会让你感觉到这里的道理不仅只有一点点。想想,我这只是一篇读后感,因为它值得我一读再读。筱筱

让每个灵魂去走它的路

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禅坐的样子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气度非凡像高贵的佛。”佛印问:“那你看我呢?”苏东坡:“我看你像个粪。”我看你像佛祖,是因为我心中有佛祖;你看我像坨粪,不正是因为你心中全是粪?你心中装的是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我常阅读佛教书籍,修习瑜伽,打坐,念经,希望它们能将我引领,解除我的羁绊。没想到《与神对话》来的这么直接有力。它是一本与神的对话录。久闻此书大名,在收到书的时候深切的感受到了我与书本的缘分,感谢此生可以以书为伴。书,是我的人生最可靠的朋友,最重要的导师,最真挚的亲人。译者在人生低谷时遇到了这本书,他的境遇和我相同,此刻阅读《与神对话》之前,常常在生活中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对自己否定,质问不断。有时我想,我正在韬光养晦,以后会成功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把不幸与忧愁转移成受害者的心态,归咎于他人或者社会。当我在抱怨的时候,作者在文中教我:“欢迎并享受你正在创造和已经创造的一切。拒绝它的任何部分等于拒绝你自己的一部分。不管现在它以什么样子呈现为你的创造的一部分,去拥有它,认领它,祝福它,感激它。前往别诅咒它,因为诅咒它就是诅咒你自己。”不喜欢的,你可以去祝福去改变,更可以重新选择不是吗?我们太常以自己为重点去思考所有问题,我们永远都在强化自我需求,不考虑他人感受才会出现许多争执和抱怨,抱怨父母没有满足自己,抱怨政府没有给予更多。你应该知道,你有能力改变这些,改变你的想法,将能从现实中真正的改变所发生的事。人类大脑里永远存在着一些错觉,对未来的未知,对回忆的恐惧,这些错觉会使我们犯错。作者告诉我们“所有人类的思维、话语或举动要么基于怕,要么基于爱。这一点你们别无选择,因为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好选的了。但至于选怕还是爱,你们可以自由决定。”“这些定律十分简单:1思维是创造性的。2怕吸引相似的能量。3爱无所不在。”思维是创造性的,是你可以掌控的,你改变了它,就可以改变将要发生的事。如吸引力法则里的核心思想,你想什么就来什么。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去爱,报以感恩,因为你有能力获得更美好的生活。Smilers never lose and frowners never win.作者教给了我许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只拿出了负面思想一事举例与大家分享,当然,书中更有许多内容值得大家深度学习。我们熟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作者带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译者在导读中称之为新时代思想。这种思想更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这一世纪的人们,语言通俗,文字深切。《秘密》、《当下的力量》、《与神对话》这些作家们在经历挫折后重拾了信念,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模式,并传播开来,影响每一位读者。

爱与怕,人生对立面

其实刚刚打开书的时候, 我还是被文章中类似偏哲理的字眼所吓倒,不太喜欢太过于教条主义的东西,始终觉得无论是神还是人, 只不过是被概念实体化的东西。 粗粗读了几页之后,发现这本书确实能从文字当中对应出你现在的生活。如人其实活着只为两个对立面, 爱与怕, 或者我们所说的恐惧,人活在对立面, 即我要了解我,首先我要知道非我。我之所以知道高,是因为矮的存在。 因此,你在宣布爱的时候, 你也迎来了最大的怕,因为当说出我爱你的时候,你最先担心的是,我是否也能听到这句话,而你一旦听到这句话时候,你会担心,我会不会失去爱。其实真的不是的,因为你是神创造出来最美好,最非凡,最优秀的,你将要学会着不去害怕, 除此之外,你也要知道,如果不能成为最好的你, 那就是地狱,对于你的灵魂而言,没有比这更大的地狱。

《与神对话》第一卷 ‖ 新时代运动中的神都对我说了些什么

“别人永远不能审判你,就算是神,又为何、如何会审判神自己的造物,并用坏来形容它呢?如果我想要你处在完美的状态,只做完美的事情,我就会让你留在你出身的那个绝对完美的世界。这个过程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让你去发现你自己,去创造你的自我,从而成为真正的你——成为你真心想成为的你。”“如果你没有走进内在世界,你就会一事无成。”“让每个灵魂去走它的路。”“世上没有巧合,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每件事、每次遇险都是你的自我召唤给你的自我的,目的是让你能够创造和经验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有罪行这种东西的话,那么这就是罪行:任由你们自己因为别人的经验而变成现在的你。这就是你们所有人犯下的罪行。”“光明的境界就是领悟到你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去,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做,而且除了现在的你,没有什么人需要你去效仿。”“没有期待的生活,无需某些特定结果的生活,便是自由的生活。那就是神的境界。那就是我的生活。”“泯灭情欲等于杀死神。”“如果你观察某样东西,用心去看它,你将能够直接看到它的本质,直接看穿它呈现给你的任何幻象,到时你所看到的就只有终极的实在。在终极的实在面前,你看到的幻象将会变得疲软无力。于是你便能看到它的真相,而这种真相将会令你自由。”“宇宙间除了你别无所有。”“内在的决定很少得到掌声鼓励,追随个人真相的选择很少会有鲜花环绕。”“我的欢乐在于你的自由,并不在于你的服从。”“灵魂的功能是指出其欲望,而非强加其欲望。精神的功能是从其各项选项中做出选择。身体的功能是执行精神做出的选择。当身体、精神与灵魂和谐地、整齐地共同进行创造时,神就会化为肉身。到时灵魂就能够在它自己的经验中认识其自身。到时天堂将会欢腾。”“我的孩子,你在今生是信使,是先知,是传道者,真相追随者,通常也是真相传播者。这已经够你忙一辈子啦。快乐点吧。”“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必须做的。”——本文摘自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代表作《与神对话》第一卷*新时代运动发源于19世纪,真正兴起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传统宗教今非昔比,其某些理论赖以成长的土壤已不复存在,丧失了有效性。他们开始致力于打破原有宗教的藩篱,否定传统意义上的神、佛或者上帝,广泛吸取神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智慧,融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全新的、适合现代社会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新时代思想日趋成熟,其代表作有珍·罗伯特的《赛斯资料》、海伦·舒曼的《奇迹课程》以及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


 与神对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