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若无南北路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30214721
作者:陈燕妮
页数:387页

作者简介

通过自己亲历的海外日常生活,以及和家人去欧洲各国和日本旅行的各种经历,展现出不断变化中的西方现代生活和人文观念,以及在多年旅美生活经历中所体验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书籍目录

思域
.我所居住的洛杉矶
.亲历湖人队胜利之夜
.小贾斯汀的演唱会
.我家的大麦町走了
.那些个中外厕所们
.大河之舞的谢幕
行域
.我在2012年暑假去过的那些缤纷灿烂的地方
.欧洲火车之经验
.让我疑惑不解的日本人
.所谓斗牛之围观死亡
.我的巴塞罗那高迪不见了
.我与柏林墙的过往和重逢
.欧洲勇猛果敢的小偷们
.我在台湾十一天
子域
.儿子告别牙仙山
.我儿子七岁考钢琴五级的前后左右
.我陪儿子走完的这一程钢琴之路
事域
.世博三天
灾域
.汶川大地震时我正好身在成都

内容概要

生于杭州,长于北京,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机械系铁路车辆专业,曾任北京铁路局丰台保温车辆段助理工程师。后进入《中国社会保障报》任记者。
1988年赴美,先后担任美国《美东时报》记者、美国中文电视记者。
1994年创办《美洲文汇周刊》,任总裁至今。
自1994年起在国内出版《告诉你一个真美国》《遭遇美国》《美国之后》《洛杉矶已久》等近十本畅销著作。


 门前若无南北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转自《美洲文汇周刊》第546期(2015年7月25日出版),记者姓名不详。陈燕妮,一个阔别读者九年的畅销书大家本月推出新著《陈燕妮:门前若无南北路》,此为这位大名鼎鼎的美国著名办报人在2006年出版《陈燕妮:洛杉矶已久》之后写出的最新一本好书,此书继续向读者深刻展示了当今美国社会的多种层面,揭示了一个在美生活了二十七年的中国人当下的生活及思考。记者此次是第二次去美国采访陈燕妮,前一次是她出版自己的上下卷著作《陈燕妮:美国之后》之后,那时候她的盛名在国内作家圈子早就已经风头十足,可以说是出名出足了十多年,加之她和她的哥哥、曾经引领中国报业版式革命的著名报人陈西林在国内新闻及作家圈内人脉极广,因此,她的著作一出,次次都首先在新闻出版业界引发轰动。采访陈燕妮和过去一样不很容易,最大的原因是她多年来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圈里一直盛传很多记者透过她哥哥的关系想去采访她,结果都吃了闭门羹的故事。小部分原因是她仍旧很忙,记者在洛杉矶见到她时也看过她的日程列表,每天的列项竟然多达二、三十件。采访依旧在她自购的办公室中进行,她一人独自把持着宽大办公楼中整个二楼的所有办公室,员工们都在一楼,办公室底层的仓库中堆放着已经印好即将向全美发出的《美洲文汇周刊》,和她出版过的将近十本书一样,这些印刷在充满墨香纸张上的文字,也是她精心培育的孩子。采访当中不时有电话进来找她,我们的采访真可说是见缝插针。记者也一直听说她在忙碌的生活中把独生儿子教育得极好,此次记者也和她名叫“意义”的儿子简短相处过几次,感觉这是一个极为阳光的诚实男孩,面对记者,十二岁的他毫无怯场,无论从美术、旅游乃至电影,都能和成年人侃侃而谈,体现了跟年龄不相称的知识累积和成熟。但是等到他的同学们来时,这位大男孩又流露出男孩本真的一面,呼喊着和大家冲出去玩美式足球了。他们母子都是大高个,十二岁的儿子和母亲同为一米七六。想到这些,再看着眼前这位独自在异国他乡打拼了二十多年的中国女性,事业和家庭的两全照顾,使得记者不仅肃然起敬。陈燕妮的这本厚达将近四百页的新著依照以往的主题,还是写美国的人和事,只不过和她过往出版的其它书籍比,作者更多了一份极具成熟的透彻和解析。在陈燕妮以往出过的将近十本著作中,作者运用自己职业记者的敏锐和真实,一直致力于向读者揭示美国的真实。作为一个女作家,她成名甚早,出版的第一本书《告诉你一个真美国》才一上市就引发轰动,这本书第一次用真实的事例和数字,告诉中国国内民众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留学生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一本书以及陈燕妮后来陆续推出的《遭遇美国》、《美国之后》等等著作,成为二十多年来中国各种赴美人员的“赴美圣经”。可以说,在中国人多年的出国大潮中,陈燕妮关于美国的著作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指南作用。比起二十多年前陈燕妮出国时期的出国潮,如今的中国人对出国已经采取理性的态度,再加上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出国潮的形态已经改变为低龄少年的出国就学,在这个时候陈燕妮推出的这本对美国社会有着更深层次解析的新著,在国人们对美国的认知已经提高的一个新水平的前提下,意义重大。更何况,如今的赴美十年签证已经深入中国社会,更多地了解美国社会的实质和细节,对国人们正确完备赴美旅行生活,也意义重大。陈燕妮的父亲是位老资格军人,也是中国军队报界的重要前辈,离休之后一直还是住在总政干休所中,虽然陈燕妮自己的身份经历十分简单,中学毕业之后考取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当了两年的工程师之后就一直做记者和报社老板至今,但陈燕妮性格中敢拼敢为的精神还是具备了很多军人的色彩,这应该和她出身的家庭有关。而她的一直爱写以及会写,也一定是受到了家庭影响的缘故。她的哥哥陈西林也是中国报界的具资格的著名前辈,他在二十年前立足于《中华工商时报》引导的中国报业版式革命,风头正健时每天四处出击被邀请去国内各大媒体去演讲并做版式策划,相信过来的媒体人都不会忘记。【对话陈燕妮】记者:你的这本新书《陈燕妮:门前若无南北路》主要是写什么?陈燕妮:这本新书是我自2006年出版完前一本书《陈燕妮:洛杉矶已久》之后的最新一本,新著还是延续我多年来出书的写作风格,收录的是我这九年来在美生活的各种感想。全书共有将近四百页。我在这九年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成熟,因此对很多中美文化方面的体验和评断也更深入。在这本书里,我把全书将近三百万字分为五个大部分来收编,这五大部分分别是“思域”、“行域、“子域”、“事域”和“灾域”,绝大部分是描写我本人对美国乃至海外其它国家的观感和思索,人在路上是会遇到很多惊喜和震撼的。其实整个书和中国的大事件也关联紧密,其中也涉及中国国内的大事,比如说汶川地震、上海世博,这些中国的大事我本人作为亲历者恰好都在现场,尤其是汶川地震,地震发生时,我们一家当时恰好在成都访友,因此亲历了整个地震的全过程,相当惊险。记者:从你的上一本书《陈燕妮:洛杉矶已久》到这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九个年头,这些年当中,你觉得自己有没有改变?陈燕妮:我觉得这九年里我的改变相当大,美国的很多现象其实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内在的很多构成机理,跟中国人常说的“书越看越厚”的道理一样,了解美国故事背后的框架是我常住美国之后永远在做的功课,这样一来,我的新书在阐述和思考上又迈进了一个挺高的台阶,这是我自己对新著感到满意的地方。记者:一如你在书中所写,你在出版著作这些年的沉寂跟一直专心培育儿子有关?如今如何培养孩子也是中国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而你的儿子今年才满十二岁就已经考完了钢琴十级和大提琴八级、辩论比赛也获得他所在的洛杉矶橙县年级组第一、年年夺得学校中的AR阅读年级组第一、高尔夫也在去年南加州少年PGA总排名名列第二十六、美术方面也获得过多次加州州政府的大奖、在全美数学竞赛中也获得校际一等奖,作为一个成功的妈妈,在育儿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和国内的家长们分享吗?陈燕妮: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亚裔家长对孩子投入的心血都是最多的,我也不例外。我觉得家长应该做得聪明一点,用成人的大脑替孩子分析一下时间的安排和所学,而不是一味跟风,别人学什么我也跟着,家长需要明白自己孩子的所长。我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其实也是在逐渐框正的,我不在乎将来他上不上名牌大学,我最希望他是一个快乐、人生丰满、内心丰富的好人。这么多年来有点荒于写作,我确实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和儿子在一起上了。以往,我没有孩子的时候听到有孩子的朋友说,他们从自己得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一直让我很不以为然,觉得他们为了安抚或者夸赞孩子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当轮到我自己走过这一切的时候,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从小孩子的成长可以体会到美国教育的脉络,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美国社会的本质。记者:新著中你花了一定的篇幅讨论了在美国的华人子女教育问题,并用自己儿子学琴的亲身经历,深入分析了儿童学琴的优劣,这在国内家长眼里也是一个重大抉择,你是如何让孩子认真学琴,并从中受益无穷的?陈燕妮:我儿子学琴的过程中,最让我觉得幸运得是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那就是我在书中也写到的王老师,他曾经是国内总政歌舞团的钢琴独奏员,说起来和我父亲还同属总政大系统。正是在这位以严厉著称的老师鞭策和指导下,我儿子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所有钢琴的考级,得到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王老师可以说是我们生命中遇到的贵人。儿童学琴对孩子的定力和智力都有极大的开发和锻炼,好处多不胜数,但前提是家长要花费全部精力全程陪同,这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很多孩子练琴最终没有坚持下来,其实是家长坚持不下来,这样一来,孩子学琴的事情也就无从谈起了。记者:当前,到美国去的中国人以身家富裕的小留学生为主,以他们的岁数到美国去,你认为合适不合适?陈燕妮: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这种选择是不很明智的,除非家长双方中的一方也能跟随孩子在美同住,否则,把一个心智还不很成熟的孩子独自外放在举目无亲的美国,是很危险的事。我本人就在周遭目睹过很多孩子整天沉湎于玩电动或者和同学比吃比穿,而最终荒废了学业。要知道我所居住的洛杉矶是中国小留学生最为聚集的城市,我儿子的学校因为是私立学校,因此也有很多国内来的孩子就读,这样一来,我看在眼里的事情很多很多。记者:你在美国已经生活了二十七年了,你觉得现在的中国人移民美国还有什么个人的发展前景吗?陈燕妮:其实,哪个朝代都有发财的,财富不会永远被攥在单独一代人手里。但是如果宽泛地讲个人发展,宽泛地仅仅谈说我们这一代,诚实地说,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给先到的移民很多生机,在移民可资寻觅的传统机会上,美国这里确实有点饱和,如今到美国来的中国人基本上和我们当年的一代人完全不同,不是掘金来的,而是来撒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像我这样早年间出国谋生的人,错失了很多在国内发财的大好机会。记者:你在自己的新书自序中谈到了“宁静”,并高度提倡这种心态,其实多年来,国内的有识之士也是这么大力提倡的,你觉得这对于自己的生活很重要吗?陈燕妮:确实是,越到近年越知道人生中“宁静”的难能可贵,因为唯如此,人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进行自我审视乃至审视世界,当然之所以这么提倡,可能和我自身的年龄渐长有关,就像我在自序中说的,“在国外寻找宁静,其实更奢侈,不宁静在国内是四处自找的,不宁静在国外是被迫接招的,接招之余写中国字,更需要见招拆招”。所以说,宁静是需要调动定力的,不容易。记者:很多人抱怨国内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心绪平静的难度,回到国内,你是不是也觉得保持宁静会很难?陈燕妮:是不容易。国内的诱惑多、场面多、饭局也多,让人很难静下心来仔细自我梳理。当然这也分人,我自己每年回来都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节奏慢下来,仔细欣赏一下周边的故乡之美。当然不是单纯地说“忙碌的生活就是宁静感觉的破坏者”,但是放慢节奏仔细体会人生,已经是我的切身愿望。记者:在美多日,看到你的生活紧张而充实,你认为这种生活和宁静背离吗?陈燕妮:我希望不虚度人生中的分分秒秒,从小到大我母亲也是这么对我耳提面命的,我所谓不宁静多指无谓的对吹空谈和四处赶场,好在这类浪费人生的现象在我如今的日程表中几乎绝迹,如今,不论是在洛杉矶还是回到国内,我对所有的饭局类选择都会进行反复思忖,看看是否值得去自找不宁静。人生永远会面临各种选题,关键在于你选什么和怎么选。记者:在你的新书中此次也加入了相当的篇幅是写旅行生活的,这些文章反应了你在全世界旅行中的很多遇见和感悟,你近年来好像四处游历很多?陈燕妮:是。从四年前我儿子满九岁已经基本懂事之后我每年暑假会带着他环游世界,具体地说就是绕着地球走一圈,前几年的重点是在欧洲,近两年停留亚洲比较多,这些旅行经历让我儿子增长了很多重大见识,而这些都是滞留在居住城市无从体会的。当然我自己也从中汲取到很多宝贵的写作养分和人生感悟。越到近年越觉得旅行带给我的放松感觉无以伦比,这也可能和年龄有关。我时常会觉得,旅行如果没有离开自己工作的城市,心就还会牵挂工作,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休息,我的理解就是走得越远越好。记者:你的新书中也记录了你们母子同游的很多乐趣,至今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吧?在世界上,你和儿子最喜欢的城市或者国家是哪一个?陈燕妮:我个人比较喜爱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因为这个岛非常的单纯,颜色绝美。这个岛以往在中国人口碑中完全不出名,几乎没人知道,但是前年的时候有国内明星到那里去举办结婚若干周年仪式,把它彻底展露给国人,当然这是件好事,相信它已经赢得了所有关注它的人的喜爱。而我儿子比较喜欢挪威,因为那里有他最喜欢的一座山,山顶上的“奇迹石”一直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点。而我和我儿子就曾经跟很多勇士一样,站在“奇迹石”上留影。那一次的爬山经历让我们两人极为难忘,因为那座山是我们迄今爬过的最难爬的山,花费了我们整整一天的时间,这对我儿子的心智成长也起到巨大教育意义。记者:转眼又来到了今年暑假,这个暑假你一定还会旅行,可不可以透露此行的重点是哪里?陈燕妮:我今年确实还会和儿子再走,但是今年因为我父母会加入进来,因此以国内旅行为多,主要行程是要转遍云南。在此之后,我们自己整个旅行中最重要的去处是去爬日本的富士山。富士山的顶峰三年前已经开放民众登顶了,我已经订好富士山八合目的山顶小屋,等着暑假中去顶峰十合目看日出。记者:好像登山这件事情在你的生命中如今所占位置很重?我也看到你在洛杉矶带动着你周围的闺蜜们每周都去登山。陈燕妮:是这样,我如今已经把登山看成一种娱乐,每周都不可缺少。我和闺蜜们每周都围绕登山做一些团聚和叙谈,基本上会消耗掉一个工作日,但我时间再紧也要挪出时间来做这件事。其实登山这个活动也蕴藏着人生的某种意境,向上,从来就是我人生的准则。记者:在国内人的心目中,美国的孩子整天在玩,教育极其松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陈:在我儿子的学校里,在数学顶尖班级的学生中,“预备微积分”这门课是在初中二年级学的,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正式的大学微积分课程,我不太知道如今的国内教育进度,在我上大学的年代,微积分是铁定的理工科大学一年级基础课,全国都这样,如果这一教育进度延续至今,那么美国的高中数学教育其实快了四年。但相信如今国内的数学教育也有了大幅度的超前,但至少可以说,美国的精英教育并不在进度上落后。而且美国不是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机制,因此,孩子们花在课外项目的时间也必须达到大学录取的标准,因此综合来看,美国的教育要求更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但中国的教育也有带有自己特点的极大优势,比如说对基础理论的扎实学习和反复锤炼,这点在美国教育中就显得不够。记者:在你的新书中,你还加进了你环球旅游的经历,近年来,您旅行很多吧?听说你每年都会带着儿子全球跑。陈:是这样。近年来,旅行也占了我生活中的很大部分,这几年来每年我都会绕着地球走一圈,去过除了非洲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这给我的人生很丰富的养料,我已经越来越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了。其实,从儿子两、三岁起我就带着他到处跑了,只不过那时候他太小,我只是带着他跑遍了国内各大城市。几年前,儿子长大了,我们开始大胆出行,每个暑假会跑十多个国家和几十个城市,这也让我儿子得到了极好的开阔眼界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记者:你的新书中也收录了你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正好身在成都的经历,那一次一定很难忘吧?陈:是。正如我我书中所写的,那一次我们一家是去看望从小带大我儿子的保姆小王,结果在到达成都不久就赶上了汶川地震,因此阴差阳错地我们一家亲身经历了汶川地震的全过程,到今天我都很难忘那几天在成都双流机场等飞机回北京的经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加上各种谣言,整个机场人心惶惶。就在等飞机的时候,大家都还经历了很多次强大的余震。好在这些惊险,最终大家都安然度过了。记者:再后来上海世博会你也参观了,您在新书中对此也有描写,身在海外你好像都在刻意参与国内的重要事件?陈:是,我除了北京奥运没有回来参与之外去,其它的国内的很多重大活动我都亲身参与过,我对国内的大小事情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直到几天前我还去了昆明的第三届南博会,但是这些活动参加得多了,还是看出了各个城市的处理盛事的能力高下,上海世博是个想得极为周到的盛事,高度体现了上海方面的机智和灵活,相比之下,南博会等等就显得安排局促和准备不足。这些盛事,给我这个职业记者,也增添了新的思考角度。记者:看了你的新作,知道你一直都还在积累生活中的种种写作素材,这些年其实你虽然没出版新作,但还是在以作家的敏锐观察生活和积累材料。陈燕妮:是这样,我这样的人好像一直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喜好,平时也爱观察,直到今天,遇到一些可以延展分析的素材我都还会记录下来加以收藏,这已经成为一个癖好了记者:您的这部新著其实是一部记者的随笔集,这也是延续了您前几本作品一贯的写作风格,在这个意义上,您的新作有什么新的突破吗?新书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陈:这一本新著的写作,除了我在对美国在认知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我觉得自己对文字的把持也比以往进步了很多,这次的新书中加入了这几年我带着儿子在全世界旅行的感受,如今咱们的同胞在世界上也已经成为旅行主力,因此,我的所遇所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在新作中加入了儿童教育方面的感受,很多也都是我自己困惑之后得到的解决经验谈,相信这是国内的千家万户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记者:在新著中你也花费很多篇幅写了你在洛杉矶生活中的种种生活经历,这些文字让人读来亲切自然,你曾经在纽约和洛杉矶都生活过,你觉得这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城市哪个更适合华裔移民居住? 陈燕妮:纽约是个复杂躁闹的城市,给人一种紧张的压迫感,再加上城市街道和住房的窄小,造成人的心理压抑会比较大。而洛杉矶则气候单一,四季适宜,住房和街道都宽大方便,而且人的眼界也开阔,再加上在地理位置上和中国更近一点,两岸的互动和摆动速度也快,因此,我更喜欢洛杉矶。我在纽约生活了五年之后来到洛杉矶,一直在洛杉矶生活了二十多年,深深觉得是洛杉矶给了我闲适的心境来完成我的写作去,这样的安定心境在纽约的生活中是难于想象的。记者:你自从从工科大学毕业之后就转行走上了文字道路,从工程师到记者并一路走到今天,这个转变是很大的,这个转变是你刻意为之的吗?陈:我当年是被我妈妈逼着学习理工科的,随后在工科大学里度过了极为难受的几年,我学的是很少有女生会去学的铁道机械类专业。大学毕业之后我立即着手转行,在当时的机制下,这种文理跨行的转换是很困难的,我在大学毕业之后做了两年助理工程师之后就转到民政部所属的部办报纸做记者,终于开始职业地从事我所热爱的文字工作了。从那时起,记者这个职业伴我一生。这是我从小的梦想,对生活我很知足。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比较适合我等有子女的中年妇女阅读,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理和顾虑,某些内容有点旧
  •     文字在随笔里算挺一般的,就是有点信息量,信息量也不算特别大
  •     看此书第一次知道陈燕妮这个人,1988年旅美后,一直生活在洛杉矶,有自己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本书有几个地方吸引了我,一是独自带孩子去旅行,15个国家,30几个城市,从策划到游走,一路见闻与感受,之于我,很酷。二,孩子弹钢琴很优秀,认可作者的观点,对于教育也不全是随性的任孩子喜欢就好,在有能力有意愿的条件下适当的坚持,是开启孩子生活的钥匙。在过程中的成长和所学会相得益彰的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不放弃的精神,试问几人能真正做到。三,亲历汶川地震的点滴与心绪波动,通过作者的描述仿佛亲历现场,在震后,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还在按部就班的工作,这也许就是大难发生时的真实状态,先知先觉者清醒,后知后觉者混沌,面对危险的处境截然不同的态度。灾难是一种劫数似乎机缘巧合,命中注定,但又希望你能临危不惧,机制勇敢
  •     很难看,随时带着一股嘲讽的批判的滋味,不懂为什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